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8張PPT)【復習回顧】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1.什么是物質?2.世界是物質的①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②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物質性③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原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定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立場。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3.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及方法論)2.2 運動的規律性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核心:唯物論,圍繞物質與意識、規律展開規律是客觀的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課標要求 1.3“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學習目標 1.理解物質與運動的辯證關系;2.規律的含義及特點;意識的能動作用;3.理解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之間的辯證關系,學會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論。一、精講(15分鐘)探究問題:這些運動和哲學中的運動有什么關系?機械運動:地面物體和宇宙天體在內的一切客觀物體的位置移動。物理運動:所有熱、光、電磁以及原子內部基本粒子的運動和變化。化學運動:物質的化合、分解。生命運動:生命有機體的新陳代謝、自我更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一、規律是客觀的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1、運動的含義注意: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②“變化”和“過程”表現為位置的移動、數量的增減和事物性質的變化。哲學上講的運動是對世界上一切運動形式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和總結,與日常生活中具體的運動形態之間是共性和個性 、一般與個別、普遍與特殊的關系。哲學上的運動≠運動的具體形態(共性與個性)機械運動物理運動生物運動社會運動思維運動化學運動抽象 概括哲學上的“運動”運動的具體形態自然界的運動人類社會的運動人的思維的運動(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②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強調運動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反對的錯誤傾向:刻舟求劍≠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結論:該觀點陷入了形而上學的不變論,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脫離運動談物質會導致形而上學)(運動是絕對的、永恒的、無條件的)(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強調物質①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載體(任何運動都有自己的載體)②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反對的錯誤傾向:結論:該觀點陷入了唯心主義,世界上不存在脫離物質的運動。(脫離物質談運動會導致唯心主義)物質與運動的辯證關系①物質是運動的物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原 理方法論① 要用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看問題;② 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不是主觀臆造的(喜鵲報喜,烏鴉報喪)——不是現象的(蘋果落地)——不是偶然的(守株待兔)——不是多變的(股票價格)3、 規律(1)規律的含義: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注意:①規律≠規律性現象②規律≠規則,規則、規定、守則、定律、定理、公式、法律等都不是規律,它們是主觀的,是規律的反映,但不是規律本身。③規律是客觀的,無好壞之分①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與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是否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也無法被人改造、改變。特別提醒:不能用的詞語:發明 /消滅 /創造/改變規律能用的詞語:發現/ 尊重 /認識/利用規律(2)規律的特點人類社會的發展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資本主義社會封建社會奴隸社會原始社會高低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規律曲線表明了遺忘發展的一條規律: “先快后慢”。 自然界的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運動是有規律的。人的思維的發展運動是有規律的。自然界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人類社會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人的思維的運動也是有規律的(2)規律的特點②規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規律具有普遍性。①必須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②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人類。原 理方法論規律的普遍性、客觀性原理原理總結:①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②規律是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都有其固有的規律。世界上的奇特建筑探究: 為什么馬克思說“最蹩腳的建筑師也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建筑師在建筑之前,在頭腦中形成了對建筑物的主觀構造,形成了計劃、草圖等,造出各種各樣的房子,他們活動是有目的性、創造性、選擇性的活動。而最靈巧的蜜蜂筑巢表面上似乎有某種預定的目的、計劃,但實質上它們的操作純粹是無目的的本能的活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第二目(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反映)意識活動的特點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二、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1、意識的能動作用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動前還要確定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而動物的活動是無目的的、本能的活動。(關鍵詞:目的、動機、藍圖、目標等)(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②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根據人自己生活或社會實踐的需要有所選擇。