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走進科學探究一、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1. 科學探究的步驟提出問題→形成 →設計并實施實驗或調查方案→獲取 →分析解釋數據→形成結論及建構模型→反思評價及 等。2、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1. 實驗過程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或結論點燃前 ①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形狀,聞一聞氣味 色、 態、 狀, 氣味 石蠟的密度:比水 石蠟的溶解性: 溶于水②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 質 ,石蠟 在水面燃燒時 ①觀察火焰附近石蠟的狀態變化 石蠟 石蠟的熔點 (47~64℃)②觀察火焰 火焰分 層, 層最亮 火焰從外到里分別為外焰、內焰、焰心③取一個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燒杯內壁有 產生 石蠟燃燒有 生成④取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燒杯內壁澄清石灰水 石蠟燃燒有 生成熄滅后 ①熄滅蠟燭 有 產生 白煙具有 性②用燃著的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 蠟燭重新2. 實驗拓展(1)寫出蠟燭燃燒時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2)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 ,它是由 遇冷形成的。3. 實驗反思(1)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底部有時會變黑,該黑色物質是 ,形成的原因是 。(2)煙與霧的區別:“煙”是 ;“霧”是 。(3)現象與結論的區別:現象是能用 的,結論是根據 的。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要指出 。三、化學學習的特點1. 關注物質的 。例如,石蠟的顏色、狀態、硬度、密度、熔點等物理性質;石蠟能否燃燒、燃燒產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化學性質。2. 關注物質的 。例如,石蠟受熱時熔化等物理變化;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學變化。3. 關注物質 以及對結果的討論和解釋。對物質在變化前、變化中和變化后的現象進行系統、細致的觀察和描述;基于證據,經過分析和推理等思考過程,得出可靠的結論。教材習題04回憶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活動并舉例說明,你關注了蠟燭及其燃燒產物的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觀察到的變化中,哪些屬于物理變化,哪些屬于化學變化? 解題方法燃燒前石蠟熔化屬于物理變化;蠟燭燃燒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產物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屬于物理變化;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白煙是石蠟的固體顆粒屬于物理變化。【答案】教材習題05探究蠟燭及其燃燒時,發現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如實記錄并準確描述該現象 B.重復實驗,觀察是否有相同現象 C.忽略該異?,F象,換一個燒杯繼續實驗 D.向教師請教或查閱有關資料,了解生成黑色物質的可能原因 解題方法如實記錄并準確描述該現象,就是獲取證據,符合科學探究的過程;B、重復實驗,觀察是否有相同現象,根據現象來探究燒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進行對比實驗;C、忽略該異常現象,換一個燒杯繼續實驗沒有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學習精神;D、詢問老師或同學,討論黑色物質的成因,就是通過咨詢老師、積極探討,來解決問題【答案】考點一 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和方法1.為了區別醬油和陳醋,有同學提出:“可用聞氣味的方法區分醬油和陳醋”。這位同學的說法中“可用聞氣味的方法區分醬油和陳醋”應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br/>A.猜想與假設 B.反思與評價C.設計實驗 D.得出結論2.化學課上,同學們看見老師做了鎂條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觀察到反應非常劇烈,還產生了大量氣泡,于是就提出“銅片能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呢”,就“銅片能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呢”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br/>A.設計實驗 B.提出問題 C.作出猜測 D.得出結論3.科學探究是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進行有效的科學探究,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個人實驗結論與課本上不同時,不用重新做實驗,相信課本結論就行了B.個人結論與權威結論不同時,應相信權威,不要提出自己意見C.個人觀點與別人不同時,聽從別人的意見就行了D.進行實驗前,應認真分析實驗任務,設計好實驗方案考點二 蠟燭及其燃燒實驗4.在“蠟燭及其燃燒探究實驗”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燃燒前石蠟熔化 B.蠟燭燃燒C.產物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 D.