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單元重點字詞梳理屈 原1.字音佇立(zhù) 睥睨(pì nì) 徘徊(pái huái) 波瀾(lán) 稽首(qǐ) 迸射(bèng)虐待(nüè) 國殤(shāng) 咆哮(páo xiào) 鞺鞺鞳鞳(tāng tà) 嘩眾取寵(huá)2.釋義【國殤】 為國犧牲的人。文中指這些人死后變成的神靈。殤,戰死者。【詭譎】 狡詐,狡黠。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樣子。【名望】 好的名聲;聲望。【非難】 指摘和責問。【口實】 假托的理由;可以利用的借口。【犀利】 (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佇立】 長時間地站著。【睥睨】 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徘徊】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稽首】 古代的一種跪拜禮,叩頭至地。【拜手】 古代男子跪拜禮的一種。跪下后,兩手拱合,俯頭至手與心平,而不至地,故稱“拜手”。【小題大做】 比喻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辦,有不值得這樣做或有意擴大事態的意思。【嘩眾取寵】 用言論行動迎合眾人,以博得好感或擁護。【大義滅親】 為了維護正義,對違反國家人民利益的親人不徇私情,使受國法制裁。【憤憤不平】 非常氣憤,心中不服。【浩浩蕩蕩】 原形容水勢廣闊浩大。后用來形容人群、事物等聲勢壯、規模大。【鏜鏜鞳鞳】 擬聲詞。原指鐘鼓等的聲音,文中形容波濤聲。【土偶木梗】 即土偶木偶。文中指用泥土塑成和用木頭雕刻而成的神像。【拖泥帶水】 形容說話、寫文章不簡潔或做事不干脆。天下第一樓1.字音商賈(gǔ) 名噪(zào) 簇擁(cù) 幌子(huǎng) 砧板(zhēn) 跺腳(duò) 偵緝隊(jī) 半晌(shǎng)瑞蚨祥(fú) 行頭(xíng) 怯懦(nuò) 忌諱(huì) 拾掇(shí duo) 呷(xiā) 撂桿(liào) 煞白(shà)凄慘(qī) 罵罵咧咧(liē) 地契(qì) 眩暈(xuàn) 怵(chù) 打镲(chǎ)2.釋義商賈:商人(總稱)。名噪:名聲廣泛傳揚。簇擁:(許多人)緊緊圍著。搭濟:幫人脫離困難。行頭:戲曲演員演出時穿的服裝。怯懦:膽小怕事。凄慘:凄涼悲慘。打镲:方言。胡扯,胡攪。雕梁畫棟:指房屋的華麗的彩繪裝飾,常用來形容建筑物富麗堂皇。另請高明:另外再請水平高的人。多用作謝絕他人邀請的托詞。棗兒1.字音童謠(yáo) 竹匾(biǎn) 驀然(mò) 撣去(dǎn) 羨慕(xiàn) 囫圇(hú lún) 鋼盔(kuī)躊躇(chóu chú) 愣住(lèng) 中看(zhōnɡ) 翹首遠望(qiáo) 喃喃(nán) 心事重重(chónɡ)2.釋義躊躇:猶豫不決。驀然:猛然;不經心地。翹首:抬起頭來(望)。囫圇:完整,整個兒的。喃喃: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步放得很輕。無可奈何:沒有辦法;沒有辦法可想。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別高興。津津有味:形容趣味很濃或很有滋味。垂頭喪氣:形容情緒低落、失望懊喪的神情。1.戲劇文學概念:“戲劇文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戲劇文學專指話劇劇本;廣義的戲劇文學指話劇劇本、歌劇劇本、戲曲劇本。一般多取其廣義的概念。分類:根據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獨幕劇和多幕劇;根據表現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話劇和歌劇;根據戲劇文學所反映的矛盾沖突的性質和所運用的表現手法,以及對讀者的感染作用,則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基本特點:突出的舞臺性(一是指時間、場景和人物的高度集中性;二是指人物形象的行動性)。四大審美特征:戲劇人物的逼真性、戲劇沖突的尖銳性、戲劇場面的集中性、臺詞的口語化和動作性。2.話劇話劇是以對話為主的戲劇形式,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臺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話劇藝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舞臺性。話劇演出要借助舞臺完成。第二,直觀性。話劇先通過演員的姿態、動作、對話、獨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再通過化妝、服飾等手段,使觀眾直接觀賞到劇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第三,綜合性。話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借助所塑造的具體藝術形象,向觀眾展現社會生活情景。