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課時+單元復習學案 2024-2025學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課時+單元復習學案 2024-2025學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二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基礎主干落實
一、地勢特征
1.我國地勢特征: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2.階梯分界線:
第一、二級階梯:A昆侖山脈、B祁連山脈、C橫斷山脈
第二、三級階梯:D大興安嶺、E太行山脈、F巫山、雪峰山
3.三級階梯與海拔、地形類型(連一連):
二、地勢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便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陸,形成降水,有利于農業生產。
2.對交通的影響:順著地勢,我國眾多大河滾滾東流,便利東西交通。
3.對河流的影響:決定了河流的流向自西向東;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入低一級階梯時,落差很大,水能資源極為豐富。
質疑判斷
(1)我國四大盆地都位于地勢第二級階梯。(×)
(2)水能主要分布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內部,在第三級階梯上沒有水能。(×)
關鍵詞
地勢、三級階梯、階梯分界線、地勢的影響
教材再開發·P26
——《我國陸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
“珠穆朗瑪峰,海拔8 848.86米”“吐魯番盆地底的艾丁湖洼地,低于海平面154.31米”,你知道它們之間的相對高度嗎
答:9 003.17米。
名師提醒
1.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
2.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大陸架。
圖解知識
地勢的影響
重點案例探析
我國地勢特征及其影響
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
案例突破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22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介紹,中歐班列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85個城市,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點。
材料二 老舍詩云:“蟬聲不到興安嶺,云冷風清暑自收。高嶺蒼茫低嶺翠,幼林明媚母林幽。黃金時節千山雪,碧玉溪潭五月秋。消息松濤人語里,良材廣廈遍神州。”
材料三 中國主要山脈分布圖和材料二所述山脈兩側自然條件示意圖。
(1)該鐵路線經過的甲地屬于盆地(填地形類型);經過的乙地形區是云貴高原。
(2)根據材料二推測該山脈是大興安嶺;是圖1中的①(填數字序號)山脈。該山脈東側地形區主要是東北平原。
(3)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對我國的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產生了哪些巨大的影響 (至少答三點)
答:①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內地,形成豐富的降水;
②使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洋;
③同時加強了沿海與內地的交通與聯系。
素養分層評價
【必備知識·基礎練】
  讀中國局部地形區分布圖,完成1、2題。
1.四條山脈中,屬于我國地勢階梯分界線的是(A)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四條山脈中,位于塔里木盆地南北兩側的是(C)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如圖是沿32°N所繪的我國地形剖面圖,據此完成3、4題。
3.據圖推知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線是我國(C)
A.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B.內流區域和外流區域的分界線
C.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D.人口稀疏區與人口稠密區的分界線
4.廣東省惠州市位于我國地勢的第幾級階梯(C)
A.一 B.二 C.三 D.二、三
  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5、6題。
5.如圖反映我國地勢的主要特征是(A)
A.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B.地形復雜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C.東高西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D.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面積廣大
6.下列我國四大盆地中,位于圖中①區域的是(D)
  2023年暑假,某中學組織學生開展地理研學活動,感受祖國的錦繡河山。讀此次研學活動路線圖,完成7、8題。
7.四條地理研學活動路線中,跨越我國地勢三級階梯的是(B)
A.路線Ⅰ B.路線Ⅱ C.路線Ⅲ D.路線Ⅳ
8.同學們在沿線游學的過程中,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C)
A.沿路線Ⅰ領略了天山山脈風光的美麗
B.沿路線Ⅱ看到了東耕西牧的差異
C.沿路線Ⅲ感受到了維吾爾族和藏族同胞的熱情
D.沿路線Ⅳ自北向南從麥浪滾滾到稻花飄香
【關鍵能力·提升練】
(2023·惠州模擬)“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上海某校開展了“行走中國”的社會實踐活動,從上海出發,分四條路線進行考察。根據右圖,完成9~11題。
9.哪條路線考察印證我國的地勢“三級階梯”特點(C)
A.甲    B.乙    C.丙    D.丁
10.沿乙路線考察不可能到達(A)
A.東北平原 B.華北平原
C.準噶爾盆地 D.長江中下游平原
11.我國陸地地勢特征(A)
A.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 B.使各階梯內部地勢高差大
C.使許多大河呈放射狀流向四周 D.使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別大
12.讀我國區域圖,回答問題。
(1)清末,江西貢生黃懋材在途經A區域時感嘆于此處的深水高山,給這一帶眾多南北走向的山脈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橫斷山(脈)”。該山(脈)是B青藏高原與C四川盆地的分界線。
(2)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黔西南)途中,忽然收到赦免消息,隨即乘舟東下江陵(今荊州市),并作詩一首:“朝辭白帝(今奉節縣)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詩句中,“萬重山”指的是巫山。詩句反映出李白行舟的速度較快(快、慢),請解釋原因:李白行舟經過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快。
13.(2022·北京學業考)山脈是地形的骨架、通行的阻礙、河流的源頭、風沙的屏障……如圖為太行山脈及周邊地區簡圖和軍都陘沿線地區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太行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之一,將其兩側的地形區和地勢階梯填在①~④處。
①黃土高原;②華北平原;③地勢第二級階梯;④地勢第三級階梯。
  陘(xíng),是指狹窄的通道。穿越太行山脈的八條通道被稱為“太行八陘”,軍都陘是其中最北的一條,古代商道和現代交通線路的修建均以此為重要依托。
(2)圖中軍都陘主要沿山谷(地形部位)延伸,沿線甲地的海拔為300米,甲、乙兩地之間的相對高度為300米,軍都陘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有促進了該地區人員和物資的流通,促進了商業的發展,并且為現代交通線路的修建提供了基礎,降低了修建難度,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三十多年來,太行山區的森林覆蓋率由13.1%提升到30%,太行山脈的生態環境效益日益凸顯。
(3)簡要說明對京津冀地區而言,太行山脈發揮的生態環境效益。(至少答出兩點)
答: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第二章 單元復習課(二)
體系脈絡構建
課標考向展示
1.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歸納中國地形、氣候、河湖等特征;簡要分析影響中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長江、黃河的特點,舉例說明其對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的影響。
3.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中國主要的自然災害和環境問題;針對某一自然災害和環境問題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議;掌握一定的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的安全防護技能。
  (2023·廣州番禺區模擬)2023年8月,惠州某學校地理社團受到《跟著唐詩去旅行》紀錄片的啟發,以“詩詞中的地理”為線索開展暑期探究活動。讀圖,完成1~3題。
1.他們來到第一站鸛雀樓,詩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受地勢影響,黃河
大致(A)
A.向東流 B.向西流 C.向北流 D.向南流
2.他們來到第二站白帝城,詩曰:“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白帝城與
江陵相距遙遠,卻能“一日還”的主要原因是(B)
A.順風而行
B.經過地勢第二、三級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湍急
C.逆風而行
D.流經平原地區,地勢平坦,便于出行
3.來到第三站江陵,正值“黃梅時節家家雨”。這說明(A)
A.江淮流域的雨季來得晚了 B.江淮流域的雨季來得早了
C.夏季風勢力強 D.可能會“南旱北澇”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歡用紅葉表達對秋色的贊美。如圖示意我國紅葉最佳觀賞期的時空分布。據此完成4、5題。
4.我國紅葉最佳觀賞期的分布規律是(A)
A.北方早于南方 B.東部早于西部
C.平原早于山區 D.濕潤區早于干旱區
5.山東半島觀賞紅葉的時間比同緯度地區晚,其原因是山東半島同期(B)
A.受海洋影響,降水較多 B.受海洋影響,氣溫較高
C.受地形影響,降水較多 D.受地形影響,氣溫較低
6.[2022·金華(科學)學業考]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地震與泥石流是兩種常見的自然災害,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C)