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白煙5.在下列蠟燭燃燒的實驗中,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實驗1中蠟燭火焰逐漸熄滅B.實驗2白瓷板表面無明顯變化C.實驗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D.實驗4將一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變渾濁6.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如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r/>A.蠟燭燃燒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B.如圖1實驗,可證明蠟燭外焰溫度最高C.如圖2實驗,探究蠟燭燃燒生成H2O和CO2,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即可D.如圖3實驗,可證明蠟燭熄滅后的白煙具有可燃性,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一、選擇題1.在探究蠟燭燃燒的奧秘時,小明提出:固體石蠟可能需要變成蒸氣才能燃燒。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 C.進行實驗 D.得出結論2.“天宮課堂”首次在問天實驗艙開課,小王觀看后提出“用2米的吸管喝芒果汁為什么不費勁?”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 C.進行實驗 D.獲得結論3.小喬同學發現前幾天不小心澆了食鹽水的綠蘿死了。綠蘿的死是不是與食鹽水有關呢?于是小喬同學將花盆帶到實驗室里與老師一起實驗研究,結果發現花盆土壤中食鹽水濃度確實過高。查閱資料得知土壤中食鹽水濃度過高時,植物會失水枯死。題中畫線部分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收集證據 D.得出結論4.蠟燭是一種日常照明工具,用途廣泛。有關如圖蠟燭燃燒實驗探究說法錯誤的是( )。A.蠟燭燃燒產生黃白色火焰,其中外焰溫度最高B.b處有火焰,說明是石蠟蒸氣在燃燒C.該實驗導氣管不宜過長D.蠟燭燃燒產生的白煙具有可燃性5.下列有關蠟燭(主要成分為石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石蠟稍加熱會熔化,說明石蠟的熔點較低B.石蠟浮于水面,說明石蠟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C.蠟燭能用小刀切割,說明石蠟的硬度較小D.蠟燭燃燒后的產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6.下列對于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用干而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會觀察到燒杯內壁有水珠B.燃燒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火柴梗接觸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變黑D.用燃著的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能重新燃燒7.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蠟,對于蠟燭燃燒時的實驗現象,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A.蠟燭是無味、乳白色的固體,質軟,不溶于水B.蠟燭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放入水中會浮在水面上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有熱量放出D.蠟燭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8.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相應目的的是( )。A.圖①比較蠟燭與水的密度 B.圖②比較火焰各層溫度C.圖③驗證蠟燭焰心氣體是氧氣 D.圖④驗證產物有水9.小明同學對蠟燭燃燒進行了下列探究,下列根據其實驗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1中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B.實驗2的目的是探究石蠟燃燒有水生成C.實驗3點燃白煙復燃,說明白煙是石蠟小顆粒D.實驗4中與內焰接觸的c處最先變黑10.某興趣小組同學在做蠟燭燃燒實驗的時候,將一張濾紙迅速插入火焰中,片刻后取出,發現濾紙上出現圓弧狀黑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此實驗說明蠟燭火焰分層,外焰溫度最高B.此實驗中,濾紙可以被一根小木條代替C.將濾紙換成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會有水霧生成D.酒精燈火焰與蠟燭火焰相似。用酒精燈加熱藥品時,試管底部可直接觸及燈芯位置二、填空題11.觀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我們可以運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儀器通過實驗,觀察物質及其變化的條件、現象和結果。觀察與思考:蠟燭在空氣中燃燒12.在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探究以后,請你填寫下列空格。(1)如圖所示,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三層,分別是外焰、內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上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填字母)處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結論:蠟燭火焰的______溫度最高。