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一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二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2.1 世界的物質性一、自然界的物質性閱讀與思考列寧說,承認物質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義的共性,科學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類意識而存在的,人類生活的地球,早在46億年前就已經形成了,但長期沒有生物,沒有人類,因而也就沒有人的意識,只是到了距今300萬年前,地球才出現了人類。天地萬物是上帝創造的嗎?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世界是由盤古開天辟地而來嗎?自然界究竟是怎么產生的?女媧造人盤古開天辟地一、自然界的物質性1.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原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一部分。因此,宇宙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神或上帝,更不存在神或者上帝創造世界的活動。閱讀與思考《周易》認為,陰陽是天地的本原。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尚書》提出五行說,把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作為天所以命萬物的根本。泰勒斯說: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沒有水就沒有萬物。赫拉克利特認為: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它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1.古代的哲學家為什么把水、火等看作世界的本質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態萬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許多看不見卻又真實存在著的事物,如磁場、超聲波、紫外線等、從哲學的角度看,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一、自然界的物質性2.物質的概念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客觀性:指無論人們是否喜歡,是否承認,是否認識,它都客觀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與唯心主義劃清了界限)物質有可知性,能被人們所認識。(與不可知論劃清了界限)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是萬事萬物共同的本質,是物質和意識的唯一區別。判斷: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存在性。×客觀實在”≠ “客觀存在”(1) “客觀實在性”——是指不管人們喜歡不喜歡、知道不知道、承認不承認,它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實實在在地存在著。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和現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物質的唯一特性。它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2)“客觀存在”=物質現象+精神、意識現象思考:如何區分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具體的“物質”形態水果哲學上的“物質”概念具體的“物質”形態一、物質的含義客觀實在性概括共同本質山川湖泊花鳥魚蟲電場 磁場聲波 射線風雨雷電…………哲學上的“物質”概念具體的“物質”形態(抽象 、一般、共性)(具體、個別、個性)一、自然界的物質性思考:如何區分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具體的“物質”形態哲學上講的物質概念 具體的物質形態區別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除客觀實在性以外,還有其自身的個別屬性存在狀態 抽象的、永恒的、 不生不滅的 具體的、多變的、有生有滅聯系 物質是對具體的物質形態的概括抽象; 具體的物質形態是物質的具體表象。 二者是抽象與具體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一、物質的含義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人類的進化史:古猿 猿人 新人 現代人思考:是什么原因促進了古猿向現代人的轉變和人類社會的形成?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1.從人類社會的產生看:人類社會是自然界(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創造了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沒有勞動就沒有人,就沒有人類社會。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從產生看: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類社會是物質的勞動創造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客觀性從存在看: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人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三個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物質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二、世界的物質性(二)人類社會是物質的生 產 力生產關系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生產資料的所有制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關系產品分配方式物質要素物質關系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客觀的不能隨意選擇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生產方式是客觀的。人們不能隨意選擇生產關系, 只能選擇與當時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不能滯后或超越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從發展看:人類社會有其客觀的規律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進化的四種形態一切生物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和作用的應答能力第三階段: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第四階段:人類的意識人腦的出現是自然物質發展史上的偉大飛躍,從此出現了人所具有的高級反映形式——人類意識。動物心理不僅包括感覺和簡單的動機,而且包括知覺、表象和情緒,已具有初步綜合和分析能力。第一階段:無生命物質的反應特性一切事物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跡的過程第二階段:低等生物的簡單刺激感應性結論: 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巖石的風化意識的物質器官——人腦的生成意識的表達手段——語言的產生勞動和社會交往2.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提供和豐富了意識的內容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還是勞動的產物。人的意識是從動物的心理發展而來的,但純粹的動物心理并不會自發地形成意識。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3.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的結構人腦與動物腦的對比人腦是高度發達的物質系統,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人腦結構的復雜性和組織的嚴密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二、世界的物質性(三)意識的物質性思考: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嗎?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人們常看到一種神秘的動物出沒于森林。后來,人們打死了大狼,在狼窩里發現了兩個怪物,原來是兩個母狼養大的女孩。她們的習性象狼,吃生食,爬行,不會說話,不會思維,只會像狼一樣嚎叫,常常在晚上出來覓食。由于狼孩脫離了人類社會,所以不可能產生意識。漫畫:美術題目,萬能的上帝魯迅說,天才們無論怎樣說大話,歸根結底,還是不能憑空創造,描神畫鬼,毫無對證,本可以專靠神思,所謂天馬行空的描寫了,然而他們寫出來的,也不過是三只眼,長頸子,就是在常見的人體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長了頸子二三尺而已。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為什么說大話,描神畫鬼都不是憑空創造的?產品原材料加工廠意識人腦客觀存在生活實踐加工改造(獨立于意識之外)注意:意識有正確錯誤之分;正確的意識——如實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錯誤的意識——歪曲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不管什么樣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觀存在通過生活和實踐的環節進入人腦,并在人腦中加工改造的結果。離開客觀存在,就不可能了有意識。(1)意識的反映形式是主觀的。它既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等感性認識形式,也包括概念、判斷、推理等理性認識形式。(2)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它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則是客觀的你看到了什么??三、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小結:世界的物質性原理原理:①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②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都具有客觀物質性,人類社會也是物質的。③人的意識本身就根源于物質,因此,人的意識也具有物質性。④物質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是物質的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方法論:自覺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統一性原則,堅持科學無神論立場,反對一切有神論。課堂小結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含義世界的物質性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人的思維是物質的產生存在發展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2.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3.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4.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1、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其中,“客觀實在”是從: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共同屬性B.社會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共同屬性C.萬事萬物中抽象概括出來的共同屬性D.萬事萬物的總和練一練C2、在電腦的控制,機器自動調節,導彈自動命中目標,宇宙飛船自動導航。有人認為,電腦是有意識的。上述觀點A、認為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B、否認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C、否認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D、否認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練一練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