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講精練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課標要求】1.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2.理解社會歷史的本質、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和總趨勢。3.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群眾觀點【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樹立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劃清界限;理解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積極投身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科學精神:正確認識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明確社會發展總趨勢,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客觀評價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公共參與: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命題預測】本專題為高考考的重點專題(1)從命題內容上看,認識與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是考查的重點(2)從考査形式上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有出現,試題的綜合性較強(3)試題材料多為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黨和政府現階段政策、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等【思維導圖】【考點梳理】必備知識一:社會歷史的本質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1.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①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②勞動發展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人類歷史是由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研究人類歷史的規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運動規律。(2)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①人類進行物質生產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經濟領域,人類調整、改革社會關系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政治領域,人類創造科學文化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精神文化領域。②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形成了全部社會關系,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①從性質上說,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②從過程上說,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①從時間上說,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②從性質上說,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必備知識二:社會歷史的發展1.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1)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2)社會基本矛盾和普遍規律基本矛盾 辯證關系 普遍規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②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反之,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就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反之,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②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反之,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 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2.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1)總趨勢: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2)實現方式: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即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產生、發展和解決中實現的。(3)解決途徑:革命和改革(4)正確認識我國的改革①改革原因:我國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②改革性質: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③改革作用: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④根本目的: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必備知識三:社會歷史的主體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1.人民群眾的概念: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歷史的主體)具體表現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①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①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②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③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②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進步和發展3.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1)基本內容群眾觀點 內容 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地位 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群眾路線 內容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地位 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二者聯系 群眾觀點是黨制定群眾路線的理論依據和前提、基礎,而群眾路線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要求和體現(2)重要意義: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勝利并成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也是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3)具體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以歷史唯心主義為理論基礎,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分析、觀察歷史,打著還原歷史的旗號,裁剪事實,曲解歷史真相,消解神圣,解構崇高,反對以唯物史觀為指導進行歷史研究。實質是虛無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光榮歷史,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否定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中國建設的歷史成就。【對點訓練】1.(2024·北京·高考真題)辛亥革命后,各種政治力量反復較量,中國共產黨脫穎而出,團結帶領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召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一九五四年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75年來,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中國共產黨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②“五四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③政治制度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④美好生活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詳解】①: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領導人民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這說明中國共產黨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①正確。②:黨領導人民召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一九五四年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說明“五四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②正確。③: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③錯誤。④: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④錯誤。故答案選A。2.(2024·安徽·高考真題)從廣袤原野到繁華都市,從生產車間到研發場所…神州大地處處涌動著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的熱潮。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的新質生產力,正濃墨重彩地描繪著新征程的新圖景。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基于( )①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②我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③全面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④生產力要適應構建新型生產關系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③: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基于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利于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①③正確。