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細胞的結構知識清單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細胞的結構知識清單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生物浙科版必修1

資源簡介

浙科版2019版新教材 生物必修1
第二章知識點清單
目錄
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細胞是生命的單位
第二節 細胞膜控制細胞與周圍環境的聯系
第三節 細胞質是多項生命活動的場所
第四節 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第五節 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統一整體
第六節 原核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
第二章 細胞的結構
第一節 細胞是生命的單位
一、生物體由細胞構成
時間 科學家 研究成果 細胞學說
內容 意義
1665年 英國物理學家羅伯特·胡克 第一個描述細胞的人。實際上,胡克看到的是已死亡細胞的纖維質細胞壁 所有的生物都由
一個或多個細胞
組成,細胞是所有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所有的細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細胞產生 揭示了生物體結
構的統一性,揭示了生物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將動物和植物統一起來,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奠定了基礎。同時,它將人們對生物的研究從宏觀領域帶入微觀領域
1838年 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 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是植物各種功能的基礎
1839年 德國動物學家施旺 動物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1858年 德國科學家魏爾肖 所有的細胞都必定來自已經存在的活細胞
細胞學說中“所有的生物都由一個或多個細胞組成”的觀點在當時是準確的,從現在看來,還有待補充,因為目前所研究的所有生物包括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
二、 細胞既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
1.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1)多樣性:自然界的細胞種類極其繁多,形態、體積、功能和生活環境的差異巨大
(2)統一性
①所有的細胞都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真核細胞還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②所有細胞都具有C、H、O、N等基本元素。
③所有細胞都以DNA作為遺傳物質。
2.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1)分類依據:是否具有成形的細胞核。
(2)原核細胞:無成形的細胞核。由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原核生物,這些生物
幾乎都是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如細菌、藍細菌等。
(3)真核細胞:有成形的細胞核。由真核細胞構成的生物稱為真核生物,真核生物
可分為多細胞真核生物和單細胞真核生物。
三、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細胞
1. 對光:用低倍鏡、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轉動反光鏡使視野明亮
2. 低倍鏡觀察
(1)壓片:標本正對通光孔中心,并用壓片夾固定
(2)側面觀察,降鏡筒(轉動粗準焦螺旋)
(3)左眼觀察,找物像(轉動粗準焦螺旋)
(4)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 高倍鏡觀察
(1)移:移動裝片,將目標區域移至視野中央
(2)轉:轉動轉換器,換成高倍鏡
(3)調:調反光鏡、光圈,使視野亮度適宜;調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 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使用時鏡頭離載玻片的距離越近;放大倍數越大,物像越大,視野范圍也就越小,透光量越少,視野越暗。
