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古詩文備考且歌且行吟古風教材相關必讀篇目:《行路難》《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登幽州臺歌》《石壕吏》》《飲酒》》《赤壁》文體小貼士古風,也是一種文學體裁,唐代以后詩人作古體詩,即稱古風。古風只有三類:“歌”、“行”、“吟”。例如:《飲酒》,《行路難》,《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古體詩也稱“今體詩 ”是唐代形成的律詩與絕句的通稱,與古體詩相對,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其中律詩限定八句,每兩句一聯,依次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古體詩,是與唐以后出現的所謂近體詩相對而言。其體制特點是每首詩的字數沒有嚴格的限定,押韻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梢跃渚溲海部筛艟溲?,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中間換韻。詩的平仄完全自由,沒有任何規定。不講求對仗,詩中有時也出現對仗,這只是修辭上的需要。古體詩雖然不受格律上的束縛,但仍講求音韻、音頓,講求音節的和諧和句式的整齊。考題陣營《行路難》(2023·青海西寧·統考中考真題)閱讀李白的《行路難(其一)》,回答問題。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這首詩中,詩人用“ ”“ ”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2.小語的爸爸創業失敗,心情沮喪。小語引用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來安慰爸爸。請你說說小語引用這兩句詩的用意。答:(2019 通遼)閱讀古詩,完成下列各題。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描繪了隆重而豐盛的宴會場面,反襯詩人悲憤、失望的情緒。B.“欲渡”兩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詩人想有所作為但事與愿違,志向難以實現的矛盾、痛苦的心情。C.“閑來”兩句連用兩個歷史典故,表現詩人對乘舟垂釣悠閑生活的渴望、向往。D.末尾兩句是全詩的最強音,表現詩人擺脫苦悶,相信理想終會實現的樂觀與自信。(2019 雞西)閱讀古詩文,回答問題。行路難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1)“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兩句詩,使用了哪種表現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理?答:《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022★河北】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5—6題。(5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節選)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吳②綿軟于云。 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馀③溫。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 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中夕④忽有念,撫裘起逡巡⑤。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⑥。 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桂:地名。②吳: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遲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邊際。5.《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產生聯想,表達內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這件事,產生聯想,表達自己的愿望。(2分)6.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詩人。這兩首詩中作者的境況不同,但抒發的情感有相同之處.都抒發了詩人______________的情懷。(3分)【2022廣西梧州】古代詩歌鑒賞。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歌行體古詩。以七言為主,輔以二言、九言,體現了“歌”的特點:連續的韻腳變換,體現了“行”的動感。B.本詩根據主題的需要,敘寫了“秋風破屋”“群童抱茅”“嬌兒踏被”“屋漏床濕”等情節,為后文蓄勢。C.本詩語言既樸實準確,又形象生動,使詩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倚杖”一詞,準確生動地描摹出詩人年邁、無奈的形象。D.全詩先敘事,后抒情議論,既寫了詩人貧困悲苦的窘狀,也表達了詩人甘愿為天下窮苦人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愿望。《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2020·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千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表達了詩人對邊塞奇異壯美風光的喜愛之情。B.“濕羅幕”“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寫出了天氣的寒冷和軍營將士的艱苦生活。C.“紛紛暮雪下轅門,風犁紅旗凍不翻”,大雪紛紛、天寒地凍,表現詩人身處惡劣環境的痛苦與悲傷。D.“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峰回路轉,武判官的身影已消失不見,詩人依然深情目送。【2022湖南益陽】2.閱讀下面的詩,完成問題。