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新高一化學暑假自學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第20講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新高一化學暑假自學課(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第20講元素周期律(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20講 元素周期律
模塊一 思維導圖串知識 模塊二 基礎知識全梳理(吃透教材) 模塊三 教材習題學解題 模塊四 核心考點精準練(7大考點) 模塊五 小試牛刀過關測 (基礎練10題) (提升練6題)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認識元素周期律并理解其實質。 2.會比較元素的金屬性或非金屬性的強弱。 3.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區,理解元素的化合價與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關系。 4.了解元素周期表與元素周期律的應用,理解元素原子結構、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質三者之間的關系。
一、1~18號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1.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變化規律
周期序號 原子序數 電子層數 最外層電子數 結論
第一周期 1→2 1 1→2 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逐漸增加(1→8,第一周期除外)
第二周期 3→10 2 1→8
第三周期 11→18 3 1→8
規律:同周期中,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呈現周期性變化
2.原子半徑的變化規律(稀有氣體除外)
周期序號 原子序數 原子半徑/nm 結論
第一周期 1 0.037 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原子半徑逐漸減小(不包括稀有氣體)
第二周期 3→9 0.152→0.071大→小
第三周期 11→17 0.186→0.099大→小
規律:同周期中,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原子半徑呈現周期性變化
3.元素的主要化合價
周期序號 原子序數 主要化合價 結論
第一周期 1→2 +1→0 ①同周期由左向右,元素的最高正價逐漸升高(+1→+7,O和F無最高正價); ②元素的最低負價由第IVA族的-4價逐漸升高至第VIIA族的-1價; ③最高正價+|最低負價|=8
第二周期 3→9 最高價+1→+5(不含O、F) 最低價-4→-1
第三周期 11→17 最高價+1→+7 最低價-4→-1
規律:同周期中,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主要化合價呈現周期性變化
思考與交流:
1.電子層數多的元素原子半徑一定大于電子層數少的元素嗎?
【歸納總結】
1.主族元素主要化合價的確定方法
(1)最高正價=主族的序號=最外層電子數(O、F除外)。
(2)最低負價=最高正價-8(H、O、F除外)。
(3)H最高價為+1,最低價為-1;O無最高正價;F無正化合價。
2.最簡單氫化物及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
IVA VA VIA VIIA
氫化物 RH4 RH3 H2R HR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 H2RO3或H4RO4 H3RO4或HRO3 H2RO4 HRO4
二、同周期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的遞變規律
以第三周期元素為例探究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1.預測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第三周期元素電子層數相同,由左向右核電荷數依次增多,原子半徑依次減小,失電子的能力依次減弱,得電子的能力依次增強,預測它們的金屬性依次減弱,非金屬性依次增強。
2.實驗探究:金屬性的遞變規律
(1)Na、Mg元素金屬性強弱比較
原理 金屬與水反應置換出H2的難易程度
操作
現象 鎂條表面附著少量氣泡 劇烈反應,溶液變成淺紅色
化學反應 - Mg+2H2OMg(OH)2+H2↑
結論 結合Na與水的反應的現象,Na與水反應置換H2比Mg容易,則金屬性:Na>Mg
(2)Mg、Al元素金屬性強弱比較
原理 金屬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強弱
物質 Al(OH)3 Mg(OH)2
操作
現象 A中沉淀溶解 B中沉淀溶解 C中沉淀溶解 D中沉淀不溶解
A、B、C、D試管中的離子方程式 A:Al(OH)3+3H+=Al3++3H2O B:Al(OH)3+OH-=AlO+2H2O C:Mg(OH)2+2H+=Mg2++2H2O D:不反應
結論 Al(OH)3是兩性氫氧化物,其堿性弱于Mg(OH)2(中強堿),更弱于NaOH(強堿),則金屬性:Na>Mg>Al
結論:金屬性遞變規律
3.非金屬性的遞變規律
Si P S Cl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 H2SiO3弱酸 H3PO4中強酸 H2SO4強酸 HClO4強酸
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
結論 同周期中,從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4.元素周期律
(1)內容: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元素的原子半徑、化合價、金屬性與非金屬性都屬于元素的性質。
(2)實質: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
三、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
1.金屬性強弱的判斷方法
金屬性是指金屬元素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失電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兩種方法判斷其強弱:
(1)根據金屬單質與水或非氧化性酸反應置換出氫氣的難易程度判斷,置換出氫氣越容易,則金屬性越強。
(2)根據金屬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強弱判斷,堿性越強,則金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
2.非金屬性強弱的判斷方法
非金屬性是指非金屬元素的原子得電子的能力,通常用如下兩種方法判斷:
(1)根據非金屬單質與H2化合的難易程度、生成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判斷,越易化合,生成的氣態氫化物越穩定,則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
(2)根據非金屬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強弱判斷,酸性越強,則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
3.其他判斷方法
(1)根據置換反應,金屬性較強的金屬單質可以置換金屬性較弱的金屬單質;非金屬性較強的非金屬單質可以置換非金屬性較弱的非金屬單質。
(2)根據離子的氧化性或還原性強弱,金屬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則簡單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非金屬單質的氧化性越強,對應簡單陰離子的還原性越弱。
思考與交流:
2.從原子結構角度解釋同周期元素從左至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的原因。
四、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及性質規律
1.元素周期表與元素周期律的關系
(1)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體表現形式,反映了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變化的規律
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減弱。
2.元素周期表的金屬區和非金屬區
(1)金屬性強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下方,最強的是Cs(放射性元素除外);非金屬性強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右上方(稀有氣體除外),最強的是F。
(2)分界線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現出一定的金屬性,又能表現出一定的非金屬性,故元素的金屬性與非金屬性之間沒有嚴格的界線。
3.元素化合價與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關系
(1)價電子
①定義:可在化學反應中發生變化,與元素的化合價有關的電子。
②具體內容:主族元素的價電子=最外層電子數,過渡元素的價電子包括最外層電子及次外層或倒數第三層的部分電子。
(2)化合價規律
①同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相同(O、F除外)。
②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價=主族族序數=最外層電子數(O、F除外)。
③非金屬元素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的絕對值之和等于8(最低負價等于使原子達到8電子穩定結構所需得到的電子數,H除外)。
4.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最強的是HClO4,堿性最強的是NaOH.氣態氫化物穩定性最強的是HF。
五、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1.科學預測
(1)預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①比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的性質
如金屬性:Mg>Al、Ca>Mg,則由堿性:Mg(OH)2>Al(OH)3、Ca(OH)2>Mg(OH)2,得堿性:Ca(OH)2>Al(OH)3。
②推測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質
例如:已知Ca(OH)2微溶、Mg(OH)2難溶,可推知Be(OH)2難溶。
根據鹵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可推知不常見元素砹(At)應為黑色固體,與氫難化合,HAt不穩定,其水溶液呈酸性,AgAt難溶于水等。
(2)指導新元素的發現及預測它們的原子結構和性質。
2.尋找有特殊用途的新物質
【歸納總結】
1.元素位置、原子結構、元素性質之間的關系
2.元素“位—構—性”規律中的特例
(1)絕大多數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只有氕(H)無中子。
(2)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一般是從金屬元素開始,但第一周期例外,是從氫元素開始。
(3)所有元素中,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種類最多。
(4)非金屬單質一般不導電,但石墨是導體,晶體硅是半導體。
(5)氟無正價,氧無最高正價;在Na2O2中氧顯-1價;在NaH中氫顯-1價。
六、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
1.“四同法”比較微粒半徑的大小
(1)同周期——“序大徑小”
①方法:同周期,從左到右,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半徑逐漸減小。
②實例:11~17號元素
r(Na)>r(Mg)>r(Al)>r(Si)>r(P)>r(S)>r(Cl)。
(2)同主族——“序大徑大”
①方法:同主族,從上到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半徑逐漸增大。
②實例:
r(Li)(3)同元素
①同種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半徑比較規律——“陰大陽小”。
某原子與其離子半徑比較,其陰離子半徑大于該原子半徑,陽離子半徑小于該原子半徑。
如r(Na+)r(Cl)。
②同種元素不同價態的陽離子半徑比較規律——“數大徑小”。
帶電荷數越多,粒子半徑越小。如r(Fe3+)(4)同結構——“序大徑小”
