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尺牘書信見真情-2024年中考古詩文細分文體及高效備考 學(xué)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尺牘書信見真情-2024年中考古詩文細分文體及高效備考 學(xué)案

資源簡介

2024年中考古詩文備考
尺牘書信見真情
教材相關(guān)必讀篇目:《答謝中書書》《與朱元思書》《誡子書》
文體小貼士
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yīng)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如(陶弘景《答謝中書書》八上、吳均《與朱元思書》八上)諸葛亮《誡子書》。尺牘文學(xué)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xué),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尺牘講究謀篇布局,文質(zhì)俱佳。
考題陣營
(2023·湖南衡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答謝中書①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②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記③
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其隟⑥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節(jié)選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
【注釋】①謝中書:即謝征,南朝梁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書舍人。②康樂:指南朝宋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承襲祖父謝玄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宗元被貶永州所作“永州八記”之一。④繆人(lù):同“戮人”,受過刑辱的人,罪人。⑤惴栗:恐懼不安。⑥隟(xì):同“隙”,指空閑時間。
1.下面對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曉霧將歇 (歇:消散) B.夕日欲頹 (頹:頹廢)
C.窮回溪 (窮:走到盡頭) D.傾壺而醉 (傾:倒出來)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B.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C.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D.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3.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2)覺而起,起而歸。

4.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則情感有異,請寫出兩位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2023·湖南湘潭·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甲】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節(jié)選自吳均《與朱元思書》)
【乙】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②,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④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節(jié)選自陸游《入蜀記》有刪改)
【注釋】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賢的處所。②泰、華、衡、廬:泰山、華山、衡山、廬山。③翳:遮蓋,這里指云。④鸞:鳳凰一類的鳥。
5.下列加點的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百叫無絕 沿溯阻絕 絕處逢生 絕無僅有 B.久之不散 何陋之有 鐘鼓樂之 榮幸之至
C.千轉(zhuǎn)不窮 欲窮其林 山窮水盡 窮且益堅 D.不可悉見 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悉聽尊便
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1)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2)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

7.用“/”給下列文字斷句。(畫兩處)
所 見 八 九 峰 惟 神 女 峰 最 為 纖 麗 奇 峭 宜 為 仙 真 所 托
8.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請說說甲乙兩段選所表達的情感的異同。

(2023·內(nèi)蒙古·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選自《與朱元思書》)
【乙】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東西: (2)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反:
(3)佳木秀而繁陰 秀: (4)太守謂誰 謂: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其西南諸峰 其真無馬邪
B.山之僧智仙也 輟耕之壟上
C.太守與客來飲于此 嘗射于家圃
D.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 擇其善者而從之
11.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同是山水,不同的作者表達的感情不同。根據(jù)【甲】【乙】兩文,仿照示例,將句子補充完整
吳均在富春江中自述心志,勸說友人:
太守于醉翁亭里 , 。
13.【甲】【乙】兩文在山川溪泉中以聲傳情,請分別找出文中描寫聲音的語句,凝神想象畫外之音,寫下你的感受。
【甲】
【乙】
(2023·山東棗莊·統(tǒng)考中考真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出師表(節(jié)選)諸葛亮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1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一致的一項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
C.非淡泊無以明志 D.險躁則不能治性
1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受任于敗軍之際 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B.還于舊都 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D.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
16.下列句子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
B.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C.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D.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17.下列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甲文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呈給后主的表文,乙文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家書。
B.甲文追述了三段往事:先帝三顧茅廬,自己臨危受命,北上興復(fù)漢室。
C.乙文中諸葛亮告誡兒子,成才須謹記三個條件:立志、學(xué)習(xí)、惜時。
D.甲文情辭懇切,感人肺腑;乙文在殷殷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期望。
18.翻譯下列句子,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021·青海中考真題)閱讀諸葛亮的《誡子書》,完成下面小題。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______________)
②險躁則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
③年與時馳(______________)
④非學(xué)無以廣才(______________)
2.選出加點的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意與日去/呼爾而與之 B.非志無以成學(xué)/可以為師矣
C.夫君子之行/夫?qū)VT之刺王僚也 D.淫慢則不能勵精/入則無法家拂士
3.下治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非/寧靜/無以/致遠 B.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
C.險躁/則/不能/治性 D.非學(xué)/無以/廣才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5.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dāng)存髙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
6.中國人歷來崇尚、重視家教,無論是諸葛亮的《誡子書》《曾國藩家書》,還是《毛澤東家書》《傅雷家書》,都體現(xiàn)了家教的魅力。《誡子書》是從哪兩個方面進行“家教”的?
