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講精練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課標要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明確文化交流互鑒的途徑和意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尊重文化多樣性;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要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科學精神:闡釋文化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全面認識文化價值,明確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公共參與: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共同推動世界文化發展,促進世界文化繁榮;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樹立國際眼光,促進國家間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命題預測】1.做好本專題復習,以 “文化的力量有多大”為議題,探討傳統文化、外來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掌握知識間的內在邏輯2.結合中外文化交流案例,理解尊重文化多樣性及文化交流的意義【思維導圖】【考點梳理】必備知識一: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2.作用: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3.核心: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節日、民族服飾等方面。二、文化具有多樣性1.地位: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2.意義: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不論是中華文化,還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實踐創造的成果,都有其獨特魅力和價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3.要求: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誤區警示認識指導思想一元化與文化發展多樣性的關系(1)文化發展必須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抵制錯誤思潮的影響。中華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保證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2)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必須尊重文化多樣性,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立足社會實踐,推動文化創新。必備知識二: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一、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流對文化發展的作用文化交流構成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偉畫卷。2.文化交流堅持的原則:求同存異、取長補短。3.促進文化交流的正確態度: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二、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發展(1)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2)一個民族的文化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這個世界。2.文化交融如何促進世界文化的豐富和發展(1)從本國本民族文化角度: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豐富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2)從世界發展角度: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必備知識三:正確對待外來文化一、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1.近代以來,對待外來文化的兩種錯誤觀點(1)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2.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1)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2)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二、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1.原因: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2.表現: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3.舉措: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對點訓練】1.(2024·北京·高考真題)文化遺產合作是中法兩國文化關系中頗具活力的亮點。中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法國文化遺產科學基金會簽署協議書,雙方聯合開展秦始皇帝陵火燒木材和巴黎圣母院火燒木材遺跡保護修復以及價值認知研究。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雙方簽署的協議書具有國際法效力②木質遺存保護這一共性問題是雙方合作的重要基礎③共同開展文化遺產研究,推動了國際關系民主化④中法文化遺產保護合作是兩國文明伙伴關系的生動寫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②④: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結合材料信息,中法兩國開展木質遺存保護合作,說明木質遺存保護這一共性問題是雙方合作的重要基礎,也說明中法文化遺產保護合作是中法兩國文明伙伴關系的生動寫照,②④入選。①:雙方簽署的協議書對中法雙方具有法律效力,而不是具有國際法效力,①錯誤。③:中法兩國共同開展文化遺產研究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與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無關,③排除。故答案選D。2.(2024·北京·高考真題)區域國別學是一門對世界不同國家和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人文、地理、資源等進行全面研究的交叉學科。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新形勢新任務推動著我國區域國別學研究向縱深發展。我國的區域國別學研究( )①立足時代需要,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②有助于增進對其他國家和區域的了解③旨在研究發達國家的經濟、文化、風俗人情④可以開創我國與區域性國際組織合作的新局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新形勢新任務推動著我國進行區域國別學研究向縱深發展,體現了我國的區域國別學研究立足時代需要,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①正確。②:區域國別學本身就是一門對其他國家和區域的政治、經濟等進行全面研究的交叉學科,故有助于增進對其他國家和區域的了解,②正確。③:研究發達國家的經濟、文化、風俗人情是研究的內容而不是目的,且研究的不只是發達國家,③錯誤。④:材料沒有體現國際組織的內容,不涉及開創我國與區域性國際組織合作的新局面,④不選。故本題選A。3.(2024·山東·高考真題)璣衡撫辰儀由十八世紀在華任職的歐洲學者主持設計,是中國古代傳統儀器制度與西方計量刻度的完美結合。2024年初,中國駐斯洛文尼亞大使館與北京天文館合作,利用3D技術制作了璣衡撫辰儀一比一復制品,并贈送給設計者的家鄉--斯洛文尼亞。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璣衡撫辰儀詮釋了“和實生物”的理念②璣衡撫辰儀及其復制品是通過實踐創造出來的客觀實在③“中西合璧”的設計思路創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④贈送復制品傳遞著中國“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①:“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璣衡撫辰儀是中國古代傳統儀器制度與西方計量刻度的完美結合,詮釋了“和實生物”的理念,①正確。