A.地震是由地殼運動引起的
B.良好的植被可以減少泥石流的發生
C.泥石流發生時,可以選擇在泥石流中橫渡逃生
D.地震發生時,若在底樓應迅速跑到室外開闊地帶避險
7.(2022·綿陽學業考改編)齊心協力,共促華夏山河煥新顏。
  暑期,港澳地區與內地三地的中學生組成小記者團,共同考察黃河流域生態質量。結合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出行準備:了解黃河概況。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跨越了我國地勢三級階梯,流經了9個省區,最終在濟南所在的魯(填省級行政單位簡稱)注入渤海。
(2)大河溯源:黃河源頭位于全球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內。這里是眾多大河的水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小記者團參觀了上游的龍羊峽、李家峽、劉家峽等大型梯級水電站,切身感受到該地區雪山連綿,冰川廣布(填地形特征),以及“母親”饋贈給兒女們豐富的水能。這里的電力向東輸送,與西氣東輸工程一樣,使東西部地區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 效益的雙贏。
(3)探尋海水稻:從圖中年等降水量線看,寧夏絕大部分屬于半干旱區(填干濕地區)。港澳同學在寧夏平原尋訪了袁隆平院士團隊支持的海水稻試驗田,被眼前大片稻田景象所震撼。
(4)保護鯉魚:黃河鯉魚是衡量黃河生態質量的標志之一。與下游相比,中游河段含沙量大,影響鯉魚逆流而上產卵。圍繞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進行綜合整治,嚴守禁漁規定,黃河鯉魚會時常進入大眾視野。
(5)研學之思:活動歸來,小記者團圍繞“寧夏大規模推廣海水稻種植”展開辯論。
正方:可以大規模推廣;反方:不可以大規模推廣。
表明你的立場,并說出兩點理由。(提示:結合寧夏自然環境和海水稻習性作答)
答:可以大規模推廣。理由:寧夏平原土壤肥沃,有黃河水,灌溉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種植的海水稻品質優良,經濟效益高。
不可以大規模推廣。理由:寧夏降水少,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海水稻喜濕。
考點定向突破
考點一 地形和地勢
【鏈接·考點】
1.主要山脈、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名稱及分布:
2.地勢的特點及影響:
【變式·提能】
  小天鵝為鴨科天鵝屬的大型水禽,體長110~130厘米,體重4~7千克。讀小天鵝在我國境內的主要棲息地和遷徙路線圖,完成1、2題。
1.遷徙路線②在我國境內沒有經過的地形區是(C)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華北平原
C.黃土高原     D.東北平原
2.甲地是小天鵝在我國越冬的最北處,這里適合越冬的優勢條件是(B)
A.地處暖溫帶、濕潤區
B.冬季風被山脈阻擋,氣候溫暖
C.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
D.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
考點二 氣候
【鏈接·考點】
1.我國的氣候差異及影響因素:
氣候差異 影響因素
南北氣溫差異 氣溫分布特點 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 緯度因素
溫度帶 從南到北: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
東西干濕差異 降水分布特點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海陸因素
干濕地區 從東南到西北: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干旱區
青藏高原區 冬寒夏涼,降水較少 地形
2.我國氣候類型的分布及成因:
【變式·提能】
  “穿衣指數”是指為了使人體保持舒適狀態所需衣服的厚度。如圖為我國某月穿衣氣象指數地圖。讀圖,完成3、4題。
3.該月份可能是(A)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4.圖中反映了此時我國(B)
A.東西部氣溫差異顯著
B.南北方氣溫差異顯著
C.南方地區全部進入夏季
D.除青藏高原外,全國普遍高溫
5.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24年1月17日晚,搭載天舟七號太空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八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
材料二 航天發射中心選址條件是緯度條件:緯度越低,地球自轉線速度越大,可獲得較大的初始速度,節省燃料;氣象條件:晴天多,風速小;地形條件:地形平坦開闊,地質結構穩定;社會條件:人煙稀少,保密性好;交通條件:水陸交通較為便利。
材料三 如圖為我國四大航天基地分布圖和文昌氣候資料圖。
(1)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基地的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晴天有利于衛星發射,文昌發射火箭最好選在秋冬(秋冬/春夏)季節。
(2)分析與我國其他航天基地相比,文昌航天基地發射火箭的優勢條件。
答:①緯度低(可節省燃料);②水路交通方便(利于運輸大型火箭)。
考點三 長江和黃河
【鏈接·考點】
1.河流概況:
(1)長江。
(2)黃河。
2.長江、黃河的開發、問題及治理:
比較 項目 長江 黃河
上游 中下游 上游 中游 下游
開發利用 水能、旅游資源 航運、淡水養殖、旅游 水能 水能、引黃灌溉 引黃灌溉
主要問題 水土流失嚴重 洪水災害 土地荒漠化、凌汛 水土流失嚴重 洪水災害、凌汛
治理措施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修筑梯田 加固堤壩、退耕還湖、疏浚河道、修建水庫 植樹種草、合理放牧、退耕還林還草,炸冰泄洪 開展水土保持工作 加固黃河大堤、炸冰泄洪
【變式·提能】
6.人地協調觀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形成尊重和保護自然、綠色發展等觀念,滋養人文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方案》要求到2025年年底,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水生態質量明顯提升。
材料二 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保護法的通過是為了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材料三 長江、黃河流域示意圖。
(1)長江、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是秦嶺。
(2)《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從2023年4月1日起施行。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為了治理這一突出的問題,請你針對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制定出可行的措施。
答:植樹造林、種草以保持水土;將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溝里建壩攔蓄泥沙,打壩淤地。
(3)與長江相比,黃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
答:黃河徑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結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現象。
(4)據圖分析長江經濟帶能夠實現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協同發展的有利條件。
答:航運價值。
(5)綜合所學知識總結河流在區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答:提供工農業、生活用水;航運價值;提供水能;塑造平原。
階段綜合測評,請使用 “單元質量測評(二)”“階段質量測評(一)”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形和地勢
一 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
基礎主干落實
一、地形類型多樣
1.主要山脈及走向:
東西走向 北列 a天山山脈、b陰山山脈
中列 c昆侖山脈、d秦嶺
南列 e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 西列 f大興安嶺、g太行山脈、h巫山、i雪峰山
中列  j長白山脈、k武夷山脈
東列 l臺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 — m祁連山脈、n阿爾泰山脈
南北走向 o橫斷山脈
弧形山脈 p喜馬拉雅山脈
2.主要地形區:
(1)四大高原:A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遠看是山,近看成川”;終年積雪,冰川廣布。
B內蒙古高原,坦蕩開闊,是我國第二大高原。
C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水土流失嚴重,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D云貴高原,地表崎嶇不平,石灰巖廣布,多喀斯特地貌。
(2)四大盆地:E準噶爾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內部有沙漠、戈壁,位于天山山脈以北。
F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區域內有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G柴達木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是我國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H四川盆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有“紫色盆地”之稱,內部多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
(3)三大平原:I東北平原,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地勢坦蕩,黑土廣布。
J華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形成,又稱“黃淮海平原”,黃河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
K長江中下游平原,河湖眾多,有“水鄉”“魚米之鄉”之稱。
(4)三大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二、山區面積廣大
1.山區: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通常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統稱為山區。我國山區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3。平原面積僅占1/10多一點。
