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古詩文備考奇聞軼事曬筆記教材相關必讀篇目:《狼》、《世說新語》二則、《北冥有魚》、《莊子與惠子游與濠梁之上》《賣油翁》。文體小貼士筆記體小說是具有小說性質,介于隨筆和小說之間的一種文體。筆記體小說多以人物趣聞逸事、民間故事傳說為題材,具有寫人粗疏、敘事簡約、篇幅短小、形式靈活、不拘一格的特點。代表作有干寶的《搜神記》、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特點:篇幅短小、內容繁雜;敘事簡約、形式靈活、不拘一格。考題陣營(2021·天津·統考中考真題)閱讀《狼》一文,完成下面小題。狼蒲松齡①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②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④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⑤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54.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綴行甚遠 綴:連接、緊跟B.恐前后受其敵 敵:敵人C.屠暴起 暴:突然D.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覺55.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其一犬坐于前A.狼不敢前 B.一狼洞其中C.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斷其股56.下面對選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是故事的開端,寫出了屠夫危急的處境,為后面寫屠夫與狼的斗爭做了鋪墊。B.在遇狼到殺狼的故事發展過程中,屠夫從怯懦變得勇敢、機智,人物形象完整豐富。C.文中“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語句,表現了狼的狡詐。D.文章結尾運用記敘的表達方式,點明了故事的主題,說明狼無論多么狡詐,終歸會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2023·湖北荊州·統考中考真題)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北冥有魚莊子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對楚王問(節選)宋玉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①歟?何士民眾庶不譽②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③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④,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故鳥有鳳而魚有鯤。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圣人瑰意琦行⑤,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注釋:①〔遺行〕有失檢點的行為與作風。②〔譽〕稱譽,贊美。③〔屬(zhǔ)而和〕跟隨著唱和。④〔徵(zhǐ)〕古代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相當于簡譜的“5”。⑤〔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水擊三千里〔水擊:拍打水面〕 B.海運則將徙于南冥〔海運:海水運動〕C.志怪者也〔志:記載〕 D.摶扶搖而上者〔扶搖:盤旋飛翔〕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鵬之徙于南冥也/乃記之而去 B.其翼若垂天之云/其真無馬邪C.化而為鳥/學而時習之 D.去以六月息者也/無從致書以觀3.下面對《渡荊門送別》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語義直白,節奏輕快。前句寫不避路途遙遠,后句寫對游覽去處的向往與期待,表達了詩人出蜀入楚時的喜悅與興奮之情。B.頷聯化靜為動,氣勢不凡。前句摹寫輕舟直下,群山后退,平野推移的動態;后句著一“入”字,既寫出江水奔騰的氣勢,也表現了詩人的豪情。C.頸聯視角變換,比喻精妙。前句俯視,寫月亮倒映在水中,猶如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后句仰視,寫江面云霞蒸騰,映照的美景宛如海市蜃樓。D.尾聯反面立意,物我相融。本來是“我”戀故鄉,卻偏寫故鄉的水一路送“我”遠行,表面寫水的深情,意在寫人的厚意,由此點出送友人的離愁別恨。4.下面對《北冥有魚》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在想象中運用比喻。如寫鵬鳥展翅“若垂天之云”,生動地表現了鵬鳥碩大無比的身形和搏擊奮飛的壯美景象。B.本文在想象中運用夸張。如寫鯤鵬身形用“幾千里也”,寫鵬鳥奮飛用“三千里”“九萬里”,均為用夸張手法造成浩大聲勢和廣闊意境。C.本文在想象中運用對比。文中極寫鯤、鵬之大,又舉出霧氣、塵埃等極小之物,用極大與極小對比,來闡述萬物皆有所憑借的道理。D.本文在想象中寄寓理想。文中的“鵬”無需借助外力,踔厲奮發、自由翱翔,寄寓了莊子超脫萬物、志存高遠、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5.下面對《對楚王問》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面對楚王的責問,宋玉沒有正面回答,而是使用比喻說理、類比論證的手法巧妙地為自己辯解。