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科學1.1地球上的水一.知識總結一、水的分布(1)世界水體的構成(2)①液態水: ;②固態水: 。③氣態水: 。二、水的循環(1)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周而復始運動的過程,包括 。(2)水循環的成因:①水的物理性質:所以固態液態和氣態形式出現,使水分在循環的過程中轉移變換成為可能。②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3)水循環的過程特點:①海陸間水循環: 。②海上內循環: 。從海洋蒸發的水汽,上升凝結后又降落到海洋。③陸上內循環: ,陸地上的水汽上升凝結后降落到地面。(4)水循環的意義:①水循環使地球各圈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對各層之間的能量進行調節。②水循環是地球上個水體相互聯系的紐帶。③提供世界上的淡水資源,通過水循環海洋不斷的向陸地供應淡水。三、水資源的分布(1)全球水資源分布情況:從全球范圍看,赤道附近的地區和沿海地區水資源往往比較豐富而內陸和沙漠地區水資源則比較匱乏。全球大約60%的地區正經受著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資源豐富的國家,如加拿大,美國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來越困難。(2)我國水資源分布情況:①我國的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大量淡水集中在 ,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淡水資源的 ,據統計,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嚴重缺水。②我國的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也很不均勻,突出表現在夏季豐富,冬季缺欠缺。江河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顯。四、水與生命(1)水與生命的關系: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人體,動植物都需要水,生物體內缺水到一定程度時生命就會終止。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環境才可能有生命。(2)水在生命活動中的意義:①水是生命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重的 以上是水,兒童體內的水分更多達到 。②生物的生命活動也離不開水。③對人的生命活動來說,誰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約需 升水。二.習題練習1.水的分布1.小科從教材中獲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而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29%后總以為地球上的水太豐富了,但自從看了科學視頻《地球上的水》以后就明白了:盡管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給人類利用的水并不多。那么人類利用較多的水體是( )A.海洋水、湖泊淡水、淺層地下水B.冰川水、河水、湖泊淡水C.河水、深層地下水、湖泊淡水D.河水、湖泊淡水、淺層地下淡水2.圖1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圖,圖2為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和人口數量各占世界總量的百分比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亞洲淡水資源總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資源缺乏問題B.亞洲淡水資源人均擁有量最少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鹽量很高的海水D.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較淺的地下淡水等3.根據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結合地球上的淡水儲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澤水 河流水 大氣水 生物水68.700% 30.0600% 0.2600% 0.0330% 0.0060% 0.0370% 0.0032%A.圖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廣,所以含量比咸水多C.大氣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D.根據淡水比例,目前人類主要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冰川水和深層地下水2.水循環1.分布在地球各處的水處于不斷運動和相互轉化中,下圖為水循環示意圖。下列所述錯誤的是( )A.完整的海陸間循環由②⑨③⑥構成B.目前修建水庫主要改造的是③環節C.環節①的動力為水受到的重力D.植物以④的形式釋放出水蒸氣進入大氣2.下列事例不能直接證明大氣中含有水的是( )A.初春清晨的花卉上凝結露珠B.仲夏空調外機的排水管流出水C.晚秋早晨草地上的白霜D.寒冬河水結冰3.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下面問題。(1)寫出水循環的環節B ,E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個水循環的環節,可以使我們每一個人更好地參與保護水資源。下列關于水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分配不均勻,但在時間上分配均勻B.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了北方水資源嚴重污染的問題C.要堅持節約用水,因為我國淡水資源總量很少D.臺風可以緩解局部地區的高溫和干旱天氣4.根據如圖所示的“水循環示意圖”填空:(1)我國的南水北調大型工程,所涉及的主要環節是 (填序號);(2)目前,許多城市正在應用“雨水銀行”新技術,即在雨季過濾并儲蓄雨水,非雨季將凈化后的雨水用于澆灌綠地。在雨季過濾并儲蓄雨水,主要影響的是 環節(填序號)。5.根據“水循環示意圖”填空:(1)圖中字母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環節是;A:降水;B:蒸發;C: 。(2)南水北調改變的是 (填字母)這一環節。(3)使水循環連續進行的動力是: 。(4)杭州是飲用水較為缺乏的地區,我們要珍惜和保護水資源,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樹造林,涵養水源 C.隨手關閉水龍頭6.