①方法: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核電荷數越大,離子半徑越小。
②實例:r(O2-)>r(F-)>r(Na+)>r(Mg2+)>r(Al3+)。
2.“三看法”比較微粒半徑的大小
(1)比較電子層數: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
(2)比較核電荷數:電子層數相同時,核電荷數越大,半徑越小。
(3)比較核外電子數:電子層數相同,核電荷數相同,核外電子數越多,電子間的排斥力越大,半徑越大。
教材習題01
3.除第一周期外,下列關于同周期主族元素的變化規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
B.從左到右,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還原性逐漸增強
C.從左到右,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逐漸減弱,酸性逐漸增強
D.從左到右,元素最高正化合價從+1遞變到+7(氧、氟除外),最低負化合價從-4遞變到-1
教材習題02
4.已知短周期元素的離子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層結構,則下列敘述正確的
A.原子半徑 A>B>D>C B.原子序數:d>c>b>a
C.離子半徑:C>D>B>A D.單質的還原性:A>B>D>C
核心考點一:1~18號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規律
【例1】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P、S、Cl、Ar的最高正化合價依次升高
B.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Na、Mg、Al、Si的最低負化合價依次降低
C.原子序數為15的元素最高化合價為+3
D.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第三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依次升高
核心考點二:元素周期律
【例2】
6.下列關于元素周期律敘述正確的是
A.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總是從1到8地重復出現
B.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
C.隨著元素的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最高正價從+1到+7,負價從-7到-1地重復出現
D.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指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及元素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
核心考點三:元素周期表的分區和化合價變化規律
【例3】
7.已知某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推測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
A.單質有氧化性 B.是非金屬元素
C.最高正價一定為+7價 D.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小
核心考點四: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
【例4】
8.第ⅡA族元素從第二周期到第六周期的元素分別是Be(鈹)、Mg(鎂)、Ca(鈣)、Sr(鍶)、Ba(鋇)。下列關于ⅡA族元素預言可能正確的是
①常溫下,單質鈹能與水劇烈反應放出H2 ②常溫下,單質鋇能與水劇烈反應放出H2 ③Be(OH)2易溶于水 ④Ba(OH)2易溶于水 ⑤SrCO3易溶于水
A.①②③ B.③⑤ C.②④ D.①②③④⑤
核心考點五:微粒半徑大小的比較
【例5】
9.若aAm+與bBn-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則下列關系不正確的是(  )
A.離子半徑aAm+B.原子半徑AC.A的原子序數比B的原子序數大(m+n)
D.b=a-n-m
核心考點六:元素非金屬性的比較
【例6】
10.X、Y是元素周期表ⅦA族中的兩種元素。下列敘述中能說明X的非金屬性比Y強的是
A.X原子的電子層數比Y原子的電子層數多
B.X的氫化物的沸點比Y的氫化物的沸點低
C.X的氣態氫化物比Y的氣態氫化物穩定
D.Y的單質能將X從NaX的溶液中置換出來
核心考點七:元素金屬性的比較
【例7】
11.下列敘述中,能肯定A金屬比B金屬活動性強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比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少
B.A原子的電子層數比B原子的電子層數多
C.1 mol A從酸中置換出的氫氣比1 mol B從酸中置換出的氫氣多
D.常溫時,A能從水中置換出氫氣而B不能
【基礎練】
12.有機鍺具有抗腫瘤活性,鍺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B.距離鍺原子核較遠區域內運動的電子能量較低
C.鍺元素與碳元素位于同一族,屬于第ⅣA族
D.鍺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原子半徑大于碳的原子半徑
13.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A.已知酸性, 所以元素非金屬性
B.考古學上常用來鑒定鑒定文物的核內中子數為6
C.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等體積的和兩種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
D.和是中子數不同質子數相同的同種核素
14.下列各組元素的原子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有關遞變規律不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Si>P>S>Cl B.金屬性:NaC.最高正價:C15.判斷C的非金屬性比Si的強,可依據的事實是
A.常溫下,呈氣態,呈固態 B.金剛石的硬度比硅單質晶體的大
C.的熱穩定性比的強 D.可溶于水,不溶于水
16.結合元素周期律,判斷下列各組中的性質比較,錯誤的是
A.最高正化合價:N>C>B B.酸性:HClO4>H2SO4>H3PO4
C.原子半徑大小:S>Na>O D.堿性強弱: KOH>NaOH>LiOH