B.宋玉借曲高和寡的故事暗比自己是少有人理解的雅樂名曲,意在表明自己超凡脫俗、卓然獨秀的高潔品質。C.《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都是流行于楚國的音樂,宋玉指出國人喜愛前者而鄙棄后者,暗諷楚王治國無方、世風日下。D.宋玉把自己比作翱翔九天的鳳凰,是世俗之民無法理解的瑰意琦行、超然獨處的杰出人物。6.用“/”給《對楚王問》中劃線部分斷句(限三處)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答: (2023·江蘇淮安·統考中考真題)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甲】優孟,故楚之樂人也。長八尺,多辯,常以談笑諷諫。楚莊王之時,有所愛馬,衣以文繡,置之華屋之下,席以露床,湊以棗脯。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樟①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馬諫者,罪至死。”優孟聞之,入殿門,仰天大哭。王驚而問其故。優孟曰:“馬者王之所愛也,以楚國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禮葬之,薄!請以人君禮葬之。”王曰:“何如?”對曰:“臣請以雕玉為棺,文梓②為,發甲卒為穿壙③,老弱負土,齊趙陪位于前,韓魏翼衛其后,廟食太牢④,奉以萬戶之邑。諸侯聞之,皆知大王賤人而貴馬也。”王曰:“寡人之過一至此乎?為之奈何?”優孟曰:“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為槨,銅歷⑤為棺,赍⑥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腸。”于是王乃使以馬屬⑦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節選自《史記·滑稽列傳》,有改動)【注】①棺槨(guǒ):內棺和外棺。②文梓:紋理細致的梓木。③穿壙(kuàng):挖掘墓穴。④太牢:牛、羊、豬各一頭,是最高的祭禮。⑤歷:通“鬲”,似鼎炊具。⑥赍:通“劑”,調配。⑦屬:交付,委托。【乙】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選自《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8.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標一處)馬 者 王 之 所 愛 也9.解釋文中加點詞語。①老弱負土( ) ②諸侯聞之( )③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 ④請循其本( )10.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左右爭之,以為不可。答:②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答: 11.【甲】文中楚莊王對待死馬的處理方式前后有何不同?答: 12.請分別指出優孟和莊子語言的高妙之處,并加以闡述。答: (2021·上海中考真題)閱讀下面三段選文,完成小題。(甲)賣油翁(節選)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唯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乙)核舟記(節選)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篛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丙)口技(節選)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27.《賣油翁》作者是______ 代的________(人名)。2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而計其長,曾不盈寸。答: 29.[甲]文形象地表達出______的道理;[乙]文細致地說明了核舟體積小、“容量”大的特點;[丙]文則生動地表現出賓客深信“火起”而______的樣子。我們可以用[乙]文中的一句話“_________________”來贊嘆賣油翁、核舟雕刻者、口技藝人的高超技藝。拓展訓練(一)送高閑上人①序往時張旭②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③。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④,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今閑之于草書,有旭之心⑤哉!不得其心而逐其跡,未見其能⑥旭也。(選自《韓昌黎文集》)【注釋】①高閑上人:即高閑,唐朝僧人。②張旭:唐朝書法家。③一寓于書:都寄托在書法上。④端倪:推測原委。⑤心:思想。⑥能:能做到。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劃分兩處)故 旭 之 書 變 動 猶 鬼 神 不 可 端 倪。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釋義有誤的一項是( )A.往時張旭善草書(善于,擅長)B.不治他技(研究)C.必于草書焉發之(發現)D.不得其心而逐其跡(痕跡)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草木之花實 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B.一寓于書 今諸生學于太學C.不得其心而逐其跡 足膚皸裂而不知 D.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 以衾擁覆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答:(2)得其心而逐其跡,未見其能旭也。