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1講探索認識的奧秘(講義)(含答案)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1講探索認識的奧秘(講義)(含答案)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新教材新高考)

資源簡介

第21講 探索認識的奧秘
目 錄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1
02知識導圖·思維領航 2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2
考點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2
知識點1 認識與實踐 2
知識點2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3
考向1 認識與實踐 3
考向2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5
考點二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7
知識點1 真理的含義及屬性 7
知識點2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7
考向1 真理的含義及屬性 8
考向2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9
04真題練習·命題洞見 10
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備考建議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2023 選擇題:天津卷、江蘇卷、廣東卷、浙江卷、北京卷、遼寧卷、湖南卷 本講選擇題和主觀題都有考查,復習時關注一些命題:借助勞動教育等考查實踐的含義、作用、形式、特點等。通過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兩山”理論的不斷完善等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借助具體事例,科研成果、傳統文化、名言警句考查真理的特征及追求真理的過程。
2022 選擇題:全國卷、北京卷、山東卷、浙江卷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2023 選擇題:全國卷、河北卷、海南卷、廣東卷、山東卷、湖北卷
2022 選擇題:全國卷、湖北卷、 主觀題:天津卷
復習目標:1.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2.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3.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
考點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知識點1 認識與實踐
(1)認識
①含義: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②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
感性認識 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
理性認識 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
二者關系 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
(2)實踐
①實踐的概念: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A.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
B.作為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②實踐的特點
客觀物質性 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體、對象和手段,都是客觀的。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強調實踐受客觀因素的影響)
主觀能動性 在改造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中,人創造出自然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在改造社會的實踐中,人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強調實踐受主觀因素的影響)
社會歷史性 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強調實踐受橫向因素的影響),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強調實踐受縱向因素的影響)
知識點2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實踐不斷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①實踐處在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
特別提醒:區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四個表現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強調認識在實踐基礎上“從無到有”。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強調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淺入深”。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強調實踐能夠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強調認識不能脫離實踐,要回歸到實踐中去,服務實踐。
考向1 認識與實踐
1.(2023·天津·高考真題)近年來,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廣泛認可竹子具有生長快、強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無害化降解等特點;我國竹子種類豐富,種植業發達。“以竹代塑”理念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有助于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 )
A.屬于感性認識,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
B.基于竹子自身優良屬性,符合我國的客觀實際
C.具有客觀物質性,有利于推動我國竹產業發展
D.立足已有經驗,有利于推動“減塑”實踐發展
【變式訓練】1.(2023·北京·高考真題)從2023年3月23日起,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聯合市氣象局正式發布森林體驗指數,公眾出游時可據此選擇心儀的游憩目的地。

這一做法( )
A.將繁多的數據變成簡明的指數,說明人的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B.服務于公眾的旅游感受,表明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目標
C.優化了城市森林空間布局,提升了林地、濕地的生態價值
D.提供了差異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助力創造公眾的高品質生活
【變式訓練】2.(2022·北京·高考真題)“你讀過的課文中哪一篇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論壇的這一話題,吸引了數萬人參與討論。下面是不同年齡的人分享重溫課文的感受:重溫課文( )
甲:我記得誘人的高郵咸鴨蛋,“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乙:《匆匆》讓我開始知道要珍惜時間,不能讓時間白白流逝。 丙:十幾歲的日子和思想很簡單,其實當年并沒有完全讀懂《我與地壇》的深意。 丁:學《記承天寺夜游》時也有清涼月夜,但不懂得知己難遇,不懂得能在夜半時分找到人“相與步于中庭”的可貴。
①可以喚醒人們的文化記憶,豐富精神世界
②獲得的是理性認識,有助于實現認識的飛躍
③讓歷經歲月洗禮的人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刻