拓展訓(xùn)練
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①,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②,復(fù)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③,多思曩昔④,相與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dāng)待春中,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鰷⑤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⑥,麥隴朝雊⑦,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⑧,豈能以此不急之務(wù)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選自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有刪改)
【注釋】①淪漣:泛起漣漪;②舂:這里指搗米;③靜默:這里指入睡;④曩昔:從前;⑤鰷:一種細而長的淡水魚;⑥青皋:青草地;⑦雊:野雞;⑧天機清妙:性情高遠。
1.請用“/”標(biāo)出下面句子的停頓。(標(biāo)兩處)
豈 能 以 此 不 急 之 務(wù) 相 邀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相與賦詩 (2)然是中有深趣矣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輕鰷出水,白鷗矯翼。
4.請結(jié)合語境,分析文中劃線句的作用。
5.這篇短文和》《答謝中書書》都是寫給朋友的書信,都寫了山川美景,請說說兩篇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
備考方略
一、梳理內(nèi)容,找準(zhǔn)言志載道的精髓處縱觀山水小品文,其精髓在于“美景”“深情”,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載體。
《與朱元思書》一文采用書信短札的方式,對富陽至桐廬一百余里中所見的山水景物進行了深入的描寫,文章極富抒情意味。因此,復(fù)習(xí)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圍繞‘獨絕’二字,文章是怎
樣描繪奇山異水的?”作為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問題,學(xué)生自主梳理課文內(nèi)容。24字凸顯“異水”之美,“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賦予水以靜態(tài),“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賦予水以動態(tài),一靜
一動,對比鮮明,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妙用比喻、夸張,生動地描寫出“異水”的透明美與奔騰美。
二、比較閱讀,選好言志載道的關(guān)節(jié)點在不同文章的對比中,學(xué)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培養(yǎng)。閱讀教學(xué)中,尤其是在復(fù)習(xí)中,既是教師提升教學(xué)品質(zhì)的金鑰匙,又是引領(lǐng)學(xué)生掌握科學(xué)的思維方法的法寶。
吳均的《與朱元思書》與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是六朝山水小品的佳作。這兩篇文章在體式、內(nèi)容、情感、手法等方面都有共同之處。因此,在復(fù)習(xí)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讓學(xué)生通過課題形式、內(nèi)容思想、情感及藝術(shù)手法的不同來比較這兩篇文章的異同。學(xué)生們很快發(fā)現(xiàn)陶弘景對景物描寫的細致程度不及吳均,情感的表白也沒有吳均直白。部編教材的課后“思考探究”提出:文章結(jié)尾說“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陶弘景是借謝靈運的山水詩來表達自己寄情山水的情感,因此情感是含蓄的,內(nèi)隱的。
參考答案
考題陣營
(2023·湖南衡陽·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答案】1.B 2.C 3.(1)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2)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 4.《答謝中書書》一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始得西山宴游記》表現(xiàn)了作者寂寞惆悵、孤標(biāo)傲世的情懷。
【解析】1.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B.有誤,句意為: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頹,墜落;
故選B。
2.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誦讀加以驗證。
這句話的意思是: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寫的是作者與同伴每天的行為,它們的后面都應(yīng)該停頓;“幽泉怪石”“無遠不到”是說任何一個偏遠的地方都去過,二者之間應(yīng)該停頓。所以,正確的停頓應(yīng)為: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故選C。
3.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1)句重點詞語: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復(fù),又;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2)句重點詞語:覺,睡醒;起,起來;歸,回家。
4.考查內(nèi)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甲文《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xué)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文章以感慨發(fā)端,言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nèi)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想。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dāng)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乙文寫始游西山時的心情及對西山景色總的評價:怪特。作者自稱為“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僳”(常常驚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貶后的心情。這三個字既是作者當(dāng)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又同下文游西山時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個開頭,包含了許許多多長久積壓在內(nèi)心的悲憤心情,當(dāng)然其中就有一種無聲的抗議。自己是這樣一種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貶永州,時時感到屈辱、壓抑,政治上失敗,才華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負無法實現(xiàn),于郁悶痛苦之中,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處境里,懷有這樣的心情,因此當(dāng)他游山玩水的時候,那種感受自然同那些風(fēng)流閑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覽中,排解內(nèi)心的憂憤,在游覽中忘卻現(xiàn)實處境,想在精神上尋找某種寄托。本文敘事寫景,都飽含著作者的感彩,表現(xiàn)了作者寂寞惆悵、孤標(biāo)傲世的情懷。例如,寫“披草而坐,傾壺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現(xiàn);寫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寫照。
