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第二框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目錄01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02艱辛探索中前進學習目標1.堅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2.通過對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在艱辛探索中前進的學習,培養科學精神。3.了解我國近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培養學生立足實踐、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并積極投身實踐,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導入新課1840.061919.05.041949.10.011956年底1978.12鴉片戰爭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改革開放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探索過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思考: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就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了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一) 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建國初期,我國處于新民主主義社會。國家一窮二白,河山亟待重整。1949年,中國人均國民收入僅27美元,不足亞洲平均44美元的2/3。而同期美國人均GDP為1882美元。國內通貨膨脹嚴重,基本生活物資短缺,城市失業率高居不下。工業基礎幾乎為0,外匯儲備為0,全國80%的人口為文盲。“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毛澤東國內環境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國內國際環境如何,中國人民最迫切的任務是什么?基本國情:新民主主義社會政治上:實行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是主要階級力量。經濟上: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五種經濟成分并存。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國內國際環境如何,中國人民最迫切的任務是什么?國際環境1950-1953 抗美援朝 保家衛國美蘇冷戰,帝國主義國家敵視新中國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為什么帝國主義敢侵略我們,因為我們沒有強大的工業” ——毛澤東建國初期,西方國家對我國圍追堵截。國際環境惡劣,實力差距懸殊。【學習任務1】小組商議:用簡短詞語概括新中國剛成立時的狀況。面對此情此景,中國人民最迫切的任務是什么?作出了怎樣的選擇?提示:(1)基礎薄弱,百廢待興。(2)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和斗爭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新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具有歷史必然性。基于此,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3)在總路線的指引下,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如何完成這一任務,過渡時期的路要怎么走?第一步:恢復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農村:進行土地改革,變土地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城市:穩定經濟秩序,合理調整資本主義工商業第二步:一化三改,向社會主義過渡社會主義工業化:側重解放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旨在變革生產關系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完成1952年底過渡時期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三大改造時期1953年一、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時間段:1949-1956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發展生產力改革生產關系(社會主義改造)同仁堂的公私合營創辦于1669年的同仁堂是我國著名的重要名牌老店,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藥品貨真價實而聞名國內外。新中國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業務有了很大的發展。1954年,為了貫徹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正常,北京市地方工業局選擇同仁堂作為首批公私合營的示范企業。當時的經理樂松生以大局為重,順應歷史潮流,帶頭實行公私合營,收到毛澤東高度贊揚。公私合營后,同仁堂在生產、銷售規模和開發新藥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的發展,成為我國最著名的重要企業之一。社會主義工業化“一五”期間,我國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興工業部門,如飛機、汽車、重型機器、發電設備、冶金和礦山設備、精密儀表、新式機床、塑料、無線和有線電器材制造等。我國中部地區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鋼鐵、煤炭、電力、機械、有色金屬、化工和軍工企業,構成我國工業布局的基本框架。至今,這些重點企業仍發揮著重要作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鞍山鋼鐵公司三大工程建成武漢長江大橋沈陽飛機制造廠二、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1、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3、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短短三年時間就完成了恢復國民經濟的任務。到1952年底,工農業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77.5%。其中工業總產值增長145%,農業總產值增長48.5%。人民生活得到明顯改善,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提高70%左右,各地農民的收入一般增長30%以上。過渡時期—國民經濟恢復階段(1949-1952)國家財政經濟狀況根本好轉,為開展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準備了條件。三、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1.一轉變: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2.一道路: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3.一制度:成功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4.一變革: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5.一基礎:極大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堅實基礎。1949 新中國成立1956 社會主義改造完成0102拓展延伸區分兩個“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標志著中國已經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1954年,毛澤東在一次講話中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在缺乏經驗和統計資料的情況下,根據毛澤東關于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指示精神編制的。經過反復醞釀,前后數易其稿,費時四年,“邊建、邊改、邊學”,終于編成并付諸實施。1957年底,“一五”計劃各項指標全面提前超額完成。“一五”期間,在蘇聯的援助下,我國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興工業部門,如飛機、汽車、重型機器、發電設備、冶金和礦山設備、精密儀表、新式機床、塑料、無線和有線電器材的制造等。我國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鋼鐵、煤炭、電力、機械、有色金屬、化工和軍工企業,構成了我國工業布局的基本框架。“一五”計劃的提前完成,為我國的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原因包括:(1)在新中國成立后,短短三年內根本扭轉了國民黨反動派留下的混亂局面,實現了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定;(2)從總體上把握恢復和發展生產這一中心任務,使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3)確定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等等。“照抄是很危險的,成功的經驗,在這個國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個國家如果不同本國的情況相結合而一模一樣地照搬就會導向失敗。照抄別國的經驗是要吃虧的,照抄是一定會上當的,這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我們自己的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必要性)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新的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要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蘇聯的經驗教訓+中國具體實際(第二次結合)……為指導,……為鑒戒,結合……,探索……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提出,最重要的是獨立思考。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民主革命時期,我們吃了大虧之后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馬列主義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豐富 發展毛澤東思想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指 導確立 建設社會主義制度走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 “第二次結合”,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第一次結合第二次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國家獨立人民解放實現新中國誕生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制度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確立完成社會主義建設與探索翻天覆地變化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生證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2、中共八大(新中國成立后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時間:1956年9月15日至27日2.貢獻: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3.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4.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時期 主要矛盾新民主主義 革命時期 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過渡時期 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1956年 黨的八大 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981年 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2017年 黨的十九大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3、中國社會不同時期的主要矛盾1963年包蘭鐵路通車1958年1964年1970年1964年大慶油田建成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4、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成就工業 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 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基礎設施 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教育醫療 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精神面貌 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變科學技術 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例如“兩彈一星”、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理論成果 進行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豐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5、探索成就——思想理論建設1、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2、毛澤東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他以蘇聯的經驗教訓為鑒戒,提出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3、1956年4月,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4、1957年2月,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創造性地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5、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1.一個結論: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一個飛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3.一個肯定: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6、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意義知識小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過渡時期建設時期1.國民經濟恢復階段①總路線:一化三改②特點:社會主義建設與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③實質: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生產資料公有制④意義:一轉變一道路一制度一變革一基礎⑤歷史必然性:經濟條件、重要經驗、迫切要求、外部環境2.三大改造階段1.中共八大:時間、貢獻、主要矛盾、主要任務2.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成就3.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意義:一結論+一飛躍+一肯定★★★練一練1.過渡時期是指( )A.從新中國成立到三大改造的完成 B.從新中國成立到國民經濟的恢復C.從新中國成立到三大改造的開始 D.從新中國成立到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A習題練一練2.下列有關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相關論述,錯誤的是( )A.它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B.它對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規定C.它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D.它作出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消除了的論斷D習題練一練3.1956年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依據是( )A.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 B.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C.中共八大的勝利召開 D.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確立B習題練一練4.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的主要內容,概括來說就是“一化三改”。“一化三改”中的“一化”是指實現( )A.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B.工業的社會主義合作化C.農業的社會主義集體化D.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國有化A習題練一練5.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根本任務作出了正確規定的會議是( )A.黨的九大B.黨的八大C.黨的六大D.黨的七大B習題練一練6.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的標志是A.新中國的建立 B.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C.中共八大的召開 D.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B習題練一練7.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國的經濟結構、階級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其意義在于( )A.社會主義制度得以確立 B.國營經濟一統天下C.集體經濟發揮主導作用 D.公私合營企業轉變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A習題練一練8.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的主要內容是A.一化三改 B.兩個轉變C.四馬分肥 D.八項規定A習題感謝收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