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思維導圖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感覺知覺表象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反映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頭腦中產生的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在知覺基礎上,保存在記憶中的事物形象感性認識內涵形式感覺:看到顏色、聞到味道、觸摸到形狀等(個別屬性)知覺:對蘋果的整體認識表象:當蘋果不在眼前時,根據記憶可以浮現它的樣子10.2 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課程標準 素養目標1.解析認識經由“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途徑。 2.體會認識不斷深化的歷程。1.通過學習,理解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含義,明確它們的區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2.通過學習,把握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環節,明確思維過程兩個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學習目標你對我們學校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現在的看法又是怎樣的?我們初到一所學校,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場、花草樹木,接觸一些老師和同學,了解這所學校的規模以及它的周圍環境,于是在頭腦中形成了關于這所學校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印象。學校是一個由教室、宿舍、食堂、操場、花草樹木、能接觸到的同學和老師等組成的單位,在頭腦中形成了關于學校的完整印象。對校園外在形象的整體反映就是感性具體,這些感性具體的認識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經過兩年的校園生活,現在知道了某個教師的授課風格,體會到這所學校的校風,深刻認識到了學校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更接近學校的本質。從最初的印象到現在的看法,就是認識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過程。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1、感性具體(第一印象)(1) 含義: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2)局限:感性具體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注意:1、第一印象主要為感性具體,是對事物外部現象的反映,不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反映,因而不一定具有可靠性。2、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注意:感性具體是認識的起點。2、思維抽象(1)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2)目的與內容:既可以從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質的規定性,也可以從事物個性中抽取某種共性,等等。實踐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內容也就不同。示例1:“這朵花是紅色的”,是將“紅色”這種屬性從這朵花的多種屬性中提取出來,至于這朵花的其他屬性,如形狀、氣味等都被思維舍棄了。判斷:他抽象出的抽象,太抽象了。抽象是相對于具體而言的。(1)當作動詞使用:認識過程指一種思維活動,指人的思維從事物整體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從事物個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動。例:這朵花是紅色的,將“紅色”這種屬性從這朵花的多種屬性中提取出來,至于這朵花的其他屬性,如形狀、氣味等被思維舍棄了。(2)當作名詞使用:認識成果作為上述思維活動的結果而得出的某個概念(如紅色)或判斷(如這朵花是紅色的),我們也可稱為抽象(3)當作形容詞使用例:這是一種抽象的認識。你的話太抽象。如何理解抽象相關鏈接:示例評析:下列展現的是數學中通過思維抽象形成“交換”概念的過程。1+2=2+14+5=5+48×6=6×89×7=7×9A+B=B+AA×B=B×AARB=BRA第一級抽象第二級抽象第三級抽象以自然數表示具體事物的量,具體事物之間的換位關系以A、B表示任意自然數,抽象的數量之間加、乘的換位關系抽象的符號R之間的換位關系從個性中抽取概括出共性在地球大氣層的自然狀態下,自由落體運動受著空氣阻力因素的干擾,人們直觀看到的現象是重物比輕物先落地,人們沒有認清楚落體運動的規律。因此,亞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比輕物先落地的結論。在伽利略時代,人們還無法用物質手段創設真空環境來從事落體實驗,伽利略就依靠思維抽象,在思想上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在純粹狀態下的落體運動。輕重物體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因此,伽利略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結論。思考:在自由落體運動定律的發現中,伽利略是如何進行思維抽象的?感性具體思維抽象2、思維抽象(3) 思維抽象的環節(如何從感性具體發展到思維抽象?):分離、提純、簡略化、理想化① 分離:---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 P89-1分離就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第一步: 在伽利略這一發現中,他撇開了化學現象、生物現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現象,把落體運動這一特定的物理現象從現象總體中抽離出來。② 提純:---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 P89-1提純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事物的現象總是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的。