④讓不同年齡的人思昔撫今,形成對當下生活的共同認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2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2023·江蘇·高考真題)動物實驗一直是人類測試、評估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方法,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材料說明( )
①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③正確的理論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④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變式訓練】1.(2023·浙江·高考真題)氣候會影響樹木年輪的形成與寬窄變化。因此,樹木年輪記錄可以替代氣象資料,幫助科學家追溯過去的氣候變化,還可以為氣候模型提供量化、精確的背景參數,幫助科學家更可靠地模擬未來的氣候變化,這表明( )
①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
②科學實驗可以檢驗認識的真理性
③科學家可以認識氣候變化規律
④準確認識規律是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變式訓練】2.(2023·遼寧·高考真題)下列各民族諺語與漫畫蘊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①“刀在石上磨,人在干中學”(哈尼族)
②“十個嘴把式,頂不住一個手把式”(漢族)
③“十耳聽不如雙眼見,十眼見不如雙手干”(傣族)
④“不吃菜葉不知饑飽,不挖河水不知深淺”(阿昌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點二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知識點1 真理的含義及屬性
(1)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屬性
真理是客觀的 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有條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真理是具體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知識點2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含義 原因
反復性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①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 ②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
無限性 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
上升性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
方法論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特別提醒:全面理解真理
真理的基本特征 客觀性 是真理最基本的屬性,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
具體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條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追求真理的過程 反復性 表現: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原因: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
無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上升性 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個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
考向1 真理的含義及屬性
1.(2023·廣東·高考真題)黨的二十大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以更好反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這一修改( )
①全面具體地總結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偉大成就
②為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據
③更加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④適應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有利于更好發揮黨章的規范和指導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變式訓練】1.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曾作出深刻論述,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述是基于( )
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②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能促進客觀事物發展
③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我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必要條件
④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變式訓練】2.近日,南昌大學艾勇教授與廖偉強教授在分子鐵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他們根據“多則異”的思想設計并合成了富勒烯加合物C60S8分子鐵電體。這項研究工作不僅激發了設計鐵電富勒烯和其他新型分子鐵電材料的靈感,還為“多則異”的分子設計理念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元素。這體現了( )
①真理都是具體的,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
②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③人可以在認識的指導下,創造出新的具體物質形態
④認識具有上升性,要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和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向2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2023·海南·高考真題)2022年12月,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30年來,中國航天人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出技術跨越的創意,經過無數次艱苦而嚴謹的實驗和科技攻關,奇跡般地將科技創意變為現實。這表明( )
①科學實驗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實踐活動
②航天人不斷超越自我,在實踐中化科技創意為現實
③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
④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變式訓練】1.(2023·全國·高考真題)據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表明月球在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該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可見( )
①科學研究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強大動力
②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過程
③在繼承基礎上不斷超越是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