2.山區開發:
(1)不利條件:地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發展耕作業。
(2)有利條件:在發展林業、牧業、旅游業、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
關鍵詞
地形特征、山脈及走向、地形區、山區及開發
地圖筆記
山脈構成“骨架”
教材再開發·P25
——圖2.6
秦嶺是我國中部最重要的山脈,你能說出其南北兩側的主要地形區嗎
答:北側是黃土高原,南側是四川盆地。
名師提醒
1.山區≠山地:
山地是山區的一種類型。山地約占我國總面積的1/3,山區約占2/3。
2.地形≠地形區:
地形區較之地形更加具體,如地形區是青藏高原,華北平原,地形是高原、平原。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重點案例探析
核心素養 區域認知
山脈構成地形的“骨架”
案例突破
山區開發
(2024·珠海期中)讀下列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巍巍南太行,石崖林立。山西晉城陵川縣境內錫崖溝村,太行山脈東南角,一條落差600多米,長約7.5千米的掛壁公路在懸崖峭壁上蜿蜒而下。
材料一 由于交通不便,錫崖溝村民幾乎與世隔絕,過著自給自足、自生自滅的封閉生活。豐收的山楂、核桃、紅果、黃梨等山里果品爛在地里,還有黨參、黃芪、靈芝、何首烏等中草藥材賣不出去。
材料二 1991年6月10日,錫崖溝村民耗費近三十年時光鑿出的掛壁路正式貫通。錫崖溝人在太行山上鑿出了“中國鄉村筑路史上的偉大奇跡”。
材料三 路通后,錫崖溝“世外桃源”的風貌立即吸引了眾多游客。這里有林坡一萬余畝,牧坡3 000余畝,氣候溫和,水資源豐富。旅游搞起來之后,村里的年輕人不用再出去,每年夏天農家樂忙起來還得從外面雇人,一些遷到外地的村民都想回到村里。越來越多的錫崖溝村民意識到,保住綠水青山才能有金山銀山。
(1)根據材料,錫崖溝村大致位于圖中的哪個位置(C)
A.① B.② C.③ D.④
(2)根據圖文信息結合所學,你認為錫崖溝村所處的太行山位于哪兩個地形區的交界處(C)
A.東北平原 黃土高原 B.四川盆地 云貴高原
C.華北平原 黃土高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3)根據圖文材料,你認為錫崖溝村的地形以山地為主,這樣的地形對錫崖溝村有什么不利影響: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發展種植業;地質災害多發。(至少答出兩點)
(4)你認為錫崖溝村走上致富道路的主要原因是發展交通和旅游。你還可以為他們提供哪些建議
答:要注意環境保護,保住綠水青山才能有金山銀山;此外,還可以進行農產品深加工,增加收入。
(5)有人認為錫崖溝村石材資源豐富,可以開辦石材廠或者發展采礦業,你支持還是反對,請說明理由。
答:錫崖溝村石材資源豐富,可以開辦石材廠或者發展采礦業。理由是開發資源有利于增加收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或反對。理由是錫崖溝村地處懸崖,環境脆弱,開辦石材廠或發展采礦業易發生災害;該地封閉,基礎設施落后,交通不便。
素養分層評價
【必備知識·基礎練】
  獨庫公路,即217國道獨山子至庫車段,全長561千米。其中有280多千米路段穿過海拔2 000米以上的崇山峻嶺,一路上峽谷、荒漠、草原、森林等風景讓人目不暇接。如圖為獨庫公路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
1.獨庫公路穿過的山脈是(A)
A.天山山脈 B.太行山脈
C.秦嶺 D.南嶺
2.獨庫公路沿途自然景觀多樣的主要原因是(C)
A.季風氣候顯著 B.跨緯度廣
C.氣候垂直差異大 D.河流眾多
  (學科融合)秦直道南起咸陽,北抵九原郡,是與長城、兵馬俑相媲美的世界奇跡,它始建于公元前212年,是我國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讀圖完成3、4題。
3.秦直道主要位于我國四大高原中的 (A)
A.黃土高原 B.云貴高原
C.青藏高原 D.內蒙古高原
4.圖中數字代表山脈,其中表示秦嶺的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關鍵能力·提升練】
  山脈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如圖為我國四條重要山脈及兩側地形區示意圖,讀圖完成5、6題。
5.關于圖中的山脈判斷正確的是(D)
A.①昆侖山脈 B.②太行山脈 C.③秦嶺 D.④橫斷山脈
6.下列地區與其別稱對應關系正確的是(B)
A.塔里木盆地—“天府之國” B.長江中下游平原—“魚米之鄉”
C.內蒙古高原—“地面崎嶇” D.四川盆地—“聚寶盆”
  (2023·東莞質檢)2023年“五一”假期前夕,文化和旅游部以“大美春光在路上”為品牌推出了152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更好地滿足了群眾出游需求。讀我國部分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分布示意圖,完成7、8題。
7.丙、丁兩幅景觀圖分別位于(C)
A.云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B.青藏高原、東南丘陵
C.青藏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D.云貴高原、華北平原
8.乙地隧道之旅穿越我國南、北方分界線上的________,可領略秦巴兩地不同風光(C)
A.長白山 B.太行山 C.秦嶺 D.巫山
9.地形影響人口分布,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線是我國人口分界線,寫出甲乙線穿過的主要山脈名稱。
山脈:①大興安嶺,②秦嶺,③橫斷山脈。
(2)③山兩側地理差異顯著。
比較項目 西側 東側
地形區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人口分布 稀疏 稠密
(3)判斷對錯。
①J為華北平原,地形平坦,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平方千米。(√)
②A為黃土高原,地勢高峻,人口密度小于9人/平方千米。(×)
③甲乙線以東多平原、丘陵,地形較為低平,所以人口稠密。(√)
10.自古由秦入蜀“難于上青天”。西成高鐵(西安—成都)是世界首條穿越艱險山脈的高速鐵路,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西成高鐵的起點西安市是陜西省的行政中心,地處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形區);終點成都市所在省區的簡稱是川或蜀,位于我國的四川盆地(地形區)。
(2)西成高鐵的走向大致為東北—西南走向,該高鐵沿途多隧道的原因是沿線穿越大巴山、秦嶺等山地地形。
(3)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其西側南北走向的山脈甲是橫斷山脈。第三節 河流
一 以外流河為主
基礎主干落實
一、外流河與內流河
主要河流 注入海洋
①長江、②黃河、③珠江 太平洋 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外流河
怒江、④雅魯藏布江 印度洋
⑤額爾齊斯河 北冰洋
⑥塔里木河 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稱為內流河
二、河流的水文特征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1)夏季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汛期,冬季水位低,流量小,形成枯水期。
(2)南北差異。
地區 河流 水量 汛期 含沙量 結冰期
東北地區 松花江 豐富 較長 小 長
秦嶺—淮河以北 黃河 較小 短 大 短
秦嶺—淮河以南 長江、西江 豐富 長 小 無
2.內流河的水文特征:
(1)分布:西北內陸。
(2)特征:水量小,季節性河流,汛期集中在夏季。
質疑判斷
(1)我國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
(2)我國河流汛期集中在夏季的原因都是夏季降水多。(×)
(3)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的河流都是內流河。(×)
關鍵詞
外流河、內流河、外流區、內流區、水文特征(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枯水期、含沙量、結冰期)
圖解知識
外流河最終注入海洋,內流河最終沒有注入海洋。
名師提醒
1.外流區、內流區分界線:
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南接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為界,與季風區、非季風區分界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走向大體相似。
2.京杭運河:
地位 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
起點 杭州
終點 北京
長度 約1 800千米
貫通水系 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經過省市 京、津、冀、魯、蘇、浙
重點案例探析
影響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因素
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
案例突破
讀中國主要河流分布圖和西安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完成下列問題。
(1)讀圖可知,西安位于我國內、外流區中的外流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
(2)圖中的A、B、C、D四條河流中,最終沒有流入海洋的是A河,含沙量最大的是B河,屬于印度洋水系的是D河。(填字母)
(3)圖中A、B兩條河流都有夏汛,說一說兩條河流產生夏汛的原因。
答:A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季氣溫高,冰雪融水量大,形成夏汛;B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該河流域夏季降雨多,形成夏汛。
(4)我國北方地區的大河普遍含沙量較大,但圖中的C河流含沙量較小,請分析原因。
答:C河流流經半濕潤區和濕潤區,森林茂密,水土保持良好。
素養分層評價
【必備知識·基礎練】
  讀中國的外流區與內流區圖,完成1~3題。
1.我國外流河水量季節變化大,其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D)
A.緯度 B.地形
C.氣溫 D.降水
2.夏季,長江中下游常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是(B)
A.凌汛 B.洪災
C.沙塵暴 D.地上河
3.與長江相比,黃河(B)
A.汛期更長 B.有結冰期 C.含沙量小 D.水量更大
  (2023·東莞模擬)珠江全流域為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降水豐富。西江為珠江最大支流。紅水河屬于西江上游,全長659千米,落差254米。西江中下游河段全長343千米,落差僅24米。紅水河流域耕地面積、人口僅為西江中下游流域的一半多,而西江中下游流域的國內生產總值是紅水河流域的5倍以上。閱讀圖文材料,完成4~6題。
4.與西江中下游河段相比,紅水河水能資源更豐富,最主要的原因是(A)
A.地勢落差大 B.水量豐富 C.河段長 D.無結冰期
5.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開發利用主要方向應包括(B)
A.建設水電站   B.航運和水源   
