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5張PPT)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四種社會形態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人類社會發展史)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社會主義發展史)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1.思想來源2.歷史前提3.理論基礎4.誕生標志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1.嘗試2.建立3.發展4.曲折5.新生學習第二課,我們不要把政治課聽成了歷史課。第二課的主線是: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歷程及失敗的原因,從而證明走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而新民主主義革命證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向了一條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這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一般規律的體現,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正確的選擇。所以,不要過于關注具體的歷史史料,而要著重關注其背后的一般規律。所以,學習第二課,我們要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一般規律去分析為什么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而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的原因,要用這一規律去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2.1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堂堂華夏議一議:近代中國處于怎樣的境況?近代中國人民肩負著怎樣的歷史使命?不齒于列邦被輕于異族”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1840年鴉片戰爭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北京條約《天津條約》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半殖民地 半封建相對于 完全殖民地 完全的封建社會看角度 從政治地位看 從社會經濟結構看形式上 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 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實質上 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 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壯大半殖民地 中外矛盾 推翻帝國主義 爭取民族獨立半封建 階級矛盾 推翻封建主義 爭取民族解放名詞點擊:半殖民地、半封建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2.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內憂:封建制度落后,長期閉關鎖國,經濟、政治、文化都落后階級矛盾外患:西方列強入侵,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外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3.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外患:西方列強入侵;淪為半殖民地社會。內憂:封建制度落后,加之長期閉關鎖國,經濟、政治、文化都落后,淪為半封建社會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決定前提目的國家富強 人民幸福民族獨立 人民解放歷史任務決定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基本國情: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近代中國處境及歷史任務于是,他們前仆后繼洋務運動一場失敗的封建大地主統治階級領導的自救運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義和團太平天國農民階級領導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以農民階級為主體的大規模反帝愛國運動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戊戌變法一場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的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這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孫中山及其一派人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人類歷史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一次。”——毛澤東但是,辛亥革命徹底成功了嗎?1851-1864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1861-1894地主階級洋務派洋務運動1898.6.11資產階級立憲派戊戌變法(103天)1899-1900農民階級義和團運動1901-1911封建統治階級清末新政1911—1912資產階級辛亥革命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4.探索復興之路的過程:(救亡圖存)結合史實,分析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為什么都以失敗告終?資本主義道路在舊中國行得通嗎?為什么?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農民階級:不是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他們無法克服階級局限性(保守性、散漫、狹隘性)。封建地主階級:為維護清朝封建統治服務,企圖依賴外國來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封建衙門式管理,經營不講效益,內部腐敗。資產階級維新派:不敢否定封建主義,對帝國主義抱有幻想,懼怕人民群眾,力量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未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行不通缺乏先進階級力量的領導;沒有找到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沒有先進的革命政黨;沒有充分發動人民群眾; 缺乏正確理論的指導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5.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原因: 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所決定的(根本原因、決定因素)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內部)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內部)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維護其在華特權,不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外部)帝國主義不允許走封建主義不讓走資產階級沒能力走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基本國情: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歷史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近代中國處境及歷史任務由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決定: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帝國主義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的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探索結論小結:一、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標志、指導思想、領導力量、革命道路、發展歷程、取勝法寶、性質、勝利標志、理論成果分別是什么?1917.11.7(俄歷10月25日)十月革命暴發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釗二、新民主主義革命俄國十月革命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列主義在中國傳播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思想條件)1. 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歷史意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同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1921.7.23中國共產黨成立歷史意義: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二、新民主主義革命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意義: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浙江嘉興南湖紅船2. 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主心骨中國共產黨產生的歷史條件:思想上、組織上馬列主義(思想基礎)工人運動(階級基礎)結合二、新民主主義革命3. 開始的標志:五四運動特點: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思考: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具有里程碑意義?意義:①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②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中國共產黨產生的組織條件)③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具有里程碑意義。無產階級登上中國的歷史舞臺大革命時期(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在國共合作領導下進行的反對帝國主義、北洋軍閥的戰爭。土地革命時期(1927年8月至1937年)大革命失敗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地把黨的工作重點由城市轉入農村;在農村建立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抗日戰爭時期(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近代以來爭取獨立自由史冊上可歌可泣的一頁,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飽經滄桑的一章。”——習近平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戰略防御階段: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全面內戰爆發戰略進攻階段:1947年6月30日,劉鄧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大決戰階段:經歷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最終奪取革命政權。二、新民主主義革命4.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歷程:四個階段1924五四運動19191921中國共產黨成立國民黨一大1927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193719451949抗日戰爭爆發抗日戰爭勝利新中國成立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1931二、新民主主義革命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思想開端標志領導政黨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革命階段新中國成立革命勝利標志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議一議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一場怎樣的革命?