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02講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目 錄模擬·基礎演練 1重難·創新演練 5真題·實戰演練 13一、單項選擇題1.(2024·安徽淮北·二模)回看走過的路,探究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歷程,我們才能更好地遠眺前行的路。從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的角度看,對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認知正確的是( )①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的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②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③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④新中國成立后翻天覆地的變化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蓬勃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①: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剩余價值學說和唯物史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①錯誤。②: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1936年,蘇聯通過了新憲法,宣布實現了社會主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②錯誤。③: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一次偉大結合的理論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③正確。④: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鮮活的生命力,④正確。故本題選D。2.(2024·湖南·二模)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具有深遠影響。關于這場偉大愛國革命運動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②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③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④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②④: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②④正確。①: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而不是五四運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①錯誤。③: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③錯誤。故本題選C。3.(2024·安徽蚌埠·三模)“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這首詞寫毛主席重上井岡山所見的景色及由此發出的感慨。透過這首詞,我們可以感悟到( )A.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人民從此就有了主心骨B.經過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C.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D.嶄新課題沒有現成答案,我國的社會主義在艱辛探索中前進【答案】D【解析】D:《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是毛澤東于1965年5月,重上井岡山所見的景色及由此發出的感慨。透過這首詞,我們可以感悟到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所具有的藐視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英雄氣概和凌云壯志,折射了嶄新課題沒有現成答案,我國的社會主義在艱辛探索中前進,D正確。A:材料不涉及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A排除。B:材料不涉及1949年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B排除。C:材料不涉及1956年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C排除。故本題選D。4.(2024·河北保定·二模)土地改革運動,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大解放區領導貧苦農民進行的大規模的土地制度改革運動,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大體上經歷了從實行有少量公共財產的常年互助組,到實現土地入股、統一經營的初級社,再發展到實現集體公有制的高級社三個階段。兩者的共同點是( )①把土地私有轉化為土地集體所有 ②激發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③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 ④對革命取得勝利起積極推動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②:無論是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還是社會主義改造都能激發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②符合題意。④:土地改革運動,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將地主土地分給農民所有,調動了解放區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對推動解放戰爭的勝利起了推動作用,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將農民所有的土地收歸集體所有,也起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作用,推動建立社會主義制度,④符合題意。①:土地革命的目的是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實現農民土地所有制,①不符合題意。③:土地改革運動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5.(2024·甘肅張掖·三模)毛澤東同志在八大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現在也面臨著和蘇聯建國初期大體相同的任務。要把一個落后的農業的中國改變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成為“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就是當時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長遠目標則是團結全黨和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這表明黨的八大( )①規劃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步驟②認識到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③為進一步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建設道路奠定基礎④使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擺脫了蘇聯影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①【答案】A【解析】①③:中共八大明確了當時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長遠目標,規劃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步驟,為進一步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建設道路奠定基礎,①③入選。②:中共八大認識到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中國式現代化,②不選。④:中國八大后,我國積極借鑒蘇聯的有益經驗,而不是使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擺脫了蘇聯影響,④不選。故本題選A。6.(2024·山西·二模)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毛澤東同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作出這一論斷是基于毛澤東同志( )①為了找到中國的出路,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②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過程中集體創立了毛澤東思想③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④團結帶領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不是毛澤東為了找到中國的出路,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①排除。②③:毛澤東同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說明了毛澤東同志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過程中集體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②③符合題意。④:不能直接說毛澤東同志帶領人民,而應該是說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④排除。故本題選C。7.(2024·河北唐山·二模)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通過和平手段完成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通過社會主義改造( )①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對勞動人民的統治②為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制度和經濟基礎③基本完成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④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解析】①:新中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對勞動人民的統治,①與題意不符。②: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制度和經濟基礎,②正確。③: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沒有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③錯誤。④: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④正確。故本題選B。8.(2024·安徽六安·二模)1956年4月,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1957年2月,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創造性地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這兩本著作( )①從根本上決定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②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③反映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④推動中國社會實現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①: 中國基本國情從根本上決定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①說法錯誤,不選。②④: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創造性地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可見,這兩本著作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反映了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②④說法符合題意。④: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實現了中國社會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說法錯誤,不選。故本題選C。9.