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下面問題。(1)寫出水循環的環節B ,E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個水循環的環節,可以使我們每一個人更好地參與保護水資源。下列關于水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分配不均勻,但在時間上分配均勻B.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了北方水資源嚴重污染的問題C.要堅持節約用水,因為我國淡水資源總量很少D.臺風可以緩解局部地區的高溫和干旱天氣3.水資源的分布1.我國各地區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大致趨勢是( )A.從東北地區向西南地區遞減B.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C.從中部地區向東、西部遞減D.從南部高原向北部平原遞減2.水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種資源,但地球上的陸地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53%,如圖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和人口數量各占世界總量的百分比示意圖,可見( )A.亞洲水資源總量最多,不存在水資源缺乏問題B.全球水資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環的,沒有必要擔心水資源不足D.亞洲水資源人均擁有量最少3.地球上的水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以及地表徑流等環節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不斷地循環,其循環的動力為 和地球引力。“南水北調工程”對我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狀況有所改善,南水北調屬于改變上述水循環中的 環節。4.西溪濕地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濕地內生態資源豐富,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從全市范圍來看,該濕地的水循環比較活躍B.濕地內大量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水循環C.濕地的水是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須的最基本物質之一D.濕地內利用最多的水資源是陸地咸水4.水與生命1.021年3月22日是第28個“世界水日”,世界水日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下列有關水的知識,其中錯誤的是( )A.某地區水循環活躍,說明該地區水資源較豐沛B.水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之一C.水的再循環、減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護和節約用水的主要方法D.農業上使用的化肥進入水體,有利于水中藻類生長,不會造成水污染2.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活動為“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資源”。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江河年平均徑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是全球人均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B.純凈的水不導電,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導電的C.地球上主要水體的平均更新周期最長的是地下水,地下水幾乎不參與水循環D.要加強保護河流湖泊,因為這是人類僅可利用的全部淡水資源三.課后習題1.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水,地球上的水通過水循環不斷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水循環的環節只有蒸發、降水和徑流B.水蒸發過程中水的化學性質發生改變C.通過水循環海洋水可以轉化為陸地水D.凈化后的“直飲水”是純凈物2.為了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不足的狀況,國家正在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將主要改變水循環環節中的( )A.蒸發 B.水汽輸送 C.降水 D.地表徑流3.地球上的水處于不停地運動和相互轉化之中,下列不屬于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是( )A.蒸發 B.徑流 C.水汽輸送 D.太陽輻射4.日本政府擬將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計劃引起了全球關注。若該計劃實施,不僅會導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還可能通過水循環環節進入到大氣,從而造成大氣污染。下列水循環環節中,與污染物進入大氣密切相關的是( )A.降水 B.下滲 C.蒸發 D.徑流5.我國水資源分布的規律大致是( )A.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B.由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少C.由南向北逐漸減少D.由北向南逐漸減少6.分析水循環示意圖,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②④表示的環節是 。(2)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水在陸地和海洋表面不斷地蒸發成水蒸氣,這屬于物態變化中的 。(3)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應成為我們的自覺行為。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隨手關閉水龍頭B.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C.植樹造林,涵養水源D.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7.根據“水循環示意圖”填空:(1)圖中數字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是:① ;② ;③ ;⑤ 。(2)南水北調改變的是 (填數字)這一環節。(3)使水循環連續進行的動力是: 和地心引力。