④科學理論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變式訓練】2.1965年,毛澤東會見斯諾時,斯諾說他相信毛澤東著作的影響,將遠遠超過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毛澤東則回答:“這要看后人,幾十年后怎么看。”“現在我的這些東西,還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東西,在一千年以后看來可能是可笑的了。”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認識具有無限性,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變化發展的
②認識具有反復性,真正的正確的認識是不存在的
③超出了一定的條件和范圍,真理也可能會變成謬誤
④認識有待實踐檢驗,是不是真理取決于實踐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一、單項選擇題
1.(2023·河北·高考真題)同是長江,幾度遭貶的蘇軾鐵板銅琶高歌“大江東去”,而李煜則多愁怨嘆“一江春水向東流”;同是明月,張九齡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觸發了思親的無限情愫,而張若虛發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
①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
②認識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
③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④認識根源于主體獨特的內心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天津·高考真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貼近國情、貼近時代、貼近人民,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成為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的理論支撐。強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
①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信
②要求我們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③意味著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④明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世界各國的行動指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3·廣東·高考真題)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漆樹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創造漆器的國家。殷周時代,漆器用于禮樂、飲食、饋贈等,而最美的漆器則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殷周先人會用巧妙的手法虔誠地髹涂裝飾祭祀之器來完成他們心中最美的禮儀。這表明( )
①人的活動方式體現了人的世界觀
②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經驗感受之中
③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聯系
④人為事物的聯系比自在事物的聯系更有價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湖南·高考真題)“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精準扶貧理念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顯著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這表明( )
①真理性認識更具有能動創造性和直接現實性
②理論是在實踐指導下沿著科學性方向不斷深化的
③理論的感召力從根本上源于在科學指導實踐中展現的真理力量
④學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山東·高考真題)中國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寶。明代許次紓嗜花之品鑒,深諳茶理,他在《茶疏》中寫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這茶理體現了( )
①聯系是普遍的,要從整體上把握物并實現事物結構與功能的優化
②聯系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
③整體和部分密不可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
④真理是具體的,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3·湖北·高考真題)“十三五”期間,水產育種人聚焦漁業種苗問題,突破水產育種的“卡脖子”難題,填補多項技術空白,寫好“藍色種業”大文章,使得漁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上述事例說明( )
①科研意識轉變程度決定科研水平達到的高度
②實踐提出的問題引導科學研究的發展方向
③實踐主體的能動性是檢驗科技進步的標準
④創新能力的提高推動實踐發展和認識深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2·湖北·高考真題)在數千年的文明歷程中,我國流傳下來了數量豐富的歷史典籍,其中有以編年體著稱的《春秋》,有以國別體傳世的《戰國策》,還有開創紀傳體傳統的《史記》等等。不同史書往往對同一歷史事實在記敘方式、細節描述、價值評價等方面存在差異,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特征,這表明( )
①人們對歷史的認識是多次反復循環的
②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受到認識方法的影響
③歷史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④不同的社會條件會影響人們對歷史的認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22·山東·高考真題)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歷法。陰歷反映的是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規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導海事活動;二十四節氣則是反映太陽周年視運動的“陽歷”,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氣候特征,可指導農業生產。通過設置閏月協調回歸年與朔望月之間的天數,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陰陽”和諧,融為一體。中國歷法智慧所蘊含的哲理是( )
①正確認識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
②人對世界的認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
③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是規律起作用的前提條件
④要在斗爭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爭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2·全國·高考真題)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學生為主研制的遙感衛星“啟明星”發射升空,學生可以根據需要給衛星發指令獲得地球觀測數據,用來驗證自己的創意是否合理可行。通過研制衛星,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極大地提升了專業能力。由此獲得的啟示是( )
①認識的目的全在于從實踐中獲得真理
②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知識
③間接經驗同直接經驗相結合能夠深化認識
