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丁香結1.會寫“綴”“幽”等11個字,會寫“宅院”“幽雅”等18個詞語。2.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的,品味語言的優美。3.體會由事物引發聯想的表達方式,并能說出自己的理解。一、課文內容解讀。《丁香結》是當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文章篇幅不長,結構清晰。第1至3自然段寫丁香花。作者分別描寫了城里街道旁、城外校園里和“我”的斗室外的三處丁香花,以細膩的觀察、生動的文字,表達了對丁香花的喜愛與親近。第4至6自然段,寫丁香結。作者不解古人為何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仔細觀察雨中的丁香之后,終于恍然。最后,作者自我感悟:人生總有不順心,總有解不完的結,這樣的人生才不會平淡無味。讀散文,其實就是讀作者,讀內心。要真正體悟宗璞在這篇文章中所表達的人生態度,對六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困難的,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本單元、本文教學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生動的語言、體會丁香結的文學意象、了解散文的特點與寫作方法,是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二、相關資料。描寫顏色的詞語:五顏六色、五彩繽紛、五光十色;萬紫千紅、綠草如茵、黑白分明五彩斑斕、花紅柳綠、絢麗多彩;姹紫嫣紅、青紅皂白、燈紅酒綠“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這兩句詩中把花蕾叢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悵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詩句有利于表達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優美。丁香結:“丁香結”的本義是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象征意義是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愁怨)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二是丁香花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一、初讀課文突破字詞。1.根據句意,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1)今年的丁香花似(sì shì)乎開得格外茂盛(chéng shèng)。 (2)白下面透出參(cān cēn)差(chān cī)的綠。 (3)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báo bó)。 (4)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mó mù)糊了。2.看拼音,寫字詞。又是一年春來到,雨后的花草更加wǔ mèi(______),diǎn zhuì(______)著yōu yǎ(______)的小院。一位穿著dān bó(______)衣服的小男孩坐在shī àn (______)旁,略顯bèn zhuō(______)地折著紙飛機。huǎng rán(______) 間,他的眼前浮現出奶奶慈祥的臉龐,淚水不禁mó hu(______)了雙眼。3.用“然”字組成合適的詞語填空。(不能重復)(1)城里街旁,(______)呈出兩片雪白,頓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細看,才只是兩行丁香花。(2)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______),(______)是丁香結。(3)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小珍珠鳥(______)落在我的肩上。(4)畫上的老者手捻胡須,目視江對岸,一副(______)自得的樣子。4.讀句子,寫出加點詞語的反義詞。(1)今年的丁香花似乎開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樣。(____)(2)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____)(3)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么?(____)5.比一比,再組詞。綴(_______) 怨(_______) 案(_______) 苞(_______) 恍(_______)輟(_______) 怒(_______) 按(_______) 雹(_______) 晃(_______)6.按要求寫詞語。(每組三個)不聲不響(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顯顯威風(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意洋洋(ABC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選詞填空。 茂盛 茂密(1)今年的丁香花似乎開得格外(______),城里城外,都是一樣。(2)鳳眼蘭是一種(______)的水生綠色植物,在全球熱帶水域生長極其(______)。斷斷續續 陸陸續續(1)在我(_______)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顆白丁香。(2)夜幕降臨,湖邊上的漁家燈火(______)的亮了。8.下列句子中加點字或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1)那十字小丁香,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少而薄)。(2)月光下白的瀟灑(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紫的朦朧(不清楚;模糊)。(3)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不整齊,不一致)的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4)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姿態美好可愛)。二、再讀課文理解句段。1.下列對《丁香結》這篇散文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經歷過的春光,幾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聯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了大量筆墨寫這三棵白丁香。B.作者在文中以細膩的筆調,描繪出了一個色彩絢麗的丁香花的形象。C.作者實寫丁香花的形象,虛寫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創造出了一個深遠的意境。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結上的情感,以開闊的胸襟為今天的讀者刻畫了一個丁香結全新的藝不境界。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并回答問題。蕊婷迫兩株紫色的,如同( ) 在紅雨迷蒙中,著了水的丁香( ),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 ),線條模糊了,直向( )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雨中丁香具有怎樣的特點 作者為什么說“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3.讀句子,按照要求完成練習。(1)“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許多小花形成一簇,許多簇花開滿一樹,遮掩著我的窗,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句中“照耀”一詞寫出了白丁香花白得如雪如月,好像發出了 ,影響著作者,讓作者的 和 更加煥發光彩。(2)“丁香結,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象。再聯想到那些詩句,真覺得它們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了。”從本句看,“丁香結”象征著 。我會寫有關丁香結的兩句詩: , 。(3)“月光下白的瀟灑,紫的朦朧。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這句話從 和 的角度(①視覺 ②聽覺 ③嗅覺)(填序號),寫出了丁香花的 。(4)“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此句作者由想到了 ,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從這句話中,我能感受到作者 的人生態度。下面句子中,不能表達出這種人生態度的一項是( )(填序號)。①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③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游原》)三、三讀課文精彩片段體會感悟。《草原》(節選自第一自然段)古人詩云:“芭蕉不展丁香結”“丁香空結雨中愁”。在細雨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 格外嫵媚。花墻邊兩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畫,線條模糊了,直向窗前的瑩白滲過來。讓人覺得,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只是賞過這么多年的丁香,卻一直不解,何以古人發明了丁香結的說法。今年一次春雨, 久立窗前,望著斜伸過來的丁香枝條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結。丁香結,這三個字給人許多想象。再聯想到那些詩句,真覺得它們負擔著解不開的愁怨了。每個人一輩子都有許多不順心的事, 一件完了一件又來。所以丁香結年年都有。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不然,豈不太平淡無味了嗎 1.選文中畫“ ”的句子運用了 的修辭方法。2.文中引用古人關于丁香結的詩句的作用是 ( )A. 承上啟下 B. 引出下文3.第1自然段末,作者為什么認為“丁香確實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畫“ ”的句子運用了哪種描寫方法 你還知道哪些有象征意義的植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初讀課文突破字詞。1.sì shèng cēn cī bó mó2.嫵媚 點綴 幽雅 單薄 石岸 笨拙 恍然 模糊3.忽然 恍然 果然 居然 悠然4.稀少 厚實 精彩5.點綴 怨恨 案件 苞米 恍然 輟學 發怒 按住 冰雹 晃蕩6.半信半疑 各種各樣 越來越好 栩栩如生 孜孜不倦 炯炯有神 小心翼翼 威風凜凜 眾目睽睽7.茂盛 茂密 茂盛 斷斷續續 陸陸續續8.A二、再讀課文理解句段。1.B2.填空:格外嫵媚 印象派的畫 窗前的瑩白特點:格外嫵媚。原因:細雨迷蒙中,丁香形態模糊,紫色與瑩白交融的情境,有一種色彩朦朧的美,給人以畫一般的美感。(意思對即可)3.(1)光 文思 夢想(2)愁怨 示例: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3)① ③ 美麗芬芳(4)丁香結 人生中的問題 丁香結年年都有,是解不完的;人生中有很多問題、煩惱、憂愁,是不可能化解完的;如果人生沒有任何困難,反而缺少起伏,太平淡無味了 從容(或:豁達、積極) ③三、三讀課文精彩片段體會感悟。1.比喻2.B3.古詩詞中常把丁香與雨聯系在一起;在細雨 迷蒙中,著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嫵媚;在細雨中的丁香更透出一股愁怨。4.借物喻理 示例:梅花象征著高潔;牡丹象征著富貴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