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積極維護人身權利 教案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人身權利的概念和種類。學生能夠掌握維護人身權利的基本方法和途徑。學生能夠識別侵犯人身權利的行為,并知道如何尋求法律救濟。2.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法律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案例分析,了解人身權利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法律的尊重和信任。引導學生樹立尊重他人人身權利、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人身權利的概念和種類。維護人身權利的基本方法和途徑。識別侵犯人身權利的行為并尋求法律救濟。2.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身權利的內涵和重要性。如何培養學生有效維權的能力。三、教學過程1. 導入新課通過提問激發興趣:你們知道什么是人身權利嗎?你們遇到過哪些與人身權利相關的問題?展示與人身權利相關的案例或圖片,引發學生思考。簡要介紹本節課的主題和目標。2. 知識講解清晰闡述人身權利的概念和種類,包括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名譽權等。舉例說明每種人身權利的具體內容和表現形式。強調人身權利的重要性,以及維護人身權利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第一單元 民事權利與義務第一課 在生活中學民法用民法【知識整合】明確1個原則:民法的基本原則。掌握1個類別:人身權的類別。明白1個道理:樹立法治意識,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理解2對關系: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法治與德治的關系。1.2積極維護人身權利一、生命健康俱可貴1.依據(1)民法優先保護民事主體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指公民享有人身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剝奪、限制的權利。人格尊嚴不受侵犯指與人身有密切聯系的名譽、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權利,具體體現為人格權,如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禁止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提醒:人格尊嚴權涉及精神層面,人身自由權涉及物質即身體本身層面。造謠中傷、辱罵等,違反了人格尊嚴權;非法綁架,違反了人身自由權。(2)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一個人最基礎的權利。①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是其他人格權和人格利益的基礎。②健康以身體為物質載體,破壞身體完整性,通常會導致對健康的損害。③侵害生命健康權的應給予受害人或其家屬以財產和精神賠償。提醒:法律意義上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生理機能的正常運轉,心理健康是心理狀態的良好表現。對于心理健康多通過精神損害賠償的辦法進行保護,只有當精神損害影響心理健康時才得以成為健康權客體上的健康。2.范圍(1)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人格權以及因婚姻家庭關系等產生的身份權。(2)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享有名稱權、名譽權和榮譽權。3.要求(1)人們在生活中既要依法維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權利。(2)侵犯他人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4.意義:生命是自然人最高的人身利益,身體是承載生命健康的物質載體,自然人的身心健康既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質量,也關系到社會的發展。二、姓名肖像受保護1.姓名權(1)依據:姓名是我們用來表現自我、區別于他人的符號,因此,姓名總是與特定個人相聯系,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個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2)內容: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3)表現①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由父母決定其姓名。②成年后有權自己決定繼續使用或者改變姓名,但是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③具有一定社會知名度,被他人使用足以造成公眾混淆的筆名、藝名、網名、譯名、姓名的簡稱等,參照姓名權加以保護。2.肖像權(1)含義:是通過影像、雕塑、繪畫等方式在一定載體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識別的外部形象。