②: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璣衡撫辰儀及其復制品是具體的物質形態,②排除。③:“中西合璧”的設計思路沒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沒有創新其內涵,體現了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③排除。④:中國將復制品贈送給設計者的家鄉,這象征著中斯友誼,將促進兩國共同開展科學探索和交往,傳遞著中國“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④正確。故本題選B。4.(2023·全國·高考真題)1993年至2023年1月,中國累計派出援助圭亞那醫療隊18期263人次,在當地喬治敦公立醫院、林登地區醫院等開展醫療援助。為了幫助更多圭亞那民眾,醫療隊多次組織對偏遠地區或弱勢群體的義診活動,向孤兒院捐贈物資、贈送玩具和文具,為福利院兒童進行全面健康體檢。開展對圭亞那的醫療援助( )①增進了中圭兩國的文化交流 ②有助于改善圭亞那民生狀況③強化了中圭兩國的同盟關系 ④創新了南南國家的合作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辨識與判斷”的學科關鍵能力。試題以1993年至2023年1月中國派出的援助圭亞那醫療隊的活動信息為材料,要求學生辨別材料信息對應的知識點,就其活動的意義做出正確判斷,從而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思維方法,觀察認識社會現象的“科學認知與求真務實”素養。【詳解】①②:派遣援外醫療隊是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增進教育和衛生等領域的民生福祉是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出發點。中國援助圭亞那醫療隊的行為在幫助當地民眾解決醫療難題、提升當地醫療衛生基礎能力和服務力量的同時,還增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民心相通,有助于向圭亞那民眾講好中國故事,故選項①和②正確。③: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故選項③錯誤。④: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相互幫助,屬于南南合作范疇,但開展對外醫療援助以及醫療隊的具體行為本身并沒有創新南南合作的形式,我國早在20世紀60年代的對非援助中就開始派遣援外醫療隊,故選項④錯誤。所以,正確答案為A。【點睛】以援外醫療隊的典型個案,體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落實,強化學生對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學習和掌握。5.(2024·安徽·高考真題)在中華民族對外交流史上,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鄭和下西洋的帆影…中華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進行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話。今天,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正譜寫著各國文化融合共生的時代新篇。中外交往的歷史和現實說明( )①中華民族積極主動地吸納人類文化成果②文化多樣性是推動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③文化交流構成了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④應在文化交融基礎上增進文化的相互認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而不是人類文化成果,①說法錯誤。②③:材料中華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進行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話。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正譜寫著各國文化融合共生的時代新篇。中外交往的歷史和現實說明文化多樣性是推動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文化交流構成了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②③符合題意。④:文化發展要在繼承基礎上發展,立足國情基礎上,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且認同的都是本民族的文化,而不是相互認同,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6.(2023·浙江·高考真題)1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亞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開創了橄欖梯田耕作系統;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將獨特的水資源管理方法與沙漠知識相結合,形成了綠洲農業系統……今天,各國都在加強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進一步挖掘其價值。這表明( )①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樣性是民族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③農業文化遺產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 ④每一種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國家的土壤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③④:今天,各國都在加強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進一步挖掘其價值,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農業文化遺產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每一種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國家的土壤中,③④符合題意。①: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①錯誤。 ②:材料表明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實踐創造的成果,都有其獨特魅力和價值,不強調文化多樣性是民族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②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點睛】7.(2023·浙江·高考真題)20世紀上半葉,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曾赴日、美、蘇演出,引起轟動。京劇表演藝術由此得到這些國家的持續關注和研究,與這些國家的戲劇觀念發生碰撞和融合,對這些國家的戲劇及其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可知(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③文化交流互鑒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斷發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京劇表演藝術由此得到這些國家的持續關注和研究,與這些國家的戲劇觀念發生碰撞和融合,對這些國家的戲劇及其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可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①②正確。③:材料強調中國的京劇與這些國家的戲劇觀念發生碰撞和融合,沒有涉及文化交流互鑒時要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錯誤。④:中國傳統文化有兩面性,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在批判中不斷發展的,這個觀點的表述本身正確,但材料沒有涉及,④錯誤。故本題選A。【點睛】8.(2024·湖南衡陽·模擬預測)2023年7月2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在成都舉行。在運動員入場儀式上一群可愛“蓉寶”讓現場變得趣味橫生。“蓉寶”作為本屆大會的吉祥物,以大熊貓“芝麻”為原型創作,五官和面部參考了川劇臉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耳朵、眼睛呈火焰形態融入了成都的煙火氣息。