(4)下列三個,水循環比較活躍的是 (填字母)。A.冰川覆蓋的南極大陸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區C.森林覆蓋良好的水庫區8.請分析下列水資源的相關圖示,回答問題:(1)如圖所示為“水循環示意圖”,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①表示的環節是 。(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長江水引至華北地區)已正式完成,這主要是通過改變水循環中的 環節(填序號),來達成水資源的重新分配。9.地球上存在著不同形式的水體,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總量最多的是 水,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示意圖,寫出圖中①所代表的物態變化名稱 ,這一過程要 (填“吸熱”或“放熱”)。10.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1)圖中③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是 。(2)如圖為水循環示意圖,人們常常通過對地表的改造,影響地球上的水循環。我國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緩解北方的缺水問題,該工程是對水循環途徑中的 (選填數字)施加影響。11.如圖表示水循環過程。(1)圖中⑥代表的環節是 。(2)臺風主要加強 (填圖中數字)環節,給陸地帶來強降水。12.某科研團隊利用碳基吸收體(吸光性強)設計生產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過海水通道到達碳基吸收體,如圖是它的結構示意圖。(1)頂端設計成像蘑菇一樣的傘狀結構,是為了 。(2)若在現實中大量投入使用該裝置,主要是對水循環的 環節施加影響。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上科學1.1地球上的水一.知識總結一、水的分布(1)世界水體的構成(2)①液態水: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②固態水:極地和高山上的冰川。③氣態水:空氣中的水蒸氣。二、水的循環(1)水循環:自然界的水周而復始運動的過程,包括蒸發,蒸騰,凝結降水,徑流。(2)水循環的成因:①水的物理性質:所以固態液態和氣態形式出現,使水分在循環的過程中轉移變換成為可能。②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3)水循環的過程特點:①海陸間水循環:海洋-陸地-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②海上內循環:海洋-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從海洋蒸發的水汽,上升凝結后又降落到海洋。③陸上內循環:陸地-大氣之間的水體運動,陸地上的水汽上升凝結后降落到地面。(4)水循環的意義:①水循環使地球各圈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并對各層之間的能量進行調節。②水循環是地球上個水體相互聯系的紐帶。③提供世界上的淡水資源,通過水循環海洋不斷的向陸地供應淡水。三、水資源的分布(1)全球水資源分布情況:從全球范圍看,赤道附近的地區和沿海地區水資源往往比較豐富而內陸和沙漠地區水資源則比較匱乏。全球大約60%的地區正經受著缺水的煎熬,甚至在一些水資源豐富的國家,如加拿大,美國等一些城市的供水也越來越困難。(2)我國水資源分布情況:①我國的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很不均勻,大量淡水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淡水資源的1/4,據統計,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近400個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嚴重缺水。②我國的水資源在時間分布上也很不均勻,突出表現在夏季豐富,冬季缺欠缺。江河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顯。四、水與生命(1)水與生命的關系: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質之一,人體,動植物都需要水,生物體內缺水到一定程度時生命就會終止。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環境才可能有生命。(2)水在生命活動中的意義:①水是生命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體重的2/3以上是水,兒童體內的水分更多達到4/5。②生物的生命活動也離不開水。③對人的生命活動來說,誰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約需2.5升水。二.習題練習1.小科從教材中獲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而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29%后總以為地球上的水太豐富了,但自從看了科學視頻《地球上的水》以后就明白了:盡管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給人類利用的水并不多。那么人類利用較多的水體是( )A.海洋水、湖泊淡水、淺層地下水B.冰川水、河水、湖泊淡水C.河水、深層地下水、湖泊淡水D.河水、湖泊淡水、淺層地下淡水【答案】D【分析】目前被人類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等。【解答】解: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只占地球上水體總量2.53%左右,其中近70%是固體冰川,即分布在兩極地區和中、低緯度地區的高山冰川,還很難加以利用;目前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D正確,ABC錯誤。2.圖1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圖,圖2為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和人口數量各占世界總量的百分比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亞洲淡水資源總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資源缺乏問題B.亞洲淡水資源人均擁有量最少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鹽量很高的海水D.