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下科學1.5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1.溶液組成部分分析計算 2溶解度的理解,影響因素 3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稀溶液與濃溶液的定性分析教學目標 讓學生熟練掌握上述學習目標的內容教學重點 1.溶液組成部分分析計算 2溶解度的理解及影響因素,教學難點 1.溶解度的理解及影響因素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稀溶液與濃溶液的定性分析課程難度 簡單知識歸納一、物質的溶解性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不同的溶質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種溶質在不同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也不同。(一)溶解性(1)物質溶解的能力: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2)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①不同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②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③同一種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與溫度有關。【溫馨提示】固體物質溶解性與溫度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攪拌能加快溶解但不能改變溶解性,氣體溶解性與溫度和壓強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二)物質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物質溶解時,是從外界吸收熱量,還是向外界釋放熱量呢 實驗表明:有的物質溶解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生石灰(氧化鈣),熟石灰(氫氧化鈣)等有的物質溶解時,會吸收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只要是某某銨,都符合);也有許多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氯化鈉等。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一)定義(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三)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判斷的關鍵是看該溶液還能否繼續溶解該溶質,若不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飽和的,若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不飽和的。具體的判斷方法:保持溫度不變,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的同種溶質,看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說明該溶液飽和,反之,該溶液不飽和。(四)濃溶液和稀溶液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濃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組相對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多的是濃溶液,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少的是稀溶液。(五)飽和、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的區別與聯系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濃溶液與稀溶液區別 含義不同 溶液是否飽和取決于溶質的量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是否達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濃與稀取決于溶質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溫度影響 受溫度影響, 必須指明溫度 與溫度無關聯系 ①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和稀沒有必然聯系②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③對于同種溶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要比不飽和溶液濃三、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義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越強。一般用S來表示溶解度。(2)溶解度“四要素”①條件:在一定溫度下。因為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內因是溶質和溶劑的性質,而外因就是溫度,若溫度改變,則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也會改變。因此,只有指明溫度時,溶解度才有意義。②標準:100克溶劑。這是概念中規定的標準,物質溶解量的多少與溶劑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較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溶劑必須等量。此處100克是指溶劑質量,不能誤認為是溶液質量。溫度一定時,同種物質的溶解度與溶劑的質量無關。③狀態:達到飽和。只有在一定量的溶劑中( 100克)達到飽和時(溶解最大限度,溶質的量才是個確定的值, 否則溶解度就不是個確定的量。④單位:以克為單位,因為溶解度實質上是溶解的溶質的質量。(3)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4)氣體溶解度①氣體溶解度的定義氣體的溶解度是指在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下,氣體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的氣體體積。例如:壓強為101 kPa和溫度為0℃時,1體積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體積氮氣,則在0℃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②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a.內因:氣體和溶劑的性質。b.外因:溫度和壓強。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或降低)而減小(或增大),隨壓強增大(或減小)而增大(或減小)。四、溶解度曲線(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現在曲線“坡度”比較“陡”,如硝酸鉀。(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表現在曲線“坡度”比較“緩”,如氯化鈉。(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表現在曲線“坡度”下降,如氫氧化鈣。五、溶液的配制(一)溶質質量分數的定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一種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占全部溶液總質量的百分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①溶質的質量是指溶解了的溶質質量,沒有溶解的溶質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例如20 ℃時,氯化鈉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則20克氯化鈉放入50克水中溶解后,溶質的質量只能是18克,而不是20克。②溶液的質量是指該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之和。(可以是一種或幾種溶質)③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上、下質量單位應統一。④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最后結果是百分數或小數。⑤同一溫度下,同種溶質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有兩種計算方法,(二)溶質質量分數的意義溶質的質量分數定量表示溶液的濃度。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中的溶質相對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濃度也就越大。(三)溶液的配制實驗目的: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某溶液。實驗儀器:托盤天平、燒杯、量筒、玻璃棒、藥匙。實驗步驟:計算→稱量和量取→溶解→裝瓶保存(以配制50克10%氯化鈉溶液為例)。(1)計算:配制50克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需氯化鈉5克,需水45克。(2 )稱量和量取:用托盤天平稱量5克氯化鈉,放入燒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克/厘3,用量筒量取45毫升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里。