該吉祥物的設計做到了( )①堅持文化傳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②鼓勵文化創新,運用流行元素對傳統文化重新闡釋③開展文化交流,增強當代中華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④促進文化發展,立足于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實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蓉寶”作為本屆大會的吉祥物,以大熊貓“芝麻”為原型創作,五官和面部參考了川劇臉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耳朵、眼睛呈火焰形態融入了成都的煙火氣息,說明吉祥物設計堅持文化傳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也說明做到了促進文化發展,立足于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實踐,①④正確。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流行文化融合,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而不是運用流行元素對傳統文化重新闡釋,且材料也沒有體現流行文化,②排除。③:材料主要體現的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沒有涉及開展文化交流,③排除。故本題選B。9.(2024·山東·三模)“愿這千里江山,河清海晏,福星耀東方;愿這冬去春來,繁花似錦,萬物蘇醒忙;愿你歲歲無憂,歡喜無悲,長樂永安康……”在2024年央視春晚舞臺上,中國傳統紋樣創演秀《年錦》驚艷四座。節目選用了漢、唐、宋、明不同朝代寓意吉祥祝福的代表紋樣與華麗的舞美技術相融合織出一幅跨越千載的紋樣變遷圖卷,蘊含著華夏兒女幾千年來對美好生活的希冀。這些獨屬于中華民族“密碼”的紋樣( )①借助異域情調,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②穿越時空、世代傳承,充分展示著中華文化之美③既演繹了傳統經典,又展現了中華文明傳承的連續性④利用現代舞美技術,賦予中華文化新的時代內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②③:《年錦》節目選用了漢、唐、宋、明不同朝代寓意吉祥祝福的代表紋樣與華麗的舞美技術相融合織出一幅跨越千載的紋樣變遷圖卷,蘊含著華夏兒女幾千年來對美好生活的希冀,這些獨屬于中華民族“密碼”的紋樣穿越時空、世代傳承,充分展示著中華文化之美,既演繹了傳統經典,又展現了中華文明傳承的連續性,②③正確。①:材料反映的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沒有涉及借助異域情調,①排除。④:材料反映了利用現代舞美技術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表達方式,沒有體現賦予中華文化新的時代內涵,④排除。故本題選C10.(2024·山東·二模)AI(人工智能)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與應用,只要幾步簡單操作就能完成大量的作品。因此,AI被廣泛應用在藝術創作的多個領域,如:戲劇創作 應用計算機視覺技術輔助生成角色表情和動作 創設身臨其境的氛圍音樂創作 應用音樂生成模型輔助生成旋律、和聲等 展現音樂的獨有魅力繪畫創作 應用圖像生成模型創作符合特定風格的圖像 感受繪畫作品的神韻有人認為,AI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應進一步開拓AI在藝術創作領域的應用。下列表述能支持該觀點的是( )①AI藝術作品的價值以巧妙創作手法和先進技術為標準②AI創作的優秀作品具有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③AI創作技術能夠促進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走向趨同④AI創作技術的廣泛運用利于挖掘藝術作品的獨特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AI藝術作品的價值以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為標準,而不是以巧妙創作手法和先進技術為標準,①錯誤。②:AI被廣泛應用在藝術創作的多個領域,AI創作的優秀作品能夠創設身臨其境的氛圍、展現作品的獨有魅力、感受作品的神韻等,具有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②正確。③:AI創作技術能夠促進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但不會走向趨同,③錯誤。④:AI被廣泛應用在藝術創作的多個領域,其創作技術的廣泛運用有利于挖掘藝術作品的獨特價值,感受藝術作品的神韻等,④正確。故本題選C。11.(2024·河北·模擬預測)春節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等中華文明理念,也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價值。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中國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中國年升格為“地球節”( )①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 ②將促進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③意味著中國春節具有普遍適用性 ④表明文化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中國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中國年升格為“地球節”,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將促進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①②正確。③:中國春節承載著全人類共同價值,中國春節具有普遍適用性的說法不妥,③不選。④:民族文化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作用,而不是文化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作用,將民族文化的功能當成共性文化的功能是錯誤的,④不選。故本題選A。12.(2024·湖北黃岡·模擬預測)2024年2月,歐盟一中國青少年文化藝術發展委員會等聯合主辦“中外交流小使者”項目,中外青少年共同簽署了“中歐青少年友好”倡議書,小使者們還與當地青少年共同呈獻了一場跨文化藝術演出,包含中國傳統音樂、服飾展示等環節。此次活動( )①促進了國際交流,增進了中歐人民之間的友誼②通過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優越性③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國外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④尊重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推動文化的交流與交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詳解】①④:通過舉辦中外交流小使者”項目,中外青少年共同簽署了“中歐青少年友好”倡議書,小使者們還與當地青少年共同呈獻了一場跨文化藝術演出,包含中國傳統音樂、服飾展示等環節??梢姡舜位顒幼鹬亓耸澜缥幕亩鄻有?,促進了國際交流,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有助于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①④說法正確。②: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華文化的優越性說法不妥,②說法錯誤。③:認同本民族文化;增強國外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的說法錯誤,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3.(21-22高二·全國·假期作業)2024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近年來,在數字技術加持下,“數字敦煌”已經成為面向全球傳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各類藝術展覽、學術活動等正走進國內各個城市以及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這有利于( )①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②激發民族自信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彰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促進世界文化繁榮發展④增強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激發藝術創造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②:“數字敦煌”已經成為面向全球傳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各類藝術展覽、學術活動等正走進國內各個城市以及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從中可以看出,這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有利于激發民族自信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故①②符合題意。