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暑假預習課》浙教版科學八升九--第7講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考點一、物質分離和除雜考點精要:所謂分離就是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混合物中的各組分一一分開。分離完成后各組分要保持原有的物質組成和狀態。除雜和提純是將混合物中的某組分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純物質。分離和提純常用的方法如下:(一)物理方法方法 適用范圍或原理 舉例過濾法 ①固體與液體混合物的分離 ②可溶性固體與不溶性固體混合物的分離 粗鹽的提純結 晶 法 蒸發 ①分離溶質與溶劑 ②除去易揮發的雜質 從含有HC1的NaCl溶液中分離出固體NaCl降低溫度 可溶性固體溶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大小不同 分離NaCl與KNO3的混合物蒸餾法 分離沸點不同的液態混合物 制取蒸餾水(二)化學方法方法 適用范圍或原理 舉例化氣法 與雜質反應生成氣體而除去 除去Na2SO4中的Na2CO3,可加適量稀H2SO4: 方程式:Na2CO3+H2SO4 = Na2SO4+ CO2↑+H2O沉淀法 將雜質轉化為沉淀過濾除去 除去NaCl中的Na2SO4,可加適量的BaCl2 : 方程式:Na2SO4+BaCl2=BaSO4↓+2NaCl置換法 將雜質通過置換反應而除去 除去FeSO4中的CuSO4,可加過量的鐵粉,再過濾: 方程式:CuSO4+Fe = Cu+FeSO4溶解法 將雜質溶于某種試劑而除去 除去C粉中的CuO粉末,可加適量稀硫酸,再過濾: 方程式:CuO+H2SO4= CuSO4+H2O加熱法 雜質受熱分解,通過加熱將雜質除去 除去CaO中的CaCO3,可加熱: 方程式:CaCO3CaO+CO2↑轉化法 將雜質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主要成分 除去CO2中的CO,可將氣體通過灼熱的CuO或氧化鐵: 方程式:CO+CuO Cu+CO2【能力拓展】在對物質進行分離和除雜時,要首先考慮物理方法,再考慮化學方法,還應注意以下原則:①“不增”“不減”原則:即不增加新的雜質,不減少要保留的物質。②易分離原則:即提純的物質與其他物質易分離。③不污染環境原則:即要求所選用的除雜方法不能產生污染環境的物質。④"變廢為寶”原則:盡量選擇能將雜質轉化為所需物質的試劑。典型分析:1.下列物質的分離、鑒別、除雜所選用的試劑或方法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試劑或方法A 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 取樣,分別加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B 除去CO氣體中少量的HCl氣體 將氣體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再通過濃硫酸C 除去氯化鐵中混有的氯化氫 加入過量鐵粉,并過濾D 鑒別CH4和CO 點燃氣體,分別用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觀察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硝酸銀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和硝酸,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銀和硝酸,不能區分兩種物質,該選項不正確;B、氫氧化鈉和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濃硫酸能夠吸收水蒸氣,最終得到一氧化碳,該選項正確;C、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和氯化鐵反應生成氯化亞鐵,除去了原物質氯化鐵,該選項不正確;D、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都生成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不能區分兩種物質,該選項不正確。故選B。2.古籍中有關“敞鍋熬鹽”記載主要步驟為:①將黃鹵和黑鹵按比例混合;②放入敞口鍋中加熱濃縮,析出粗鹽;③用“花水”沖洗粗鹽得精品鹽。其流程如圖所示:(1)操作1敞鍋熬鹽的過程稱為 。(2)黃鹵和黑鹵混合后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根據粗鹽的成分可知,步驟①加入的 (“黃鹵”或“黑鹵”)過量,操作Ⅱ用“花水”沖洗粗鹽,既可除去表面的MgSO4和MgCl2雜質,又不損失NaC1,則“花水”應當是 。(4)“精品鹽”在生成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醫療上用來配制 。【答案】(1)蒸發結晶 (2)BaCl2+ MgSO4 = BaSO4↓+ MgCl2(3) 黑鹵 飽和食鹽水/飽和氯化鈉溶液(4)生理鹽水【詳解】(1)敞鍋熬鹽的過程為蒸發水得到晶體,則名稱為過濾。(2)氯化鋇能與硫酸鎂反應生成氯化鎂和硫酸鋇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Cl2+ MgSO4 = BaSO4↓+ MgCl2。(3)由于粗鹽中還含有硫酸鎂,則說明加入的黑鹵過量;用“花水”沖洗粗鹽,既可除去表面的MgSO4和MgCl2雜質,又不損失NaC1,則“花水”應當是飽和食鹽水,即可溶解硫酸鎂和氯化鎂,又不會溶解氯化鈉。(4)“精品鹽”為氯化鈉,醫療上可用于配制生理鹽水。舉一反三:1.