(2024·山西晉中·二模)一唱雄雞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中國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這個新紀元( )①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偉大轉變②是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紀元③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①:中國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偉大轉變是五四運動,①錯誤。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人民掌握自己的命運,②正確。③:“三大改造”的完成,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③錯誤。④:新中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④正確。故本題選D。10.(2024·貴州畢節·二模)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在艱辛探索中曲折發展、在篳路藍縷中開基立業,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下列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認識正確的是( )①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②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③極大地改變了全世界政治力量的格局④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答案】C【解析】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①與題意不符。②: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②符合題意。③:新中國的成立,是20世紀的偉大歷史事件,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③與題意不符。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在艱辛探索中曲折發展、在篳路藍縷中開基立業,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一、單項選擇題1.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某雜志社擬刊發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輝煌歷程”為主題的系列板塊,其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板塊,準備描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輝歷程。下列大事件中最合適的出現順序是( )①中國共產黨誕生 ②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③五四運動爆發 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答案】C【解析】②: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②排第一位。③: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③排第二位。①: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①排第三位。④: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④排第四位。故路徑順序為②→③→①→④。故本題選C。2.黨的建設、武裝斗爭、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歷史證明,對“三大法寶”運用自如時,革命力量就會由弱變強,革命形勢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得益于( )①堅持黨的正確領導 ②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③黨和人民命運與共 ④資產階級的廣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黨的建設、武裝斗爭、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黨的建設”有助于鍛鑄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可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得益于堅持黨的正確領導,①正確。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國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②錯誤。③:“ 武裝斗爭”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戰爭,“統一戰線”能團結全民族最大多數人共同奮斗。可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得益于堅持正確的革命道路以及黨和人民命運與共,③符合題意。④:資產階級的廣泛支持不符合實際情況,④錯誤。故本題選B。3.2024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103年前,紅船破曉,東方日出。如今,巨輪巍巍,百川向海。百年多來,在中華大地上,多少巨變天翻地覆。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①成為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主心骨②使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有了可靠的領導者和組織者③標志著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④領導人民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成立了新中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①②: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成為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主心骨,使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有了可靠的領導者和組織者,①②說法正確。③:五四運動是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③錯誤。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成立了新中國,④錯誤。故本題選A。4.國慶假期,剛剛掛牌“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的北大紅樓迎來參觀熱潮。在這棟百歲紅樓里,一件件文物定格歷史瞬間,一個個百年前場景再現,帶領觀眾穿越時光隧道,重回“覺醒年代”,追尋先驅者足跡,感悟初心與夢想,汲取前行力量。參觀北大紅樓讓人們了解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①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②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③從此中國人民在革命斗爭有了主心骨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①③:一個個百年前場景再現,帶領觀眾穿越時光隧道,重回“覺醒年代”,參觀北大紅樓讓人們了解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從此中國人民在革命斗爭有了主心骨,①③正確。②:五四運動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轉折點,②錯誤。④:新中國成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④錯誤。故本題選B。5.202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紀念日。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他在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種結合表現在( )①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②中國革命必須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步驟,這兩個階段互相銜接③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④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把我國建設成為先進的農業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①:毛澤東同志在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種結合表現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①正確。②: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這兩個階段互相銜接,②錯誤。③: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種結合表現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③正確。④: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提出了黨和全國人民在新形勢下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④錯誤。故本題選A。6.“第一批‘解放’牌載重汽車駛下裝配線;農民踴躍報名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上海大祥綢布商店掛上了公司合營的招牌。”以上事件反映的時代變革的成就及意義是( )①標志著中華民族站在了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②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③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物質基礎④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公有制成為我們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進入新時代標志著中華民族站在了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故①不符合題意。②④:“第一批‘解放’牌載重汽車駛下裝配線;農民踴躍報名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上海大祥綢布商店掛上了公私合營的招牌。”這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三大改造完成,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其偉大的意義在于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公有制成為我們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故②④符合題意。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故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內容是根本。某中學舉辦“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下列符合本次演講主題的是( )A.五四運動:承中華之志,弘青年之氣B.“一化三改”完成:制度巨變,奠基未來C.紅船起航:踐行初心使命,執政為國為民D.新中國成立:東方巨龍騰飛,開天辟地盛世【答案】B【解析】A:1919年五四運動的意義與演講的主題聯系不直接、不緊密,A排除。B:1956年“三大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B符合題意。C:中國共產黨從浙江嘉興的南湖紅船起航,表明中國共產黨成立。1949年中國共產黨開始執政,C排除。D: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D排除。故本題選B。8.1956年2月,蘇共召開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錯誤,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轉折意義。同年,中國共產黨“以蘇為鑒”,提出了走中國自己道路的歷史性命題,并進行了許多值得稱許的探索。中國共產黨的這些探索有( )①開啟了馬列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②召開黨的八大,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③明確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④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已經開始了馬列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①與題意不符。②④: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②④符合題意。③:1945年中共七大,明確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9.202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 130周年紀念日。