C.錫礦、錳礦開采加工    D.海水養殖
6.開發紅水河流域,能為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提供(A)
①大量清潔能源 ②發展工業的原材料
③極為豐富的高素質科技人才 ④十分充足的資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關鍵能力·提升練】
  河流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流域內降水少,河水主要來自昆侖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湄公河是東南亞最長的河流,發源于中國境內,向南注入南海。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7、8題。
7.塔里木河水量最大的季節是(B)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下列說法中,屬于塔里木河與湄公河的共同特點是(C)
A.都有較長的結冰期
B.都適宜修建大型水能發電站
C.都為沿岸地區提供生產生活用水
D.都是水量非常大的國際性河流
9.下列關于我國河流敘述正確的是(D)
A.①河是我國最北的河流,水源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
B.②河是我國第二大河,航運價值巨大
C.③河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上游水能資源豐富
D.④河無結冰期,注入南海
10.中國河流眾多,水文特征各具特色。結合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1)甲、乙兩區河流水量比例差異大,據圖分析原因。
答:甲區年降水量多,河流水量大;乙區年降水量少,河流水量小。
  自然環境各要素對河流的水文特征影響很大,我國各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深深打上了自然環境的烙印。下圖中A、B、C是亂了順序的松花江、長江、珠江的汛期狀況。
(2)推測河流名稱:A長江,B珠江,C松花江;試說明推測理由。
答:理由:我國東部地區的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縮短,珠江是我國汛期最長的河流,松花江有兩個汛期,剩下的是長江。
(3)雖然珠江長度、流域面積都比黃河小,但水量比黃河大,試分析原因。
答:珠江位于我國南部沿海,主要流經濕潤區,降水豐富、河流水量較大。三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基礎主干落實
一、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
1.主要特征: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2.氣候類型與分布:
分布 東部地區 西北地區 青藏高原區
氣候類型 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3.橫斷山區地形復雜,垂直高差懸殊,氣候垂直變化明顯。
二、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1.緯度位置: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陽光熱越來越少,氣溫越來越低。
2.海陸位置:
(1)自東南向西北,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
(2)冬、夏季風。
季風 冬季風 夏季風
風向 偏北風(西北風、東北風) 偏南風(東南風、西南風)
源地 亞歐大陸內部 太平洋和印度洋
性質 寒冷干燥 溫暖濕潤
影響范圍 全國廣大地區(除青藏高原) 東部和西南部
影響效果 加劇北方的嚴寒,使南北溫差加大 降水豐沛,雨熱同期
3.地形:
(1)對氣溫: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
(2)對降水: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質疑判斷
(1)我國只有青藏高原才有高原山地氣候。(×)
(2)太平洋對我國降水有影響,印度洋對我國降水無影響。(×)
關鍵詞
氣候類型、氣候特征、氣候分布、冬季風、夏季風、影響氣候的因素
地圖筆記
我國氣候分布
教材再開發·P38
——圖2.24
圖中漠河和北京都是溫帶季風氣候,兩地的氣候特征也相同嗎
答:不相同。漠河比北京冬季更冷,降水更少。
名師提醒
與秦嶺—淮河一線大致吻合的界線
(1)我國1月0 ℃等溫線。
(2)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3)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4)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
(5)水田集中分布區與旱地集中分布區的分界線。
(6)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
(7)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與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
(8)河流是否結冰的分界線。
重點案例探析
我國氣候特征及影響因素
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
案例突破
“萬里茶路”是晉商明末清初開辟的從武夷山下梅村到俄羅斯恰克圖、向西直抵歐洲地區的茶葉貿易路線。茶樹適宜生長在溫度為10~35 ℃、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空氣濕度較大、坡度和緩、排水條件良好的地區。下圖為“萬里茶路”線路略圖。結合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山脈A是秦嶺,大致與1月份0℃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相吻合。
(2)運茶路線的南段河網密集,降水多(選填“多”或“少”);中段河網稀疏,地形起伏較小,馬車是主要的運輸工具;北段沿線氣候干旱,沙漠廣布,主要以駱駝來運輸貨物。
(3)簡述武夷山脈適合茶樹生長的主要自然條件。
答:①山區面積廣大,坡度和緩,排水條件良好;②氣候溫暖濕潤。
(4)在“萬里茶路”沿途可以看到下圖中的民居。請你自選一類民居,描述其特征,并分析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答:①武夷山下梅古鎮傳統民居的屋頂以斜頂為主;我國南方地區降水多,斜頂便于排水。
②蒙古包便于拆裝和遷移;我國西北地區草場廣布,當地居民多為游牧民族。
③俄羅斯木屋以木材作為建筑材料;當地針葉林廣布,森林資源豐富,可就地取材建筑木屋。
素養分層評價
【必備知識·基礎練】
  油菜花用金黃的色彩妝點著神州大地,是我國鄉村田野最美的景致之一。如圖為我國油菜開花時間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
1.油菜集中產區的主要氣候特征表現為(B)
A.全年高溫多雨 B.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C.全年溫和濕潤 D.全年少雨,夏季略多,溫差大
2.油菜8月1日開花區域,開花較晚的主要影響因素是(C)
A.緯度 B.海陸 C.地形 D.技術
3.江西婺源油菜開花日期最接近(C)
A.1月16日 B.2月4日 C.3月19日 D.4月20日
  (2023·惠州博羅縣期中)本草,是中藥的統稱,最初中國人把用來治病的植物稱為本草,現在某些本草儼然已經是舉世公認的中國符號。如圖為我國部分本草分布圖,據此完成4、5題。
4.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記載了我國1 892種中草藥,我國本草種類豐富,這體現了我國氣候(B)
A.寒、溫、熱三帶齊全
B.類型復雜多樣
C.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D.季風氣候顯著
5.黃芪主要分布地區的氣候類型為(C)
6.寒假,家住北京的小米應朋友之邀,驅車來到東南丘陵地區。如圖為行車路線及兩地氣候和景觀圖,讀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油茶樹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經濟價值很高。它分布在我國南方各省區,集中在浙江、江西、湖南、廣西等省區;油茶樹喜溫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氣溫16~18℃,適宜生長在年降水量1 000毫米以上、海拔8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
材料二 如圖。
(1)讀圖3路線圖,早上小米穿好羽絨服、戴上帽子駛離北京,第二天到達目的地,朋友穿一件薄外套迎接,造成兩地著裝差異的因素是緯度位置,真是一路向南一路暖。
(2)小米的行車路線走向是由北向南,小米發現北方高速直且長(圖4),南方高速彎曲且多橋梁和隧道(圖5),真是一路向南一路彎。南方高速這種特點形成的原因是地形以丘陵為主,多河流。
(3)根據北京(圖1)和目的地(圖2)氣溫降水圖,可知這兩個地方氣候的共同點是雨熱同期。
(4)讀圖3,小米一路南下,沿途沒有經過的省級行政區域是C。
A.山東省 B.福建省 C.四川省 D.安徽省
(5)小米到達目的地后發現當地種植了很多油茶樹,在北方從來沒有見過的植物,請從氣溫、降水、地形方面分析為什么當地適合種植這種植物。
答:氣候溫暖,降水豐富;多丘陵,排水條件好。
【關鍵能力·提升練】
  讀我國五城市氣候資料圖,完成7~9題。
7.圖中城市氣溫年較差最大的是 (A)
A.烏魯木齊 B.呼和浩特 C.銀川 D.南寧
8.拉薩的氣溫年較差較小,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B)
A.緯度位置 B.地形地勢 C.海陸分布 D.人類活動
9.關于圖中城市降水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B)
A.烏魯木齊—降水多,季節變化大 B.銀川—降水少,季節變化大
C.拉薩—降水多,季節變化小 D.南寧—降水少,季節變化小
10.結合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氣候是影響亞運會會期選擇的重要因素,要選擇在舉辦地一年中氣候最適宜的月份,特別是要避開寒冷、多風、多雨的季節,這樣有利于運動員更好發揮競技水平,確保運動會各個項目比賽的順利進行。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第19屆亞洲運動會在我國浙江省杭州市舉行,這是繼1990年北京亞運會(9月22日—10月7日)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11月12日至11月27日)之后,中國第三次舉辦亞洲最高規格的國際綜合性體育賽事。如圖為中國疆域及廣州、杭州、北京三地的氣候統計圖。
(1)中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杭州是浙江省的行政中心,瀕臨東海。
(2)廣州、杭州和北京三地均位于我國東部的季風氣候區,其氣候的共同特點是雨熱同期,該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夏季風影響。
(3)從氣候的角度,分析杭州亞運會會期選擇的原因。
答:9月23日至10月8日期間,杭州降水量減少,晴天多,氣溫下降,比較涼爽,有利于運動員充分發揮競技水平以及運動會各個項目比賽的順利進行。第四節 自然災害
基礎主干落實
一、常見的自然災害
1.氣象災害(連一連):
2.地質災害(連一連):
二、我國自然災害頻發
1.我國自然災害的特點:種類多,分布廣。
2.氣象災害的分布:
(1)干旱: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
(2)洪澇:集中在南方地區。
(3)臺風: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
(4)寒潮:西北、華北和東北地區。
3.地質災害的分布:
(1)滑坡、泥石流:中西部山區,以西南地區最為集中。
(2)地震:我國西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地區。
4.我國自然災害頻發的表現:
(1)同一時間,往往有很多地區發生自然災害。
(2)同一地區,不僅會出現多種自然災害,而且不同的自然災害有時還會連續發生。
(3)同一災害,如干旱、洪災等,在大多數地區經常發生。
三、防災減災
1.運用遙感衛星等技術預報。
2.修建大量的防災工程。
3.建設一大批救災物資儲備中心。
4.及時調動救災人員。
質疑判斷
(1)旱澇災害是我國最常見的自然災害。(√)
(2)南方地區只出現洪澇災害,不會出現干旱災害。(×)
(3)平原地區發生自然災害的頻率較高。(×)
關鍵詞
氣象災害、地質災害、特點及分布
地圖筆記
我國自然災害分布
教材再開發·P57
——圖2.49
我國的地震災害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和東南沿海地區,你知道其中原因嗎
答:西南地區分布在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附近,東南沿海地區分布在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都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名師提醒
1.干旱≠旱災:
只有干旱影響到生產生活,并帶來經濟損失,威脅生命安全時才是旱災。
2.臺風有利也有弊,可以緩解盛夏的干旱,也可能造成洪澇災害。
重點案例探析
我國主要自然災害的分布及成因
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
案例突破
學習地理,關注生活。發生在某年寒假的一次寒潮天氣,讓同學們對地理學習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讀影響我國的寒潮路徑圖和拉薩、上海2月6日—8日天氣預報表,完成下列問題。
(1)此次寒潮發生的季節是冬季。此時,我國氣溫的分布特點是南北溫差大,其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 。
(2)寒潮路徑A依次經過我國的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路徑B依次經過準噶爾盆地、祁連山脈,進而影響我國南方地區。
(3)寒潮是我國危害較大的災害性天氣,它是最高級別的冷空氣。寒潮過境可能給當地的生產、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答:不利影響:造成低溫凍害、雪災等;有利影響:減少病蟲害,凈化空氣等。
(4)請對比拉薩和上海在本次寒潮天氣過程中氣溫的高低情況,并分析產生此差異的主要原因。
答:在本次寒潮天氣過程中,拉薩的氣溫高于上海的氣溫。原因:拉薩位于青藏高原,地勢高,阻擋了冷空氣的入侵,受寒潮影響小;上海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較低,受寒潮影響較大。
素養分層評價
【必備知識·基礎練】
  近年來,高溫熱浪、颶風(臺風)、暴雨洪澇、干旱等極端天氣在世界各地頻頻上演,科學家推測這些現象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2023年9月5日,受2023年第11號臺風“海葵”殘余環流影響,廣東河源、梅州、惠州及粵東等市縣5日晚高峰時段持續降雨。據此完成1、2題。
1.受此次強降雨影響,廣東省可能出現的氣象災害是(D)
A.沙塵暴 B.寒潮 C.暴雪 D.洪澇
2.遭遇強降雨天氣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C)
①及時關好門窗 ②攜帶雨具外出玩耍
③遠離洼地,不貿然涉水 ④遠離電線桿,防止漏電傷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讀沙塵天氣預報圖,據此完成3~5題。
3.該時間段強沙塵暴主要分布于(D)
A.甘    B.陜    C.冀    D.內蒙古
4.此次沙塵天氣過程中,一座東西走向的分界山脈阻擋了沙塵南下,該山脈最有可能是(D)
A.泰山    B.祁連山    C.天山    D.秦嶺
5.沙塵暴天氣發生時,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
A.戴口罩防沙塵 B.勤開窗多通風
C.加強戶外鍛煉 D.多洗手勤消毒
(2023·徐州模擬)我國東部地處季風氣候區,降水年際和季節變化大,降水不穩定,是氣象災害頻發地區之一。如圖為我國干旱災害出現頻次分布圖,據此完成6、7題。
6.導致我國干旱災害多發的主要原因是(C)
A.森林破壞嚴重
B.氣象預報不精準
C.季風降水不穩定
D.人類不合理活動
7.緩解干旱災害的合理措施有(D)
①搬離干旱地區 ②跨區域調水
③修建水庫、季節調水 ④完善水利基礎設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生活情境題)當自然災害來臨時,掌握基本的求生自救方法,可以有效避災,下面圖示中所列行為正確的是(D)
9.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從地形來看,我國的泥石流和滑坡災害多發區以高原和山地為主。
(2)從降水來看,我國的泥石流和滑坡災害多分布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的地區。
(3)從分布來看,時間上,我國的泥石流易發生于夏季;地勢上,我國的泥石流主要發生在地勢第二級階梯。
(4)我國的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以西南地區最為集中。
(5)從地形、降水兩個方面分析我國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質災害集中分布區的形成原因。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形坡度大;
降水: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降水集中。
【關鍵能力·提升練】
  (2023·廣州天河區質檢)下圖為泥石流示意圖及發生泥石流時逃生示意圖。據此完成10、11題。
10.當泥石流發生時,在泥石流流經區和堆積區的游客,正確的逃生方法是(C)
A.朝河流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勢低的地方
B.沿著山谷向山頂奔跑,尋找制高點
C.向垂直于河谷的方向逃離,盡量逃往地勢較高處
D.站在原地大聲呼救
11.為防御此類地質災害,該地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B)
①提高植被覆蓋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護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安溪縣地處福建省東南部,地形多丘陵。當地居民小區多依山而建擋土墻,尤以“草方格”擋土墻最為典型。如圖是某小區“草方格”擋土墻,長度約50米,高8~10米,坡度70°~80°。“草方格”擋土墻最主要的作用是(D)
A.防止風沙侵襲 B.提高森林覆蓋率
C.為牲畜提供飼料 D.防止滑坡三 黃河的治理與開發
基礎主干落實
一、河流概況
1.發源地、注入海洋: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注入渤海。
2.長度:5 464千米,是我國第二長河 。
3.上中下游的劃分:
源頭內蒙古A河口河南B桃花峪入海口
4.流經的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5.干流流經省級行政區域:青、川、甘(或隴)、寧、內蒙古、陜(或秦)、晉、豫、魯(9個)。
6.水文特征:水量較小,汛期出現在夏秋季節,含沙量大,冬季結冰,初春或初冬時節有凌汛現象。
二、黃河的奉獻
1.塑造平原:
(1)上游:寧夏平原、河套平原。
(2)下游:華北平原。
2.灌溉:引黃灌溉,提供工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
3.水能:
(1)分布在中上游,原因是位于階梯交界處,河流落差大。
(2)水電站:實行梯級開發,主要水電站有龍羊峽、小浪底等。
三、黃河的治理(連一連):
質疑判斷
(1)黃河的水能主要集中在中上游,長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
(2)長江、黃河干流共同流經的省是青海省、四川省。(√)
關鍵詞
黃河發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劃分、水文特征、奉獻與開發、憂患與治理
地圖筆記
名師提醒
1.凌汛的形成條件:
(1)河流冬季結冰。
(2)河流流向: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
2.凌汛的發生時間:
(1)秋末冬初河水結冰時。
(2)冬末春初河水解凍時。
教材再開發·P52
——《治黃百難 唯沙為首》
“一年一度的小浪底水利樞紐調水調沙,便是通過人為制造的‘洪水’沖刷河道,減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積,遏制河床抬高。”你知道小浪底調水調沙一般在幾月份嗎
答:6月。在夏汛來臨前清庫容,為防洪做準備。
重點案例探析
黃河的治理
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
案例突破
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自古以來,得到眾多文人墨客的歌頌和贊美。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黃河流域的生態治理成效顯著。某雜志報道:自2000年以來,黃河泥沙含量銳減,悄然出現變清態勢。從呼和浩特河口村到鄭州桃花峪,黃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開封以下,黃河才呈淺黃色。在非汛期,黃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材料二 黃河流域簡圖。
(1)李白詩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地理視角可以解讀為,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向東注入渤海。
(2)劉禹錫的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道出了黃河含沙量大的突出特點。黃河泥沙的90%來自黃土高原,但隨著該地區 保持水土(植樹種草)措施的實施和水庫的建設,黃河含沙量大幅下降。
(3)“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觀出現在黃河哪一河段 形成這一景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黃河下游河段。主要形成原因:①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時,挾帶了大量泥沙匯入河流;②流入下游平原后,水流減緩,泥沙淤積,河床抬高,迫使人們不斷加高堤壩,使黃河成為“地上河”。
(4)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黃河變清的主要人為原因。(至少答三點)
答:①黃河干、支流上眾多水庫蓄水攔沙;
②黃土高原地區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大面積退耕還林還草,減輕了水土流失;
③隨著經濟發展,生活在黃土高原地區的部分居民外遷,減輕了該地區的環境壓力;