17.下列有關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原子序數為15的元素的最高正價為
B.能生成堿的金屬元素都在ⅠA族
C.第二周期第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電荷數、中子數一定為6
D.原子序數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18.硒()位于第四周期第VI族,由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熱穩定性: B.還原性:
C.非金屬性: D.酸性:
19.下列物質中既能跟稀鹽酸反應,又能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 ④MgO ⑤NaHSO4
A.只有①②③⑤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④⑤
2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徑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W的核外電子數與X、Z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數是Z的最外層電子數的2倍,由W、X、Y三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順序為
B.離子半徑關系
C.W的簡單氫化物穩定性比Y的簡單氫化物穩定性低
D.化合物M中W不都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Si P S Cl Ar
Ge As Se Br Kr
Sn Sb Te I Xe
Pb Bi Po At Rn
A.原子半徑:Se>As>P
B.酸性:H2SO4>H3AsO4>H3PO4
C.熱穩定性:
D.上表中,元素Pb的金屬性最強
【提升練】
22.短周期元素X、Y、Z、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圖,已知Y的原子序數是X的原子序數的2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X
M Y Z
A.元素的最高正價:X>M B.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Z>Y
C.離子半徑:Y2->Z- D.工業利用Z2通入石灰水制備漂白粉
23.X、Y、Z、W是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和Y可以形成一種紅棕色氣體,Z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W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W>Y>X
B.非金屬性:X>Y
C.由X和Y組成的紅棕色氣體是酸性氧化物
D.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比W的強
24.A、B、C、D為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3倍;B元素原子失去1個電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與氖原子相同的電子層結構;C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D元素原子M層電子數是K層的3倍,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元素可以形成多種同素異形體
B.簡單氫化物的穩定性:
C.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
D.A和B兩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
25.已知:①F、、、I是同主族元素,且單質的氧化性。②溴水濃度較低時呈黃色,濃度較高時呈紅棕色;碘水呈棕黃色。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驗證鹵素單質的氧化性(夾持儀器已略去,氣密性已檢驗)。
實驗過程:
Ⅰ.打開彈簧夾,打開活塞a,滴加濃鹽酸;
Ⅱ.當N和P中的溶液都變為黃色時,夾緊彈簧夾;
Ⅲ.當N中溶液由黃色變為紅棕色時,關閉活塞a;
Ⅳ.打開活塞b向Q中滴加P中溶液,溶液變為棕黃色,比P中溶液顏色深。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開始時,M中濕潤的淀粉試紙變藍
B.N中兩次顏色變化的反應均為
C.若省略Ⅱ、Ⅲ,則不能說明氧化性
D.揮發的氣體會干擾本實驗的結果和結論的得出,應改進裝置
26.室溫下,下列實驗探究方案能達到探究目的的是
選項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將固體溶于水,用潔凈的鉑絲蘸取溶液進行焰色反應,觀察火焰是否呈黃色 該固體是否為鈉鹽
B 向盛有固體的錐形瓶中滴加稀鹽酸,觀察實驗現象 氯元素的非金屬性強于碳元素
C 將用棉花包裹放在石棉網上,向棉花上滴幾滴水,觀察棉花是否燃燒 與是放熱反應
D 將Fe片分別插入盛有和溶液的試管,Fe片表面均有固體析出 金屬性:
A.A B.B C.C D.D
27.現有部分短周期元素的性質或原子結構如下表。
元素編號 元素性質或原子結構
T M層上有6個電子
X 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2倍
Y 常溫下單質為雙原子分子,其氫化物水溶液呈堿性
Z 元素最高正價是+7價
(1)元素X的一種同位素可測定文物年代,這種同位素的符號是 。
(2)元素Y與氫元素形成一種離子YH ,0.5 mol該粒子中所含電子數為 。
(3)元素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元素Z與元素T相比,非金屬性較強的是 (用元素符號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證明這一事實的是 (填字母)。
A.常溫下Z的單質和T的單質狀態不同
B.Z的氫化物比T的氫化物穩定
C.一定條件下,Z和T的單質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4)探尋物質性質的差異性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中化學性質明顯不同于其他三種的是 ,理由是 。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試卷第1頁,共3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參考答案:
1.
