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文言文全解精練參考答案中考對接三峽1.(1)逆流而上(2)延長(3)看,回頭看對接訓練(4)就是-、1.B2.A2.A3.(1)酈道元南北朝地理學文學3.(1)這(白帝和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2)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重慶奉節多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馭著長風,也湖北宜昌(3)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素不覺得(比它)快。(2)登上山走了一湍綠潭回清倒影哀傷悲涼寒氣透骨里多路,就看見山泉汩汩地往下流瀉。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4.第一問: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二、1.(1)于,在(2)同“缺”(3)直立像秋水小而清冷。第二問:危壁出泉:疏竹掩映。屏障的山峰(4)早晨的陽光,這里指太陽(5)大的土山,這里泛指山陵短文二篇(6)即使(7)肅殺,凄寒(8)延長對接訓練(9)傳來-、1.A2.C3.D4.D2.沿溯朝暮5.(1)陶弘景南朝齊梁(2)山川之3.峽谷深澗懸泉瀑布急流綠潭高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猿怪石古柏寒林實是欲界之仙都(3)蘇軾文集蘇軾4.寒肅凄哀子瞻東坡居士文學散文蘇洵5.點明了地點和范圍。蘇轍三蘇(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6.(1)到(2)有的(3)停止(4)快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曠達(5)資料,(書上)記載(6)稱贊二、1.信給謝中書的信7.一到那里,感到特別欣喜,才相信耳聞2.(1)對偶、夸張(2)對偶、借代不如親眼所見。3.通過寫人間奇景,表達了作者對大自8.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然的喜愛之情。9.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4.A5.B哀轉久絕。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6.賞月的閑適,被貶官后的淡淡哀愁,面過萬重山。對挫折的豁達。118參考答案中考對接愛和歸隱山水之后的愜意自得之情。文1.(1)考慮,想到(2)共同,一起(3)有句運用排比、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描時(4)命名繪了石門山山高谷翠、壯麗秀美的自然2.B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山水的熱愛和歸隱3.(1)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山水之后的愜意自得之情。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中考對接(2)您懂得隱居的快樂嗎?即使是面南稱1.(1)隨著,順著(2)至,到達2.D尊的國君,也不能和他交換。3.(1)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4.C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2)那些整天忙于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與朱元思書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對接訓練4.寧靜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寧靜閑適的生活-、1.B2.D3.C4.B唐詩五首5.(1)吳均南朝梁叔庠吳均體(2)先總后分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對接訓練比喻夸張清澈湍急山高樹多一、1.A景美富春江兩岸群山(3)書信2.(1)王績唐代田園詩山水詩游記(寫景)散文(4)風煙俱凈天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2)唐朝山共色崔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姜姜鸚鵡二、1.(1)告(2)僅僅,只洲(3)唐代王維摩詰詩佛孟2.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浩然五律邊塞(4)李白唐代成韻。浪漫詩仙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3.蟬鳴鶴叫,水聲清越,猿猴啼叫,和諧(5)白居易樂天香山居士唐最動聽的聲音相互混雜,聲調悠長有音韻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之美二、1.(1)小牛,這里指牛群(2)看4.敘述敘述抒情不慕榮利、熱愛2.詩歌領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山水、歸隱自然、崇尚淡泊寧靜生活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5.“爭”“限”“含”“蓄”四字運用擬人手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法寫出了峭壁努力向上、孤峰阻擋的威的情懷。力、幽深山谷掩藏白云、深谷小溪集聚翠3.詩人在現實生活中輾轉漂泊,彷徨苦綠的秀美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山水的熱悶,找不到精神歸宿,又沒有真正的知119與朱元思書與朱元思書作者簡介吳均(469一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吳均家世寒賤,好學有俊才,沈約嘗見其文,頗為稱贊。吳均初任郡主簿,后官奉朝清。他有志于歷史著述,欲撰《齊書》,求借齊起居注及群臣行狀,武帝不許,遂私撰《齊春秋》,因實錄齊梁間的歷史而觸怒梁武帝,遭焚書免官。他在當時文壇上影響很大,詩文自成一家,常描寫山水景物,稱為“吳均體”,開創一代詩風。其詩今存一百余首,多抒發郁勃不平之氣和懷才不遇之慨。此外,他的一些寫景小詩也頗著名,如《山中雜詩》,詩中有畫,自成一格,頗具剛健清新的特色。其文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如《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與朱元思書》等,表現了他流連山水的生活情趣,風格簡淡清新,是歷來傳誦的駢文名作。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注范曄《后漢書》九十卷等;還有《吳均集》二十卷,但很可惜并未流傳下來。另著有《續齊諧記》,是當時志怪小說中藝術成就較高的作品,文字明凈可觀。至今保留下來的作品都收集在《全梁文》《藝文類聚》里。作品簡介魏晉南北朝時,政治黑暗,社會動亂,因而不少知識分子寄情山水來排解心中的苦悶。吳均也因動亂而生發了熱愛山水風光之情。《與朱元思書》是吳均融合其情后寫給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書信。與:給予。朱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詳。書:古代的一種文體。23文言文全解精練中心思想本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陽至桐廬沿途所見,歷歷如畫,讀后令人有同行親見之感。本文表現了作者對山水風光的熱愛、對功名利祿的鄙視、對官場的厭惡。寫作特點1.按由總到分、由下到上的順序描寫景物。文章開篇寫“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表明游富春江的總體感受,然后交代了自己游覽的路線后,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括文章內容。隨后用兩個自然段分別從異水和奇山入筆,寫水由總到分,條理清晰,結構緊湊;寫山由低到高,再寫山間景物。整體景物由下到上,按視覺的移動來寫景物,自然流暢,有條不紊。2.抓住景物特點來描寫。本文總寫山水時,用奇、異來形容概括。寫水時,抓住了動、靜兩種情況下水的特點,在寫緩處清澈的水時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寫迅急的水流時用了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山時,抓住了山陡峭高聳和山間景色優美的特點來寫。寫山間景色時,又選取山間生機勃勃、千姿百態的動物、植物、泉水來寫,動靜結合、聲色俱全地展現了山間美景。3.情景交融,描寫和議論相結合。從總體上感受“風煙俱凈,天山共色”,透露出作者的悠閑、輕松之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用議論直接表達對景物的喜愛之情。寫山景的時候,描繪山的雄偉峭拔,顯示出贊嘆之情;寫山間景色及各種動植物時,體現出對美景的陶醉神往,進而抒發了淡泊名利、向往平靜自然生活的心情。4.多用駢句,鏗鏘有力、工整清麗。文章在寫景時運用大量駢句,使文章讀來朗朗上口,把相關聯的事物并列起來描繪,更是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如寫山間景色:“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不僅將清越的泉水擊石聲和歡快的鳥鳴聲并列在一起,表現出各自的特點,同時泉水和鳥鳴的聲音相互應和,別有一番風韻。而“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聲的喧鬧,猿聲的凄厲,顯出山間的勃勃生機24新新終彩深器考聚聚深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文言文全解精煉】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 3《與朱元思書》(共10頁,pdf版).pdf 【文言文全解精煉】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 參考答案(pdf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