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對其歷史地位和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偉大開創者②他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奠基者③他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④他是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國際主義者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①:鄧小平同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偉大開創者,①與題意不符。②③④:毛澤東同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奠基者,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是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國際主義者,②③④均正確。故本題選D。10.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內容是根本。我們要深耕傳播內容,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的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下列中國故事的講訴中,可取的是( )①三大改造完成——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②紅船起航——從此中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有了主心骨③新中國成立——實現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④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①: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①說法錯誤。②:紅船起航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有了主心骨,②說法正確。③: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實現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③說法錯誤。④: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C。二、非選擇題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鴉片戰爭以來,從1840年開始,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為手段,把中國變成了更加貧窮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要拯救,民族要復興,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就成了近代中國所面臨的最根本的歷史任務。康有為、梁啟超領導戊戌變法,走資本主義改良道路,維持百日而失敗;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大地上確立,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分析說明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答案】①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決定了中國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才能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②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③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志著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總之,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歷史也已經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分析】背景素材:近代中國的國情與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考點考查: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聯系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知識,分析說明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知識限定明確具體,結合所學知識聯系材料回答即可。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可聯系中國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才能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有效信息②: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沒有拯救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聯系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有效信息③: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大地上確立→可聯系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歷史和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了一場用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代替舊的生產關系的革命,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對于社會主義三大改造評價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問題,有充分肯定的,有全盤否定的,有既肯定又批判的。對此,我們應歷史地認識事物,歷史地考察社會主義改造這一重大社會變革,要從政治上充分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的這個源頭和起點的歷史作用。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知識,簡要分析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合理性。【答案】①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已經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社會主義改造有其歷史必然性;②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③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④極大激發人民群眾建設積極性。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⑤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分析】背景素材: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考點考查: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設問的知識范圍限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問題指向“簡要分析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合理性”,屬于原因類試題,解答時運用教材理論,結合材料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了一場用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代替舊的生產關系的革命,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可聯系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已經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關鍵詞②:我們應歷史地認識事物,歷史地考察社會主義改造這一重大社會變革,要從政治上充分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的這個源頭和起點的歷史作用→可聯系為社會主義改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撫今追昔,繼往開來。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救亡斗爭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七十多年的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回望歷史,我們看到的是一條中華民族從獨立到富強的復興之路,是中國人民改天換地創造人間奇跡的輝煌之路。1840年鴉片戰爭后的100多年里,中國頻遭侵略和蹂躪之害、飽受戰禍和動亂之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75年,是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75年,是沿著民族復興之路奮勇前行的75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篳路藍縷,辟除榛莽,一路走來,走向輝煌,走向復興。(1)結合材料,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相關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中國的意義。(2)請以“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為主題寫一篇短評。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150個左右。【答案】(1)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這個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2)答案示例:1921年,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列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最終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分析】背景素材: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考點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解析】(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意義類主觀題,可把握知識指向通過材料中的關鍵詞進行定位。注意知識限定不要用錯,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中國的意義→可聯系教材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關鍵詞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中國的意義→可聯系教材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這個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開放類主觀題,可把握知識指向通過材料中的關鍵詞進行定位。注意知識限定不要用錯,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可聯系教材知識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關鍵詞②: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可聯系教材知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最終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關鍵詞③: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可聯系教材知識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記錄了中華民族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逼迫下,墜入近代的屈辱、彷徨與困惑。為挽救民族危機,無數志士仁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一百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黨在過渡時期“一化三改”的總路線,至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社會從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國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綜合國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中國從此走上了欣欣向榮、獨立發展之路,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東方。