下列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過量的Ca(OH)2溶液,過濾B 鑒別氯化鈉和氯化鎂 取樣,分別加入NaOH溶液,觀察現象C 除去銅粉中的碳粉 空氣中充分加熱D 鑒別氣體CH4和H2 點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燒杯,觀察現象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除去碳酸鈉帶入過量的氫氧化鈣,該選項不正確;B、氯化鈉不能和NaOH溶液反應,氯化鎂能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氫氧化鎂和氯化鈉,現象不同,可以鑒別,該選項正確;C、加熱條件下,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銅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銅,該選項不正確;D、CH4和H2燃燒均能生成水,點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燒杯,燒杯內壁均會出現水霧,不能鑒別,該選項不正確。故選B。2.氯化鈉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海水“曬鹽”得到的是粗鹽。粗鹽除含NaCl外,還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雜質。(1)請完善實驗室除去粗鹽中泥沙等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步驟①過濾過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操作Ⅰ的名稱是 ,待 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是濾液蒸干。(2)粗鹽進行精制,流程圖如圖2,所用的玻璃儀器有:提供的試劑: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①欲除去懸濁液Ⅰ中的MgCl2、CaCl2、Na2SO4,從提供的試劑中選出a所代表的試劑,按滴加順序依次為:過量的 。②通過操作Ⅱ得到的濾液中溶質有 (填化學式)。(3)用NaCl配制100g0.9%的生理鹽水,如果配制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高于0.9%,且誤差只出在讀取量筒中水的體積時,那么你認為是 (填“仰視”或“俯視”)液面讀數造成的。【答案】(1) 引流 蒸發 出現較多固體(2)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答案合理即可) NaCl、NaOH、Na2CO3 (3)俯視【詳解】(1)①過濾過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使液體沿玻璃棒流下;②操作Ⅰ的名稱是蒸發,待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是濾液蒸干。故填:引流;蒸發;出現較多固體。(2)①過量的氯化鋇溶液除硫酸鈉,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除氯化鎂,過量的碳酸鈉溶液除氯化鈣,所加試劑均過量,后加試劑要能除去先加入的過量試劑,加入碳酸鈉溶液在氯化鋇溶液之后,氫氧化鈉溶液順序不限。故填:氫氧化鈉溶液、氯化鋇溶液、碳酸鈉溶液(答案合理即可)。②通過操作Ⅱ后,MgCl2、CaCl2、Na2SO4被完全除去,得到的濾液中溶質有氯化鈉,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故填:NaCl、NaOH、Na2CO3。(3)讀取量筒中水的體積時,俯視讀數偏小,溶劑量偏少,配制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高于0.9%。故填:俯視。1.某同學對下列四個實驗都設計了兩種方案,兩種方案均正確的是( )實驗 實驗目的 方法一和所加試劑 方法二和所加試劑A 區分CO和甲烷 用干冷燒杯檢驗燃燒產物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檢驗燃燒產物B 檢驗氯化鈉中含有氫氧化鈉 滴加酚酞溶液 加入鹽酸C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碳酸鈉 加入鹽酸 加入澄清石灰水D 除去氯化鈣溶液中的少量鹽酸 加入碳酸鈣 蒸發A.A B.B C.C D.D【答案】D【詳解】A、CO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甲烷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據用干冷燒杯檢驗是否有水生成可以區分CO和甲烷,CO和甲烷燃燒產物均有二氧化碳,則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燒杯無法區分CO和甲烷,方案一正確,方案二錯誤,選項錯誤;B、氫氧化鈉顯堿性,遇酚酞溶液顯紅色,氯化鈉顯中性,遇酚酞溶液不變色,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無明顯變化,鹽酸與氯化鈉不反應,不能鑒別兩種物質,方案一正確,方案二錯誤,選項錯誤;C、碳酸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碳酸鈉能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氫氧化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方案一正確,方案二錯誤,選項錯誤;D、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再過濾除去不溶物,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鹽酸具有揮發性,蒸發可以除去鹽酸,兩種方案均正確,選項正確,故選D。2.