④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驗證認識的客觀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10.(2022·天津·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過去食物的生產來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糧為綱”的糧食觀。現在通過設施農業、生物技術等手段,有了更多獲取食物的途徑。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這就要求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從“以糧為綱”到“大食物觀”,應對糧食安全問題有了更寬廣的視野。
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知識,分析大食物觀的形成過程。
1第21講 探索認識的奧秘
目 錄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1
02知識導圖·思維領航 2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2
考點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2
知識點1 認識與實踐 2
知識點2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3
考向1 認識與實踐 3
考向2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5
考點二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7
知識點1 真理的含義及屬性 7
知識點2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7
考向1 真理的含義及屬性 8
考向2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9
04真題練習·命題洞見 10
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備考建議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2023 選擇題:天津卷、江蘇卷、廣東卷、浙江卷、北京卷、遼寧卷、湖南卷 本講選擇題和主觀題都有考查,復習時關注一些命題:借助勞動教育等考查實踐的含義、作用、形式、特點等。通過航天事業取得的成就,“兩山”理論的不斷完善等考查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借助具體事例,科研成果、傳統文化、名言警句考查真理的特征及追求真理的過程。
2022 選擇題:全國卷、北京卷、山東卷、浙江卷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2023 選擇題:全國卷、河北卷、海南卷、廣東卷、山東卷、湖北卷
2022 選擇題:全國卷、湖北卷、 主觀題:天津卷
復習目標:1.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 2.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3.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
考點一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
知識點1 認識與實踐
(1)認識
①含義: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②階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
感性認識 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
理性認識 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
二者關系 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
(2)實踐
①實踐的概念: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
A.凡是實踐,都是以人為主體、以客觀事物為對象的物質性活動。
B.作為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②實踐的特點
客觀物質性 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體、對象和手段,都是客觀的。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強調實踐受客觀因素的影響)
主觀能動性 在改造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中,人創造出自然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在改造社會的實踐中,人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強調實踐受主觀因素的影響)
社會歷史性 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強調實踐受橫向因素的影響),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強調實踐受縱向因素的影響)
知識點2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實踐不斷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①實踐處在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
特別提醒:區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四個表現
(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強調認識在實踐基礎上“從無到有”。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強調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淺入深”。
(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強調實踐能夠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
(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強調認識不能脫離實踐,要回歸到實踐中去,服務實踐。
考向1 認識與實踐
1.(2023·天津·高考真題)近年來,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廣泛認可竹子具有生長快、強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無害化降解等特點;我國竹子種類豐富,種植業發達。“以竹代塑”理念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有助于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 )
A.屬于感性認識,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
B.基于竹子自身優良屬性,符合我國的客觀實際
C.具有客觀物質性,有利于推動我國竹產業發展
D.立足已有經驗,有利于推動“減塑”實踐發展
【答案】B
【解析】A:這一理念是理性認識,A不符合題意。B: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以竹代塑”理念受到廣泛認可是因為竹子具有生長快、強度高、可塑性佳等優良屬性且我國竹子種類豐富,種植業發達。這一理念符合我國客觀實際,B符合題意。C:這一理念屬于意識的范疇,不具有客觀物質性,C錯誤。D:要立足實際,不能立足已有經驗,D錯誤。故本題選B。
【變式訓練】1.(2023·北京·高考真題)從2023年3月23日起,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聯合市氣象局正式發布森林體驗指數,公眾出游時可據此選擇心儀的游憩目的地。

這一做法( )
A.將繁多的數據變成簡明的指數,說明人的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B.服務于公眾的旅游感受,表明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目標
C.優化了城市森林空間布局,提升了林地、濕地的生態價值
D.提供了差異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助力創造公眾的高品質生活
【答案】A
【解析】A: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聯合市氣象局正式發布森林體驗指數,是將繁多的數據變成簡明的指數,說明人的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故A符合題意。B: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目標”說法錯誤,B排除。C:發布森林體驗指數,只是對客觀的反映,并不能優化城市森林空間布局,C排除。D:應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而不是差異化的基本公共服務,D錯誤。故本題選A。
