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仙居縣白塔中學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選題1.(2021七上·仙居月考)一般來說,有文字記載之前的歷史時期被稱為史前時期。下列所示化石、文物、遺址的發現能共同反映出( )A.中國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70萬年前B.我國史前時期的化石、文物、遺址全部分布于北京、浙江和山西C.我國史前時期結束于距今4000年前D.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答案】D【知識點】中華文明的曙光【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距今約170萬年,故A錯誤;B說法中全部說法錯誤;C無法體現出,故排除;三個文物都是了解史前社會的重要文物資料,故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史前社會的內容,屬于容易題。2.(2021七上·仙居月考)某學生去參觀一處原始居民遺址博物館,他看到了如下展覽品。據此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這一原始居民會制作陶器,飼養家畜②這一原始居民已經不再進行狩獵和采集③原始建筑業和原始手工業已經產生④從事農業,過定居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陶缽可知,這一原始居民會制作陶器和飼養家畜,原始手工業已經出現;根據建筑可知原始居民過著定居生活,原始建筑業已經產生;②“不再”說法錯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原始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屬于容易題。3.(2021七上·仙居月考)《舌尖上的中國》熱播,讓更多的人關注中國美食。我國栽培水稻的起源地是( )A.長江流域 B.黃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松花江流域【答案】A【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我國最早種植水稻的是在長江流域,故A符合題意,BCD排除。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原始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屬于容易題。4.(2021七上·仙居月考)2021年是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的92周年,某校七年級歷史學習興趣小組開展了“北京人生活狀況”主題活動。下列圖片能反映該主題的是( )A.人面魚紋彩陶盆B.干欄式建筑C.打制石器D.骨耜【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們使用打制的石器,過群居生活,共同勞動(采集、狩獵)共同分享勞動成果;會使用天然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A項人面魚紋彩陶盆反映的是半坡人的生活狀況,不符合題意;B項干欄式建筑反映的是河姆渡人的生活狀況,不符合題意;C項打制石器,符合題意;D項是河姆渡人的農業工具,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人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5.(2021七上·仙居月考)北京是旅游勝地,在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是( )A.元謀人遺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遺址C.河姆渡人遺址 D.半坡人遺址【答案】B【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北京周口店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主要是因為這里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腳分工明顯,但已經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們已經發掘出代表40多個尸體的頭蓋骨、下頜骨、牙齒等化石和豐富的石器、骨器、角器與用火遺跡,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北京人遺址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重點掌握北京人的相關知識,知道北京周口店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6.(2021七上·仙居月考)中華文明誕生于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下列選項中能夠支撐該論點的論據是( )①云南元謀發掘的粗糙石器②北京周口店發掘的打制石器③半坡遺址發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④河姆渡遺址發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農業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萬年左右,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先民已經從事原始農業,如:半坡遺址發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河姆渡遺址發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③④符合題意。B項③④能夠支撐題干論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明確中華文明誕生于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7.(2021七上·仙居月考)歷史學家錢穆說:“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 )A.儒學居于主導地位 B.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C.法家備受推崇 D.出現了儒、道、佛并立局面【答案】B【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據所學知,春秋戰國時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傳統的社會秩序受到猛烈沖擊,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不同見解,涌現出一批作出開創性貢獻的學術大師,形成思想領域中百家爭鳴的局面。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推動社會變革;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指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是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識記百家爭鳴時期的主要學術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主張。8.(2021七上·仙居月考)面對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兼并、生靈涂炭的亂局,各學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統一六國的歷史證明,最適合當時社會形勢的治世方案是( )A.儒家:為政以德,仁政治國 B.墨家:互助互愛,反對戰爭C.法家:提倡法治,強化集權 D.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韓非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秦始皇正是采用了法家學派的理論最終實現了國家的統一,證明法家思想最適合當時社會形勢。ABD三項均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法家:提倡法治,強化集權是最適合當時社會形勢的治世方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認識。注意扎實掌握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9.(2021七上·仙居月考)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戰役。