②:“我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不符合國情和實際,②不選。④: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④錯誤。故本題選A。3.(2023·全國·高考真題)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網絡征求意見活動于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開展,在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官網、新聞客戶端以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分別開設專欄,聽取全社會意見建議,累計收到網民建言854.2萬余條,為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從中獲得的啟示是( )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訴求是制定決策的重要依據②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需要探索創新有效的實現形式③人是社會歷史主體,每個人都推動社會歷史發展④只要堅持“到群眾中去”,就能實現“從群眾中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辨識與判斷”“分析與綜合”的學科關鍵能力,體現“科學認知與求真務實”的學科素養要求。“社會歷史的主體”“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生活與哲學》的重要內容,學生們應知應會。試題以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網絡征求意見活動為情境設置,考查學生對上述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試題分析:本題以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網絡征求意見活動為情景設置,考查學生對“社會歷史的主體”等部分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詳解】①:聽取全社會意見建議,體現黨的群眾路線、人民至上的理論觀點,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訴求是制定決策的重要依據,①正確。②:在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官網、新聞客戶端以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分別開設專欄,體現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需要探索新的形式,找到新的路徑,②正確。③: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每個人都是歷史活動的參與者,但人們在歷史發展中起作用的性質和大小是不同的,不可能每個人都推動社會歷史發展,③錯誤。④: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群眾中來”就是從實踐中來,形成認識,這是第一步;“到群眾中去”就是認識回到實踐中去并接受檢驗,這是第二步,選項顛倒了二者的關系,④錯誤。故本題選A。【點睛】本題以“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網絡征求意見活動”為素材,分析該活動能順利進行給人們帶來的啟示。這樣的命題方式,既考查了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熟練程度,又提升了學生運用哲學原理分析認識問題的能力。4.(2024·浙江·高考真題)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可見( )①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②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③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④實踐能夠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化。由此可見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①③符合題意。②: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但材料沒有涉及,因此無法體現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②不符合題意。④:規律是客觀的,不能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5.(2023·河北·高考真題)恩格斯指出:“在歷史上出現的一切社會關系和國家關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論觀點,只有理解了每一個與之相應的時代的物質生活條件,并且從這些物質條件中被引申出來的時候,才能理解。”可見( )①社會意識依賴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②任何社會意識都具有相對獨立性③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受生產方式制約④意識形態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在歷史上出現的一切理論觀點,只有理解與之相應的時代的物質生活條件,并且從這些物質條件中被引申出來的時候才能理解,這說明社會意識依賴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受生產方式制約,①③符合題意。②:題干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不體現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②不符合題意。④:題干強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不體現意識形態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6.(2022·江蘇·高考真題)宋朝是詞的盛世。其實,詞原本主要是為酒肆樂坊而作的歌詞。隨著宋朝市井生活的日益繁華,酒肆樂坊越來越多,因而對詞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漸漸地,詞也從市井街巷登上了大雅之堂。由此可見( )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傳統文化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③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④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詳解】③④:文化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宋朝詞的發展是伴隨著市井生活的日益繁華而發展的,說明文化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詞主要是為酒肆樂坊而作的歌詞,是對市井生活的反映,表明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③④正確。①:材料未體現作為社會意識的宋詞對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①不符合題意;②:材料強調宋朝市井生活的繁榮造就了詞的盛世,與傳統文化本身的與時俱進無關,②排除。故本題選D。7.(2024·海南·模擬預測)2024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長征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新時代再出發,長征永遠在路上。這反映的唯物史觀道理是(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②社會意識指社會的物質生活③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④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答案】D【詳解】①③:長征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長征永遠在路上,這表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①③入選。②:社會存在指社會的物質生活方面,②不選。④:材料體現的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沒有體現社會生活本質上是實踐的,④不選。故本題選D。8.(2024·山東煙臺·三模)位于黃河灘區的河南省長垣市西陳村,這兩年大變樣,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一切從轉變觀念,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開始,村兩委領著干、黨員帶頭干、大家一起干,修了路、通了氣、建了便民設施,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根據當地資源稟賦發展農林果蔬產業,村子越來越美,路子越走越寬。上述材料表明( )①每個人都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并推動歷史的發展②正確的觀念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③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把握規律、干事創業的根本立足點④人民群眾借助實踐這一人類所特有的聯系形式共建美好家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人民群眾(而不是每個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并推動歷史的發展,①不選。②:實踐(而不是正確的觀念)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②不選。③:該地根據當地資源稟賦發展農林果蔬產業,村子越來越美,路子越走越寬,可見,該地根據地方實際,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這是把握規律、干事創業的立足點,③正確。④:村兩委領著干、黨員帶頭干、大家一起干,修了路、通了氣、建了便民設施,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使村子越來越美,路子越走越寬,這說明人民群眾借助實踐這一人類所特有的聯系形式共建美好家園,推動的地方的發展,④入選。故本題選D。9.(2024·河北承德·模擬預測)在習近平主席心中,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在新年賀詞中,他一次次為人民由衷點贊——“大家不懼風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戰、攻堅克難,我深受感動”“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揮灑汗水”“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人民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最大依靠”。