不一定,如第二周期的Li元素比第三周期的S、Cl等元素原子的半徑大,應綜合分析電子層數和核電荷數的影響
【詳解】同周期元素電子層數相同,從左到右,核電荷數依次增多,即原子核所帶正電荷增多,原子核對核外電子吸引力增大,原子半徑逐漸減小,但第二周期的Li元素比第三周期的S、Cl等元素原子的半徑大,應綜合分析電子層數和核電荷數的影響;
故答案為:第二周期的Li元素比第三周期的S、Cl等元素原子的半徑大,應綜合分析電子層數和核電荷數的影響。
2.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雖然相同,但從左至右,隨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減弱,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詳解】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雖然相同,但從左至右,隨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減弱,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故答案為:在同一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雖然相同,但從左至右,隨核電荷數的增加,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吸引力逐漸增強,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減弱,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3.B
【詳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A項正確;
B.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單質的氧化性逐漸增強,還原性逐漸減弱,B項錯誤;
C.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元素的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故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逐漸減弱,酸性逐漸增強,C項正確;
D.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價呈現從+1到+7(氧、氟除外),最低負化合價呈現從-4到-1的周期性變化,D項正確;
故答案為:B。
4.C
【分析】短周期元素的離子aA2+、bB+、cC3-、dD- 都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層結構,可知A、B、C、D四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是。
【詳解】A.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電子層數相同,質子數越多半徑越小,原子半徑B> A >C>D,故A錯誤;
B.根據A、B、C、D四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可知原子序數:a>b>d>c,故B錯誤;
C.aA2+、bB+、cC3-、dD-電子層數據相同,質子數越多半徑越小,質子數a>b>d>c,離子半徑:C3-> D-> B+> A2+,故C正確;
D.金屬性越強,單質還原性越強,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金屬性減弱,同主族從上到下金屬性增強,單質的還原性:B>A >C>D,故D錯誤;
選C。
5.D
【詳解】A.已知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一般等于其最外層電子數,故有P、S、Cl的最高正價分別為+5價、+6價和+7價,但Ar是稀有氣體元素,其不顯正價,A錯誤;
B.已知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一般等于其最外層電子數,非金屬元素的最高正價和最低負價的絕對值之和為8,但是金屬一般無負價,即Na、Mg、Al均無負價,B錯誤;
C.已知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一般等于其最外層電子數,原子序數為15即P的元素最高化合價為+5,C錯誤;
D.已知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一般等于其最外層電子數,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第三周期主族元素即Na、Mg、Al、Si、P、S、Cl,它們的最高正化合價依次升高,D正確;
故答案為:D。
6.B
【詳解】A.從第二周期開始,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總是從1到8重復出現,而在第一周期,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總是從1到2,A錯誤;B.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B正確;C.元素的最低負價是-4價,最高正價是+7價,隨著元素原子序數的遞增,一般情況下元素的最高正價從+1到+7,負價從-4到-1重復出現,C錯誤;D.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D錯誤,答案選B。