【甲】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節選)唐 岑參唐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乙】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高適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環問謫居①。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青楓江②上秋帆遠③,白帝城邊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注釋】①謫居:貶官的地方。②青楓江:指瀏水,在長沙。③秋帆遠:指秋風吹著小舟,送友人遠去。(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乙】兩詩都是七言律詩,每句七個字,皆為雙句押韻,都押“u”韻。B.兩詩都是送別詩,【甲】詩因朋友返京而送別,【乙】詩因朋友被貶外地而送別。C.【甲】詩中“飲”字寫出了中軍帳里設宴餞別的情景;【乙】詩中“問”字表現了作者對朋友的關心和安慰。D.【甲】詩中“風掣紅旗凍不翻”一句運用了細節描寫的手法;【乙】詩頷聯首句用典,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峽中為荒涼之地。(2)【甲】【乙】兩詩表達的情感不盡相同,請具體分析其不同之處。答:《登幽州臺歌》(2019 曲靖)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列各題。登幽州臺歌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1)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短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奈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B.“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里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文人。C.第三句登樓眺望,寫出空間遼闊,詩人面前仿佛出現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圖景。D.全詩句式長短不齊,音節抑揚變化,具有韻律美。(2)此詩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請賞析詩中的“獨”字。(2022貴州黔西南中考真題)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登幽州臺歌【唐】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選自《陳子昂集》)1.“前不見古人”的“古人”指誰?“后不見來者”的“來者”又指什么人?答:2.詩人為什么“愴然涕下”?從詩中找出理由。答:《石壕吏》》(2023·黑龍江綏化·統考中考真題)賞析杜甫的《石壕吏》,按要求回答問題。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1)下列對古詩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詩的前四句寫“致詞”的由來,也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B.“吏呼一何怒”,從“呼”“怒”中可見差役兇橫殘暴的形象。C.詩人憎恨統治階級壓迫人民的行徑,不滿那場平叛戰爭。D.這首古體詩主要內容是敘事性的,但又帶有比較強的抒彩。(2)從整首詩看,你覺得“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一句中的人物“泣”的原因是什么?從“如聞”二字中你感受到了杜甫怎樣的形象呢?答:(2022春廣西玉林·八年級統考期末)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小題。石壕變杜甫夜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途墻走,老婦出門看。變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成。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她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下列對詩歌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A.首句“暮投石壕村“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境。B.“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C.在詩中,作者先敘事,后抒情、議論,通過抒情和議論,表達了他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詩愛憎十分強烈,傾向性十分鮮明。D.詩歌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2022·上海徐匯·統考三模)閱讀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題。【甲】望岳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乙】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注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丙】予年方十三,家父即授以楊倫《杜詩鏡銓》,語予云,杜子美志意宏遠,心性桀倔,且多諧趣;囑予曰:“其人也,天假其時,則顯;運命未濟,亦不衰?!奔乳L,因予所學,遂以《圣經》為絕世之書。而僅次于圣“詩”者,即為杜詩,每能慰予之大悲大喜。四十年來,涵詠其間,其親近感激之心,□然而與日增焉。1.【甲】【乙】詩的作者是被后人稱為“詩圣”的 (人名)。[甲]詩中的“岱宗”指的是 。2.解釋加點詞。(1)會當凌絕頂( ) (2)夜久語聲絕( )3.根據文意,[丙]文□處應填入的最正確的詞是( )A.戚 B.愕 C.沛 D.悵4.用現代漢語翻譯劃線句。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5.對上述詩文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甲][乙]詩和[丙]文內容都有涉及戰爭。B.[甲][乙]詩均表現出作者心懷天下的擔當。