下列戰役中不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的是( )A.桂陵之戰 B.馬陵之戰 C.垓下之戰 D.長平之戰【答案】C【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垓下之戰發生在楚漢戰爭中,公元前207年,項羽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主力,而此時劉邦與百姓約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擁護,趁項羽決戰之際,攻取咸陽,滅掉秦朝,之后項羽與劉邦決戰與垓下,劉邦軍隊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項羽軍隊軍心渙散,項羽大敗,最終劉邦取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建立了西漢。AB兩項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是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之間的戰爭,不符合題意;C項垓下之戰不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符合題意;D項長平之戰是戰國后期,趙國和秦國之間的戰爭,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生在戰國時期的戰爭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0.(2021七上·仙居月考)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有力地促進了當時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下列人物及其思想對應正確的是( )A.孟子——民貴君輕 B.韓非——“兼愛”“非攻”C.墨子——無為而治 D.莊子——以法治國【答案】A【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觀念。A項孟子——民貴君輕對應正確,符合題意;B項韓非——“兼愛”“非攻”對應錯誤,“兼愛”“非攻”是墨子的主張不符合題意;C項墨子——無為而治對應錯誤,無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不符合題意;D項莊子——以法治國對應錯誤,以法治國是法家的思想,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張,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11.(2021七上·仙居月考)歸納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別應填入的是( )A.西周 春秋 B.春秋 戰國C.西周 東周 D.東周 戰國【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夏朝至漢朝的朝代更替表”,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戰中打敗商軍,商朝滅亡,西周建立;西周滅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經過春秋戰國的紛爭,最后被秦朝統一。ABD三項和空框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西周 東周分別是空框中應填入的朝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我國朝代更替的順序。解答本題應熟記中國歷史朝代的更替狀況。12.(2021七上·仙居月考)文物是了解歷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歷史的是( )A.豬紋陶缽B.殷墟甲骨C.商鞅銅方量D.圓形方孔半兩錢【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它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商朝的歷史。ACD三項均與商朝無直接關聯,不符合題意;B項殷墟甲骨有助于了解商朝歷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的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識記基礎知識能力。二、非選擇題13.(2021七上·仙居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史記·周本紀》材料二:材料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左傳》(1)根據材料一,說說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主要對象有哪些?(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諸侯最主要的義務是什么?(3)西周通過層層分封形成了一個等級社會,請寫出有哪些等級?(4)西周時期是依據什么來區分尊卑等級的?(5)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概述分封制對當時歷史發展起到的作用。【答案】(1)宗親和功臣(2)向周王進獻貢物,服從周王調兵(3)天子、諸侯、卿大夫、士(4)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5)對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起到了促進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1)西周分封對象是宗親和功臣。(2)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3)周代的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4)西周時期依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來區分尊卑等級。(5)分封制穩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了疆土,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故答案為:(1)宗親和功臣。(2)向周王進獻貢物,服從周王調兵。(3)天子、諸侯、卿大夫、士。(4)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5)對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起到了促進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14.(2021七上·仙居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戰國策》材料三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史記》(1)材料一中“立木取信”和“舌戰守舊群臣”的人是誰?他生活在什么時期?他主持的變法是在哪國進行的?(2)從材料二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樣推行改革的?(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談談,這場變法有何意義?(4)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變法時期的秦國的一個農民,你是否支持商鞅變法?為什么?【答案】(1)商鞅。戰國時期。秦國(2)不畏強權,敢于同守舊勢力斗爭;公正無私,嚴格執法。(3)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支持。因為商鞅變法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符合農民的利益。【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立木取信”和“舌戰守舊群臣”的人物是商鞅;據所學可知,商鞅生活在戰國時期,商鞅主持進行了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變法,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2)根據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可知,商鞅不畏強權,敢于同守舊勢力斗爭; 公平無私,嚴格執法。(3)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作為農民的態度是支持。