四、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1. 病毒(非細胞生物):只有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進行生命活動。
2. 單細胞生物:所有代謝活動均在單個細胞內進行。
3. 多細胞生物:每個細胞都具有相對獨立的代謝系統,功能相同的細胞聚集在一
起,共同執行某一功能。
五、高倍顯微鏡的使用
  小楊同學在學習使用顯微鏡時,得到甲、乙兩圖是他在10×物鏡和10×目鏡
下的觀察結果。
甲 乙
1. 顯微鏡使用中的3個原則
(1)使用顯微鏡的基本原則是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
再使用高倍鏡。
(2)換用高倍鏡后只能調節細準焦螺旋,不能調節粗準焦螺旋。
(3)換用高倍鏡后,若視野太暗,則調節反光鏡、光圈。
2. 從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視野的變化
鏡頭 物像大小 看到細胞數目 視野亮度 物鏡與載玻片距離 視野范圍
低倍鏡 小 多 亮 遠 大
高倍鏡 大 少 暗 近 小
3. 高倍顯微鏡使用中容易出現的錯誤操作
(1)移動裝片方向錯誤,導致物像沒有移向視野中央,反而移向視野之外。
(2)總是選用大光圈和凹面鏡,錯誤地認為視野亮度越大越好。實際上,在標本染色較深、透光性較差、視野相對較暗的情況下,宜選用凹面鏡和大光圈以增大通光量。但在觀察沒有染色的透明對象時,選用平面鏡和小光圈調節視野亮度更適宜。
4. 相關規律
(1)細胞在視野中呈單行或單列排布,計算時只考慮長度或寬度:
放大后視野中的細胞數=放大前視野中的細胞數×。
(2)細胞在視野中呈充滿排布,計算時要考慮面積的變化:放大后視野中的細胞數=放大前視野中的細胞數×(放大前放大倍數/放大后放大倍數)2。
(3)物像在視野角落時,“偏哪移哪”:顯微鏡成倒立的“像”,若物像在視野右上方,則實際位于左下方,為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往右上方移動。
5. 易錯警示:使用顯微鏡的基本原則是“先低后高不動粗”,即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再使用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不能使用粗準焦螺旋。
第二節 細胞膜控制細胞與周圍環境的聯系
一、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1. 通過模擬實驗探究膜的透過性
實驗原理 半透膜具有一定大小的孔徑,水等小分子和離子可以自由通過,而蛋白質、淀粉等大分子則無法通過
實驗分組及處理 A組 B組
透析袋內裝淀粉溶液,置于盛有蒸餾水的燒杯內 透析袋內裝等量葡萄糖溶液,置于盛有等量蒸餾水的燒杯內
實驗檢測 向透析袋外蒸餾水中加入適量
碘-碘化鉀溶液 取透析袋外蒸餾水2 mL,加入2 mL本尼迪特試劑,熱水浴2~3 min
實驗現象 蒸餾水不變藍,透析袋內變藍 出現紅黃色沉淀
實驗結果 葡萄糖分子和碘可以通過透析膜,淀粉分子無法通過
實驗結論 透析膜對分子的進出具有半透性
實驗推論 細胞膜是細胞的邊界,可以推測細胞膜對物質的進出具有選擇透過性
自變量是指研究者主動操縱而引起因變量發生變化的因素或條件。一般來講,生
物實驗中除自變量以外的因素或條件都是一致的。
2. 細胞膜的功能特性
細胞膜可以控制物質進出,選擇性地吸收營養物質和排出代謝產物,保持細胞內生化反應有序進行。這一特性稱為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二、細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質構成
成分 結構 作用 其他特點
磷脂 形成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細胞膜的基本骨架 磷脂分子是兩性分子, 含有C、H、O、P四種元素,有些磷脂還含有N
膜蛋白 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a. 轉運蛋白:選擇性地吸收或排出特定物質,控制其進出細胞;b. 催化特定化學反應;c. 連接同一組織的相鄰細胞;d. 受體:在細胞與外界的信息交流和細胞識別中發揮重要作用 細胞膜中的蛋白質或脂質可與多糖結合形成細胞外被,存在于細胞膜外表面
膽固醇 主要位于磷脂雙分子層的疏水環境中,具有一個很小的親水基團,與磷脂頭部連接 保持細胞膜的穩定性,雙重調節磷脂分子的活動。一方面,膽固醇通過與磷脂脂肪酸鏈的相互作用,限制磷脂分子運動、增加其有序性;另一方面,膽固醇能將磷脂分子分隔開,增強磷脂分子運動性 存在于動物細胞膜中,植物細胞膜一般不含
  細胞膜的功能主要通過膜蛋白實現。細胞的功能越多,其膜蛋白的種類和數量就越多。
三、生物膜具有流動性
1. 生物膜:細胞內所有的膜的統稱。
2. 人鼠細胞融合實驗
結論:細胞膜的蛋白質呈流動狀態。
3. 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
(1)主要提出者:辛格、尼克爾森。
(2)基本內容