下列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行的是( )組別 要解決的問題 所用方法A 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 先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再過濾B 鑒別硫酸銅粉末和生石灰 加水C 除去二氧化錳中的氯化鉀 溶解、過濾、蒸發D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導出點燃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應加入適量的Na2CO3溶液,再過濾,過量的Na2CO3溶液會引入雜質,選項錯誤;B、鑒別硫酸銅粉末和生石灰,加足量水,得藍色溶液的是硫酸銅;反應放出大量熱的是生石灰,選項正確;C、除去二氧化錳中的氯化鉀,二氧化錳不溶于水,氯化鉀易溶于水,可用溶解、過濾、洗滌干燥的方法,選項錯誤;D、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將CO中混有的少量CO2,導出點燃,所得氣體是二氧化碳,選項錯誤。故選B。3.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為雜質),下列操作方法錯誤的是( )選項 物質 操作方法A CO2(H2O) 通過盛有濃H2SO4的洗氣瓶B CaO(CaCO3) 加水后過濾C NaOH(Na2CO3)溶液 加入適量的Ba(OH)2溶液后,過濾D KCl(K2CO3)固體 加入適量的鹽酸后,蒸發結晶A.A B.B C.C D.D【答案】B【分析】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詳解】A、盛有濃H2SO4的洗氣瓶能夠吸收水蒸氣,故可以通過盛有濃H2SO4的洗氣瓶去除水分,故A正確B、CaCO3粉末不溶于水,CaO能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不能除去雜質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B不正確;C、Na2CO3溶液能與Ba(OH)2反應,生成BaCO3沉淀可以過濾除去,故C正確;D、加入適量的鹽酸后,K2CO3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和KCl,固體蒸發結晶可去除,故D正確。故選B。4.為了除去溶液中的少量雜質,下列實驗中所選試劑正確的是( )選項 溶液 雜質 試劑A Na2SO4 適量BaCl2溶液B CuSO4 H2SO4 足量CuO粉末C Fe2(SO4) CuSO4 適量NaOH溶液D 稀HCl CaCl2 足量CaCO3固體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Na2SO4能與適量BaCl2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B、足量CuO能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C、CuSO4和Fe2(SO4)3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D、稀HCl能與足量CaCO3固體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而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故選B。5.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雜質,所用試劑和操作方法不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除去雜質的方法A Na2SO4溶液(NaOH) 滴加適量的稀硫酸B 銅粉(鐵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過濾、洗滌、干燥C CO(CO2) 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D NaCl溶液(CaCl2) 通入過量的CO2,過濾A.A B.B C.C D.D【答案】D【分析】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詳解】A、NaOH能與適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A正確;B、鐵粉能與足量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氣,銅不能與稀硫酸反應,再過濾、洗滌、干燥,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B正確;C、CO2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CO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再干燥,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C正確;D、CO2不能與CaCl2溶液反應,不能除去雜質,不符合除雜原則,故D不正確。故選D。【點睛】除雜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6.