(2)內容: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3)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比較:姓名權與肖像權姓名權 肖像權內容 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 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法律特征 姓名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權;姓名權的客體是自然人對自己人格的文字標識的專有權;姓名權的核心問題就是專有權,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權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姓名權的基本義務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 肖像是藝術地再現自然人的外貌形象;肖像具有物的屬性;肖像是肖像權的客體,表現了自然人特有的人格利益;肖像權具備一種財產利益,允許肖像權人在一定的范圍內有限度地轉讓肖像權,允許他人制作和使用自己的肖像,并從中獲得應有的使用價值侵權行為 干涉他人決定、使用、改變姓名;盜用他人姓名;冒用他人姓名 未經本人同意,以營利為目的使用他人肖像做商業廣告、商品裝潢、書刊封面及印刷掛歷等提醒:在現實生活中有重名的現象,并不是侵權行為。重名也叫姓名的平行,即數人合法取得同一姓名。在這樣的情形下,各人都有權使用自己的姓名,也都是正當行使權利,但是故意混同的除外。拓展:姓名權的具體表現(1)姓名決定權,指自然人決定采用何種姓、名及其組合的權利。自然人的命名權在出生后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行使,但這并不影響具備命名能力后的姓名變更權。(2)姓名變更權,指自然人享有的依法改變自己姓或名的權利,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都是允許的,只不過需要到戶籍管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3)姓名使用權,指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包括積極行使:在自己的物品、作品上標示自己的姓名,作為權利主體的標志;在特定場合使用姓名,以區別于其他社會成員;消極行使:在作品上不署名,特定行為后拒絕透漏自己的姓名。其限制在于:在特定條件下,自然人不許使用非正式姓名,如戶口登記、身份證、護照上必須使用正式姓名。提醒:以侮辱方式使用他人姓名、故意錯誤使用他人姓名、給他人取“渾名”或“綽號”等,均屬于侵害他人姓名權的行為。三、名譽隱私不可侵1.名譽權(1)含義:名譽是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2)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也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不得詆毀、貶損他人的榮譽。比較:名譽權與榮譽權(1)公民、法人無一例外都享有名譽權,名譽是指社會對公民個人的品德、情操、才干、聲望、信譽和形象及法人信譽、形象等各方面形成的綜合評價。名譽權,是法律規定公民、法人享有的保有和維護自身名譽的權利。(2)榮譽權只能由對國家和社會作出突出貢獻或取得優異成績而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公民、法人享有。對榮譽權的侵害方式只有一種,即非法剝奪公民或法人的榮譽稱號。(3)榮譽稱號表明了國家和社會對榮譽獲得者的高度評價,因而與名譽有聯系。如果非法剝奪公民的榮譽稱號,使公民的名譽也受到損害的,同時構成侵害榮譽權和名譽權。2.隱私權(1)含義: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2)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3)意義①民法保護隱私權,是對憲法規定的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住宅不受侵犯等公民權利的落實。②尊重他人隱私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提醒:公民享有姓名權、肖像權、住址、住宅電話、身體肌膚形態的秘密,未經許可,不可以刺探、公開或傳播;公民的個人活動,尤其是在住宅內的活動不受監視、窺視、攝影、錄像,但依法監視居住者除外;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入、窺視或騷擾;公民的儲蓄、財產狀況不受非法調查或公布,但依法需要公布財產狀況者除外;公民的通信、日記和其他私人文件不受刺探或非法公開,公民的個人數據不受非法搜集、傳輸、處理、利用;公民的社會關系,不受非法調查或公開;公民的檔案材料,不得非法公開或擴大知曉范圍;不得非法向社會公開公民過去的或現在純屬個人的情況等;公民的任何其他屬于私人內容的個人數據,不可非法搜集、傳輸、處理、利用。3.公民人身權的比較法律允許 法律禁止生命健康權 自然人享有生命健康權 根據民法典的規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姓名權 自然人有權依法決定、使用、變更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肖像權 自然人有權依法制作、使用、公開或者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丑化、污損,或者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偽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名譽權 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 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的名譽權隱私權 法律保護自然人的隱私,保障私人生活安寧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4、榮譽和名譽的區別:榮 譽 名 譽區別 是國家和社會給予民事主體的一種正式評價,其授予、剝奪或者撤銷一般都需要依照嚴格的程序進行 這種社會評價是由社會公眾隨意進行的是政府、單位或者社會組織給予的評價 來源于社會公眾,是社會公眾的一般評價是國家和社會給予民事主體的積極、褒獎性的、非消極評價 是社會對民事主體的綜合評價,既包括積極的褒獎,也包括消極的批評,還包括中性的評價。不可能自然產生 是民事主體在社會經濟生活活動中自然產生的。