(2)蠟燭剛熄滅時會產生一股白煙,某學習小組為了探究這股白煙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設:A.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C.白煙是石蠟蒸氣凝結成的石蠟固體針對這些假設設計實驗:①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水霧,說明白煙中不含______。②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這是為了驗證假設______(填序號),但這樣做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原因是 。③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去點白煙(注意不要接觸燭芯),發現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這為假設______提供了證據。13.甲、乙兩個小組對蠟燭燃燒分別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回答。(1)甲組同學實驗實驗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及結論實驗1.點燃前 用指甲在蠟燭上刻劃 蠟燭上留下很多劃痕 說明蠟燭實驗2.燃燒時 ①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②在蠟燭火焰上方罩沾有石灰水的燒杯 ①燒杯內壁有 出現②石灰水變渾濁 ①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②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實驗3.熄滅后 吹滅蠟燭,用火柴點燃白煙 白煙燃燒后引燃燭芯 白煙的主要成分是(2)乙組同學對蠟燭燃燒進行了如下拓展實驗。①如圖a,向焰心放入一根細玻璃管,發現細玻璃管中無明顯現象;在玻璃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生火焰,這說明焰心處的物質具有的性質是 。②該小組同學用圖b所示裝置檢驗蠟燭燃燒后的氣體,在A處燒杯中放一根點燃的蠟燭,打開止水夾,觀察到B中無色溶液變渾濁。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能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 。③如圖c,足量蠟燭在密閉裝置內燃燒至熄滅,用儀器測出這一過程中瓶內氧氣體積分數的變化如圖d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填序號)。a.蠟燭燃燒前裝置內只有氧氣b.氧氣濃度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c.蠟燭熄滅后瓶內只剩二氧化碳氣體14.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對“蠟燭燃燒”進行探究。蠟燭(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原因是什么?燃燒的產物是什么?小敏認為蠟燭熄滅的原因是燃燒消耗完了容器內的氧氣,并對燃燒產物提出猜想:①燃燒的產物可能有CO2。②燃燒的產物可能有H2O。(1)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燒的產物可能有 。【活動1】探究蠟燭燃燒是否生成二氧化碳?(2)在密閉容器中點燃蠟燭至熄滅,抽取10毫升密閉容器中的氣體,注入到試管中的飽和澄清石灰水中,發現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燃燒產物中有 。【活動2】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原因?【提出問題】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原因是什么?【作出猜想】小林認為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原因是氧氣含量降低導致;小安認為熄滅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實驗探究】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多功能傳感器進行有關量的測量,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結束后,鋁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同時傳感器采得實驗前后的有關數據如表所示:相對濕度 氧氣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蠟燭點燃前 48.4% 18.7% 0.058% 0蠟燭熄滅后 71.6% 15.6% 3.643% 0.0182%(3)由實驗及結果分析,密閉容器內蠟燭熄滅的原因是 ,蠟燭燃燒生成的產物是 。(4)小科發現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于是他們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去點白煙(不接觸燭芯),發現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由此可以知道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顆粒,而不是燃燒生成的水蒸氣或二氧化碳。他們的理由是 。答案和解析一、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1. 科學探究的步驟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并實施實驗或調查方案→獲取證據→分析解釋數據→形成結論及建構模型→反思評價及表達交流等。3、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1. 