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暑假預習課》浙教版科學八升九-第05講 復分解反應與離子共存(學案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暑假預習課》浙教版科學八升九-第05講 復分解反應與離子共存(學案 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課》浙教版科學八升九--第5講 復分解反應與離子共存
考點一、復分解反應的定義與區分
考點精要:
一、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
二、復分解反應的要點
①酸+金屬性氧化物鹽+水
條件:(1)酸一般為HCl、 H2SO4 、HNO3;(2)金屬氧化物是否可溶均可。
但須注意,不溶性金屬氧化物與H2SO4反應時較慢,一般需要加熱。如:
②酸+堿→鹽+水
條件:(1)酸和堿至少有一種可溶;(2)若酸是常見的三種強酸,無論堿是否可溶,反應均可進行。如:
③酸+鹽→新酸+新鹽
條件:(1)鹽除BaSO4和AgCl;(2)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如:
④堿+鹽→新堿+新鹽
條件:(1)堿和鹽兩者均要溶于水;(2)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氣體生成。
⑤鹽+鹽→新鹽+新鹽
條件:(1)參加反應的兩種鹽都必須可溶;(2)新生成的兩種鹽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淀。
三、熟記部分酸、堿、鹽的溶解性表
鉀、鈉、銨、硝遇水溶;(含有的鹽都能溶于水)
氯化物不溶亞汞銀;(氯化物中和不溶于水,其它都能溶于水)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
微溶還有鈣和銀;(硫酸鹽中不溶、微溶,其余均可溶)
其它鹽類水下沉;(上面口訣中未包括的鹽大多水溶于水) 酸類不溶是硅酸;(在酸類中只有硅酸不溶于水);溶堿只有鉀、鈉、鋇、鈣、銨(除KOH、、,外其它堿都不溶于水)
四、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在溶液中發生的復分解反應大多是在酸、堿、鹽之間進行的,而酸、堿、鹽都是在溶液中能電離出離子的化合物。因此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酸堿鹽在溶液中發生的離子間的交換反應。當溶液中某些離子能相互結合而使其濃度減小時,那么反應就向減小離子濃度的方向進行。如果幾種離子混合后,離子的濃度都不發生變化,那么反應也就沒有發生。
典型分析:
1.物質X和Ba(OH)2在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Ba(OH)2=BaSO4↓+2Y,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可能為氯化鐵 B.X只能為硫酸
C.Y可以為氫氧化銅 D.Y不一定是水
【答案】D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所給方程式結合堿的化學性質分析。
【解答】 A、物質X和Ba(OH)2在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Ba(OH)2=BaSO4↓+2Y, 則X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由方程式配平系數可知,X中陽離子化合價為+1價,氯化鐵中鐵元素為+3價,不符合題意;
B、X可能是硫酸,也可能是硫酸鈉等,不符合題意;
C、Y是氫氧化銅則X中含有銅元素,銅元素化合價為+2價,不符合題意;
D、若X為硫酸,則Y為水,若X為硫酸鈉,則Y為氯化鈉,符合題意;
故選D。
舉一反三:
1.下列化學反應中,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
A.NaCl+AgNO3=AgCl↓+NaNO3 B.CO+CuO=CO2+Cu
C.Zn+2HCl=ZnCl2+H2↑ D.2HgO=2Hg+O2↑
【答案】A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為兩種化合物交抱成分生成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分析。
【解答】A、該反應為兩種化合物交抱成分生成兩種新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符合題意;
B、所給反應涉及單質,不是復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C、所給反應涉及單質,不是復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D、所給反應涉及單質,不是復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選A。
2.如圖為有關物質反應的微粒變化示意圖,其中“”“”“”“”分別表示四種不同種類的原子或原子團。該反應屬于(  )
A.復分解反應 B.置換反應 C.化合反應 D.分解反應
【答案】A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微觀變化示意圖,看出反應物生成物的種類,并熟知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定義,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
【解答】首先根據化合物的定義,從微觀變化示意圖中,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生成物也是兩種化合物,復分解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所以,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A。
考點二、離子共存
考點精要:
一、離子共存
(一)判斷幾種物質在同一種溶液中能不能共存、能不能大量共存、能不能在指定的酸堿度下共存,關鍵是看這幾種物質能否發生反應。
若能反應,則不能共存,反之則能共存;
若有微溶物生成,則不能大量共存。
判斷幾種物質是否能發生反應,關鍵是判斷幾種離子在同一種溶液中相互結合能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即復分解反應的三個條件)。
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所有的弱酸根離子(如CO32-、SO32-)和OH-都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
2.與OH-生成氣體的NH4+、所有與OH-生成沉淀的金屬離子(如Mg2+、Al3+、Mn2+、Zn2+、Fe2+、Fe3+、Cu2+、Ag+)和H+都不能在堿性溶液中共存。
3.酸式鹽中的含氫弱酸根離子不能與強堿(OH-)、強酸(H+)共存。
如 HCO3-+OH-=== CO32-+H2O
HCO3-+H+===CO2↑+H2O
4.所有有顏色的離子(如Fe2+、Fe3+、Cu2+、MnO4-)都不能在無色溶液中存在。
5.有的離子對之間不能共存。如Ba2+與SO42-、Ag+與Cl-、Ca2+與CO32-等。
(二)離子方程式:常見酸、堿、鹽之間反應的本質是生成了氣體、沉淀、水。
【能力拓展】
將化合物先分解成離子再解題
通注意題目中的隱藏條件:
如在酸性溶液中,即含有H+離子的前提。
如在堿性溶液中,即含有OH-離子。
如無色溶液,即不能有Cu,Fe等離子。
若有“大量共存”,則微容與于水被排除。(堿有一種Ca(OH)2,硫酸鹽CaSO4和Ag2SO4,碳酸鹽MgCO3)
考慮順序:
將隱藏條件注入選項中
OH-、H+不共存(酸堿)
H+ 、CO32-(HCO3-)不共存(NH4 +,OH-)
(4) 沉淀不共存
典型分析:
1.在pH=1的無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Ba2+、、Cl﹣、Na+
B.Cu2+、K+、、Ba2+
C.Mg2+、、Al3+、
D.Na+、、OH﹣、Cl﹣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C
【分析】pH=1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題還要注意溶液呈無色透明,不能含有明顯有顏色的銅離子、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等。
【解答】解:pH=1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
A、Ba2+、兩種離子能結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銅離子的水溶液顯藍色,故選項錯誤。
C、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離子,故選項正確。
D、與酸性溶液中的H+兩種離子能結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H+、OH﹣兩種離子能結合生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還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離子的顏色。
舉一反三:
1.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
A.無色溶液中:K+、Na+、、Cu2+
B.堿性溶液中:Cu2+、Ba2+、、Cl﹣
C.含有Ag+的溶液中:K+、、、Cl﹣
D.酸性溶液中:Mg2+、Na+、、Cl﹣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D
【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成沉淀或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共存,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顯藍色,故選項錯誤。
B、堿性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氫氧根離子能與銅離子結合成氫氧化銅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C、銀離子能與氯離子結合成氯化銀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D、酸性溶液中含有氫離子,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
1.我國科學家侯德榜于1943年發明的“侯氏制堿法”在世界反響很大。“侯氏制堿法"的反應原理之一:NH4HCO3+NaCl)=NaHCO3↓+NH4Cl。該反應屬于(  )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答案】D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復分解反應是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解答】 “侯氏制堿法"的反應原理是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所以屬于 復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D。
2.向一定質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沉淀不再生成時,改為滴加稀鹽酸,沉淀的質量與加入試劑總質量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點只發生Na2CO3+BaCl2=BaCO3↓+2NaCl
B.b→c過程中加入了稀鹽酸,沉淀中BaSO4的質量不變
C.d點時溶液一定顯酸性
D.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的質量變化無法確定
【答案】A
【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 一定質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發生的反應有兩條,
Na2CO3+BaCl2=BaCO3 ↓+2NaCl,Na2SO4+BaCl2=BaSO4↓+2NaCl。
【解答】A、a點除了發生反應Na2CO3+BaCl2=BaCO3 ↓+2NaCl,還發生反應Na2SO4+BaCl2=BaSO4↓+2NaCl,A錯誤。
B、b→c過程中加入了稀鹽酸,BaSO4不溶于酸,也不與稀鹽酸反應,沉淀中BaSO4的質量不變,B正確。
C、沉淀不再生成時,改為滴加稀鹽酸,碳酸鋇與稀鹽酸完全反應,碳酸鋇反應完全后再繼續滴加稀鹽酸,稀鹽酸過量,溶液顯酸性,故d點時溶液一定顯酸性,C正確。