③:材料沒有體現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故③不符合題意。④:“認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認同”不同文化,故④表述錯誤。故本題選A。14.(2024·吉林·模擬預測)2023年10月24日,中意世界文化遺產地結好論壇在杭州舉行,論壇期間,中意兩國文物部門代表、專家代表圍繞中意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經驗開展對話,杭州、維羅納等中意結好世界文化遺產地保護機構代表圍繞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進行交流。中意世界文化遺產地結好論壇的舉辦有利于( )①增加對彼此歷史文化的了解,形成共同核心價值觀 ②開展文物保護合作,共同保護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 ③推動文化交流與互鑒,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④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增進對彼此文化的認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中意兩國基本國情、國家利益等不同,無法形成共同的核心價值觀,①說法錯誤。②:中意兩國文物部門代表、專家代表圍繞中意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經驗開展對話,有利于開展文物保護合作,共同保護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②符合題意。③:杭州、維羅納等中意結好世界文化遺產地保護機構代表圍繞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進行交流,有利于推動文化交流與互鑒,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③符合題意。④:文化認同指的是對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認同,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5.(2024·浙江杭州·模擬預測)2024年1月5日,第40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幕。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以天壇和巴黎圣母院為靈感,建造“童話王國”景觀群,用一座代表友誼的橋梁將兩個區域的冰建景觀連接在一起,把中國傳統文化、法國建筑文化與哈爾濱冰雪文化融為一體,向中法兩國建交60周年隆重獻禮。由此可見( )①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繁榮發展中華文化的必然要求②中法兩國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美美與共③中法文化在交流中展現了優越性,增強了國際影響力④中法文化融合統一方顯價值,有利于加強政治互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以天壇和巴黎圣母院為靈感,建造“童話王國”景觀群,用一座代表友誼的橋梁將兩個區域的冰建景觀連接在一起,把中國傳統文化、法國建筑文化與哈爾濱冰雪文化融為一體,由此可見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繁榮發展中華文化的必然要求,①正確。②:第40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幕。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以天壇和巴黎圣母院為靈感,建造“童話王國”景觀群,中法兩國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美美與共,②正確。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法文化在交流中展現了優越性的說法錯誤,③錯誤。④:中法文化融合統一的說法錯誤,堅持文化多樣性,④錯誤。故本題選A。16.(2024·山東菏澤·模擬預測)2023年12月,全國“四季村晚”之冬季“村晚”主會場活動在浙江麗水古堰畫鄉舉辦。行進式演藝《畫鄉渡》采用船幫號子、情景展演、古今對話等多元形式,由“村晚”無縫銜接至“村玩”沉浸式體驗,與千年古鎮的文雅韻味、時尚畫鄉的藝術風格融為一體 在浙江麗水,這樣的“村晚”已經舉辦了43個年頭,成為鄉村振興的浙江樣本、文化密碼。這有利于( )①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增強文化自信②推動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③在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中,發揮文化的基礎性作用④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發揮人民文化主體的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④:行進式演藝《畫鄉渡》采用船幫號子、情景展演、古今對話等多元形式,由“村晚”無縫銜接至“村玩”沉浸式體驗,與千年古鎮的文雅韻味、時尚畫鄉的藝術風格融為一體,這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增強文化自信,同時也是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發揮人民文化主體的作用的表現,①④入選。②:材料體現的是舉辦村晚,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不涉及推動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②不選。③:經濟決定文化,經濟是文化的基礎,③不選。故本題選B。17.(2024·河南·模擬預測)2024年2月24日,農歷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西班牙馬德里、比利時安特衛普、荷蘭海牙等地分別舉辦了元宵節慶祝活動,中國傳統文化走向海外,為多國送上新春民俗盛宴,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對此認識正確的(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鑒中獲得相互認同③中華文化向世界傳播能增強其國際影響力④中華文化具有求同存異、兼收并蓄的特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中國傳統文化走向海外,為多國送上新春民俗盛宴,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說明中華文化向世界傳播能增強,其國際影響力顯示出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③正確。②:應認同的是本民族文化,②排除。④:材料不涉及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兼收并蓄,④排除。故本題選B。18.凍梨切塊變成刺身,索菲亞大教堂旁升起“人造月亮”,鄂倫春族牽著馴鹿巡游……2024年元旦假期哈爾濱掀起了一場冰雪文化熱,各大社交平臺上出現了眾多哈爾濱“寵愛”南方游客的熱門內容,帶動冰雪旅游市場呈現井噴需求新景象?!盃枮I,我來了”也成為眾多國內外游客的選擇。哈爾濱冰雪旅游的成功秘決在于( )①依托現代傳媒手段,致力于經濟效益最大化②彰顯區域文化特色,展現城市歷史文化底蘊③順應居民消費升級,促進文化與經濟相結合④融通中外文化資源,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致力于經濟效益最大化不是哈爾濱冰雪旅游的成功秘訣,①排除。②③:哈爾濱的區域特色是冰雪,冰雪文化旅游是居民消費升級的新趨勢,實現了文化與經濟相結合,②③符合題意。④:材料沒有體現傳統文化的問題,且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④錯誤。故本題選C。19.(2024·山東·三模)春節是中華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萬家團圓、辭舊迎新的喜慶日子。春節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等中華文明理念,也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價值。