聯系 如果非法剝奪公民的榮譽稱號,使公民的名譽也受到損害的,同時構成侵害榮譽權和名譽權。3. 案例分析選擇典型的人身權利案例進行分析,如校園欺凌、網絡暴力等。引導學生從案例中識別侵犯人身權利的行為,并分析其危害和后果。小組討論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和解決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4. 維權方法講解詳細介紹維護人身權利的基本方法和途徑,如報警、起訴、申請法律援助等。強調在維權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程序和證據收集問題。通過角色扮演或模擬法庭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維權過程,增強實踐能力。5. 課堂小結與反思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和重點內容。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侵犯或忽視他人人身權利的行為。鼓勵學生提出自己對人身權利的看法和建議,促進課堂互動和交流。四、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料等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五、課堂練習、作業與評價方式1. 課堂練習:分析給定的案例,判斷是否存在侵犯人身權利的行為,并說明理由。小組討論并分享維護人身權利的方法和經驗。2. 作業:收集并整理與人身權利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案例資料。撰寫一篇關于如何積極維護人身權利的短文或報告。3. 評價方式:結合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和小組討論參與度進行評價。注重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的結合,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六、輔助教學資源與工具多媒體課件:包含人身權利的概念、種類和案例分析等內容。法律法規文本:提供與人身權利相關的法律法規供學生查閱和學習。視頻資料:展示侵犯人身權利的案例及其危害和后果。七、結論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能夠深刻理解人身權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維護人身權利的基本方法和途徑,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權利。同時,本節課也旨在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為他們未來的生活和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八、教學反思反思學生對人身權利的理解程度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分析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哪些知識點感到困惑或難以理解,并思考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總結本節課的教學經驗和教訓,為今后的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九、練習1.2024年3月20日,廣西武宣縣人民法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通過公眾媒體平臺對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進行公開,公開的信息包括:執行案號、執行標的額、被執行人照片、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武宣縣人民法院的這一做法( )A.是行政機關依法監督法律的實施 B.侵犯了失信被執行人的隱私權C.說明不服從法院判決將會寸步難行 D.有利于建設誠實守信的法治環境2.一張照片,一段聲音,上百個定制文字,逝去的人就可以音容并茂,“開口”說話。有人利用AI技術“復活”了諸多已逝明星。對此,有的逝者家屬稱“不能接受,他們未征求我們同意,這是在揭傷疤”。而有的人則認為“利用這個技術可以懷念親人、撫慰生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民事法律關系中,權利與義務既是相互對立也是相互聯系的B.創新是第一動力,應完善法律大力支持AI“復活”技術的應用C.AI“復活”侵犯逝者的肖像權、隱私權,應追究相應法律責任D.創新過程中應尋求技術創新、倫理道德和法律規范之間的平衡3.甲曾因酒駕犯罪而受到刑事處罰,出獄后居住于某小區。乙因瑣事與甲鬧僵,在小區微信群中說: “A 棟 601室的甲曾是罪犯 ”。甲看到后非常氣憤,把乙告到法院。本案中( )①乙侵犯了甲的名譽權 ②乙侵犯了甲的隱私權③乙侵犯了甲的姓名權 ④甲可請求乙賠禮道歉、消除影響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4.微信群群主、管理員作為群組管理者,擁有平臺賦予的“踢人”權。然而,當被踢成員感到“傷自尊”時,能要賠償嗎?管理員賈某將發言不當的徐某移出群聊,徐某不服,遂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賈某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失費500元。據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徐某的名譽權和身份權受到了侵害②賈某的行為,涉及到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③賈某的行為是履行群管理員職責的正確表現④賈某的行為屬于社會交往范疇,不是民事法律關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2-23高二下·江蘇淮安·期末)笑果文化的藝人HOUSE在脫口秀節目中說了侮辱人民軍隊的話。