意識對物質的反映≠“照鏡子”被動的、無選擇的③意識活動具有能動創造性(不同于動物的適應性活動)①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②它不僅能夠“復制”當前的對象,而且能夠追溯過去、推測未來,能夠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注意】 就每個人以及認識的每一次實現而言,認識是有限的;但就整個人類的無限發展和認識不斷前進的總趨勢而言,認識又是無限的。【總結】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之物,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未知≠不可知)理想世界---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意識不僅能夠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即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意識(間接現實性)人的行為人的實踐意識中的理念現實的東西指導把變成書 房臥室(明亮色調)主臥室(淡雅色調)衛生間衛生間客 廳廚房餐 廳實 踐(直接現實性)注意:1.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2.正確的/錯誤的意識都能指導我們改造客觀世界。VS袁院士的“禾下乘涼夢”大躍進時的“畝產萬斤夢”思考:從意識的指導作用角度分析,哪個“夢”能照進現實?2.意識的能動作用是有條件的(1)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2)意識的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意識的指導作用具有雙重性。不管是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能夠指導人們改造世界。①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②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能動創造性。(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人的意識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原 理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方法論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原理總結: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內容】(1)規律是客觀的,普遍的。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①意識的能動性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只有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有效發揮能動作用,正確指導人們的實踐,實現改造客觀世界的預期目標;②違背客觀規律的錯誤意識,會導致實踐的失敗,會對事物的發展產生阻礙作用。;(2)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方法論】①我們既要尊重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②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歸納總結: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人能夠能動地認識和改造世界。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世界的本質是物質意識的能動作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人的意識根源于物質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探究世界的本質方法論方法論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符合客觀規律的正確意識,可以正確指導實踐,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錯誤意識則會導致實踐失敗,阻礙事物的發展。(P2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使主觀符合客觀;重視意識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堅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歸納總結: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方法論★1、含義(是什么)我們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實事求是:實事——客觀事物;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求——探索;。實事求是,一方面強調了從實際出發,尊重規律的客觀性,另一方面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發現和認識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第三目正確意識是辦事情的出發點( )×科學理論、方針政策是辦事情的出發點( )×誤區出發點:客觀存在的事物依據:固有的規律性①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②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和普遍的,這要求我們要尊重客觀規律,做到實事求是。2、原因(為什么)3、具體要求(怎樣做)(1)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含義;一個尊重)(2)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一個發揮)(3)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兩個結合”)(4)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兩個反對”)①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②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普遍的、客觀的。① 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② 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③ 把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④ 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原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方法論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受客觀規律制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含義、依據、要求規律是客觀的運動的含義物質與運動的關系規律的含義與普遍性、客觀性課堂小結二、獨學(7分鐘)任務一:對易錯易混點進行判斷任務二:用“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相關知識對下列材料進行分析說明。三、討論(5分鐘)任務一:討論易錯易混點。任務二:討論獨學環節任務二。及時鞏固【舉例】《流浪地球》講述了在未來太陽即將毀滅且太陽系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時候,人類逃避災難進行自救的故事。影片不再是孤膽英雄拯救世界,也不是人類逃離地球尋找新家園;而是“帶著地球一起走”!透過《舌尖上的中國》所展示的美食,有的人看到許多鄉愁,有的人看到了親情,有的人看到了家國情懷……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各自的解讀國畫的寫意能將萬千山水盡收于尺幅之間,這正是中國畫的奇妙之處1910年陸士諤在他的幻想作品《新中國》虛構了100年后的上海浦東舉辦世界博覽會的具體情形。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情人眼里總覺得對方是優秀的、沒有缺點的能動創造性自覺選擇性能動創造性能動創造性自覺選擇性四、解疑(8分鐘)1.