【變式訓練】2.(2022·北京·高考真題)“你讀過的課文中哪一篇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論壇的這一話題,吸引了數萬人參與討論。下面是不同年齡的人分享重溫課文的感受:重溫課文( )
甲:我記得誘人的高郵咸鴨蛋,“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 乙:《匆匆》讓我開始知道要珍惜時間,不能讓時間白白流逝。 丙:十幾歲的日子和思想很簡單,其實當年并沒有完全讀懂《我與地壇》的深意。 丁:學《記承天寺夜游》時也有清涼月夜,但不懂得知己難遇,不懂得能在夜半時分找到人“相與步于中庭”的可貴。
①可以喚醒人們的文化記憶,豐富精神世界
②獲得的是理性認識,有助于實現認識的飛躍
③讓歷經歲月洗禮的人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深刻
④讓不同年齡的人思昔撫今,形成對當下生活的共同認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不同年齡的人,重溫課文,有利于可以喚醒人們的文化記憶,豐富精神世界,同時隨著閱歷的增加,也讓人們對課本的理解更加深刻,①③入選。②:不同年齡的人,從課本中得到的是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可以發展到理性認識階段,實現認識的飛躍,②不選。④:不同年齡的人分享重溫課文的感受,可以讓不同年齡的人思昔撫今,但是不同年齡的人對當下生活有不同的認知,④不選。故本題選A。
考向2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1.(2023·江蘇·高考真題)動物實驗一直是人類測試、評估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方法,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材料說明( )
①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③正確的理論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④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這說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①正確。②:材料強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沒體現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排除。③:材料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不涉及理論對實踐的作用,③排除。④: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這表明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推動著人的認識的發展,④正確。故本題選B。
【變式訓練】1.(2023·浙江·高考真題)氣候會影響樹木年輪的形成與寬窄變化。因此,樹木年輪記錄可以替代氣象資料,幫助科學家追溯過去的氣候變化,還可以為氣候模型提供量化、精確的背景參數,幫助科學家更可靠地模擬未來的氣候變化,這表明( )
①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
②科學實驗可以檢驗認識的真理性
③科學家可以認識氣候變化規律
④準確認識規律是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觀察樹木的年輪,這是感性認識。科學家通過樹木年輪記錄追溯過去的氣候變化,更可靠地模擬未來的氣候變化,這是理性認識。表明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①符合題意。③:科學家通過樹木年輪記錄更可靠地模擬未來的氣候變化,說明科學家可以認識氣候變化規律,③符合題意。②:科學實驗是一種實踐形式,它可以檢驗認識的真理性,但是,材料沒有強調通過實踐檢驗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性認識,②排除。④: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揭示科學規律,指導實踐活動,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
【變式訓練】2.(2023·遼寧·高考真題)下列各民族諺語與漫畫蘊含的哲理相近的是( )
①“刀在石上磨,人在干中學”(哈尼族)
②“十個嘴把式,頂不住一個手把式”(漢族)
③“十耳聽不如雙眼見,十眼見不如雙手干”(傣族)
④“不吃菜葉不知饑飽,不挖河水不知深淺”(阿昌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漫畫中,面對老人摔倒,好幾個旁觀人員只顧拍照點贊,而不付諸救助實踐,啟示我們要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①:“刀在石上磨,人在干中學”,比喻人在艱苦困難的環境中,可以煅煉成材,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側重強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排除。②:“十個嘴把式,頂不住一個手把式”,強調說不如做,強調要去實踐,實踐第一的觀點,②正確。③:“十耳聽不如雙眼見,十眼見不如雙手干”,意思是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親手做的,強調實踐的重要性,要樹立實踐第一的觀點,③正確。④:“不吃菜葉不知饑飽,不挖河水不知深淺”,強調要想獲得認識,需要去實踐,側重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④排除。故本題選C。
考點二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
知識點1 真理的含義及屬性
(1)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屬性
真理是客觀的 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有條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真理是具體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知識點2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含義 原因
反復性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①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 ②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
無限性 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
上升性 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表明,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
方法論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特別提醒:全面理解真理
真理的基本特征 客觀性 是真理最基本的屬性,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
具體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條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追求真理的過程 反復性 表現: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原因: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
無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上升性 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個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在發展中不斷超越自身
考向1 真理的含義及屬性
1.(2023·廣東·高考真題)黨的二十大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以更好反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這一修改( )
