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知識清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1、《論語》文學常識《論語》語言的編纂。文體:語錄體散文,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2、分層概括1~2,孔子問志。3~13,弟子述志。14~21,孔子評志。3、四位弟子和老師的人物形象子路:神態和語言描寫,有抱負自信卻輕率魯莽。冉有:謹慎小心,謙虛退讓。公西華:恭謙有禮,嫻于辭令。曾晳:淡泊于功名,豁達灑脫。孔子: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循循善誘(第2段)教學民主(第11段)因材施教(第16~21段)4、弟子述志順序不能調換的原因?四位弟子的言論是層層遞進的展開,呈現了孔子禮樂治國的思想與愿景。5、孔子贊同曾皙觀點的原因?①曾晳描繪了一幅人們悠閑自得,自由祥和的生活圖景。②社會背景一定是和諧安定、人民富足有序的。③這種描繪是孔子以禮治國理想的形象化體現。6、背誦文章重點句段原文及翻譯《寡人之于國也》1、《孟子》語言的特點具有論說文的特征。比喻形象,語言犀利,感情飽滿,說理透徹。2、分層概括1,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2~3,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4,闡述使民加多的措施。3、孟子、梁惠王的人物形象孟子:聰明機智,重民愛民。梁惠王:好大喜功,目光短淺,愚昧嗜戰4、第2段“請以戰喻”孟子的設喻目的?第二段用設喻方式委婉回答梁惠王,并啟發引導他。5、第4 段分析對比論證的作用?第四段對比論證,揭示出社會的不平等,寫出了梁惠王仍然不愛民,是對梁惠王自以為“于國盡心”的反駁。《勸學》1、《荀子》簡介及語言的特點《荀子》共32篇,26篇為其自著,末6篇為門人弟子所著。語言特點: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單。多排比、善譬喻。2、分層概括1,開門見山,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揭示主旨:學習不可以停止。2,闡明學習的重要意義。3,闡明學習的重要作用。4,闡明學習應持有的態度和方法。3、整篇文章中多處的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公輸》1、《墨子》相關文學常識《墨子》一書一般認為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作的匯編。2、墨子、公輸盤、楚王的人物形象墨子:機智多謀,能言善辯,無所畏懼,鎮定自若。公輸盤:頑固、陰險、狡詐。楚王:虛榮、陰險狡詐、欺負弱小、野心勃勃。3、墨子止楚攻宋的三個步驟①以智、仁、忠、強、知類的君子標準指責公輸盤使他折服(以義相責攻宋行為,使公輸盤理屈詞窮。)②以竊疾作類比,折服楚王。(以智相責攻宋行為,使楚王理屈詞窮。)③巧設守城謀略九距公輸盤的攻城機變,并以殺臣不能絕勸告楚王。(以技相較,促使楚王放棄攻宋。)《庖丁解牛》1、《莊子》相關文學常識、語言特點、“三玄”《莊子》共35篇,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語言特點:想象奇妙、構思巧妙,善于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三玄”:《老子》《周易》《莊子》。2、分層概括1,通過動作和聲音表現庖丁技藝的高超,為文惠君的贊嘆和庖丁暢談解牛之道做鋪墊。2~3,庖丁談解牛經驗,以解牛之道暗示養生之道。4,梁惠王頓悟養生之道。3、第1段怎樣體現庖丁解牛技巧的高超 通過動作和聲音表現庖丁的技藝高超,為文惠君的贊嘆和庖丁的暢談解牛之道做鋪墊。4、庖丁解牛技巧高超的原因?①熱衷于把握運用規律。②不斷實踐、積累經驗。③謹慎小心,不驕傲大意。5、第3段“始臣……神欲行”的對比分析?通過對比,突出庖丁技藝的高超,強調把握規律的重要性。6、庖丁的人物形象①熱愛職業,努力鉆研。②善于總結規律。③不驕不躁,認真謹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