點睛:本題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識,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考查,注意主族元素化合價的計算依據,①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等于主族序數,且等于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O除外),其中氟無正價。②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的絕對值之和為8,絕對值之差為0、2、4、6的主族元素分別位于ⅣA、ⅤA、ⅥA、ⅦA族。
7.C
【詳解】A.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易得電子,單質都有氧化性,故A正確;
B.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是非金屬元素,故B正確;
C.原子最外層有7個電子,是第ⅦA元素,F沒有最高正價,故C不正確;
D.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隨原子序數增大原子半徑逐漸減小,第ⅦA元素是半徑最小的,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8.C
【詳解】①同主族從上到下,金屬性增強,與水反應越劇烈,即常溫下,單質鋇能與水劇烈反應放出H2,故①錯誤;
②根據①的分析,故②正確;
③Mg(OH)2難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推出Be(OH)2難溶于水,故③錯誤;
④Ba(OH)2是易溶于水的強堿,故④正確;
⑤根據MgCO3、CaCO3、BaCO3難溶于水,因此SrCO3難溶于水,故⑤錯誤;
綜上所述,選項C正確。
9.B
【分析】aAm+與bBn-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即a-m=b+n,質子數a>b,A、B在周期表中的相對位置是 ;
【詳解】A.電子層數相同,質子數越多半徑減小,離子半徑aAm+B.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原子半徑A>B,故B錯誤;
C.aAm+與bBn-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即a-m=b+n,a-b=m+n,所以A的原子序數比B的原子序數大m+n,故C正確;
D.aAm+與bBn-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即a-m=b+n,b=a-n-m,故D正確;
選B。
10.C
【詳解】考查元素非金屬性強弱的比較。比較非金屬性強弱時,可以借助于元素周期律,或與氫氣化合的難易程度以及氫化物的穩定性,或是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強弱,也可以是相互間的置換能力。同主族元素電子層數越多非金屬性越弱,A中說明X的非金屬性弱于Y的,不正確。穩定性和沸點無關,B不正確。D中說明Y的非金屬性強于X的,不正確。答案是C。
11.D
【詳解】A.只指出A、B兩種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的多少,而沒有指明它們的電子層數的多少,因而不能確定A、B金屬的活動性強弱,如Li的最外層電子數比Ca的少,但不如Ca活潑,A項錯誤;
B.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不能只根據電子層數的多少,如Na的電子層數比Cu的少,但Na比Cu活潑,B項錯誤;
C.1 mol A從酸中置換出的H2比1 mol B從酸中置換出的H2多,只能說明1 mol A失去電子數比1 mol B多,而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與原子失電子數目的多少無關,C項錯誤;
D.常溫時,A能從水中置換出氫氣而B不能,說明A易失去電子,則A金屬的活動性肯定比B金屬的活動性強,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12.B
【詳解】A原子核外層電子數為2,可知,A正確;
B.能量高的電子在離核較遠的區域內運動,B錯誤;
C.Ge的最外層電子數都為4,則位于同一族,屬于第ⅣA族,C正確;
D.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遞增,Ge核外有4個電子層,且原子半徑大于碳的原子半徑,D正確;
故選B。
13.C
【詳解】A.通過最高價含氧酸才能比較非金屬性的強弱,A錯誤;
B.考古學上常用來鑒定鑒定文物的14 C核內中子數為8,故B錯誤;
C.同溫同壓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分子數相同,C正確;
D.是中子數不同質子數相同的不同種核素,D錯誤;
故選C。
14.C
【詳解】A.Si、P、S、Cl為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故A正確;
B.Na、K、Rb、Cs為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故B正確;
C.C、N、O、F為同周期主族元素,F元素的非金屬性很強,難以失去電子,沒有正價,故C錯誤;
D.P、S、Cl為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15.C
【詳解】A.常溫下,呈氣態,呈固態,與非金屬性強弱無關,A錯誤;
B.金剛石的硬度比硅單質晶體的大,與非金屬性強弱無關,B錯誤;
C.非金屬氣態氫化物穩定性越強,非金屬性越強,的熱穩定性比的強,證明C的非金屬性比Si的強,C正確;
D.非金屬性強弱與物質的溶解性無關,D錯誤;
答案選C。
16.C
【詳解】A.最高正化合價:N(+5價)>C(+4價)>B(+3價),故A正確;
B.同周期從左到右非金屬性增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增強,因此酸性:HClO4>H2SO4>H3PO4,故B正確;
C.電子層數越多,半徑越大,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半徑逐漸減小,原子半徑大小:Na>S>O,故C錯誤;