①全面具體地總結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偉大成就
②為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據
③更加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④適應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有利于更好發揮黨章的規范和指導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以更好反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這一修改適應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有利于更好發揮黨章的規范和指導作用,③④符合題意。①:本題強調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沒有涉及總結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偉大成就,排除①。②:《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不能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據,排除②。故本題選D。
【變式訓練】1.毛澤東同志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曾作出深刻論述,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并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毛澤東同志的這一論述是基于( )
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②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能促進客觀事物發展
③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我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必要條件
④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馬克思主義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其依據從唯物論看是物質決定意識,堅持從實際出發;從認識論看是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①④表述正確符合題意。②:只有正確的意識才能促進客觀事物發展,②表述錯誤。③:材料并沒有涉及到發揮主觀能動性與改造客觀世界的關系,且需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③不選。故本題選B。
【變式訓練】2.近日,南昌大學艾勇教授與廖偉強教授在分子鐵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他們根據“多則異”的思想設計并合成了富勒烯加合物C60S8分子鐵電體。這項研究工作不僅激發了設計鐵電富勒烯和其他新型分子鐵電材料的靈感,還為“多則異”的分子設計理念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元素。這體現了( )
①真理都是具體的,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
②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③人可以在認識的指導下,創造出新的具體物質形態
④認識具有上升性,要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和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材料沒有涉及真理是具體的、事物發展的曲折性,①②不符合題意。③:南昌大學艾勇教授與廖偉強教授根據“多則異”的思想設計并合成了富勒烯加合物C60S8 分子鐵電體,體現了人可以在認識的指導下,創造出新的具體物質形態,③符合題意。④:這項研究工作為“多則異”的分子設計理念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元素,表明認識具有上升性,要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和發展,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
考向2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
1.(2023·海南·高考真題)2022年12月,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30年來,中國航天人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出技術跨越的創意,經過無數次艱苦而嚴謹的實驗和科技攻關,奇跡般地將科技創意變為現實。這表明( )
①科學實驗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實踐活動
②航天人不斷超越自我,在實踐中化科技創意為現實
③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
④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性活動,①錯誤。②④: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30年來,中國航天人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出技術跨越的創意,經過無數次艱苦而嚴謹的實驗和科技攻關,奇跡般地將科技創意變為現實。這表明航天人不斷超越自我,在實踐中化科技創意為現實;認識具有反復性,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②④正確。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說法錯誤,③排除。故本題選D。
【變式訓練】1.(2023·全國·高考真題)據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表明月球在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時間延長了約8億年。該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可見( )
①科學研究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強大動力
②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過程
③在繼承基礎上不斷超越是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
④科學理論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中國科學院發布的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研究成果深化了人類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由此可見,科學研究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也說明在繼承基礎上不斷超越是真理發展的客觀規律,①③符合題意。②:認識的發展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并不是一個用新認識否定、代替已有認識的過程,而是對已有認識的超越。“不斷推翻前人認識”說法錯誤,②排除。④: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科學理論不能夠檢驗認識的真理性,④錯誤。故本題選B。
【變式訓練】2.1965年,毛澤東會見斯諾時,斯諾說他相信毛澤東著作的影響,將遠遠超過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毛澤東則回答:“這要看后人,幾十年后怎么看。”“現在我的這些東西,還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東西,在一千年以后看來可能是可笑的了。”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認識具有無限性,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變化發展的
②認識具有反復性,真正的正確的認識是不存在的
③超出了一定的條件和范圍,真理也可能會變成謬誤