D、向一定質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發生反應:Na2CO3+BaCl2=BaCO3 ↓+2NaCl,每208份質量的氯化鋇能生成197份質量的碳酸鋇沉淀,反應中溶液質量增加,但Na2SO4+BaCl2=BaSO4↓+2NaCl,每208份質量的氯化鋇生成233份質量的硫酸鋇沉淀,溶液的質量減少;由于碳酸鈉和硫酸鋇的質量配比并不確定,所以整體溶液的質量增加還是減少,無法確定。D正確。
故答案為:A
3.物質間發生復分解反應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下列物質混合后,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是(  )
A.氫氧化鎂、硫酸銅溶液 B.鹽酸溶液、氫氧化鋇溶液
C.碳酸鈉溶液、氯化鉀溶液 D.硫酸溶液、氯化鈉溶液
【答案】B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所給各物質的溶解性及交換成分所得物質分析,兩化合物在溶液中交換成分若生成物中有水或氣體或沉淀生成則復分解反應能發生。
【解答】A、 氫氧化鎂是難溶性堿,與硫酸銅溶液不能發生反應 ,不符合題意;
B、 鹽酸為酸,氫氧化鋇為堿,鹽酸溶液、氫氧化鋇溶液能發生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 ,符合題意;
C、碳酸鈉和氯化鉀交換成分生成物中無水或氣體或沉淀生成,碳酸鈉溶液、氯化鉀溶液不能發生反應 ,不符合題意;
D、硫酸和氯化鈉交換成分生成物中無水或氣體或沉淀生成,硫酸溶液、氯化鈉溶液不能發生反應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4.如圖所示,將稀鹽酸滴入瓶內,觀察到氣球脹大,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氣球脹大證明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
B.反應停止后所得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復分解反應
D.該反應說明可用氫氧化鈉治療胃酸過多
【答案】C
【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A.氣球漲大可能是生成氣體,也可能是反應放熱;
B.根據是否有剩余的反應物分析;
C.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
D.根據氫氧化鈉的腐蝕性判斷。
【解答】A.氣球脹大,不能證明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也可能是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造成的,故A錯誤;
B.反應停止后所得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也可能顯酸性或堿性,故B錯誤;
C.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該反應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故C正確;
D.氫氧化鈉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不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故D錯誤。
故選C。
5.在納米鎳粒子的催化下,能發生如下模型所示的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納米鎳粒子屬于非金屬單質
B.表示甲烷,屬于無機物
C.該反應中,和的個數比為1:1
D.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答案】C
【知識點】化學方程式的概念、讀法和含義;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別
【解析】【分析】首先根據圖片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A.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叫單質,元素名字含有金字旁的為金屬元素;
B.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總稱;
C.根據化學方程式確定反應中的個數比;
D.兩組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從而生成兩組新的化合物,這就是復分解反應。
【解答】根據圖片可知,該反應的方程式是:CO2+4H2CH4+2H2O。
A.納米鎳粒子屬于金屬單質,故A錯誤;
B. 表示甲烷,是含碳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故B錯誤;
C.由方程式可知,該反應中 和 的個數比為1:1,故C正確;
D.由方程式可知,該反應生成物都是化合物,不符合置換反應的單質和化合物反應生成新的單質和新的化合物的特點,不屬于置換反應,故D錯誤。
故選C。
6.在下列化學方程式中,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
A.Fe+2HCl=FeCl2+H2↑ B.CaCO3 CaO+CO2↑
C.H2CO3H2O+CO2↑ D.Ca(OH)2+Li2CO3=2LiOH+CaCO3↓
【答案】D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反應符合“多變一”的特點、分解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置換反應為“單化化單”、復分解反應為“雙交換價不變”進行分析。
【解答】A、所給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都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不符合題意;
B、所給反應為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C、所給反應為一種物質生成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D、所給反應為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屬于復分解反應,符合題意;
故選D。
7.下面是四種制取ZnSO4的化學反應:
①Zn+H2SO4=ZnSO4+H2↑
②ZnO+H2SO4=ZnSO4+H2O
③Zn(OH)2+H2SO4=ZnSO4+2H2O
④ZnCO3+H2SO4=ZnSO4+H2O+CO2↑
對這四個化學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①是置換反應
B.反應②中鋅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C.反應③實質是Zn2+和SO42-的反應
D.反應④是復分解反應
【答案】C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A、根據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分析;
B、根據復分解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不變分析;
C、根據酸和堿中和反應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分析;
D、根據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另兩種化合物的反應為復分解反應分析。
【解答】A、 反應①反應物和生成物都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是置換反應 ,不符合題意;
B、 反應②為復分解反應,其中鋅元素的化合價不變,不符合題意;
C、 反應③實質是H+和OH-的反應 ,符合題意;
D、 反應④是復分解反應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8.下列物質混合后,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一組是(  )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
B.KCl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
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D.CaCO3和HCI溶液
【答案】B
【知識點】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根據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物中有水或氣體或沉淀,則能發生復分解反應分析。
【解答】A、 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能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鋇,不符合題意;
B、 KCl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沒有沉淀或水或氣體生成,不能發生反應,符合題意;
C、 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能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不符合題意;
D、 CaCO3和HCl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不符合題意;
故選B。
9.下列各組離子中,能夠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  )
A.K+、Cu2+、Cl﹣、OH﹣
B.H+、Ag+、Cl﹣、
C.、H+、Na+、
D.OH﹣、、K+、Na+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D
【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共存,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銅離子能與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氫氧化銅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銀離子能與氯離子結合成氯化銀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C、氫離子能與碳酸根離子結合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D、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
10.下列各組離子能在同一種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是(  )
A.H+,Na+,Cl﹣, B.,Cl﹣,K+,OH﹣
C.Na+,K+,Cu2+,Cl﹣ D.Ag+,H+,,Cl﹣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C
【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共存,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H+、CO32﹣兩種離子能結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NH4+與OH﹣兩種離子能結合成水和氨氣,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C、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選項正確。
D、Ag+、Cl﹣兩種離子能結合成氯化銀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共存問題,判斷物質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
11.分別將下列各組物質同時加入水中,最終能得到無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2SO4(過量)、HCl、AgNO3
B.HCl(過量)、MgSO4、KOH
C.HCl(過量)、KOH、CuSO4
D.KNO3(過量)、NaCl、BaCO3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B
【分析】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能結合成沉淀的則不能得到透明的溶液,本題還要求無色,則應注意常見離子在水溶液中的顏色.
