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教學設計單元 《勞動的歌》 總課時數 兩課時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課標要求 1、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2、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3、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教材分析 《翁嘿呀》是吉林延邊朝鮮族的一首勞動歌曲,因歌中用了很有特色的襯詞“翁嘿呀”而得名。朝鮮族農民在集體勞動中,合著勞動節奏,“一領眾和”地歌唱,表現了豐收時節的打谷場上,人們載歌載舞、喜獲勞動果實的情景,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歌曲具有濃郁的朝鮮族民歌特色。歌曲為C羽調式、由、1、2、3四個音編織而成。2/4拍子。一段體結構(單一部曲式)。歌曲節奏緊湊、腔節短小、規整,突出的節拍重音,猶如自然的勞動呼號。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大部分愛好音樂,具備了一定的音樂 學習能力,有較好的音樂素養。朝鮮族的歌曲學生學得不多,但是對于本課節奏、音樂韻味,學生能夠很好的模仿與感受,對于勞動號子學生第一次學習,學生有能力表現好。..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1、知道勞動號子,認識長鼓。2、了解我國朝鮮族歌曲的節奏及特點。1、在模仿、合作中掌握歌曲的韻律,體會朝鮮族民歌特點。2、通過多次聆聽,運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從而學唱好歌曲。1、能夠運用“一領眾和”的表現形式,唱好歌曲《翁嘿呀》。2、在唱會歌曲《翁嘿呀》的基礎上,通過由弱漸強、重音記號等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使用,更好的表現出朝鮮族人民打麥時熱烈的勞動場景。課時教學設計授課時間: 年第 周第 課次課題 《翁嘿呀》 課型 演唱課 第幾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三維) 1、通過模仿、聆聽、合作等形式,讓學生感受長鼓舞的動律感,并且為歌曲伴奏。2、能夠一領眾和的邊唱邊表演歌曲《翁嘿呀》,表現熱烈的勞動場面。3、認識長鼓,知道勞動號子。重點難點 能夠一領眾和的邊唱邊表演歌曲《翁嘿呀》,表現出朝鮮人民熱烈的勞動場面。譜例分析專業知識 勞動號子:號子是一種隨勞動而歌唱的、帶有呼號的歌曲,是我國民歌主要體裁之一。主要形式是一人領唱眾人應和。音樂和勞動動作的特點緊密聯系,歌詞多即興創作。音響與樂器 長鼓、電子琴、電腦課件。課時教學流程教學行為 學習過程(活動) 補充一、學習長鼓舞節奏二、唱會歌三、唱好歌四、拓展五、小結 1、認識長鼓:師出示長鼓并介紹朝鮮族長鼓,生了解長鼓。板書:長鼓2、聽長鼓音色:師敲長鼓,生聽長鼓音色。(長鼓音色既柔和深沉,又清脆明亮) 3、敲長鼓舞節奏:2/4 x x x x x x x x師敲鼓心,生拍手;師敲鼓邊,生拍腿。4、為歌曲伴奏:為歌曲《翁嘿呀》伴奏,感受長鼓舞節奏的動律感。板書:《翁嘿呀》1、讀詞:出示歌譜,隨節奏讀詞(不讀襯詞)并了解歌曲所描繪的場景。2、師生接讀:師讀襯詞,生讀歌詞。3、生讀歌詞,師唱襯詞。4、隨音樂讀詞5、生隨音樂默讀歌詞6、生隨范唱小聲唱出歌詞。難點教學:1、指導高音樂句的演唱技巧。2、唱準襯詞。1、師范唱(加入鼓伴奏,師表演)2、歌曲處理 :第一句與最后一句由弱到強的演唱,襯詞中“翁”上重唱。3、生隨視頻(豐收景象)跟唱,感受朝鮮族豐收的場面。4、師生合作:師唱歌詞,生唱襯詞。引出 “勞動號子”。5、生生合作:一組唱歌詞,二組唱襯詞。6、全體起立一起表現歌曲(動作、鼓伴奏)。認識伽倻琴。觀看由伽倻琴演奏的《翁嘿呀》。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翁嘿呀》),認識了朝鮮族樂器(長鼓),用我們的歌聲與表演,一領眾和的表現了歌曲,感受了朝鮮族人民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長鼓舞的節奏貫穿始終課時達標檢測檢測內容 學生用長鼓伴奏,其他學生隨伴奏唱歌加入動作表現歌曲。達標狀況 學生能很好的演唱歌曲,并用長鼓舞節奏為歌曲伴奏來表演歌曲。教學反思 《嗡嘿呀》是一首朝鮮族表現勞動風格的民歌,歌曲節奏歡快,旋律優美,形象地描繪了一幅生動、熱鬧的豐收畫面。歌曲中延長音、襯詞的巧妙運用體現了一人放歌、眾人隨合的號子風,抒發了人們愉快、舒暢的心情,傾吐了朝鮮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圍繞讓學生感受朝鮮族長鼓舞特有的節奏為主線。首先我讓學生來模擬敲鼓,學生在模擬敲鼓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節奏感較強,把節奏打的很穩,很好的為歌曲伴奏,對歌曲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并且把長鼓舞節奏貫穿在歌曲始終。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這首歌曲音區較高,學生在連續的高音上氣息支撐的不是太好,音高不夠,導致學生喊著唱,老師采用給手勢、范唱等方法引導學生唱好歌,使學生在課堂中愉悅的學習,在快樂中得到了發展。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正確演唱歌曲《嗡嘿呀》,能夠把勞動號子的熱情、奔放、有號召力的力量表現出來。板書設計 《翁嘿呀》長鼓重唱的處理對歌曲進行一個漸強的處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