D.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金屬性逐漸增強,對應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堿性增強,堿性強弱: KOH>NaOH>LiOH,故D正確。
綜上所述,答案為C。
17.D
【詳解】本題考查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數為15的元素為P,最高正價為,A錯誤;能生成堿的金屬元素在ⅡA族也存在,B錯誤;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為C,核電荷數為6,中子數可以為6、7等,C錯誤。
18.B
【詳解】A.Se與O同主族,O與F同周期,由三者的相對位置,可確定非金屬性Se<O<F,則熱穩定性:H2SeB.Se與S同主族,S與Cl同周期,非金屬性Se<S<Cl,則還原性:H2Se>H2S>HCl,B不正確;
C.O、S、Se為同主族元素,且從上到下排列,則非金屬性:,C正確;
D.Cl與S同周期,S與Se同主族,非金屬性Cl>S>Se,非金屬性越強,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強,則酸性:,D正確;
故選B。
19.C
【詳解】①NaHCO3是酸式鹽,既能跟稀鹽酸反應產生NaCl、H2O、CO2,也能夠與NaOH反應產生Na2CO3、H2O,①符合題意;
②Al2O3是兩性氧化物,既能跟稀鹽酸反應產生AlCl3、H2O,也能夠與NaOH反應產生NaAlO2、H2O,②符合題意;
③Al能夠與HCl反應產生AlCl3、H2,也能夠與NaOH溶液反應產生NaAlO2、H2,③符合題意;
④MgO是堿性氧化物,只能夠與HCl反應產生MgCl2、H2O,而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④不符合題意;
⑤NaHSO4是強酸的酸式鹽,只能與NaOH反應產生Na2SO4、H2O,而不能與HCl發生反應,⑤不符合題意;
故合理敘述是①②③,故合理選項是C。
20.B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數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徑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則X為Na;由W、X、Y三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結構可知,Y形成四個共價鍵,說明Y為Si;Y的原子序數是Z的最外層電子數的2倍,即Z的最外層電子數為7,則Z為Cl;W的核外電子數與X、Z的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相等,即W的核外電子數為8,則W為O,且X為Na、Y為Si、Z為Cl,據此解答。
【詳解】A.W為O、Y為Si、Z為Cl,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非金屬性依次增強,則氯元素的非金屬性強于硅元素,則非金屬性:W>Z>Y,A錯誤;
B.W為O,X為Na、Z為Cl,其簡單離子分別為O2-、Na+、Cl-,則離子半徑關系:r(Z)>r(W)>r(X),B正確;
C.W為O、Y為Si,非金屬性:W>Y,則W的簡單氫化物穩定性比Y的簡單氫化物穩定性高,C錯誤;
D.W為O,化合物M中O都滿足8電子穩定結構,D錯誤;
故選B。
21.D
【詳解】A.根據層多徑大,同電子層結構核多徑小,則原子半徑:As>Se> P,A錯誤;
B.據非金屬性越強,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酸性越強,則酸性:H2SO4>H3PO4>H3AsO4,B錯誤;
C.據非金屬性越強,其氫化物穩定性越強,則穩定性:HID.根據同主族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金屬性逐漸增強,因此上表中,元素Pb的金屬性最強,D正確;
故選D。
22.C
【分析】短周期元素X、Y、Z、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Y位于第三周期,已知Y的原子序數是X的原子序數的2倍,則X是O,Y是S,M是P,Z是Cl,據此解答。
【詳解】A.氧元素沒有最高正價,磷元素最高正價為+5,A錯誤;
B.應該是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Cl>S,即Z>Y,B錯誤;
C.核外電子排布相同時離子半徑隨原子序數的增大而減小,離子半徑:S2->Cl-,C正確;
D.工業利用氯氣通入石灰乳制備漂白粉,D錯誤;
答案選C。
23.D
【分析】X和Y可以形成一種紅棕色氣體為,則X為N元素,Y為O元素,Z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元素,結合原子序數大于Y元素的原子序數,Z為第三周期的Na元素,W是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W為Al元素。
【詳解】A.W、Y、X分別為Al、O、N,Al原子有3個電子層,N、O原子都只有2個電子層,Al原子半徑較大,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數增大原子半徑減小,故Al>N>O,A錯誤;
B.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數增大非金屬性增強,O>N,B錯誤;
C.紅棕色氣體,與水反應生成硝酸和,故不是酸性氧化物,C錯誤;
D.Z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為是強堿,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為是兩性氫氧化物,堿性強于,D正確;
答案選D。
24.B
