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七年級語文上冊項目化學習案例朝花夕拾讀書分享會一、項目背景:部編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主題是學習生活,展現不同時代、不同國籍少年兒童的學習狀況和成長經歷,感受童真、童趣和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講述魯迅在百草園、三味書屋生活經歷,表達對往事深深眷念;《再塑生命的人》敘述海倫·凱勒在莎莉文老師的教導下,重新找到生命的支點,表達感恩之情; 《<論語>十二章》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學習先哲的智慧。名著導讀《朝花夕拾》主題是消除與經典的隔膜。《朝花夕拾》創作于1926年,記錄魯迅從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歷程。魯迅成長經歷有快樂有憂傷,有憐憫也有批判。雖然時代不同,但有些經歷一定程度與學生生活有所相似,可以引發情感共鳴。二、項目目標:1.通過分享讀書小報、思維導圖等形式,梳理人物、講述主要事件等,初步了解本書中魯迅的成長經歷,掌握一些閱讀整本書的策略。2.通過聚焦本書中魯迅生活的軌跡,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初步探尋魯迅思想變化及影響,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三、項目設計:1.本質問題。如何透過《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更加全面、立體的了解魯迅?2.驅動性問題。今年是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42周年,上海魯迅紀念館向全市中小學招募一名小小講解員,招募條件要求是:以《朝花夕拾》為例向游客講解介紹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脈絡,假如你想應聘講解員,你會如何向游客介紹?3.子問題鏈:3.1《朝花夕拾》有多少篇目,介紹了多少人物?3.2《朝花夕拾》有多少篇目,介紹了多少人物?按照和魯迅的關系可以怎樣分類?3.3通過《朝花夕拾》你了解到了從幼年到青年時期一個怎樣的魯迅,他的成長經歷與個性特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四、項目實施:(一)入項探索。1.歸類篇目。目的:引導學生閱讀一本書時,根據某種角度,歸類篇目,形成單篇歸類意識。2.人物事件。梳理人物關系,簡介人物性格或主要事件,簡單了解這些人對魯迅成長產生的影響。目的:梳理人物關系,了解整本書人物之間的關系,培養信息整合能力;概括主要事件,培養提取信息,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二)知識與能力建構。1.多彩的童年。學生分享閱讀心得。目的:在整體了解本書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專題探究,了解童年的經歷對于魯迅文學、思想等方面的影響。2.追尋足跡。梳理魯迅在本書中的成長軌跡圖,講述魯迅棄醫從文的經歷,感受思想變化。目的:從書本出發探究推動魯迅棄醫從文的真正原因,體會其思想的轉變。(三)合作探索&形成成果。1.參觀魯迅紀念館,完成學習任務單。印象魯迅 立德樹人 ——《朝花夕拾》閱讀實踐參觀魯迅紀念館一、在魯迅紀念館,尋找與《朝花夕拾》相關印記相關篇名及內容 在紀念館中的印記 我的思考二、通過參觀,對魯迅進一步的了解。文學方面思想方面其它方面目的:從書中走到現實,尋找有關魯迅的印記,進一步了解魯迅。參觀魯迅紀念館還能讓學生了解到書中未提及的有關魯迅的故事,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2.交流心得。目的:通過分享參觀紀念館的收獲,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對魯迅的成長、思想等進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四)共享與成果展示。1.完成《朝花夕拾》讀書小報或思維導圖,并分享交流。2.魯迅紀念館參觀展示。五、項目反思:(一)“1+X”教學,開啟閱讀之旅。如果說這次的《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是“1”,那么“+”則是以話封面、讀書名(讀小引)、賞插圖、品目錄為四個支架進一步落實名著閱讀要求——消除與經典的隔膜,并建立向多部名著的銜接勾連。而“X”可以是魯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也可以是學生們以后需要讀到的經典作品。(二)情境教學,任務驅動學生。本課從學情反饋到話封面、讀書名(讀小引)、賞插圖、品目錄的教學環節,教師創設情境,以任務驅動學生們不斷深入探究,循序漸進,注重學生們的生成,積極地與學生們互動,讓閱讀真實地發生。(三)依托教材,回歸教材初衷。本次活動課的教學目標重在消除與經典的隔膜,明白閱讀經典的深遠意義。教學設計依托教材上名著閱讀的指導,在課堂小結中又帶領學生們回歸到教材的最后一段,令學生們在課堂小結中豁然開朗。(四)以生為本,構建開放課堂。課堂重視學生的生成并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是最關鍵的,也是真正落實整本書閱讀的基點。教師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留給學生盡可能多的閱讀時間和空間;關注課堂動態的生成,令學生在互動之中體驗到收獲的喜悅。學生的生命價值得到關注,才能有更好地狀態投入到真正的閱讀中,讓閱讀更好地涵養生命。(五)聯系實際,經典相似相近。為了消除與經典之間的隔膜,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反復追問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發現青少年時期的魯迅與自己的成長經歷有著諸多相似之處,產生共情,改變對魯迅的“刻板印象”,與經典作品靠得更近。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