對此,西部戰區陸軍罕見地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對該事件進行評價,怒斥這位“笑果”旗下演員是跳梁小丑,內心灰暗而抵觸光亮,自以為是而毫無敬懼,一邊陰險牟利一邊瘋狂作死。5月15日,北京市文化執法總隊表示已經針對此事對相關公司進行立案調查。5月17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依法查處“笑果脫口秀”涉案公司及相關藝人,罰沒1467.9萬元。以下對涉案公司及相關藝人的行為理解錯誤的是( )A.沒有樹立正確的權利觀,權利行使超越了其應有的界限B.沒有樹立正確的安全觀,從文化上動搖了國家安全根本C.沒有樹立正確的義務觀,突破了道德底線缺少敬畏之心D.沒有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以一己私利損害國家民族大義6.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李某與吳某一家是胡同里相鄰的兩戶,平時吳某一家喜歡將雜物堆放在公共區域里,給李某出行帶來了極大不便。而且吳某家還違規搭建小廚房,也影響到了李某家的采光和通風。李某多次上門與吳某進行協商,但吳某一方拒絕溝通,且未履行違法建筑限期拆除公告所明確的拆除義務。隨著雙方矛盾不斷升級,李某一氣之下便將雙方對峙現場的視頻截圖發布在了個人社交平臺上,畫面中是吳某一家,并配文“這兩個人的低素質,違法是逃不出法律的制裁”,以此發泄自己的不滿。吳某認為,該條視頻中的畫面均系李某偷拍,在未經本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其發布在公共平臺上,侵害了自身的肖像權。同時這條視頻也對自己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這種行為屬于惡意詆毀和捏造事實損害他人名譽,要求李某賠償損失和公開道歉。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相關知識,判斷李某是否侵犯了吳某的肖像權和名譽權,并說明理由。參考答案:1.D【詳解】A:人民法院屬于司法機關,不是行政機關,而且“行政機關依法監督法律的實施”的說法也不妥,A說法錯誤。B:廣西武宣縣人民法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公布失信被執行人的信息,是依法辦事,是正當和合法的行為,所以并沒有侵犯失信被執行人的隱私權,B說法錯誤。C:材料沒有體現不服從法院判決的有效信息,且說法過于絕對,C不符合題意。D:廣西武宣縣人民法院通過公眾媒體平臺對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進行公開,此舉有利于建設誠實守信的法治環境,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2.D【詳解】A:材料強調AI“復活”技術的應用要遵守倫理道德和法律規范,不體現權利與義務既相互對立也相互聯系,故A不選。B:有的逝者家屬稱“不能接受,這是在揭傷疤”,這表明應完善法律規范、合理使用AI“復活”技術的應用,而不是盲目的“大力支持”,故B不選。C:未經逝者家屬同意,AI“復活”侵犯逝者的肖像權,但材料不涉及侵犯隱私權,故C不選。D:AI“復活”技術的應用,有可能對逝者家屬造成傷害,若未經逝者家屬同意會侵犯逝者的肖像權、觸犯法律,這表明創新過程中應尋求技術創新、倫理道德和法律規范之間的平衡,故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3.C【詳解】①②: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名譽一般指對民事主體的品德、聲望、才能、信用等的社會評價,民事主體對自己的名譽享有不受他人侵犯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乙在小區微信群中說:“A棟601室的甲曾是罪犯”,這是事實,沒有侮辱、誹謗,沒有侵犯甲的名譽權,但是侵犯了甲的隱私權,①不符合題意,②符合題意。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干涉、盜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權或者名稱權。乙在小區微信群中說:“A棟601室的甲曾是罪犯”,侵犯了甲的隱私權,而不是姓名權,③不符合題意。④:乙侵犯了甲的隱私權,甲可請求乙賠禮道歉,消除影響,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4.D【詳解】①②:管理員作為群組管理者,擁有平臺賦予的“踢人”權,管理員賈某將發言不當的徐某移出群聊,沒有侵害徐某的名譽權和身份權;賈某的行為,沒有涉及到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①②排除。③:管理員賈某將發言不當的徐某移出群聊,是履行群管理員職責的正確表現,③符合題意。④:微信管理員賈某將發言不當的徐某移出群聊,屬于社會交往范疇,不是民事法律關系,④正確。故本題選D。5.B【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A:權利與義務相統一,言論自由不是絕對自由,不應超越了其應有的界限,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B:材料并未體現沒有樹立正確的安全觀,更不能從文化上動搖了國家安全根本,B錯誤但符合題意。CD:材料中涉案公司及相關藝人沒有樹立正確的義務觀,突破了道德底線缺少敬畏之心,以一己私利損害國家民族大義,C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6. ①自然人享有肖像權,未經權利人同意,他人不得擅自使用自然人的肖像。李某擅自拍攝并在網絡上公開發布含有吳某肖像的視頻內容,侵犯了吳某的肖像權。②民事主體享有名譽權,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譽權。吳某家在公共區域堆放雜物,不按期拆除違規搭建的廚房都是事實,李某所述“素質低下”“違法是逃不出法律的制裁”等內容是基于客觀事實,不足以構成對吳某的誹謗和侮辱,不構成名譽權侵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