(3)溶解: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溶解。(4)裝瓶和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塞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標簽中應包括藥品的名稱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放到試劑柜中(標簽向外)。誤差分析:(1)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藥品、砝碼放反(稱量時使用游碼),使藥品稱量質量偏小。②量取水的過程中仰視讀數,使水量取多了。③燒杯不干燥,原來內部就有一些水④固體藥品不干燥或含有雜質等。⑤稱量好的固體藥品向燒杯內轉移時,一部分不小心撒在燒杯外面 了。(2)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稱量前沒有調平衡,指針偏右,導致藥品稱量偏多。②砝碼已生銹。③量取水的過程中俯視讀數,使水量取少了。④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時,一部分灑在外面等。六、溶液、溶質、溶質質量分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同一溫度下,同種溶質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有兩種計算方法,七、溶液的稀釋、濃縮①稀釋: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②濃縮: A增加溶質B蒸發溶劑C兩者混合二.課堂練習1.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及影響因素例1.為了探究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因素,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對比實驗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B.對比實驗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C.對比實驗②和③,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D.對比實驗①和③,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分析】根據影響固體在水中的溶解的因素進行分析解答,溫度高、顆粒小,則溶解的快,據此解答。【解答】解:A、對比實驗①和②,只有溫度不同,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正確;B、對比實驗②和③,變量有水的體積、溫度以及顆粒的大小,不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錯誤;C、對比實驗②和③,變量有水的體積、溫度以及顆粒的大小,不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錯誤;D、對比實驗①和③,變量有水的體積和顆粒的大小,不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錯誤;故選:A。變式訓練1.已知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現向20℃的飽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適量的氧化鈣粉末,充分反應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B.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質質量分數比甲溶液大C.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質質量分數比甲溶液大D.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質質量比甲溶液小【分析】甲溶液為20℃的飽和澄清石灰水,即氫氧化鈣飽和溶液;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逐漸減小,即溫度升高氫氧化鈣飽和溶液會析出固體氫氧化鈣;氧化鈣遇水放出大量熱,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向溶液中投入氧化鈣粉末,溶液中溶劑減少,溶液溫度升高.【解答】解:A、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氧化鈣與水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說法錯誤;B、溶液溫度末冷卻到20℃時,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小于20℃的溶解度,且均為飽和溶液,故溶質質量分數比甲溶液小,說法錯誤;C、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仍為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同溫下同種溶質在同種溶劑中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同,說法錯誤;D、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消耗了飽和溶液中的部分溶劑,使部分氫氧化鈣析出,導致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液質量減小,說法正確。故選:D。2.溶液配置過程基礎計算例1.農業生產中常用溶質質量分數16%的食鹽水來選種,對該溶液理解到位的是( )A.每100g水中含食鹽16gB.每100g溶液中含食鹽16gC.溶液質量為100gD.溶液中含食鹽16g【分析】根據溶質質量分數=×100%,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的含義是每100份質量的溶液中含有16份質量的氯化鈉,據此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的含義是每100份質量的溶液中含有16份質量的氯化鈉,每100g溶液中(而不是100g水中)含氯化鈉16g,故選項說法錯誤;B、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的含義是每100份質量的溶液中含有16份質量的氯化鈉,則每100g溶液中含氯化鈉16g,故選項說法正確;C、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的含義是每100份質量的溶液中含有16份質量的氯化鈉,不是指溶液的質量為100g,故該選項錯誤;D、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的含義是每100份質量的溶液中含有16份質量的氯化鈉,而不是溶液中含食鹽16g,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變式訓練1.下列各組鹽水中,食鹽的質量分數不等于10%的是( )A.0.5g食鹽溶解在4.5g水中B.0.05Kg食鹽溶解在0.45Kg水中C.0.01Kg食鹽溶解在100mL水中D.10Kg食鹽溶解在90Kg水中【分析】據溶質的 質量分數=×100%,并結合選項分析解答.【解答】解:A、0.5g食鹽溶解在4.5g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100%=10%,不符合題意;B、0.05Kg食鹽溶解在0.45Kg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100%=10%,不符合題意;C、0.01Kg食鹽溶解在100mL水中,0.01Kg=10g,100mL水相當于100g水,溶質的質量分數是:×100%<10%,符合題意;D、10Kg食鹽溶解在90Kg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100%=10%,不符合題意;故選:C。變式訓練2.將50g20%的硝酸鉀溶液稀釋到200g,稀釋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A.20% B.10% C.5% D.1%【分析】根據稀釋前后溶液中溶質質量不變及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析計算公式: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進行計算.【解答】解:稀釋后200g溶液中溶質質量=50g×20%=10g則稀釋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5%故選:C。變式訓練3.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是( )A.稱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B.量取5.0mL濃鹽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C.稱取5.0g氯化鉀,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攪拌D.稱取5.0g碳酸鈣,放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分析】本題應從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和物質的溶解性等多方面考慮。A、生石灰于水反應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微溶于水;B、5.0mL濃鹽酸是溶液的體積;C、氯化鉀溶解于水根據數據計算可確定;D、碳酸鈣不溶于水;【解答】解:A、生石灰于水反應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微溶于水,故A錯誤;B、5.0mL濃鹽酸是溶液的體積不能得出溶質氯化氫的質量,故不能求得溶質質量分數,故B錯誤;C、氯化鉀能溶解于水,5.0g氯化鉀,溶解在95mL.