【參考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賞的。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猿、鳥的叫聲此起彼伏;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常恐懼不安。如有空閑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覺了就做夢。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夢里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我都游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
(2023·湖南湘潭·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答案】5.D 6.①那些整天忙于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
②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沒有絲毫云煙。 7.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 8.兩文都表達了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之情,不同之處在于甲文還表達了作者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解析】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停息/斷絕/盡、窮盡/絕對;
B.不譯,補足音節(jié)/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代詞,指窈窕淑女/到達;
C.斷/窮盡,走到……的盡頭/盡頭/貧窮;
D.都譯為:全、都;
故選D。
6.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經(jīng)綸:籌劃、治理;反:同“返”,返回;
(2)是:這;天宇:天空;晴霽:晴朗;翳:遮蓋,這里指云。
7.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結(jié)合語法,然后斷句。
句意: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
“所見八九峰”為詩人所見,單獨斷開;“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和“宜為仙真所托”是對神女峰特點的描述,句意完整單獨斷開。
故斷為: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
8.本題考查作者情感。
甲文,《與朱元思書》是南朝梁文學(xué)家吳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吳均寫給好友朱元思的信中的一個片段,通過對山水之美的生動描繪,從而引出“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祿的心也就平靜下來。那些整天忙于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的感受,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抒發(fā)了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wù)的厭倦,表現(xiàn)了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乙文“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宜為仙真所托”“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展現(xiàn)了神女峰纖麗奇峭的美麗景致,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熱愛與贊美。
據(jù)此表達甲乙兩段選所表達情感的異同即可。
【甲】參考譯文;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木,讓人心生寒意,高山憑依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群山競爭著高聳,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山間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不斷地鳴叫,猿不停地啼叫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會平靜下來;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國家大事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也昏暗如黃昏;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還能露出陽光。
【乙】參考譯文:
二十三日,經(jīng)過巫山凝真觀時,拜謁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廟正對著巫山,峰巒高聳沖上云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中。人們議論說泰山、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并不能全部看到。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適宜作為神女的化身……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沒有絲毫云煙,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幾片白云,就像鳳凰、仙鶴在飛舞,徘徊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散去,也是很奇異的一個現(xiàn)象。
(2023·內(nèi)蒙古·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答案】9. 向東或向西 同“返”,返回 茂盛 是 10.C 11.①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洶涌的大浪像奔騰的駿馬。
②欣賞山水的樂趣,領(lǐng)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12. 醉情山水 與民同樂 13. “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蟬聲和猿聲混雜在一起,似是一種非常喧鬧的景象,卻是一種幽靜美妙和諧悅耳的天籟。山間自然音響,既反襯山間的寂靜,又讓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歡樂的律動。 “樹林陰翳,鳴聲上下”,大自然是禽鳥的家園,當(dāng)人去山空后,它們歸巢之際,和鳴林間,唱出歡樂的歌。
【解析】9.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1)句意: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東西:向東或向西。
(2)句意:那些整天忙于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反:同“返”,返回。
(3)句意: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秀:茂盛。
(4)句意:太守是誰呢?謂:是。
10.本題考查文言虛詞。
A.代詞,它/副詞,難道;
B.助詞,的/動詞,去,往;
C.都是介詞,在;
D.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順承;
故選C。
11.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1)湍:湍急;甚:比;若:好像;奔,指飛奔的馬。
(2)樂:樂趣;得,領(lǐng)會;寓,寄托。
12.本題考查情景補寫。
結(jié)合【乙】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等內(nèi)容可得:太守于醉翁亭里寄情山水,與民同樂。
1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及感受。找出兩文描寫聲音的句子并寫下自己的感受,合理即可。
示例:【甲】文“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一句描寫泉水沖擊巖石發(fā)出清越的聲音,美麗的鳥兒在林間鳴叫。感受:山林間清澈的流水與林間鳥兒們的美妙鳴叫交相輝映,共同譜寫出一曲美妙的樂曲。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沉醉于美麗怡人的風(fēng)光之中。
【乙】文“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一句描寫出山間瀑布傾瀉而下所發(fā)出的聲音。感受:循著山路偶然聽到陣陣水聲,峰回路轉(zhuǎn)發(fā)現(xiàn)不遠處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蔥蘢的山峰和極速奔騰而下的釀泉,為瑯琊山增添了無限活力。