C.[甲]詩和[丙]文透露出作者對國運擔心。D.[乙]詩和[丙]文表達了對當時統治的不滿。6.品析[丙]文畫線句“其人也,天假其時,則顯;運命未濟,亦不衰?!蓖瓿上旅鎯深}。(1)請結合[甲]詩內容,分析詩人“天假其時,則顯”中“顯”的具體表現。(2)請結合[乙]詩內容,寫出你對“運命未濟,亦不衰”中“不衰”的理解。《飲酒》》(2023·廣東廣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詩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詩中的“見南山”可否改為“望南山”?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2022北京市】閱讀《飲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題。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8.依據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恰當的內容。詩的開頭,詩人雖然“結廬在人境”,卻感受不到“ ”;詩的結尾,詩人已得“ ”,卻“欲辨已忘言”。9.“心遠地自偏”一句中的“心遠”意指遠離俗世生活。依據這首詩的內容,你認為詩人理想的生活場景是怎樣的?用自己的話描述。(不得抄寫原文)【2016年海南省】(二)古詩詞閱讀(5分)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9.詩中表達詩人心境高遠、自由閑適、恬淡愜意的詞語是“ ”和“ ”。(2分)10.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句“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所展現的畫面。(3 分)【2016年廣東省廣州市】12.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5分)飲酒(其五)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⑴詩中的“結廬”“日夕”是什么意思?請選擇一個回答。(2分)⑵“飛鳥相與還”描寫了什么樣的情景?表現出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赤壁》(2023·河南·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1.下面詩句與“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項是( )A.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B.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C.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詩人的假設,這樣假設有何用意?答:【2022·遼寧·統考中考真題】選出下列對杜牧的《赤壁》賞析有誤的一項( )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A.這首詩借三國史實,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空有抱負卻生不逢時、無從施展的無奈。B.詩的前兩句寫興感之由,“自將磨洗”和“認”顯示了對前朝故事的興趣和思索。C.“東風”一語有意虛指,可以理解為周瑜取勝的條件,表現詩人的不屑和嘲諷。D.詩的后兩句以小見大,反說其事,以兩名女子的可能命運暗指曹劉“勢”與“運”。(2021·山東德州·統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1.兩首詩都是懷古詩,前詩涉及的歷史人物是 ,后詩中的銅雀臺為 所建。答:2.兩首詩議論戰爭成敗之理,詩人分別提出了怎樣的假設性推想 答:3.兩首詩觀點不落窠臼,分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答:(2019 淄博)閱讀下面的唐詩,選出鑒賞有誤的一項( ?。?br/>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A.這是一首詠史詩。詩中的“前朝”,指東漢末年的戰亂時代;“銅雀”即銅雀臺,是曹操的休閑行樂之處。B.詩歌由“折戟”這一小物引發思古之幽情,用“二喬”的命運來折射東吳命運,體現了“大中取小,小中見大”的寫法。C.三、四句假設東風不助周瑜,二喬定會被曹操鎖進銅雀臺,由此表達了作者的歷史興亡之感。D.整首詩尺幅之中有歷史的大氣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時還蘊含著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拓展訓練(一)閱讀詩歌,完成試題。題齊安城樓杜牧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欄苦回首,故鄉七十五長亭。【注】①嗚軋(yà):擬聲詞。②亭:古時三十里一驛,每驛有亭。(1)請說說你對第二句中“寒”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人評價杜牧的詩“好用數目”,“頗妙”。你認為本詩“故鄉七十五長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備考方略1.了解古體詩歌的特點:古體詩歌與現代詩歌在許多方面都有所不同,特別是在形式、韻律和意象的使用上。因此,你需要對古體詩歌的背景、特點和風格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些詩歌。2.熟讀并背誦經典古體詩歌:選擇一些經典的古體詩歌,反復閱讀并嘗試背誦。這不僅可以幫助你理解古體詩歌的語言和風格,還可以提高你的語言感知能力。3.掌握常見的意象和象征:古體詩歌中經常使用一些特定的意象和象征,代表特定的情感或含義。例如,月亮常常代表離別或思鄉之情,而流水則可能代表時間的流逝或人生的短暫。了解這些常見的意象和象征對于理解古體詩歌是非常有幫助的。4.注意詩歌的韻律和節奏:古體詩歌非常注重韻律和節奏,這也是其魅力之一。在欣賞古體詩歌時,要注意其韻律的變化和節奏的起伏,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詩歌的情感和主題。5.練習分析詩歌的主題和情感:對于每一首古體詩歌,你需要練習分析其主題和表達的情感。這需要你仔細閱讀詩歌,理解每一個意象和象征的含義,并結合背景知識來推斷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6.