①磷脂雙分子層構成了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②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貫穿于整個磷脂雙分子層,體現了膜內外結構的不對稱性。
③磷脂和蛋白質位置不是固定的,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動性。
4. 知識拓展
a. 細胞膜中的脂質除磷脂外,還有一些糖脂和膽固醇。
b. 糖脂和糖蛋白都分布于細胞膜的外表面。
c. 脂質和蛋白質分子并不是均勻分布的,而是呈不對稱性分布的。
5. 流動性:生物膜的結構特性,與生物膜進行能量轉換、物質轉運、信息傳遞和分
裂等功能密切相關。
四、細胞壁是植物、真菌和大多數原核細胞的外層結構
1. 成分:植物的細胞壁主要由纖維素組成,此外還含有果膠等多種物質。
a. 真菌和大多數原核細胞同樣具有細胞壁,但組成物質和結構與植物不同。
b. 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
2. 功能
(1)保護細胞,維持細胞形態,加強細胞的機械強度。
(2)參與細胞間的相互粘連,是激素等化學信號傳遞的介質和通路。
3. 特性:具有全透性,與細胞的選擇透過性無關。
五、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1)不同細胞膜中各組分的含量不同,與細胞的功能有關,如功能復雜的膜中,蛋白
質的種類和數量多。
(2)在細胞膜的外側,由多糖和膜中的蛋白質或脂質結合,構成糖蛋白或糖脂。糖蛋白分布在細胞膜外側,是判斷膜內外側的主要依據。
(3)在一定條件下,細胞膜的組分也會發生變化。
六、比較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和流動性
結構特性 流動性 構成細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的位置不是固定的 溫度:在一定范圍
內,溫度越高,細胞膜的流動性越大 細胞膜的流動性是表現其選擇透過性的結構基礎,細胞膜只有保持流動性,細胞才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才能表現出選擇透過性
功能特性 選擇透過性 遺傳因轉運蛋白種類、數量選擇透過性 內因:細胞膜上轉
運蛋白的種類和
數量外因:溫度、pH、O2等
第三節 細胞質是多項生命活動的場所
一、細胞質中有多種細胞器
細胞器 組成形態或結構 膜層數 功能
內質網 光面內質網 由一系列片狀的膜囊和管狀的腔組成,向內連接細胞核的核膜,向外連接細胞膜 單層 運輸蛋白質和合成脂質的重要場所;肝細胞光面內質網有解毒功能;一些內分泌細胞的光面內質網可以合成類固醇激素
粗面內質網 有核糖體顆粒附著,加工、運輸蛋白質
核糖體 附著核糖體 由RNA和蛋白質構成 無膜 合成蛋白質的場所,合成的蛋白質被運輸至胞外或細胞的其他部位
游離核糖體 合成蛋白質的場所,合成的蛋白質通常用于細胞自身或構成自身結構,如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肌細胞的肌纖維蛋白等
高爾基體 由一系列扁平膜囊和大小不一的囊泡構成 單層 主要對由內質網運入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和運輸。植物細胞中,合成果膠物質,參與細胞壁的構建
溶酶體 含水解酶 單層 主要進行細胞內消化:消化細胞從外界吞入的顆粒、自身衰老的細胞器和碎片
線粒體 光學顯微鏡下,一般呈顆粒狀或短桿狀 雙層 細胞能量代謝中心,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葉綠體 光學顯微鏡下呈球形或橢球形 雙層 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 泡狀 單層 液泡中的色素使某些植物的花、葉、果實呈現不同的顏色。液泡中的細胞液儲存水分和營養物質,調節細胞滲透壓平衡、酸堿平衡、離子平衡,維持細胞正常形態。液泡富含水解酶,能吞噬衰老的細胞器
中心體 兩個空間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物質組成 無膜結構 在細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
2. 核糖體在細胞中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兩種存在形式可以相互轉化。
3. 知識拓展
a. 葉綠體中所含色素與液泡中所含色素理化性質不同,葉綠體中為脂溶性色素,液
泡中為水溶性色素。
b. 溶酶體中的水解酶并不是在溶酶體中合成的,而是在核糖體上合成的,且需要內
質網和高爾基體的加工。
二、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1. 實驗原理
(1)葉綠體呈綠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觀察。
(2)活細胞中的細胞質處于不斷流動的狀態。觀察時可用細胞溶膠中葉綠體的運
動作為標志。
2. 材料選擇
(1)黑藻:葉片小而薄,葉肉細胞的葉綠體大而清晰,是觀察葉綠體和胞質環流的好
材料。