2010年起,我國舉辦的“歡樂春節”海外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目前,近20個國家將春節定為法定節假日,春節民俗諸如貼春聯、舞獅放炮、壓歲拜年等活動,更是走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性文化盛事,為各國人民帶去了歡樂體驗,中華文化的和合之美綻放于世界,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202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春節正在不斷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熱情擁抱春節。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春節為什么能逐漸成為全球性節日。【答案】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是春節成為全球性節日的決定性因素;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春節蘊含著全人類共同價值,春節的和合理念為解決世界發展中問題提供有益啟示和借鑒;③文化具有多樣性,春節成為全球性節日,體現了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④中國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了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海外民眾對春節的認識和理解。【分析】背景素材:春節成為全球性節日考點考查:文化與經濟政治、文化具有多樣性、文化交流傳播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原因類主觀題,要求說明春節為什么能逐漸成為全球性節日。需調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2010年起,我國舉辦的“歡樂春節”海外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目前,近20個國家將春節定為法定節假日→可聯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是春節成為全球性節日的決定性因素。關鍵詞②:春節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等中華文明理念,也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價值→可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春節蘊含著全人類共同價值,春節的和合理念為解決世界發展中問題提供有益啟示和借鑒。關鍵詞③:春節民俗諸如貼春聯、舞獅放炮、壓歲拜年等活動,更是走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華文化的和合之美綻放于世界,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可聯系文化具有多樣性,春節成為全球性節日,促進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關鍵詞④: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春節正在不斷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熱情擁抱春節→可聯系中國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了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加深海外民眾對春節的認識和理解。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粟(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農作物之一。約16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先民發現了青狗尾草的天然變異現象,于是選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草馴化出小米。隨著小米的廣泛種植,先民逐漸形成以小米種植兼漁獵采集的生活方式。約公元前4500年,小米經中亞傳入印度,又沿地中海北岸及多瑙河流域傳到希臘、荷蘭等地,從而走向世界。從此,在世界歷史上,小米在農業生產、日常烹飪、醫藥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長的農耕社會里,粟演化成一種文化符號,被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詩經》中有“黃鳥黃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的詠嘆,蘇東坡更賦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詩句。小米在梵語、波斯語中分別被稱為Cinaka和Shu-shu,與“秦”“粟”諧音。英語稱小米為millet,它來自中古法語,中古法語又來自拉丁語milium,所以小米的拉丁學名叫Miilacium,源自印歐語mele,是“壓碎”“磨碎”的意思,由于磨成的粉很細小,無法計數,于是有了million(百萬)一詞。這不僅能夠反映外國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具有一定聯系,也可以佐證小米由我國傳播出去的歷史事實。從青狗尾草華麗轉身而成的小米,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珍貴禮物。運用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答案】文化在交流中發展,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農耕社會里,粟的演化、中國古詩中粟的情懷,一些外國語詞的出現和演化,都是在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中發生的,小米由我國傳播出去促進當地語言文化的發展,青狗尾草華麗轉身而成的小米,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珍貴禮物。【分析】背景素材:小米的起源考點考查: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公共參與【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的設問要求對“從青狗尾草華麗轉身而成的小米,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珍貴禮物”進行說明,需要調用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有關知識,知識限定明確,以該知識點切入適當結合材料進行分析即可。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運用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知識→可聯系文化在交流中發展,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關鍵詞②:在漫長的農耕社會里,粟演化成一種文化符號,被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可聯系粟是在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中發生的。關鍵詞③:小米在梵語、波斯語中分別被稱為Cinaka和Shu-shu,與“秦”“粟”諧音。英語稱小米為millet,它來自中古法語……這不僅能夠反映外國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具有一定聯系,也可以佐證小米由我國傳播出去的歷史事實→可聯系小米由我國傳播出去促進當地語言文化的發展。關鍵詞④:約16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先民發現了青狗尾草的天然變異現象,于是選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草馴化出小米……從此,在世界歷史上,小米在農業生產、日常烹飪、醫藥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可聯系青狗尾草華麗轉身而成的小米,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珍貴禮物。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1.(2024·海南??凇ひ荒#╅喿x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國內學者指出中華之“龍”和“dragon”不宜互譯,二者有顯著差異?!癉ragon”是歐洲神話中的惡魔,體格龐大,形象暴虐,具有攻擊性,殺掉它的人被視為英雄。中華之“龍”多帶有美好的寓意,是吉祥、勇敢的象征,中國人自豪于自己是“龍的傳人”。把“龍”譯為“dragon”,對中國形象的國際傳播有負面影響。甲辰龍年,“loong”火了!在很多場景中,“龍”不再被翻譯為dragon,而是loong。比如,2024央視春晚吉祥物“龍辰辰”的官宣英文名是“Loong Chenchen”;中國國際電視臺把“龍年”譯為“Loong Year”,把“龍舞”譯為“Loong Dance”。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文化知識,就中華之“龍”的翻譯寫一篇短評!要求:①自擬題目;②主題明確,邏輯清晰;③字數200字左右。【答案】重譯中華之“龍”講好中國故事中華之“龍”與西方的“dragon”的形象和寓意截然不同。