下列除雜所選用的試劑及實驗操作均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除雜試劑 實驗操作A NaOH溶(Na2CO3) 氯化鈣溶液 加入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B CuSO4溶液(HCl) 氧化銅 加入氧化銅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C Cu(Fe) 稀鹽酸 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D 鹽酸(H2SO4) 硝酸鋇溶液 加入硝酸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A.A B.B C.C D.D【答案】C【分析】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詳解】A、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通過過濾除去碳酸鈣,但是引入新的雜質氯化鈉,故A不正確;B、氧化銅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多余的氧化銅通過過濾去掉,但是生成的氯化銅無法去掉,引入新的雜質,故B不正確;C、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而不溶于酸的銅可以通過過濾洗滌得到,故C正確;D、硝酸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通過過濾只能去掉硫酸鋇,而無法去掉多余的硝酸鋇和稀硝酸,引入了新的雜質,故D不正確。故選C。7.為了達到實驗目的,下列實驗方案或結論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或結論A 除去銅粉中含有的少量鐵粉 將混合固體加入足量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B 鑒別①溶液②稀③溶液④溶液 不用其它任何試劑就能鑒別,且鑒別的順序為①④②③C 除去中的少量氣體 先通過溶液,再通過濃硫酸D 固體中除去雜質 加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A.A B.B C.C D.D【答案】C【詳解】A、鐵和稀鹽酸反應,銅不能和稀鹽酸反應,將混合固體加入足量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可以除去銅粉中含有的少量鐵粉,實驗方案或結論正確;B、硫酸銅溶液顯藍色,其他溶液無色,根據顏色首先鑒別出硫酸銅溶液;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可以鑒別出氫氧化鈉;硫酸能和氫氧化銅沉淀反應,可以鑒別出硫酸,不能和氫氧化銅沉淀反應的是氯化鈉,不用其它任何試劑就能鑒別,且鑒別的順序為①④②③,溶液實驗方案或結論正確;C、二氧化碳和氯化氫都會和氫氧化鈉反應,實驗方案或結論不正確;D、氯化鈣易溶于水,碳酸鈣不能溶于水,加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能夠除去碳酸鈣,實驗方案或結論正確。故選C。8.下列實驗中,實驗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主要操作方法A 除去粗鹽中的泥沙 各成分的溶解性差異 蒸發B 分離水與酒精的混合物 各成分的密度差異 過濾C 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 酸根離子的化學性質差異 加氯化鈉溶液,觀察現象D 除去FeSO4、CuSO4混合溶液中的CuSO4 金屬活動性差異 加過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A.A B.B C.C D.D【答案】D【詳解】A、除去粗鹽中的泥沙利用泥沙和粗鹽中各物質的溶解性不同,采用過濾的方法將難溶物泥沙與可溶物粗鹽分離,選項操作錯誤,故不符合題意;B、分離水與酒精的混合物,可以利用酒精和水沸點不同的特點進行蒸餾,對混合物加熱,并使其溫度保持略高于78℃,由于酒精的沸點是78℃,所以酒精不斷變成氣態由混合液中逸出,把這種酒精蒸氣收集起來再冷凝,就可使水和酒精分開,選項操作和原理錯誤,故不符合題意;C、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利用酸根離子的化學性質差異,加硝酸鋇溶液,觀察現象,產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沒有現象的稀鹽酸,選項操作錯誤,故不符合題意;D、除去FeSO4、CuSO4混合溶液中的CuSO4,利用金屬活動性差異,加過量鐵粉,鐵與硫酸銅充分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可以除去硫酸銅,過量鐵粉和生成的銅可以用過濾方法除去,符合除雜原則,選項正確,故選D。9.下列實驗操作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① 鑒別廚房里的白酒和白醋 加純堿② 鑒別實驗室里的食鹽水和蔗糖水 品嘗味道③ 除去硫酸銅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鈉 加適量的硝酸銀溶液、過濾④ 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加適量稀鹽酸溶液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詳解】①白醋顯酸性,能與碳酸鹽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能與白醋反應產生氣體,不能與白酒反應,所以鑒別廚房里的白酒和白醋,可加純堿,此選項正確;②在實驗室,不能品嘗試劑,此選項錯誤;③氯化鈉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NaCl+AgNO3=AgCl↓+NaNO3,但氯化鈉被除去的同時,引入了新的雜質硝酸鈉,此選項錯誤;④稀鹽酸雖然能除去碳酸鈉,但也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最終得不到氫氧化鈉,此選項錯誤。故選A。10.