【參考譯文】
【甲】風(fēng)和煙都消散了,天和山變成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漂蕩,隨意的向東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奇異的山,靈異的水,天下獨一無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見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兇猛的巨浪就像奔騰的駿馬。
夾江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耐寒的樹,高山憑依著高峻的山勢,爭著向上,這些高山彼此都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爭著向上,筆直地向上形成了無數(shù)個山峰。泉水飛濺在山石之上,發(fā)出清悅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相互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兒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像兇猛的鳥飛到天上為名利極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那些整天忙于政務(wù)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就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乙】環(huán)繞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遠遠望過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是一股水流從兩峰之間飛瀉而下,是釀泉。泉水沿著山峰折繞,沿著山路拐彎,有一座亭子像飛鳥展翅似地,飛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這亭子的是誰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賞山水的美景。欣賞山水美景的樂趣,領(lǐng)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陽的升起,山林里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來,山谷就顯得昏暗了;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繁葉茂,形成一片濃密的綠蔭;風(fēng)高霜潔,水落石出,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進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
不久,太陽下山了,人影散亂,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里的枝葉茂密成林,鳥兒到處叫,是游人離開后鳥兒在歡樂地跳躍。但是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而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敘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吧。
(2023·山東棗莊·統(tǒng)考中考真題)
【答案】14.C 15.A 16.D 17.B 18.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中出名。
【解析】14.本題考查古今異義。
A.句意: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卑鄙:身份卑微,見識短淺。“卑鄙”的今義:(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因此“卑鄙”的古義和今義不同;
B.句意: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感激:感動。“感激”的今義:深深的感謝,引申指激動。因此“感激”的古義和今義不同;
C.句意: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淡泊: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淡泊”的今義:內(nèi)心恬淡,不追名逐利。因此“淡泊”的古義和今義一致;
D.句意: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險:輕薄。“險”的今義:險要;危險。因此“險”的古義和今義不同;
故選C。
1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兩個“之”都是助詞,的;
B.動詞,到/介詞,比;
C.介詞,把/連詞,因此;
D.連詞,表并列,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
故選A。
16.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作答時可結(jié)合語法結(jié)構(gòu)來分析。
D.“淫慢”和“險躁”是主語,其后應(yīng)斷開,“則”起到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不能勵精”是充當(dāng)謂語成分,不能斷開,“不能治性”也是充當(dāng)謂語成分,不能斷開,正確的斷句因是: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故選D。
17.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
B.“北上興復(fù)漢室”不是追憶的往事,而是諸葛亮向劉禪表明的決心,即將北定中原,興復(fù)漢室;
故選B。
18.本題考查翻譯句子。翻譯時應(yīng)注意如下重點字詞的意思:
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百姓。躬耕:親自耕種。于:在。茍:茍且。全:保全。聞達:顯達,有名望。
【點睛】參考譯文:
(甲)我本來是平民,在南陽務(wù)農(nóng)親耕,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征詢我對時局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yīng)為先帝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任務(wù),在危機患難之間奉行使命,那時以來已經(jīng)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只怕先帝托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xiàn),以致?lián)p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xiàn)在南方已經(jīng)平定,兵員裝備已經(jīng)充足,應(yīng)當(dāng)激勵、率領(lǐng)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希望用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fù)漢朝的基業(yè),回到舊日的國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且盡忠陛下的職責(zé)本分。至于處理事務(wù),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zé)任了。
(乙)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biāo)。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學(xué)習(xí)。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才干,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xué)習(xí)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2021·青海中考真題)
【答案】
1. ①明確堅定 ②修養(yǎng) ③疾行,指迅速逝去 ④增長
2.C
3.B
4.以寧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品德。
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6.從做人和學(xué)習(xí)兩個方面。
【解析】
1.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平時要多積累文言詞匯,要能結(jié)合具體語境弄清句子的意思來辨析推斷,揣摩其意思。