【解答】解:A中HCl、AgNO3會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AgCl沉淀,故A錯誤。
B中雖發生HCl、KOH的中和反應,但符合得到無色透明溶液,故B正確。
C中KOH、CuSO4會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Cu(OH)2沉淀,故C錯誤。
D中物質之間不反應,但BaCO3不溶于水,使溶液渾濁,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學生要能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來判斷反應的發生,還要根據習題的要求準確把握生成沉淀的、離子有顏色的不會得到無色溶液.
12.能夠反應的物質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下列各組物質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無色酚酞溶液后顯紅色的是(  )
A.NaOH NaCl CuSO4 HCl
B.KNO3 Na2SO4 NaOH KCl
C.KCl Ba(NO3)2 HCl CaCl2
D.Na2CO3 Ba(OH)2 KNO3 Na2SO4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答案】B
【分析】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可知,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水、氣體、沉淀,則能夠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加入無色酚酞溶液后顯紅色,說明該溶液顯堿性。
A、CuSO4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四種物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加入無色粉酞溶液后顯紅色,故選項正確;
C、四種物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溶液顯酸性,加入無色粉酞溶液后不變色,故選項錯誤;
D、Ba(OH)2 和Na2CO3、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分別生成碳酸鋇沉淀和硫酸鋇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共存問題,判斷物質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解答本題還要注意所得溶液顯堿性.
13.某工業園河道兩旁有甲、乙兩廠,它們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共含H+、Na+、Ba2+、Cl﹣、、六種離子。兩廠廢水中各含三種離子,其中甲廠的廢水明顯呈酸性,則甲廠廢水中的離子是(  )
A.H+、Ba2+、Cl﹣
B.H+、Na+、Ba2+
C.Na+、、
D.H+、、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A
【分析】根據結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共存,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河道兩旁甲、乙兩廠,它們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共含H+、Na+、Ba2+、Cl﹣、、六種離子。兩廠廢水中各含三種離子,其中甲廠的廢水明顯呈酸性,則甲廠的廢水中含有氫離子,氫離子能與碳酸根離子結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則乙廠中含有,碳酸根離子能與Ba2+結合生成碳酸鋇沉淀,則Ba2+在甲廠中,Ba2+與結合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不能共存,則乙廠中含有,則甲廠中的陰離子是氯離子;故甲廢水中的離子是H+、Ba2+、Cl﹣。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
14.某化學興趣小組對A、B、C、D四種未知溶液的成分進行了檢驗,其中檢驗結果不正確的是(  )
A.H+、、、
B.Ba2+、Na+、Cl﹣、OH﹣
C.Cu2+、Mg2+、、Cl﹣
D.K+、Na+、OH﹣、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A
【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共存,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H+、兩種離子能結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正確。
B、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C、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D、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
15.下列各組離子pH=11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
B.Mg2+、Cl﹣、Na+、
C.Ba2+、、H+、Cl﹣
D.K+、、、Na+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
【答案】D
【分析】pH為11的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共存,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pH為11的水溶液顯堿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OH﹣兩種離子能結合成氨氣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Mg2+和OH﹣互相結合成氫氧化鎂沉淀,所以本組離子不能共存,故選項錯誤;
C、Ba2+、兩種離子能結合成碳酸鋇沉淀,H+與OH﹣能結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D、該組離子之間不能結合成水或氣體或沉淀,能在堿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
16.為了探究中和反應,甲、乙兩名同學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①甲同學向裝有少量Ca(OH)2溶液的試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鹽酸,然后滴加幾滴酚酞試液,發現酚酞不變色;
②乙同學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在滴加過程中,意外發現有氣泡產生,原來NaOH已變質,混有了Na2CO3。
實驗結束,甲、乙兩名同學將廢液倒入同一潔凈的燒杯中,得到無色澄清溶液,分析溶液中溶質的所有成分可能為(  )
A.Na2CO3、NaCl、CaCl2 B.CaCl2、NaCl
C.HCl、NaCl D.HCl、CaCl2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B
【分析】根據Ca(OH)2溶液能與一定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氫氧化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①甲同學向裝有少量Ca(OH)2溶液的試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鹽酸,然后滴加幾滴酚酞試液,發現酚酞不變色,說明溶液可能顯酸性或中性,即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鈣,可能含有稀鹽酸。
②乙同學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在滴加過程中,意外發現有氣泡產生,原來NaOH已變質,混有了Na2CO3。
實驗結束,甲、乙兩名同學將廢液倒入同一潔凈的燒杯中,碳酸鈉、氫氧化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溶液,碳酸鈉能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得到無色澄清溶液,說明沒有沉淀生成,則溶液中一定含有CaCl2、NaCl,還可能含有HCl。
故選: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明確得到無色澄清溶液的含義(沒有沉淀生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17.某城市有甲、乙兩工廠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種離子中的3種(兩廠不含相同離子):Ag+、Ba2+、Na+、Cl﹣、、.若兩廠單獨排放都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如將兩廠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會變成無色澄清只含硝酸鈉的液體,污染程度會大大降低.關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認為正確的是(  )
A.Na+和NO3﹣來自同一工廠
B.Cl﹣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廠
C.Ag+和Na+可能在同一工廠
D.SO42﹣和NO3﹣可能來自同一工廠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B
【分析】這個是涉及到離子共存問題.也就是說同一廠內,離子之間不能發生反應,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不然排放的時候就不是三種離子了.
Ag+、Ba2+、Na+、Cl﹣、SO42﹣、NO3﹣六種離子中銀離子、氯離子;鋇離子、硫酸根離子不能在一個廠內,因為它們混合會生成沉淀.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假設甲廠有銀離子,那么甲廠就一定不能有氯離子,不然就會產生沉淀,失去其中一種離子了,同樣的,硫酸銀微溶,所以甲廠中也不能有硫酸根離子。因此乙廠中就有了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乙廠中就一定不能有銀離子、鋇離子了,但是溶液是不顯電性的,所以甲廠中有銀離子、鋇離子和硝酸根離子。乙廠中有硫酸根離子、氯離子和鈉離子。觀察選項,正確的是B;
故選:B。
【點評】此題是離子共存問提的考查,抓住離子之間不能發生反應,即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的共存要求是解題的關鍵.