④認識有待實踐檢驗,是不是真理取決于實踐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毛澤東的回答“這要看后人,幾十年后怎么看”充分說明人的認識具有無限性,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變化發展的,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①符合題意。②:真理是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真正的正確的認識是存在的,該觀點屬于不可知論,②錯誤。③:“現在我的這些東西,還有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東西,在一千年以后看來可能是可笑的了”說明真理是有條件的,超出了一定的條件和范圍,真理也可能會變成謬誤,③符合題意。④:認識有待實踐檢驗,是不是真理取決于實踐的檢驗的結果而不是實踐的需要,④錯誤。故本題選B。
一、單項選擇題
1.(2023·河北·高考真題)同是長江,幾度遭貶的蘇軾鐵板銅琶高歌“大江東去”,而李煜則多愁怨嘆“一江春水向東流”;同是明月,張九齡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觸發了思親的無限情愫,而張若虛發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
①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
②認識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
③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④認識根源于主體獨特的內心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面對同樣的長江、明月,不同的主體對長江、明月的認識和反映是有所不同的,這說明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①③符合題意。②:題干強調認識的主體差異性,不體現認識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②不符合題意。④: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根源于主體獨特的內心感受”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④不選。故本題選B。
2.(2023·天津·高考真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貼近國情、貼近時代、貼近人民,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成為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的理論支撐。強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
①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信
②要求我們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③意味著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④明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世界各國的行動指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強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信;同時也要求我們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①②符合題意。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③錯誤。④:要發揮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必須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符合中國國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④錯誤。故本題選A。
3.(2023·廣東·高考真題)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漆樹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創造漆器的國家。殷周時代,漆器用于禮樂、飲食、饋贈等,而最美的漆器則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殷周先人會用巧妙的手法虔誠地髹涂裝飾祭祀之器來完成他們心中最美的禮儀。這表明( )
①人的活動方式體現了人的世界觀
②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經驗感受之中
③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聯系
④人為事物的聯系比自在事物的聯系更有價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最美的漆器則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殷周先人會通過虔誠地髹涂裝飾祭祀之器這一活動完成他們心中最美的禮儀,表達他們對祖先和神靈的敬意,表明人的活動方式體現人的世界觀,①符合題意。②:認識的源泉在于實踐,而不是在于人的經驗感受,②說法錯誤。③:通過實踐,人們可以建立新的聯系,將漆樹汁液制作大漆并創造漆器,③符合題意。④:價值是一事物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人為事物的聯系與自在事物的聯系,不能說哪個更有價值,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
4.(2023·湖南·高考真題)“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精準扶貧理念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顯著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這表明( )
①真理性認識更具有能動創造性和直接現實性
②理論是在實踐指導下沿著科學性方向不斷深化的
③理論的感召力從根本上源于在科學指導實踐中展現的真理力量
④學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實踐具直接現實性,真理沒有直接現實性,①錯誤。②: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指導實踐,理論指導實踐,“理論是在實踐指導下”說法錯誤,②排除。③: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精準扶貧理念推動中國減貧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顯著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等等,這些說明“理論的感召力從根本上源于在科學指導實踐中展現的真理力量”,③正確切題。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因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創造了巨大的人間奇跡,這說明學思想的目的在于把思想變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強大武器,④正確切題。故本題選D。
5.(2023·山東·高考真題)中國茶是日常生活,也是文化瑰寶。明代許次紓嗜花之品鑒,深諳茶理,他在《茶疏》中寫道:“茶滋于水,水藉乎器,湯成于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這茶理體現了( )
①聯系是普遍的,要從整體上把握物并實現事物結構與功能的優化
②聯系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
③整體和部分密不可分,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部分
④真理是具體的,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好茶,好水、好器、好火候,缺一不可,方能成就一杯好茶,這茶理體現了聯系是普遍的,要從整體上把握物并實現事物結構與功能的優化;聯系具有多樣性,不同的聯系構成事物的存在狀態和發展趨勢,①②正確。③:材料強調部分對整體的重要性,未強調整體的作用,③不符合題意。④:材料未涉及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6.(2023·湖北·高考真題)“十三五”期間,水產育種人聚焦漁業種苗問題,突破水產育種的“卡脖子”難題,填補多項技術空白,寫好“藍色種業”大文章,使得漁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5年的58%提高到2020年的63%。上述事例說明( )
