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性的崛起——文藝復興美術》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節課的教材內容圍繞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展開,系統地介紹了這一時期美術的發展背景、主要特點、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教材以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人文主義特征為主線,通過對“古典的再生”“人性的光輝”“色彩的發現”“細節的勝利”等方面的闡述,展現了這一時期美術的豐富內涵和巨大成就。教材中選用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圖片,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的視覺資料,有助于學生理解文藝復興美術的風格和特點。同時,教材對文藝復興美術與中世紀美術、古代希臘羅馬美術的聯系與區別進行了一定的闡述,有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美術史知識體系。然而,教材對于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產生的社會、經濟、政治等深層次原因的分析可能不夠詳盡,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補充和拓展,以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這一時期的美術現象。二、學情分析1. 知識基礎 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可能對歐洲歷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于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知識相對較為零散和表面。 他們可能對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些著名藝術家和作品有所耳聞,但對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缺乏深入的認識。2. 學習能力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但對于較為抽象的藝術概念和復雜的藝術風格可能還需要更多的引導和啟發。 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但在對美術作品進行深入賞析和評價時,可能需要更多的方法指導和實踐訓練。3. 學習興趣 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但由于時代背景的差異和藝術作品的專業性,學生可能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難,從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對于能夠親身參與和體驗的學習活動,如參觀藝術展覽、模仿創作等,通常表現出較高的熱情。4. 學習風格 學生的學習風格多樣,有的更傾向于通過視覺形象獲取信息,有的則更注重文字描述和理論分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風格差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三、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目標 讓學生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發展狀況,掌握盛期文藝復興美術“三杰”及其巨大成就。 使學生理解文藝復興美術的人文主義特征,培養圖像識讀能力,提升對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鑒賞能力。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對文藝復興代表人物的美術作品進行分析評價,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培養自主賞析美術作品的能力,提高審美判斷素養。 幫助學生了解文藝復興美術的不同風格及發展變化,提升文化理解能力,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提高人文素養。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激發對藝術和文化的熱愛。 培養學生對人類文明發展的積極關注和尊重,增強文化自信。四、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 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發展的背景,并掌握代表人物及其美術成就。 理解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特點及其在歷史上的重要意義,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特征。2. 教學難點 理解文藝復興美術作品的人文主義特征及其在西方美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五、教學方法1. 講授法 講解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歷程、代表人物和作品,以及其人文主義特征。2. 直觀演示法 展示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圖片、視頻等,讓學生直觀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3. 討論法 組織學生討論文藝復興美術作品的特點和意義,促進學生的思考和交流。4. 比較分析法 引導學生比較文藝復興美術與其他時期美術的差異,加深對文藝復興美術的理解。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5 分鐘)1. 展示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2. 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是什么時期的作品?作者達芬奇為什么會被稱為“文藝復興三杰”之一?歐洲美術在這一時期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給后世的美術帶來了什么影響?3. 引出課題:人性的崛起——文藝復興美術(二)講授新課(30 分鐘)1. 文藝復興簡介(5 分鐘) 介紹文藝復興是 14 至 16 世紀發生在歐洲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 講解文藝復興的基礎和特征,如資本主義的發展、人文主義的興起。 強調人文主義者的主張和對社會的影響,以及意大利作為文藝復興發祥地的有利條件。2. 古典的再生(5 分鐘) 解釋人文主義者對古典文化的態度,即利用古代知識解決當代問題,在古典價值基礎上創新并超越。3. 人性的光輝(10 分鐘) 介紹文藝復興“三杰”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 分別分析達·芬奇作品的博大精深與完美哲理,如《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 闡述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強勁雄渾與崇高激情,如天頂畫《創世紀》和雕像《大衛》。 講述拉斐爾作品的優雅和諧與理想化現實感,如《西斯庭圣母》《雅典學院》。4. 色彩的發現(5 分鐘) 對比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以素描為基礎考慮色彩的方式與威尼斯畫家以色彩統一畫面的手法。 提及威尼斯畫家常表現的題材。5. 細節的勝利(5 分鐘) 說明歐洲北部文藝復興繪畫講究細節表現的特點及影響因素。 介紹蛋彩畫和油畫的特點及差異。(三)課堂練習(10 分鐘)當知識生產的重心從天國轉到人世,人們眼中的世界也愈發不同了。瑞士學者雅各布·布克哈特將文藝復興的成就概括為“世界的發現和人的發現”,前者體現為對自然美的欣賞,后者體現在對人物面貌、性格、思想,情感全方位的細致刻畫。藝術家通過對透視法、人體解剖學、明暗畫法等的運用,表現真實的自然景象和生動的人類情感。美術創作雖仍離不開宗教題材,但世俗生活已成為創作的模板,人性成了一股重要的力量。學生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1. 結合具體作品,談談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作品是如何體現“世界的發現和人的發現”的?2. 文藝復興美術對后世美術的發展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四)課堂小結(5 分鐘)1. 回顧文藝復興美術的發展歷程、重要人物和作品,以及其人文主義特征。2. 總結文藝復興美術在西方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五)布置作業(課后)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作品,寫一篇簡短的賞析文章。七、板書設計人性的崛起——文藝復興美術一、古典的再生二、人性的光輝三、色彩的發現四、細節的勝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