18.研學小組對兩個工廠排污口排放的污水進行檢測,發現共含HNO3、K2SO4、MgCl2和NaOH四種物質,已知每個排污口只排放兩種不同的物質,且排污口之間排放的物質都彼此不相同。下列關于污水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  )
A.HNO3和K2SO4一定來自同一排污口
B.HNO3和MgCl2一定來自同一排污口
C.HNO3和NaOH一定來自同一排污口
D.將兩處污水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B
【分析】由題意,每個排污口只排放兩種不同的物質,且排污口之間排放的物質都彼此不相同。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可知,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水、氣體、沉淀,則能夠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MgCl2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氫氧化鎂鋇沉淀和氯化鈉,不能大量共存;HNO3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硝酸鈉和水,不能大量共存。A、氫氧化鈉不能與氯化鎂、硝酸來自同一排污口,則氫氧化鈉和K2SO4來自同一排污口,故選項說法錯誤。
B、氫氧化鈉不能與氯化鎂、硝酸來自同一排污口,則HNO3和MgCl2一定來自同一排污口,故選項說法正確。
C、HNO3和NaOH不能共存,不能來自同一排污口,故選項說法錯誤。
D、將兩處污水混合后,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也可能顯酸性或堿性,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共存問題,判斷物質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
19.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指定液體中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
A.在稀鹽酸中:Ca2+、、K+
B.在氫氧化鈉溶液中:K+、Ba2+、Cl﹣
C.在氯化鈉溶液中:H+、Ag+、
D.在硫酸銅溶液中:Ba2+、Na+、OH﹣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B
【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共存,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碳酸根離子能與鹽酸中的氫離子結合成二氧化碳氣體和水,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A錯誤。
B、Na+、OH﹣、K+、Ba2+、Cl﹣五種離子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所以能大量共存,故選項B正確。
C、銀離子能與氯化鈉溶液中的氯離子結合成氯化銀沉淀,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C錯誤。
D、鋇離子能與硫酸銅溶液中的硫酸根離子結合成硫酸鋇沉淀;氫氧根離子能與硫酸銅溶液中的銅離子結合成氫氧化銅沉淀,因此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
20.下列各組物質在給定的條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 Na2SO4 Na2CO3
B.在pH=2的溶液中:KCl Na2SO4 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 Na2CO3 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 Ba(NO3)2 CaCl2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
【答案】B
【分析】A、根據氫離子與碳酸根離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分析;
B、根據三種物質都不會反應進行分析;
C、根據鋇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生成碳酸鋇沉淀進行分析;
D、根據氫氧根離子和鐵離子會生成氫氧化鐵沉淀進行分析;
【解答】解:A、pH=1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氫離子,氫離子和碳酸根離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錯誤;
B、pH=2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氫離子,三種物質之間以及和氫離子之間不會反應,可以共存,故B正確;
C、pH=13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氫氧根離子,鋇離子與碳酸根離子生成碳酸鋇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錯誤;
D、pH=14的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氫氧根離子,鐵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生成氫氧化鐵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在解這類題時,首先根據pH值判斷出溶液中存在氫離子還是氫氧根離子,然后判斷各離子之間能否生成水或氣體或沉淀,只要有一種生成就不能共存.
21.甲、乙、丙、丁四名同學分別對實驗廢液的成分進行分析檢測,結果如表。其中檢測結果肯定不合理的是(  )
檢測者 檢測所得廢液成分
甲 BaCl2、KCl、NaOH、Na2CO3
乙 BaCl2、KCl、HCl、NaNO3
丙 ZnCl2、MgSO4、KNO3、H2SO4
丁 ZnCl2、MgSO4、KOH、Na2SO4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B
【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可知,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則能夠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甲、BaCl2、Na2C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不能大量共存。
乙、四種物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丙、四種物質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丁、ZnCl2、MgSO4與KOH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分別生成氫氧化鋅沉淀和氯化鉀、氫氧化鎂沉淀和硫酸鉀,不能大量共存。
故甲、丁檢測結果肯定不合理。
故選: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物質的共存問題,判斷物質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
22.下列離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能形成無色溶液的是(  )
A.Fe3+、Na+、、Cl﹣
B.K+、Na+、Al3+、
C.H+、K+、、OH﹣
D.Mg2+、、OH﹣、Cl﹣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B
【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題還要注意溶液呈無色透明,不能含有明顯有顏色的銅離子、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等。
【解答】解:A、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但鐵離子的水溶液顯黃色,故選項錯誤。
B、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離子,故選項正確。
C、H+、OH﹣兩種離子能結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D、Mg2+、OH﹣結合生成氫氧化鎂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了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還要注意特定離子的顏色。
23.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為無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OH、CuSO4、KCl
B.KNO3、Ba(OH)2、NaCl
C.H2SO4、Ba(NO3)2、AlCl3
D.MgCl2、AgNO3、Na2SO4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B
【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可知,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水、氣體、沉淀,則能夠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題還要注意能得到無色透明溶液,不能含有明顯有顏色的銅離子、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等。
【解答】解:A、NaOH、Cu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三者之間不反應,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離子,故選項正確。
C、H2SO4、Ba(NO3)2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D、MgCl2、AgN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鎂,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物質共存的問題,判斷物質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還要注意特定離子的顏色。
24.若兩種不同的物質相互混合不發生反應,我們常稱這兩種物質能共存.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夠共存的是(  )
A.鹽酸和硝酸銀 B.硫酸和硝酸鋇
C.鹽酸和氯化鋇 D.鐵和稀鹽酸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C
【分析】若兩種不同的物質相互混合不發生反應,我們常稱這兩種物質能共存;據此結合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金屬的化學性質,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鹽酸和硝酸銀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硫酸和硝酸鋇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C、鹽酸和氯化鋇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選項正確。
D、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氣,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共存問題,判斷物質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不能發生反應的能共存.
25.某100mL水溶液,可能含有Na+、、Ca2+、Cl﹣、、中的一種或幾種。現進行如下實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Ca2+肯定存在
B.氣體甲能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
C.沉淀甲加鹽酸后,由于碳酸鈣溶解,沉淀質量減少
D.若溶液中無Na+,則100mL水溶液中有(NH4)2CO3的質量為1.92克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答案】D
【分析】A、根據Ca2+、能結合生成碳酸鈣沉淀,不能共存,加入足量鹽酸后,沉淀部分溶解,可知含有來分析判斷;
B、根據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來分析判斷;
C、根據加入足量稀鹽酸后,溶解的不是碳酸鈣,是由于碳酸鋇溶解,沉淀質量減少來分析判斷;
D、根據溶解的沉淀是碳酸鋇,再結合題中數據來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據題意,某100mL水溶液,可能含有Na+、、Ca2+、Cl﹣、、中的一種或幾種,Ca2+、能結合生成碳酸鈣沉淀,不能共存,加入足量鹽酸后,沉淀部分溶解,可知含有,則Ca2+肯定不存在,故A錯誤;
B、銨根離子能與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氨氣,氣體甲是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色,而不是氣體甲能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故B錯誤;
C、Ca2+、能結合生成碳酸鈣沉淀,不能共存,加入足量稀鹽酸后,溶解的不是碳酸鈣,是由于碳酸鋇溶解,沉淀質量減少,故C錯誤;
D、根據題中信息分析可知,碳酸鋇的質量為6.27g﹣2.33g=3.94g,由關系式(NH4)2CO3~BaCO3,可知碳酸銨與碳酸鋇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96:197,則碳酸銨的質量為3.94g×=1.92g,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掌握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并能靈活應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6.經實驗測得某一溶液由Na+、Mg2+、Cl﹣、SO42﹣四種離子組成,其中含有4.6gNa+、14.4克SO42﹣、14.2克Cl﹣,則Mg2+的質量為(  )
A.2.4克 B.5克 C.6克 D.4.8克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C
【分析】由題意可知,某一溶液由Na+、Mg2+、Cl﹣、SO42﹣四種離子組成,其中含有4.6克Na+、14.4克SO42﹣、14.2克Cl﹣,由各種離子質量及相對原子質量得出Na+、SO42﹣、Cl﹣的離子的個數比:::=4:3:8,設Na+的個數是4x,則SO42﹣個數是3x,Cl﹣個數是8x,再設Mg2+﹣的個數是y,由溶液中所有的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所有的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得出4x+2y=3x×2+8x,所以,y=5x,Na+、Mg2+、Cl﹣、SO42﹣個數比為4:5:8:3,由 離子的個數關系及質量可以求出Mg2+﹣質量.