④工程建設注重環保等,使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很好的治理,流入黃河的泥沙減少。
素養分層評價
【必備知識·基礎練】
  (2023·珠海香洲區期中)2023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正式施行。這標志著“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邁入有法可依的嶄新階段,對于保障黃河安瀾、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讀圖,完成1~3題。
1.黃河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B)
A.蘭州—河口 B.河口—龍門 C.陜州—利津 D.上游河段
2.該河段含沙量變化的自然原因有(C)
A.從上游地區挾帶大量泥沙
B.植被覆蓋率高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不合理的開墾、采礦、修路等活動
3.下列措施符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有(A)
A.中游植樹種草,加強水土保持 B.上游加大載畜量,增加農牧民收入
C.下游大力引黃灌溉,發展種植業 D.源頭開墾耕地
  2022年3月18日,黃河內蒙古封凍段全線開通,凌汛洪水安全進入萬家寨水庫,標志著黃河2021—2022年度凌汛期結束。如圖為黃河水系略圖。據此完成4、5題。
4.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河口到桃花峪段的工作重點是(C)
A.防治凌汛 B.開發水能 C.保持水土 D.禁止捕魚
5.黃河下游流經的華北平原,“水荒”問題一直影響著當地經濟發展,緩解該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合理措施有(D)
①跨流域調水 ②大量開采地下水 ③禁止工農業用水 ④節約用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6.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治黃的關鍵在于治沙。讀黃河各河段含沙量變化圖及黃河水轉化為生活飲用水流程圖,完成下列問題。
(1)分析黃河含沙量劇增的河段是頭道拐水文站至龍門水文站之間,該河段含沙量劇增的原因是途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
(2)黃河水凈化成生活飲用水的各環節中主要目的為去除泥沙的環節是投放絮凝劑,使含沙的雜質凝絮沉淀和過濾絮狀沉淀物。
(3)簡析黃河含沙量大給下游地區帶來的危害。
答:黃河下游地勢平坦、流速逐漸減緩,挾帶的泥沙大量沉積,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夏季易決堤造成洪澇災害。
(4)治理黃河含沙量大的問題,可采取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分別有哪些 (各答一點)
答:生物措施—植樹種草,工程措施—打壩淤地。
【關鍵能力·提升練】
7.為了解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治理取得的成就,地理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開展了以“黃河的沙”為主題的“云研學”活動。如圖為黃河流域及干流主要水文站不同年份輸沙量統計圖。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與1989年以前相比,黃河干流1989—2015年的平均輸沙量減少;1989—2015年的平均輸沙量B(單項選擇)。
A.上游的蘭州站為0.94 億噸
B.中游的小浪底站為3.80億噸
C.下游的利津站最少
D.頭道拐站比小浪底站少10.84億噸
(2)黃河泥沙主要來自中游河段,某同學對其現象及形成原因做了如下總結。請找到其中3處錯誤。
  黃河在此穿行于晉隴峽谷,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缺乏、侵蝕嚴重、春季降雨多以暴雨出現,加上當地長期開墾梯田,開采煤炭,使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導致了酸雨的形成。高原上的泥土大量進入黃河,使該段河床高于地面,從河水顏色看堪稱真正的“黃”河。
示例: 錯誤:導致了酸雨的形成
錯誤 1:黃河在此穿行于晉隴峽谷。
錯誤 2:春季降雨多以暴雨出現。
錯誤 3:使該段河床高于地面。
(3)黃河挾帶的大量泥沙對下游產生了影響,請完成一一對應。
答:①—d;②—b;③—a;④—c。
  依據“黃河流域必須下大力氣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的思想,同學們繪制了黃河流域協同發展的框圖。
(4)從下列選項中選擇分別與②③對應的內容,填在相應位置。
A.水土保持 B.節約用水 C.減少污染 D.水力發電
答:②—B;③—A。
(5)在治理好各自河段的同時,也要考慮對其下游河段的貢獻。參照框圖中的乙,寫出甲和丙處的內容。
甲:為下游提供穩定的灌溉水源。
丙:降低下游河段的含沙量,防止河道堵塞、河床抬高。第二節 氣候
一 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
基礎主干落實
一、我國冬夏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分布:
冬季 南北溫差很大
夏季 除青藏高原外,全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
2.氣溫極值:
冬季最冷的地方 黑龍江漠河的北極村
夏季最熱的地方 新疆的吐魯番
二、我國溫度帶的劃分
1.劃分依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和農業生產實際。
2.溫度帶:A寒溫帶、B中溫帶、C暖溫帶、D亞熱帶、E熱帶、F青藏高原區。
三、秦嶺—淮河一線
1.1月0 ℃等溫線經過的地方。
2.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質疑判斷
(1)我國0℃等溫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北方房屋密封程度高、墻體較厚是因為冬季氣溫低。(√)
(3)由于海拔高,青藏高原成為我國冬、夏季氣溫最低的地區。(×)
(4)大興安嶺夏季氣溫較低的主要原因是緯度較高。(×)
關鍵詞
氣溫分布(夏季、冬季)、等溫線、溫度帶、秦嶺—淮河一線
地圖筆記
我國氣溫分布
教材再開發·P32
——閱讀材料
“我國夏季最熱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魯番”,這里緯度較高,為什么夏季最熱呢
答:夏季光照強烈,盆地地形不易散熱,且海拔低,所以氣溫高。
名師提醒
1.甘肅省是我國唯一跨越了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青藏高原區四個溫度帶的省級行政區。
2.我國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不一定屬于我國溫度帶中的熱帶。我國溫度帶中的熱帶比五帶中的熱帶范圍小。
重點案例探析
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及影響
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
案例突破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中央氣象臺某年5月30日6時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5月30日白天,河北中南部、黃淮大部、江淮大部、寧夏北部、新疆南疆盆地、云南中部、廣東中部、北京、天津等地有35℃以上的高溫天氣。
材料二 下圖為該年5月30日我國高溫區域分布圖。
(1)由圖可知,我國四大盆地中的塔里木盆地出現了高溫區,它主要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填省級行政區域全稱),該盆地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
(2)由圖可知,我國東部高溫區主要分布在甲地的華北平原,該平原是我國第二大平原。
(3)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同一天,全國哪個地方氣溫最低 原因是什么
答:青藏高原的氣溫最低。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
(4)根據所學知識,舉例說明不同溫度帶,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差異。
答:①在不同的溫度帶,所產的水果不同,例如蘋果、梨主要產自暖溫帶,柑橘主要產自亞熱帶等。
②溫度帶不同,各地傳統民居也有差異,例如北方房屋大多坐北朝南,密閉程度較高,墻體較厚;南方房屋則寬敞高大,注重通風透氣。
③寒溫帶、中溫帶等地區多冰上運動,如滑雪、溜冰等;熱帶、亞熱帶等地區的活動多以賽龍舟、游泳為主。
素養分層評價
【必備知識·基礎練】
  氣象學上規定,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低于10℃,就算進入冬季。如圖為我國常年入冬進程圖。讀圖,完成1、2題。
1.我國入冬時間(B)
A.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早 B.東部地區,由北向南入冬越來越晚
C.同緯度地區西部晚于東部 D.緯度越高入冬越晚
2.無冬區主要分布在(D)
A.臺、贛、瓊、粵、川等地 B.閩、鄂、桂、黔、滇等地
C.蘇、浙、皖、湘、渝等地 D.臺、粵、瓊、桂、滇等地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春風乍起,暖意盎然,全國進入春耕大忙時節。讀我國春耕春播時間示意圖,完成3~5題。
3.甲地的春耕春播時間為(C)
A.2月下旬至3月中上旬
B.3月下旬至4月上旬
C.4月中旬
D.5月上旬
4.造成我國東部地區春耕春播時間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B)
A.海陸因素 B.緯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為因素
5.“倒春寒”是由于春季常有從西北方向來的間歇性冷空氣侵襲,造成氣溫忽高忽低的一種氣候現象。為減輕“倒春寒”的影響,春耕時可以采取的措施有(C)
①選育抗寒品種 ②加強監測預警
③擴大耕作面積 ④覆蓋地膜保溫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竹子喜溫暖濕潤的環境。下圖為我國溫度帶及竹子分布示意圖,甲、乙、丙、丁為不同溫度帶。據此完成6、7題。
6.影響竹子生長的主導因素是(D)
A.地形 B.交通 C.技術 D.氣候
7.竹子分布面積最廣的溫度帶是(A)
A.甲 亞熱帶 B.乙 亞熱帶 C.丙 暖溫帶 D.甲 暖溫帶
【關鍵能力·提升練】
(2022·安徽學業考改編)每年都有一抹耀眼的金黃油菜花,緩緩掠過神州的原野,鋪陳出精彩的大地藝術。讓我們跟隨油菜花的金色足跡,來一場絢爛的旅行。如圖陰影區示意我國冬、春油菜主要分布區。據此完成8~10題。
8.我國冬油菜區和春油菜區的分界線大致相當于 (C)
A.秦嶺—淮河一線 B.暖溫帶、亞熱帶分界線
C.冬季-8 ℃等溫線 D.1月0 ℃等溫線
9.在冬油菜分布區,我們跟隨油菜花盛開的金色足跡,賞花旅行的最佳方向是(D)
A.由東向西 B.由西向東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10.青海省東部甲地油菜花盛開時間較晚,其主要影響因素是(A)
A.地形 B.光照 C.降水 D.緯度
【教材再開發·版本互鑒】
11.在隆冬的1月,如果請你體驗一次有趣的旅行,那么,你能看到從 “千里冰封”到“郁郁蔥蔥”的大自然奇妙景色!