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結合材料,請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答案】①鴉片戰爭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③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分析】背景素材: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東方考點考查: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說明類主觀題,要求結合材料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需要結合材料,調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知識,從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成就等角度說明。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鴉片戰爭成后,無數志士仁人為挽救民族危機不斷探索救國道路,但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可聯系教材知識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關鍵詞②: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聯系教材知識中國共產黨成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關鍵詞③:1953年至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社會從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可聯系教材知識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關鍵詞④: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綜合國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中國從此走上了欣欣向榮、獨立發展之路,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東方→可聯系教材知識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相結合。1.(2024·浙江·高考真題)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豪邁地宣告:“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在這里,“我們的工作”指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權 B.根本變革生產關系C.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 D.完成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答案】A【解析】A:毛澤東豪邁地宣告:“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工作”指的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權,人民當家作主,A符合題意。B:根本變革生產關系,是指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B不符合題意。C:黨的八大規定了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C不符合題意。D: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我們的工作”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D排除。故本題選A。2.(2023·浙江·高考真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黨領導人民“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意味著我國(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 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③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 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①: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①排除。②: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②排除。③④:材料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黨領導人民進行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意味著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 ,也說明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不在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1第02講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目 錄模擬·基礎演練 1重難·創新演練 5真題·實戰演練 13一、單項選擇題1.【答案】D【解析】①: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剩余價值學說和唯物史觀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①錯誤。②: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1936年,蘇聯通過了新憲法,宣布實現了社會主義,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②錯誤。③: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第一次偉大結合的理論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③正確。④: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事實彰顯了科學社會主義鮮活的生命力,④正確。故本題選D。2.【答案】C【解析】②④: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②④正確。①: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而不是五四運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①錯誤。③: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③錯誤。故本題選C。3.【答案】D【解析】D:《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是毛澤東于1965年5月,重上井岡山所見的景色及由此發出的感慨。透過這首詞,我們可以感悟到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所具有的藐視困難、敢于戰勝困難的英雄氣概和凌云壯志,折射了嶄新課題沒有現成答案,我國的社會主義在艱辛探索中前進,D正確。A:材料不涉及1921年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A排除。B:材料不涉及1949年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B排除。C:材料不涉及1956年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C排除。故本題選D。4.【答案】C【解析】②:無論是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還是社會主義改造都能激發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②符合題意。④:土地改革運動,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將地主土地分給農民所有,調動了解放區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對推動解放戰爭的勝利起了推動作用,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將農民所有的土地收歸集體所有,也起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作用,推動建立社會主義制度,④符合題意。①:土地革命的目的是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實現農民土地所有制,①不符合題意。③:土地改革運動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前,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5.【答案】A【解析】①③:中共八大明確了當時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長遠目標,規劃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步驟,為進一步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建設道路奠定基礎,①③入選。②:中共八大認識到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中國式現代化,②不選。④:中國八大后,我國積極借鑒蘇聯的有益經驗,而不是使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擺脫了蘇聯影響,④不選。故本題選A。6.【答案】C【解析】①: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不是毛澤東為了找到中國的出路,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①排除。②③:毛澤東同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說明了毛澤東同志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過程中集體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②③符合題意。④:不能直接說毛澤東同志帶領人民,而應該是說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④排除。故本題選C。7.【答案】B【解析】①:新中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對勞動人民的統治,①與題意不符。②: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制度和經濟基礎,②正確。③: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沒有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③錯誤。④: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④正確。故本題選B。8.【答案】C【解析】①: 中國基本國情從根本上決定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①說法錯誤,不選。②④: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創造性地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可見,這兩本著作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反映了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②④說法符合題意。④: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實現了中國社會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說法錯誤,不選。故本題選C。9.【答案】D【解析】①:中國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偉大轉變是五四運動,①錯誤。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人民掌握自己的命運,②正確。③:“三大改造”的完成,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③錯誤。④:新中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④正確。故本題選D。10.【答案】C【解析】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①與題意不符。②: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②符合題意。③:新中國的成立,是20世紀的偉大歷史事件,它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③與題意不符。④: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在艱辛探索中曲折發展、在篳路藍縷中開基立業,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一、單項選擇題1.