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城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滾動練(四)試卷一、選擇題(60分,每小題3分)1.(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云,諸侯盡西來。”這反映了秦王嬴政( )A.確立中央集權制度 B.統一六國建立秦朝C.平定各地農民起義 D.恢復周朝統治秩序2.(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漢武帝對“秦制”實現了“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地方制度上的“繼承”和思想統一上的“創新”分別表現在( )A.推行郡縣制和“獨尊儒術”B.頒行“推恩令”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C.實行分封制和焚書坑儒D.實行郡縣制和奉行“無為而治”3.(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為了溝通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的水運交通,秦人(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長城 C.開鑿靈渠 D.開通大運河4.(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下列對陳勝、吳廣起義的表述,正確的是( )A.起義爆發在戰國末年 B.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C.推翻了秦的殘暴統治 D.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5.(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西漢建立后,大臣陸賈向漢高祖建議“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不能在馬上治天下”。于是,漢高祖吸取秦朝滅亡教訓而采取的政策是( )A.勤儉治國 B.休養生息 C.嚴刑峻法 D.釋放奴婢6.(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絲綢之路是中外聯系的紐帶,溝通中西的橋梁,被稱為流動的“文化運河”。以下不能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A.中國的冶鐵技術傳到西方 B.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C.中國的絲綢轉運歐洲 D.西域的葡萄傳入中國7.(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新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漢政府為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轄而設置的官職是( )A.御史大夫 B.新疆都護 C.伊犁將軍 D.西域都護8.(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對下圖所反映歷史現象的準確理解是( )A.諸侯強大威脅中央 B.社會局面比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無權 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9.(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小明同學去河南省南陽市的著名景點——“醫圣祠”參觀,他看到祠中陳列的代表性著作應是( )A.《道德經》 B.《論語》C.《史記》 D.《傷寒雜病論》10.(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魯迅先生曾稱譽《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下列關于《史記》的表述,正確的是( )A.記述了從秦始皇到漢武帝時期的主要史事B.由史學家司馬光所著C.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D.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11.(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和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歷史事件分別是( )A.長平之戰 官渡之戰 B.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C.赤壁之戰 吳國的建立 D.赤壁之戰 曹丕建立魏國12.(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與典故“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東山再起”有關的著名戰役,其重要歷史影響是( )A.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B.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C.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D.出現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趨勢13.(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因為舊貴族的特權和舊的部落習俗密切相連……改革鮮卑的習俗……是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此,孝文帝決定( )A.地方建立縣制 B.實施漢化政策C.創立科舉制度 D.冊封鮮卑貴族14.(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自東漢末年以來,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苦于長期戰亂的中原人大量遷移到他們視為畏途的南方……而這里的局勢又相對安定,往往能在較長時期內‘無風塵之警’,水利興修和農田墾辭在持續進行,位處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尤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區“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的原因是( )①中原人大量南遷②社會比較安定③統治者的重視④自然條件優越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5.(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下面圖片所示現象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發展的影響不包括( )A.促進了民族交融 B.豐富發展了中華文明C.完成了全國經濟重心南移 D.加速了少數民族封建化16.(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今浙江省的烏鎮(如圖),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有著“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在東晉、南朝時期,該鎮及其周圍地區的農作物種植情況是( )A.以種植水稻為主 B.以種植玉米為主C.以種植小麥為主 D.以種植棉花為主17.(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農圣”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既總結了漢族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又記錄了鮮卑族的畜牧經驗。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發展B.在當時,畜牧業居于生產主導地位C.鮮卑族與漢族習俗相同D.濰坊成為當時的經濟中心18.(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如圖中的歷史人物被后人稱為“書圣”,他集書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響深遠。該圖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哪種書法字體( )A.篆書 B.隸書 C.楷書 D.行書19.(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其中“南朝”包括( )A.魏、蜀、吳、西晉 B.晉、宋、齊、梁C.齊、梁、陳、北魏 D.宋、齊、梁、陳20.(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社會動蕩不安與民族仇殺混戰B.政權分裂與社會的倒退C.民族大融合與逐步走向統一D.少數民族掌握中原政權與國家走向分裂二、非選擇題(40分)21.(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某班擬舉辦一場主題為“尋夢絲綢之路”的專題展,展覽分為四個展區,現邀請你一起參與,完成展區的布置。【展區一:地理篇】材料一 絲綢之路路線圖。