下列實驗中,實驗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實驗目的的是( )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主要操作方法A 鑒別稀和稀 酸根離子的化學性質差異 加碳酸鈉溶液,觀察產生氣泡快慢B 去除溶液中的稀 不同陽離子的化學性質差異 加過量固體、過濾C 區別羊毛和棉花纖維 不同類別的物質灼燒產生不同的氣味 取樣放于火焰上灼燒,聞氣味D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 金屬活動性差異 加過量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A.A B.B C.C D.D【答案】C【詳解】A、鹽酸、硫酸都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由于濃度不確定,不能比較快慢進行鑒別,選項錯誤;B、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引入新的雜質,選項錯誤;C、取樣放于火焰上灼燒,有燒焦羽毛氣味的是羊毛,沒有的是棉花纖維,能鑒別,選項正確;D、鋅的活動性比鐵、銅都強,硫酸亞鐵和硫酸銅都能被鋅反應掉,選項錯誤。故選C。11.為了除去KC1中含有的K2SO4、CaCl2、MgCl2三種雜質,小明設計如下操作步驟:①加水溶解后,依次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過量的K2CO3溶液,過量的Ca(OH)2溶液;②過濾;③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稀鹽酸;④蒸發濾液得到氯化鉀固體。(1)指出步驟中所加的試劑順序的不足之處。(2)改正步驟中所加試劑的順序后,整個提純過程中共發生多少個有沉淀生成的復分解反應?(3)在蒸發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答案】(1)最后加入過量的K2CO3溶液應(2)5(3)攪拌,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詳解】(1)鎂離子用氫氧根離子沉淀,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鈣溶液可以將鎂離子沉淀;硫酸根離子用鋇離子沉淀,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可以將硫酸根離子沉淀;至于先除鎂離子,還是先除硫酸根離子都可以;鈣離子用碳酸根離子沉淀,除鈣離子加入過量的碳酸鉀溶液轉化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鉀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鋇溶液之后,這樣碳酸鉀會除去反應剩余的氯化鋇;步驟①中所加的試劑順序的不足之處是:氫氧化鈣不能放在碳酸鉀之后,否則過量的氫氧化鈣無法除去,即:最后加入過量的K2CO3溶液應。(2)改正步驟①中所加試劑的順序后,整個提純過程中共發生了有沉淀生成的復分解反應:1.氯化鋇溶液與硫酸鉀溶液(硫酸鋇沉淀);2.氫氧化鈣溶液與氯化鎂溶液(氫氧化鎂沉淀);3.過量碳酸鉀與氯化鈣(碳酸鈣沉淀);4.過量碳酸鉀與氯化鋇(碳酸鋇有沉淀);5.過量碳酸鉀與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鈣沉淀)。所以,一共有5個沉淀生成的復分解反應。(3)蒸發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12.除去食鹽中的難溶性雜質需要經過如下步驟:第一步:溶解,需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目的是 。第二步:過濾,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過濾后,發現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 (寫一條即可),一次過濾后濾液仍渾濁,應 。第三步:蒸發,需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目的是 ,當 時,要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注意不能立即把 直接放在實驗臺上,以免燙壞實驗臺。【應用】下列混合物可用“溶解—過濾—蒸發”分離的是 (填字母)。A.食鹽 泥沙 B. 鐵粉 銅粉 C. 蔗糖 食鹽 D. 蔗糖 大理石【答案】 加速固體物質溶解 漏斗、燒杯、玻璃棒 引流 濾紙破損(合理即可) 再次過濾 防止液體受熱不均勻,導致液體四濺 有較多固體析出 蒸發皿 AD【詳解】第一步:溶解,需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目的是加速固體物質溶解。第二步:過濾,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燒杯、玻璃棒,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體灑出;過濾后,發現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儀器不干凈、濾紙破損等;一次過濾后濾液仍渾濁,應再次過濾。第三步:蒸發,需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目的是防止液體受熱不均勻,導致液體四濺;當有較多固體析出時,要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注意不能立即把蒸發皿直接放在實驗臺上,以免燙壞實驗臺。可用“溶解—過濾—蒸發”分離的是固體和液體,過濾除去固體雜質,然后蒸發得到的固體;A. 食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以用此方法分離,正確;B. 鐵粉、銅粉都不溶于水,不能溶解、過濾分離,錯誤;C. 蔗糖、 食鹽都溶于水,不能溶解、過濾分離,錯誤;D. 