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較淺的地下淡水等【答案】A【分析】亞洲淡水資源總量最多,但人口數量也最多,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最少,淡水資源缺乏;地球上大部分是含鹽量很高的海水,占96.5%;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較淺的地下淡水等。【解答】解:A、亞洲淡水資源總量最多,但人口數量也最多,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最少,淡水資源缺乏,符合題意。B、根據圖像可以看出,亞洲淡水資源人均擁有量最少,不符合題意。C、地球上大部分是含鹽量很高的海水,占96.5%,不符合題意。D、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包括河流水、湖泊淡水、較淺的地下淡水等,不符合題意。故選:A。3.根據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再結合地球上的淡水儲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冰川 地下水 湖泊水 沼澤水 河流水 大氣水 生物水68.700% 30.0600% 0.2600% 0.0330% 0.0060% 0.0370% 0.0032%A.圖示中的97.5%咸水全部存在于海洋中B.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廣,所以含量比咸水多C.大氣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D.根據淡水比例,目前人類主要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冰川水和深層地下水【答案】C【分析】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資源,絕大部分為兩極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為深層地下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解答】解:讀圖及表格資料可知:圖示中的97.5%咸水大多存在于海洋中,陸地上也有咸水湖,A錯誤;地球的淡水分布很廣,但含量比咸水少得多,B錯誤;大氣水含量不多,但它可以成云致雨,C正確;目前人類主要利用的淡水資源是河流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D錯誤。故選:C。2.水循環1.分布在地球各處的水處于不斷運動和相互轉化中,下圖為水循環示意圖。下列所述錯誤的是( )A.完整的海陸間循環由②⑨③⑥構成B.目前修建水庫主要改造的是③環節C.環節①的動力為水受到的重力D.植物以④的形式釋放出水蒸氣進入大氣【答案】A【分析】根據水循環的知識來分析,水循環的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解答】解:A、完整的海陸間循環由蒸發、大氣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即②⑤⑨③⑥構成,說法錯誤;B、目前修建水庫主要改造的是③環節——地表徑流,說法正確;C、環節①(降水)的動力為水受到的重力,說法正確;D、植物以④(蒸騰)的形式釋放出水蒸氣進入大氣,說法正確。故選:A。2.下列事例不能直接證明大氣中含有水的是( )A.初春清晨的花卉上凝結露珠B.仲夏空調外機的排水管流出水C.晚秋早晨草地上的白霜D.寒冬河水結冰【答案】D【分析】水的存在方式包括固態、液態和氣態,其中水汽在大氣中含量很少,但變化很大,其變化范圍在0﹣4%之間,水汽絕大部分集中在低層,有一半的水汽集中在2千米以下,四分之三的水汽集中在4千米以下,10﹣12公千米高度以下的水汽約占全部水汽總量的99%。【解答】解:初春清晨的花卉上凝結露珠是大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能直接證明大氣中含有水,A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空調工作時,吸入空氣,管中有水流出,說明大氣中含有水,B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晚秋早晨草地上的白霜是大氣中的水蒸氣凝固形成的,能直接證明大氣中含有水,C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河水結冰是河里液態的水變成固態的冰,不能直接證明大氣中含有水,D觀點錯誤,但符合題意。故選:D。3.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下面問題。(1)寫出水循環的環節B 降水 ,E 地表徑流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個水循環的環節,可以使我們每一個人更好地參與保護水資源。下列關于水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D 。A.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分配不均勻,但在時間上分配均勻B.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了北方水資源嚴重污染的問題C.要堅持節約用水,因為我國淡水資源總量很少D.臺風可以緩解局部地區的高溫和干旱天氣【答案】(1)降水;地表徑流;(2)D。【分析】海洋和陸地之間的水循環是地球上水循環中最重要的一種循環形式,廣闊的海洋表面的水經過B蒸發變成水汽,大氣水通過降水重新落到海洋上;上升到空中的水汽隨著氣流運行,被水汽輸送到大陸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適當的條件下凝結,形成陸地上的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著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通過陸地蒸發,形成大氣。【解答】解:讀圖可知,(1)圖中水循環的環節:B是降水,E是地表徑流。(2)我國水資源空間和時間分配不均勻,故A錯誤;南水北調工程主要影響了水循環的地表徑流環節,故B錯誤;我國淡水資源總量很多,人均占有量少,故C錯誤;臺風可以緩解局部地區的高溫和干旱天氣,故D正確。故答案為:(1)降水;地表徑流;(2)D。4.請分析下列水資源的相關圖示,回答問題:(1)如圖所示為“水循環示意圖”,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①表示的環節是 水汽輸送 。(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長江水引至華北地區)已正式完成,這主要是通過改變水循環中的 ⑤ 環節(填序號),來達成水資源的重新分配。【答案】(1)水汽輸送;(2)⑤。【分析】海洋表面蒸發的水汽,隨著氣流運動被輸送到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或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匯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這種循環運動稱為海陸間水循環。