【展區二:人物篇】材料二 他是一個冒險家,又是一個天才的外交家,同時還是一員戰將,真可謂中國歷史上出類拔萃的人物。【展區三:文物篇】【展區四:影響篇】材料三 張騫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區的……等傳播到中原地區,為人們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從此以后,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為此西漢政府專門設置機構總管西域事物。(1)材料一中的①和②分別代表什么地方 由①→②的商隊攜帶的商品有哪些 返回到①帶回了什么 (各舉兩例)(2)你認為誰最有資格獲得開通絲綢之路最大貢獻獎 (3)上圖是同學們搜集的絲綢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圖片,它們反映了絲綢之路怎樣的作用 (4)依據材料三指出,西域物產傳入中原地區產生了什么影響 請寫出西漢朝廷設置的總管西域事務的機構名稱。22.(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有人說,故土難離,可中國古代史上人口遷徙卻作為一種獨特的歷史傳承和經典,在歷朝各代基本存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歷史紀年表。材料二 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出現了如圖所示的社會現象。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江準以南,無餓凍之人,亦無千金之家。——《史記·貸殖列傳》材料四 《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般阜,幾乎家給人足矣。”材料五 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1)材料一中,A處、C處一一對應的朝代分別是什么 B處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時期 這一時期統一黃河流域的是哪一政權 (2)材料二中,圖3反映的人口遷移方向有哪幾種 (3)材料三所描述的江南地區,經濟狀況是怎樣的呢 (4)材料四中,反映了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圖2中,反映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5)材料五所描述的江南地區,經濟狀況是怎樣的呢 (6)綜合上述材料,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的哪些特征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據材料“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云,諸侯盡西來”,結合所學可知,詩歌稱頌秦王嬴政兼并東方六國,完成國家統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選B項。秦朝統一后,確立中央集權制度,與材料描述不符合,排除A項。材料敘述的是秦王嬴政統一全國,未涉及平定農民起義,排除C項。材料敘述的是秦王統一全國,恢復周朝統治秩序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秦朝統一。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秦朝統一的相關歷史知識。2.【答案】A【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據材料“漢武帝對‘秦制’實現了‘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結合所學可知,漢承秦制,有所損益,漢武帝實施“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繼續推行郡縣制,是對秦朝地方制度上的“繼承”,在思想上,改變了秦朝“嚴刑苛法”的法家治國思想,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是思想統一上的“創新”,故選A項。西漢初年,劉邦實行“無為而治”,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不屬于漢武帝的政策,排除B項。西周實行分封制,秦始皇“焚書坑儒”,與漢武帝的政策無關,排除C項。西漢初年,社會凋敝,劉邦實行“無為而治”,漢武帝的政策是“積極有為”,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漢武帝的大一統。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3.【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溝通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交通”,結合所學分析:A;秦國蜀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B:秦朝統一,為防匈奴南下,令蒙恬修筑長城,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C:秦朝統一,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的水運交通,故選C項。D:隋朝時期開通大運河,連通了海河、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靈渠。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秦朝開鑿靈渠的相關史實。4.【答案】B【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陳勝、吳廣起義”,結合所學可知:A:秦朝末年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表述錯誤,排除A項。B:陳勝、吳廣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表述正確,故選B項。C:陳勝、吳廣起義失敗,沒有推翻了秦朝的統治,表述錯誤,排除C項。D: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不是規模最大,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陳勝、吳廣起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史實。5.【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漢高祖吸取秦朝滅亡教訓而采取的政策”,結合所學可知:A:漢文帝、景帝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排除A項。B:漢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教訓,采取休養生息政策,故選B項。C:秦始皇統一后,推崇法家思想,嚴刑峻法,統治十分殘暴,排除C項。D:東漢光武帝為鞏固統治,多次下令釋放奴婢,以穩定社會局面,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休養生息政策。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休養生息政策的相關歷史知識。6.【答案】B【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關于絲綢之路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結合所學可知:A:中國的冶鐵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排除A項。B:朝鮮位于中國的東方,朝鮮的音樂不可能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故選B項。C:絲綢之路開辟后,中國絲綢向西轉運到歐洲,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排除C項。D:通過絲綢之路,西域的葡萄、石榴等傳入中國,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 絲綢之路 。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 絲綢之路 的相關歷史知識。7.【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西漢政府為管轄新疆而設置的官職”,結合所學可知:A:御史大夫是秦漢時期中央政府的官職,排除A項。B:歷史上不曾設立過新疆都護這一機構,排除B項。C:清朝為加強管轄新疆,設立伊犁將軍,排除C項。D: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故選D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域都護。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西域都護的相關史實。8.【答案】D【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提取圖示信息“皇帝早逝”“母后主政”“外威專權”“皇帝長大”“依賴宦官”“宦官專權”,結合所學可知,圖示信息反映的是東漢中后期出現“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歷史現象,故選D項。