重譯中華之“龍”,有利于重塑“龍”的形象,澄清文化差異,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講好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讓國外民眾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文化翻譯和傳播的權利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深沉的文化自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分析】背景素材:重譯中華之“龍”考點考查: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文化自信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本題為開放性題目,圍繞中華之“龍”的翻譯寫一篇短評,可以文化的交流與交融、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等角度具體分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講精練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課標要求】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明確文化交流互鑒的途徑和意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尊重文化多樣性;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要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而不應該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科學精神:闡釋文化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全面認識文化價值,明確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公共參與: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共同推動世界文化發展,促進世界文化繁榮;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樹立國際眼光,促進國家間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命題預測】1.做好本專題復習,以 “文化的力量有多大”為議題,探討傳統文化、外來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掌握知識間的內在邏輯2.結合中外文化交流案例,理解尊重文化多樣性及文化交流的意義【思維導圖】【考點梳理】必備知識一:文化的民族性與多樣性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2.作用: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系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3.核心: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節日、民族服飾等方面。二、文化具有多樣性1.地位:文化多樣性表征文化存在的豐富程度。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2.意義: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不論是中華文化,還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類實踐創造的成果,都有其獨特魅力和價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3.要求:面對文化多樣性,我們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誤區警示認識指導思想一元化與文化發展多樣性的關系(1)文化發展必須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抵制錯誤思潮的影響。中華文化的發展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保證文化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2)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必須尊重文化多樣性,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立足社會實踐,推動文化創新。必備知識二: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一、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流對文化發展的作用文化交流構成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會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偉畫卷。2.文化交流堅持的原則:求同存異、取長補短。3.促進文化交流的正確態度:維護各國各民族文化多樣性,加強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二、文化交融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發展(1)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2)一個民族的文化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這個世界。2.文化交融如何促進世界文化的豐富和發展(1)從本國本民族文化角度: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才為本國本民族文化豐富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了貢獻。(2)從世界發展角度:推進人類文化交融,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必備知識三:正確對待外來文化一、面向世界 博采眾長1.近代以來,對待外來文化的兩種錯誤觀點(1)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2.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1)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2)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二、立足國情 交流互鑒1.原因: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2.表現: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3.舉措: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對點訓練】1.(2024·北京·高考真題)文化遺產合作是中法兩國文化關系中頗具活力的亮點。中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法國文化遺產科學基金會簽署協議書,雙方聯合開展秦始皇帝陵火燒木材和巴黎圣母院火燒木材遺跡保護修復以及價值認知研究。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雙方簽署的協議書具有國際法效力②木質遺存保護這一共性問題是雙方合作的重要基礎③共同開展文化遺產研究,推動了國際關系民主化④中法文化遺產保護合作是兩國文明伙伴關系的生動寫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北京·高考真題)區域國別學是一門對世界不同國家和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人文、地理、資源等進行全面研究的交叉學科。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新形勢新任務推動著我國區域國別學研究向縱深發展。我國的區域國別學研究( )①立足時代需要,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②有助于增進對其他國家和區域的了解③旨在研究發達國家的經濟、文化、風俗人情④可以開創我國與區域性國際組織合作的新局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山東·高考真題)璣衡撫辰儀由十八世紀在華任職的歐洲學者主持設計,是中國古代傳統儀器制度與西方計量刻度的完美結合。2024年初,中國駐斯洛文尼亞大使館與北京天文館合作,利用3D技術制作了璣衡撫辰儀一比一復制品,并贈送給設計者的家鄉--斯洛文尼亞。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璣衡撫辰儀詮釋了“和實生物”的理念②璣衡撫辰儀及其復制品是通過實踐創造出來的客觀實在③“中西合璧”的設計思路創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內涵④贈送復制品傳遞著中國“尚和合、求大同”的價值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全國·高考真題)1993年至2023年1月,中國累計派出援助圭亞那醫療隊18期263人次,在當地喬治敦公立醫院、林登地區醫院等開展醫療援助。