(滬科版七上P37)
溫度帶 耕作制度 主要農作物
熱帶 一年三熟 水稻、熱帶經濟作物
亞熱帶 一年兩熟至三熟 水稻、冬小麥、亞熱帶經濟作物
暖溫帶 一年一熟至兩年三熟 冬小麥、玉米、棉花、花生、溫帶水果
中溫帶 一年一熟 春小麥、亞麻、大豆、甜菜
寒溫帶 一年一熟 春小麥、馬鈴薯
青藏高原高寒區 部分地區一年一熟 青稞
(中圖版七上P73)
(1)在隆冬的1月,怎樣的旅行順序才能實現從“千里冰封”到“郁郁蔥蔥”呢 請給圖中四個城市排個順序。
答:漠河、上海、廣州、三亞。
(2)圖中四城市分別位于哪個溫度帶
答:漠河位于寒溫帶,上海和廣州位于亞熱帶,三亞位于熱帶。
(3)在隆冬的1月,為什么四城市景觀差異這么大呢
答:主要受緯度位置影響,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很大。
(4)旅行途中,進入華北平原時,在田地中看到了大片的綠色,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答:華北平原位于暖溫帶,當地熟制大多為兩年三熟,田地中的綠色應該是越冬的冬小麥。二 長江的開發與治理
基礎主干落實
一、長江概況
1.發源地、長度、注入海洋: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全長6 300 km,注入東海。
2.第一大河:長度最長,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
3.河段的劃分:
源頭湖北A宜昌江西B湖口入海口
4.干流流經的省級行政區域:青、川(或蜀)、藏、云(或滇)、渝、鄂、湘、贛、皖、蘇、滬(11個)。
5.干流流經的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云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二、長江的開發
1.“水能寶庫”:
(1)分布: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大型水電站有三峽、葛洲壩。
(2)原因:上游流經我國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
2.“黃金水道”:
(1)干流橫貫東西,支流分列南北,宜賓以下四季通航。
(2)江闊水深,水網密布,干支流通航里程長,與多條鐵路相交。
三、長江的治理
河段 存在問題 治理措施
上游 水土流失 植樹造林、退耕還林、修建水利工程
中、下游 泥沙淤積、洪澇災害、 水污染 退田還湖、加固堤壩、治理水污染等
質疑判斷
(1)長江水能主要集中在三峽地區。(×)
(2)長江支流眾多,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
關鍵詞
河流概況、水能寶庫、黃金水道、生態問題、生態建設
地圖筆記
教材再開發·P44
——《長江之歌》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你知道這里的“高山”和“大海”分別指的是什么山、什么海嗎
答:唐古拉山脈、東海。
名師提醒
1.荊江河段有長江的“地上河”之稱。
2.荊江的治理措施:
(1)實施裁彎取直工程。
(2)設立分洪、蓄洪區。
(3)加高加固堤防。
(4)疏浚河道。
重點案例探析
長江的治理與開發
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
案例突破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沿岸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建設情況時曾指出,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強調不是不要大的發展,而是要立下生態優先的規矩,搞的開發建設必須是綠色的、可持續的。
材料二 漫畫《會診長江》。
(1)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填山脈),注入東海(填海域)。長江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2/3,被稱為 “黃金水道”。
(2)從水能資源來看,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 長江上、中、下游中,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3)漫畫中提到的“頭暈”“肚子脹”,其產生的主要人為原因是什么 (至少答兩點)
答:①破壞河流兩岸的植被;②亂占河道;③圍湖造田等。
(4)針對漫畫中的問題,你會怎樣給長江開處方 (至少答三點)
答:①興建防護林;②退耕還林還湖;③保持水土;④保證水源的清潔;⑤疏浚河道等。
素養分層評價
【必備知識·基礎練】
  (跨學科·地理與語文)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述了長江干流某河段當時的特點。如圖是長江流域示意圖,據此完成1~3題。
1.白帝城位于長江的(B)
A.源頭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2.古詩句反映長江此河段,當時(D)
A.水量大 B.汛期長 C.水位低 D.流速快
3.現今,對此河段水文特征變化產生影響的工程是(C)
A.龍羊峽水電站 B.小浪底水利樞紐
C.三峽水利樞紐 D.丹江口水利樞紐
  (2023·廣州花都區模擬)2023年杭州亞運會舉辦期間,白鶴灘水電站累計向浙江輸送電能達22.3億度,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84萬噸,助力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如圖1為長江水系主要水電站分布圖,如圖2為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圖,據此回答4~6題。
4.白鶴灘周圍水電站分布密集,主要原因是(B)
A.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 B.地處地勢階梯交界處,水能豐富
C.地處地勢階梯內部,地形平坦 D.該地人口稠密,用電需求量大
5.白鶴灘水電站的建成有利于進一步促進長江中下游航運的發展,長江中下游航運價值高的自然原因是(C)
A.長江冬季結冰期短 B.地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C.河流水量大,江闊水深 D.流域內人口稠密,經濟發達
6.白鶴灘水電站投入使用對浙江省的積極影響是(B)
A.完善交通,促進基礎設施建設 B.優化能源結構,改善空氣質量
C.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D.恢復自然生態,增加生物多樣性
  宜賓被稱為“長江第一城”。駐足此地,可覽三江合流,可眺大江東去。如圖為長江流域示意圖。讀圖,完成7~9題。
7.下列關于長江概況的描述,正確的是(C)
A.發源于唐古拉山脈,注入黃海,為外流河
B.流經多個省級行政區,其中包括南京、上海兩個直轄市
C.流經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
D.上、中、下游分界處分別是宜賓、湖口
8.長江各河段水文特征可能與詩句描述景觀對應的是(C)
A.①—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B.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C.③—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D.④—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9.沿岸多河港,被稱為“黃金水道”,體現了長江(A)
A.航運價值高 B.水能資源豐富 C.漁業資源豐富 D.灌溉水源豐富
【關鍵能力·提升練】
10.讀下列材料和圖,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 長江鱘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由于過度捕撈,水土流失加劇,城市污水大量排放,長江上游的環境污染和航道整治、挖沙等,導致長江鱘生存環境惡化,成為“瀕危動物”。
材料二 2021年1月1日,長江流域正式開啟了為期十年的全面禁捕,開始了“人退魚進”的歷史轉折。長江沿岸化工廠減少,污水處理廠增加,修建濕地公園,吸收污染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如今,長江優質水斷面已經超過97%,基本實現了全流域水質優良,長江鱘、胭脂魚等魚種又出現在了長江中。
(1)探究一:長江上游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答: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上游地勢起伏大,地形崎嶇;人類活動導致植被破壞嚴重。
(2)探究二:長江流域的城市分布特征。
答:沿河分布。
(3)探究三:長江鱘的生存環境存在哪些問題。
答:水土流失嚴重;過度捕撈;過度排放城市污水。
(4)探究四:長江鱘的生存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提示:可從人類活動、經濟、生態環境等方面考慮)
答:十年全面禁捕,人類活動對長江流域的干預減少;建立生態保護體系,維護生態平衡。
【教材再開發·版本互鑒】
11.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為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它西部和南部接湘、資、沅、澧四水,北納長江汛期泄入的洪水,在城陵磯匯入長江,因而洞庭湖有“容納四水”“吞吐長江”的調節作用,能夠減輕長江中游汛期的洪水壓力。但是,由于長期的泥沙淤積和大規模的人工圍墾,使得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調蓄功能日趨減弱。聯系所學知識,完成下列任務。(湘教版八上教材P54“活動”)