西漢前期,諸侯勢力強大,威脅中央集權,與材料圖示不符,排除A項。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政治統治腐朽不堪,導致社會混亂,排除B項。“母后主政、皇帝無權”反映外戚專權,信息解讀不全,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相關史實。9.【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醫圣祠”,結合所學可知:A:《道德經》,春秋時期道家創始人老子所著,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B:《論語》,儒家經典,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C:《史記》,司馬遷著,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D:《傷寒雜病論》,東漢名醫張仲曩著,被稱“醫圣”,符合題意,故選D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東漢名醫張仲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東漢名醫張仲景的相關史實。10.【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關于《史記》表述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A: 《史記》 記述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主要史事,A表述錯誤,排除A項。B: 《史記》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歷史著作,B表述錯誤,排除B項。C: 《史記》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表述正確,故選C項。D: 《資治通鑒》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D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 《史記》 。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 《史記》 的相關史實。11.【答案】C【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和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可知:A:長平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與三國無關;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排除A項。B: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排除B項。C: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吳國建立標志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故選C項。D: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曹丕建立魏國宣告東漢統治已經結束,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鼎立 。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鼎立的相關史實。12.【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東山再起”,結合所學可知,這些典故成語出自淝水之戰,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導致前秦統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故選B項。200年,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排除A項。208年,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排除C項。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北方出現了民族大交融的趨勢,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淝水之戰,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淝水之戰的相關史實。13.【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據材料“因為舊貴族的特權和舊的部落習俗密切相連……改革鮮卑的習俗……是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并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學習中原先進文明,用文治移風易俗,進一步推行漢化措施,故選B項。商鞅變法,廢除分封制,在地方建立縣制,排除A項。隋煬帝設進士科,創立了科舉制度,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實行風俗改革,與冊封鮮卑貴族無關,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4.【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據材料“……而這里的局勢又相對安定,往往能在較長時期內‘無風塵之警’,水利興修和農田墾辭在持續進行,位處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尤為突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江南開發發展,結合所學可知,三國兩晉南北朝江南地區開放的原因主要有①中原人大量南遷;②社會比較安定;③統治者的重視,所以①②③可以從材料中得出,故選C項。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是江南開發的重要條件之一,但材料中沒有相關體現,故④不符合題意,排除ABD三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地區的開發,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5.【答案】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不屬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發展的影響”,結合所學分析:A:圖一是少數民族內遷,圖二是北民南遷,都促進了民族交融,表述正確,排除A項。B: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民族融合,豐富發展了中華文明,表述正確,排除B項。C:南宋時期,完成了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表述錯誤,故選C項。D: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發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發展的相關史實。16.【答案】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東晉、南朝時期,浙江烏鎮及其周圍地區的農作物種植”,結合所學分析:A:據所學可知,東晉、南朝時期,烏鎮主要農作物是水稻,故選A項。B:據所學可知,玉米在明朝中后期傳入中國,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C:烏鎮主要種植水稻,小麥主要在北方種植,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D:明清時期,棉花在江浙一帶種植面積擴大,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地區的開發,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7.【答案】A【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據材料“《齊民要術》既總結了漢族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又記錄了鮮卑族的畜牧經驗”并結合所學可知,《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的農學著作,匯集了漢族農耕生產與鮮卑族的畜牧經驗,反映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發展趨勢,故選A項。題干信息得不出北魏時期,畜牧業居于生產主導地位,排除B項。材料表明《齊民要術》記錄了漢族與鮮卑族的生產生活,不能得出鮮卑族與漢族習俗相同,排除C項。題干信息中沒有體現濰坊成為當時的經濟中心,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齊民要術》的相關史實。18.【答案】D【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書圣”“圖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哪種書法字體”,結合所學可知:王羲之,東晉大書法家,被稱為“書圣”他集書法之大成,自成一家,代表作是《蘭亭集序》,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所以圖中的作品使用的是行書,故選D項。