因為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故答案為:(1)商鞅。戰國時期。秦國。(2)不畏強權,敢于同守舊勢力斗爭;公正無私,嚴格執法。(3)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支持。因為商鞅變法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符合農民的利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鞅變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及其作用。15.(2021七上·仙居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對于周來說,正是它所分封的諸侯國最終取代了帝國的榮耀,周的地位甚至連一個小國都不如。失去約束的諸侯之間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了爭霸的歷程,一位當時出生在山東的文人記錄下了這一切,他把這本記錄歷史的書叫作《春秋》。材料二 歷史上的春秋時代,歷時近300年,100多個諸侯國競相爭霸,戰爭不斷。表面上看,諸侯國的強弱變遷,乃至霸主的興替,全部取決于戰爭。但實際上,戰爭只是一層表象而已。(1)春秋時期開始于哪一年?材料一中為什么說“所分封的諸侯國最終取代了帝國的榮耀”?(2)材料二中提到“霸主的興替”,請你說出在春秋時期相繼出現的主要霸主。(3)材料二中提到“霸主的興替,全部取決于戰爭”,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決定春秋時期霸主興替的關鍵因素是什么?(4)試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來評價春秋爭霸的影響。【答案】(1)公元前770年。春秋時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2)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3)經濟實力(4)消極:春秋爭霸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積極: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客觀上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同時,中原在同周邊的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瓦解的相關知識。依據材料信息“周的地位甚至連一個小國都不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所分封的諸侯國最終取代了帝國的榮耀”指的是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致使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賴諸侯國的經濟支持。(2)本題主要考查春秋爭霸的相關知識。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不在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當時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本題要求寫兩個。(3)本題主要考查決定春秋時期霸主興替的關鍵因素。依據材料信息“從表面上看,諸侯國的強弱變遷,乃至霸主的興替,全部取決于戰爭。但實際上,戰爭只是一層表象而已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特別是經濟實力的競爭。(4)本題主要考查春秋爭霸戰爭的影響的相關知識。考查一件事的影響,要從兩個角度去考慮,一個積極作用,一個是消極作用。春秋爭霸的積極作用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加速了統一進程,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消極作用是春秋無義戰,春秋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故答案為:(1)公元前770年。春秋時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2)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3)經濟實力。(4)消極:春秋爭霸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積極: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客觀上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同時,中原在同周邊的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分封制、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分封制、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相關知識。16.(2021七上·仙居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商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史記》材料二 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無道,王妃褒姒不愛笑,為了取悅于她,幽王竟下令點燃烽火。各地諸侯率兵趕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頭望著疲憊受騙的將士,拍手大笑。后來,戎族真的來攻西周。幽王派人點燃烽火,諸侯沒有再來救援。結果,幽王被殺。此后,西周滅亡。這就是“烽火戲諸侯”。(1)材料一反映出商紂王實行了怎樣的統治?夏朝最后一個國王的統治與商紂王如出一轍,這個國王是誰?(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思考,西周的建立者是誰?其何時建立,何時滅亡?(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請你歸納概括出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答案】(1)殘暴的統治。夏桀(2)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3)夏、商、西周的滅亡都是因為出現了暴君,他們的殘暴統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1)商朝的最后一個國王商紂王,商紂是個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華的宮殿園林,盡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夏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自比太陽,荒淫奢侈,殘暴無道,使得民怨沸騰,最終導致了夏的滅亡。(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鎬京。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3)由于夏桀殘暴無度,商部落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滅夏建商。由于商紂王奢侈殘暴,最后商朝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國聯合其他小國消滅。西周周幽王昏庸無能,導致了西周的滅亡。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 :統治者實行暴政,失去民心。故答案為:(1)殘暴的統治。夏桀。(2)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3)夏、商、西周的滅亡都是因為出現了暴君,他們的殘暴統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夏商周的歷史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浙江省仙居縣白塔中學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一、單選題1.(2021七上·仙居月考)一般來說,有文字記載之前的歷史時期被稱為史前時期。下列所示化石、文物、遺址的發現能共同反映出( )A.中國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約70萬年前B.我國史前時期的化石、文物、遺址全部分布于北京、浙江和山西C.我國史前時期結束于距今4000年前D.