【解答】解:因為某一溶液由Na+、Mg2+、Cl﹣、SO42﹣四種離子組成,其中含有4.6克Na+、14.4克SO42﹣、14.2克Cl﹣,由各種離子質量及相對原子質量得出Na+、SO42﹣、Cl﹣的離子的個數比:::=4:3:8,設Na+的個數是4x,則SO42﹣個數是3x,Cl﹣個數是8x,再設Mg2+﹣的個數是y,由溶液中所有的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所有的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得出4x+2y=3x×2+8x,所以,y=5x,Na+、Mg2+、Cl﹣、SO42﹣個數比為4:5:8:3,由Na+、Mg2+﹣個數比為4:5,求出Na+、Mg2+質量之比為(23×4):(24×5)=23:30,由Na+的質量是4.6克,所以,Mg2+的質量是6g,所以,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點評】在溶液中所有的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所有的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巧妙利用這個等量關系可以找出一些微粒之間個數關系,進行有關的計算.
27.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  )
A.HCl、ZnSO4、K2CO3、NaCl
B.KNO3、BaCl2、Na2SO4、NaOH
C.NaOH、K2CO3、NaCl、Na2SO4
D.HCl、NaNO3、H2SO4、KCl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答案】C
【分析】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可知,若物質之間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水或氣體或沉淀,則能夠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無色酚酞溶液遇堿性溶液變紅,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解:A、HCl、K2C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B、BaCl2、Na2SO4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換成分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不能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C、NaOH、K2CO3、NaCl、Na2SO4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氫氧化鈉、碳酸鉀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故選項正確。
D、HCl、NaNO3、H2SO4、KCl在溶液中相互交換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但溶液顯酸性,不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故選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物質的共存問題,判斷物質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質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或氣體或水。
28.下列各組離子在pH=1的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無色的是(  )
A.Cu2+、Mg2+、NO3﹣、SO42﹣
B.Fe3+、Ca2+、NO3﹣、Cl﹣
C.Na+、K+、CO32﹣、SO42﹣
D.Ba2+、K+、Cl﹣、NO3﹣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
【答案】D
【分析】pH=1的水溶液顯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離子間若能互相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則離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題還要注意溶液呈無色,不能含有明顯有顏色的銅離子、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等。
【解答】解:pH=1的水溶液顯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顯藍色,故選項錯誤。
B、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顯黃色,故選項錯誤。
C、CO32﹣與H+能結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選項錯誤。
D、四種離子間不能結合成沉淀、氣體或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離子,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離子的共存問題,學生能利用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來解答即可,還應注意隱含信息的挖掘,如本題pH=1的分析和應用。
29.現有一杯含有三種溶質的無色溶液,下列對該溶液中所含溶質猜測合理的是(  )
A.KNO3、NaOH、BaCl2
B.K2CO3、HCl、AgNO3
C.NaCl、MgCl2、Cu(NO3)2
D.Na2CO3、KCl、Ba(OH)2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A
【分析】無色溶液所含的溶質彼此之間不能生成水或氣體或沉淀;還要注意能得到無色溶液,不能含有明顯有顏色的銅離子、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等。
【解答】解:A、三者之間不反應,且不存在有色離子,所含溶質的猜測合理,故選項正確。
B、碳酸鉀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鉀和鹽酸均能與硝酸銀反應分別生成碳酸銀沉淀和硝酸鉀、氯化銀沉淀和硝酸,所含溶質的猜測不合理,故選項錯誤。
C、三者之間不反應,但硝酸銅溶液呈藍色,所含溶質的猜測不合理,故選項錯誤。
D、碳酸鈉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所含溶質的猜測不合理,故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對于無色溶液所含的溶質,要注意彼此之間不能生成水或氣體或沉淀,還要注意特定離子的顏色。
30.物質間存在相互轉化關系。化學實驗小組同學用Na2CO3、H2SO4、BaCl2和NaOH四種無色溶液進行實驗。
(1)小組同學經討論后,一致認為這四種無色溶液兩兩之間能發生的反應有   個,寫出其中有氣泡產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2)小組同學將四種無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燒杯中,得到懸濁液,將其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向無色濾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紅,
則該無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填微粒符號)。
【答案】(1)4;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H+、Na+、Cl﹣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1)根據復分解反應條件與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據后溶液能使石蕊變紅,說明有氫離子,氫離子與碳酸根、氫氧根離子不能共存,由此確定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離子分析。
【解答】(1)四種無色溶液中,碳酸鈉能與硫酸、氯化鋇反應,硫酸與氯化鋇和氫氧化鈉反應,共能發生四個反應,其中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反應方程式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
(2) 小組同學將四種無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燒杯中,得到懸濁液,將其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向無色濾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紅,說明反應后溶液中有氫離子,碳酸根離子、氫氧根離子不能與氫離子共存,鋇離子與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則該無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H+、Na+、Cl﹣,可能有鋇離子或硫酸根離子的一種。
故答案為:(1)4;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 H+、Na+、Cl﹣ 。
31.如圖所示為小科總結了酸、堿、鹽的反應規律,其中“—”表示相連物質能發生反應,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1)農業上利用硫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制備波爾多液,該制備原理符合圖中反應規律   (填圖中序號)。
(2)小科研究反應規律時,發現有些反應可以直接從現象判斷反應是否發生了,而有些反應則需要加入指示劑才能夠判斷。下列反應需要加入指示劑才能夠判斷反應是否發生的有____(填字母編號)。
A.Cu(OH)2和H2SO4 B.K2CO3和HCl
C.Ba(OH)2和Na2SO4 D.Ca(OH)2和HNO3
【答案】(1)③
(2)D
【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鹽的性質及用途;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硫酸銅屬于鹽氫氧化鈣屬于堿分析;
(2)根據實驗現象通常是變色,變溫,產生沉淀、氣體等分析;
【解答】(1)根據分析可知 硫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制備波爾多液 該反應是鹽和堿的反應,故填: ③ ;
(2)A、氫氧化銅沉淀藍色的不溶物,加入稀硫酸后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溶液變為藍色,不需要指示劑判斷反應發生,不符合題意;
B、碳酸鉀和稀鹽酸反應會生成氯化鉀、水和二氧化碳氣體,有氣泡冒出,不需要指示劑判斷反應發生,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鋇和硫酸鈉會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有沉淀生成,不需要指示劑判斷反應發生,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鈣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鈣和水,反應無明顯現象,且氫氧化鈣顯堿性能是酚酞變紅,硝酸鈣顯中性,不能是指示劑變色,因此需要指示劑判斷反應發生,符合題意;
故選:D。
32.國家環保都已規定將各類實驗室納入環保監管范圍。某中學九年級甲、乙兩個班的同學做完實驗所得的兩種廢液中含有8種離子,分別為H+、K+、Ba2+、Ag+、OH﹣、Cl﹣、和(不考慮H2O解離出H+和OH﹣),且兩種廢液里所含的離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紅色。
(1)甲溶液呈    (選填“酸性”、“堿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4種離子是    (選填離子符號)。
(2)甲班的廢液若直接排入鑄鐵管下水道,會造成的危害是    。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酸的化學性質;溶液的酸堿性與pH的關系.