水中計算溶質質量分數為5g÷(5g+95g)=5%,故C正確D、碳酸鈣不溶于水,得不到溶液,故D錯誤;故選:C。變式訓練4.醫院的生理鹽水注射液瓶子上商標如圖所示,請回答:該瓶生理鹽水含氯化鈉多少克?含水多少克?【分析】根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溶劑的質量=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來分析解答。【解答】解:該瓶生理鹽水含氯化鈉的質量為:500g×0.9%=4.5g含水的質量為:500g﹣4.5g=495.5g答:該瓶生理鹽水含氯化鈉4.5克,含水495.5克。變式訓練5.實驗室需要把燒杯A中的氫氧化鈉溶液轉移到燒杯B中,將燒杯A內的液體倒入燒杯B后,燒杯A內會殘留約1mL液體,之后用19mL蒸餾水清洗燒杯A的內壁,這部分液體也傾倒至燒杯B,燒杯A內仍殘留約1mL液體…需要幾次這樣的清洗,才能保證原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99.9%都被轉移至新燒杯( )A.2次 B.3次 C.4次 D.5次【分析】根據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進行分析,先算出第1次清洗傾倒后殘留NaOH質量,再算出第2次清洗傾倒后殘留NaOH質量,再算出第3次清洗傾倒后殘留NaOH質量,然后和0.1%進行比較即可。【解答】假設液體密度為1g/ml第1次清洗傾倒后殘留NaOH質量:1g×=0.05g,占5%第2次清洗傾倒后殘留NaOH質量:1g×=0.0025,占0.25%第3次清洗傾倒后殘留NaOH質量:1g×=0.000125g,占0.0125%而1﹣99.9%=0.1%。故選:B。3.飽和溶液,不飽和液,稀溶液,濃溶液之間關系的定性分析(稍難)及飽和溶液的基礎計算1.濃溶液與稀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例1.一定溫度下,把1g熟石灰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仍有少許熟石灰未溶解,過濾后得到濾液。下列關于濾液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它是熟石灰的飽和溶液B.它是熟石灰的濃溶液C.將濾液加熱,加熱后的濾液為不飽和溶液D.它是熟石灰的不飽和溶液【分析】根據一定溫度下,把1g熟石灰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仍有少許熟石灰未溶解,結合飽和溶液和濃稀溶液的特征,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一定溫度下,把1g熟石灰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仍有少許熟石灰未溶解,過濾后得到濾液,濾液不能繼續溶解熟石灰,是熟石灰的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一定溫度下,把1g熟石灰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仍有少許熟石灰未溶解,溶解的質量很少,濾液是熟石灰的稀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C、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將濾液加熱,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有氫氧化鈣析出,加熱后的濾液仍為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D、根據A選項的解析,濾液是熟石灰的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例2.為探究一標簽破損的氯化鈉溶液濃度,某同學取出部分溶液在恒溫下進行如圖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為不飽和溶液B.第三次析出固體的值X=4C.②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0%D.③和④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分析】A、根據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4g固體來分析解答;B、根據燒杯③是飽和溶液,則蒸發10g水,會析出4g固體來分析解答;C、根據燒杯②是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4g固體,再結合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解答;D、根據、③和④溶液均為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同來分析解答。【解答】解:A、①蒸發10g水,析出2g固體,②蒸發10g水,析出4g固體,說明該溫度下,該物質的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4g固體,則①為不飽和溶液,故A正確;B、燒杯③是飽和溶液,則蒸發10g水,會析出4g固體,則第三次析出固體的值X=4,故B正確;C、燒杯②中析出固體,燒杯②是飽和溶液,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4g固體,則②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8.6%,故C錯誤;D、③和④溶液均為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同,故D正確;故答案為:C。變式訓練1.如圖為對某固體物質的溶液恒溫蒸發操作的實驗記錄,已知該固體析出時不帶結晶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乙中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B.丙、丁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丁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0%D.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為30g【分析】A、根據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固體(4.5g﹣1.5g)=3g來分析解答;B、根據丙、丁中的溶液均為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來分析解答;C、根據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3g固體,再結合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解答;、D、根據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3g固體,再結合溶解度的計算方法來分析解答。【解答】解:A、乙中的溶液蒸發10g水,析出固體1.5g,再蒸發10g水后,又析出固體(4.5g﹣1.5g)=3g,由此說明,乙中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故A正確;B、丙、丁中的溶液均為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因此丙、丁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故B正確;C、由上面分析可知,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3g固體,則丁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23.1%,故C錯誤;D、由上面分析可知,飽和溶液蒸發10g水,析出3g固體,則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為×100g=30g,故D正確;故選:C。變式訓練2.20℃和60℃時KCl的溶解度分別為34.0g和45.5g,如圖所示為對KCl進行的溶解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①中溶液為KCl的飽和溶液B.②中溶液的質量為25.0g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①<②=③D.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①<②=③【分析】根據題意,20℃和60℃時KCl的溶解度分別為34.0g和45.5g,則20℃時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鉀3.4g,20℃時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鉀6.8g,60℃時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鉀9.1g,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20℃KCl的溶解度為34.0g,則20℃時1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鉀3.4g,則①中溶液為KCl的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20℃KCl的溶解度為34.0g,則20℃時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鉀6.8g,則5.0g氯化鉀能全部溶解,②中溶液的質量為5.0g+20.0g=25.0g,故選項說法正確。C、由圖示可知,溶液中溶質的質量:①<②=③,故選項說法正確。D、①是20℃KCl的飽和溶液,②是20℃KCl的不飽和溶液,則溶質質量分數①>②;②、③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均相等,則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①>②=③,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變式訓練3.