這些論述意在告訴我們要( )①把人民群眾的意愿和需要作為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②把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落實到一切工作當中③自覺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④認識到人民群眾的生產實踐決定著社會的性質面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人民擁不擁護、人民贊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是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意愿和需要屬于主觀因素,不能作為衡量工作的尺度,①說法錯誤。②③:習近平主席一次次為人民點贊,意在告訴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價值標準,②③說法正確。④: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0.(2024·湖北·三模)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歷經了8次黨政機構改革。黨的二十大又接力奮進,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二十屆二中全會,接過機構改革“接力棒”,深入研究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和國家持續推進機構改革啟示我們要( )①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以推動社會變革作為改革的根本目的②堅持動態辯證思維,深度把握好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③提升國家治理能力,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④滿足美好生活向往,以人民群眾作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②③:題干強調黨和國家隨著時代變化不斷推進機構改革,提升國家治理能力,這啟示我們要堅持辯證思維,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的變化,把握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②③排除。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調整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調整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不是推動社會變革,①排除。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這兩對矛盾,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成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人民群眾則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④排除。故本題選C。11.(2024·浙江杭州·模擬預測)2024年1月6日,貴州榕江的“村超”開哨,開啟2024年新賽季。在這場歡樂的體育賽事之前,榕江多次策劃城市IP塑造活動,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最終點燃這把火的,還是當地老百姓最喜歡的足球。這說明(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力量源泉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④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彰顯人民群眾的創新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 物質資料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①表述有誤。②: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②表述有誤。③④:貴州“村超”開哨前,曾經多次策劃城市IP塑造活動,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最終還是當地老百姓最喜歡的足球開啟了2024年新賽季。這說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彰顯人民群眾的創新力量,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2.(2024·四川·模擬預測)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強調,步入新時代,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需要在鞏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對體制機制和機構職責進行調整和完善。該方案的出臺意在( )①調整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②推動機構改革,調整上層建筑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③通過改革優化機構設置,更好地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促進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②③:通過改革,以調整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相適應,這說明該方案的出臺意在調整上層建筑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通過改革優化機構設置,更好地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②③正確。①:材料體現的是調整上層建筑,不涉及調整生產關系,①排除。④:社會意識有先進與落后之分,先進的社會意識會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落后的社會意識會阻礙社會存在的發展,④排除。故本題選C。13.(2024·陜西安康·模擬預測)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是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理順體制機制,統籌謀劃,實現全鏈條發力,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發展新質生產力( )①表明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 ②是人們對社會存在作出的能動反映③是在價值選擇基礎上作出的價值判斷 ④需要對當前生產關系進行調整與變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詳解】①:新時代新征程,我國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這表明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點,①正確。②: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人們改造社會的實踐,不是意識活動,②錯誤。③: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③錯誤。④: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發展新質生產力必然要求對生產關系進行調整與變革,④正確。故本題選B。14.(2024·青海西寧·二模)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聚焦突出問題,加強污染物排放管控,強化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在法律責任方面增加了處罰事項、加大了處罰力度、豐富了計罰方式和處罰手段,有效解決“該硬不硬、該嚴不嚴、該重不重”的問題。該法的修訂表明( )①社會的每一次發展進步都是通過改革來實現的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③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④正確的社會意識能預見社會發展趨勢變革社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詳解】①:在階級社會,社會的發展進步主要通過階級斗爭來實現,在社會主義社會是通過改革來實現的,①錯誤。②: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聚焦突出問題,加強污染物排放管控,強化海洋垃圾污染防治,這表明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②正確。③: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在法律責任方面增加了處罰事項、加大了處罰力度、豐富了計罰方式和處罰手段,有效解決“該硬不硬、該嚴不嚴、該重不重”的問題,這表面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③正確。④:正確的社會意識不能直接變革社會,必須通過實踐,④錯誤。故本題選C。15.(2024·浙江紹興·三模)基于當前數據資產面臨高質量供給明顯不足、合規化使用路徑不清晰等難點,2024年1月11日,財政部制定并印發《關于加強數據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從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實施保障等三方面十八條內容,對數據資產管理進行引導規范。財政部的做法( )①體現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②旨在調整生產關系以更好適應生產力狀況③遵循了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④牢牢把握住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基于當前數據資產面臨的難點,財政部制定并印發《指導意見》,對數據資產管理進行引導規范,這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①符合題意。②③:制定并印發《關于加強數據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屬于上層建筑的調整,而非生產關系的調整,③符合題意,②排除。④: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材料沒有涉及生產力,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6.(2024·全國·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3月,2024年安徽省委“一號文件”《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正式公布。意見指出,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三變”改革(是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村占比提高到90%以上。實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百千萬”工程提升行動,全省經營收益5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達30%。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監管,完成2000個以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審計。