【答案】(1)酸性;K+、OH﹣、Cl﹣、;
(2)腐蝕下水道。
【分析】根據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紅色,可知甲溶液中一定存在H+,然后利用離子不能結合生成氣體、水、沉淀來分析甲、乙廢水中能存在的離子。
【解答】解:(1)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紅色,可知甲溶液中一定存在H+,由于H+和OH﹣結合生成水,H+和結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則甲廢水中一定沒有OH﹣、,則OH﹣、存在于乙廢水中;由于和Ag+、Ba2+結合生成沉淀,故乙廢水中不存在Ag+、Ba2+,則Ag+、Ba2+存在于甲廢水中;Ag+和Cl﹣結合生成沉淀,則Cl﹣不能存在于甲廢水中,即存在于乙廢水中;要構成物質除了需要陽離子,還需要陰離子,所以乙廢水中的陽離子只能是K+.,甲廢水中含有;即乙溶液中含有K+、OH﹣、Cl﹣、;故答案為:酸性;K+、OH﹣、Cl﹣、;
(2)甲班的廢液成酸性,會和金屬反應,若直接排入鑄鐵管下水道,會造成的危害是:腐蝕下水道;
故答案為:腐蝕下水道。
【點評】本題實質考查的是離子共存的問題,判斷各離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離子之間能否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氣體、水。
33.已知某工廠甲、乙兩車間排放出的污水中各含有較大量且不同的四種離子,這些離子分別是Na+、Ag+、Ba2+、Fe3+、Cl﹣、、OH﹣、。若各自單獨排放會造成較大污染,如果混合后,再排放會大大降低污染程度。經檢測發現,乙車間的污水呈堿性。由此可以判斷,甲車間的污水中含有的陰離子是    ,乙車間的污水中含有的陽離子是    。
【考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
【答案】或硝酸根離子;Na+或鈉離子。
【分析】這個是涉及到離子共存問題.也就是說同一車間內,離子之間不能發生反應,即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根據乙車間的污水呈現堿性,說明乙車間一定含有OH﹣,從而排除乙車間中一定沒有 Ag+、Fe3+;即甲車間中含有Ag+、Fe3+,則甲車間中不可能含有Cl﹣,另外銀離子不能和硫酸根離子共存,因此硫酸根離子在乙車間,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結合產生硫酸鋇沉淀,則鋇離子在甲車間,根據溶液中陰陽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總數相等,據此分析。
【解答】解:乙車間的污水呈現堿性,說明乙車間一定含有OH﹣,從而排除乙車間中一定沒有Ag+、Fe3+;即甲車間中含有Ag+、Fe3+,則甲車間中不可能含有Cl﹣,另外銀離子不能和硫酸根離子共存,因此硫酸根離子在乙車間,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結合產生硫酸鋇沉淀,則鋇離子在甲車間,根據溶液中陰陽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總數相等,因此甲車間中含有Ag+、Fe3+、Ba2+、,乙車間中含有Na+、Cl﹣、OH﹣、。
故答案為:或硝酸根離子;Na+或鈉離子。
【點評】此題是離子共存問提的考查,抓住離子之間不能發生反應,即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的共存要求是解題的關鍵。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課》浙教版科學八升九--第5講 復分解反應與離子共存
考點一、復分解反應的定義與區分
考點精要:
一、復分解反應的概念
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
二、復分解反應的要點
①酸+金屬性氧化物鹽+水
條件:(1)酸一般為HCl、 H2SO4 、HNO3;(2)金屬氧化物是否可溶均可。
但須注意,不溶性金屬氧化物與H2SO4反應時較慢,一般需要加熱。如:
②酸+堿→鹽+水
條件:(1)酸和堿至少有一種可溶;(2)若酸是常見的三種強酸,無論堿是否可溶,反應均可進行。如:
③酸+鹽→新酸+新鹽
條件:(1)鹽除BaSO4和AgCl;(2)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如:
④堿+鹽→新堿+新鹽
條件:(1)堿和鹽兩者均要溶于水;(2)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氣體生成。
⑤鹽+鹽→新鹽+新鹽
條件:(1)參加反應的兩種鹽都必須可溶;(2)新生成的兩種鹽中至少有一種是沉淀。
三、熟記部分酸、堿、鹽的溶解性表
鉀、鈉、銨、硝遇水溶;(含有的鹽都能溶于水)
氯化物不溶亞汞銀;(氯化物中和不溶于水,其它都能溶于水)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
微溶還有鈣和銀;(硫酸鹽中不溶、微溶,其余均可溶)
其它鹽類水下沉;(上面口訣中未包括的鹽大多水溶于水) 酸類不溶是硅酸;(在酸類中只有硅酸不溶于水);溶堿只有鉀、鈉、鋇、鈣、銨(除KOH、、,外其它堿都不溶于水)
四、復分解反應的實質
在溶液中發生的復分解反應大多是在酸、堿、鹽之間進行的,而酸、堿、鹽都是在溶液中能電離出離子的化合物。因此復分解反應的實質是酸堿鹽在溶液中發生的離子間的交換反應。當溶液中某些離子能相互結合而使其濃度減小時,那么反應就向減小離子濃度的方向進行。如果幾種離子混合后,離子的濃度都不發生變化,那么反應也就沒有發生。
典型分析:
1.物質X和Ba(OH)2在溶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Ba(OH)2=BaSO4↓+2Y,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可能為氯化鐵 B.X只能為硫酸
C.Y可以為氫氧化銅 D.Y不一定是水
舉一反三:
1.下列化學反應中,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
A.NaCl+AgNO3=AgCl↓+NaNO3 B.CO+CuO=CO2+Cu
C.Zn+2HCl=ZnCl2+H2↑ D.2HgO=2Hg+O2↑
2.如圖為有關物質反應的微粒變化示意圖,其中“”“”“”“”分別表示四種不同種類的原子或原子團。該反應屬于(  )
A.復分解反應 B.置換反應 C.化合反應 D.分解反應
考點二、離子共存
考點精要:
一、離子共存
(一)判斷幾種物質在同一種溶液中能不能共存、能不能大量共存、能不能在指定的酸堿度下共存,關鍵是看這幾種物質能否發生反應。
若能反應,則不能共存,反之則能共存;
若有微溶物生成,則不能大量共存。
判斷幾種物質是否能發生反應,關鍵是判斷幾種離子在同一種溶液中相互結合能不能生成沉淀、氣體、水(即復分解反應的三個條件)。
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所有的弱酸根離子(如CO32-、SO32-)和都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
2.與OH-生成氣體的、所有與OH-生成沉淀的和都不能在堿性溶液中共存。
3.酸式鹽中的含氫弱酸根離子不能與共存。
如 HCO3-+OH-=== CO32-+H2O
HCO3-+H+===CO2↑+H2O
4.所有有顏色的離子(如)都不能在無色溶液中存在。
5.有的離子對之間不能共存。如Ba2+與SO42-、Ag+與Cl-、Ca2+與CO32-等。
(二)離子方程式:常見酸、堿、鹽之間反應的本質是生成了氣體、沉淀、水。
【能力拓展】
將化合物先分解成離子再解題
通注意題目中的隱藏條件:
如在酸性溶液中,即含有H+離子的前提。
如在堿性溶液中,即含有OH-離子。
如無色溶液,即不能有Cu,Fe等離子。