為了幫助更多圭亞那民眾,醫療隊多次組織對偏遠地區或弱勢群體的義診活動,向孤兒院捐贈物資、贈送玩具和文具,為福利院兒童進行全面健康體檢。開展對圭亞那的醫療援助( )①增進了中圭兩國的文化交流 ②有助于改善圭亞那民生狀況③強化了中圭兩國的同盟關系 ④創新了南南國家的合作形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安徽·高考真題)在中華民族對外交流史上,古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鄭和下西洋的帆影…中華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進行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話。今天,共建“一帶一路”從中國倡議走向國際實踐,正譜寫著各國文化融合共生的時代新篇。中外交往的歷史和現實說明( )①中華民族積極主動地吸納人類文化成果②文化多樣性是推動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③文化交流構成了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④應在文化交融基礎上增進文化的相互認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浙江·高考真題)1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亞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開創了橄欖梯田耕作系統;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將獨特的水資源管理方法與沙漠知識相結合,形成了綠洲農業系統……今天,各國都在加強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進一步挖掘其價值。這表明( )①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樣性是民族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③農業文化遺產是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載體 ④每一種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國家的土壤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3·浙江·高考真題)20世紀上半葉,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曾赴日、美、蘇演出,引起轟動。京劇表演藝術由此得到這些國家的持續關注和研究,與這些國家的戲劇觀念發生碰撞和融合,對這些國家的戲劇及其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由此可知(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③文化交流互鑒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斷發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湖南衡陽·模擬預測)2023年7月2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式在成都舉行。在運動員入場儀式上一群可愛“蓉寶”讓現場變得趣味橫生?!叭貙殹弊鳛楸緦么髸募槲铮源笮茇垺爸ヂ椤睘樵蛣撟?,五官和面部參考了川劇臉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耳朵、眼睛呈火焰形態融入了成都的煙火氣息。該吉祥物的設計做到了( )①堅持文化傳承,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②鼓勵文化創新,運用流行元素對傳統文化重新闡釋③開展文化交流,增強當代中華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④促進文化發展,立足于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實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山東·三模)“愿這千里江山,河清海晏,福星耀東方;愿這冬去春來,繁花似錦,萬物蘇醒忙;愿你歲歲無憂,歡喜無悲,長樂永安康……”在2024年央視春晚舞臺上,中國傳統紋樣創演秀《年錦》驚艷四座。節目選用了漢、唐、宋、明不同朝代寓意吉祥祝福的代表紋樣與華麗的舞美技術相融合織出一幅跨越千載的紋樣變遷圖卷,蘊含著華夏兒女幾千年來對美好生活的希冀。這些獨屬于中華民族“密碼”的紋樣( )①借助異域情調,更加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②穿越時空、世代傳承,充分展示著中華文化之美③既演繹了傳統經典,又展現了中華文明傳承的連續性④利用現代舞美技術,賦予中華文化新的時代內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山東·二模)AI(人工智能)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與應用,只要幾步簡單操作就能完成大量的作品。因此,AI被廣泛應用在藝術創作的多個領域,如:戲劇創作 應用計算機視覺技術輔助生成角色表情和動作 創設身臨其境的氛圍音樂創作 應用音樂生成模型輔助生成旋律、和聲等 展現音樂的獨有魅力繪畫創作 應用圖像生成模型創作符合特定風格的圖像 感受繪畫作品的神韻有人認為,AI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應進一步開拓AI在藝術創作領域的應用。下列表述能支持該觀點的是( )①AI藝術作品的價值以巧妙創作手法和先進技術為標準②AI創作的優秀作品具有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作用③AI創作技術能夠促進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走向趨同④AI創作技術的廣泛運用利于挖掘藝術作品的獨特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4·河北·模擬預測)春節作為中國傳統民俗節日,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等中華文明理念,也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價值。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中國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中國年升格為“地球節”( )①展現了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影響力 ②將促進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③意味著中國春節具有普遍適用性 ④表明文化具有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4·湖北黃岡·模擬預測)2024年2月,歐盟一中國青少年文化藝術發展委員會等聯合主辦“中外交流小使者”項目,中外青少年共同簽署了“中歐青少年友好”倡議書,小使者們還與當地青少年共同呈獻了一場跨文化藝術演出,包含中國傳統音樂、服飾展示等環節。此次活動( )①促進了國際交流,增進了中歐人民之間的友誼②通過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優越性③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國外民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④尊重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推動文化的交流與交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21-22高二·全國·假期作業)2024年是敦煌研究院建院80周年,近年來,在數字技術加持下,“數字敦煌”已經成為面向全球傳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各類藝術展覽、學術活動等正走進國內各個城市以及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這有利于( )①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②激發民族自信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③彰顯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促進世界文化繁榮發展④增強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激發藝術創造活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4.