沒有合理的純粹化,就難以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第二步:在伽利略時代,人們還無法用物質手段創設真空環境來從事落體實驗,伽利略就依靠思維抽象,在思想上撇開空氣阻力的因素,設想在純粹狀態下的落體運動,從而得出了自由落體運動定律。這屬于思維抽象環節中的提純。2、思維抽象(3) 思維抽象的環節:分離、提純、簡略化、理想化③ 簡略化:--- 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達。第三步: 一般來說,落體運動是在地球大氣層的自然狀態下進行的,要把握自然狀態下的落體運動就要考慮阻力因素,相對實際情況,伽利略的落體定律s=1/2gt 是一種抽象的簡略化表述。④ 理想化:--- 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理想化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雖然在自然狀態中,思維所抽理想化象的那種事物的理想化狀態并不存在,但在思維中設想這種狀態,有利于人們揭示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第四步: 伽利略設定的真空狀態就是一種理想化的形式。(這樣的物體只有在思維中才可能存在,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例:在幾何學中,“點”沒有大小,“線”沒有寬度,“面”沒有厚度)思維抽象的環節及其關系分離提純簡略化理想化思維過程上的抽離性思維目標上的純粹性思維表達上的簡潔性起始環節關鍵環節表述結果環節貫穿其中環節 分離 提純 簡略化 理想化含義特點聯系 思維過程的分離性、提純性、簡潔性、理想化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抽出、找原因、抓重點)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排干擾)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述。(簡要概括)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現實中不存在)起始環節關鍵環節表達結果的環節特殊形式是科學的思維抽象的四個環節,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結合事例,談談思維抽象有哪些特征?1、人們可以從復雜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從不同的思維內容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結構等。2、我們在討論概念的外延關系時,只是單純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關系,而并不考慮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之間實際上具有哪些關系。3、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 (s表示物體在真空中的墜落距離,t表示墜落的時間,g表示自由落體加速度)就表達了落體定律。4、在幾何學中沒有大小的“點”,在流體力學中不可壓編又沒有黏滯性的“理想液體”.這樣的物體只有在思維中才可能存在,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思維過程上的抽離性思維目標上的純粹性思維表達上的簡潔性理想化貫穿其中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要在思想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啟示)[想一想] 思維抽象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反映嗎?思維抽象是對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部分的本質和規律或某種共性的反映,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是對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注意:思維抽象屬于理性認識。2.思維抽象(4)思維抽象的局限性:P89二段一、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1.思維具體的含義和特征(1)含義:P90一段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2)特征(表現): P90一段思維具體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表現為具有豐富內涵的科學概念。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例:一說到“水果”,我們的腦海中馬上浮現出了蘋果、桔子、香蕉、菠蘿…… →思維具體。二、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是如何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和規律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關系是最普遍的社會關系。“商品”這個概念把各種具體商品的個性舍棄掉,只保留其最一般的規定。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把“商品”作為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的邏輯起點,通過對“商品”的內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貨幣”的概念。貨幣出現以后,發展到一定階段會轉化為資本。在進一步的發展中,由資本而產生剩余價值,社會財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劇勞動與資本之間的矛盾,促使社會主義革命不可避免地到來。《資本論》是對整個資本主義社會規律的具體闡述。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通過“商品”這個包含著整個資本主義社會變化發展的“胚芽”概念,逐步展開的思維具體,展現了完整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景象,實現了對資本主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思考:談談怎樣才能從思維抽象上升到思維具體?(3)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環節① 第一個環節:起點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P90相關鏈接 馬克思寫《資本論》,研究資本主義社會,就選擇以“商品”作為起點。