(2)適合觀察胞質環流的其他材料:百合花藥萌發的花粉管,向日葵舌狀花花冠的
表皮,新鮮大白菜內層葉片中脈處的表皮,蘚類的小葉片等。
3. 實驗步驟
(1)預處理:將黑藻放在光照充足、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培養
(2)取材:用鑷子從黑藻新鮮枝條上取一片幼嫩小葉
(3)制作黑藻葉片臨時裝片:
①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將小葉放入水滴中;③蓋上蓋玻片
(4)低倍鏡下找到黑藻葉肉細胞
(5)高倍鏡下觀察葉綠體的形態、顏色、分布和運動
4. 實驗結論
(1)葉綠體呈綠色、球形或橢球形,隨細胞質流動,自身也可轉動。
(2)每個細胞中細胞質流動的方向一致,其流動方式為環流式。
a. 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能夠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改變方向。
b. 葉綠體繞液泡定向環形流動;如果沒有流動,可能與黑藻沒有接受充足的光照或室溫低有關,也可能與培養黑藻的水未及時更換有關。
5. 胞質環流意義:植物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它對于促進細胞代謝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胞質流動使葉綠體移動到光照充足的位置進行光合作用;不斷分配各種營養物質,使其在細胞內均勻分布,促使基質內的一系列代謝反應高效有序地進行。
三、細胞溶膠是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1. 含義:細胞溶膠又稱細胞質基質,是細胞內除去細胞器以外的膠狀物質。
2. 成分
(1)水分:占細胞總體積的70%左右,多數水分子以結合水的形式附著于蛋白質等
大分子表面,只有部分水分子是游離的。
(2)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糖類、氨基酸和無機鹽等多種營養物質。
3. 功能
(1)細胞與外界環境、細胞質與細胞核及細胞器之間物質運輸、能量交換和信息傳遞的重要介質。
(2)許多代謝反應的重要場所。
(3)參與某些脂質的合成、蛋白質的加工和降解、大分子物質和細胞器的移動等。
四、細胞骨架維持細胞形態并控制細胞運動和胞內運輸
  細胞骨架存在于細胞質中,是由蛋白質纖維交錯連接的網絡結構。構成細胞骨架的重要結構是微絲和微管。
名稱 結構 功能
微絲 纖維 支撐、維持細胞形態;參與細胞運動、植物細胞的細胞質流動與肌肉細胞的收縮等一系列生理功能
微管 管狀結構 在細胞器等物質和結構的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五、認識各種細胞器
1. 從不同的角度對細胞器進行歸納
角度 細胞器
分布特點 高等動植物細胞共有 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特有 中心體
植物細胞特有 葉綠體、液泡
真、原核細胞共有 核糖體
組成特點 含有核酸 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
含有DNA和核糖體 線粒體、葉綠體
含有色素 葉綠體、液泡
功能特點 與能量轉換有關 線粒體、葉綠體
動植物細胞都有,但功能不同 高爾基體
可增大細胞內膜面積 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
膜結構層數 雙層膜 線粒體、葉綠體
單層膜 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溶酶體
無膜結構 核糖體、中心體
2. 易錯歸納
a. 沒有葉綠體的細胞不一定就是動物細胞,如植物根尖細胞就不含葉綠體。
b. 沒有大液泡的細胞也不一定就是動物細胞,如植物根尖分生區細胞就沒有大液泡
c. 有中心體的細胞不一定就是動物細胞,如低等植物細胞也可含有中心體。
d.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但光合作用不一定都在葉綠體中進行,如藍細菌沒有
葉綠體,也能進行光合作用。
e. 線粒體是需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但沒有線粒體的生物也可以進行需氧呼吸,如藍
細菌。
3. 比較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異同
項目 線粒體 葉綠體
不同點 形態結構
增大膜面積的方式 內膜向內腔折疊形成嵴 由類囊體堆疊成基粒
完成的生理過程 需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光合作用的場所,完成光合作用的全過程
相同點 均具有雙層膜結構;均含有少量DNA;均與能量轉換有關
第四節 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一、遺傳物質主要儲存在細胞核中
二、細胞核控制細胞的遺傳和代謝
1. 傘藻“嫁接”實驗
(1)實驗過程
①地中海傘藻的假根+細圓齒傘藻的傘柄→地中海傘藻的傘帽。