《蘭亭集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故不是篆書,排除A項。《蘭亭集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故不是隸書,排除B項。《蘭亭集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故不是楷書,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書圣王羲之。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人物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書圣王羲之的相關史實。19.【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結合所學可知,420-589年,我國南方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都定都建康,歷史上統稱為“南朝”,故選D項。“南朝”是指宋、齊、梁、陳四朝,不是魏、蜀、吳、西晉,排除A項。“南朝”是指宋、齊、梁、陳四朝,晉朝位于南朝之前,排除B項。“南朝”是指宋、齊、梁、陳四朝,北魏是北朝,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南北朝更替。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魏晉南北朝的相關史實。20.【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結合所學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相繼出現了魏蜀吳、西晉、東晉、南北朝等制據分裂政權,并且在分裂中趨向統一,同是也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因此,民族大融合與逐步走向統一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故選C項。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主流民族大融合與逐步走向統一,局部階段社會動蕩與民族混戰,排除A項。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政權分裂,但社會不非倒退,排除B項。少數民族掌握中原政權與國家走向分裂說法不準確,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點,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相關史實。21.【答案】(1)①長安;②大秦。絲綢,漆器;核桃、葡萄、石榴、寶石(任兩例)(2)張騫。(3))反映了絲綢之路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4)豐富了中原人民的飲食結構和物品品種。西域都護府。【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1)地方:據材料一“絲綢之路路線圖”,結合所學可知,①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②是絲綢之路的終點大秦。商品:據材料一“絲綢之路路線圖”并結合所學可知,通過絲綢之路,商人們載著漢朝的絲綢、漆器等貨物轉運到西方,同時把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寶石等傳入中原。(2)根據所學可知,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所以張騫最有資格獲得開通絲綢之路最大貢獻獎。(3)據【展區三:文物篇】“古羅馬金幣”“波斯鎏金銀壺”“漢朝‘大長樂明光承福受右’錦版”并結合所學可知,上述歷史文物反映了絲綢之路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4)影響:據材料三“張騫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區的……等傳播到中原地區,為人們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可知,材料表明,西域物產傳入中原地區,豐富了中原人民的飲食結構和物品品種。機構:據材料三“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為此西漢政府專門設置機構總管西域事物”,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為加強對西域的經營,設置了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絲綢之路。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史實。(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張騫出使西域。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張騫出使西域的相關史實。(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絲綢之路的作用。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文物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史實。(4)本題主要考查絲路物產交流。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22.【答案】(1)A處:西晉;C處:東晉。B處:十六國時期。前秦。(2)內遷中原和南遷江南。(3)江南尚未開發,地廣人稀,生產水平落后,商業不發達。(言之有理即可)(4)江南地區社會安定。北方人口的南遷為江南地區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5)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物產豐富,糧食產量高,手工業發達。(6)民族政權并立,民族交融,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1)A處:據材料一“歷史紀年表”可知,A處于魏蜀吳之后,300年前后,結合所學可知,A處為西晉;C處:據材料一“歷史紀年表”可知,C處于A之后,300年之后,400年前后,結合所學可知,C處為東晉;B處:據材料一“歷史紀年表”可知,B與C并存,結合所學可知,B處為十六國時期。政權:根據所學可知,十六國時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王朝統一黃河流域。(2)據材料二“北方民族遷往中原”可知,反映的是少數民族內遷中原。“中原漢族遷往江南”反映的是北民南遷江南。(3)據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可知,材料反映秦漢時期,江南尚未開發,地廣人稀,生產水平落后,商業不發達(4)現象:據材料四“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般阜,幾乎家給人足矣”可知,材料表明東晉時期的江南地區社會安定。原因:據材料二圖2可知,魏晉時期,北方人口的南遷為江南地區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促進南方經濟的發展。(5)據材料五“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可知,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物產豐富,糧食產量高,手工業發達。(6)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政權并立,民族交融加強,江南地區得到開發。【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更替。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紀年表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相關史實。(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魏晉時期人口遷移。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魏晉時期人口遷移的相關史實。(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開發。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江南開發的相關歷史知識。(4)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江南開發的相關歷史知識。(5)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地區經濟狀況。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江南開發的相關歷史知識。(6)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點,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相關史實。