①科研意識轉變程度決定科研水平達到的高度
②實踐提出的問題引導科學研究的發展方向
③實踐主體的能動性是檢驗科技進步的標準
④創新能力的提高推動實踐發展和認識深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影響科研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意識轉變程度影響科研水平達到的高度,但不起決定作用,①說法錯誤。②:水產育種人聚焦漁業種苗問題,說明了實踐提出問題引導科學研究的發展方向,②正確。③:實踐活動是檢驗科技進步的標準,并非“實踐主體的能動性”,③說法錯誤。④:突破水產育種的“卡脖子”難題,填補多項技術空白,提高了漁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說明創新能力的提高推動實踐發展和認識深化,④正確。故答案選D。
7.(2022·湖北·高考真題)在數千年的文明歷程中,我國流傳下來了數量豐富的歷史典籍,其中有以編年體著稱的《春秋》,有以國別體傳世的《戰國策》,還有開創紀傳體傳統的《史記》等等。不同史書往往對同一歷史事實在記敘方式、細節描述、價值評價等方面存在差異,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特征,這表明( )
①人們對歷史的認識是多次反復循環的
②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受到認識方法的影響
③歷史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是一個發展的過程
④不同的社會條件會影響人們對歷史的認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具有反復性、上升性,不能說是反復循環,①不選。②④:不同史書往往對同一歷史事實在記敘方式、細節描述、價值評價等方面存在差異,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特征,這表明人們對歷史的認識受到認識方法的影響,不同的社會條件會影響人們對歷史的認識,②④入選。③:材料體現的是不同的史書對同一歷史事實在各個方面的表述存在差異,反映了不同時代的特征,這反映了不同的社會條件會影響人們對歷史的認識,沒有體現歷史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是一個過程,③不選。故本題選C。
8.(2022·山東·高考真題)中國農歷是一種“陰陽合歷”歷法。陰歷反映的是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規律,能反映潮汐,可指導海事活動;二十四節氣則是反映太陽周年視運動的“陽歷”,能反映四季交替和氣候特征,可指導農業生產。通過設置閏月協調回歸年與朔望月之間的天數,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陰陽”和諧,融為一體。中國歷法智慧所蘊含的哲理是( )
①正確認識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
②人對世界的認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
③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是規律起作用的前提條件
④要在斗爭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爭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實踐是主觀能動性和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基礎,①錯誤。②:“陰歷”和“陽歷”反映的內容不同,指導的側重點不同,這說明人對世界的認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②正確切題。③:規律是客觀的,并不是因為人們尊重客觀規律,規律才發生作用的,③錯誤。④:“陰歷”和“陽歷”反映的內容不同,指導的側重點不同,但可通過設置閏月協調,“陰陽”和諧,融為一體,這說明要在斗爭性中把握同一性,在同一性中把握斗爭性,④正確切題。故本題選D。
9.(2022·全國·高考真題)2022年2月27日,以某高校學生為主研制的遙感衛星“啟明星”發射升空,學生可以根據需要給衛星發指令獲得地球觀測數據,用來驗證自己的創意是否合理可行。通過研制衛星,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極大地提升了專業能力。由此獲得的啟示是( )
①認識的目的全在于從實踐中獲得真理
②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才是可靠的知識
③間接經驗同直接經驗相結合能夠深化認識
④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驗證認識的客觀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①錯誤。②:親身參與實踐獲得的知識不一定是正確的,不一定是可靠的知識,②排除。③:學生可以根據需要給衛星發指令獲得地球觀測數據,用來驗證自己的創意是否合理可行,這說明“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驗證認識的客觀真理性”,③正確切題。④:通過研制衛星,學生鞏固了專業知識,極大地提升了專業能力,這明是間接經驗同直接經驗相結合能夠深化認識,④正確切題。故本題選D。
二、非選擇題
10.(2022·天津·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過去食物的生產來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糧為綱”的糧食觀。現在通過設施農業、生物技術等手段,有了更多獲取食物的途徑。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這就要求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從“以糧為綱”到“大食物觀”,應對糧食安全問題有了更寬廣的視野。
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知識,分析大食物觀的形成過程。
【答案】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和目的。生產實踐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是大食物觀形成的來源和動力;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樹立大食物觀的目的。
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實現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大食物觀”代替“以糧為綱”的舊觀念,真理性認識得到豐富和發展。
【分析】背景素材:大食物觀的形成過程
考點考查:認識論等有關知識。
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
【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可從知識指向提取材料關鍵詞并對接教材知識思考作答。注意知識限定不要用錯,結合材料進行分析。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過去食物的生產來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糧為綱”的糧食觀。現在通過設施農業、生物技術等手段,有了更多獲取食物的途徑,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這就要求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可聯系教材知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和目的。
關鍵詞②:從“以糧為綱”到“大食物觀”,應對糧食安全問題有了更寬廣的視野→可聯系教材知識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實現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州市| 宜宾县| 彩票| 镇坪县| 周口市| 浏阳市| 平阴县| 寻乌县| 阜平县| 彭州市| 右玉县| 桂林市| 翁牛特旗| 昂仁县| 永清县| 杨浦区| 邻水| 山阳县| 宁夏| 永康市| 华安县| 柘城县| 兰考县| 蓬莱市| 大冶市| 沂源县| 庆元县| 讷河市| 碌曲县| 吴桥县| 临清市| 木里| 河南省| 尚义县| 建水县| 台南市| 深水埗区| 靖宇县| 华安县| 商丘市|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