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設計 觀察月相一、學情分析學生對月相的認識有一點生活經驗,知道有彎彎的月亮、半圓的月亮、圓圓的月亮。但是學生基本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現什么月相。月球是個球體,只不過學生看不見月球的暗部。所以無法確定月相變化的排列順序,對月球的觀察方法和知識有限。所以在課堂上我用一面涂黑,一面白色的球表示月亮,給學生更多直觀的信息圖片,巧妙的引導學生去自主去發現月相變化的規律。二、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目標 (1)通過學習知道月相是變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是不相同的。 (2)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月相的變化規律是從缺到圓,又從圓到缺的過程。 2.科學探究目標 (1)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月相變化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能制作出活動月相變化盤。 3.科學態度目標 (1)激發學生對觀察月相、記錄月相等活動的興趣。 (2)在制作“活動月相變化盤”中,能針對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或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意識到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能夠學以致用。三、教學重點通過觀察知道月相是逐漸發生變化的,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月相變化的規律。四、教學難點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制作出活動月相變化盤。五、器材準備活動一學生材料:彩筆,月相填涂卡; 活動二學生材料:兩個大小一樣的圓形卡片、彩筆、暗扣; 教師材料準備材料:月相變化盤、多媒體。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激趣導入,聚焦問題 1.古詩引出月亮: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1)找一學生朗讀古詩 (2)全班齊讀古詩 孩子們一年級學過這首古詩對這首古詩很熟悉,用古詩導入新課,引出月亮,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又體現了語文和科學學科的融合。2.了解學生前概念: 同學們,你們平時有觀察過月亮嗎?你看到過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 預設:彎彎的月亮,半圓的月亮,圓圓的月亮。 學生根據日常的觀察和生活經驗回答問題。 通過提問了解學生的前概念,以及學生對月相的了解情況。讓學生明白月亮的形狀是在不斷改變的,激發學生進一步想探究月相變化的欲望。3.聚焦問題:月亮的形狀有哪些變化? 師:月亮只有一個,為什么大家看到的月亮形狀都不一樣呢?這說明了什么?(月亮的形狀是不斷在變化的) 師:沒錯,月亮的形狀在不斷的變化,那月亮是怎么變化的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仔細觀察一下月亮,好好了解一下它。(板書:觀察) 學生通過交流明白月亮的形狀在不斷變化新知探索 (一)活動一:觀察月亮形狀,填涂月相卡 介紹月球: 人們說月亮是我們地球的好朋友,那你們有了解過月亮嗎 誰來分享?(1、月亮始終圍繞著我們地球轉動。2、月亮是一個本身不會發光的球體,月球是一個本身不會發光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球明亮的部分是被太陽照亮的。) 學生自由分享關于月亮的知識。 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月亮的重要知識點,有利于下面演示活動的開展。演示活動: (舉出球體)大家看,老師自己做了一個小月球。白色部分表示太陽照亮的部分,黑色部分表示太陽照不到的部分。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模擬實驗,你們是地球上觀察月亮的小科學家,我手中的球代表月亮。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時候,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你們能看到哪些不同形狀的月亮。然后拿出老師給你們準備好的月相填涂卡,把你們看到的月亮形狀在卡上涂畫出來。看哪個組觀察的最仔細。 學生觀察在模擬實驗中,不同時刻,月亮的形狀,并填涂好月相卡。 在模擬月球運動的演示活動中學生能直觀的看到不同時刻的月相,對月相變化的理解和掌握更容易。師生交流月相變化的規律 (1)展示學生填涂好的月相卡 師:剛剛我們進行的就是月球圍繞地球轉動過程的模擬實驗,同學們觀察得都非常仔細,畫得也很不錯。誰愿意上臺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月相卡。 (2)教師回顧月相變化過程,貼上板書 師:同學們,你們畫得都很不錯,我也想在黑板上來貼一貼我們看到的月亮。(情感教育:十五十六我們能看到圓圓的月亮。同學們,你們知道中秋節嗎?中秋節是在農歷的八月十五,我們通常在這一天會有吃月餅,賞月的活動。)這是老師擺下的月相變化圖,看看與你們的一樣嗎? 學生展示自己填涂好的月相卡。回顧看到的月相。 學生在演示活動后都能順利填涂出正確的月相,師生在交流月相變化規律時,可以適當貫穿一些情感教育。講一講傳統節日“中秋節”。二、新知探索 (二)活動二:了解月相變化的規律 1. 講解月相概念 (1)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時候,我們所看到的月球發亮部分的形狀叫月相。(板書:月相) (2)每天晚上看到的月相是不同的。 學生了解月相的概念,從總結的月相變化圖中明白每天晚上看到的月相是不同的。2.交流月相變化的規律 師: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我們看到的月相是怎么變化的? 3.小結:月相變化的規律:從缺到圓,又從圓到缺。逐漸變化,不斷重復,不會停止。 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月相變化的規律。4.學習《月相變化兒歌》 (出示月相兒歌)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記憶月相變化的規律,老師編了一首兒歌。 《月相變化兒歌》 初一初一看不見,初三初四月彎彎。 初七初八右半圓,十五十六月圓又圓。 二十二三左半圓,二十八九月彎彎。 三十月亮不見了! 學生學習月相變化兒歌,輔助記憶月相變化的規律。 學生的年齡小,所以我自編了一個“月相變化兒歌”,用朗朗上口的兒歌幫助孩子來記憶月相變化的規律,學生都非常喜歡,也非常實用。實踐活動 (一)制作月相變化盤 1.觀看微課視頻了解制作步驟 師:我們知道了月相變化的規律,老師這里做了一個月相變化盤(展示做好的月相變化盤)同學們,你們想知道月相變化盤是怎么做的嗎?我們來看看視頻。 學生觀看微課視頻了解月相變化盤的制作步驟。 教師先用自己做的月相變化盤吸引學生的興趣,在明確實驗要求后,分發材料,讓學生能自己動手做一個月相變化盤。2.明確實驗要求 你們想自己來做一個嗎?大家動手在制作之前,老師還要提幾點實驗的要求。(展示) 3.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用投屏技術展現學生的月相變化盤過程。 學生明確實驗要求,領取實驗器材,自制月相變化盤。三、實踐活動 (二)展示月相變化盤。 1師生交流做月相變化盤的過程。 2.學生上臺展示月相變化盤 學生上臺展示自己做的月相變化盤,并嘗試在展示的過程中說出月相變化的規律。四、總結拓展 1.課后拓展,發放二維碼。 師:同學們的月相變化盤做得很精致,老師這里還有一個課后小挑戰。不同的月相我們除了用圓形涂出來,還可以用奧利奧來做哦。怎么做呢?老師這里準備了一個微課教程,把它轉換成了二維碼。為了表揚今天同學們的表現,我把這個二維碼小卡片,發給大家。大家回去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用奧利奧來做不同的月相。 學生領取二維碼,拓展了解如何用奧利奧做月相。 信息技術與科學學科的融合,我將課后拓展的微課,制成二維碼下發給學生,學生非常感興趣,并且真正將科學帶入課后生活。2.課堂總結 (1)師:愉快的一節課就要結束了,誰愿意來說一說,今天你的收獲。 (總結:今天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每天晚上的月相是不相同的,它是逐漸變化、從缺到圓,又從圓到缺,還在不斷反復。) (2)師:同學們,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月亮會有這樣的圓缺變化嗎?除了我們今天了解到的月相,月亮在其他時間的月相又是什么樣呢?課后可以去查閱相關的資料。在今后的科學學習中,我們也會解開這些問題。 今天我們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學生分享自己的課堂所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