實驗過程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或結論點燃前 ①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形狀,聞一聞氣味 白色、固態、圓柱狀,略有氣味 石蠟的密度:比水小石蠟的溶解性:難溶于水②用小刀切下一塊石蠟放入水中 質軟,石蠟浮在水面燃燒時 ①觀察火焰附近石蠟的狀態變化 石蠟熔化 石蠟的熔點較低(47~64℃)②觀察火焰 火焰分三層,外層最亮 火焰從外到里分別為外焰、內焰、焰心③取一個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燒杯內壁有水珠產生 石蠟燃燒有水生成④取一個用澄清石灰水潤濕內壁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燒杯內壁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石蠟燃燒有二氧化碳生成熄滅后 ①熄滅蠟燭 有白煙產生 白煙具有可燃性②用燃著的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 蠟燭重新燃燒2. 實驗拓展(1)寫出蠟燭燃燒時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石蠟+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水 。(2)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是 石蠟固體小顆粒 ,它是由石蠟蒸氣遇冷形成的。3. 實驗反思(1)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底部有時會變黑,該黑色物質是炭黑,形成的原因是石蠟燃燒不完全。(2)煙與霧的區別:“煙”是 固體小顆粒 ;“霧”是 液體小顆粒 。(3)現象與結論的區別:現象是能用器官感知的,結論是根據現象得到的。描述實驗現象時,不要指出生成物。三、化學學習的特點1. 關注物質的性質。例如,石蠟的顏色、狀態、硬度、密度、熔點等物理性質;石蠟能否燃燒、燃燒產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等化學性質。2. 關注物質的變化。例如,石蠟受熱時熔化等物理變化;燃燒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化學變化。3. 關注物質變化的過程,以及對結果的討論和解釋。對物質在變化前、變化中和變化后的現象進行系統、細致的觀察和描述;基于證據,經過分析和推理等思考過程,得出可靠的結論。教材習題04回憶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活動并舉例說明,你關注了蠟燭及其燃燒產物的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觀察到的變化中,哪些屬于物理變化,哪些屬于化學變化? 解題方法燃燒前石蠟熔化屬于物理變化;蠟燭燃燒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產物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屬于物理變化;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白煙是石蠟的固體顆粒屬于物理變化。【答案】石蠟的密度比水小、難溶于水、熔點較低……燃燒前石蠟熔化屬于物理變化;蠟燭燃燒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教材習題05探究蠟燭及其燃燒時,發現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如實記錄并準確描述該現象 B.重復實驗,觀察是否有相同現象 C.忽略該異常現象,換一個燒杯繼續實驗 D.向教師請教或查閱有關資料,了解生成黑色物質的可能原因 解題方法如實記錄并準確描述該現象,就是獲取證據,符合科學探究的過程;B、重復實驗,觀察是否有相同現象,根據現象來探究燒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進行對比實驗;C、忽略該異?,F象,換一個燒杯繼續實驗沒有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學習精神;D、詢問老師或同學,討論黑色物質的成因,就是通過咨詢老師、積極探討,來解決問題【答案】C考點一 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和方法1.為了區別醬油和陳醋,有同學提出:“可用聞氣味的方法區分醬油和陳醋”。這位同學的說法中“可用聞氣味的方法區分醬油和陳醋”應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A.猜想與假設 B.反思與評價C.設計實驗 D.得出結論【答案】C【解析】因為“可用聞氣味的方法區分醬油和陳醋”是驗證實驗的方法和其中的步驟,所以為設計實驗。故選C。2.化學課上,同學們看見老師做了鎂條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觀察到反應非常劇烈,還產生了大量氣泡,于是就提出“銅片能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呢”,就“銅片能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呢”這一過程而言,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設計實驗 B.提出問題 C.作出猜測 D.得出結論【答案】B【解析】A、“銅片能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呢”這一過程,屬于提出問題,選項錯誤;B、“銅片能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呢”這一過程,屬于提出問題,選項正確;C、“銅片能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呢”這一過程,屬于提出問題,選項錯誤;D、“銅片能不能與稀鹽酸反應呢”這一過程,屬于提出問題,選項錯誤。故選B。3.科學探究是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進行有效的科學探究,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br/>A.個人實驗結論與課本上不同時,不用重新做實驗,相信課本結論就行了B.