1 / 1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城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滾動練(四)試卷一、選擇題(60分,每小題3分)1.(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云,諸侯盡西來。”這反映了秦王嬴政( )A.確立中央集權制度 B.統一六國建立秦朝C.平定各地農民起義 D.恢復周朝統治秩序【答案】B【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據材料“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斬浮云,諸侯盡西來”,結合所學可知,詩歌稱頌秦王嬴政兼并東方六國,完成國家統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故選B項。秦朝統一后,確立中央集權制度,與材料描述不符合,排除A項。材料敘述的是秦王嬴政統一全國,未涉及平定農民起義,排除C項。材料敘述的是秦王統一全國,恢復周朝統治秩序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秦朝統一。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秦朝統一的相關歷史知識。2.(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漢武帝對“秦制”實現了“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地方制度上的“繼承”和思想統一上的“創新”分別表現在( )A.推行郡縣制和“獨尊儒術”B.頒行“推恩令”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C.實行分封制和焚書坑儒D.實行郡縣制和奉行“無為而治”【答案】A【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據材料“漢武帝對‘秦制’實現了‘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結合所學可知,漢承秦制,有所損益,漢武帝實施“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繼續推行郡縣制,是對秦朝地方制度上的“繼承”,在思想上,改變了秦朝“嚴刑苛法”的法家治國思想,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是思想統一上的“創新”,故選A項。西漢初年,劉邦實行“無為而治”,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不屬于漢武帝的政策,排除B項。西周實行分封制,秦始皇“焚書坑儒”,與漢武帝的政策無關,排除C項。西漢初年,社會凋敝,劉邦實行“無為而治”,漢武帝的政策是“積極有為”,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漢武帝的大一統。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3.(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為了溝通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的水運交通,秦人( )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長城 C.開鑿靈渠 D.開通大運河【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溝通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交通”,結合所學分析:A;秦國蜀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B:秦朝統一,為防匈奴南下,令蒙恬修筑長城,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C:秦朝統一,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的水運交通,故選C項。D:隋朝時期開通大運河,連通了海河、黃河、長江、淮河、錢塘江,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靈渠。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秦朝開鑿靈渠的相關史實。4.(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下列對陳勝、吳廣起義的表述,正確的是( )A.起義爆發在戰國末年 B.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C.推翻了秦的殘暴統治 D.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答案】B【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陳勝、吳廣起義”,結合所學可知:A:秦朝末年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表述錯誤,排除A項。B:陳勝、吳廣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表述正確,故選B項。C:陳勝、吳廣起義失敗,沒有推翻了秦朝的統治,表述錯誤,排除C項。D: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不是規模最大,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陳勝、吳廣起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史實。5.(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西漢建立后,大臣陸賈向漢高祖建議“過去可以在馬上打天下,現在不能在馬上治天下”。于是,漢高祖吸取秦朝滅亡教訓而采取的政策是( )A.勤儉治國 B.休養生息 C.嚴刑峻法 D.釋放奴婢【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漢高祖吸取秦朝滅亡教訓而采取的政策”,結合所學可知:A:漢文帝、景帝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排除A項。B:漢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教訓,采取休養生息政策,故選B項。C:秦始皇統一后,推崇法家思想,嚴刑峻法,統治十分殘暴,排除C項。D:東漢光武帝為鞏固統治,多次下令釋放奴婢,以穩定社會局面,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休養生息政策。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休養生息政策的相關歷史知識。6.(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絲綢之路是中外聯系的紐帶,溝通中西的橋梁,被稱為流動的“文化運河”。以下不能說明這一結論的是( )A.中國的冶鐵技術傳到西方 B.朝鮮的音樂傳入中國C.中國的絲綢轉運歐洲 D.西域的葡萄傳入中國【答案】B【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關于絲綢之路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結合所學可知:A:中國的冶鐵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排除A項。B:朝鮮位于中國的東方,朝鮮的音樂不可能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故選B項。C:絲綢之路開辟后,中國絲綢向西轉運到歐洲,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排除C項。D:通過絲綢之路,西域的葡萄、石榴等傳入中國,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 絲綢之路 。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 絲綢之路 的相關歷史知識。7.(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新疆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漢政府為加強對這一地區的管轄而設置的官職是( )A.御史大夫 B.新疆都護 C.伊犁將軍 D.西域都護【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西漢政府為管轄新疆而設置的官職”,結合所學可知:A:御史大夫是秦漢時期中央政府的官職,排除A項。B:歷史上不曾設立過新疆都護這一機構,排除B項。C:清朝為加強管轄新疆,設立伊犁將軍,排除C項。D: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故選D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西域都護。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西域都護的相關史實。8.(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對下圖所反映歷史現象的準確理解是( )A.諸侯強大威脅中央 B.