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第三課 領會科學思維第一框 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自主閱讀書本P14-15,思考下列問題。1.科學思維的含義。2.科學思維兩個基本條件。3.科學思維的特征是什么?一、科學思維的含義1、科學思維的含義: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夠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2、不科學思維的含義:是指主觀臆想的、不合邏輯的、片面僵化的思維。從認識的層次角度從思維規則的層次角度從認識結果的層次角度從思維規則的層次看,它是不符合邏輯的思維。從思維方式及結果看,它是片面僵化的思維。其不能有效指導實踐,也不能在實踐中實現認識的預期目的。它不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反映認識對象,而是脫離實際,主觀臆想。內容真實形式正確3、科學思維兩個基本條件(正確思維的條件)任何思維都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4、科學思維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的關系遵循邏輯思維要求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創新性解決問題思維方式實踐中科學思維不是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并列的思維形態,而是對實踐中遵循邏輯思維要求、運用辯證思維方法、創新性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的統稱。科學思維統稱知識回顧與拓展合乎邏輯的思維是符合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具有確定性、一致性、明確性的思維。邏輯思維1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綜合運用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等,破除迷信、超越陳規、知難而進、善于因時制宜、開拓求新。辯證思維創新思維23(1)科學方法:主要是指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的方法問題。它既包括具體的實踐活動所采用的方法,如具體的工作方法、科學實驗的方法等,也包括人們思考問題、認識問題的方法,后者即科學思維方法。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方法是包括與被包括的關系,其外延不同。(2)科學思維方法:是人們在長期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逐步總結出來的,它能幫助人們在認識世界的活動中少走彎路,少犯錯誤,能提高人們認識世界、進而改造世界的能力。【易混易錯】:科學思維方法≠科學方法(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下列屬于科學思維的是①我思故我在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③辯證唯物主義④存在即被感知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D對點訓練(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在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節點上,廣大黨員干部需要結合疫情防控工作的推進形勢和具體特點,進一步強化科學思維意識。下列對科學思維的認識,正確的有①科學思維強調思維內容的真實性,認識符合客觀實際,思維形式不重要 ②科學思維是遵循邏輯規則、符合認識規律的正確思維 ③科學思維與主觀臆造、不合邏輯、片面僵化的思維相對立 ④科學思維是與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戰略思維等并列的思維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2023·高二課時練習)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我們在學習黨史的過程中也要學習科學思維方法。強調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觀察、思考、分析問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鮮明特點。我們之所以要學習科學思維方法,是因為科學思維①正確反映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 ②反映認識對象的現象和外部聯系③實現了內容與形式的完全統一 ④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在此輸入標題近日,洛陽市氣象臺發布多個預警洛陽市氣象臺發布多個暴雪、道路結冰預警信號:據氣象資料分析,13日到15日受強冷空氣及高空低槽的共同影響,有一次明顯雨雪大風強降溫天氣。過程累計降水量5到10毫米,并伴有4到5級、陣風7到8級的大風和10度左右的強降溫。思考:為何氣象臺預測如此準確?二、科學思維的特征(2)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不盲目相信書本結論,它尊重實踐檢驗的結果,注重實事求是的推理和論證,堅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觀規律。1、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1)科學思維總是從實際出發,力圖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2、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總是通過對事物歷史與現實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發展的規律,并對事物的發展趨勢、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如,1759年3月13日,一顆明亮的彗星拖著掃帚般的尾巴出現在星空。而早在幾十年前,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就曾預言這顆彗星將會在此時出現。【例】氣象預報思考:(1)南北朝時期祖沖之推算出圓周率、數學王子高斯十歲時候使用的計算方法,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適用性?(2)他們的思維方法體現了科學思維的什么特征?3.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1)思維的結果必須接受實踐的檢驗。越是復雜的事物,對它的認識越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2)科學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嚴格檢驗,修正錯誤,堅持真理。 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幾個與觀測有關的預言,如光線在經過巨大星體時,在引力場的作用下會發生彎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現日全食的機會,英國天文學家愛丁頓等人率領兩支考察隊,分別在非洲西部幾內亞灣的普林西比島和南美洲巴西的索布臘爾進行觀測,從兩地測得星光經過太陽時的平均偏轉值與愛因斯坦預言的1.75″相差無幾。