答:5.張旭之所以能“終其身而名后世”的原因是什么?答:備考方略一、概述文言文筆記體小說是中考語文的重要考點之一。這類小說通常以簡潔的文言文敘述,包含了豐富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在備考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這些小說的基本情節、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要點,以便在考試中能夠準確理解和分析。二、備考策略1.熟悉故事情節筆記體小說通常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學生需要熟悉每個故事的起承轉合,理解情節的發展和轉折點。同時,學生還需要了解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和互動。2.理解主題思想筆記體小說的主題思想是備考的重點之一。學生需要深入理解每個故事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思想,例如《狼》中的勇敢和智慧,《賣油翁》中的熟能生巧等。同時,學生還需要理解作者通過這些故事所要傳達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3.分析人物形象筆記體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是重要的考點之一。學生需要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行為動機和思想變化,并能夠概括出其形象特征。同時,學生還需要了解作者如何通過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參考答案考題陣營(2021·天津·統考中考真題)【答案】54.B 55.C 56.D【解析】54.B.有誤。“恐前后受其敵”的意思是“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敵:攻擊。故選B。55.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的“犬”解釋為: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A.“狼不敢前”的“前”解釋為:方位名詞作狀語,上前B.“一狼洞其中”的“洞”解釋為:名詞作動詞,打洞;C.“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的“隧”解釋為:名詞作狀語,從通道D.“屠自后斷其股”的“斷”解釋為:砍斷;故選C。56.D.“記敘的表達方式”有誤。 文章結尾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點明了故事的主題,說明狼無論多么狡詐,終歸會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戰勝。故選D。【參考譯文】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里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后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經鉆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后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2023·湖北荊州·統考中考真題)【答案】1.D 2.C 3.D 4.D 5.C 6.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 7.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D.句意:環繞著旋風飛上了(高空)。扶搖:旋風。故選D。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一詞多義。A.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獨/代詞,它;B.代詞,它的/表詰問;C.連詞,表承接;D.介詞,憑借/連詞,來;故選C。3.本題考查詩歌賞析。D.“點出送友人的離愁別恨”錯誤,應是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依依不舍之情。故選D。4.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D.“無需借助外力”錯誤,結合“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鵬也要借助外力。故選D。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C.結合“其為《陽春》《白雪》,國中有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可知,《陽春》《白雪》不是流行音樂;結合“圣人瑰意琦行⑤,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可知,不是“暗諷楚王治國無方、世風日下”,而是表現自己志趣高潔。故選C。6.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的前提是對文意的領會。首先通讀全文,了解文意,依據語境斷句。可借助標志性詞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分清謂語動詞的界限,注意對稱句式,常見虛詞的位置及詞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斷句。