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2.(2021七上·仙居月考)某學生去參觀一處原始居民遺址博物館,他看到了如下展覽品。據此判斷,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這一原始居民會制作陶器,飼養家畜②這一原始居民已經不再進行狩獵和采集③原始建筑業和原始手工業已經產生④從事農業,過定居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1七上·仙居月考)《舌尖上的中國》熱播,讓更多的人關注中國美食。我國栽培水稻的起源地是( )A.長江流域 B.黃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松花江流域4.(2021七上·仙居月考)2021年是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發現的92周年,某校七年級歷史學習興趣小組開展了“北京人生活狀況”主題活動。下列圖片能反映該主題的是( )A.人面魚紋彩陶盆B.干欄式建筑C.打制石器D.骨耜5.(2021七上·仙居月考)北京是旅游勝地,在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是( )A.元謀人遺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遺址C.河姆渡人遺址 D.半坡人遺址6.(2021七上·仙居月考)中華文明誕生于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下列選項中能夠支撐該論點的論據是( )①云南元謀發掘的粗糙石器②北京周口店發掘的打制石器③半坡遺址發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④河姆渡遺址發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2021七上·仙居月考)歷史學家錢穆說:“中國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秦以前,政治社會最理想安定時期莫過于漢唐。”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 )A.儒學居于主導地位 B.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C.法家備受推崇 D.出現了儒、道、佛并立局面8.(2021七上·仙居月考)面對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兼并、生靈涂炭的亂局,各學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統一六國的歷史證明,最適合當時社會形勢的治世方案是( )A.儒家:為政以德,仁政治國 B.墨家:互助互愛,反對戰爭C.法家:提倡法治,強化集權 D.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9.(2021七上·仙居月考)中國古代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戰役。下列戰役中不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的是( )A.桂陵之戰 B.馬陵之戰 C.垓下之戰 D.長平之戰10.(2021七上·仙居月考)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有力地促進了當時思想文化和社會的發展。下列人物及其思想對應正確的是( )A.孟子——民貴君輕 B.韓非——“兼愛”“非攻”C.墨子——無為而治 D.莊子——以法治國11.(2021七上·仙居月考)歸納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分別應填入的是( )A.西周 春秋 B.春秋 戰國C.西周 東周 D.東周 戰國12.(2021七上·仙居月考)文物是了解歷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歷史的是( )A.豬紋陶缽B.殷墟甲骨C.商鞅銅方量D.圓形方孔半兩錢二、非選擇題13.(2021七上·仙居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封弟周公旦于曲阜……——《史記·周本紀》材料二:材料三: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左傳》(1)根據材料一,說說西周分封制下分封的主要對象有哪些?(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諸侯最主要的義務是什么?(3)西周通過層層分封形成了一個等級社會,請寫出有哪些等級?(4)西周時期是依據什么來區分尊卑等級的?(5)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概述分封制對當時歷史發展起到的作用。14.(2021七上·仙居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戰國策》材料三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史記》(1)材料一中“立木取信”和“舌戰守舊群臣”的人是誰?他生活在什么時期?他主持的變法是在哪國進行的?(2)從材料二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樣推行改革的?(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談談,這場變法有何意義?(4)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變法時期的秦國的一個農民,你是否支持商鞅變法?為什么?15.(2021七上·仙居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對于周來說,正是它所分封的諸侯國最終取代了帝國的榮耀,周的地位甚至連一個小國都不如。失去約束的諸侯之間為了自己的利益開始了爭霸的歷程,一位當時出生在山東的文人記錄下了這一切,他把這本記錄歷史的書叫作《春秋》。材料二 歷史上的春秋時代,歷時近300年,100多個諸侯國競相爭霸,戰爭不斷。表面上看,諸侯國的強弱變遷,乃至霸主的興替,全部取決于戰爭。但實際上,戰爭只是一層表象而已。(1)春秋時期開始于哪一年?材料一中為什么說“所分封的諸侯國最終取代了帝國的榮耀”?(2)材料二中提到“霸主的興替”,請你說出在春秋時期相繼出現的主要霸主。(3)材料二中提到“霸主的興替,全部取決于戰爭”,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決定春秋時期霸主興替的關鍵因素是什么?(4)試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來評價春秋爭霸的影響。16.(2021七上·仙居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商紂)厚賦稅以實鹿臺之錢,而盈巨橋之粟。——《史記》材料二 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無道,王妃褒姒不愛笑,為了取悅于她,幽王竟下令點燃烽火。各地諸侯率兵趕到京城,幽王和褒姒在城頭望著疲憊受騙的將士,拍手大笑。后來,戎族真的來攻西周。幽王派人點燃烽火,諸侯沒有再來救援。結果,幽王被殺。此后,西周滅亡。這就是“烽火戲諸侯”。(1)材料一反映出商紂王實行了怎樣的統治?夏朝最后一個國王的統治與商紂王如出一轍,這個國王是誰?(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思考,西周的建立者是誰?其何時建立,何時滅亡?(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請你歸納概括出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中華文明的曙光【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距今約170萬年,故A錯誤;B說法中全部說法錯誤;C無法體現出,故排除;三個文物都是了解史前社會的重要文物資料,故D說法正確。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史前社會的內容,屬于容易題。2.【答案】C【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陶缽可知,這一原始居民會制作陶器和飼養家畜,原始手工業已經出現;根據建筑可知原始居民過著定居生活,原始建筑業已經產生;②“不再”說法錯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原始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屬于容易題。3.【答案】A【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我國最早種植水稻的是在長江流域,故A符合題意,BCD排除。