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亞州弦歌第四單元本課目標新知導入新知講解課堂展示課堂拓展課堂總結目錄頁CONTENTS PAGE(三)創意實踐能用肢體語言或者樂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二)藝術表現能夠鑒賞歌曲的結構并能表現主題音樂(一)審美感知通過聆聽感受印度尼西亞民間樂曲的風格特點和感受和體驗印度尼西亞“佳美蘭”樂器音色及演奏特點。(四)文化理解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認知。本課目標新知導入同學們,小學段我們學唱了《木瓜恰恰恰》,你們還記得嗎?跟著鋼琴再次演唱《木瓜恰恰恰》這是一首印度尼西亞民間音樂。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唯美期待愉悅這節課我們繼續旅游印度尼西亞民間音樂。歌曲《班內》新知講解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旗別稱“榮耀紅白”,是一面由紅白兩色橫帶組成的旗幟。印尼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印尼民族服裝“巴迪”衫是由傳統的蠟染布制成,被稱為“國服”。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一般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裝。禁食豬肉、禁酒;男士遇到女士一般不主動握手,若對方伸出手,可以輕握;認為左手不潔,不用左手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印尼人視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頭部為粗魯無禮的行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聆聽歌曲1.感受作品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2.感受音樂展現的是怎樣的場面?3.可以描述一下嗎 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快,像音樂會一樣,樂曲聽起來很熱情的情緒。《班內》是一首典型的印度尼西亞民間樂曲,原是在節日或有尊貴客人來到時,由宮廷樂師演奏的歡迎曲,現已成為佳美蘭樂隊的保留曲目。你們知道什么是“佳美蘭”嗎?佳美蘭是印度尼西亞代表性的音樂形式、佳美蘭常用于各類伴奏戲劇,舞蹈,以及在各類喜慶活動中演奏。主要流行于爪哇島和巴厘島。以固定音高的金屬敲擊樂器為中心,配以少量弦樂器構成的大型樂隊。再次聆聽歌曲判斷這首作品由幾部分組成?根據樂曲的速度、情緒、節奏等,劃分為二個部分。聆聽第一樂段1.感受第一樂段的音樂旋律有什么特點?2.在這段音樂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場景 這段音樂表現了熱烈歡快、歡迎尊貴的客人到來的場面。樂曲中聽到了那些樂器的聲音呢 作品中出現了鼓、排琴,情緒熱烈、音色多樣,演奏樂器有排琴、鼓、鑼等金屬敲擊樂器,當樂曲核心旋律清晰地出現時,其他旋律始終圍繞著核心旋律進行演奏。下面我們用“da”進行哼唱旋律,感受佳美蘭的旋律特點。聆聽樂曲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相比較,有哪些音樂要素的變化呢 讓心飛翔放飛自由這段音樂速度加快,后面以漸慢的速度結束。第二部分音樂速度突然加快,由低音排琴奏出尾聲,并以漸慢的速度結束全曲。再次聆聽第二部分思考:1.主題旋律總共出現了幾次 2.速度有什么特點 主題旋律總共出現了9次、快速4次、放慢2次、快速3次。這樣的變化是為了突出什么呢 突出人們對于客人的歡迎之情。課堂展示整體欣賞課堂拓展下面我們欣賞一下歌曲課堂拓展欣賞完你有什么感受?課堂總結《班內》1=A 4/4 拍中速稍快佳美蘭謝謝觀看感謝您觀看與支持攻堅克難贏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課堂教學設計【教學內容】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亞洲弦歌》第4課《班內》。【教材分析】《班內》是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亞洲弦歌》第4課欣賞課,《班內》A大調,4/4拍,中速、稍快。原是在節日或有尊貴客人到來時,由官廷樂師演奏的歡迎曲,現已成為佳美蘭樂隊的保留曲目。【學情分析】剛剛踏入中學的校門,內心世界比較豐富,對所有的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心理上還保持這小學時期的天真愉悅,他們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對事物的分析和主觀體會,對很多問題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大多數學生學習態度都很端正,因此,老師要積極進行教育和教學工作,注意強調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得熱愛音樂,喜歡上音樂課。【教學目標】以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新頒布的課程目標為依據,圍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注重體現課程性質,重點反映課程理念,我們確立本節課的目標:(一)審美感知通過聆聽感受印度尼西亞民間樂曲的風格特點和感受和體驗印度尼西亞“佳美蘭”樂器音色及演奏特點。