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物質的固有屬性是運動,它揭示了物質的存在方式。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它揭示了物質的本質。2.規律是客觀的,所以是永恒存在、萬古不變的。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它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隨著事物存在的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而不是萬古不變的。3.意識都是對客觀事物及其本質規律的正確反映。意識有正誤之分,只有與客觀實際相符合的意識才是人腦對客觀事物及其本質規律的正確反映。4.意識能夠直接改造客觀世界,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的指導作用必須通過實踐,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不具有直接現實性。5.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相互制約。客觀規律制約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制約客觀規律。6.科學理論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客觀實際是我們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7.人們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突破規律的制約規律是客觀的,人們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也不能能突破規律的制約。8.認識自然規律是改造自然規律的前提。規律是客觀的,人不能創造、改變和消滅規律。認識自然規律是利用自然規律的前提。9.意識具有能動創造性,可以創造出現實世界。意識具有能動創造性,可以創造出理想的世界。但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不能直接創造現實的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的指導作用必須通過實踐,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10.揠苗助長失敗的原因是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揠苗助長的主人公發揮了主觀能動性,其失敗的原因是沒有尊重客觀規律。11.堅持客觀與主觀,實踐與理論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正確的說法是堅持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12.意識可以創造出世界上原本沒有的客觀事物。意識可以創造出世界上原本沒有的客觀事物屬于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說法,但可以說意識可以通過實踐創造出世界上原本沒有的具體事物。13.意識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意識對人的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的作用,積極地意識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走進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傳統村落,我們能夠欣賞風格獨特的民居建筑。豐富多樣的村鎮空間格局,品味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俚語方言,家風家訓、鄉約鄉規,民情風俗,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文化韻味。傳統村落承載著絢麗多彩的農耕文化,寄托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情感記憶和綿遠鄉愁,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衰落、消失的現象時有發生。例如:不少傳統村落因缺少產業支撐,醫療、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務不能滿足現代生活需要,導致人口流失嚴重,甚至出現“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時修繕和維護,自然毀損嚴重;傳統工匠越來越少,傳統建筑工藝、傳統藝術日漸失傳;在旅游開發過程中,無視傳統村落的自然、歷史、文化等個性化特征而盲目拆舊建新、拆真建假,對傳統建筑、歷史風貌造成破壞性影響,導致“千村一面”。 保護、傳承和利用好傳統村落,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的內在要求。2012年以來,我國大部分傳統村落已被列為保護對象。(注:傳統村落是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 保護、傳承和利用傳統村落需要增強人們的文化自覺意識。結合材料,運用意識能動作用原理對此加以說明。運用意識能動作用原理說明“保護、傳承和利用傳統村落為什么需要增強人們的文化自覺意識。”(1)意識是對物質的能動的反映,又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2)增強文化自覺,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價值,更加自覺地加以保護和傳承;(體現的原理邏輯: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的目的性、自覺選擇性)(3)克服錯誤觀念,避免破壞性開發,把保護、傳承與利用有機統一起來。(體現的原理邏輯:能動的改造世界,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要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五、評價(5分鐘)1.2022年,科學家在地球大氣中發現了一種新化學物質——hydrotrioxides。該物質由一個氫原子和三個氧原子組成,能夠產生超強的化學反應。這種新化學物質()①根本屬性是客觀實在性 ②是物質的具體形態③不生不滅,永恒存在 ④佐證了世界的物質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②④:科學家在地球大氣中發現的新化學物質是物質的具體形態,科學家的發現也佐證了世界的物質性,②④正確。①: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①錯誤。③:物質不生不滅,永恒存在;物質的具體形態都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所以這種新化學物質并不是不生不滅的,③錯誤。故本題選D。2.1977年9月,美國向太空發射了名為旅行者一號的太空探測器。時至今日,旅行者一號探測器已經抵達了216億千米之外的星空。據科學家預測,到2025年旅行者一號由于電池耗盡將徹底與地球失聯,成為尋常的太空漂流物,約兩萬年后它將正式離開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由此可知()①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②規律是客觀的,我們必須服從規律③人的意識具有能動的創造性 ④物質的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推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2.A。①:旅行者一號的運動軌跡說明了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①符合題意。②:規律是客觀的,人們應該尊重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而不是絕對地服從規律,②說法錯誤。③:人們能夠預測旅行者一號的命運體現了意識的能動創造性,③符合題意。④:運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變化和過程,物質的運動不僅包括物體位置的推移,還包括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變化等等,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3.