將一定質量的飽和食鹽水加熱,當溶液中有白色的晶體析出后,停止加熱,并恢復到室溫.下列四位同學對變化后溶液的分析錯誤的是( )A. B.C. D.【分析】根據氯化鈉溶液蒸發過程中的變化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正確;B、蒸發則溶劑質量會減小,正確;C、蒸發水分,溶質析出,則溶質質量減小,正確;D、析出固體后的溶液仍然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錯誤;故選:D。變式訓練4.已知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現向20℃的飽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適量的氧化鈣粉末,充分反應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B.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質質量分數比甲溶液大C.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質質量分數比甲溶液大D.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質質量比甲溶液小【分析】甲溶液為20℃的飽和澄清石灰水,即氫氧化鈣飽和溶液;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逐漸減小,即溫度升高氫氧化鈣飽和溶液會析出固體氫氧化鈣;氧化鈣遇水放出大量熱,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向溶液中投入氧化鈣粉末,溶液中溶劑減少,溶液溫度升高.【解答】解:A、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氧化鈣與水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減小,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說法錯誤;B、溶液溫度末冷卻到20℃時,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小于20℃的溶解度,且均為飽和溶液,故溶質質量分數比甲溶液小,說法錯誤;C、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仍為氫氧化鈣的飽和溶液,同溫下同種溶質在同種溶劑中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同,說法錯誤;D、氧化鈣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消耗了飽和溶液中的部分溶劑,使部分氫氧化鈣析出,導致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液質量減小,說法正確。故選:D。變式訓練5.不飽和溶液,恒溫蒸發水分,直到有少量晶體析出.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a)與時間(t)的變化關系,可用以下哪幅圖表示的是( )A. B.C. D.【分析】根據不飽和溶液蒸發水分時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與飽和溶液蒸發水分時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來考慮本題.【解答】解:根據將mgKNO3的不飽和溶液恒溫蒸發水分可知在沒蒸發水分前該溶液的質量分數不能為零,故B錯誤;一開始蒸發水分時,溶質不變,溶劑減少,所以溶質質量分數增大,故C錯誤;但達到飽和后再蒸發水就會析出晶體,這時溶質質量分數就與該溫度時的溶解度有關,因為是恒溫,所以溫度不變,溶解度就不變,溶質質量分數就不變。故D錯誤,A正確。故選:A。變式訓練6.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氯化鉀大B.1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為20.9%C.T1℃時,兩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D.將60℃時的硝酸鉀的飽和溶液210g冷卻至10℃,析出硝酸鉀晶體89.1g【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解答】解:A、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這兩種物質中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故A正確;B、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20.9g,所以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為:×100%≈17.3%,故B錯誤;C、T1℃時,硝酸鉀、氯化鉀的溶解度相等,所以T1℃時,兩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故C正確;D、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210g硝酸鉀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110g,溶劑的質量為100g,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0.9g,所以60℃時,將210g硝酸鉀的飽和溶液降溫至10℃,析出晶體的質量是:110g﹣20.9g=89.1g,故D正確。故選:B。三.課后作業1.某同學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8.5%的氯化鈉時有如下操作,按要求回答問題:(1)需要氯化鈉固體的質量為 8.5 g;水的體積為 91.5 mL(水的密度為:1g/cm3);(2)用托盤天平稱出所需氯化鈉固體后倒入燒杯,那么稱量時砝碼應放在天平的 右 盤(填“左”或“右”)(3)在溶解過程中,為了加快物質的溶解,需用 玻璃棒 攪拌.(4)若想得到質量分數為4.25%的氯化鈉溶液,那么需加水 100 g.【分析】(1)利用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可根據溶液的質量和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質的質量;再根據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即可求得水的質量;(2)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分析;(3)在溶解過程中,為了加快物質的溶解,需用玻璃棒攪拌.(4)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分析.【解答】解:(1)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100g×8.5%=8.5g,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則所需蒸餾水的質量=100g﹣8.5g=91.5g,體積為91.5g÷1g/cm3=91.5mL;故填:8.5;91.5;(2)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因此稱量時砝碼應放在天平的右盤;故填:右;(3)在溶解過程中,為了加快物質的溶解,需用玻璃棒攪拌,故填:玻璃棒;(4)設需加水的質量為x,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則100g×8.5%=(100g+x)×4.25%,解得x=100g故填:100.2.農業生產上,常需要用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現要配制120kg這種溶液,需要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各是多少?【分析】利用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配制120kg這種溶液,需要氯化鈉的質量為120kg×16%=19.2kg,需要水的質量為:120kg﹣19.2kg=100.8kg。答:氯化鈉的質量為19.2kg;水的質量為100.8kg。故答案為:氯化鈉的質量為19.2kg;水的質量為100.8kg。3.有100g 10%的食鹽溶液,要使其質量分數變為20%,有三種方法,按要求填空:(1)繼續加入食鹽,其質量為 12.5 g;(2)蒸發水分,其質量為 50 g;(3)與質量分數大于20%的濃食鹽溶液混合,若混入25%的食鹽溶液,其溶液質量為 200 g.【分析】(1)根據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與繼續加入食鹽的質量的和等于濃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來列式解答;(2)根據溶液在蒸發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來列等式解答;(3)根據兩份溶液在混合時溶質的質量之和等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來解答.【解答】解:(1)設繼續加入的食鹽的質量為x,則100g×10%+x=(100g+x)×20%解得x=12.5g(2)設蒸發水的質量為y,則根據蒸發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得,100g×10%=(100g﹣y)×20%解得y=50g(3)設質量分數為25%的溶液為z,則10%的溶液中的溶質與25%的溶液中的溶質之和等于20%溶液中的溶質,100g×10%+z×25%=(100g+z)×20%解得z=200g故答案為:(1)12.5;(2)50;(3)200.4.