【答案】C【解析】②:1917年俄國爆發的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②排第一位。③: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③排第二位。①: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①排第三位。④: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④排第四位。故路徑順序為②→③→①→④。故本題選C。2.【答案】B【解析】①:黨的建設、武裝斗爭、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黨的建設”有助于鍛鑄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可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得益于堅持黨的正確領導,①正確。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國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②錯誤。③:“ 武裝斗爭”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農民戰爭,“統一戰線”能團結全民族最大多數人共同奮斗。可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得益于堅持正確的革命道路以及黨和人民命運與共,③符合題意。④:資產階級的廣泛支持不符合實際情況,④錯誤。故本題選B。3.【答案】A【解析】①②: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成為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主心骨,使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有了可靠的領導者和組織者,①②說法正確。③:五四運動是由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③錯誤。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成立了新中國,④錯誤。故本題選A。4.【答案】B【解析】①③:一個個百年前場景再現,帶領觀眾穿越時光隧道,重回“覺醒年代”,參觀北大紅樓讓人們了解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從此中國人民在革命斗爭有了主心骨,①③正確。②:五四運動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轉折點,②錯誤。④:新中國成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④錯誤。故本題選B。5.【答案】A【解析】①:毛澤東同志在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種結合表現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①正確。②: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這兩個階段互相銜接,②錯誤。③: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種結合表現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③正確。④: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提出了黨和全國人民在新形勢下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④錯誤。故本題選A。6.【答案】C【解析】①: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進入新時代標志著中華民族站在了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故①不符合題意。②④:“第一批‘解放’牌載重汽車駛下裝配線;農民踴躍報名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上海大祥綢布商店掛上了公私合營的招牌。”這里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三大改造完成,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其偉大的意義在于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公有制成為我們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故②④符合題意。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故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7.【答案】B【解析】A:1919年五四運動的意義與演講的主題聯系不直接、不緊密,A排除。B:1956年“三大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B符合題意。C:中國共產黨從浙江嘉興的南湖紅船起航,表明中國共產黨成立。1949年中國共產黨開始執政,C排除。D: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D排除。故本題選B。8.【答案】C【解析】①: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就已經開始了馬列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①與題意不符。②④:1956年黨的八大召開,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②④符合題意。③:1945年中共七大,明確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9.【答案】D【解析】①:鄧小平同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偉大開創者,①與題意不符。②③④:毛澤東同志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奠基者,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是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國際主義者,②③④均正確。故本題選D。10.【答案】C【解析】①: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①說法錯誤。②:紅船起航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有了主心骨,②說法正確。③: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實現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③說法錯誤。④: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④說法正確。故本題選C。二、非選擇題11.【答案】①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決定了中國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才能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②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都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③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標志著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總之,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歷史也已經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分析】背景素材:近代中國的國情與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考點考查: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考生結合材料聯系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知識,分析說明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知識限定明確具體,結合所學知識聯系材料回答即可。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可聯系中國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才能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有效信息②: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沒有拯救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聯系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有效信息③: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大地上確立→可聯系中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歷史和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2.【答案】①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已經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社會主義改造有其歷史必然性;②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③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④極大激發人民群眾建設積極性。社會生產力迅速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⑤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分析】背景素材: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完成考點考查:社會主義改造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設問的知識范圍限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問題指向“簡要分析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合理性”,屬于原因類試題,解答時運用教材理論,結合材料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了一場用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代替舊的生產關系的革命,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可聯系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已經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關鍵詞②:我們應歷史地認識事物,歷史地考察社會主義改造這一重大社會變革,要從政治上充分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的這個源頭和起點的歷史作用→可聯系為社會主義改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13.【答案】(1)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這個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2)答案示例:1921年,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列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最終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分析】背景素材: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考點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等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解析】(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意義類主觀題,可把握知識指向通過材料中的關鍵詞進行定位。注意知識限定不要用錯,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中國的意義→可聯系教材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關鍵詞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中國的意義→可聯系教材知識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這個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開放類主觀題,可把握知識指向通過材料中的關鍵詞進行定位。