(2024·吉林·模擬預測)2023年10月24日,中意世界文化遺產地結好論壇在杭州舉行,論壇期間,中意兩國文物部門代表、專家代表圍繞中意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經驗開展對話,杭州、維羅納等中意結好世界文化遺產地保護機構代表圍繞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進行交流。中意世界文化遺產地結好論壇的舉辦有利于( )①增加對彼此歷史文化的了解,形成共同核心價值觀 ②開展文物保護合作,共同保護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 ③推動文化交流與互鑒,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④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增進對彼此文化的認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浙江杭州·模擬預測)2024年1月5日,第40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冰雪節暨中法文化旅游年在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開幕。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以天壇和巴黎圣母院為靈感,建造“童話王國”景觀群,用一座代表友誼的橋梁將兩個區域的冰建景觀連接在一起,把中國傳統文化、法國建筑文化與哈爾濱冰雪文化融為一體,向中法兩國建交60周年隆重獻禮。由此可見( )①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繁榮發展中華文化的必然要求②中法兩國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美美與共③中法文化在交流中展現了優越性,增強了國際影響力④中法文化融合統一方顯價值,有利于加強政治互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4·山東菏澤·模擬預測)2023年12月,全國“四季村晚”之冬季“村晚”主會場活動在浙江麗水古堰畫鄉舉辦。行進式演藝《畫鄉渡》采用船幫號子、情景展演、古今對話等多元形式,由“村晚”無縫銜接至“村玩”沉浸式體驗,與千年古鎮的文雅韻味、時尚畫鄉的藝術風格融為一體 在浙江麗水,這樣的“村晚”已經舉辦了43個年頭,成為鄉村振興的浙江樣本、文化密碼。這有利于( )①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增強文化自信②推動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③在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中,發揮文化的基礎性作用④熱情謳歌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發揮人民文化主體的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2024·河南·模擬預測)2024年2月24日,農歷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西班牙馬德里、比利時安特衛普、荷蘭海牙等地分別舉辦了元宵節慶?;顒?,中國傳統文化走向海外,為多國送上新春民俗盛宴,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對此認識正確的(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不同文化在交流互鑒中獲得相互認同③中華文化向世界傳播能增強其國際影響力④中華文化具有求同存異、兼收并蓄的特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凍梨切塊變成刺身,索菲亞大教堂旁升起“人造月亮”,鄂倫春族牽著馴鹿巡游……2024年元旦假期哈爾濱掀起了一場冰雪文化熱,各大社交平臺上出現了眾多哈爾濱“寵愛”南方游客的熱門內容,帶動冰雪旅游市場呈現井噴需求新景象?!盃枮I,我來了”也成為眾多國內外游客的選擇。哈爾濱冰雪旅游的成功秘決在于( )①依托現代傳媒手段,致力于經濟效益最大化②彰顯區域文化特色,展現城市歷史文化底蘊③順應居民消費升級,促進文化與經濟相結合④融通中外文化資源,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4·山東·三模)春節是中華文化中最古老、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萬家團圓、辭舊迎新的喜慶日子。春節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等中華文明理念,也承載著家庭和睦、社會包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全人類共同價值。2010年起,我國舉辦的“歡樂春節”海外文化活動蓬勃開展。目前,近20個國家將春節定為法定節假日,春節民俗諸如貼春聯、舞獅放炮、壓歲拜年等活動,更是走進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性文化盛事,為各國人民帶去了歡樂體驗,中華文化的和合之美綻放于世界,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202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春節確定為聯合國假日。春節正在不斷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熱情擁抱春節。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春節為什么能逐漸成為全球性節日。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粟(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農作物之一。約16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先民發現了青狗尾草的天然變異現象,于是選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草馴化出小米。隨著小米的廣泛種植,先民逐漸形成以小米種植兼漁獵采集的生活方式。約公元前4500年,小米經中亞傳入印度,又沿地中海北岸及多瑙河流域傳到希臘、荷蘭等地,從而走向世界。從此,在世界歷史上,小米在農業生產、日常烹飪、醫藥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長的農耕社會里,粟演化成一種文化符號,被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对娊洝分杏小包S鳥黃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的詠嘆,蘇東坡更賦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詩句。小米在梵語、波斯語中分別被稱為Cinaka和Shu-shu,與“秦”“粟”諧音。英語稱小米為millet,它來自中古法語,中古法語又來自拉丁語milium,所以小米的拉丁學名叫Miilacium,源自印歐語mele,是“壓碎”“磨碎”的意思,由于磨成的粉很細小,無法計數,于是有了million(百萬)一詞。這不僅能夠反映外國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具有一定聯系,也可以佐證小米由我國傳播出去的歷史事實。從青狗尾草華麗轉身而成的小米,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珍貴禮物。運用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21.(2024·海南??凇ひ荒#╅喿x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國內學者指出中華之“龍”和“dragon”不宜互譯,二者有顯著差異?!癉ragon”是歐洲神話中的惡魔,體格龐大,形象暴虐,具有攻擊性,殺掉它的人被視為英雄。中華之“龍”多帶有美好的寓意,是吉祥、勇敢的象征,中國人自豪于自己是“龍的傳人”。把“龍”譯為“dragon”,對中國形象的國際傳播有負面影響。甲辰龍年,“loong”火了!在很多場景中,“龍”不再被翻譯為dragon,而是loong。比如,2024央視春晚吉祥物“龍辰辰”的官宣英文名是“Loong Chenchen”;中國國際電視臺把“龍年”譯為“Loong Year”,把“龍舞”譯為“Loong Dance”。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的文化知識,就中華之“龍”的翻譯寫一篇短評!要求:①自擬題目;②主題明確,邏輯清晰;③字數200字左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八課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 學案(原卷版)【搶分秘籍】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講精練.doc 第八課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 學案(解析版)【搶分秘籍】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講精練.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