②細圓齒傘藻的假根+地中海傘藻的傘柄→細圓齒傘藻的傘帽。
(2)實驗結論:傘藻傘帽的形狀是由細胞核控制的。
2. 變形蟲切割實驗
(1)實驗過程
(2)實驗結論:變形蟲的攝食、生長和分裂等各項生命活動都離不開細胞核。
3. 細胞核的功能:DNA主要儲存在細胞核中,細胞核是細胞遺傳和代謝的控制中心
三、嘗試制作真核細胞的結構模型
1. 建立模型: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是人們根據某一目的,抓住對象的本質特征,將復雜的、微觀的現象或事物構建成抽象的、概括性的描述,是對研究對象簡潔的
表述。
2. 模型類型: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
四、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
1. 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
結構 功能
核膜 雙層膜,外層常與粗面內質網相連;雙層膜不是連續的,其上具有核孔 細胞核的邊界,其上核孔是蛋白質、RNA等大分子出入細胞核的通道
核仁 細胞核中呈球形或橢球形的結構,其大小、數目、形態隨生物種類、細胞類型不同而不同 是核糖體RNA合成、加工和核
糖體裝配的重要場所
染色質 由DNA、蛋白質和少量RNA組成的復合結構,呈細長的絲狀,容易被堿性染料染色 a. 細胞核中的DNA存在于此處;b. 細胞分裂過程中,凝聚成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
核基質 細胞核內以蛋白質為主的網絡
結構 為細胞核提供支架,也是多種酶的結合位點,與核內遺傳物質的復制、染色體的裝配等生理活動密切相關
第五節 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統一整體
一、生物膜系統把細胞各部分結構聯系在一起
1. 概念:細胞膜和包括核膜在內的多種細胞器膜共同構成細胞的生物膜系統。
2. 各生物膜在結構上的聯系
(1)直接聯系:內質網膜向內與核膜連接,向外與細胞膜連接。
(2)間接聯系: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可以通過囊泡相互轉化,實現膜成分的更新。

3. 功能
(1)生物膜系統大大提高了細胞內物質運輸的效率,加強了各組分間的交流。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內質網。
(2)生物膜形成的各區室使細胞具有相對獨立的空間,保證了細胞各項生命活動高效、有序地進行。
(3)為多種酶提供了附著位點,為多種化學反應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細胞內各結構協調配合,共同執行生命活動
1. 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
(1)分泌蛋白的概念:在細胞內產生后,分泌到細胞外發揮作用的蛋白質,如消化
酶、抗體和一部分激素。
(2)研究方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
(3)過程
“合成”不等于“加工”:如合成蛋白質的場所僅為核糖體,加工蛋白質的場所為內質網和高爾基體。
2. 囊泡——細胞里的“搬運工”
(1)囊泡運輸的物質
①一類是囊泡膜上的膜蛋白和脂質等,參與細胞器的組成并完成特定的細胞功能。
②囊泡包裹的內含物,如一些激素、酶等,這些物質有的被分泌到細胞外,有的參
與細胞內大分子物質的降解等。
(2)囊泡運輸:包括囊泡形成、運輸和與特定部位膜的融合,其中囊泡與特定部位膜的融合是囊泡定向運輸的關鍵。整個過程非常復雜,需要多種信號分子和細胞骨架的參與。
三、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過程
  圖甲表示細胞通過形成囊泡運輸物質的過程,圖乙是圖甲的局部放大。不同
囊泡介導不同途徑的運輸。圖中①~⑤表示不同的細胞結構。
甲 乙
1. 與分泌蛋白形成有關的“細胞器”“結構”和“膜結構”
(1)細胞器:線粒體、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
(2)結構:線粒體、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3)膜結構: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細胞膜。
2. 在分泌蛋白加工、運輸過程中,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細胞膜面積的變化
  在分泌蛋白加工運輸過程中,內質網膜面積變小,細胞膜面積變大,高爾基體
膜面積先變大后變小,即前后基本不變。
3. 在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過程中,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某氨基酸,不同結構所含放
射性同位素的情況

分泌蛋白合成和運輸過程中依次出現放射性的結構:核糖體→內質網→囊泡→高
爾基體→囊泡→細胞膜。