注意知識限定不要用錯,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可聯系教材知識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繁榮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關鍵詞②: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可聯系教材知識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最終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關鍵詞③: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可聯系教材知識歷史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4.【答案】①鴉片戰爭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③社會主義革命時期,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分析】背景素材:中國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東方考點考查: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解析】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說明類主觀題,要求結合材料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需要結合材料,調用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知識,從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成就等角度說明。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鴉片戰爭成后,無數志士仁人為挽救民族危機不斷探索救國道路,但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可聯系教材知識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關鍵詞②: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聯系教材知識中國共產黨成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關鍵詞③:1953年至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社會從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可聯系教材知識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關鍵詞④: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綜合國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中國從此走上了欣欣向榮、獨立發展之路,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東方→可聯系教材知識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相結合。1.【答案】A【解析】A:毛澤東豪邁地宣告:“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我們的工作”指的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權,人民當家作主,A符合題意。B:根本變革生產關系,是指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B不符合題意。C:黨的八大規定了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C不符合題意。D: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我們的工作”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任務,D排除。故本題選A。2.【答案】D【解析】①:新中國的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①排除。②: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②排除。③④:材料強調,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黨領導人民進行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意味著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 ,也說明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不在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③④正確。故本題選D。1第02講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目 錄模擬·基礎演練 1重難·創新演練 5真題·實戰演練 13一、單項選擇題1.(2024·安徽淮北·二模)回看走過的路,探究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歷程,我們才能更好地遠眺前行的路。從歷史邏輯和理論邏輯的角度看,對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認知正確的是( )①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的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石②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③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④新中國成立后翻天覆地的變化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蓬勃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湖南·二模)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具有深遠影響。關于這場偉大愛國革命運動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馬克思列寧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②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③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④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安徽蚌埠·三模)“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這首詞寫毛主席重上井岡山所見的景色及由此發出的感慨。透過這首詞,我們可以感悟到( )A.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人民從此就有了主心骨B.經過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C.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D.嶄新課題沒有現成答案,我國的社會主義在艱辛探索中前進4.(2024·河北保定·二模)土地改革運動,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廣大解放區領導貧苦農民進行的大規模的土地制度改革運動,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大體上經歷了從實行有少量公共財產的常年互助組,到實現土地入股、統一經營的初級社,再發展到實現集體公有制的高級社三個階段。兩者的共同點是( )①把土地私有轉化為土地集體所有②激發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③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 ④對革命取得勝利起積極推動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甘肅張掖·三模)毛澤東同志在八大開幕詞中指出,“我們現在也面臨著和蘇聯建國初期大體相同的任務。要把一個落后的農業的中國改變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成為“先進的工業化的中國”就是當時新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長遠目標則是團結全黨和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中國”。這表明黨的八大( )①規劃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目標和戰略步驟②認識到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③為進一步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建設道路奠定基礎④使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擺脫了蘇聯影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①6.(2024·山西·二模)202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強調,毛澤東同志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作出這一論斷是基于毛澤東同志( )①為了找到中國的出路,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②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過程中集體創立了毛澤東思想③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④團結帶領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河北唐山·二模)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通過和平手段完成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通過社會主義改造( )①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對勞動人民的統治②為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制度和經濟基礎③基本完成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④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2024·安徽六安·二模)1956年4月,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1957年2月,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創造性地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這兩本著作( )①從根本上決定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②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③反映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④推動中國社會實現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山西晉中·二模)一唱雄雞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中國發展從此開啟了新紀元。這個新紀元( )①是中國由舊民主主義向新民主主義的偉大轉變②是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紀元③成功實現了中華民族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4·貴州畢節·二模)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在艱辛探索中曲折發展、在篳路藍縷中開基立業,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下列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認識正確的是( )①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②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③極大地改變了全世界政治力量的格局④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一、單項選擇題1.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某雜志社擬刊發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輝煌歷程”為主題的系列板塊,其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板塊,準備描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光輝歷程。下列大事件中最合適的出現順序是( )①中國共產黨誕生②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③五四運動爆發 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A.③→②→①→④ B.