故答案為: A【點評】本題考查我國原始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屬于容易題。4.【答案】C【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們使用打制的石器,過群居生活,共同勞動(采集、狩獵)共同分享勞動成果;會使用天然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A項人面魚紋彩陶盆反映的是半坡人的生活狀況,不符合題意;B項干欄式建筑反映的是河姆渡人的生活狀況,不符合題意;C項打制石器,符合題意;D項是河姆渡人的農業工具,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京人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5.【答案】B【知識點】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解析】【分析】北京周口店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主要是因為這里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腳分工明顯,但已經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迄今為止,考古學家們已經發掘出代表40多個尸體的頭蓋骨、下頜骨、牙齒等化石和豐富的石器、骨器、角器與用火遺跡,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北京人遺址的相關知識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的能力。重點掌握北京人的相關知識,知道北京周口店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6.【答案】B【知識點】原始的農業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農業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萬年左右,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先民已經從事原始農業,如:半坡遺址發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河姆渡遺址發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③④符合題意。B項③④能夠支撐題干論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明確中華文明誕生于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7.【答案】B【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據所學知,春秋戰國時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傳統的社會秩序受到猛烈沖擊,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不同見解,涌現出一批作出開創性貢獻的學術大師,形成思想領域中百家爭鳴的局面。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推動社會變革;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是指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是秦以前“學術思想最燦爛的時期”,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家爭鳴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識記百家爭鳴時期的主要學術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主張。8.【答案】C【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韓非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秦始皇正是采用了法家學派的理論最終實現了國家的統一,證明法家思想最適合當時社會形勢。ABD三項均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法家:提倡法治,強化集權是最適合當時社會形勢的治世方案,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百家爭鳴的認識。注意扎實掌握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9.【答案】C【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垓下之戰發生在楚漢戰爭中,公元前207年,項羽破釜沉舟大敗秦軍主力,而此時劉邦與百姓約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擁護,趁項羽決戰之際,攻取咸陽,滅掉秦朝,之后項羽與劉邦決戰與垓下,劉邦軍隊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項羽軍隊軍心渙散,項羽大敗,最終劉邦取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建立了西漢。AB兩項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是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之間的戰爭,不符合題意;C項垓下之戰不是發生在戰國時期,符合題意;D項長平之戰是戰國后期,趙國和秦國之間的戰爭,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發生在戰國時期的戰爭及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0.【答案】A【知識點】百家爭鳴【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觀念。A項孟子——民貴君輕對應正確,符合題意;B項韓非——“兼愛”“非攻”對應錯誤,“兼愛”“非攻”是墨子的主張不符合題意;C項墨子——無為而治對應錯誤,無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不符合題意;D項莊子——以法治國對應錯誤,以法治國是法家的思想,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張,要求具備對所學知識的識記能力。11.【答案】C【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夏朝至漢朝的朝代更替表”,結合所學知識: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戰中打敗商軍,商朝滅亡,西周建立;西周滅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經過春秋戰國的紛爭,最后被秦朝統一。ABD三項和空框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西周 東周分別是空框中應填入的朝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我國朝代更替的順序。解答本題應熟記中國歷史朝代的更替狀況。12.【答案】B【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依據所學可知,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它已經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商朝的歷史。ACD三項均與商朝無直接關聯,不符合題意;B項殷墟甲骨有助于了解商朝歷史,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甲骨文的知識,要求學生具備識記基礎知識能力。13.【答案】(1)宗親和功臣(2)向周王進獻貢物,服從周王調兵(3)天子、諸侯、卿大夫、士(4)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5)對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起到了促進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1)西周分封對象是宗親和功臣。(2)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3)周代的貴族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4)西周時期依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來區分尊卑等級。