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課堂導入你知道印度的歷史 嗎?核心素養時代第3課 古代印度新課標教學評一致性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素養評價課堂導入多維整合單元大概念教學目標評價任務評價單元大概念思維創新延遲符2022年課程標準:通過種姓制度和佛教的創立,了解亞非古代文明及其傳播。時空觀念了解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解釋 史料實證知道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內容、特點。理解種姓制度的實質和歷史價值;家國情懷 史料實證了解佛教的創立以及傳播,認識宗教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價值壹貳叁目標評價發源地發展概況文明成就起源于印度,后經阿拉伯人改進并傳播到世界各地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3世紀到前18世紀印度河流域出現早期文明:哈拉帕、摩亨佐 達羅遺址→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建國→ 公元前324年—前187年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文明鼎盛時期阿拉伯數字佛教首都華氏城是當時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及所學知識獨立完成下列表格【自主學習】任務評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最初誕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隨著鐵器時代的來臨,生產工具的進步,雨水豐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開發,成為印度歷史的中心舞臺。到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印度河文明主要是農業文明,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和大麥。……與外部世界也有了相當的貿易關系;出口品種包括孔雀、猿猴、珍珠、棉織品、銅、象牙和諸如梳子之類的象牙制品。摩亨佐·達羅遺址:古印度河文明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城市遺址。時空觀念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歸納其發展歷程是什么?時空觀念孔雀王朝(公元前324一前187)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除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頁,部分種族主義者鼓吹雅利安人種是最優越的種族,為20世紀30至40年代納粹德國的種族滅絕政策種下了禍根雅利安人古印度的主要文明成就宗教文字數學——阿育王石柱——阿旃(zhan)陀石窟印章文字阿拉伯數字佛教建筑古代印度人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你知道有哪些嗎?核心素養形成內容 等級名稱 社會階層 職責和義務 實質“不可接觸者”——賤民被統治階級統治階級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 舍首陀羅僧侶、貴族充任祭司,掌握神權武士、官吏、國王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納稅,上供非雅利安人,被征服者和貧困破產者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為前三個等級服務維護奴隸主利益的等級制度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及所學知識獨立完成下列表格【自主學習】任務評價二: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32最高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婆羅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剎帝利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吠舍4首陀羅賤民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貴族,統治階級1.內容特點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種姓制度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職業。界限森嚴職業世襲實行內婚 低賤種姓的人如果用身體的某一部分傷害了高級種姓的人,就必須將那一部分肢體斬斷;如果是首陀羅辱罵了婆羅門,就要用滾燙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級種姓人的如果殺死了一個首陀羅,僅用牲畜抵償。 ——《摩奴法典》2.特點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保護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制度3.本質①在一定程度上為種姓內成員提供了保護,有利于維護統治和社會安定;②制造種姓隔離,維護社會不平等,社會矛盾尖銳;使下層勞動人民備受壓迫和歧視,延緩社會發展進程。貧富懸殊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激化了社會矛盾佛教產生背景種姓制度引發暴亂不斷響4.影響時間 誕生地創始人 教義 傳播 時間 路線 影響 西漢末年-通過絲綢之路傳入唐朝-玄奘西行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公元前6世紀北印度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1)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主張“眾生平等”(2)宣揚“忍耐順從”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1世紀,佛教傳到中國內地北傳:印度-中亞-中國新疆-中國內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往南:錫蘭(今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適應了當時其他種姓反對婆羅門特權的要求,同時吸引了受壓迫的下層民眾,因此在印度社會迅速發展,后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任務評價三:釋迦摩尼創立佛教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及所學知識獨立完成下列表格【自主學習】創立佛教創立于公元前6世紀。創始人喬達摩 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 佛教的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原為古印度迦毗羅衛國國王凈飯王的太子,后來人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圣人”。