溶解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表是硝酸鉀、氯化鈉在不同濕度下的溶解度(單位:g/100g水)溫度(℃) 0 20 40 60 80 100硝酸鉀 13.3 31.6 63.9 110 169 246氯化鈉 35.7 36.0 36.6 37.3 38.4 39.8(1)4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2)請寫出一種將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 加入硝酸鉀等 。(3)20℃時,將20g氯化鈉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質量是 68g 。【分析】(1)根據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100%,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多數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常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質、蒸發溶劑、降低溫度,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g,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3.9g,則4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39.0%。答:4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9.0%。(2)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將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可以采用加入硝酸鉀、蒸發溶劑、降低溫度等方法。故答案為:加入硝酸鉀等。(3)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g,含義是20℃時,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氯化鈉,溶液達到飽和狀態,則20℃時,將20g氯化鈉放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所得溶液的質量是18g+50g=68g。故答案為:68g。5.20℃時,硝酸鉀溶解度是31.6克。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如圖甲;再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如圖乙;再加入10克水如圖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甲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乙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D.甲→乙過程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分析】根據20℃時,硝酸鉀溶解度是31.6克,則20℃時,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鉀,再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硝酸鉀固體全部溶解,得到溶液乙;再加入10克水,得到溶液丙,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20℃時,硝酸鉀溶解度是31.6克,則20℃時,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鉀,則甲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20℃時,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最多只能溶解15.8克硝酸鉀,燒杯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為20克﹣15.8克=4.2克;而再加入20克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鉀31.6克×=6.32克,則乙中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C、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0%,故選項說法正確。D、甲→乙過程中,溶液由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減小,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D。6.20℃時,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如圖甲;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如圖乙;再加入10克水如圖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溶液是20℃的飽和溶液B.乙溶液中的溶質為20gC.乙→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D.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分析】根據題意,20℃時,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硝酸鉀固體有剩余,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剩余的硝酸鉀固體全部溶解,再加入10克水,得到丙溶液,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20℃時,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硝酸鉀固體有剩余,則甲溶液是20℃的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剩余的硝酸鉀固體全部溶解,則乙溶液中的溶質為20g,故選項說法正確。C、乙→丙,溶質質量不變,溶劑質量增加,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減小,故選項說法錯誤。D、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20%,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7.甲、乙兩個燒杯中各盛有150g水,分別加入質量不等的KCl固體,充分溶解后,甲、乙燒杯中現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B.甲中溶液一定不是飽和溶液C.乙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D.乙中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分析】根據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定義進行分析判斷。有固體剩余的一定是該物質的飽和溶液,沒有固體剩余的可能是飽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飽和溶液。【解答】解:甲、乙兩個燒杯中各盛有150g水,分別加入質量不等的KCl固體,充分溶解后,甲燒杯中沒有固體剩余,可能剛好飽和,也可能不飽和,乙燒杯中有固體剩余,則乙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故選:C。8.如圖所示為蒸發氯化鈉溶液的過程,其中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分析實驗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溶液肯定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B.溶液中溶質質量的關系為:①=②>③>④C.①→②的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D.將④燒杯中的混合物過濾后所得的濾液為氯化鈉的飽和溶液【分析】根據題意,其中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結合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特征,進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①→②,溶劑質量減少,沒有晶體析出,說明①溶液肯定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①→②沒有晶體析出,②→③,有晶體析出,③→④,析出更多的晶體,則溶液中溶質質量的關系為:①=②>③>④,故選項說法正確。C、①→②,溶劑質量減少,溶質質量不變,氯化鈉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大,故選項說法錯誤。D、④燒杯中的溶液不能繼續溶解氯化鈉,將④燒杯中的混合物過濾后,所得的濾液為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9.現需配制100g5%的硝酸鉀溶液,作為無土栽培的營養液。下列步驟正確的是( )A.計算:稱量硝酸鉀5g、量取水100mLB.稱量:托盤天平左盤放砝碼,右盤放硝酸鉀C.溶解:用玻璃棒攪拌可增大硝酸鉀的溶解度D.裝瓶:有溶液灑出對溶質質量分數沒有影響【分析】A、據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進行分析判斷。C、溶解度是在一定溫度下,某固體溶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的溶質質量。D、根據溶液具有均一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配制100g5%的硝酸鉀溶液,需要硝酸鉀的質量=100g×5%=5g;溶劑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所需水的質量=100g﹣5g=95g(合95mL),故選項說法錯誤。