若有“大量共存”,則微容與于水被排除。(堿有一種Ca(OH)2,硫酸鹽CaSO4和Ag2SO4,碳酸鹽MgCO3)
考慮順序:
將隱藏條件注入選項中
OH-、H+不共存(酸堿)
H+ 、CO32-(HCO3-)不共存(NH4 +,OH-)
(4) 沉淀不共存
典型分析:
1.在pH=1的無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Ba2+、、Cl﹣、Na+
B.Cu2+、K+、、Ba2+
C.Mg2+、、Al3+、
D.Na+、、OH﹣、Cl﹣
舉一反三:
1.下列各組離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
A.無色溶液中:K+、Na+、、Cu2+
B.堿性溶液中:Cu2+、Ba2+、、Cl﹣
C.含有Ag+的溶液中:K+、、、Cl﹣
D.酸性溶液中:Mg2+、Na+、、Cl﹣
1.我國科學家侯德榜于1943年發明的“侯氏制堿法”在世界反響很大。“侯氏制堿法"的反應原理之一:NH4HCO3+NaCl)=NaHCO3↓+NH4Cl。該反應屬于(  )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2.向一定質量的Na2CO3和Na2SO4混合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沉淀不再生成時,改為滴加稀鹽酸,沉淀的質量與加入試劑總質量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點只發生Na2CO3+BaCl2=BaCO3↓+2NaCl
B.b→c過程中加入了稀鹽酸,沉淀中BaSO4的質量不變
C.d點時溶液一定顯酸性
D.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的質量變化無法確定
3.物質間發生復分解反應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下列物質混合后,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是(  )
A.氫氧化鎂、硫酸銅溶液 B.鹽酸溶液、氫氧化鋇溶液
C.碳酸鈉溶液、氯化鉀溶液 D.硫酸溶液、氯化鈉溶液
4.如圖所示,將稀鹽酸滴入瓶內,觀察到氣球脹大,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氣球脹大證明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
B.反應停止后所得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C.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復分解反應
D.該反應說明可用氫氧化鈉治療胃酸過多
5.在納米鎳粒子的催化下,能發生如下模型所示的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納米鎳粒子屬于非金屬單質
B.表示甲烷,屬于無機物
C.該反應中,和的個數比為1:1
D.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6.在下列化學方程式中,屬于“復分解反應”的是(  )
A.Fe+2HCl=FeCl2+H2↑ B.CaCO3 CaO+CO2↑
C.H2CO3H2O+CO2↑ D.Ca(OH)2+Li2CO3=2LiOH+CaCO3↓
7.下面是四種制取ZnSO4的化學反應:
①Zn+H2SO4=ZnSO4+H2↑
②ZnO+H2SO4=ZnSO4+H2O
③Zn(OH)2+H2SO4=ZnSO4+2H2O
④ZnCO3+H2SO4=ZnSO4+H2O+CO2↑
對這四個化學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①是置換反應
B.反應②中鋅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C.反應③實質是Zn2+和SO42-的反應
D.反應④是復分解反應
8.下列物質混合后,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一組是(  )
A.K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
B.KCl溶液和Cu(NO3)2溶液混合
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D.CaCO3和HCI溶液
9.下列各組離子中,能夠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  )
A.K+、Cu2+、Cl﹣、OH﹣
B.H+、Ag+、Cl﹣、
C.、H+、Na+、
D.OH﹣、、K+、Na+
10.下列各組離子能在同一種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是(  )
A.H+,Na+,Cl﹣, B.,Cl﹣,K+,OH﹣
C.Na+,K+,Cu2+,Cl﹣ D.Ag+,H+,,Cl﹣
11.分別將下列各組物質同時加入水中,最終能得到無色透明溶液的是(  )
A.H2SO4(過量)、HCl、AgNO3
B.HCl(過量)、MgSO4、KOH
C.HCl(過量)、KOH、CuSO4
D.KNO3(過量)、NaCl、BaCO3
12.能夠反應的物質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下列各組物質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加入無色酚酞溶液后顯紅色的是(  )
A.NaOH NaCl CuSO4 HCl
B.KNO3 Na2SO4 NaOH KCl
C.KCl Ba(NO3)2 HCl CaCl2
D.Na2CO3 Ba(OH)2 KNO3 Na2SO4
13.某工業園河道兩旁有甲、乙兩廠,它們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共含H+、Na+、Ba2+、Cl﹣、、六種離子。兩廠廢水中各含三種離子,其中甲廠的廢水明顯呈酸性,則甲廠廢水中的離子是(  )
A.H+、Ba2+、Cl﹣
B.H+、Na+、Ba2+
C.Na+、、
D.H+、、
14.某化學興趣小組對A、B、C、D四種未知溶液的成分進行了檢驗,其中檢驗結果不正確的是(  )
A.H+、、、
B.Ba2+、Na+、Cl﹣、OH﹣
C.Cu2+、Mg2+、、Cl﹣
D.K+、Na+、OH﹣、
15.下列各組離子pH=11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 B.Mg2+、Cl﹣、Na+、
C.Ba2+、、H+、Cl﹣ D.K+、、、Na+
16.為了探究中和反應,甲、乙兩名同學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①甲同學向裝有少量Ca(OH)2溶液的試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鹽酸,然后滴加幾滴酚酞試液,發現酚酞不變色;
②乙同學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在滴加過程中,意外發現有氣泡產生,原來NaOH已變質,混有了Na2CO3。
實驗結束,甲、乙兩名同學將廢液倒入同一潔凈的燒杯中,得到無色澄清溶液,分析溶液中溶質的所有成分可能為(  )
A.Na2CO3、NaCl、CaCl2 B.CaCl2、NaCl
C.HCl、NaCl D.HCl、CaCl2
17.某城市有甲、乙兩工廠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種離子中的3種(兩廠不含相同離子):Ag+、Ba2+、Na+、Cl﹣、、.若兩廠單獨排放都會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如將兩廠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會變成無色澄清只含硝酸鈉的液體,污染程度會大大降低.關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認為正確的是(  )
