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第四課 探索世界的奧秘4.2 在實踐追求和發展真理必修四 哲學與文化創設情境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朝聞道,夕死可矣實用主義者詹姆士它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真的;它是真的,因為它是有用的。詹姆士的觀點正確嗎?說說你的理由。認識真理問題歸納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人的認識客觀對象相符合不符合反映真理謬誤真理和謬誤的界限不容混淆。一、什么是真理情境分析人關于客觀對象“水”的認識:1.水是生命之源。2.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構成的。3.水是液態的。4.水的沸點是100℃。5.水能滅火。分析思考:以上哪些是真理?問題歸納二、真理的特征真理的客觀性——最基本的屬性①真理所反映的內容是客觀的,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②真理只有一個,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而不可能有多個。③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勇于“堅持真理”。 (方法論)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所以真理具有主體差異性。【注意】:真理在內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判斷:以下推理成立嗎?問題歸納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②條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適用條件和范圍。①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方法論:①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正確認識和改正錯誤。②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思維拓展前蘇聯的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中國的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先在城市奪取政權”理論“農村包圍城市”理論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符合“當地的實際”。——“具體的統一”思維拓展: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歷史時期來說的,符合已經變化了的實際,即“當時的實際”。——“歷史的統一”計劃生育政策發展歷程1978年提出“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宣傳口號和“最好一個、最多兩個”的數量限定性目標,“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獨生子女政策從此出臺。1984年國家對一孩政策進行微調,允許農村獨女戶在一定間隔后生育第二個孩子,即“一孩半”政策。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滿足了家庭生養兩個孩子的意愿。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情境分析人關于客觀對象“水”的認識:1.水是生命之源。2.水是由氫和氧兩種元素構成的。3.水是液態的。4.水的沸點是100℃。5.水能滅火。再分析:以上哪些是真理?問題歸納真理和謬誤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認識,具有客觀性;謬誤是主觀同客觀不相符合的認識。真理和謬誤的界限不能混淆。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方法論】要求我們要敢于堅持真理、發展真理,正確對待錯誤和改正錯誤。情境分析2004年,中國啟動探月工程。2007年10月,嫦娥一號繞經過8次變軌,進入工作軌道,并傳回月面圖像,中國航天在飛向月球探索深空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2010年國慶節發射的嫦娥二號不僅在探月成果上更進一步,還為后續落月任務奠定了基礎,并且成功開展了多項拓展試驗。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探測器順利完成落月任務。2018年5月,“鵲橋”發射成功。7個月后,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成為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在闖過月面著陸、自動采樣、月面起飛、月軌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多個難關后,歷經重重考驗,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成功著陸四子王旗著陸場,帶回了非常珍貴的月球背面樣品,這也是中國時隔三年多再次從月球表面帶回樣本,深受世界矚目。無限性反復性上升性思考:1、20年探月說明了什么?2、中國探月還要繼續嗎?問題歸納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世界觀:①認識具有反復性,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②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③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方法論: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這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正確理解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反復性 人們對某一事物的認識過程:實踐——認識……實踐——認識(對一個事物的認識結束)無限性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認識過程:實踐——認識……實踐——認識……(對整個世界的認識永遠不會結束)人類認識無限發展上升性 人們對某一事物的認識或對整個世界的認識從深度上看:認識不斷深化;從廣度上看:認識不斷擴展;從進程上看:認識不斷向前推移,實踐——認識……實踐——認識……認識的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問題歸納問題歸納認識過程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原理內容】①認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②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③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個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方法論】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近日,武漢推行的無人自動駕駛出租車,1000輛車在一個月的時間干了300萬單,平均每輛車每天高達100單,除了充電的時間以外,全天不用休息,沒有疲勞駕駛,沒有人工成本,有人算過,6km才四塊錢,而普通網約車車費為18元-30元。有人感慨:蘿卜快跑既方便了出行,也方便了“錢包”。盡管“蘿卜快跑”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市民的集中吐槽也接踵而至。在一些復雜路況下,這些智能車表現并不理想,遇到路面狹窄或交通擁堵時,反應遲緩,車速控制較低。有網友戲稱它們為“蘿卜慢跑”,追著跑十幾分鐘的經歷更是在網上引發熱議。“給普通人條活路吧!”針對出租車以及網約車司機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會造成大量的出租車行業司機失業。運用“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知識對市民的不同聲音進行評析。合作探究答案:1、認識具有反復性。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對無人駕駛出租車產生會不同的認識,無人駕駛出租車投放市場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也是復雜的,變化著的,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形成正確的認識。2、認識具有無限性。任何新技術的應用都會促使人們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要立足社會實踐,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追求真理。3、對無人駕駛出租車的不同聲音既和新技術的成熟程度有關,也反映了不同的利益要求,其利弊還要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情境分析課堂小結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真理的含義和屬性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真理的含義真理的最基本的屬性--客觀性真理的條件性、具體性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具有上升性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