社會局面比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無權 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答案】D【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提取圖示信息“皇帝早逝”“母后主政”“外威專權”“皇帝長大”“依賴宦官”“宦官專權”,結合所學可知,圖示信息反映的是東漢中后期出現“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的歷史現象,故選D項。西漢前期,諸侯勢力強大,威脅中央集權,與材料圖示不符,排除A項。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政治統治腐朽不堪,導致社會混亂,排除B項。“母后主政、皇帝無權”反映外戚專權,信息解讀不全,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相關史實。9.(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小明同學去河南省南陽市的著名景點——“醫圣祠”參觀,他看到祠中陳列的代表性著作應是( )A.《道德經》 B.《論語》C.《史記》 D.《傷寒雜病論》【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醫圣祠”,結合所學可知:A:《道德經》,春秋時期道家創始人老子所著,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B:《論語》,儒家經典,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C:《史記》,司馬遷著,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D:《傷寒雜病論》,東漢名醫張仲曩著,被稱“醫圣”,符合題意,故選D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東漢名醫張仲景。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東漢名醫張仲景的相關史實。10.(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魯迅先生曾稱譽《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下列關于《史記》的表述,正確的是( )A.記述了從秦始皇到漢武帝時期的主要史事B.由史學家司馬光所著C.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D.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關于《史記》表述正確的”,結合所學可知:A: 《史記》 記述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主要史事,A表述錯誤,排除A項。B: 《史記》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歷史著作,B表述錯誤,排除B項。C: 《史記》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表述正確,故選C項。D: 《資治通鑒》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D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 《史記》 。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 《史記》 的相關史實。11.(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和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歷史事件分別是( )A.長平之戰 官渡之戰 B.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C.赤壁之戰 吳國的建立 D.赤壁之戰 曹丕建立魏國【答案】C【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和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可知:A:長平之戰發生在戰國時期,與三國無關;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排除A項。B: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排除B項。C: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吳國建立標志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故選C項。D: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礎,曹丕建立魏國宣告東漢統治已經結束,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鼎立 。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鼎立的相關史實。12.(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與典故“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東山再起”有關的著名戰役,其重要歷史影響是( )A.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B.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C.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D.出現了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趨勢【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東山再起”,結合所學可知,這些典故成語出自淝水之戰,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導致前秦統治土崩瓦解,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故選B項。200年,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打下基礎,排除A項。208年,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排除C項。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北方出現了民族大交融的趨勢,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淝水之戰,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淝水之戰的相關史實。13.(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因為舊貴族的特權和舊的部落習俗密切相連……改革鮮卑的習俗……是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為此,孝文帝決定( )A.地方建立縣制 B.實施漢化政策C.創立科舉制度 D.冊封鮮卑貴族【答案】B【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據材料“因為舊貴族的特權和舊的部落習俗密切相連……改革鮮卑的習俗……是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并結合所學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學習中原先進文明,用文治移風易俗,進一步推行漢化措施,故選B項。商鞅變法,廢除分封制,在地方建立縣制,排除A項。隋煬帝設進士科,創立了科舉制度,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實行風俗改革,與冊封鮮卑貴族無關,排除D項。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14.(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自東漢末年以來,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苦于長期戰亂的中原人大量遷移到他們視為畏途的南方……而這里的局勢又相對安定,往往能在較長時期內‘無風塵之警’,水利興修和農田墾辭在持續進行,位處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尤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區“情況逐漸發生了變化”的原因是( )①中原人大量南遷②社會比較安定③統治者的重視④自然條件優越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據材料“……而這里的局勢又相對安定,往往能在較長時期內‘無風塵之警’,水利興修和農田墾辭在持續進行,位處長江下游的江南地區尤為突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江南開發發展,結合所學可知,三國兩晉南北朝江南地區開放的原因主要有①中原人大量南遷;②社會比較安定;③統治者的重視,所以①②③可以從材料中得出,故選C項。