A.Na+和NO3﹣來自同一工廠 B.Cl﹣和NO3﹣一定不在同一工廠
C.Ag+和Na+可能在同一工廠 D.SO42﹣和NO3﹣可能來自同一工廠
18.研學小組對兩個工廠排污口排放的污水進行檢測,發現共含HNO3、K2SO4、MgCl2和NaOH四種物質,已知每個排污口只排放兩種不同的物質,且排污口之間排放的物質都彼此不相同。下列關于污水成分的分析合理的是(  )
A.HNO3和K2SO4一定來自同一排污口
B.HNO3和MgCl2一定來自同一排污口
C.HNO3和NaOH一定來自同一排污口
D.將兩處污水混合后,溶液一定呈中性
19.下列各組離子能在指定液體中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
A.在稀鹽酸中:Ca2+、、K+ B.在氫氧化鈉溶液中:K+、Ba2+、Cl﹣
C.在氯化鈉溶液中:H+、Ag+、 D.在硫酸銅溶液中:Ba2+、Na+、OH﹣
20.下列各組物質在給定的條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 Na2SO4 Na2CO3
B.在pH=2的溶液中:KCl Na2SO4 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 Na2CO3 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Cl3 Ba(NO3)2 CaCl2
21.甲、乙、丙、丁四名同學分別對實驗廢液的成分進行分析檢測,結果如表。其中檢測結果肯定不合理的是(  )
檢測者 檢測所得廢液成分
甲 BaCl2、KCl、NaOH、Na2CO3
乙 BaCl2、KCl、HCl、NaNO3
丙 ZnCl2、MgSO4、KNO3、H2SO4
丁 ZnCl2、MgSO4、KOH、Na2SO4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22.下列離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能形成無色溶液的是(  )
A.Fe3+、Na+、、Cl﹣ B.K+、Na+、Al3+、
C.H+、K+、、OH﹣ D.Mg2+、、OH﹣、Cl﹣
23.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為無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OH、CuSO4、KCl B.KNO3、Ba(OH)2、NaCl
C.H2SO4、Ba(NO3)2、AlCl3 D.MgCl2、AgNO3、Na2SO4
24.若兩種不同的物質相互混合不發生反應,我們常稱這兩種物質能共存.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夠共存的是(  )
A.鹽酸和硝酸銀 B.硫酸和硝酸鋇
C.鹽酸和氯化鋇 D.鐵和稀鹽酸
25.某100mL水溶液,可能含有Na+、、Ca2+、Cl﹣、、中的一種或幾種。現進行如下實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Ca2+肯定存在
B.氣體甲能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
C.沉淀甲加鹽酸后,由于碳酸鈣溶解,沉淀質量減少
D.若溶液中無Na+,則100mL水溶液中有(NH4)2CO3的質量為1.92克
26.經實驗測得某一溶液由Na+、Mg2+、Cl﹣、SO42﹣四種離子組成,其中含有4.6gNa+、14.4克SO42﹣、14.2克Cl﹣,則Mg2+的質量為(  )
A.2.4克 B.5克 C.6克 D.4.8克
27.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使酚酞試液變紅的是(  )
A.HCl、ZnSO4、K2CO3、NaCl B.KNO3、BaCl2、Na2SO4、NaOH
C.NaOH、K2CO3、NaCl、Na2SO4 D.HCl、NaNO3、H2SO4、KCl
28.下列各組離子在pH=1的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無色的是(  )
A.Cu2+、Mg2+、NO3﹣、SO42﹣ B.Fe3+、Ca2+、NO3﹣、Cl﹣
C.Na+、K+、CO32﹣、SO42﹣ D.Ba2+、K+、Cl﹣、NO3﹣
29.現有一杯含有三種溶質的無色溶液,下列對該溶液中所含溶質猜測合理的是(  )
A.KNO3、NaOH、BaCl2 B.K2CO3、HCl、AgNO3
C.NaCl、MgCl2、Cu(NO3)2 D.Na2CO3、KCl、Ba(OH)2
30.物質間存在相互轉化關系。化學實驗小組同學用Na2CO3、H2SO4、BaCl2和NaOH四種無色溶液進行實驗。
(1)小組同學經討論后,一致認為這四種無色溶液兩兩之間能發生的反應有   個,寫出其中有氣泡產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2)小組同學將四種無色溶液倒入同一大燒杯中,得到懸濁液,將其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向無色濾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紅,
則該無色濾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填微粒符號)。
31.如圖所示為小科總結了酸、堿、鹽的反應規律,其中“—”表示相連物質能發生反應,根據要求完成下列問題:
(1)農業上利用硫酸銅和氫氧化鈣反應制備波爾多液,該制備原理符合圖中反應規律   (填圖中序號)。
(2)小科研究反應規律時,發現有些反應可以直接從現象判斷反應是否發生了,而有些反應則需要加入指示劑才能夠判斷。下列反應需要加入指示劑才能夠判斷反應是否發生的有____(填字母編號)。
A.Cu(OH)2和H2SO4 B.K2CO3和HCl
C.Ba(OH)2和Na2SO4 D.Ca(OH)2和HNO3
32.國家環保都已規定將各類實驗室納入環保監管范圍。某中學九年級甲、乙兩個班的同學做完實驗所得的兩種廢液中含有8種離子,分別為H+、K+、Ba2+、Ag+、OH﹣、Cl﹣、和(不考慮H2O解離出H+和OH﹣),且兩種廢液里所含的離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變成紅色。
(1)甲溶液呈    (選填“酸性”、“堿性”或“中性”),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4種離子是    (選填離子符號)。
(2)甲班的廢液若直接排入鑄鐵管下水道,會造成的危害是    。
33.已知某工廠甲、乙兩車間排放出的污水中各含有較大量且不同的四種離子,這些離子分別是Na+、Ag+、Ba2+、Fe3+、Cl﹣、、OH﹣、。若各自單獨排放會造成較大污染,如果混合后,再排放會大大降低污染程度。經檢測發現,乙車間的污水呈堿性。由此可以判斷,甲車間的污水中含有的陰離子是    ,乙車間的污水中含有的陽離子是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油尖旺区| 祁阳县| 巴南区| 宾川县| 福州市| 南召县| 南部县| 井冈山市| 建始县| 河南省| 扎鲁特旗| 太原市| 彭州市| 淮安市| 台东县| 荥经县| 河间市| 瑞昌市| 上林县| 奇台县| 新昌县| 上蔡县| 揭西县| 长武县| 莎车县| 澜沧| 北川| 武平县| 饶河县| 西贡区| 平塘县| 丰都县| 望江县| 固安县| 罗源县| 罗源县| 郯城县| 北碚区| 涪陵区| 安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