③→①→②→④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2.黨的建設、武裝斗爭、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歷史證明,對“三大法寶”運用自如時,革命力量就會由弱變強,革命形勢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可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得益于( )①堅持黨的正確領導②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③黨和人民命運與共④資產階級的廣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103年前,紅船破曉,東方日出。如今,巨輪巍巍,百川向海。百年多來,在中華大地上,多少巨變天翻地覆。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①成為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主心骨②使飽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有了可靠的領導者和組織者③標志著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④領導人民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并成立了新中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國慶假期,剛剛掛牌“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的北大紅樓迎來參觀熱潮。在這棟百歲紅樓里,一件件文物定格歷史瞬間,一個個百年前場景再現,帶領觀眾穿越時光隧道,重回“覺醒年代”,追尋先驅者足跡,感悟初心與夢想,汲取前行力量。參觀北大紅樓讓人們了解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背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①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②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③從此中國人民在革命斗爭有了主心骨④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紀念日。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他在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種結合表現在( )①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②中國革命必須分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步驟,這兩個階段互相銜接③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④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把我國建設成為先進的農業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第一批‘解放’牌載重汽車駛下裝配線;農民踴躍報名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上海大祥綢布商店掛上了公司合營的招牌。”以上事件反映的時代變革的成就及意義是( )①標志著中華民族站在了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②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③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物質基礎④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公有制成為我們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內容是根本。某中學舉辦“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下列符合本次演講主題的是( )A.五四運動:承中華之志,弘青年之氣B.“一化三改”完成:制度巨變,奠基未來C.紅船起航:踐行初心使命,執政為國為民D.新中國成立:東方巨龍騰飛,開天辟地盛世8.1956年2月,蘇共召開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錯誤,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具有轉折意義。同年,中國共產黨“以蘇為鑒”,提出了走中國自己道路的歷史性命題,并進行了許多值得稱許的探索。中國共產黨的這些探索有( )①開啟了馬列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的結合②召開黨的八大,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③明確地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④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同志誕辰 130周年紀念日。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對其歷史地位和貢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偉大開創者②他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奠基者③他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④他是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國際主義者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0.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內容是根本。我們要深耕傳播內容,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的故事,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下列中國故事的講訴中,可取的是( )①三大改造完成——最終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②紅船起航——從此中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中有了主心骨③新中國成立——實現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④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選擇題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鴉片戰爭以來,從1840年開始,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為手段,把中國變成了更加貧窮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要拯救,民族要復興,對外反對帝國主義、對內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就成了近代中國所面臨的最根本的歷史任務。康有為、梁啟超領導戊戌變法,走資本主義改良道路,維持百日而失敗;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大地上確立,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分析說明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了一場用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代替舊的生產關系的革命,實現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即“三大改造”。對于社會主義三大改造評價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問題,有充分肯定的,有全盤否定的,有既肯定又批判的。對此,我們應歷史地認識事物,歷史地考察社會主義改造這一重大社會變革,要從政治上充分認識中國社會主義的這個源頭和起點的歷史作用。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知識,簡要分析在當時歷史背景下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合理性。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撫今追昔,繼往開來。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救亡斗爭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逐步探索出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七十多年的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回望歷史,我們看到的是一條中華民族從獨立到富強的復興之路,是中國人民改天換地創造人間奇跡的輝煌之路。1840年鴉片戰爭后的100多年里,中國頻遭侵略和蹂躪之害、飽受戰禍和動亂之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75年,是改變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75年,是沿著民族復興之路奮勇前行的75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篳路藍縷,辟除榛莽,一路走來,走向輝煌,走向復興。(1)結合材料,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的相關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對中國的意義。(2)請以“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為主題寫一篇短評。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150個左右。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記錄了中華民族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逼迫下,墜入近代的屈辱、彷徨與困惑。為挽救民族危機,無數志士仁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辛亥革命結束了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沒有改變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改變了近代以來一百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黨在過渡時期“一化三改”的總路線,至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社會從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各族人民意氣風發投身中國歷史上從來不曾有過的、熱氣騰騰的社會主義建設,我國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綜合國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中國從此走上了欣欣向榮、獨立發展之路,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東方。歷史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結合材料,請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1.(2024·浙江·高考真題)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毛澤東豪邁地宣告:“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在這里,“我們的工作”指的是( )A.建立人民民主政權B.根本變革生產關系C.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D.完成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2.(2023·浙江·高考真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黨領導人民“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進行土地改革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意味著我國( )①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 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③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 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2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練習)(原卷版).docx 第02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練習)(答案版).docx 第02講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練習)(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