本句意思是:鳳凰展翅上飛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負著蒼天,兩只腳攪亂浮云。因此斷句為:鳳凰上擊九千里/絕云霓/負蒼天/足亂浮云。7.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重點的詞有“蒼蒼(深藍色)”“正色(真正的顏色)”“極(盡頭)”等。【參考譯文】《北冥有魚》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的體積,不知道大到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有幾千里;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翅膀就好像天邊的云。這只鵬鳥,當海動風氣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像野馬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都是活動著的生物的氣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藍湛藍的,難道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鵬鳥從高空往下看的時候,也不過就像這個樣子罷了。《對楚王問》楚襄王問宋玉說:“先生也許有不檢點的行為吧?為什么士人百姓都那么不稱贊你呢?”宋玉回答說:“是的,是這樣,有這種情況。希望大王寬恕我的罪過,允許我把話說完。有個人在都城里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千人;后來唱《陽阿》《薤露》,都城里跟著他唱的有幾百人;等到唱《陽春》《白雪》的時候,都城里跟著他唱的不過幾十人;最后引其聲而為商音,壓低其聲而為羽音,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都城里跟著他應和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所以鳥類中有鳳凰,魚類中有鯤魚。鳳凰展翅上飛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負著蒼天,兩只腳攪亂浮云,翱翔在那極高遠的天上。圣人的偉大志向和美好的操行,超出常人而獨自存在,一般的人又怎能知道我的所作所為呢?”(2023·江蘇淮安·統考中考真題)【答案】8.馬者/王之所愛也 9.①背負 ②聽說 ③ 完全確定 ④按照 10.(1)左右近臣規勸此事,認為不可以這樣做。(2)你又不是魚,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 11.楚莊王先前想要用棺槨盛殮并依照大夫那樣的禮儀來葬埋它;后來楚莊王派人把馬交給了主管官中膳食的太官司,按照優孟的方式處理。 12.甲文:優孟以退為進,順著楚莊王的意思“哭馬”,以此打消楚莊王戒備心理,警醒楚莊王如此對待一匹馬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引起楚莊王的反思,然后讓自己做出正確的結果。乙文:莊周完全是以藝術心態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莊周是把自己的快樂移栽到魚的情緒上,反過來更襯托出莊周的快樂。【解析】8.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合語法,然后斷句。句意:馬是大王所喜愛的。“馬者王之所愛也”是一個判斷句式,故“馬者”與“王之所愛也”要斷開,正確的斷句為:馬者/王之所愛也。9.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①句意:老弱士兵背土筑墳;負:背負。②句意:諸侯國聽說了這件事;聞:聽說。③句意: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全:完全確定,肯定。④句意:請你回歸最開始的設定;循:按照。10.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1)左右:君主左右近侍之臣;爭:直言規勸,后來寫作“諍”;以為:認為。(2)子:你;安:怎么。11.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理解與分析。由“欲以棺樟大夫禮葬之”可知,楚莊王想要用棺槨盛殮并依照大夫那樣的禮儀來葬埋它;由“請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為槨,銅歷為棺,赍以姜棗,薦以木蘭,祭以糧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腸。”于是王乃使以馬屬太官,無令天下久聞也”可知,楚莊王派人把馬交給了主管官中膳食的太官司,按照優孟的方式處理。12.本題考查文言文理解與分析。甲文:優孟跟其他大臣不一樣,他不是單刀直入進行勸諫,而是以退為進,順著楚莊王的意思“哭馬”,以此打消楚莊王戒備心理。第二,優孟的高明之處警醒楚莊王如此對待一匹馬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引起楚莊王的反思,然后讓自己做出正確的結果。這樣優孟,既達到了勸諫的目的,又不損楚王的威信。乙文:莊周則是從藝術規律上來說,人樂魚亦樂。從認知規律上來說,莊周的人樂魚亦樂的邏輯推理純屬詭辯,但這種詭辯并不使人反感,因為莊周完全是以藝術心態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莊周是把自己的快樂移栽到魚的情緒上,反過來更襯托出莊周的快樂。據此回答即可。【參考譯文】 【甲】優孟,原是楚國的老歌舞藝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辯才,時常用說笑方式勸誡楚莊王。楚莊王時,他有一匹喜愛的馬,給它穿上華美的繡花衣服,養在富麗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沒有帳幔的床上,用蜜餞的棗來喂它。