野生水稻長在水里,產量并不高。但是,我們的祖先發現,如果在水稻快成熟時突然把水放掉,水稻為了傳宗接代,會拼命長種子(稻谷),而且一株水稻會長出好幾支稻穗。運用這種方式種植水稻,水稻產量會提高,水稻也因此成為人類的重要農作物。這表明()①改變水稻的生長規律有利于促進農業增產 ②人類能夠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創造新物質③任何事物的變化和發展都遵循其固有規律 ④人類可以有效地利用客觀規律以造福自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①:規律是客觀的,人們不能改變規律,①錯誤。②:人類能夠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具體的物質形態,而不是新物質。物質是具體物質形態的共性,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②錯誤。③④:規律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的變化和發展都遵循其固有規律。人們根據水稻的生長規律,采用新的種植方式,提高了產量,說明人類可以有效地利用客觀規律以造福自身,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D4.2023年11月9日,中央氣象臺發布氣象預報:預計11日至13日,中東部地區有大風降溫天氣,關注對簡易搭建設施、能源供應、海上航運等的影響;西南地區東部、江南等地多陰雨天氣、氣溫偏低;新疆北部多雨雪天氣,關注對交通運輸、農牧業等的影響。這表明()①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②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推動實踐的發展④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比感性認識更正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B。①:中央氣象臺發布氣象預報,體現了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①符合題意。②:材料體現的是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并且,關注氣象并合理安排相關工作,這表明人不僅要能動地認識世界,更要能動地改造世界,②不符合題意。③:根據未來天氣情況大風降溫天氣,關注對簡易搭建設施、能源供應、海上航運等的影響要求相關工作,關注對交通運輸、農牧業等的影響,體現了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正確的認識推動實踐的發展,③符合題意。④:不能籠統地說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5.面對2023年極端異常天氣多發頻發,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緊急行動起來切實做好當前農機防災救災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充分預估各類災害將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威脅,細化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農機防災減災預案措施。這體現出()①意識活動的自覺選擇性受自然災害等客觀條件制約②人能夠把握深藏于極端異常天氣內部的本質和規律③意識對人們改造世界的工作發揮促進作用④農機防災救災工作需要圍繞意識活動構建的目標進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C。①:面對極端氣候,農業農村部積極采取預案措施防災減災,體現了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未涉及意識活動受客觀條件制約,①不符合題意。②④:面對極端氣候,人們可以及時根據氣候變化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說明人們可以正確認識氣候變化發展規律,同時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人們在防災實踐中需要在防災目標的指導下開展,②④符合題意。③:意識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意識對人們改造世界的工作發揮促進作用,③錯誤。故本題選C。2022年4月13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該方案第一次從國家戰 略層面、有針對性地對龍巖制定綜合性的支持政策,是龍巖革命老區建設發展的行動綱領。老區蘇區的紅色基因,賦予新時代龍巖人民解放思想、迎難而上的膽識和勇氣。從“將 軍之鄉”到“冠軍之鄉”,再到“網軍之鄉”,龍巖人民始終把發揚老區蘇區光榮傳統與新時 期創新創業精神融為一體,持續推進創新型城 市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 發展理念,持續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長汀 經驗”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武平經驗”,實現 。 高質量發展綠色崛起……… 走進二十大召開之年,龍巖人民將在《閩 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指引 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腳踏實地、只爭朝夕, 在賡續紅色血脈中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 發展的樣板。 結合材料,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的知識,分析說明龍巖應如何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樣板。結合材料,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知識,分析說明龍巖應如何打造新時代革命 老區振興發展的樣板。①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龍巖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要從本地客觀條件出發,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老區 高質量發展。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龍巖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要把握正確方向,發揚老區革命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③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龍巖要在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過程中,利用好國家政策支持,同時根據地方實際,尊重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打造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樣板。結合材料,運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知識,分析說明龍巖應如何打造新時代革命 老區振興發展的樣板。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3.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2.物質與運動的辯證關系6.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意識具有能動作用4.人的主觀能動性(意識的能動作用)5.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1.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唯物論原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