據圖中信息解答。【解答】解:(1)讀圖可知:圖中①為水汽輸送。(2)南水北調是把長江水調到缺水區,長江水屬于地表水,所以改變的是⑤地表徑流,來達成水資源的重新分配。故答案為:(1)水汽輸送;(2)⑤。5.根據“水循環示意圖”填空:(1)圖中字母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環節是;A:降水;B:蒸發;C: 水汽輸送 。(2)南水北調改變的是 E (填字母)這一環節。(3)使水循環連續進行的動力是: 太陽輻射 。(4)杭州是飲用水較為缺乏的地區,我們要珍惜和保護水資源,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BC 。A.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B.植樹造林,涵養水源C.隨手關閉水龍頭【答案】(1)水汽輸送;(2)E;(3)太陽輻射;(4)BC。【分析】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主要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解答】解:讀圖可知,(1)圖中字母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環節是;A:降水;B:蒸發;C:水汽輸送;E地表徑流。(2)南水北調通過改變地表的徑流從而改變水的空間分布,它影響的主要環節是E地表徑流這一環節。(3)水循環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過吸收太陽的能量,改變狀態到地球上另外一個地方,使水循環連續進行的動力是太陽輻射。(4)杭州是飲用水較為缺乏的地區,我們要珍惜和保護水資源,做法正確的是植樹造林,涵養水源;隨手關閉水龍頭;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會污染水源,是錯誤的做法,故BC正確,A錯誤。故答案為:(1)水汽輸送;(2)E;(3)太陽輻射;(4)BC。6.讀“水循環”示意圖,完成下面問題。(1)寫出水循環的環節B 降水 ,E 地表徑流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個水循環的環節,可以使我們每一個人更好地參與保護水資源。下列關于水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D 。A.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分配不均勻,但在時間上分配均勻B.南水北調工程主要解決了北方水資源嚴重污染的問題C.要堅持節約用水,因為我國淡水資源總量很少D.臺風可以緩解局部地區的高溫和干旱天氣【答案】(1)降水;地表徑流;(2)D。【分析】海洋和陸地之間的水循環是地球上水循環中最重要的一種循環形式,廣闊的海洋表面的水經過B蒸發變成水汽,大氣水通過降水重新落到海洋上;上升到空中的水汽隨著氣流運行,被水汽輸送到大陸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適當的條件下凝結,形成陸地上的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著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通過陸地蒸發,形成大氣。【解答】解:讀圖可知,(1)圖中水循環的環節:B是降水,E是地表徑流。(2)我國水資源空間和時間分配不均勻,故A錯誤;南水北調工程主要影響了水循環的地表徑流環節,故B錯誤;我國淡水資源總量很多,人均占有量少,故C錯誤;臺風可以緩解局部地區的高溫和干旱天氣,故D正確。故答案為:(1)降水;地表徑流;(2)D。3.水資源的分布1.我國水資源分布的規律大致是( )A.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B.由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少C.由南向北逐漸減少D.由北向南逐漸減少【答案】A【分析】我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我國南部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0%,其徑流量卻占全國總徑流量的80%以上;北部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0%,但不足全國總徑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區缺水尤為嚴重。【解答】解: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情況受我國降水的影響,我國降水空間上來說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降水逐漸減少,導致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的特點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故A正確,符合題意。故選:A。2.水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種資源,但地球上的陸地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53%,如圖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和人口數量各占世界總量的百分比示意圖,可見( )A.亞洲水資源總量最多,不存在水資源缺乏問題B.全球水資源的分布是平衡的C.水是循環的,沒有必要擔心水資源不足D.亞洲水資源人均擁有量最少【答案】D【分析】水資源是指可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這個水源應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合適的質量,并滿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時間內具體利用的需求,一般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解答】解:A、圖示亞洲水資源總量最多,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存在水資源缺乏問題,不符合題意。B、全球水資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差異大,不符合題意。C、水雖然是循環的,但是水循環具有一定的速度和時間,當水資源的需求超過水資源的供給數量和速度時,會出現水資源缺乏,所以需要擔心水資源不足,不符合題意。D、圖示亞洲淡水資源量和人口數量的差異最大,所以亞洲水資源人均擁有量最少,故符合題意。故選:D。3.地球上的水通過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以及地表徑流等環節在陸地、海洋、大氣之間不斷地循環,其循環的動力為 太陽能 和地球引力。“南水北調工程”對我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狀況有所改善,南水北調屬于改變上述水循環中的 地表徑流 環節。