①非淡泊無以明志: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②險躁則不能治性: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治:修養(yǎng)。
③年與時馳:年華隨時光而飛馳。馳:疾行,指飛速逝去。
④非學(xué)無以廣才:如果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廣:增長。
2.本題考查虛詞的意義和用法。解答此類題要在平時積累文言詞匯,結(jié)合具體語境先弄清句子的意思,在由句子意思辨析推斷詞語的意思。
A.介詞,隨著/介詞,給;
B.連詞,來,拿來/介詞,憑借;
C.助詞,用在句首,表示發(fā)端/助詞,用在句首,表示發(fā)端;
D.連詞,就/連詞,如果;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xué)生劃分文言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B選項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夫君子之行”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品行”,“夫”為句首語氣助詞,“君子之行”為偏正結(jié)構(gòu),“君子”和“之行”之間沒有停頓,“靜以修身”的意思是“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靜”為主語,其后面應(yīng)該停頓,所以節(jié)奏劃分應(yīng)為: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
故選B。
4.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xí)慣進行語序調(diào)整。注意: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來;修:修養(yǎng);身:身心;儉:節(jié)儉;養(yǎng):培養(yǎng);德:品德。
5.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要讀懂文意,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分析。“志當(dāng)存髙遠”的意思是指人應(yīng)當(dāng)懷有遠大的志向。文中“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意思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biāo)”,即諸葛亮告誡兒子看輕眼前的名利,有明確遠大的志向,心無雜念地學(xué)習(xí)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biāo)。
6.本題考查對內(nèi)容的理解。解答此題要讀懂文意,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分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意思是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biāo)。告誡兒子一個為人的道理:一個人首先要修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質(zhì),有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fù)何及”是從正反兩方面告誡兒子求學(xué)要樹立遠大志向,珍惜時間,靜心專一的勤奮學(xué)習(xí),不貪圖安樂。學(xué)知識長才干,決不能浪費大好年華,虛度美好時光,不然到時候,就是后悔也毫無一點用的。
【參考譯文】
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依靠內(nèi)心安靜來修養(yǎng)身心,以儉樸節(jié)約財物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biāo)。學(xué)習(xí)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勤奮學(xué)習(xí)。如果不學(xué)習(xí)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干,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xué)習(xí)上獲得成就。縱欲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里,到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拓展訓(xùn)練
【答案】
豈能/以此不急之務(wù)/相邀
2.共同,一起 這
3.(1)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
4.比喻,寫深巷中的狗叫聲如豹子的叫聲一般洪亮,以聲襯靜,襯托夜晚村莊的寂靜,表現(xiàn)作者欣賞美景時的悠閑、恬靜。
5.同:兩篇文章都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異:甲文作者邀請朋友來山中同游,委婉地希望他淡泊名利,回歸自然;乙文借寫對謝靈運的欽慕,表達了歸隱林泉,寄情山水的志趣。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誦讀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難道我能把你邀請來游山玩水嗎?“豈能”是反問詞,“以此不急之務(wù)”是介賓結(jié)構(gòu),“相邀”是謂語,據(jù)此斷句為:豈能/以此不急之務(wù)/相邀。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
①句意為:你與我攙著手吟誦詩歌。相與:共同,一起。
②句意為:而這當(dāng)中有很深的旨趣啊!是:這。
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
(1)重點詞語有:輕:輕捷;出:躍出。
4.本題考查句子理解。結(jié)合甲文“村墟夜舂,復(fù)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仆靜默”可知,“深巷寒犬,吠聲如豹”寫深巷中狗叫,叫聲像豹叫一樣,運用比喻修辭,以動襯靜,襯托冬夜的寂靜,表現(xiàn)作者欣賞美景時的悠閑、恬靜。
5.本題考查主旨把握。結(jié)合兩文內(nèi)容可知,甲文通過描述石門山清幽秀美的風(fēng)景,體現(xiàn)作者樂山樂水的文人之氣及隱居避世的高潔志趣、隱逸情懷,享受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乙文通過描述山川之美,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所以兩文都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麗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隱的高潔情趣。根據(jù)甲文內(nèi)容,結(jié)合“然是中有深趣也”可知,選文表達了作者委婉希望朋友淡泊名利,回歸自然的用意。乙文通過前面景物的描寫及“實是欲界之仙都”一句可以體會出作者對山川之美的熱愛和隱逸情懷。
【參考譯文】
夜色中登上華子岡,見輞水泛起漣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隨同上下。那寒山中遠遠的燈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聲像豹叫一樣。村子里傳來舂米聲,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這時,我獨坐在那里,跟來的仆人已入睡,多想從前你與我攙著手吟誦詩歌,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臨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長,春天的山景更可觀賞,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晨露打濕了青 草地,麥田里雉雞在清晨鳴叫,這些景色很快就來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嗎?如果你天性不是與眾不同的話,難道我能把你邀請來游山玩水嗎?而這當(dāng)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泗阳县| 肃北| 舞钢市| 麻江县| 项城市| 楚雄市| 安吉县| 科尔| 兴隆县| 和政县| 龙山县| 长汀县| 宣化县| 伊春市| 自治县| 崇阳县| 宣化县| 彭泽县| 仁寿县| 天峻县| 永济市| 平阳县| 长岛县| 卢氏县| 会同县| 新乡县| 栖霞市| 宁国市| 汤阴县| 鄂尔多斯市| 宜黄县| 肥乡县| 大姚县| 庆云县| 咸阳市| 河东区| 鄯善县| 涞水县| 连云港市| 始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