1、魯迅說:“天才們無論怎樣說大話,歸根結底,還是不能憑空制造。描神畫鬼……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2、馬克思深入分析晚清中國的經濟社會結構,深刻揭露西方列強在中國犯下的血腥暴行,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和人民革命,深信這個偉大而古老的國家必將獲得解放。3、隨著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天體位置歷表的精度不斷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陽、月球和地球這三者在某時刻的相對位置,就能精確預報日食和月食。4、2007年10月24日,滿載國人“千年夢想”的“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發射成功。練一練:以下材料體現了思維的什么特征?——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我國新冠疫苗終于研制成功!我國科學家沒有盲目相信以往經驗,而是從實際出發,堅信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對新冠病毒的持續研究從實際出發,堅信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對新冠病毒的持續研究,一定可以找到新冠病毒的內在聯系。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臨床試驗和疫苗接種的實踐表明,我國的新冠疫苗對防控疫情是有效的,這也證明了我國疫苗研發思路的正確性。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拓展:科學思維的客觀性、預見性、可檢驗性的關系-----三者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離開客觀性,就不會有預見性;正因為有預見性,才有可檢驗性。科學思維特征追求認識的客觀性結果具有可檢驗性結果具有預見性基本條件泛指符合認識規律、遵循邏輯規則的思維,是能達到正確認識結果的思維含義內容真實形式正確本框小結:4.(2022·北京卷)【記憶】北京雨燕春天來到北京筑巢繁衍,夏末帶著新生的小雨燕跨越中亞遠赴非洲,待來年再準時飛回北京。古建筑上空北京雨燕飛舞的景象,是人們美好的記憶。【兩難】為了避免污損和破壞,古建筑的屋檐斗拱加裝了防護網,卻無意間把在此筑巢的北京雨燕擋在了“家門”外。既要避免古建筑受損,又要保證北京雨燕安居,成為難題。【共生】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理念指導和相關技術支持下,文物、園林綠化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為北京雨燕在古建筑上留出“繁殖窗口”。同時,志愿者積極為北京雨燕搭建新家,幫助它們向現代建筑遷移筑巢。在多方呵護下,北京雨燕的種群正在恢復和壯大。雨燕和古建筑在城市中實現了和諧共生。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知識,說明北京雨燕保護是如何體現科學思維的。【答案】①北京雨燕保護,體現了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從實際出發認識北京雨燕生存和繁衍的規律,對保護的總體效果作出合理推斷,并在實踐的檢驗中不斷更新保護理念、改進保護措施;②運用矛盾分析法處理古建筑保護和北京雨燕保護的關系,將兩者統一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體現了辯證思維方法;③多角度思考如何實現北京雨燕與古建筑的共生,發掘北京雨燕的文化價值,體現了創新思維能力。1、亞里士多德曾經斷言:輕重不同的物體 從同一高度下落,重物落得快,輕物落得慢。伽利路對此提出質疑:如果把輕重不同的兩個物體擁綁在一起,兩個物體之和,比原來重的物體更重,其下落速度應該比原來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更快;由于輕的物體下落速度慢,這兩個綁在一起的物體的下落速度,應該比那個重的物體的下落速度更慢。既是更快又是更慢,不可能都成立,所以亞里士多德的斷言是錯誤的。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結論的質疑充分表明①科學思維不盲目崇拜權威②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③科學思維能夠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接受實踐的檢驗④科學思維能夠對事物的發展前景作出合乎邏輯的推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課堂鞏固A2、恩格斯曾根據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的理論對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作了精辟的分析,并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27年前(1887年)就以驚人的準確性預言了戰爭的發生和結果,他指出:“對于普魯士德意志來說,現在除了世界戰爭以外已經不可能有任何別的戰爭了。這會是一場具有空前規模和空前劇烈的戰爭。那時會有800萬到1000萬的士兵彼此殘殺……”事實證明了恩格斯的真理性預言。材料表明科學思維①具有直接現實性 ②結果具有預見性③結果具有可檢驗性 ④追求認識的客觀性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課堂鞏固B練習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一千多年前,詩仙李白如此表達了不能登月的遺憾。2007年10月24日,滿載國人“千年夢想”的“嫦娥一號”繞月探測衛星發射成功。“嫦娥一號”屬于第一階段:“繞月階段”。2010年10月1日成功發射的“嫦娥二號”是我國探月計劃三部曲“繞、落、回”中的繞階段第二顆繞月探測器,在整個繞月以及后期的“再就業”探測任務中,“嫦娥二號”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并且成為中國深空探測史上走得最遠的探測器,在燃料耗盡后成了環繞太陽軌道的人造天體。為確保“嫦娥號”發射成功,月球探測工程參研人員始終堅持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廣泛借鑒國內外同行的經驗教訓,開展了“兩個百分之百”的工作,即所有設計都要嚴慎細實,確保設計百分之百正確;所有產品的生產都要反復審查,確保質量百分之百可靠,扎扎實實地完成每一項設計,每一件產品和每一次實驗。這樣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扎實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精益求精的質量標準,為“嫦娥”成功奔月構筑了堅實基礎。上述材料體現了科學思維的哪些特征?結果具有可檢驗性結果具有預見性追求認識的客觀性 (1)月球探測工程參研人員開展“兩個百分之百”的工作,扎扎實實地完成每一次實驗,形成了對客觀世界的正確反映和科學思維的方法原則,體現了科學思維追求認識的客觀性。(2)我國圍繞探月計劃三部曲“繞、落、回”,開展了“兩個百分之百”的工作,體現了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預見性。(3)我國探月方案是否正確,“嫦娥號”繞月探測衛星發射成功,用事實回答了這一課題,體現了科學思維的結果具有可檢驗性。【參考答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