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拿來主義》學案檢測學習目標1.理清思路,把握文意,思考“拿來主義”的現實意義,正確、客觀地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2、揣摩文中的重點詞句,領悟本文犀利、幽默的語言風格。3. 掌握先破后立的論證方式及類比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常見的論證方法。二、學習過程(一)作者簡介魯迅(1881— 1936),原名周樟壽,后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是他1918 年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二)寫作背景“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把魔爪伸向華北,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越來越依附英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出賣民族利益,討好帝國主義,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主權,瘋狂掠奪我國經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反動政府和帝國主義互相勾結,一個“送去”,一個“送來”,中國面臨著“殖民地化”的嚴重危機。當時上海《文學》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化遺產”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三)雜文文體散文的一個分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直接而迅速地反應社會事變的文藝性社會評論,它以短小精悍、幽默諷刺的文筆,鞭撻丑惡,針砭時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四)整體感知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自詡( ) 殘羹( ) 冷炙( ) 冠冕( )腦髓( ) 孱頭( ) 蹩進( ) 吝嗇( )2、梳理文章結構層次。(四)文本細研1、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來揭露國民黨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媚外丑態的 2、作者對這“閉關、送去、送來”主義都持什么態度?3、“送來主義”侵略者按其心意給我們送來了什么?4、第四段中的“拋來”、“拋給”、“送來”各指什么意思?5、第8段“大宅子”“孱頭、昏蛋、廢物”的本質是什么?6、作者看來拿來主義者對待文化遺產應有的態度是什么?7、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對待外來文化?(可引用原句或個人總結)答案(三)整體感知1、自詡(xǔ) 殘羹(gēng) 冷炙(zhì) 冠冕(miǎn)腦髓(suǐ) 孱頭(càn) 蹩進(bié) 吝嗇(lìn sè)2、全文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請你概括大意。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樹立自己的觀點。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具體內容及做法。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實行“拿來主義”對創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四)文本細研1、“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無回,這是媚外的可恥行徑;還有幾位“大師”們捧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揚國光”,反語,諷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用這種方式來顯示一點進步,多么可憐,暗示“學藝”上的東西已經相當貧乏。2、否定態度閉關是排外;送去是媚外;送來是外國傾銷。3、送來的實質:經濟、軍事、文化侵略、掠奪。4、拋給:是有目的的給予,是惡意輸出,猶如嗟來之食,意味著輕蔑、侮辱。送來:是特意的,是拋給的冠冕說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來的,懷有不良動機。拋來:是隨意的,把無用的東西送人,或無代價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詞,一般懷有不良動機。5、大宅子:文化遺產孱頭:害怕逃避、逃避主義昏蛋:全盤否定、虛無主義廢物:全盤肯定、投降主義6、先占有后挑選,吸取精華,剔除糟粕。7、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