模擬考試和真題練習:進行模擬考試和練習真題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以幫助你了解考試的格式和要求,找出自己的弱點,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7.注重答題技巧:在考試中,掌握正確的答題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如何準確提取詩歌的主題和情感,如何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等。參考答案考題陣營《行路難》(2023·青海西寧·統考中考真題)【答案】1. 冰塞川 雪滿山 2.示例:這兩句詩表達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理想執著追求的信念。小語引用這兩句詩,希望爸爸身處逆境時仍能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堅定信念,振作精神,相信終有一天能夠走出困境,迎接美好未來。【解析】1.本題考查詩句理解。“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意思是:想渡黃河,冰雪卻凍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風雪早已封山。此句緊承“心茫然”,正面虛寫“行路難”。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不能任用,被“賜金還山”,變相攆出了長安,這正像是遇到了冰塞黃河、雪擁太行。2.本題考查拓展應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囊馑际牵何覉孕懦孙L破浪的時機定會到來,到那時,將揚起征帆遠渡碧海青天。長風破浪:比喻實現政治理想。據《宋書·宗愨傳》載:宗愨少年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向,他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痹娙诉\用宗愨的典故,用“長風破浪”和“濟滄海”來比喻自己的堅定信念,表現了詩人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對未來的執著追求和信心,表達了詩人執著進取的奮斗精神和身處逆境仍保持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將這兩句詩給創業失敗,心情沮喪的小語的爸爸,能夠激勵其在逆境中依舊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堅定信念,振作精神,追求理想。(2019 通遼)【答案】C【解析】(1)本題的考查詩歌的寫作技法、內容、意境、思想感情等多個方面能力。因而要求考生在復習時對知識的掌握要全面而準確,解答這類選擇題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張冠李戴。②看是否隨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貶低。③看是否以假亂真,魚目混珠。④看是否無中生有,橫生枝節,即備選項的表述結論,在詩中找不到佐證材料,找不到根據。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說,如將某句詩的特點說成是全詩的特點,將委婉含蓄說成直抒胸臆,把視覺說成聽覺等。ABD.正確;C.有誤,“閑來”兩句連用兩個歷史典故,表現詩人渴望重新得到重用而不是對乘舟垂釣悠閑生活的渴望、向往;故選:C。(2019 雞西)【答案】示例:用典(或運用典故),表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解答】本題考查賞析詩詞名句。賞析句子時,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合等)或采用的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并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思考?!缎新冯y》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沉舟夢日邊”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夢,他乘船經過日邊;從中看出詩人運用典故,以“垂釣”自比姜尚,以“夢日”自比伊尹,從中表現了詩人希望能夠得到朝廷的重用。引用典故(或用典),通過用典,表現了詩人渴望自己也能像姜太公(呂尚)、伊尹那樣,得到先人賞識重用(或有好的官運)。也可說“表現了詩人在心境茫然時對從政仍有所期待?!?br/>《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022★河北】【答案】5.茅屋為秋風所破或“秋風破屋”(一是茅屋被破,一是布裘新制。根據下文的對照提示,再結合標題,自然找出答案);6.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濟世情懷。【解析】這是河北中考首次考查了課外詩歌與課內詩歌的對比閱讀,在考查課內詩歌的基礎上,選擇了相同主題的課外作品,穩中求變,異中求同。【2022廣西梧州】【答案】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A.“以七言為主,輔以二言、九言,體現了歌°的特點;連續的韻腳變換,體現了行的動感”有誤,應為:以七言為主,輔以二言、九言,單行散句乃至長短句的錯落搭配,體現“行”的動感;連續的韻腳變換,體現了“歌”的特點。故選:A。1(2020·山東青島·統考中考真題【答案】C【解析】“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凍結在空中的鮮艷旗幟,在白雪中顯得絢麗。旗幟在寒風中毫不動搖、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相互映襯,畫面生動,色彩鮮明。描寫了詩人對友人的惜別之情,也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豪邁精神。并沒有表現“詩人身處惡劣環境的痛苦與悲傷”,故C錯誤,選C。【2022湖南益陽】【答案】(1)A(2)【甲】詩抒發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乙】詩情誼真摯,表現了對友人的寬慰勉勵之意,表達了樂觀積極的情感。【解析】(1)本題考查對詩歌的理解。A.有誤《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屬于歌行體古詩,并不是七言律詩;BCD.正確。故選:A。