【答案】太陽能;地表徑流。【分析】根據水循環環節和動力、地表徑流的特點分析可知。【解答】水循環的動力主要是熱能,水循環的動力是太陽能和水的重力作用,大氣則是水循環的關鍵,陽光照射水域和陸地,使那里一部分水變成蒸氣進入大氣,植物從土壤或水體中吸收的水,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進入大氣,動物體內的一些水也通過體表蒸發進入大氣,大氣中的水汽在高空變成水珠或冰結晶,以降水形式又回到地面;地表徑流是大氣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蒸發變成水蒸汽返回大氣,一部分下滲到土壤成為地下水,其余的水沿著斜坡形成漫流,通過沖溝、溪澗、注入河流,匯入海洋,南水北調工程”對我國“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狀況有所改善,南水北調屬于改變上述水循環中的地表徑流環節。故答案為:太陽能;地表徑流。4.西溪濕地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濕地內生態資源豐富,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從全市范圍來看,該濕地的水循環比較活躍B.濕地內大量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水循環C.濕地的水是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須的最基本物質之一D.濕地內利用最多的水資源是陸地咸水【答案】D【分析】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是一個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區西部,與西湖、西泠并稱杭州“三西”。其規劃總面積11.5平方千米,濕地內河流總長100多千米,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幽雅,文化積淀深厚,分為東部濕地生態保護培育區、中部濕地生態旅游休閑區和西部濕地生態景觀封育區。【解答】解:A、西溪濕地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該濕地水循環比較活躍,故A正確;B、濕地內大量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參與水循環,故B正確;C、濕地的水時其中生物生存所必須的最基本物質之一,故C正確;D、濕地內利用最多的水資源是陸地淡水,故D錯誤。故選:D。4.水與生命1.2021年3月22日是第28個“世界水日”,世界水日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下列有關水的知識,其中錯誤的是( )A.某地區水循環活躍,說明該地區水資源較豐沛B.水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之一C.水的再循環、減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護和節約用水的主要方法D.農業上使用的化肥進入水體,有利于水中藻類生長,不會造成水污染【答案】D【分析】根據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知識解答。【解答】解:A、水資源的多少與某個地區的水循環活躍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某地區水循環活躍,說明該地區水資源較豐沛,正確;B、水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之一,是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在人體內60%﹣70%是水,正確;C、水的再循環、減少水的使用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護和節約用水的三種方法,正確;D、農業上使用的化肥進入水體會造成水污染,錯誤。故選:D。2.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活動為“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資源”。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江河年平均徑流量居世界第六位,是全球人均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B.純凈的水不導電,但生活中所用的水一般是能導電的C.地球上主要水體的平均更新周期最長的是地下水,地下水幾乎不參與水循環D.要加強保護河流湖泊,因為這是人類僅可利用的全部淡水資源【答案】B【分析】水資源是指可資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這個水源應具有足夠的數量和合適的質量,并滿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時間內具體利用的需求。天然水資源包括河川徑流、地下水、積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澤水、海水。按水質劃分為淡水和咸水。【解答】解:A、我國水資源總量較多,但是,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故A錯誤。B、純水是不能導電的,比如蒸餾水;但如果混入可導電雜質如一些金屬離子就會導電,生活中是不存在純水的,多少都會導電,因此從理論來說水不導電,但從生活實際上說水是可以導電的,故B正確。C、地球上主要水體的平均更新周期最長的是冰川水,地下水通過地下徑流參與水循環,故C錯誤。D、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故D錯誤。故選:B。三.課后習題1.類的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水,地球上的水通過水循環不斷地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水循環的環節只有蒸發、降水和徑流B.水蒸發過程中水的化學性質發生改變C.通過水循環海洋水可以轉化為陸地水D.凈化后的“直飲水”是純凈物【答案】C【分析】1、根據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分析解答。2、根據純凈物的特點分析。【解答】解:A、水循環包括: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和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包括的環節:蒸發和降水。陸上內循環包括的環節:蒸發、植物蒸騰和降水。