個人結論與權威結論不同時,應相信權威,不要提出自己意見C.個人觀點與別人不同時,聽從別人的意見就行了D.進行實驗前,應認真分析實驗任務,設計好實驗方案【答案】D【解析】A、個人實驗結論與課本上不同時,應重復實驗,查明原因,該選項觀點不正確;B、個人結論與權威結論不同時,不要盲目相信權威,該選項觀點不正確;C、個人觀點與別人不同時,可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觀點,該選項觀點不正確;D、進行實驗前,應認真分析實驗任務,設計好實驗方案,該選項觀點正確。故選D。考點二 蠟燭及其燃燒實驗4.在“蠟燭及其燃燒探究實驗”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燃燒前石蠟熔化 B.蠟燭燃燒C.產物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 D.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白煙【答案】B【解析】A、燃燒前石蠟熔化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B、蠟燭燃燒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選項正確;C、產物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只是物質的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D、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白煙是石蠟的固體顆粒,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選項錯誤。故選B。5.在下列蠟燭燃燒的實驗中,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br/>A.實驗1中蠟燭火焰逐漸熄滅B.實驗2白瓷板表面無明顯變化C.實驗3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D.實驗4將一個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變渾濁【答案】B【解析】A、隨著蠟燭的燃燒,燒杯內氧氣逐漸減少,且二氧化碳逐漸增多,所以蠟燭火焰會逐漸熄滅,所以A正確;B、由于不能和空氣充分接觸,蠟燭將發生不完全燃燒,白瓷板將變黑,所以B錯誤;C、火焰由三部分組成:內焰、焰心、外焰,外焰溫度最高,所以外焰加熱的地方先炭化,所以C正確;D、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變渾濁,所以D正確。故選B。6.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如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蠟燭燃燒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B.如圖1實驗,可證明蠟燭外焰溫度最高C.如圖2實驗,探究蠟燭燃燒生成H2O和CO2,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即可D.如圖3實驗,可證明蠟燭熄滅后的白煙具有可燃性,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答案】C【解析】A、蠟燭燃燒過程中石蠟熔化,只是狀態發生改變,屬于物理變化;石蠟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選項說法正確;B、溫度越高,木條炭化越快,圖1裝置的實驗,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約1-2秒后,可以看到接觸火焰的火柴梗的兩端先變黑,說明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故選項說法正確;C、探究蠟燭燃燒生成H2O和CO2,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冷而干燥的燒杯,能檢驗水蒸氣的存在,不能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檢驗二氧化碳應使用澄清石灰水,故選項說法錯誤;D、白煙是石蠟蒸汽凝成的石蠟固體小顆粒,具有可燃性,圖3實驗中用燃著的火柴去點燃白煙,可以使蠟燭重新燃燒,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C。一、選擇題1.在探究蠟燭燃燒的奧秘時,小明提出:固體石蠟可能需要變成蒸氣才能燃燒。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 C.進行實驗 D.得出結論【答案】B【解析】小明提出,固體石蠟可能需要變成蒸氣才能燃燒,這屬于猜想與假設,故選B。2.“天宮課堂”首次在問天實驗艙開課,小王觀看后提出“用2米的吸管喝芒果汁為什么不費勁?”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出問題 B.猜想與假設 C.進行實驗 D.獲得結論【答案】A【分析】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或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拓展與遷移,據此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解析】小王提出“用2米的吸管喝芒果汁為什么不費勁?”,這屬于提出問題,故選A。3.小喬同學發現前幾天不小心澆了食鹽水的綠蘿死了。綠蘿的死是不是與食鹽水有關呢?于是小喬同學將花盆帶到實驗室里與老師一起實驗研究,結果發現花盆土壤中食鹽水濃度確實過高。查閱資料得知土壤中食鹽水濃度過高時,植物會失水枯死。題中畫線部分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 C.收集證據 D.得出結論【答案】D【解析】A、提出問題是根據相關現象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如綠蘿的死是不是與食鹽水有關呢?不符合題意;B、建立假設是根據相關資料和問題作出猜想,如假設綠蘿的死與食鹽水有關,不符合題意;C、收集證據是在實驗過程中收集數據,并結合相關資料進行分析,不符合題意;D、得出結論是根據實驗現象、數據等得出結論,故結果發現花盆土壤中食鹽水濃度確實過高,屬于實驗結論,符合題意。