(二)藝術表現能夠鑒賞歌曲的結構并能表現主題音樂(三)創意實踐能用肢體語言或者樂器多種形式表現歌曲(四)文化理解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認知。【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能夠鑒賞歌曲的結構并能表現主題音樂(二)教學難點:1.能用肢體語言或者律動的形式表現歌曲【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教學過程】一、“提問導入教師:同學們,小學段我們學唱了《木瓜恰恰恰》,你們還記得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請同學們跟著鋼琴再次演唱《木瓜恰恰恰》預設:演唱教師:這節課我們繼續旅游印度尼西亞民間音樂,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歌曲名字叫作《班內》(板書《班內》)【設計意圖:以提問的方式導入,通過提出問題調動學習興趣,渲染課堂氣氛。激起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導入新課】二、師生互動,學唱歌曲(一)初步聆聽,感受情緒教師:首先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印度尼西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Indonesia),簡稱印尼(Indonesia)。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旗(印尼語:Sang Merah Putih)別稱“榮耀紅白”,是一面由紅白兩色橫帶組成的旗幟。印尼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官方語言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 印尼民族服裝“巴迪”(Batik)衫是由傳統的蠟染布制成,被稱為“國服”。正式場合中男士可上身著長袖巴迪襯衫,下著深色褲子。女士一般著巴迪或其他布料的套裝。禁食豬肉、禁酒;男士遇到女士一般不主動握手,若對方伸出手,可以輕握;認為左手不潔,不用左手接受禮物或遞交物品;印尼人視陌生人觸摸自己的頭部為粗魯無禮的行為。下面我們聆聽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請同學們感受音樂展現的是怎樣的場面,可以描述一下嗎 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這首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快,像音樂會一樣,樂曲聽起來很熱情的情緒。下面我們了解一下該作品:《班內》是一首典型的印度尼西亞民間樂曲,原是在節日或有尊貴客人來到時,由宮廷樂師演奏的歡迎曲,現已成為佳美蘭樂隊的保留曲目。你們知道什么是“佳美蘭”嗎?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佳美蘭是印度尼西亞代表性的音樂形式、佳美蘭常用于各類伴奏戲劇,舞蹈,以及在各類喜慶活動中演奏。主要流行于爪哇島和巴厘島。以固定音高的金屬敲擊樂器為中心,配以少量弦樂器構成的大型樂隊。教師:再次聆聽歌曲判斷這首作品由幾部分組成?預設:聆聽音樂回答問題教師:根據樂曲的速度、情緒、節奏等,劃分為二個部分。(二)分析作品,分段學唱教師:下面我們聆聽第一樂段,感受第一樂段的音樂旋律有什么特點?在這段音樂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場景 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這段音樂表現了熱烈歡快、歡迎尊貴的客人到來的場面。樂曲中聽到了那些樂器的聲音呢 預設:回答問題教師:作品中出現了鼓、排琴,情緒熱烈、音色多樣,演奏樂器有排琴、鼓、鑼等金屬敲擊樂器,當樂曲核心旋律清晰地出現時,其他旋律始終圍繞著核心旋律進行演奏。下面我們用“da”進行哼唱旋律,感受佳美蘭的旋律特點。預設:哼唱教師:下面聆聽樂曲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相比較,有哪些音樂要素的變化呢 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這段音樂速度加快,后面以漸慢的速度結束。第二部分音樂速度突然加快,由低音排琴奏出尾聲,并以漸慢的速度結束全曲。再次聆聽第二部分思考:主題旋律總共出現了幾次 速度有什么特點 預設:聆聽音樂并回答問題教師:主題旋律總共出現了9次、快速4次、放慢2次、快速3次。這樣的變化是為了突出什么呢 預設:回答問題教師:突出人們對于客人的歡迎之情。下面整體欣賞預設:欣賞三、拓展認識,情感升華教師:下面我們欣賞一下歌曲預設:欣賞教師:欣賞完你有什么感受?預設: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鑒賞音樂的能力,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拓展學生的音樂認知。】四、總結【板書設計】《班內》1=A 4/4 拍中速稍快佳美蘭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a947863a972548407ea7fc9bdfd25fe8_6385.mp4 【新版教材】中學-音樂-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班內》-課件.pptx 【新版教材】中學-音樂-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班內》-課堂教學設計.docx 班內(佳美蘭).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