海陸間循環包括的環節: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和地下徑流等環節,故A錯誤;B、蒸發過程中沒有發生化學變化,所有水分子本身的大小和質量都不發生變化,水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故B錯誤;C、大氣水通過降水可轉化為陸地水和海洋水,陸地水和海洋水通過蒸發可轉化為大氣水,通過水循環使各種水體相互轉化,維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陸地水資源不斷更新,故C正確;D、純凈物是指只由同種化學物質或分子組成的一類物質,純水是指水分子的化合物,很難完全的將水的混合物凈化到只有水分子,所以凈化后的水里面不可避免的有其他的離子,如鉀離子、鈣離子等,故D錯誤。故選:C。2.為了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不足的狀況,國家正在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將主要改變水循環環節中的( )A.蒸發 B.水汽輸送 C.降水 D.地表徑流【答案】D【分析】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際變化大的特點.一般來說,夏半年連續4個月的徑流量要占年徑流量的60%﹣80%.我國河流徑流的年際變化也較大,豐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現,有時甚至出現連續豐水年或連續枯水年的現象.徑流年內的季節分配不均,年際的明顯波動,不僅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澇等災害,而且給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也帶來了許多困難.【解答】解:為了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不足的狀況,國家正在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將主要改變水循環環節中的地表徑流。根據題意。故選:D。3.地球上的水處于不停地運動和相互轉化之中,下列不屬于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是( )A.蒸發 B.徑流 C.水汽輸送 D.太陽輻射【答案】D【分析】地表水通過汽化(蒸發)變為水蒸氣,通過水汽輸送,形成降水,降水在地球表面形成地表徑流,然后再重復前面的過程,形成地球上的水循環。【解答】解:地球上的水循環過程:地表水(海水)→蒸發→云→水汽輸送→云→降水→地表徑流…,太陽輻射是水循環的動力,但不屬于水循環,故ABC屬于水循環,D不屬于水循環。故選:D。4.日本政府擬將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計劃引起了全球關注。若該計劃實施,不僅會導致海洋污染,某些污染物還可能通過水循環環節進入到大氣,從而造成大氣污染。下列水循環環節中,與污染物進入大氣密切相關的是( )A.降水 B.下滲 C.蒸發 D.徑流【答案】C【分析】A.根據降水特點可知;B.根據下滲的定義可知;C.根據蒸發的特征可知;D.根據徑流的特征可知。【解答】A.降水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現象,不符合題意;B.雨水降落在土壤表面上,在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下,進入土壤孔隙,被土壤吸收,補充土層缺乏的水分,這種過程叫下滲,它直接決定土壤中流和地下徑流的生成,而且影響河川徑流的組成,不符合題意;C.蒸發指物質從液態轉化為氣態的相變過程、水由液態或固態轉化為氣態的相變過程、液態水轉化為氣態水,逸入大氣的過程,污水排入太平洋,通過蒸發環節進入大氣,從而造成大氣污染,符合題意;D.徑流指降雨及冰雪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動的水流,不符合題意。故選:C。5.我國水資源分布的規律大致是( )A.由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B.由西北向東南逐漸減少C.由南向北逐漸減少D.由北向南逐漸減少【答案】A【分析】我國水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具有顯著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為“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點。我國南部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0%,其徑流量卻占全國總徑流量的80%以上;北部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0%,但不足全國總徑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區缺水尤為嚴重。【解答】解: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情況受我國降水的影響,我國降水空間上來說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降水逐漸減少,導致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的特點是東多西少、南多北少。故A正確,符合題意。故選:A。6.分析水循環示意圖,并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②④表示的環節是 降水 。(2)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水在陸地和海洋表面不斷地蒸發成水蒸氣,這屬于物態變化中的 汽化 。(3)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應成為我們的自覺行為。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C 。A.隨手關閉水龍頭B.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C.植樹造林,涵養水源D.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答案】(1)降水;(2)汽化;(3)AC。【分析】(1)根據水循環的環節來分析;(2)根據水的三態變化來分析;(3)根據節約用水以及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來分析。【解答】解:(1)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②④表示的環節是降水;(2)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水在陸地和海洋表面不斷地蒸發成水蒸氣,這屬于物態變化中的汽化;(3)A.隨手關閉水龍頭可以節約用水,故A正確;B.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會造成水體污染,故B錯誤;C.植樹造林,涵養水源有利于水資源的保護,故C正確;D.工業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會造成水體污染,故D誤。