(1)讀圖Z“一年中長江流量的變化”,看一看長江的流量在一年中有什么變化,你能解釋引起這種變化的自然原因嗎
答:長江流量夏秋多,冬春少,一年中先增后減。原因:河流流量變化受降水的影響,降水多則河流流量增加。
(2)讀圖“17世紀中期的洞庭湖”和“20世紀中期的洞庭湖”,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積有什么變化,你能解釋引起這種變化的人為原因嗎
答:洞庭湖面積縮小了。 圍湖造田。
(3)你能讀圖分析長江發生洪災有哪些原因嗎
答:自然原因:上中游支流眾多,雨季匯水集中;人為原因:圍湖造田、泥沙淤積等。
(4)試提出治理長江洪災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上游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中游退田還湖;下游疏通河道等。二 東西干濕差異顯著
基礎主干落實
一、我國降水分布
空間分布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時間分布 季節分配不均,大多數地區的降水集中在4-10月
降水的年際變化很大
二、我國的干濕地區
1.劃分依據:氣候的干濕狀況,即年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系。
2.干濕地區名稱:A濕潤區、B半濕潤區、C半干旱區、D干旱區。
3.干濕地區、降水量以及植被(連一連):
4.秦嶺—淮河一線:
(1)我國800 mm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2)半濕潤區與濕潤區的分界線。
(3)旱地和水田(兩大耕地類型)的分界線。
質疑判斷
(1)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位于臺灣島的火燒寮;降水最少的地方位于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
(2)我國東部地區,自北向南雨季逐漸變長。(√)
(3)濕潤區、半濕潤區以畜牧業為主,干旱、半干旱區以種植業為主。(×)
關鍵詞
降水分布(空間、時間)、降水變化(季節、年際)、干濕地區(濕潤、半濕潤、半干旱、干旱)
地圖筆記
我國降水分布規律
教材再開發·P34
——閱讀材料
“臺灣島東北部的火燒寮是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達6 558毫米”,為什么這里降水最多呢
答:東臨太平洋,是東南季風最早登陸的地方;且位于臺灣山脈的迎風坡,降水多。
名師提醒
1.東北部分山地,由于緯度高,冬季氣溫低,蒸發量小,為濕潤區。
2.甘肅省地跨四類干濕地區。
重點案例探析
核心素養 綜合思維
我國降水差異及其影響
案例突破
海綿城市
我國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海綿城市”就是使城市像“海綿”一樣,在雨季時增強對水的“吸收、存蓄、滲透、凈化”功能,而在干旱缺水時可將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圖1示意海綿城市試點城市分布,圖2示意海綿城市雨水收集系統,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曲線Ⅰ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海綿城市”試點城市集中分布在此線以東的季風區(季風區/非季風區)。
(2)從干濕地區看,“海綿城市”主要位于半濕潤區和濕潤區,從內外流區看,“海綿城市”主要位于外流區。
(3)圖2中的雨水收集系統,在北京地區吸水、儲水功能最活躍的季節是夏季,為了雨季不再“看海”,據圖可知,北京建設“海綿城市”的主要舉措有屋頂綠化、鋪裝透水磚、增加綠地、濕地和水域面積。
(4)試點城市積極建設“海綿城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降水季節變化大,“海綿城市”將綠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雨水利用系統,其目的是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緩地表徑流的速度,減少城市內澇的發生,提高雨水利用率,也可以改善生態環境。
素養分層評價
【必備知識·基礎練】
  讀我國局部干濕區分布圖,完成1~3題。
1.圖中陰影部分代表的干濕區是(D)
A.濕潤區 B.半干旱區
C.干旱區 D.半濕潤區
2.此干濕區內的年降水量為(B)
A.800毫米以上
B.400~800毫米
C.50毫米以下
D.200~400毫米
3.此干濕區內的耕地類型大多是(C)
A.荒漠 B.水田 C.旱地 D.戈壁
  (2023·廣州花都區質檢)讀我國甲、乙、丙、丁四城市1月、7月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完成4、5題。
4.甲、乙、丙、丁四城市可能分別是(C)
A.上海、廣州、香港、海口
B.拉薩、烏魯木齊、蘭州、北京
C.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
D.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5.觀察圖中四城市的氣溫曲線,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
A.四城市的1月氣溫相差不大 B.乙城市位于秦嶺—淮河以南
C.甲城市的氣溫年較差最大 D.四城市所處的緯度可能依次升高
6.(生活情境題)“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已成為城市居民新的生活方式。從氣候角度看,下列城市“共享雨傘”使用率最高的是(D)
A.烏魯木齊 B.西寧 C.哈爾濱 D.長沙
7.“遙遠的鄉村、可愛的故鄉;彎彎的小橋、清澈的流水;水靈的妹子、動聽的歌謠……小橋、流水、人家!”材料描述的景色最有可能位于(A)
A.濕潤區 B.干旱區 C.半濕潤區 D.半干旱區
8.讀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從圖中看,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在秦嶺(填山脈)、淮河(填河流)和青藏高原東南一線,與我國1月0℃等溫線大體一致。
(2)我國年降水量超過1 600毫米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區主要在西北內陸地區。
(3)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4)圖中A、B、C三種房屋建筑形式,適宜我國海南地區的是B,適宜東南沿海的是C,適宜西北內陸地區的是A。這些建筑形式的不同與當地降水量多少有關。
【關鍵能力·提升練】
  331國道以丹東為起點,由東向西,一路穿過平原、山川、高原、沙漠、綠洲,最終到達新疆阿勒泰地區,是每年6—10月自駕游的最佳路線。如圖為331國道分布,據此完成9~12題。
9.331國道從東向西依次穿越的干濕區是(B)
A.半濕潤區—濕潤區—半干旱區—干旱區
B.濕潤區—半濕潤區—半干旱區—干旱區
C.濕潤區—半干旱區—半濕潤區—干旱區
D.干旱區—半干旱區—半濕潤區—濕潤區
10.影響331國道丹東和阿勒泰地區氣候干濕差異的主要因素是(C)
A.地形 B.緯度 C.海陸位置 D.人類活動
11.331國道的建設對沿線地區促進作用最突出的是(B)
A.采礦業 B.旅游業 C.科技產業 D.制造業
12.沿331國道自駕游至二連浩特時,當地的少數民族是(C)
13.在學習了南北氣溫差異和東西干濕差異之后,李昊和石晴在論壇里進行了一次大研討。讓我們與他倆一起來檢閱一下學習成果吧!
石晴:上傳圖片,春節掠影,你知道兩地景觀差異大的原因嗎
李昊:(1)我國南北跨緯度大,冬季南北溫差大。
李昊:上網搜索得到以下詞語:南米北面、南甘北甜……你知道我上網輸入的關鍵詞是什么嗎
石晴:(2)南北差異。
李昊:你還能補上兩個嗎
石晴:(3)南稻北麥、南尖北平、南船北馬等(任答兩個即可)。
你知道為什么北方人愛吃面食,南方人愛吃米飯嗎
李昊:(4)氣候影響糧食作物的分布,糧食作物的分布影響人們的飲食習慣,北方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南方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
石晴:在我國除了南北方向上差異比較大外,東西差異也不小,請你來判斷哪幅拍攝于東部地區,哪幅拍攝于西部地區。
李昊:(5)甲拍攝于東部地區,乙拍攝于西部地區。
你知道乙地的晾房與當地的氣候有什么關系嗎
石晴:當然知道,(6)乙地年降水量較少、蒸發量很大、太陽光照強,晾房通風效果較好,通風可以加速水分蒸發,利于水果的晾曬。
李昊:知道的還真不少,一起看這張圖片,請你判斷該圖片可能拍攝于下列哪一地形區。
A.華北平原 B.云貴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內蒙古高原
石晴:一定選(7)D。圖中景觀為(8)草原,是半干旱區的主要植被景觀,所給四個選項干濕狀況分別為(9)華北平原主要位于半濕潤區,云貴高原主要位于濕潤區,塔里木盆地主要位于干旱區,內蒙古高原以干旱、半干旱區為主。
李昊:真是難不倒你,佩服,向你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坻区| 博爱县| 安丘市| 同心县| 常德市| 保定市| 柳江县| 汉川市| 开封市| 都昌县| 嘉峪关市| 怀安县| 大化| 原阳县| 天全县| 惠来县| 泰来县| 华容县| 庆城县| 鄂尔多斯市| 辽中县| 太和县| 江北区| 清原| 都安| 称多县| 弥渡县| 怀集县| 万安县| 沭阳县| 凌源市| 额敏县| 高州市| 涟水县| 山阴县| 丰城市| 永川市| 青川县| 元谋县| 宜兰市| 基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