南方自然條件優越是江南開發的重要條件之一,但材料中沒有相關體現,故④不符合題意,排除ABD三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地區的開發,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5.(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下面圖片所示現象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發展的影響不包括( )A.促進了民族交融 B.豐富發展了中華文明C.完成了全國經濟重心南移 D.加速了少數民族封建化【答案】C【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不屬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發展的影響”,結合所學分析:A:圖一是少數民族內遷,圖二是北民南遷,都促進了民族交融,表述正確,排除A項。B: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民族融合,豐富發展了中華文明,表述正確,排除B項。C:南宋時期,完成了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表述錯誤,故選C項。D: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表述錯誤,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歷史發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兩晉南北朝歷史發展的相關史實。16.(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今浙江省的烏鎮(如圖),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有著“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在東晉、南朝時期,該鎮及其周圍地區的農作物種植情況是( )A.以種植水稻為主 B.以種植玉米為主C.以種植小麥為主 D.以種植棉花為主【答案】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東晉、南朝時期,浙江烏鎮及其周圍地區的農作物種植”,結合所學分析:A:據所學可知,東晉、南朝時期,烏鎮主要農作物是水稻,故選A項。B:據所學可知,玉米在明朝中后期傳入中國,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C:烏鎮主要種植水稻,小麥主要在北方種植,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D:明清時期,棉花在江浙一帶種植面積擴大,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是材料型選擇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地區的開發,主要考查學生的材料解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題應仔細閱讀材料,運用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關基礎史實。17.(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農圣”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既總結了漢族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又記錄了鮮卑族的畜牧經驗。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發展B.在當時,畜牧業居于生產主導地位C.鮮卑族與漢族習俗相同D.濰坊成為當時的經濟中心【答案】A【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據材料“《齊民要術》既總結了漢族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又記錄了鮮卑族的畜牧經驗”并結合所學可知,《齊民要術》是北魏賈思勰的農學著作,匯集了漢族農耕生產與鮮卑族的畜牧經驗,反映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發展趨勢,故選A項。題干信息得不出北魏時期,畜牧業居于生產主導地位,排除B項。材料表明《齊民要術》記錄了漢族與鮮卑族的生產生活,不能得出鮮卑族與漢族習俗相同,排除C項。題干信息中沒有體現濰坊成為當時的經濟中心,排除D項。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齊民要術》的相關史實。18.(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如圖中的歷史人物被后人稱為“書圣”,他集書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響深遠。該圖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哪種書法字體( )A.篆書 B.隸書 C.楷書 D.行書【答案】D【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書圣”“圖中的作品反映了他使用的哪種書法字體”,結合所學可知:王羲之,東晉大書法家,被稱為“書圣”他集書法之大成,自成一家,代表作是《蘭亭集序》,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所以圖中的作品使用的是行書,故選D項。《蘭亭集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故不是篆書,排除A項。《蘭亭集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故不是隸書,排除B項。《蘭亭集序》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故不是楷書,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書圣王羲之。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人物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書圣王羲之的相關史實。19.(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其中“南朝”包括( )A.魏、蜀、吳、西晉 B.晉、宋、齊、梁C.齊、梁、陳、北魏 D.宋、齊、梁、陳【答案】D【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結合所學可知,420-589年,我國南方相繼出現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都定都建康,歷史上統稱為“南朝”,故選D項。“南朝”是指宋、齊、梁、陳四朝,不是魏、蜀、吳、西晉,排除A項。“南朝”是指宋、齊、梁、陳四朝,晉朝位于南朝之前,排除B項。“南朝”是指宋、齊、梁、陳四朝,北魏是北朝,排除C項。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南北朝更替。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魏晉南北朝的相關史實。20.(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A.社會動蕩不安與民族仇殺混戰B.政權分裂與社會的倒退C.民族大融合與逐步走向統一D.少數民族掌握中原政權與國家走向分裂【答案】C【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提取答題關鍵信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發展主流”,結合所學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相繼出現了魏蜀吳、西晉、東晉、南北朝等制據分裂政權,并且在分裂中趨向統一,同是也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高潮,因此,民族大融合與逐步走向統一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故選C項。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主流民族大融合與逐步走向統一,局部階段社會動蕩與民族混戰,排除A項。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政權分裂,但社會不非倒退,排除B項。少數民族掌握中原政權與國家走向分裂說法不準確,排除D項。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點,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相關史實。二、非選擇題(40分)21.(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某班擬舉辦一場主題為“尋夢絲綢之路”的專題展,展覽分為四個展區,現邀請你一起參與,完成展區的布置。【展區一:地理篇】材料一 絲綢之路路線圖。【展區二:人物篇】材料二 他是一個冒險家,又是一個天才的外交家,同時還是一員戰將,真可謂中國歷史上出類拔萃的人物。