推進滁州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國家試點。完善農村產權制度能夠推進安徽鄉村全面振興。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的知識加以說明。【答案】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實質上是在完善農村生產關系,有利于鞏固農村經濟基礎,全面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活力,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推動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持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動鄉村善治,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分析】背景素材:《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考點考查: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能力考查:描述和闡述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科學精神、公共參與【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調用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的有關知識,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可聯系教材知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關鍵詞②: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監管,完成2000個以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審計→可聯系教材知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17.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增長到近80歲,高齡老人群體日益龐大。伴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子女數量減少,獨居老人越來越多,以往依靠親情倫理來支撐老人長期護理需求的方式面臨著可持續性考驗。對于多數家庭來說,照顧略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或許尚有余力,但如果面對照料長期失能人群,照護者往往由于長期照護壓力而患上“照護綜合征”。這是一種以身體、精神和情緒疲憊為特征的病癥。有研究數據顯示:30%~40%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照護者患有抑郁癥和面臨情緒壓力;58%的照護者身體狀況比同齡人更糟糕。與失能老人一樣,長期照護人員一樣需要被關注與幫助。拿什么解救快被壓垮的照護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作為社會保障補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失能群體方面被寄予厚望,也有利于讓長期困于護理失能失智患者的家庭得到解脫。結合材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知識,談談如何讓長期照護者走出“照護綜合征”的困局。【答案】價值觀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長期照護者應加強自我調節和控制。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老人和子女應轉變陳舊的養老觀念,選擇多樣化養老方式,減輕照護者負擔。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政府做好頂層設計,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讓長期照護者走出“照護綜合征”的困局。【分析】背景素材:長期照護者面臨身心困境考點考查:歷史唯物主義的相關知識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與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需要運用歷史維護主義的相關知識,分析如何讓長期照護者走出“照護綜合征”的困局。。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對于多數家庭來說,照顧略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或許尚有余力,但如果面對照料長期失能人群,照護者往往由于長期照護壓力而患上“照護綜合征”。這是一種以身體、精神和情緒疲憊為特征的病癥→可聯系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關鍵詞②:伴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子女數量減少,獨居老人越來越多,以往依靠親情倫理來支撐老人長期護理需求的方式面臨著可持續性考驗→可聯系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關鍵詞③:拿什么解救快被壓垮的照護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作為社會保障補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失能群體方面被寄予厚望,也有利于讓長期困于護理失能失智患者的家庭得到解脫→可聯系社會基本矛盾。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今天,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縱觀人類藝術創作與發展大致經歷了“純手工藝術”“工業化藝術”“數字化藝術”“共創化藝術”等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純手工藝術創作,比如傳統書法、手工繪畫與雕塑。第二個階段是運用機械設備進行創作,比如膠片攝影、膠片電影。第三個階段是信息化時代數字技術助力藝術創作,比如網絡文藝時代數字媒介的廣泛應用,改進了生產工具、豐富了生產關系、提升了生產效率。第四個階段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產方式的驅動下,藝術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算法共同完成創作,比如通過AI工具創作油畫作品,通過高科技與藝術相融互促形成新型生產關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藝術創作的多樣化需求。結合材料,運用“尋覓社會的真諦”相關知識,分析人類藝術創作為什么能不斷發展。【答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人類社會實踐 的不斷發展,推動了人類藝術的創作與發展;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 層建筑。隨著生產工具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催生新的生產關系,推動了人類藝術的創作與 發展;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不斷激發藝術創作活力,推動了人類藝術的創作與發展。(原卷無答案,此答案僅供參考)【分析】背景素材:人類文藝形式創新考點考查:尋覓社會的真諦相關知識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度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設問的知識范圍限定是《哲學與文化》的知識,問題指向“分析人類藝術創作為什么能不斷發展”,屬于原因類試題,要從理論依據和現實意義角度分析。解答時首先明確知識范圍:尋覓社會的真諦,然后運用上述理論,結合材料分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第四個階段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產方式的驅動下,藝術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算法共同完成創作→可聯系教材知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關鍵詞②:縱觀人類藝術創作與發展大致經歷了“純手工藝術”“工業化藝術”“數字化藝術”“共創化藝術”等幾個階段→可聯系教材知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關鍵詞③:四個階段的藝術創作都是由人類去創作和推動發展的→可聯系教材知識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等相結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講精練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課標要求】1.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2.理解社會歷史的本質、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和總趨勢。3.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群眾觀點【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樹立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劃清界限;理解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積極投身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科學精神:正確認識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重視精神文明建設;明確社會發展總趨勢,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客觀評價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公共參與: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命題預測】本專題為高考考的重點專題(1)從命題內容上看,認識與實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是考查的重點(2)從考査形式上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有出現,試題的綜合性較強(3)試題材料多為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黨和政府現階段政策、先進人物先進事跡等【思維導圖】【考點梳理】必備知識一:社會歷史的本質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1.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1)勞動是社會歷史的起點①勞動創造了人,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②勞動發展史是理解所有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人類歷史是由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構成的歷史,研究人類歷史的規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運動規律。