資源簡介 《銀杯》教案設計教學目標:1、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2、學唱蒙古族祝酒歌《銀杯》,能夠用歡樂,熱情的情緒有情感的演唱。3、體驗蒙古族的歌曲風格,蒙古民歌的短調,初步掌握下滑音,倚音的演唱方法。教學重難點:1、準確地演唱《銀杯》旋律,初步掌握下滑音,倚音的演唱方法。在歌曲中體驗蒙古族的熱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緒上表達。教學方法:采用聽唱法,模唱,教唱,啟發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具準備;鋼琴 多媒體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導入: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風土人情,今天老師將帶大家一起走進一個少數民族,去體會這里的別樣風情。(播放音樂《天邊》。)問題:這是哪個民族的?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勤勞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一只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看到了蒙古族人民居住的蒙古包,蒙古族的美食,常用樂器,服飾,還有賽馬,摔跤,射箭,還有美麗的草原。那達慕意思是娛樂,游戲,每年7.8月份有一個特別重大的節日,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文體娛樂大會,大會上有摔跤,賽馬還有射箭等,顯示出草原獨有的特色。新課內容:1、師:今天我們也來學唱一首蒙古歌曲《銀杯》。關于這個歌名,也有很多的叫法,有叫《金杯》,《銀杯》,《金杯銀杯》,為什么最后會確定為銀杯呢?在蒙古人觀念中,銀子比金子還要貴重,蒙古族在最尊重的客人敬酒時,一定用一只銀杯盛酒,所以最后確定為《銀杯》。《銀杯》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的一首祝酒歌,它屬于民歌中的風俗類歌曲,常用于酒宴聚會。接下來我們帶著兩個問題欣賞歌曲。理解歌詞,請同學們從歌詞里充分發揮想象力,告訴老師眼前出現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生:這是蒙古族人民再宴請賓客時演唱的歌曲,蒙古人民熱情好客,在飲宴的過程中,載歌載舞的高唱宴歌,以示對賓客的盛情。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如果主人在敬酒的時候,一定要把就喝完,以表示對主人的尊重,如果推推讓讓,主人就會認為客人瞧不起他或者不愿與他以誠相待。(2)聽完這首歌,你們的心情如何?師:情緒熱烈,節奏活潑,明快。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種情緒來學唱這首歌吧!跟琴用“LU”輕聲學唱。(強調氣息及發聲位置)讓學生說出哪一句難唱,重點教唱。4、難點教唱指導。(倚音、下滑音5、6小節)倚音:起到裝飾作用。在演唱時不能占主音太多時間,越短越好。下滑音:聲音要下滑動5、填詞演唱。演唱后哪一句最能體現出蒙古族人的熱情豪爽。引入襯詞,明確襯詞是一種表示心情的歌詞,沒有實際意義,有點像我們平時經常演唱的“哎嗨呦”。帶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總結歌曲短調特點。速度:稍快情緒:歡快熱情結構:短小歌詞內容:祝酒歌敘事性三、拓展(小組合作)下面又到同學們展示環節,你可以充分的發揮你的表演天賦,到我們小小的舞臺上來展示自己,用歌聲、舞蹈來表達對蒙古族人民的熱愛。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展示第一組用朗誦的形式第二組用唱歌的形式第三組用樂器伴奏的形式第四組用舞蹈的形式小結同學們,一首《銀杯》把我們帶入到蒙古包,讓我們進一步的了解了蒙古族的風情特點,我們一起唱著酒歌,跳起好看的蒙古舞,體會蒙古人民的快樂,希望我們走進和記住美麗的民族------內蒙古。最后以《酒歌飄香》的來結束這節課。《銀杯》說課稿一、說教材歌曲《銀杯》是一首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上的一首短調民歌。歌曲為C大調,四四拍。曲調婉轉、流暢、動聽有濃郁的蒙古族民歌優美的旋律、獨特的韻味等特點。歌中滲透了蒙古族的樸實豪爽又透射出蒙古人開闊的胸襟。每當節日聚會、招待賓客的時候,主人便會在飲宴的過程中載歌載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對賓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詞多為珍重、尊老愛幼、提倡團結的格言警句。教材編排的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多民族音樂文化,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把握,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立為: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學唱《銀杯》這首歌,讓學生感受蒙古人民對美麗草原的熱愛和熱情好客的嚎爽之情。2、音樂素養目標:引導學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音樂特點,學會聽辨樂段,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鑒賞能力。3、情感態度目標:通過學習蒙古民歌及了解相關文化,使學生喜愛蒙古民歌,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重點:準確地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銀杯》,激發學生對蒙古民歌的熱愛之情。教學難點:學會下滑音、倚音的演唱歌曲。二、說學法根據音樂新課標,我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得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學法的指導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悟探究、自主練習、自信表演等學習方法,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它所蘊涵的內容本身很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音樂藝術想象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我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始終。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教學中我打破傳統、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把音樂和多媒體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形象、生動的畫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聆聽音樂、理解音樂,為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萌發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激發學生去表現音樂、創造音樂。三、說教法美國教育家杜威說:“老師在教學中只是協助學習活動的助手,讓學生在創作的活動中學習。”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趣誘導、體驗學習、情境練習等方法,體驗蒙古的民族音樂、舞蹈及有關風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學習和繼承蒙古族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藝術,拓寬學習的視野。并能進行一些創新,培養學生即興創造的能力。養成共同參與群體意識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四、說教學過程(一)興趣導入一堂好課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導入作為前奏,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我一開始就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一些蒙古族風土人情的圖片,讓學生在觀看中激發學習本課的興趣,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與本課學習有關的文化,為課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并導入到這節課的主題,并對課題進行簡要的分析。(二)逐層聆聽新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學會聽。引導學生養成聆聽的習慣,逐步擁有音樂的耳朵,是我們音樂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我為學習歌曲設計了聆聽歌曲、體驗感受的環節,分為:1、初聽全曲,整體感知。使學生從歌詞中感知歌曲所表達的情感?2、讓學生感受這首歌曲的情緒?(三)學唱歌曲1、節奏練習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演唱歌曲,我拿出歌曲中出現的較難的節奏讓學生進行練習2、 試唱旋律 隨教師伴奏用LU哼唱旋律,難點樂句可用跟唱法(在學唱的過程中不停的指導發聲及呼吸問題)3、完整演唱歌曲 當學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導學生輕聲跟唱歌曲,使學生再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4、老師給與糾錯和指導(四)分組演唱分成小組,讓學生可以充分的發揮表演天賦,用不同的形式去體會歌曲所帶來的快樂,營造全員參與的氣氛,注重學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表現熱情,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體驗蒙古族音樂舞蹈所表現的奔放情緒,激發學生對蒙古族音樂的興趣和喜愛。最后完整的演唱歌曲《銀杯》五、說板書設計銀杯短調特點:1:音樂起伏較大。2:旋律優美抒情3:歡快、熱情、豪爽的情緒4:運用裝飾音:滑音、倚音教師總結的說: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蒙古族歌曲《銀杯》大家都唱得特別好,我們也一起了解了一些蒙古族風情的特點,一起唱起他們的酒歌,跳起好看的蒙古舞,同學們的表現真棒!我們生活在一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里,悠久的民族文化使我們每個民族都擁有獨特的一面,比如說每個民族不同的民族服飾,都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為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才構成了我們多姿多彩的生活。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去發現就一定能看到他們的美。因為我們都是中國人,是一家人所以我們每個民族都一定要團結在一起,共同進步,一起為祖國的建設做貢獻。同學們要認真的學習好文化知識,鉆研科學技術,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