故選D。4.蠟燭是一種日常照明工具,用途廣泛。有關如圖蠟燭燃燒實驗探究說法錯誤的是( )。A.蠟燭燃燒產生黃白色火焰,其中外焰溫度最高B.b處有火焰,說明是石蠟蒸氣在燃燒C.該實驗導氣管不宜過長D.蠟燭燃燒產生的白煙具有可燃性【答案】D【解析】A、蠟燭燃燒產生黃白色火焰,其中外焰燃燒最充分,溫度最高,故選項說法正確;B、b處有火焰,說明蠟燭燃燒是石蠟蒸氣在燃燒,故選項說法正確;C、導管過長會導致石蠟蒸氣在管中冷凝成固體聚集在導管內壁,無法在管口點燃,故選項說法正確;D、蠟燭燃燒過程中不會產生白煙,熄滅才會有白煙,故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D。5.下列有關蠟燭(主要成分為石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石蠟稍加熱會熔化,說明石蠟的熔點較低B.石蠟浮于水面,說明石蠟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C.蠟燭能用小刀切割,說明石蠟的硬度較小D.蠟燭燃燒后的產物中有二氧化碳和水【答案】B【解析】A、蠟燭燃燒時,有少部分石蠟由固體變為液體,這說明石蠟受熱會熔化,因此其熔點較低,故A選項說法正確;B、因為石蠟的密度比水的小,所以蠟燭放入水中時會漂浮于水面,故B選項說法不正確;C、蠟燭能用小刀切割,說明石蠟的硬度較小,故C選項說法正確;D、在蠟燭火焰上方所罩的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內壁的石灰水變渾濁,在蠟燭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說明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D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6.下列對于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A.用干而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會觀察到燒杯內壁有水珠B.燃燒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C.火柴梗接觸外焰的部分首先炭化變黑D.用燃著的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能重新燃燒【答案】B【解析】A、蠟燭燃燒生成水,罩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燒杯內壁出現水珠,故選項說法正確;B、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實驗現象,而是實驗結論,故選項說法錯誤;C、外焰溫度最高,火柴梗接觸外焰部分首先炭化變黑,故選項說法正確;D、蠟燭剛熄滅時冒出的白煙,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所以用火柴可以點燃該白煙,蠟燭能重新燃燒,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7.蠟燭的主要成分是石蠟,對于蠟燭燃燒時的實驗現象,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A.蠟燭是無味、乳白色的固體,質軟,不溶于水B.蠟燭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放入水中會浮在水面上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有熱量放出D.蠟燭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答案】C【解析】A、蠟燭是無味、乳白色的固體,質軟,不溶于水,描述蠟燭的顏色、狀態等,不是燃燒時的現象,錯誤;B、蠟燭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放入水中會浮在水面上,描述蠟燭的密度,不是燃燒時的現象,錯誤;C、蠟燭在空氣中燃燒有熱量放出,是燃燒時的現象,正確;D、蠟燭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是實驗結論,不是燃燒時的現象,錯誤。故選C。8.下列實驗不能達到相應目的的是( )。A.圖①比較蠟燭與水的密度 B.圖②比較火焰各層溫度C.圖③驗證蠟燭焰心氣體是氧氣 D.圖④驗證產物有水【答案】C【解析】A、蠟燭浮在水面,說明蠟燭密度比水小,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B、取出火柴梗,處在外焰部分的炭化最明顯,說明外焰溫度最高,處在焰心部分炭化最不明顯,說明焰心溫度降低,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C、將玻璃管置于焰心,可以從蠟燭火焰中引起一縷“白煙”,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玻璃管上口處,“白煙”被點燃,說明蠟燭焰心氣體是石蠟蒸汽,不是氧氣,該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D、干冷燒杯內壁出現水珠,說明反應生成水,該選項能夠達到實驗目的。故選C。9.小明同學對蠟燭燃燒進行了下列探究,下列根據其實驗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1中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B.實驗2的目的是探究石蠟燃燒有水生成C.實驗3點燃白煙復燃,說明白煙是石蠟小顆粒D.實驗4中與內焰接觸的c處最先變黑【答案】D【解析】A、白瓷板罩在蠟燭火焰上方,使得空氣流動受到阻礙,蠟燭燃燒時,氧氣不充足,蠟燭發生不充分燃燒,生成黑色的炭黑,實驗1白瓷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說法正確;B、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燒杯內壁出現小液滴,實驗2的目的是探究石蠟燃燒有水生成,說法正確;C、實驗3中蠟燭復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是石蠟固體小顆粒,說法正確;D、外焰部分溫度最高,實驗4中與外焰接觸的a處最先變黑,說法錯誤。