B、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托盤天平左盤放硝酸鉀,右盤放砝碼,故選項說法錯誤。C、攪拌不能改變一定溫度下某固體溶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的質量,不能增大固體溶質的溶解度,故選項說法錯誤。D、溶液具有均一性,有溶液灑出對溶質質量分數沒有影響,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D。10.農業上常用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選種,如圖所示為實驗室配制100g該溶液的過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配制該溶液需要稱量16克的氯化鈉B.配制溶液的一般過程為計算、稱量和量取、溶解配制、裝瓶C.在稱量氯化鈉的過程中,若天平指針左偏,應向右移游碼D.假如氯化鈉固體中含有雜質,配制的溶液質量分數偏小【分析】A、利用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驟(計算、稱量、量取、溶解),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氯化鈉固體中含有雜質,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需氯化鈉的質量=100g×16%=16g,故選項說法正確。B、配制100g16%的氯化鈉溶液,首先計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再稱量所需的氯化鈉和量取水,最后進行溶解、裝瓶貼標簽,故選項說法正確。C、在稱量氯化鈉的過程中,若天平指針左偏,說明藥品的質量大于砝碼的質量,應減少氯化鈉的質量,直至天平平衡,故選項說法錯誤。D、假如氯化鈉固體中含有雜質,會造成實際所取的溶質的質量偏小,則配制的溶液質量分數偏小,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11.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蒸發B.①與②的溶質質量可能相等C.①與③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D.②是飽和溶液,不能再繼續溶解氯化鉀【分析】A、根據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①是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③是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題意,②中溶液是硝酸鉀飽和溶液,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操作I不一定是蒸發溶劑,也可能是加溶質或降低溫度;故選項說法錯誤。B、若采用的是降低溫度至恰好飽和的方法,①與②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①與②的溶質質量一定相等,①與②的溶質質量可能相等,故選項說法正確。C、如果操作I采用的是降溫至恰好飽和的方法,則①②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②與③均為相同溫度下的飽和溶液,②與③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相等;則①與③的溶質質量分數可能相等,故選項說法錯誤。D、由題意,②中溶液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還能再繼續溶解氯化鉀,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B。12.小科在20℃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KNO3的溶解度:20℃時為31.6g,50℃時為85.5g),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保持溫度不變,若在④中加入5.5gKNO3固體可得到飽和溶液B.②③⑤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C.①③④均為飽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體【分析】根據題意,20℃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50℃時為85.5g,結合飽和溶液的特征、結晶等,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A、保持溫度不變,④中溶劑的質量為100g,溶解的硝酸鉀的質量為20g+30g+30g=80g,5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85.5g,在④中加入5.5g硝酸鉀固體可得到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正確。B、②中溶解的硝酸鉀的質量為31.6g,為20℃時的飽和溶液;③中加熱至50℃時,溶解的硝酸鉀的質量為50g;⑤為20℃硝酸鉀的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為31.6g;則②⑤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③中溶質質量分數比②⑤中大,則故選項說法錯誤。C、①中溶解的硝酸鉀的質量為20g,為不飽和溶液;③中為50℃時的不飽和溶液,④為50℃時的不飽和溶液,故選項說法錯誤。D、④→⑤可析出硝酸鉀晶體的質量為20g+30g+30g﹣31.6g=48.4g,故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下科學1.5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1.溶液組成部分分析計算 2溶解度的理解,影響因素 3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稀溶液與濃溶液的定性分析教學目標 讓學生熟練掌握上述學習目標的內容教學重點 1.溶液組成部分分析計算 2溶解度的理解及影響因素,教學難點 1.溶解度的理解及影響因素 2.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稀溶液與濃溶液的定性分析課程難度 簡單知識歸納一、物質的溶解性溶液是由 組成的,不同的溶質在同一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不同,同一種溶質在不同種溶劑里的溶解性也不同。(一)溶解性(1)物質溶解的能力: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2)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①不同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②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③同一種物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能力與溫度有關。【溫馨提示】固體物質溶解性與溫度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攪拌能加快溶解但不能改變溶解性,氣體溶解性與溫度和壓強有關,與溶質和溶劑的種類也有關(二)物質溶解時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物質溶解時,是從外界吸收熱量,還是向外界釋放熱量呢 實驗表明:有的物質溶解時,會 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生石灰(氧化鈣),熟石灰(氫氧化鈣)等有的物質溶解時,會 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只要是某某銨,都符合);也有許多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溫度沒有明顯變化,如氯化鈉等。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一)定義(1)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 溶液。(2)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三)判斷溶液是否飽和的方法判斷的關鍵是看該溶液還能否繼續溶解該溶質,若不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飽和的,若能繼續溶解,則這種溶液是不飽和的。具體的判斷方法: 。(四)濃溶液和稀溶液為粗略地表示溶液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常把溶液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濃溶液和稀溶液是一組相對概念。在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多的是濃溶液,含溶質的量相對較少的是稀溶液。(五)飽和、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的區別與聯系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濃溶液與稀溶液區別 含義不同 溶液是否飽和取決于溶質的量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溶劑里是否達到最大限度 溶液的濃與稀取決于溶質在不同定量的溶液里含量的多少溫度影響 受溫度影響, 必須指明溫度 與溫度無關聯系 ①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跟溶液的濃和稀沒有必然聯系②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③對于同種溶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要比不飽和溶液濃三、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義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 達到 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溶解度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越強。