蔗糖溶于水、大理石不溶于水,可以用此方法分離,正確;故選A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暑假預習課》浙教版科學八升九--第7講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考點一、物質分離和除雜所謂分離就是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將混合物中的各組分一一分開。分離完成后各組分要保持原有的物質組成和狀態。除雜和提純是將混合物中的某組分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除去而得到純物質。分離和提純常用的方法如下:(一)物理方法方法 適用范圍或原理 舉例過濾法結晶法 蒸發降低溫度蒸餾法(二)化學方法方法 適用范圍或原理 舉例化氣法沉淀法置換法溶解法加熱法轉化法【能力拓展】在對物質進行分離和除雜時,要首先考慮物理方法,再考慮化學方法,還應注意以下原則:①“不增”“不減”原則:即不增加新的雜質,不減少要保留的物質。②易分離原則:即提純的物質與其他物質易分離。③不污染環境原則:即要求所選用的除雜方法不能產生污染環境的物質。④"變廢為寶”原則:盡量選擇能將雜質轉化為所需物質的試劑。典型分析:1.下列物質的分離、鑒別、除雜所選用的試劑或方法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試劑或方法A 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 取樣,分別加入適量的硝酸銀溶液B 除去CO氣體中少量的HCl氣體 將氣體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再通過濃硫酸C 除去氯化鐵中混有的氯化氫 加入過量鐵粉,并過濾D 鑒別CH4和CO 點燃氣體,分別用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觀察A.A B.B C.C D.D2.古籍中有關“敞鍋熬鹽”記載主要步驟為:①將黃鹵和黑鹵按比例混合;②放入敞口鍋中加熱濃縮,析出粗鹽;③用“花水”沖洗粗鹽得精品鹽。其流程如圖所示:(1)操作1敞鍋熬鹽的過程稱為 。(2)黃鹵和黑鹵混合后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根據粗鹽的成分可知,步驟①加入的 (“黃鹵”或“黑鹵”)過量,操作Ⅱ用“花水”沖洗粗鹽,既可除去表面的MgSO4和MgCl2雜質,又不損失NaC1,則“花水”應當是 。(4)“精品鹽”在生成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醫療上用來配制 。舉一反三:1.下列實驗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法A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入過量的Ca(OH)2溶液,過濾B 鑒別氯化鈉和氯化鎂 取樣,分別加入NaOH溶液,觀察現象C 除去銅粉中的碳粉 空氣中充分加熱D 鑒別氣體CH4和H2 點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燒杯,觀察現象A.A B.B C.C D.D2.氯化鈉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海水“曬鹽”得到的是粗鹽。粗鹽除含NaCl外,還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雜質。(1)請完善實驗室除去粗鹽中泥沙等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步驟①過濾過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操作Ⅰ的名稱是 ,待 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是濾液蒸干。(2)粗鹽進行精制,流程圖如圖2,所用的玻璃儀器有:提供的試劑:Na2CO3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Ba(NO3)2溶液。①欲除去懸濁液Ⅰ中的MgCl2、CaCl2、Na2SO4,從提供的試劑中選出a所代表的試劑,按滴加順序依次為:過量的 。②通過操作Ⅱ得到的濾液中溶質有 (填化學式)。(3)用NaCl配制100g0.9%的生理鹽水,如果配制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高于0.9%,且誤差只出在讀取量筒中水的體積時,那么你認為是 (填“仰視”或“俯視”)液面讀數造成的。1.某同學對下列四個實驗都設計了兩種方案,兩種方案均正確的是( )實驗 實驗目的 方法一和所加試劑 方法二和所加試劑A 區分CO和甲烷 用干冷燒杯檢驗燃燒產物 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檢驗燃燒產物B 檢驗氯化鈉中含有氫氧化鈉 滴加酚酞溶液 加入鹽酸C 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碳酸鈉 加入鹽酸 加入澄清石灰水D 除去氯化鈣溶液中的少量鹽酸 加入碳酸鈣 蒸發A.A B.B C.C D.D2.下列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行的是( )組別 要解決的問題 所用方法A 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 先加入過量的Na2CO3溶液,再過濾B 鑒別硫酸銅粉末和生石灰 加水C 除去二氧化錳中的氯化鉀 溶解、過濾、蒸發D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 導出點燃A.A B.B C.C D.D3.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為雜質),下列操作方法錯誤的是( )選項 物質 操作方法A CO2(H2O) 通過盛有濃H2SO4的洗氣瓶B CaO(CaCO3) 加水后過濾C NaOH(Na2CO3)溶液 加入適量的Ba(OH)2溶液后,過濾D KCl(K2CO3)固體 加入適量的鹽酸后,蒸發結晶A.A B.B C.C D.D4.