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陳太丘與友期行南朝宋 劉義慶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七上)一、文常(1)選自《世說新語?方正》。陳太丘,字仲弓,東漢川許縣(今河南許昌東)人。曾任太丘長。太丘,縣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2)《世說新語》是我國古代一部著名的文言志人小說集,是南朝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書中記述了漢魏至晉宋間120多位人物的逸事和言論,時間跨度在三百年左右。內容涉及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宗教以及習俗風尚等許多方面,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全書8卷,分德行、言語、方正、政事、文學、雅量等36門。二、注釋(2)期行:相約同行。期,約定。(3)日中:正午時分。至,到(4)舍去:丟下(他)而離開。舍,舍棄。去,離開。(5)乃:才。(6)戲;玩耍(7)尊君在:令尊在不在?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不,同“否”。(8)相委而去:丟下我走了。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委,舍棄。(9)家君: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10)引:拉,牽拉。(11)顧:回頭看。三、譯文(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正午。(2)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過了正午(朋友)還沒到,陳太丘就丟下他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3)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元方當時七歲,在門外玩耍。(4)客問元方:“尊君在?”朋友問元方:“你的父親在嗎?”(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在已經離開了。”(6)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我相約出行,卻丟下我自己走了。”(7)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到了正午您還不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對著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的表現)。”(8)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朋友慚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四、理解(1)本文通過年僅七歲的陳元方與客人的對話,表現了元方不僅聰明機智,而且自幼懂得守信重禮,明曉事理。(2)本文布局嚴謹。按事情的時間變化、人物行為、情節發展,一路寫下來,不旁逸斜出,不設懸念。(3)本文語言簡潔。開篇交代背景后,簡潔地描寫對話,表現七歲的陳元方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的品質,對客人前倨后恭的不同表現也寫得十分簡潔。(4)人物形象鮮明。本文以“無禮”“無信”為核心,著重寫陳元方與客人的對話,在對話與對比中表現人物的不同性格特點。首先是元方彬彬有禮地回答客人的問話:“待君久不至,已去”。接著描寫元方對客人“無信”“無禮”的表現據理駁斥。最后寫元方“入門不顧”。一個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維護父親與自己尊嚴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而“無信”“無禮”的客人形象也展現在讀者面前。五、重要考點(1)元方面對父親朋友的粗野語言,針鋒相對地指出他的“無信”“無禮”,這說明元方是個怎樣的人? 聰敏,機智,善辯,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2)有人認為客人已經認錯,元方就應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第一種意見: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第二種意見: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表示了歉意,應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客人無禮在先,是事實,元方年僅七歲,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對,維護父親的尊嚴,已屬不易,不應對其要求過高。 (3)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①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②我們要懂禮儀,語言文明,學會尊重他人。③要知錯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點錯誤。④我們要學會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⑤為人要方正,辦事光明磊落,敢于堅持原則。(六)知識拓展——謙辭敬辭敬辭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謙稱指含降卑口吻。它們在日常交際和書信往來中往往要運用到。謙敬詞語可歸納為:“家大舍小令外人”一句話。意思即對別人稱自己的長輩和年長的平輩時冠以“家”,如家父(家嚴)、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對別人稱比自己小的家人時則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稱別人家中的人,則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愛等。除“家”“舍”“令”外,謙詞還有“小”(小女,稱自己的女兒)、“拙”(如拙見,稱自己的見解)、“”(鄙見,稱自己的意見)、“寒”(寒舍,稱自己的家)等等。常見的敬詞還有“貴”(貴,稱別人年齡)、“大”(大作,稱對方的作品)、“高”(高見,稱對方的見解)、“拜”(拜托,托人辦事)等等。古代常見的敬辭與謙辭敬辭衛:指競賽中保住上次獲得的冠軍稱號。???????惠贈:敬辭,指對方贈予(財物)。惠允:敬辭,指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駕臨:敬辭,稱對方到來。垂問:敬辭,表示別人(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詢問。垂愛:(書)敬辭,稱對方(多指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愛護(多用于書信)。勞步:敬辭,用于感謝別人來訪。???????????令愛():敬辭,稱對方的女兒。令郎:敬辭,稱對方的兒子。???????令親:敬辭,稱對方的親戚。令堂:敬辭,稱對方的母親。????????????令尊:敬辭,稱對方的父親。臺端:敬辭,舊時稱對方,(多用于機關、團體等給個人的函件)。臺甫:敬辭,舊時用于問人的表字。????????臺駕:敬辭,舊稱對方。鼎力:敬辭,大力(表示請托或感謝時用)。??閣下:敬辭,稱對方,多用于外交場合。光顧:敬辭,商家多用以歡迎顧客。??????????光臨:敬辭,稱賓客來到。貴庚:敬辭,問人年齡。????????????????????貴:敬辭,稱對方的病。候光:敬辭,等候光臨。候教:敬辭,等候指教。海涵:敬辭,大度包容(多用于請人特別原諒時)。惠存:敬辭,請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書籍等紀念品時所題寫的上款。惠臨:敬辭,指對方到自己這里來。????????????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作敬辭。名:舊時指尊長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下:將帥的部下,也作敬辭,稱將帥。謙辭家父:謙辭,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家母:謙辭,對別人稱自己的母親。舍間:謙稱自己的家,也稱“舍下”。?????????過譽:謙辭,過分稱贊。寒舍:謙辭,稱自己的家。???????????????????斗膽:形容大膽,多用作謙詞。后學:后進的學者或讀書人,多用作謙辭。?????后進:學識或資歷較淺的人。過獎:謙辭,過分的表揚或夸獎。指對方的表揚或夸獎。奴家:青年女子的謙稱。????????????????????妾:女子謙稱自己。小人:地位低的人的謙稱。??????????????????仆人:男子的謙稱。不才、鄙人、在下、卑下、竊:“我”的謙稱。賤內:謙稱自己的妻子。????????????????????愚見:謙辭,說自己的見解。敢問(請、煩):冒昧地請求別人。避讓賢路:交印辭職,給才德高的人讓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謙辭。一得之遇:一得,一點心得;愚,愚見。謙稱自己的一點愚昧的見識。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職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飯。謙稱自己未盡職責。一孔之見:比喻狹片面的見解。?????????????才疏學淺:見識不廣,學問不深。德薄才疏:薄:淺;疏:空虛。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德薄能鮮:德行淺薄,才能低下。敝帚自珍:一個破掃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自己的東西再不好也值得珍惜。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或作品。笑大方:貽,留給;大方,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學者或行家笑話。無功受:沒有功勞而得到報酬。笨鳥先飛: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別人先行一步。一枝之:只求得到一個藏身的地方,是自謙不存奢望的求職用語。恭敬不如從命:與其態度謙遜有禮,不如遵從人家的意見。望塵莫及:同對方相比,差之甚遠。不足掛齒:足,值得;掛齒,放在嘴上說。事情輕微,不值得一提。雕蟲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東涂西抹:本指婦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筆作畫、寫字或作文的謙辭。區區此心:區區,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點心意或想法。掛一漏萬:掛,列舉;漏,遺漏。提到一個,漏掉上萬。形容列舉到的很少,遺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備。信筆涂鴉:形容字寫得很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