【分析】A、B、C、D為四種短周期主族元素,質子數均小于18,A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其電子層數的3倍,則A為O;B元素的原子失去1個電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與氖原子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B為Na;C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則C為Al;D元素的原子M層電子數是K層的3倍,則D為S,據此結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分析解答。
【詳解】A.A為O,O元素可以形成多種同素異形體,比如氧氣、臭氧,故A正確;
B.A為O,D為S,根據非金屬性越強,其簡單氫化物穩定性越強,同主族從上到下非金屬性逐漸減弱,則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A(H2O)>D(H2S),故B錯誤;
C.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性逐漸減弱,其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減弱,則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堿性:B(NaOH)>C[Al(OH)3],故C正確;
D.A和B兩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之一過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水反應產生氧氣,可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劑,故D正確;
故選B。
25.D
【分析】M裝置是氯氣的制備裝置,其中濕潤的淀粉-KI試紙是用來比較氯氣與碘的氧化性,裝置N和P用來比較氯氣與溴的氧化性,P和Q裝置用來比較溴和碘的氧化性。
【詳解】A.Cl2的氧化性比I2強,氯氣能置換出KI的碘,則實驗開始時,M中濕潤的淀粉試紙變藍,A正確;
B.N中兩次顏色變化,說明通入的氯氣與溴化鉀溶液發生了置換反應,生成溴,反應均為,B正確;
C.當N和P中的溶液變為黃色時,夾緊彈簧夾,不再向P中通入氯氣,而N中繼續通入氯氣,N中溶液由黃色變為棕紅色,說明P中溴離子沒有完全參加反應,P溶液中沒有氯氣剩余。操作Ⅳ中,將少量的P溶液滴入碘化鉀溶液中,比P中溶液顏色深,說明P溶液中的溴與Q溶液中的KI反應、把碘置換出來,該反應中溴是氧化劑、碘是氧化產物,由此可得出結論:Br2 的氧化性比I2強。若省略Ⅱ、Ⅲ,氯氣可能過量,過量的氯氣能直接把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故若省略Ⅱ、Ⅲ,則不能說明氧化性,C正確;
D. 揮發的氣體不參與實驗中鹵素單質間的置換反應,不會干擾本實驗的結果和結論的得出,D不正確;
選D。
26.C
【詳解】A.將固體溶于水,用潔凈的鉑絲蘸取溶液進行焰色反應,觀察火焰是否呈黃色,可探究該固體中是否含鈉元素,不能探究該固體是否為鈉鹽,該固體可能為NaOH等,A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鹽酸不是Cl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故不能探究Cl元素的非金屬性強于碳元素,B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將Na2O2用棉花包裹放在石棉網上,向棉花上滴幾滴水,觀察棉花是否燃燒,若棉花燃燒,說明Na2O2與H2O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放出的熱量使棉花燃燒,C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D.將Fe片分別插入盛有CuSO4和AgNO3溶液的試管,Fe片表面均有固體析出,說明分別發生了反應Fe+CuSO4=FeSO4+Cu、Fe+2AgNO3=Fe(NO3)2+2Ag,可得出金屬性:Fe>Cu、Fe>Ag,但不能比較Cu和Ag的金屬性強弱,D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答案選C。
27.(1)
(2)5NA
(3) 第三周期第VIIA族 Cl B
(4) H2CO3 H2CO3為弱酸
【分析】T M層上有6個電子,則T為硫;X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電子數的2倍,則X為碳;Y常溫下單質為雙原子分子,其氫化物水溶液呈堿性,則Y為氮;Z元素最高正價是+7價,則Z為氯;
【詳解】(1)碳元素中一種核素可測定文物年代;
(2)是10e-粒子,0.5 mol 含有電子;
(3)Cl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元素Cl與S相比,非金屬性較強的是Cl;
A.元素非金屬性與單質狀態無關,故A錯誤;
B. 元素非金屬性越強,對應氫化物穩定性越強;Z的氫化物比T的氫化物穩定,說明Cl非金屬性強于S,故B正確;
C.非金屬性強弱與其單質是否能與堿反應無關,故C錯誤;
答案選B。
(4)T、X、Y、Z四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分別為H2SO4、H2CO3、HNO3、HClO4,其中只有H2CO3是弱酸,其余均為強酸;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乐县| 江津市| 扎赉特旗| 丁青县| 瑞金市| 呼玛县| 天等县| 普陀区| 岢岚县| 涪陵区| 凌海市| 稻城县| 石景山区| 上饶县| 佛坪县| 津市市| 普格县| 峨眉山市| 荃湾区| 曲周县| 北辰区| 同仁县| 罗平县| 班玛县| 眉山市| 都安| 晋中市| 隆昌县| 常山县| 紫云| 蒲江县| 哈尔滨市| 潞西市| 永康市| 邻水| 武夷山市| 白山市| 车险| 巩留县| 巴马| 梁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