革命道路有何特色?新民主主義革命 “新”在哪?我國為何不像俄國十月革命一樣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二、新民主主義革命5. 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八一南昌起義成功占領南昌等地,但孤立無援,最終撤出南昌。秋收起義攻打長沙失敗,最終轉移到井岡山地區廣州起義攻占廣州后遭到國民黨部隊反撲,被迫撤離思考:幾次起義都遭受挫折,給我們什么啟示?正確的新民主主義道路是什么?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我國當時的國情: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無產階級力量非常弱小。而封建勢力、帝國主義勢力以及官僚資本主義勢力卻異常強大,尤其是城市中的反動勢力異常強大。同時中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農村中作為無產階級天然同盟軍的農民階級占據著中國人口的大多數。這給中國革命在農村取得勝利創造了絕好的條件。想一想 我國為什么不能走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呢?二、新民主主義革命5. 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救亡斗爭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二、新民主主義革命黨的的三大法寶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的英勇戰士。”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領導階級階級基礎革命對象革命性質【注意】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本質上來說屬于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主體6.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 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不 同 點 領導階級 民族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指導思想 三民主義 馬克思主義革命目標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建立社會主義共和國革命深度、廣度 綱領不徹底;群眾發動不充分; 土地問題沒解決 徹底的革命綱領;充分發動群眾;解決土地問題革命結果 有勝利的一面,但最終革命果實被竊取,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革命勝利,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相同點 革命任務 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知識拓展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的領導階級)一是就領導權來說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新的革命理想)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資產階級建立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革命一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 “新”的體現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新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舊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歷史意義:對中國:實現了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對世界: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革命的勝利離不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但,馬列主義在中國革命實踐中是照搬照用嗎?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內容: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意義: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內容: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意義: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注意:1.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不能認為是一個人。2.毛澤東思想是在黨的七大(1945年)被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為什么會取得勝利?①擁有革命主心骨:中國共產黨②堅持正確指導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③堅持群眾路線: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無產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④堅持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⑤堅持革命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⑦符合國情:分兩步走符合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⑧革命的前途: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后還要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兩篇文章,上篇與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堅決地領導民主革命,是爭取社會主義勝利的條件。我們是為著社會主義而斗爭,這是和任何革命的三民主義者不相同的。現在的努力是朝著將來的大目標的,失掉這個大目標,就不是共產黨員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產黨員。我們是革命轉變論者,主張民主革命轉變到社會主義方向去。毛澤東《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問題:結合教材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中“兩篇文章,上篇與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的理解。二、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民主革命分為兩個步驟: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最后用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本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用革命的手段改變近代中國落后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變封建土地所有制為農民所有制(經濟基礎),變帝國主義、封建地主階級統治為無產階級政權(上層建筑),從而實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實現中國社會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再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提供必要準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新的上層建筑和新的經濟基礎的確立小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與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1.指導思想:2.領導力量:3.開始標志:4.發展歷程:5.革命道路:6.取勝法寶:7.革命性質:8.勝利標志:9.理論成果: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共產黨(主心骨)五四運動(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無產階級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新中國成立(實踐成果)毛澤東思想的創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及歷史任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指導思想、領導力量、開始標志、發展歷程、革命道路、革命道路、取勝法寶、革命性質、勝利標志、理論成果辭舊、迎新、對外資本主義走不通的原因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決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1.悲愴的歷程2.勝利的征程性質、步驟、“新”的表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1.2023年是辛亥革命112周年。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但是受制于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當時的歷史進程和社會條件是( )①中國社會各階層沒有嘗試自救②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③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務基本完成④近代中國國情決定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2.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不忘什么初心?就是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繼續向哪里前進?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下列關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說法正確的是(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正式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②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偶然③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找到的適合中國特點的正確道路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B3.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論大小,幾乎都曾經欺侮、侵略過中國。分析原因,毛澤東曾深刻指出:“一是社會制度的腐敗;二是經濟技術的落后。”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它們是( )①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②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③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④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C4.20世紀初,中國人民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道路屢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下列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的過程及其影響,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③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④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