馬因為得肥胖病而死了,楚莊王派群臣給馬辦喪事,想要用棺槨盛殮并依照大夫那樣的禮儀來葬埋它。左右近臣規勸此事,認為不可以這樣做。楚莊王下令說:“有誰再敢以葬馬的事來進諫,就處以死刑。”優孟聽到此事,走進殿門,仰天大哭。楚莊王吃驚地問他哭的原因。優孟說:“馬是大王所喜愛的,就憑楚國這樣強大的國家,有什么事情辦不到,卻用大夫的禮儀來埋葬它,太薄待了,請用人君的禮儀來埋葬它。”楚莊王說:“怎么辦?”優孟回答說:“我請求用玉石做棺材,用細致的梓木做棺材套,用楓木、豫木、章木這些上好的木材圍在棺材的外面,派披甲之士挖墓穴,派老弱士兵背土筑墳,讓齊趙兩諸侯國列于從祭隊伍的前面,讓韓國魏國在后面保護,在祠廟中用太牢祭饗它,用萬戶之邑的收入供祭它。如果諸侯國聽說了這件事,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重視馬。”楚莊王說:“我的過錯竟到這種地步!怎么辦呢?”優孟說:“請求大王按照畜牲來埋葬它,用土灶作為馬的外槨,用足鍋作雙飛的棺,用棗姜調和,加進木蘭作香料,用干糧祭祀,在火光的照耀下,送到人的嘴里,把它葬在人的腸胃中。”于是楚莊王派人把馬交給了主管官中膳食的太官司,不讓天下人長久傳揚此事。【乙】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兒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請你回歸最開始的設定,你說:‘你哪里知道魚快樂’這句話,就說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來問我是從哪里知道的。現在我告訴你,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2021·上海中考真題)【答案】27. 宋 歐陽修28.可是計算核舟的長度,還不滿一寸。29. 熟能生巧 驚慌失措 技亦靈怪矣哉【解析】27.本題考查文學常識。《賣油翁》是北宋歐陽修所著的一則寫事明理的寓言故事。出自《歐陽文忠公文集·歸田錄》。28.本題考查文言翻譯。重點詞語:而:可是。其:代詞,指核舟。曾:竟然。盈:滿。2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從甲文“我亦無他,唯手熟爾”可知,道理是熟能生巧;從丙文“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可知,賓客的樣子是驚慌失措;從乙文“嘻,技亦靈怪矣哉!”可知,是贊嘆藝人的高超技藝。【參考譯文】甲于是老翁取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注到葫蘆里,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沒有沾濕銅錢。接著老翁說:“我也沒有什么其它奧妙,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康肅公尷尬的笑著把老翁打發走了。乙總計一條船,刻了五個人,八扇窗戶;箬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計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還(竟然,尚且)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長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嘻,技藝也真靈巧奇妙啊!丙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想要搶先跑掉。拓展訓練送高閑上人序1.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解析】此題考查考生文言斷句能力,難度不大。解答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陳述與被陳述的關系。2.D【解析】此題考查考生解釋文言實詞的能力,難度不大。審視題干,利用排除法。D項中的“跡”是“外形”的意思。3.D【解析】此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虛詞的能力,難度較大。利用排除法即可快速得出答案。A項都是結構助詞,的。B項都是介詞,在。C項都是表示轉折關系的連詞,卻。D項“介詞,憑借/介詞,用”。4.(1)天地間的萬千變化,或喜或驚,全都寄托在書法之中。(2)僅追求他的字形,而未得到他寫字的神韻,所以不算學到了張旭草書的真東西。【解析】此題考查考生翻譯文言語句的能力,難度較大。翻譯第(1)句的時候,注意“之”“變”“可”“一”“寓”的意思;翻譯第(2)句的時候,注意“得”“心”“追”“跡”“能”的意思。5.其一“不治他技”,專心于草書;其二“可喜可愕,一寓于書”,其草書是在內心的真切感受和豐富情感的支配下完成的,是對社會、自然生活的真實反映,直擊人的心靈,有著動人的力量。【解析】此題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概括、表述能力,難度較大。解答的時候,我們要抓住“不治他技”和“可喜可愕,一寓于書”去拓展、延伸、探究。參考譯文:過去張旭善于寫草書,不涉及其他技藝。喜怒、窘困、憂悲、愉快、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每有心動的時候,必用寫草書這種形式表現出來。觀察事物,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花果、日月星辰、風雨水火、雷電霹靂、歌舞戰斗……天地間的萬千變化,或喜或驚,全都寄托在書法之中。所以張旭的書法,千變萬化猶如鬼神一樣,不可捉摸,他憑借書法終了一生而享譽后世。如今您的草書,有意學張旭!僅追求他的字形,而未得到他寫字的神韻,所以不算學到了張旭草書的真東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