第四,對話性。話劇通過大量的舞臺對話展現劇情、塑造人物和表達主題。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1921年8月出版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著名詩集《女神》,成為中國新詩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還有歷史劇《屈原》《棠棣之花》《虎符》《蔡文姬》《武則天》《高漸離》《南冠草》等。4. 何冀平(1951-),中國劇作家。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畢業,畢業后從事專職戲劇創作,曾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編劇。1988年,何冀平創作的《天下第一樓》演出后轟動京城,演出場次僅次于《茶館》,被譽為當代現實主義經典。5. 孫鴻,當代劇作家。他所寫的話劇小品《棗兒》,發表于《劇本》1999年第1期,曾榮獲“1999年中國曹禺戲劇獎”小品小戲獎一等獎。戲劇劇本的閱讀方法 一、了解主要矛盾沖突理清矛盾沖突的線索(如何產生矛盾沖突——產生了何種性質的矛盾沖突——矛盾沖突發展進程如何),就完整地鑒賞了戲劇文學的主要情節。二、鑒賞戲劇語言 戲劇語言是構建劇本的基礎。主要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人物語言也稱臺詞,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等,這是人物心理活動與行為動作的外觀,由此展開戲劇沖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戲劇主題;舞臺說明是一種敘述性質的語言,主要用來說明人物的動作、心理、劇情發展的布景、環境、人物之間的關系等,能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戲劇的情節。盡管舞臺說明是戲劇文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同人物語言相比,它起輔助說明的作用,因此,鑒賞戲劇文學,更要緊的是品味人物語言。品味人物語言,應關注以下三方面: 1、品味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因為個性化的語言能準確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 所謂個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齡、身份、經歷、教養、環境等影響而形成的個性特點。戲劇文學中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尤其重要。優秀的戲劇人物語言往往三言兩語就能把人物個性展示出來。 2、品味富有動作性的人物語言,即戲劇沖突中人物之間的動作沖突或人物內心活動。 我們常說的“行由心指”“言為心聲”,就是說人物的內心世界必定通過言、行表達出來,這種顯示動作性的語言,出自人物內心,因而能展示人物豐富的心理境界。 3、品味人物語言中蘊涵的豐富的潛臺詞,也就是“言外之意”“話外之音”。 這是話語字面意思以外的一種深層意義。優秀的臺詞往往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給人以深廣的想像空間,能起到一石多鳥之效。 三、鑒賞戲劇中的人物形象 1、欣賞戲劇中的人物形象,首先要關注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同一個人物的性格是多側面的,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因此,在欣賞人物形象時,首要的是抓住其主要性格特征。 2、揣摩人物的語言。 戲劇中人物的語言是刻畫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重要載體。 3、順著劇情發展的線索,理清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心路歷程。 理清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心路歷程,才稱得上對戲劇人物形象比較全面的鑒賞。單元寫作方法指導單元寫作任務:1.積極參與戲劇表演活動,注意觀察和反思。2. 結合自身活動感受,談談對戲劇和戲劇表演的認識。3.強化動筆訓練,學會欣賞和評價戲劇相關內容,提高語文素養。戲劇評價寫作指導:1.寫評價要有準則要寫好評價,作者必須具有相應的操守和責任,即對戲劇或戲劇表演的熱愛、執著和分享藝術等職業素養,還需要作者具有正直、善良、博愛的情懷。2.評價要“述評結合”因為評價兼有文藝性和評論性的特征,所以在寫作過程中一定要“述評結合”,或者叫“賞析結合”。3.評價要有新意評論的角度有多個方面,比如主題、情節、人物、鏡頭藝術、色彩、音樂、流派、導演、演技、攝影、技術等。對于經典的戲劇或戲劇表演,前人往往已經有許多評論文章,所以再評論時角度要新穎。4.評價要有論述評價作為論述類文章,在論述和闡釋中具有主觀性,受到評論者的知識結構、審美趣味、批評視野的制約,它與科學論述的客觀性不同,它是一種主觀真理。