【展區三:文物篇】【展區四:影響篇】材料三 張騫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區的……等傳播到中原地區,為人們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從此以后,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為此西漢政府專門設置機構總管西域事物。(1)材料一中的①和②分別代表什么地方 由①→②的商隊攜帶的商品有哪些 返回到①帶回了什么 (各舉兩例)(2)你認為誰最有資格獲得開通絲綢之路最大貢獻獎 (3)上圖是同學們搜集的絲綢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圖片,它們反映了絲綢之路怎樣的作用 (4)依據材料三指出,西域物產傳入中原地區產生了什么影響 請寫出西漢朝廷設置的總管西域事務的機構名稱。【答案】(1)①長安;②大秦。絲綢,漆器;核桃、葡萄、石榴、寶石(任兩例)(2)張騫。(3))反映了絲綢之路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4)豐富了中原人民的飲食結構和物品品種。西域都護府。【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解析】【分析】(1)地方:據材料一“絲綢之路路線圖”,結合所學可知,①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②是絲綢之路的終點大秦。商品:據材料一“絲綢之路路線圖”并結合所學可知,通過絲綢之路,商人們載著漢朝的絲綢、漆器等貨物轉運到西方,同時把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寶石等傳入中原。(2)根據所學可知,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所以張騫最有資格獲得開通絲綢之路最大貢獻獎。(3)據【展區三:文物篇】“古羅馬金幣”“波斯鎏金銀壺”“漢朝‘大長樂明光承福受右’錦版”并結合所學可知,上述歷史文物反映了絲綢之路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4)影響:據材料三“張騫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區的……等傳播到中原地區,為人們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可知,材料表明,西域物產傳入中原地區,豐富了中原人民的飲食結構和物品品種。機構:據材料三“西域各國紛紛歸附漢朝,為此西漢政府專門設置機構總管西域事物”,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為加強對西域的經營,設置了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絲綢之路。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史實。(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張騫出使西域。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張騫出使西域的相關史實。(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絲綢之路的作用。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文物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絲綢之路的相關史實。(4)本題主要考查絲路物產交流。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相關史實。22.(2023七上·秀洲區月考)有人說,故土難離,可中國古代史上人口遷徙卻作為一種獨特的歷史傳承和經典,在歷朝各代基本存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歷史紀年表。材料二 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出現了如圖所示的社會現象。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江準以南,無餓凍之人,亦無千金之家。——《史記·貸殖列傳》材料四 《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般阜,幾乎家給人足矣。”材料五 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1)材料一中,A處、C處一一對應的朝代分別是什么 B處所反映的是哪一歷史時期 這一時期統一黃河流域的是哪一政權 (2)材料二中,圖3反映的人口遷移方向有哪幾種 (3)材料三所描述的江南地區,經濟狀況是怎樣的呢 (4)材料四中,反映了當時南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圖2中,反映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5)材料五所描述的江南地區,經濟狀況是怎樣的呢 (6)綜合上述材料,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的哪些特征 【答案】(1)A處:西晉;C處:東晉。B處:十六國時期。前秦。(2)內遷中原和南遷江南。(3)江南尚未開發,地廣人稀,生產水平落后,商業不發達。(言之有理即可)(4)江南地區社會安定。北方人口的南遷為江南地區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5)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物產豐富,糧食產量高,手工業發達。(6)民族政權并立,民族交融,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1)A處:據材料一“歷史紀年表”可知,A處于魏蜀吳之后,300年前后,結合所學可知,A處為西晉;C處:據材料一“歷史紀年表”可知,C處于A之后,300年之后,400年前后,結合所學可知,C處為東晉;B處:據材料一“歷史紀年表”可知,B與C并存,結合所學可知,B處為十六國時期。政權:根據所學可知,十六國時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王朝統一黃河流域。(2)據材料二“北方民族遷往中原”可知,反映的是少數民族內遷中原。“中原漢族遷往江南”反映的是北民南遷江南。(3)據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積聚而多貧”可知,材料反映秦漢時期,江南尚未開發,地廣人稀,生產水平落后,商業不發達(4)現象:據材料四“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般阜,幾乎家給人足矣”可知,材料表明東晉時期的江南地區社會安定。原因:據材料二圖2可知,魏晉時期,北方人口的南遷為江南地區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促進南方經濟的發展。(5)據材料五“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漁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可知,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物產豐富,糧食產量高,手工業發達。(6)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政權并立,民族交融加強,江南地區得到開發。【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更替。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紀年表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相關史實。(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魏晉時期人口遷移。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地圖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魏晉時期人口遷移的相關史實。(3)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開發。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江南開發的相關歷史知識。(4)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江南開發的相關歷史知識。(5)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江南地區經濟狀況。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江南開發的相關歷史知識。(6)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點,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相關史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城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滾動練(四)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新城中學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滾動練(四)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