“商品”是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胚芽”、“細胞”。② 第二個環節:橋梁上升的起點,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P90相關鏈接 馬克思對 “商品”包含的內在矛盾進行分析,引出“貨幣”,再引出“剩余價值”,由此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矛盾。③ 第三個環節:終點思維從最一般的抽象規定開始,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P90相關鏈接馬克思的《資本論》,通過“商品”、“貨幣”、“剩余價值”的研究,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規律,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革命不可避免的結論。2、不同思維階段之間的辯證關系(1)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2)理解肯定與否定、抽象和具體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掌握這種辯證思維方法,對于我們獲得對事物全面而具體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注意:區分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感性具體是起點、是對事物外部形象的認識;思維抽象是橋梁、對事物本質規定的認識(還沒達到本質和現象統一);思維具體是終點、是對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感性具體 思維抽象 思維具體認識的深度 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 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 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認識的廣度 事物的整體 零散的、片面的 事物的整體聯系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注意:是一個過程的兩個階段,而不是兩個過程)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感性具體:含義、局限性思維抽象含義目的和內容環節:分離、提純、簡略化、理想化局限性思維具體感性具體、思維抽象與思維具體之間的關系含義表現環節上升起點種種矛盾逐一展現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課堂小結(2024·山東菏澤測試)F鎮是有名的礦山鎮,采礦經濟比較發達,但環境破壞嚴重,文化生活匱乏。新一屆鎮政府了解本鎮現狀后,查閱相關資料,借鑒其他地方礦山發展經驗,形成了經濟轉型、綠色發展的思路。在此基礎上,又通過各方研究與思考,認為科學發展才是改變現狀的關鍵,最終提煉出“產業興鎮、生態立鎮、文化活鎮、平安穩鎮”的整體思路。F鎮科學發展整體思路( )①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認識發展歷程 ②是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的思維抽象 ③體現了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 ④以“科學發展”為思維上升起點完成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飛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F鎮新一屆鎮政府對全鎮基本情況的了解是感性具體的認識;通過查閱資料、借鑒經驗,形成了經濟轉型、綠色發展的思路,這屬于思維抽象;把“科學發展”作為思維上升的起點,提煉出科學發展整體思路,完成了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飛躍,①④符合題意。思維具體是指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②不選。材料未涉及質量互變規律,未體現事物發展是漸進性與飛躍性、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③不選。 (2024·廣東廣州模擬)一位禪師說:“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該禪師認識事物所經歷的“是山”“不是山”“只是山”的過程( )①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再到思維抽象的過程②表明感性認識需要上升到理性認識③表明真理與謬誤往往相伴而行④是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到思維具體的過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見山是山”得到的是感性具體的認識,再到“不是山”“只是山”,經歷了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上升過程,②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認識的過程,未涉及謬誤,③不選;“見山是山”得到的是感性具體的認識,“見山不是山”得到的是思維抽象的認識,“見山只是山”得到的是思維具體的認識,④符合題意,①錯誤。雕塑中體現的邏輯知識(2022·遼寧選擇考)(節選)擲鐵餅是一項古老的奧林匹克項目。以擲鐵餅為題材的經典雕塑作品,從藝術的視角展示奧林匹克文化,闡釋和傳遞奧林匹克精神。《挑戰》是中國雕塑家俞暢創作于1989年的成名作。雕塑通過簡潔有力的手法,刻畫了一位果敢堅毅的擲鐵餅者形象。作品借鑒《擲鐵餅者》的動作和勢態,表現一個 殘疾人坐在輪椅上擲鐵餅的瞬間, 呈現出一種震撼人心的生命律動,給予人們不屈的力量、不服的決心、不滅的希望,奏響一首命運交響曲。雕塑承載了體育精神,運轉的鐵餅詮釋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高高舉起的手臂展現了青春該有的樣子。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中關于認識發展歷程的知識,談談你對《挑戰》的理解。答案: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需要思維抽象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的思維具體,實現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中國雕塑家俞暢憑借自己的觀察,捕捉到殘疾人擲鐵餅的瞬間,再通過分離、提純、簡略化等思維抽象的重要環節,完成了震撼人心的雕塑作品,揭示了體育運動的本質和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