(2)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的對比。【甲】詩“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盡管風刮得挺猛,轅門上的紅旗卻一動也不動——它已被冰凍結了。這一生動而反常的細節再次傳神地寫出天氣奇寒,表現軍中苦寒?!拜喤_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盡管依依不舍,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吧交芈忿D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詩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路轉峰回,友人消失在雪地里,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一個“空”字將詩人孤寂的形象表現出來,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不舍、對友人長途跋涉的牽掛以及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疽摇吭娛茁撛娙俗プ《硕际潜毁H的遭遇,“嗟君此別意何如”從深表關切的問句開始,表達了對李、王二少府遭受貶謫的同情,以及分別的惋惜。“衡陽歸雁幾封書”寫出路途遙遠不能傳信的歸雁之景,表達對友人前行的擔憂?!扒鄺鹘锨锓h,白帝城邊古木疏”秋高氣爽、一洗煩惱,古木參天,枝葉扶蘇獲得精神的慰藉,詩人以想象風景名勝之美來表達對二人的安慰之情。暫時分手莫躊躇意思是說:這次外貶,分別只是暫時的,你們不要猶豫不前,將來定有重歸之日,不要煩惱悲傷。詩人對李、王二少府貶謫的愁怨和惜別的優傷,進行了語重心長的勸慰,勸慰二人盡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還,表現了對友人寬慰勉勵之意,表達了詩人樂觀積極的感情。《登幽州臺歌》(2019 曲靖)【答案】(1)B(2)示例:獨:獨自,詩中有孤獨之意。縱觀古今,尋遍天地,報國無門,懷才不遇,體現詩人理想破滅,孤寂郁悶的心情。(言有理即可)【解析】(1)本題考查詩歌內容賞析的判斷。ACD.正確;B.有誤,“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故選:B。(2)本題考查詩歌中關鍵字的賞析。解答時要讀懂句子,結合詩歌表達的主旨去分析理解。詩句意思是:當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淚流。很明顯,這里的“獨”是孤獨之意,作者把個人置放到廣漠無邊的宇宙背景中,使個人顯得渺小孤寂。再聯系作者自身遭遇,報國無門,滿腹才華沒有可用之機,他們面對理想的破滅難免心生孤寂郁悶。(2022貴州黔西南中考真題【答案】1.像建幽州臺的燕昭王一樣的明君;明君(或“圣人”)。 2.①明君不見(不見古賢),②壯志難酬(不見今賢),③人生短暫(天地悠悠),④孤獨寂寞(獨自孤單)。【解析】1.本題考查詩句中的字詞理解。“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意思是:往前不見古代禮賢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本詩是詩人登上幽州臺后有感而發,“幽州臺”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表現了詩人渴求明君的賞識,發揮自己的才能;可見“古人”指的是像建幽州臺的燕昭王一樣的明君,“來者”指的是明君、圣人。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愴然涕下”形容詩人倍感凄涼而落淚;聯系“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往前不見古代禮賢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可知,本詩是詩人登上幽州臺后有感而發,“幽州臺”是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而建,詩人渴求明君的賞識,發揮自己的才能,而現實是詩人屢遭貶謫,可見詩人因不見古賢,不見今賢,壯志難酬而悲傷落淚;“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自己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詩人登樓眺望,看到空間的遼闊無限,聯想到世事的滄桑易變,天地渾然一體,唯獨自己獨立于幽州臺上,作者因天地悠悠,人生短暫,自己孤獨寂寞而悲傷落淚。《石壕吏》》(2023·黑龍江綏化·統考中考真題)【答案】(1)C(2)原因是:婆婆被拉走,公公不在家,丈夫又死了,孩子尚年幼,生活很貧困,苦不堪言,所以“泣”;形象是:關切人民痛苦的形象。【解析】(1)本題考查內容鑒賞。C.《石壕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思想矛盾。詩人一向憎恨統治階級壓迫人民的行徑,但當前這場平叛戰爭是國家和民族的安危所系,大敵當前,人民應當為此做出犧牲。正是出于這種考慮,他贊揚老婦自請應役的精神,而對統治階級爪牙的殘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不滿那場平叛戰爭”有誤;故選C。(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意思是: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的哭泣聲。“泣”的原因是多重的;聯系“老翁逾墻走”可知,公公不在家;根據“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可知,丈夫死了,孩子尚年幼;“出入無完裙”,表現了生活的貧困;根據“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可知,婆婆被拉走,苦不堪言;據此可總結“泣”的原因?!叭缏劇敝鸽[隱約約聽到;詩人難以入眠聽著動靜,展現了詩人關切人民痛苦的形象。(2022春廣西玉林·八年級統考期末)【答案】C【解析】考查詩歌賞析。C.全詩述情陳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愛憎之外,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在這里,詩人通過新穎而巧妙的藝術構思,將豐富的內容和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體的形象里,澆注于客觀的敘述中,讓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讓故事本身去顯露詩人的愛憎,本項“全詩愛僧十分強烈傾向性十分鮮明”有誤。