故答案為:(1)降水;(2)汽化;(3)AC。7.根據“水循環示意圖”填空:(1)圖中數字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是:① 降水 ;② 蒸發 ;③ 水汽輸送 ;⑤ 蒸騰 。(2)南水北調改變的是 ⑥ (填數字)這一環節。(3)使水循環連續進行的動力是: 太陽輻射 和地心引力。(4)下列三個,水循環比較活躍的是 C (填字母)。A.冰川覆蓋的南極大陸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區C.森林覆蓋良好的水庫區【答案】(1)降水;蒸發;水汽輸送;蒸騰;(2)⑥;(3)太陽輻射;(4)C。【分析】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主要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水汽旺盛的地方,水循環比較活躍;相反,水循環不活躍。【解答】解:讀圖可知,(1)圖中數字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①是降水,②是蒸發,③是水汽輸送,⑤是蒸騰。(2)南水北調工程通過改變地表水的流向實現向北方引水的目標,所以它改變改變改變了水循環環節中的地表徑流⑥地表徑流這一環節。(3)使水循環連續進行的動力是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形成水循環的外因是太陽輻射和地心引力。太陽輻射是地表熱能的主要源泉,它促使冰雪融化、水分蒸發、空氣流動等,是水循環的動力;地心引力是促使陸地水流歸海洋的動力。(4)水汽比較豐富的地方水循環比較水循環比較強烈,森林覆蓋良好的水庫區水汽比較豐富,水循環比較水循環比較強烈,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1)降水;蒸發;水汽輸送;蒸騰;(2)⑥;(3)太陽輻射;(4)C。8.請分析下列水資源的相關圖示,回答問題:(1)如圖所示為“水循環示意圖”,圖中各序號分別代表水循環的各個環節,其中序號①表示的環節是 水汽輸送 。(2)“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長江水引至華北地區)已正式完成,這主要是通過改變水循環中的 ⑤ 環節(填序號),來達成水資源的重新分配。【答案】(1)水汽輸送;(2)⑤。【分析】海洋表面蒸發的水汽,隨著氣流運動被輸送到陸地上空,在一定條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落到地面的水,或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或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兩者匯入江河,最后又返回海洋。水的這種循環運動稱為海陸間水循環。據圖中信息解答。【解答】解:(1)讀圖可知:圖中①為水汽輸送。(2)南水北調是把長江水調到缺水區,長江水屬于地表水,所以改變的是⑤地表徑流,來達成水資源的重新分配。故答案為:(1)水汽輸送;(2)⑤。9.地球上存在著不同形式的水體,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總量最多的是 海洋 水,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示意圖,寫出圖中①所代表的物態變化名稱 蒸發 ,這一過程要 吸熱 (填“吸熱”或“放熱”)。【答案】海洋;蒸發;吸收。【分析】水循環主要有蒸發(包括植物的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水循環可以分為大循環和小循環兩種,據以上分析解答。’【解答】解:地球上存在著不同形式的水體,如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咸水等,其中占地球總量最多的是海洋水;由圖示可知,圖①是水由液態變為氣態的的蒸發過程,這一過程水要吸收熱量;故答案為:海洋;蒸發;吸收。10.水是生命之源,保護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1)圖中③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是 水汽輸送 。(2)如圖為水循環示意圖,人們常常通過對地表的改造,影響地球上的水循環。我國實施的南水北調工程可以緩解北方的缺水問題,該工程是對水循環途徑中的 ⑤ (選填數字)施加影響。【答案】(1)水汽輸送(2)⑤【分析】(1)海陸間水循環的環節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2)人類對于水循環的影響主要有降水、地表徑流、下滲等。【解答】解:(1)圖中③由海洋上空指向陸地上空,為水汽輸送。(2)人類的生產生活主要集中于地表,人類活動影響最大的環節是通過影響河流、湖泊水,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行為影響地表徑流環節,其中南水北調通過改變地表的徑流從而改變水的空間分布,它影響的主要環節是⑤地表徑流。故答案為:(1)水汽輸送(2)⑤11.如圖表示水循環過程。(1)圖中⑥代表的環節是 蒸發 。(2)臺風主要加強 ④ (填圖中數字)環節,給陸地帶來強降水。【答案】(1)蒸發;(2)④。【分析】(1)根據水的循環的環節來分析;(2)根據臺風的影響來分析。【解答】解:(1)水循環的主要環節主要有:蒸發、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植物蒸騰等,圖中⑥所代表的環節是蒸發。(2)臺風是空氣的流動,能加強④水汽輸送環節,給陸地帶來大量的降水。故答案為:(1)蒸發;(2)④。12.科研團隊利用碳基吸收體(吸光性強)設計生產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過海水通道到達碳基吸收體,如圖是它的結構示意圖。(1)頂端設計成像蘑菇一樣的傘狀結構,是為了 增大水的表面積,加快水的蒸發 。(2)若在現實中大量投入使用該裝置,主要是對水循環的 蒸發 環節施加影響。【答案】(1)增大水的表面積,加快水的蒸發;(2)蒸發。【分析】水循環包括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海陸間循環,環節有蒸發、降水、水汽運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等,據以上知識進行分析。【解答】解(1)頂端設計成像蘑菇一樣的傘狀結構,是為了增大水的表面積,加快水的蒸發;(2)水循環包括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海陸間循環,環節有蒸發、降水、水汽運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等,根據圖示可知,若在現實中大量投入使用該裝置,主要是對水循環的蒸發環節施加影響。故答案為:(1)增大水的表面積,加快水的蒸發;(2)蒸發。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初中科學八上1.1地球上的水講義學生版.doc 浙教版初中科學八上1.1地球上的水講義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