一般用S來表示溶解度。(2)溶解度“四要素”①條件:在一定溫度下。因為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內因是溶質和溶劑的性質,而外因就是溫度,若溫度改變,則固體物質的溶解度也會改變。因此,只有指明溫度時,溶解度才有意義。②標準:100克溶劑。這是概念中規定的標準,物質溶解量的多少與溶劑量的多少成正比,要比較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溶劑必須等量。此處100克是指溶劑質量,不能誤認為是溶液質量。溫度一定時,同種物質的溶解度與溶劑的質量無關。③狀態:達到飽和。只有在一定量的溶劑中( 100克)達到飽和時(溶解最大限度,溶質的量才是個確定的值, 否則溶解度就不是個確定的量。④單位:以克為單位,因為溶解度實質上是溶解的溶質的質量。(3)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4)氣體溶解度①氣體溶解度的定義氣體的溶解度是指在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下,氣體在1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溶解的氣體體積。例如:壓強為101 kPa和溫度為0℃時,1體積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體積氮氣,則在0℃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②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因素a.內因: 。b.外因: 。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或降低)而減小(或增大),隨壓強增大(或減小)而增大(或減小)。四、溶解度曲線(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表現在曲線“坡度”比較“陡”,如硝酸鉀。(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表現在曲線“坡度”比較“緩”,如氯化鈉。(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表現在曲線“坡度”下降,如氫氧化鈣。五、溶液的配制(一)溶質質量分數的定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一種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占全部溶液總質量的百分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①溶質的質量是指溶解了的溶質質量,沒有溶解的溶質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例如20 ℃時,氯化鈉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則20克氯化鈉放入50克水中溶解后,溶質的質量只能是18克,而不是20克。②溶液的質量是指該溶液中溶解的全部溶質的質量與溶劑的質量之和。(可以是一種或幾種溶質)③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上、下質量單位應統一。④計算溶質質量分數時,最后結果是百分數或小數。⑤同一溫度下,同種溶質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有兩種計算方法,(二)溶質質量分數的意義溶質的質量分數定量表示溶液的濃度。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中的溶質相對含量就越大,溶液的濃度也就越大。(三)溶液的配制實驗目的: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某溶液。實驗儀器:托盤天平、燒杯、量筒、玻璃棒、藥匙。實驗步驟: (以配制50克10%氯化鈉溶液為例)。(1)計算:配制50克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需氯化鈉5克,需水45克。(2 )稱量和量取:用托盤天平稱量5克氯化鈉,放入燒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克/厘3,用量筒量取45毫升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里。(3)溶解: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溶解。(4)裝瓶和保存:把配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塞好瓶塞并貼上標簽(標簽中應包括藥品的名稱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放到試劑柜中(標簽向外)。誤差分析:(1)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藥品、砝碼放反(稱量時使用游碼),使藥品稱量質量偏小。②量取水的過程中仰視讀數,使水量取多了。③燒杯不干燥,原來內部就有一些水④固體藥品不干燥或含有雜質等。⑤稱量好的固體藥品向燒杯內轉移時,一部分不小心撒在燒杯外面 了。(2)導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大的原因①天平使用不正確,如稱量前沒有調平衡,指針偏右,導致藥品稱量偏多。②砝碼已生銹。③量取水的過程中俯視讀數,使水量取少了。④將量筒中的水倒入燒杯中時,一部分灑在外面等。六、溶液、溶質、溶質質量分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液的密度×溶質的質量分數同一溫度下,同種溶質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最大。飽和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有兩種計算方法,七、溶液的稀釋、濃縮①稀釋: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②濃縮: A增加溶質B蒸發溶劑C兩者混合二.課堂練習1.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及影響因素例1.為了探究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因素,某學習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對比實驗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B.對比實驗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溫度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C.對比實驗②和③,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D.對比實驗①和③,可探究固體溶質的顆粒大小對溶質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響變式訓練1.已知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現向20℃的飽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適量的氧化鈣粉末,充分反應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B.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質質量分數比甲溶液大C.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質質量分數比甲溶液大D.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質質量比甲溶液小2.溶液配置過程基礎計算例1.農業生產中常用溶質質量分數16%的食鹽水來選種,對該溶液理解到位的是( )A.每100g水中含食鹽16gB.每100g溶液中含食鹽16gC.溶液質量為100gD.溶液中含食鹽16g變式訓練1.下列各組鹽水中,食鹽的質量分數不等于10%的是( )A.0.5g食鹽溶解在4.5g水中B.0.05Kg食鹽溶解在0.45Kg水中C.0.01Kg食鹽溶解在100mL水中D.10Kg食鹽溶解在90Kg水中變式訓練2.將50g20%的硝酸鉀溶液稀釋到200g,稀釋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A.20% B.10% C.5% D.1%變式訓練3.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是( )A.稱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B.量取5.0mL濃鹽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C.稱取5.0g氯化鉀,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攪拌D.稱取5.0g碳酸鈣,放入95mL水中,充分攪拌變式訓練4.醫院的生理鹽水注射液瓶子上商標如圖所示,請回答:該瓶生理鹽水含氯化鈉多少克?含水多少克?變式訓練5.實驗室需要把燒杯A中的氫氧化鈉溶液轉移到燒杯B中,將燒杯A內的液體倒入燒杯B后,燒杯A內會殘留約1mL液體,之后用19mL蒸餾水清洗燒杯A的內壁,這部分液體也傾倒至燒杯B,燒杯A內仍殘留約1mL液體…需要幾次這樣的清洗,才能保證原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99.9%都被轉移至新燒杯( )A.2次 B.3次 C.4次 D.5次3.