故選C。(2022·上海徐匯·統考三模)【答案】1. 杜甫 泰山 2. 極、最 止、停 3.C 4.(因為)有孫子(在),(所以)母親沒有離開,進出沒有完整的衣服。 5.B 6.(1)示例:“顯”意為顯達,引申為成功。上天假以杜甫時運,他就能成功,就能成就其生平的雄心,杜甫會拿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和氣概,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華來報效祖國。(2)示例:“不衰”意在表達杜甫意志上的不衰頹。杜甫《石壕吏》反映了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解析】1.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作答時結合自己平時的積累,聯系題干提示填寫即可。第一空:《望岳》的作者是被后人稱為“詩圣”的杜甫。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第二空:甲詩詩題為“望岳”,“岳”指的是泰山。“岱宗”指的也是泰山,泰山舊謂居五岳之首,為諸山所宗,故稱。2.本題考查重點詞語的理解。作答時可結合詩句意思分析,第(1)句“會當凌絕頂”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這里的“絕”是極、最的意思。第(2)句“夜久語聲絕”的意思是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這里的“絕”是停止的意思。3.本題考查選詞填空。作答時要在理解文言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選擇。要填寫的內容前文提到了“而僅次于圣‘詩’者,即為杜詩,每能慰予之大悲大喜”,表達了作者對杜詩的贊賞,而同時作者“四十年來,涵詠其間”,所以對杜詩及杜甫有“親近感激之心”。由此可以推斷作者對杜甫及杜詩的情感應該是積極向上的。A.“戚”是憂愁、悲哀的意思,不合適;B.“愕”是驚訝、發愣的意思,不合適;C.“沛”和后文的“然”字搭配是“感動貌”的意思,與前文作者“親近感激之心”吻合;D.“悵”是不如意、不痛快的意思,不合適;故應選C。4.本題考查古詩中重點語句的翻譯。解答時一定要回到語境當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注意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還要注意省略句、倒裝句等特殊句式。該句中需要注意的重點字詞有“未(沒有)、完(完整的)、裙(衣服)”。5.本題考查對古詩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甲詩《望岳》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詩人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沒有涉及戰爭。乙詩《石壕吏》寫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涉及“安史之亂”。丙文主要寫作者閱讀杜詩的經歷和感受,并沒有描寫戰爭。故該項理解不正確;C. 甲詩中詩人描寫了泰山的巍峨高大、神奇秀麗,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丙文主要寫作者接觸杜詩時父親對杜詩的評價及自己閱讀杜詩的感受;兩文均未流露出作者對國運的擔心,該項理解不正確;D.乙詩作者通過寫自己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對當時統治的不滿;丙文側重于作者個人的讀書經歷,并未涉及政治。故該項理解不正確;故選B。6.本題考查古詩文的對比閱讀能力。作答時要先理解畫線句的意思,然后分別結合甲詩和乙詩進行分析。第(1)題,“天假其時,則顯”的意思是如果上天能夠給予杜甫時運,杜甫就能顯達,即施展抱負。聯系甲詩,詩作中詩人不僅描寫了自然美景,而且最后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現出自己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表達了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據此分析,結合相應的詩句及作者情感解答即可。第(2)題,“運命未濟,亦不衰”的意思是如果杜甫的時運不好,但是他也不會衰頹。聯系乙詩,在詩作中作者描寫了自己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景象,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由此可以看出,“不衰”表現在乙詩中就是詩人愛憎分明,痛恨統治階級的殘暴,關心民生疾苦。【參考譯文】甲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乙日暮時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來強征兵。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應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樣兇狠,老婦人啼哭得是那樣悲傷。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去參加鄴城之戰。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剛剛戰死?;钪娜斯们一钜惶焖阋惶欤廊サ娜司陀肋h不會復生了!老婦我家里再也沒有其他的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小孫子。因為有小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但進進出出連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沒有。老婦雖然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趕快到河陽去應征,還能夠為部隊準備早餐。”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停止,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的哭泣聲。天亮后我繼續趕路,只能與返回家中的那個老翁告別。