故選D。10.某興趣小組同學在做蠟燭燃燒實驗的時候,將一張濾紙迅速插入火焰中,片刻后取出,發現濾紙上出現圓弧狀黑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此實驗說明蠟燭火焰分層,外焰溫度最高B.此實驗中,濾紙可以被一根小木條代替C.將濾紙換成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會有水霧生成D.酒精燈火焰與蠟燭火焰相似。用酒精燈加熱藥品時,試管底部可直接觸及燈芯位置【答案】D【解析】A、濾紙上出現圓弧狀黑斑,說明外面火焰溫度較高,里面火焰溫度較低,則此實驗說明蠟燭火焰分層,外焰溫度最高,故A正確;B、濾紙和小木條均會炭化,現象明顯,此實驗中,濾紙可以被一根小木條代替,故B正確;C、濾紙中含有氫元素,燃燒生成水,將濾紙換成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會有水霧生成,故C正確;D、為了防止試管受熱不均而炸裂,用酒精燈加熱藥品時,試管底部不能直接觸及燈芯位置,故D不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11.觀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我們可以運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儀器通過實驗,觀察物質及其變化的條件、現象和結果。觀察與思考: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答案】(1)顏色、狀態(2)明亮的火焰,燭芯周圍的固態石蠟熔化為液態(3)有“白煙”生成,液態石蠟重新凝固【解析】(1)蠟燭燃燒前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是:有明亮的火焰,燭芯周圍的固態石蠟熔化為液態(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燃燒后觀察到有“白煙”生成,液態石蠟重新凝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2.在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了探究以后,請你填寫下列空格。(1)如圖所示,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三層,分別是外焰、內焰和焰心,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上約1s后取出,可以看到____(填字母)處的火柴梗最先炭化。結論:蠟燭火焰的______溫度最高。(2)蠟燭剛熄滅時會產生一股白煙,某學習小組為了探究這股白煙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設:A.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水蒸氣C.白煙是石蠟蒸氣凝結成的石蠟固體針對這些假設設計實驗:①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塊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煙上,玻璃片上沒有出現水霧,說明白煙中不含______。②吹滅蠟燭,立即用一個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這是為了驗證假設______(填序號),但這樣做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原因是 。③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去點白煙(注意不要接觸燭芯),發現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這為假設______提供了證據。【答案】(1)a 外焰(2)①水蒸氣 ②A 不能 ③蠟燭剛熄滅,有產生的二氧化碳沒有散盡,石灰水也會變渾濁 C【解析】(1)由于溫度越高,火柴梗越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a處最先變黑,說明蠟燭火焰的外焰溫度最高。(2)①玻璃片上無水霧,則說明白煙不是水蒸氣。②用一個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住白煙,這是為了驗證A.白煙是燃燒時生成的二氧化碳,又因剛熄滅,有產生的二氧化碳沒有散盡,石灰水也會變渾濁,所以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③由于白煙是石蠟的小顆粒,石蠟具有可燃性,所以可觀察到白煙能被點燃。13.甲、乙兩個小組對蠟燭燃燒分別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回答。(1)甲組同學實驗實驗序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分析及結論實驗1.點燃前 用指甲在蠟燭上刻劃 蠟燭上留下很多劃痕 說明蠟燭實驗2.燃燒時 ①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②在蠟燭火焰上方罩沾有石灰水的燒杯 ①燒杯內壁有 出現②石灰水變渾濁 ①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水②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實驗3.熄滅后 吹滅蠟燭,用火柴點燃白煙 白煙燃燒后引燃燭芯 白煙的主要成分是(2)乙組同學對蠟燭燃燒進行了如下拓展實驗。①如圖a,向焰心放入一根細玻璃管,發現細玻璃管中無明顯現象;在玻璃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生火焰,這說明焰心處的物質具有的性質是 。②該小組同學用圖b所示裝置檢驗蠟燭燃燒后的氣體,在A處燒杯中放一根點燃的蠟燭,打開止水夾,觀察到B中無色溶液變渾濁。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能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 。