(2)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①人類進行物質生產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經濟領域,人類調整、改革社會關系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政治領域,人類創造科學文化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精神文化領域。②實踐生成了社會生活的全部領域,形成了全部社會關系,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2.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①從性質上說,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②從過程上說,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①從時間上說,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②從性質上說,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必備知識二:社會歷史的發展1.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1)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2)社會基本矛盾和普遍規律基本矛盾 辯證關系 普遍規律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②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反之,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就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反之,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②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反之,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 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2.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1)總趨勢: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2)實現方式: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即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產生、發展和解決中實現的。(3)解決途徑:革命和改革(4)正確認識我國的改革①改革原因:我國的基本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②改革性質: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③改革作用: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④根本目的: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必備知識三:社會歷史的主體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靖春春\\e\\靖春春\\2023\\一輪\\政治 部編 新教材\\教師word\\考點精講A.TIF" \* MERGEFORMATINET 1.人民群眾的概念: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歷史的主體)具體表現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①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①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②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③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社會精神財富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主力軍②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社會歷史進步和發展3.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1)基本內容群眾觀點 內容 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地位 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群眾路線 內容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地位 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二者聯系 群眾觀點是黨制定群眾路線的理論依據和前提、基礎,而群眾路線是黨的群眾觀點的具體要求和體現(2)重要意義: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勝利并成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也是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3)具體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以歷史唯心主義為理論基礎,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分析、觀察歷史,打著還原歷史的旗號,裁剪事實,曲解歷史真相,消解神圣,解構崇高,反對以唯物史觀為指導進行歷史研究。實質是虛無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光榮歷史,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否定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新中國建設的歷史成就。【對點訓練】1.(2024·北京·高考真題)辛亥革命后,各種政治力量反復較量,中國共產黨脫穎而出,團結帶領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召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一九五四年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75年來,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中國共產黨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②“五四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③政治制度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④美好生活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安徽·高考真題)從廣袤原野到繁華都市,從生產車間到研發場所…神州大地處處涌動著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的熱潮。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的新質生產力,正濃墨重彩地描繪著新征程的新圖景。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基于( )①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②我國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③全面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④生產力要適應構建新型生產關系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全國·高考真題)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網絡征求意見活動于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開展,在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所屬官網、新聞客戶端以及“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分別開設專欄,聽取全社會意見建議,累計收到網民建言854.2萬余條,為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從中獲得的啟示是( )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訴求是制定決策的重要依據②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需要探索創新有效的實現形式③人是社會歷史主體,每個人都推動社會歷史發展④只要堅持“到群眾中去”,就能實現“從群眾中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4·浙江·高考真題)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可見( )①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②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③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④實踐能夠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3·河北·高考真題)恩格斯指出:“在歷史上出現的一切社會關系和國家關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論觀點,只有理解了每一個與之相應的時代的物質生活條件,并且從這些物質條件中被引申出來的時候,才能理解。”可見( )①社會意識依賴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②任何社會意識都具有相對獨立性③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受生產方式制約④意識形態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2·江蘇·高考真題)宋朝是詞的盛世。其實,詞原本主要是為酒肆樂坊而作的歌詞。隨著宋朝市井生活的日益繁華,酒肆樂坊越來越多,因而對詞的需求也大量增加。漸漸地,詞也從市井街巷登上了大雅之堂。由此可見( )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②傳統文化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③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④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海南·模擬預測)2024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長征留給我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新時代再出發,長征永遠在路上。這反映的唯物史觀道理是(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②社會意識指社會的物質生活③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④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8.