為了除去溶液中的少量雜質,下列實驗中所選試劑正確的是( )選項 溶液 雜質 試劑A Na2SO4 適量BaCl2溶液B CuSO4 H2SO4 足量CuO粉末C Fe2(SO4) CuSO4 適量NaOH溶液D 稀HCl CaCl2 足量CaCO3固體A.A B.B C.C D.D5.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雜質,所用試劑和操作方法不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除去雜質的方法A Na2SO4溶液(NaOH) 滴加適量的稀硫酸B 銅粉(鐵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過濾、洗滌、干燥C CO(CO2) 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D NaCl溶液(CaCl2) 通入過量的CO2,過濾A.A B.B C.C D.D6.下列除雜所選用的試劑及實驗操作均正確的是( )選項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除雜試劑 實驗操作A NaOH溶(Na2CO3) 氯化鈣溶液 加入氯化鈣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B CuSO4溶液(HCl) 氧化銅 加入氧化銅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C Cu(Fe) 稀鹽酸 加入稀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D 鹽酸(H2SO4) 硝酸鋇溶液 加入硝酸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A.A B.B C.C D.D7.為了達到實驗目的,下列實驗方案或結論不正確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或結論A 除去銅粉中含有的少量鐵粉 將混合固體加入足量稀鹽酸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B 鑒別①溶液②稀③溶液④溶液 不用其它任何試劑就能鑒別,且鑒別的順序為①④②③C 除去中的少量氣體 先通過溶液,再通過濃硫酸D 固體中除去雜質 加水溶解、過濾、蒸發結晶A.A B.B C.C D.D8.下列實驗中,實驗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主要操作方法A 除去粗鹽中的泥沙 各成分的溶解性差異 蒸發B 分離水與酒精的混合物 各成分的密度差異 過濾C 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 酸根離子的化學性質差異 加氯化鈉溶液,觀察現象D 除去FeSO4、CuSO4混合溶液中的CuSO4 金屬活動性差異 加過量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A.A B.B C.C D.D9.下列實驗操作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① 鑒別廚房里的白酒和白醋 加純堿② 鑒別實驗室里的食鹽水和蔗糖水 品嘗味道③ 除去硫酸銅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鈉 加適量的硝酸銀溶液、過濾④ 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加適量稀鹽酸溶液A.① B.② C.③ D.④10.下列實驗中,實驗原理和主要操作方法都符合實驗目的的是( )實驗目的 實驗原理 主要操作方法A 鑒別稀和稀 酸根離子的化學性質差異 加碳酸鈉溶液,觀察產生氣泡快慢B 去除溶液中的稀 不同陽離子的化學性質差異 加過量固體、過濾C 區別羊毛和棉花纖維 不同類別的物質灼燒產生不同的氣味 取樣放于火焰上灼燒,聞氣味D 除去溶液中的少量 金屬活動性差異 加過量鋅粉,充分反應后過濾A.A B.B C.C D.D11.為了除去KC1中含有的K2SO4、CaCl2、MgCl2三種雜質,小明設計如下操作步驟:①加水溶解后,依次加入過量的BaCl2溶液、過量的K2CO3溶液,過量的Ca(OH)2溶液;②過濾;③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稀鹽酸;④蒸發濾液得到氯化鉀固體。(1)指出步驟中所加的試劑順序的不足之處。(2)改正步驟中所加試劑的順序后,整個提純過程中共發生多少個有沉淀生成的復分解反應?(3)在蒸發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12.除去食鹽中的難溶性雜質需要經過如下步驟:第一步:溶解,需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目的是 。第二步:過濾,需要用到的玻璃儀器有 ,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過濾后,發現濾液仍然渾濁,可能的原因是 (寫一條即可),一次過濾后濾液仍渾濁,應 。第三步:蒸發,需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目的是 ,當 時,要停止加熱,利用余熱蒸干,注意不能立即把 直接放在實驗臺上,以免燙壞實驗臺。【應用】下列混合物可用“溶解—過濾—蒸發”分離的是 (填字母)。A.食鹽 泥沙 B. 鐵粉 銅粉 C. 蔗糖 食鹽 D. 蔗糖 大理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暑假預習課》浙教版科學八升九-第07講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學生版).docx 《暑假預習課》浙教版科學八升九-第07講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