飽和溶液,不飽和液,稀溶液,濃溶液之間關系的定性分析(稍難)及飽和溶液的基礎計算1.濃溶液與稀溶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例1.一定溫度下,把1g熟石灰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攪拌后發現仍有少許熟石灰未溶解,過濾后得到濾液。下列關于濾液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它是熟石灰的飽和溶液B.它是熟石灰的濃溶液C.將濾液加熱,加熱后的濾液為不飽和溶液D.它是熟石灰的不飽和溶液例2.為探究一標簽破損的氯化鈉溶液濃度,某同學取出部分溶液在恒溫下進行如圖所示的一系列操作。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為不飽和溶液B.第三次析出固體的值X=4C.②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0%D.③和④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變式訓練1.如圖為對某固體物質的溶液恒溫蒸發操作的實驗記錄,已知該固體析出時不帶結晶水,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乙中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B.丙、丁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C.丁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0%D.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為30g變式訓練2.20℃和60℃時KCl的溶解度分別為34.0g和45.5g,如圖所示為對KCl進行的溶解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①中溶液為KCl的飽和溶液B.②中溶液的質量為25.0g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①<②=③D.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①<②=③變式訓練3.將一定質量的飽和食鹽水加熱,當溶液中有白色的晶體析出后,停止加熱,并恢復到室溫.下列四位同學對變化后溶液的分析錯誤的是( )A. B.C. D.變式訓練4.已知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現向20℃的飽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適量的氧化鈣粉末,充分反應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B.溶液溫度未冷卻到20℃時,溶質質量分數比甲溶液大C.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質質量分數比甲溶液大D.溶液溫度恢復到20℃時,溶質質量比甲溶液小變式訓練5.不飽和溶液,恒溫蒸發水分,直到有少量晶體析出.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a)與時間(t)的變化關系,可用以下哪幅圖表示的是( )A. B.C. D.變式訓練6.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氯化鉀大B.1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為20.9%C.T1℃時,兩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D.將60℃時的硝酸鉀的飽和溶液210g冷卻至10℃,析出硝酸鉀晶體89.1g10℃,析出晶體的質量是:110g﹣20.9g=89.1g,故D正確。三.課后作業1.某同學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為8.5%的氯化鈉時有如下操作,按要求回答問題:(1)需要氯化鈉固體的質量為 g;水的體積為 mL(水的密度為:1g/cm3);(2)用托盤天平稱出所需氯化鈉固體后倒入燒杯,那么稱量時砝碼應放在天平的 盤(填“左”或“右”)(3)在溶解過程中,為了加快物質的溶解,需用 攪拌.(4)若想得到質量分數為4.25%的氯化鈉溶液,那么需加水 g.2.農業生產上,常需要用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現要配制120kg這種溶液,需要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各是多少?3.有100g 10%的食鹽溶液,要使其質量分數變為20%,有三種方法,按要求填空:(1)繼續加入食鹽,其質量為 g;(2)蒸發水分,其質量為 g;(3)與質量分數大于20%的濃食鹽溶液混合,若混入25%的食鹽溶液,其溶液質量為 g.4.溶解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表是硝酸鉀、氯化鈉在不同濕度下的溶解度(單位:g/100g水)溫度(℃) 0 20 40 60 80 100硝酸鉀 13.3 31.6 63.9 110 169 246氯化鈉 35.7 36.0 36.6 37.3 38.4 39.8(1)40℃時,硝酸鉀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多少?(寫出計算過程)(2)請寫出一種將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 。(3)20℃時,將20g氯化鈉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質量是 。5.20℃時,硝酸鉀溶解度是31.6克。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如圖甲;再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如圖乙;再加入10克水如圖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甲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乙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丙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D.甲→乙過程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6.20℃時,在盛有50克水的燒杯中加入20克硝酸鉀,充分攪拌后如圖甲;加入20克水,充分攪拌后如圖乙;再加入10克水如圖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溶液是20℃的飽和溶液B.乙溶液中的溶質為20gC.乙→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D.丙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7.甲、乙兩個燒杯中各盛有150g水,分別加入質量不等的KCl固體,充分溶解后,甲、乙燒杯中現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B.甲中溶液一定不是飽和溶液C.乙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D.乙中溶液可能是飽和溶液8.如圖所示為蒸發氯化鈉溶液的過程,其中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分析實驗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①溶液肯定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B.溶液中溶質質量的關系為:①=②>③>④C.①→②的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D.將④燒杯中的混合物過濾后所得的濾液為氯化鈉的飽和溶液9.現需配制100g5%的硝酸鉀溶液,作為無土栽培的營養液。下列步驟正確的是( )A.計算:稱量硝酸鉀5g、量取水100mLB.稱量:托盤天平左盤放砝碼,右盤放硝酸鉀C.溶解:用玻璃棒攪拌可增大硝酸鉀的溶解度D.裝瓶:有溶液灑出對溶質質量分數沒有影響10.農業上常用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選種,如圖所示為實驗室配制100g該溶液的過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配制該溶液需要稱量16克的氯化鈉B.配制溶液的一般過程為計算、稱量和量取、溶解配制、裝瓶C.在稱量氯化鈉的過程中,若天平指針左偏,應向右移游碼D.假如氯化鈉固體中含有雜質,配制的溶液質量分數偏小11.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圖是有關硝酸鉀溶液的實驗操作及變化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蒸發B.①與②的溶質質量可能相等C.①與③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相等D.②是飽和溶液,不能再繼續溶解氯化鉀12.小科在20℃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KNO3的溶解度:20℃時為31.6g,50℃時為85.5g),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保持溫度不變,若在④中加入5.5gKNO3固體可得到飽和溶液B.②③⑤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C.①③④均為飽和溶液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科學八上1.5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第一課時學案原卷版.doc 浙教版科學八上1.5物質在水中的溶解第一課時學案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