(2024·山東煙臺·三模)位于黃河灘區的河南省長垣市西陳村,這兩年大變樣,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一切從轉變觀念,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開始,村兩委領著干、黨員帶頭干、大家一起干,修了路、通了氣、建了便民設施,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根據當地資源稟賦發展農林果蔬產業,村子越來越美,路子越走越寬。上述材料表明( )①每個人都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并推動歷史的發展②正確的觀念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③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把握規律、干事創業的根本立足點④人民群眾借助實踐這一人類所特有的聯系形式共建美好家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河北承德·模擬預測)在習近平主席心中,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在新年賀詞中,他一次次為人民由衷點贊——“大家不懼風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戰、攻堅克難,我深受感動”“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揮灑汗水”“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人民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最大依靠”。這些論述意在告訴我們要( )①把人民群眾的意愿和需要作為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②把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落實到一切工作當中③自覺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④認識到人民群眾的生產實踐決定著社會的性質面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湖北·三模)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歷經了8次黨政機構改革。黨的二十大又接力奮進,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二十屆二中全會,接過機構改革“接力棒”,深入研究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持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和國家持續推進機構改革啟示我們要( )①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以推動社會變革作為改革的根本目的②堅持動態辯證思維,深度把握好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③提升國家治理能力,調整上層建筑以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④滿足美好生活向往,以人民群眾作為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浙江杭州·模擬預測)2024年1月6日,貴州榕江的“村超”開哨,開啟2024年新賽季。在這場歡樂的體育賽事之前,榕江多次策劃城市IP塑造活動,但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最終點燃這把火的,還是當地老百姓最喜歡的足球。這說明(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力量源泉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④要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彰顯人民群眾的創新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2024·四川·模擬預測)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強調,步入新時代,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需要在鞏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對體制機制和機構職責進行調整和完善。該方案的出臺意在( )①調整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以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②推動機構改革,調整上層建筑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③通過改革優化機構設置,更好地服務于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促進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4·陜西安康·模擬預測)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是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理順體制機制,統籌謀劃,實現全鏈條發力,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發展新質生產力( )①表明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 ②是人們對社會存在作出的能動反映③是在價值選擇基礎上作出的價值判斷 ④需要對當前生產關系進行調整與變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4·青海西寧·二模)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聚焦突出問題,加強污染物排放管控,強化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在法律責任方面增加了處罰事項、加大了處罰力度、豐富了計罰方式和處罰手段,有效解決“該硬不硬、該嚴不嚴、該重不重”的問題。該法的修訂表明( )①社會的每一次發展進步都是通過改革來實現的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③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④正確的社會意識能預見社會發展趨勢變革社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2024·浙江紹興·三模)基于當前數據資產面臨高質量供給明顯不足、合規化使用路徑不清晰等難點,2024年1月11日,財政部制定并印發《關于加強數據資產管理的指導意見》,從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實施保障等三方面十八條內容,對數據資產管理進行引導規范。財政部的做法( )①體現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②旨在調整生產關系以更好適應生產力狀況③遵循了上層建筑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④牢牢把握住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全國·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3月,2024年安徽省委“一號文件”《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正式公布。意見指出,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三變”改革(是指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村占比提高到90%以上。實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百千萬”工程提升行動,全省經營收益50萬元以上的村占比達30%。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營監管,完成2000個以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審計。推進滁州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國家試點。完善農村產權制度能夠推進安徽鄉村全面振興。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的知識加以說明。17.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增長到近80歲,高齡老人群體日益龐大。伴隨著家庭結構和社會環境的變化,子女數量減少,獨居老人越來越多,以往依靠親情倫理來支撐老人長期護理需求的方式面臨著可持續性考驗。對于多數家庭來說,照顧略有自理能力的老人日常生活起居或許尚有余力,但如果面對照料長期失能人群,照護者往往由于長期照護壓力而患上“照護綜合征”。這是一種以身體、精神和情緒疲憊為特征的病癥。有研究數據顯示:30%~40%的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照護者患有抑郁癥和面臨情緒壓力;58%的照護者身體狀況比同齡人更糟糕。與失能老人一樣,長期照護人員一樣需要被關注與幫助。拿什么解救快被壓垮的照護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作為社會保障補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保障失能群體方面被寄予厚望,也有利于讓長期困于護理失能失智患者的家庭得到解脫。結合材料,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知識,談談如何讓長期照護者走出“照護綜合征”的困局。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今天,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縱觀人類藝術創作與發展大致經歷了“純手工藝術”“工業化藝術”“數字化藝術”“共創化藝術”等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純手工藝術創作,比如傳統書法、手工繪畫與雕塑。第二個階段是運用機械設備進行創作,比如膠片攝影、膠片電影。第三個階段是信息化時代數字技術助力藝術創作,比如網絡文藝時代數字媒介的廣泛應用,改進了生產工具、豐富了生產關系、提升了生產效率。第四個階段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產方式的驅動下,藝術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算法共同完成創作,比如通過AI工具創作油畫作品,通過高科技與藝術相融互促形成新型生產關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藝術創作的多樣化需求。結合材料,運用“尋覓社會的真諦”相關知識,分析人類藝術創作為什么能不斷發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學案(原卷版)【搶分秘籍】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講精練.doc 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學案(解析版)【搶分秘籍】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講精練.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