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五單元 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2022課程標準 了解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等國民革命的主要內容;知道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質【核心概念】1924年至1927年是北洋軍閥走向末路和國民革命興起、發展到失敗的歷史時期,也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北伐戰爭是革命高潮之一,北伐之所以能取得巨大勝利的原因可從北伐方針、工農群眾的支持、北伐將領英勇作戰、共產黨的先鋒模范作用等方面分析。但國名革命運動的結果是蔣介石為代表的新軍閥取代了軍閥,沒有完成中國人民的民主革命任務,社會性質也沒改變,運動以失敗告終。【基礎知識】一、國共合作的實現:1.合作形式:中共三大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黨內合作)2.正式合作:1924 年 1 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3.政治基礎:新三民主義(反帝反封建的一致性),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二、國共合作的成果1.創建黃埔軍校:①地點:廣州黃埔 ②創建者:孫中山③校長:蔣介石 ④政治部主任:周恩來⑤作用: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作了準備。2.北伐戰爭:(1)開始時間:1926 年(2)總司令:蔣介石(3)初期主要戰場:湖南、湖北(4)目的: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5)主要戰役及人物:汀泗橋戰役、賀勝橋戰役、葉挺第四軍獨立團(鐵軍)、盧德銘(6)戰果:北伐勝利進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7)勝利進軍原因:①作戰方針正確;②國共合作;③將士浴血奮戰;④工農運動的大力支持三、國共合作的破裂1.合作破裂標志: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①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②汪精衛:“分共會議”--標志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失敗。2.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①時間:1927 年 4 月 【蔣介石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建立】②地點:南京③人物:蔣介石④性質: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3.繼續北伐:1928 年底,張學良“東北易幟”,南京政府名義上統一全國。4.如何理解“北伐戰爭勝利了,而國民革命運動失敗了”?北伐戰爭基本消滅了北洋軍閥,名義上實現了全國統一,是成功的;而國民大革命由于蔣介石代表的大地 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是失敗的。5.國民革命失敗的教訓:必須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易錯點撥】1.易錯字:黃埔軍校,吳佩孚,汀泗橋2.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3.南京臨時政府屬于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蔣介石建立的南京國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反動政權。【課后鞏固】一、基礎過關(一)國共合作的實現1.中共“三大”: 年6月,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 。2.國民黨“一大”:1924年1月,國民黨“ ”在廣州召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在實際上確定了 三大政策。意義: 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3.黃埔軍校的建立: 年 5月,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 擔任政治部主任。培養出大批 ,為 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爭作了準備。(二)北伐勝利進軍1.時間: 年7月。2.目的:推翻 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3.主要戰場: 、 。4.主要戰績: 率領的北伐軍先鋒第四軍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攻克武昌,吳佩孚主力被基本消滅。北伐軍在江西殲滅孫傳芳主力。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 。5.北伐勝利進軍原因(1) 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2) 方針策略正確。(3) 的大力支持。(4) 培養了大量革命人才。(5)北伐將士英勇奮戰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三)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1.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1927 年 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1927年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2.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1927年4月,蔣介石在 建立“國民政府”。1928年底 發表通告,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 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南京政府是代表 的政府。3.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及教訓。(1)客觀原因:① 過于強大,他們聯合起來鎮壓中國革命;② 叛變革命,國共合作遭到破壞。③主觀原因: 當時缺乏斗爭經驗,放棄了革命領導權,當敵人發動突然襲擊時,不能有效地組織人民進行反抗。(2)教訓: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就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 ,必須掌握革命武裝,堅持武裝斗爭。二、問題思考1第一次國共的合作起止時間是什么?開始的標志是什么?合作的政治基礎是什么?重要成果有哪些?2.黃埔軍校何時創立的?作用有哪些?3.北伐的對象是誰?目的是什么?開始的時間?4.北伐初期主要戰場是哪里?主要戰役?結果如何?有何意義?5. 什么事件標志國民革命失敗?產生了什么后果?6. 南京國民政府是何時成立的?名義上統一全國與什么史實有關?【歷史小課堂】北伐戰爭的“鐵軍”1924年11月,中共在取得孫中山先生同意后,由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主持,組建了“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一年之后,在鐵甲車隊的基礎上擴建為獨立團,葉挺擔任團長。獨立團屬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實際上由中國共產黨掌握。團長和營長都是共產黨員,連一級干部大部分也由黨員和團員擔任,并在獨立團內從上到下建立了黨的組織為了建設一支革命軍隊,從1925年1月到1926年5月在肇慶駐軍期間,部隊初步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開展了政治教育。周恩來曾指示:政治工作的任務是使“革命軍隊確實有革命觀念”,使官兵懂得“革命軍是黨的軍隊,革命軍的行動要依靠著黨的政策”。獨立團根據中共指示,在干部中進行反貪污、反打罵的教育,給士兵上政治課,宣講革命道理,引導土兵認識國內外的政治形勢,懂得革命軍隊同舊軍隊的根本區別。1926年5月底,中共通過廣東革命政府派遣獨立團負擔北伐先遣隊的重任,先期開赴湖南前線。獨立團官兵肩負著中共囑托,出師后接連在湖南、湖北打了許多硬仗,其中有四個戰役對于促進北伐戰爭勝利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由于獨立團勇猛善戰,所向披靡,連戰皆捷,被人們譽為“鐵軍”。當年武漢粵僑聯歡社同仁敬贈一塊牌上稱贊“鐵軍”是“摧鋒陷陣,如鐵之堅,革命抱負,如鐵之肩。功用若鐵,人民依焉;愿壽如鐵,垂憶千年”,充分反映人民對“鐵”軍的愛戴和期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