四、理解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1. 生物膜組成、結構與功能的統一
2. 主要體現
(1)哺乳動物的成熟紅細胞無核,無細胞器。形態上呈兩面凹陷的圓餅狀,體積小,
相對表面積大,有利于提高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效率。
(2)卵細胞體積大,儲存豐富的營養物質,為胚胎早期發育提供營養。
(3)具有分泌功能的細胞往往具有很多突起,以增大表面積,提高分泌效率,且細胞
中內質網和高爾基體含量較多。
(4)癌細胞形態結構發生改變,核糖體增多,細胞膜上的糖蛋白含量減少,使細胞間
黏著性降低,易于擴散和轉移。
(5)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內有大量的線粒體,有助于物質運輸的能量供應。
(6)哺乳動物成熟精子中細胞質較少,但保留了線粒體,有利于精子運動。
(7)心肌細胞中含有大量線粒體,以維持其不斷收縮。
第六節 原核細胞內無成形的細胞核
一、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是原核細胞
1. 藍細菌
(1)藍細菌出現在35億多年前,是最早出現的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2)藍細菌在生命進化歷程中的作用
①藍細菌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在大氣圈積累,為真核生物的起源創造了條件。
②促進了臭氧層的形成,阻擋了大量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
③促使大氣圈中CO2含量下降,逐漸降低了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為陸生生物的出
現創造了條件。
2. 內共生學說
  真核細胞中線粒體、葉綠體等結構起源于早期的原核生物,某些細菌被原始的真核生物吞噬后,經過長期共生成為線粒體;而藍細菌被吞噬后逐漸演化為葉綠體
二、原核細胞沒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1. 結構(以大腸桿菌為例)
2. 原核細胞可完成復雜的生命活動
(1)某些原核細胞可以進行需氧呼吸,與需氧呼吸相關的酶分布于細胞膜和細胞質基質。
(2)藍細菌等原核生物的細胞質含有附著光合色素的光合膜,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三、認識原核生物(細胞)
1. 常見的原核生物及與之易混淆的真核生物
常見的原核生物 與之易混淆的真核生物
細菌:常帶有“桿、球、螺旋或弧”字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根霉、曲霉、毛霉等)
放線菌:如鏈霉菌等
藍細菌(舊稱藍藻) 衣藻、輪藻、黑藻、水綿等
衣原體、支原體(無細胞壁)、立克次氏體 原生動物:草履蟲、變形蟲、瘧原蟲等
2. 對原核細胞或原核生物認識的4個誤區
(1)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切不可把它們當成原核生物。
(2)并非所有的原核細胞都有細胞壁,如支原體無細胞壁。
(3)不要認為單細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例如草履蟲、變形蟲是真核生物。
(4)原生生物不是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是最簡單的真核生物,如草履蟲等。
四、比較不同細胞的結構
  下列為四種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
A B
C D
1. 比較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
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本質區別 無核膜 有核膜
大小 較小 較大
細胞壁 有(少數除外,如支原體) 植物細胞和真菌細胞有,動物細 胞無
細胞質 有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 有核糖體和其他細胞器
細胞核 擬核,該區域有一環狀DNA分子,不形成染色體(質) 有核膜,核內有染色體(質)
實例 細菌、藍細菌等 動物、植物、真菌
2. 不同細胞的辨別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盈江县| 馆陶县| 清远市| 和硕县| 营山县| 定兴县| 石河子市| 江达县| 稻城县| 太谷县| 攀枝花市| 宁夏| 云霄县| 镇远县| 江孜县| 饶河县| 德阳市| 高平市| 穆棱市| 疏附县| 公安县| 辽阳市| 商都县| 台北市| 鹤庆县| 赤峰市| 永靖县| 高邮市| 周至县| 鄂温| 资兴市| 简阳市| 龙胜| 房产| 台中县| 吴堡县| 甘泉县| 渭南市| 松阳县| 闻喜县| 洪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