丙我當年剛十三歲,父親就將楊倫的《杜詩鏡銓》教授給我,并對我說,杜甫的志趣和意境宏大高遠,心性桀驁不馴,而且有詼諧趣味;并囑咐我說:“杜甫這個人,上天假以他時機,他就能顯達(施展抱負);(若)時運不濟,也不會衰頹?!币呀涢L大后,因為我學習的東西(慢慢多了),于是就認為《圣經》是世上最好的書。而略低于圣“詩”的,就是杜甫的詩,每次都能寬慰我的大悲大喜。四十年來,反復誦讀玩味杜詩,對杜甫的親近和感激的心,感動之情每一天都在增加。《飲酒》》(2023·廣東廣州·統考中考真題)【答案】(1)描繪了傍晚山色美好、飛鳥結伴投林的景象,這是一幅悠閑恬靜的美好畫卷。(2)示例1:不可以?!耙姟敝傅氖菬o意中看到,“望”是有目的地觀望?!耙姟备鼙憩F悠然我的心境。示例2:可以。南山和山氣、飛鳥一樣,都是“望”中所得,并不是無意“見”到的?!巴弊植拍芮昂蠼y一。【詳解】(1)本題考詩歌畫面。答題時注意要依據詩句展開合理想象,結合詩句意思來分析。例如:太陽下山了,南山籠罩在漸漸升騰的云氣之中,顯得非常美麗。外出覓食的鳥兒,呼朋引伴,成群結隊地飛回巢穴。這里描繪了傍晚的景色,飛鳥回巢的恬靜美好畫面。(2)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悠然”寫出了作者那種恬淡閑適、對生活無所求的心境。將“見”改為“望”不好。“見”字表現了詩人看山不是有意之為,而是采菊時,無意間,山入眼簾,而“采菊”這一動作不是一般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脫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此處用“見”便能與之相照應。【2022北京市】【答案】8.車馬喧;真意9.示例:在南山下的幾間草屋中隱居,悠閑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從里,隨意地采摘幾朵。偶然間抬起頭來,看那夕陽西下,霧氣在山峰間繚繞,讓人心曠心怡。鳥兒結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溫馨。【解析】⑴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系創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⑵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情感,學生應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內涵,體會意境特點,明確抒情方式。8.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詩的開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詩人雖然身居鬧市,卻感受不到“車馬喧”?!败囻R喧”形象地表現了世俗交往的喧擾。詩的結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大自然中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表達,卻已忘記了怎樣表達。表現了詩人已得“真意”,享受田園之樂,體悟自然的美好,表現了詩人純潔自然的恬淡心情。用詩歌中的原詞句填空即可。故答案為:第1空、車馬喧;第2空、真意;9.本題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和描述。這首詩,寫出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場景,作者沉醉其中,自得其樂。可根據“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進行擴展,結合詩句含義以及作者情感,加入適當的修飾成分呈現畫面即可?!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思是:秋日里,詩人來到庭院東邊的籬笆下,彎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著菊花,菊香飄逸撲鼻,好不愜意。不經意間,詩人抬起頭來,遠處的南山盡收眼底,多么悠然自得啊!“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意思是: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嵐氣,若有若無,浮繞于峰際;成群的鳥兒,結伴而飛,歸向山林。故答案為:在南山下的幾間草屋中隱居,悠閑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從里,隨意地采摘幾朵。偶然間抬起頭來,看那夕陽西下,霧氣在山峰間繚繞,讓人心曠心怡。鳥兒結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溫馨。【2016年海南省】【答案】9.(2分)心遠 悠然10.(3 分)示例:太陽下山了,南山籠罩在漸漸升騰的云氣之中,顯得非常美麗。外出覓食的鳥兒,呼朋引伴,成群結隊地飛回巢穴。評分標準:有描繪性的語言,且表意正確,給2分;按句子進行翻譯性的表述,給1分;不符合語境或表意不正確,不給分。【2016年廣東省廣州市】12.閱讀下面這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5分)【答案】⑴構筑房舍;傍晚;⑵在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返回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表達了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得、恬淡舒適的心情。【解析】這是古詩鑒賞常見題型,賞析句子并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答題思路為:用準確通順的語言翻譯詩句+作者思想感情把握;學生在備考過程中不能只著眼背誦,要認真對古詩進行理解分析,從每一個詞語到每一句詩句再到從整體把握作者的情感,都不能放過。對于思想感情的把握可以在理解詩句,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詩句分析。《赤壁》(2023·河南·統考中考真題)【答案】1.C 2.作者用這樣的假設感慨周郎的取勝得益于機遇,曲折表達自己空有抱負而生不逢時、無從施展才華的無奈。【解析】1.考查比較閱讀。“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后認出是前朝遺物。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A.句意:暮色漸漸漫起,哪里是我的家鄉?江面煙波渺渺讓人更生煩愁。“鄉關”與“愁”直接點明了作者的思鄉之愁;B.