③如圖c,足量蠟燭在密閉裝置內燃燒至熄滅,用儀器測出這一過程中瓶內氧氣體積分數的變化如圖d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填序號)。a.蠟燭燃燒前裝置內只有氧氣b.氧氣濃度小于一定值時,蠟燭無法燃燒c.蠟燭熄滅后瓶內只剩二氧化碳氣體【答案】(1)硬度?。ㄙ|軟) 水霧 二氧化碳 石蠟固體小顆粒(2)①可燃性 ②C瓶內的水流入D中,使C瓶內壓強小于大氣壓,A處氣體被吸入B中 ③b【解析】(1)用指甲在蠟燭上刻劃,蠟燭上留下很多劃痕,說明蠟燭的硬度較小,故填硬度??;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則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的干冷燒杯內壁會出現水霧,故填水霧;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燒杯內壁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用火柴點燃白煙,白煙燃燒,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則白煙應該是石蠟固體小顆粒,故填石蠟固體小顆粒。(2)①向焰心放入一根細玻璃管,在玻璃管的上口點燃,上口產生火焰,這說明焰心處的物質具有可燃性,故填可燃性;②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能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C瓶內的水流入D中,使C瓶內壓強小于大氣壓,A處氣體被吸入B中,故填C瓶內的水流入D中,使C瓶內壓強小于大氣壓,A處氣體被吸入B中;③a、蠟燭燃燒前裝置內的氣體是空氣,其中含有氮氣、氧氣、稀有氣體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選項錯誤;b、由圖可知,當空氣中氧氣濃度低于16%時,蠟燭無法燃燒,選項正確;c、蠟燭熄滅后瓶內剩余的氣體有氮氣、稀有氣體和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等,選項錯誤,故填b。14.化學興趣小組同學對“蠟燭燃燒”進行探究。蠟燭(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原因是什么?燃燒的產物是什么?小敏認為蠟燭熄滅的原因是燃燒消耗完了容器內的氧氣,并對燃燒產物提出猜想:①燃燒的產物可能有CO2。②燃燒的產物可能有H2O。(1)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燒的產物可能有 。【活動1】探究蠟燭燃燒是否生成二氧化碳?(2)在密閉容器中點燃蠟燭至熄滅,抽取10毫升密閉容器中的氣體,注入到試管中的飽和澄清石灰水中,發現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燃燒產物中有 。【活動2】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原因?【提出問題】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原因是什么?【作出猜想】小林認為蠟燭在密閉容器中熄滅的原因是氧氣含量降低導致;小安認為熄滅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實驗探究】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多功能傳感器進行有關量的測量,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結束后,鋁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同時傳感器采得實驗前后的有關數據如表所示:相對濕度 氧氣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蠟燭點燃前 48.4% 18.7% 0.058% 0蠟燭熄滅后 71.6% 15.6% 3.643% 0.0182%(3)由實驗及結果分析,密閉容器內蠟燭熄滅的原因是 ,蠟燭燃燒生成的產物是 。(4)小科發現蠟燭剛熄滅時,總會有一縷“白煙”冒出。于是他們吹滅蠟燭,立即用燃著的木條去點白煙(不接觸燭芯),發現蠟燭重新被點燃,說明白煙具有可燃性。由此可以知道白煙是石蠟蒸氣凝成的石蠟固體顆粒,而不是燃燒生成的水蒸氣或二氧化碳。他們的理由是 。【答案】(1)CO(合理即可)(2)二氧化碳(3)氧氣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含量上升 C、CO2、H2O和CO(4)二氧化碳和水蒸氣沒有可燃性【解析】(1)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蠟燭(主要含C、H、O元素),①燃燒的產物可能有CO2;②燃燒的產物可能有H2O;可能有CO;(2)在密閉容器中點燃蠟燭至熄滅,抽取10毫升密閉容器中的氣體,注入到試管中的飽和澄清石灰水中,發現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燃燒產物中有二氧化碳;(3)由實驗及結果分析,反應前氧氣的體積分數是18.7%,蠟燭熄滅后,氧氣的體積分數降到15.6%,同時相對濕度、二氧化碳的含量都增加,故密閉容器內蠟燭熄滅的原因是:氧氣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含量上升;由表中數據可知:反應前相對濕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體積分數分別是48.4%、0.058%、0%,反應后相對濕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體積分數分別是71.6%、3.643%、0.0182%,說明蠟燭燃燒生成的產物有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根據題中信息:實驗結束后,鋁板表面有黑色固體顆粒,說明蠟燭燃燒后生成了碳;所以蠟燭燃燒生成的產物有碳、水、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4)白煙具有可燃性,能重新被點燃,但水蒸氣或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燒,所以白煙不可能是水蒸氣或二氧化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