(5)分封制穩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了疆土,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故答案為:(1)宗親和功臣。(2)向周王進獻貢物,服從周王調兵。(3)天子、諸侯、卿大夫、士。(4)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5)對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起到了促進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分封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準確識記基礎知識的能力。14.【答案】(1)商鞅。戰國時期。秦國(2)不畏強權,敢于同守舊勢力斗爭;公正無私,嚴格執法。(3)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支持。因為商鞅變法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符合農民的利益。【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立木取信”和“舌戰守舊群臣”的人物是商鞅;據所學可知,商鞅生活在戰國時期,商鞅主持進行了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變法,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2)根據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可知,商鞅不畏強權,敢于同守舊勢力斗爭; 公平無私,嚴格執法。(3)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作為農民的態度是支持。因為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故答案為:(1)商鞅。戰國時期。秦國。(2)不畏強權,敢于同守舊勢力斗爭;公正無私,嚴格執法。(3)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4)支持。因為商鞅變法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符合農民的利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鞅變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及其作用。15.【答案】(1)公元前770年。春秋時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2)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3)經濟實力(4)消極:春秋爭霸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積極: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客觀上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同時,中原在同周邊的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知識點】諸侯爭霸和社會變革【解析】【分析】(1)本題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瓦解的相關知識。依據材料信息“周的地位甚至連一個小國都不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所分封的諸侯國最終取代了帝國的榮耀”指的是春秋時期王室衰微,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致使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賴諸侯國的經濟支持。(2)本題主要考查春秋爭霸的相關知識。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不在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當時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宋襄公、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本題要求寫兩個。(3)本題主要考查決定春秋時期霸主興替的關鍵因素。依據材料信息“從表面上看,諸侯國的強弱變遷,乃至霸主的興替,全部取決于戰爭。但實際上,戰爭只是一層表象而已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特別是經濟實力的競爭。(4)本題主要考查春秋爭霸戰爭的影響的相關知識。考查一件事的影響,要從兩個角度去考慮,一個積極作用,一個是消極作用。春秋爭霸的積極作用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加速了統一進程,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消極作用是春秋無義戰,春秋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故答案為:(1)公元前770年。春秋時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2)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3)經濟實力。(4)消極:春秋爭霸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積極: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客觀上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同時,中原在同周邊的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分封制、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分封制、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相關知識。16.【答案】(1)殘暴的統治。夏桀(2)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3)夏、商、西周的滅亡都是因為出現了暴君,他們的殘暴統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知識點】夏、商、西周的興亡【解析】【分析】(1)商朝的最后一個國王商紂王,商紂是個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華的宮殿園林,盡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夏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自比太陽,荒淫奢侈,殘暴無道,使得民怨沸騰,最終導致了夏的滅亡。(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鎬京。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3)由于夏桀殘暴無度,商部落在公元前1600年前后滅夏建商。由于商紂王奢侈殘暴,最后商朝被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周國聯合其他小國消滅。西周周幽王昏庸無能,導致了西周的滅亡。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 :統治者實行暴政,失去民心。故答案為:(1)殘暴的統治。夏桀。(2)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3)夏、商、西周的滅亡都是因為出現了暴君,他們的殘暴統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夏商周的歷史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仙居縣白塔中學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學生版).docx 浙江省仙居縣白塔中學2021-2022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第一次月考試卷(歷社部分)(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