句意: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賞析:詩人通過想象,賦予明月生命,使之人格化,借明月傳達對友人的思念與牽掛;C.句意:懷念故去舊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賞析:此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寫出詩人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包含了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D.句意:不怕層層浮云遮擋我遠望的視線,只因為如今我站在最高層。詩人在描寫景物中,表現了詩人高瞻遠矚的雄心,含有深刻的理趣,掌握了正確的觀點和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故選C。2.考查詩句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為: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詩句提及“東風”,從反面描摹“東風”的重要的地位:假使這次東風不給周郎以方便,那么,勝敗就要易位,歷史形勢將完全改觀。詩句蘊含了機遇造人的哲理,且隱含著詩人對自己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慨嘆之情,同時借古諷今,告誡統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僥幸。【2022·遼寧·統考中考真題】【答案】C【詳解】C.有誤。“表現詩人的不屑和嘲諷”錯誤?!皷|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思是: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刮起了強勁的東風。結合“東風不與周郎便”可知,“東風”指火燒赤壁一事,意指赤壁之戰成就了周瑜:“東風”一語,除了實指之外,也可以理解為周瑜取勝的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條件,特別是孫權對他的信任。表現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故選C。(2021·山東德州·統考中考真題)【答案】1. 項羽 曹操 2.如果項羽回到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卷土重來;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幫助了周瑜,結果恐怕是曹操取勝。 3.前詩觀點是兵家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后詩借史事慨嘆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解析】1.《題烏江亭》這首詩是作者赴任池州刺史,路過烏江亭時所寫。烏江亭是我國最早的驛站之一。楚漢相爭時,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兵敗自盡,烏江亭由此聞名古今。另外從“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這些內容知,詩中涉及的歷史人物是:項羽;《赤壁》詩中“銅雀春深鎖二喬”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么銅雀臺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傳說銅雀臺乃曹操驕奢淫樂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實際上,曹操消滅袁氏兄弟后,夜宿鄴城,半夜見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銅雀一只,于是決意建銅雀臺于漳水之上,以彰顯其平定四海之功。故銅雀臺為曹操所建。2.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前詩中“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是作者假設性想象,意思是:如果項羽回到江東重整旗鼓,說不定就可以卷土重來。表現了對項羽自刎烏江的惋惜;后詩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作者想象的是:如果不是突刮東風這一偶然因素幫助了周瑜,結果恐怕是曹操取勝。抒發的歷史興亡之感。3.本題考查理解能力。前詩表現作者觀點的句子是“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對項羽在仍然擁有眾多江東才俊的條件下,自刎烏江的惋惜,批評他缺少不屈不撓意志,承受不了一時的戰?。?br/>后詩表達觀點的句子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此句杜牧卻還把周瑜在赤壁戰役中的巨大勝利,完全歸之于偶然的東風,這是很難想象的。他之所以這樣地寫,其實是想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氣,慨嘆他自己的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參考譯文】《題烏江亭》: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難以事前預料。能夠忍辱負重,才是真正男兒。西楚霸王啊,江東子弟人才濟濟,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殺回,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說。《赤壁》: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2019 淄博)【答案】【解析】A.有誤,詩中的“前朝”指東吳破曹赤壁之戰的時代;BCD.正確。故選:A。拓展訓練(一)閱讀詩歌,完成試題。題齊安城樓【答案】(一)詩歌閱讀(1)“寒”既寫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無光的夕陽照射下的清冷場景(1分),也暗示了詩人的凄涼心境(2分)。(2)“七十五”以較大的數目寫出了詩人家鄉的遙遠,從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鄉而產生的惆悵(或落寞、失落、悵惆等)之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