所以在寫作評價的時候,一定要先亮出自己的主張,即中心論點,論證時要邏輯清晰。這是對所有論述類文章的要求。5.評價要有深度和廣度為了使評價更有思想深度,更有說服力或感染力,寫作時還要求精研戲劇或戲劇表演,知人論世,力求透過導演、編劇、原著和戲劇或戲劇表演作品挖掘出更深的歷史文化內涵,提高讀者的審美情趣,讓評價更有價值和意義。單元實踐寫作范文結合整個活動,從以下話題中任選其一(也可自選話題),寫一篇作文,談談自己對劇本和戲劇表演的認識。不少于600字。我為什么對“他”印象最深 舞臺說明不只是“說明” 戲劇沖突面面觀臺詞應該怎樣說 肢體語言很重要 配角也要演到位 “好戲”是配合出來的【提示】:本次作文要求談談自己對劇本和戲劇表演的認識,因此,宜寫議論性、說明性的文章,當然也可寫自己和同學們參加演出時的體驗和感受。具體寫作時,可從以下方面入手:1.可廣泛地選擇話題。可對我們學習的劇本,如《屈原》《天下第一樓》《棗兒》,及與劇本有關的戲劇知識,如戲劇主題、戲劇的社會意義、戲劇沖突、主角與配角、舞臺說明、人物對白、人物形象、畫外音等進行詮釋、評論,也可對自己和同學們的表演進行述說和評論。2.觀點要鮮明。不管是什么樣的觀點,都要旗幟鮮明,不可模棱兩可。3.要圍繞觀點運用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論證時要通俗易懂。4.要準確運用戲劇術語,如有不懂、拿不準的地方,要查有關資料,也可以和老師、同學討論。5.話題不要過大,選擇一點、一個角度寫寫認識即可。6.寫體驗和感受要真實、獨特、新穎,不可說空話、套話。【佳作展示】肢體語言在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單純的語言表達和肢體語言表達兩種方式是舞臺上進行表演的最主要途徑,并且這兩種表達方式是極具主觀性的,所以更能夠與表演者的內心情感保持一致。肢體語言表達比單純的語言表達更加隨性發揮,即使舞臺動作經過了練習和排練的限制,但是在正式的舞臺表演過程中,毫無疑問會與標準要求有所差異,這便是表演者當時內心世界的真實反映。肢體語言在舞臺表演中的作用是承載。舞臺表演是非常復雜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眾多的主客觀因素。舞臺設計包括燈光、背景、音樂等多個方面。這一切藝術元素都需要依靠演員來匯集,而肢體語言便是演員進行表演的基本方式。只有通過演員的肢體動作,才能將這些藝術效果實現。否則,所有的布置和輔助都只是虛設而已。肢體語言是舞臺呈現的組成部分,并且是舞臺呈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肢體語言與任何道具和設備等輔助措施都不一樣,它是舞臺呈現的途徑和必要手段。舞臺呈現的效果從肢體語言的應用開始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整個呈現過程中,肢體語言的表現方式、程度等要素的任何細微變化都會對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肢體語言也是表演者獲得自我角色認同和觀眾共鳴的重要途徑。舞臺藝術是具備深深的時代特征的,所以舞臺動作必須與舞臺藝術形象中的歷史特點相一致,追求形似與神似的完美結合。舞臺是演員以自己的肢體語言為載體來表現相關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蘊意的藝術形式。人類的肢體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所以可以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進步。舞臺表演是演員將作品在舞臺上的再次展現,最終目的是將舞臺作品中的美感和藝術感傳遞給觀眾,讓他們體會到別致的身心體驗。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應該對演員的肢體語言給以充足的重視,這是確保舞臺呈現效果的必要前提。只有在舞臺表演的過程中進行肢體語言的創新和創造,同時與先進的科技和方法結合起來,才能夠將舞臺作品中的藝術美感完美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表演中的單純的語言表達和肢體語言表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肢體語言在舞臺表演中的承載作用,說明其重要性。肢體語言是舞臺呈現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舞臺藝術效果具有促進作用。指出舞臺表演的肢體語言具有時代性,而且要與時俱進。演員在肢體語言表演方面尤其要注重創造、創新,并且與舞臺的其他形式結合起來,以達到表演的最佳效果。【點評】本文從肢體語言的作用,肢體語言與舞臺呈現的深刻關系出發,揭示了肢體語言對于舞臺呈現的重要作用。作者大量使用專業術語,使我們對戲劇的肢體語言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準確的認識。全文語言準確、嚴謹,層層深入地詮釋,使文章思路清晰,層次分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