據說生下來就會走路,雙腳各踩一朵蓮花。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時,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舍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靜思冥想七天七夜,覺悟成佛陀,隨即創立佛教并開始傳教。年80歲時涅磐。喬達摩·悉達多(約公元前563一公元前483)釋迦牟尼佛教的創立早期佛教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同時,佛教宣揚“忍耐順從”,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眾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2宣揚“眾生平等”, 反對婆羅門的種姓制度。只有消滅欲望,忍耐服從才能到達“極樂世界”。四諦:苦、集、滅、道。佛教教義從佛教的主張分析為什么佛教在印度迅速發展起來?佛教的教義觀看視頻根據圖示箭頭提示口述佛教的傳播路線。佛教的傳播玄奘西行影響:通過佛教的傳播,印度文化對周邊地區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佛教與中國玄奘取經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中國古代佛教四大名山佛教的傳播1193年突厥人帶兵侵占那爛陀寺,寺院和圖書館遭受嚴重破壞,大批那爛陀僧侶逃往西藏避難,標志著佛教在印度的消亡。那爛陀寺失去昔日的光輝,并漸漸被人遺忘,變成廢墟。佛教的衰落世界五大文明中心東方文明西方文明發源于大河流域(大河文明)以農業為主發源于海洋(海洋文明)以工商業為主古中國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臘羅馬文明核心素養古代亞非文明——四大古代文明 古埃及 兩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 中國地理 位置發源地奴隸制國家出現時間文明 成果共同 之處 都發源于大河流域,都以農業為主,都建立了奴隸制國家亞洲西部《漢謨拉比法典》、陰歷、楔形文字等非洲東北角尼羅河流域約公元前3500年金字塔、太陽歷、象形文字等亞洲南部亞洲東部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黃河、長江流域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3500年約公元前2300年甲骨文、青銅器、中醫學等種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數字等核心素養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表格,并找出他們的共同點?材料2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不論是中華文明,還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類文明創造的成果”。“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只有一種語言,只有一種音樂,只有一種服飾,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國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文明多樣發展的今天,中國一直主張不同文明之間應該加強交流互鑒”。 ------習近平問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影響人類早期文明多元性的原因有哪些?我們該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樣性?(1)文明是平等、多樣的,各民族不同文明要相互尊重和諧共處。(2)文明是包容的,要積極推動文明交流互鑒。(3)“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更加開放的胸懷借鑒吸收其他文明的先進成果。【問題探究】: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材料1 地理環境是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人類早期各個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地理環境的制約就越大。同時歷史條件、社會環境、經濟狀況、文化傳統、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也會從各方面或多或少地對人類的文明產生影響,但最根本的仍然是生產方式。地理環境、周邊環境、思想文化、經濟狀況、民族特性、生產方式(根本)核心素養多維整合單元大概念公元前3100年左右約公元前23世紀公元前1500年左右夏朝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約公元前24世紀公元前18世紀公元前6世紀商朝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古埃及初步實現統一兩河流域實現初步統一古代印度文明產生統一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佛教創立中國漢謨拉比非洲亞洲世界(公元前3100年左右—公元前6世紀) 中國(夏朝—西周)政治 古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印度先后步入文明時代,進入奴隸社會 夏、商、西周三代更替,中國早期國家產生并發展,處于奴隸社會發展時期經濟 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代印度等大河文明孕育出發達的農耕經濟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發達的農耕經濟,原始農業由刀耕火種向鐵犁牛耕發展文明代表 亞非地區的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如古埃及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等,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等,古代印度的佛教等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產生了以青銅器和甲骨文等為代表的文明成果多維整合單元大概念約公元前23世紀—前18世紀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遺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許多小國家孔雀王朝統治時期印度基本實現統一各等級世代相襲 貴賤分明四個等級名稱及職權或義務公元前6世紀 喬達摩·悉達多“眾生平等” “忍耐順從”時間和路線早期文明國家出現鼎盛時期內容:特點:創立:發展:傳播:思維創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佛教全球傳播路線地圖.mp4 第3課 古代印度(精品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