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7)區域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2025 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粹例題詳析集【配套新教材】課標要求:1.學生應能夠理解和分析區域之間的經濟、社會和文化聯系,以及這些聯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這包括理解區域之間的貿易往來、產業轉移、勞動力流動、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聯系,以及這些聯系如何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經濟增長和提高區域競爭力。2.學生應了解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性,掌握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主要途徑和策略。這包括理解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區域合作、科技創新等方式促進區域間的平衡發展,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共同富裕。3.學生應具備綜合分析區域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的能力,能夠結合具體案例,分析區域發展的問題和挑戰,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這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方法和技能,對區域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核心素養:1.區域認知能力:學生應具備對不同區域的地理特征、資源條件、產業結構、文化傳統等方面的認知能力,能夠理解和分析區域之間的差異和聯系。2.綜合思維能力:學生應具備綜合分析區域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的能力,能夠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分析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3.創新思維能力:學生應具備創新思維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方法,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新的觀點、思路和方法,解決區域發展中的問題和挑戰。4.合作交流能力:學生應具備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能夠與不同背景的人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區域發展的問題和解決方案。5.社會責任意識:學生應具備對區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意識,能夠認識到個人和集體的行為對區域發展和環境的影響,積極參與到區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行動中。科學家們認為氫能是控制地球升溫、解決能源危機的最優選擇。由于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氫能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目前只有德國等少數國家有制氫的能力。2023年4月10日,起于烏蘭察布市,終到北京市燕山的“西氫東送”輸氫管道被納入《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建設實施方案》,這標志著我國氫氣長距離輸送管道進入新發展階段。“西氫東送”將大力緩解我國綠氫(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氫氣)供需錯配問題。下圖為氫能工業鏈圖與“西氫東送”工程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下列關于氫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屬于自然資源②零污染③儲存運輸方式靈活④可再生⑤深受地域限制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2.氫能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但以后會被各國大量地開發和利用,這主要得益于( )A.技術水平提高 B.全球氣候變化 C.經濟發展需求 D.氫能儲量豐富3.下列不符合“西氫東送”工程影響的是( )A.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化石能源消耗 B.減少碳排放,促進綠色發展C.緩解能源供需分布不平衡問題 D.緩解京津冀水資源緊張問題1.答案:C解析:由圖可知,氫能不是從自然界直接獲取的,而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因此不屬于自然資源,①錯誤。氫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貯存于水中,而水在地球上分布廣泛,不受地域限制,⑤錯誤。氫燃燒的產物是水,氫能是世界公認的可再生清潔能源,零污染,②④正確。據圖可知,氫能儲存和運輸方式多樣,③正確,②③④正確,C項正確。故選C。2.答案:A解析:受技術水平的限制,氫能一直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所以未來能大量開發氫能主要得益于技術水平提高,A項正確;全球氣候變化、經濟發展需求及豐富的儲量會促使人們去開發氫能,但沒有開發技術的話,氫能并不能被大量開發和利用,B、C、D項錯誤。故選A。3.答案:D解析:“西氫東送”工程輸送的氫氣屬于能源領域,因此影響著我國東部地區的能源結構、能源消費,緩解能源供需分布不平衡的問題,促進西部和東部地區的協調發展,A、C不合題意。“西氫東送”工程為東部地區輸入氫氣,可以減少傳統能源的使用,因此碳排放減少,促進綠色發展,同時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B不合題意。圖中“西氫東送”工程并未輸送水資源,且并未連通黃河流域,因此無法實現促進黃河流域大開發,緩解京津冀水資源緊張問題,D符合題意。故選D。目前我國數據中心用電量已約占全社會總用電量的2%。2022年我國啟動“東數西算”工程,規劃建設8個國家算力樞紐,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將東部的數據存儲、數據離線分析等非實時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實現“數”“算”分離。下圖為“我國算力樞紐和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分布圖”。讀圖回答下列小題。4.我國主要算力樞紐的分布特征是( )A.東部地區等級較高,數量較少 B.沿長江經濟帶布局C.中部地區等級較低,數量較多 D.集中于地勢第三階梯5.“東數西算”工程實現數、算分離主要得益于( )A.高鐵出行的便捷 B.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C.航空運輸的發展 D.特高壓電力輸送技術6.“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能直接帶動甘肅發展的產業是( )A.鋼鐵工業B.石化工業C.紡織工業 D.電力工業4.答案:A解析:根據圖片分析可知,我國主要算力樞紐主要分布在東部和西部地區,西部地區數量較多,東部地區數量較少,但是東部地區的算力樞紐大多位于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重要的區域內,故東部地區算力樞紐的等級要相對高于西部地區,由此可知,A正確,BCD錯誤。本題應選A5.答案:B解析:數據計算主要依靠計算機系統,與交通運輸方式關系不大,AC錯誤;由于網絡基礎設施的改善,數據傳輸速度和穩定度均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為數、算分離提供了良好基礎,B正確;數據計算雖然耗電量較大,但是其不需要特高壓輸電技術,其主要需要電力穩定供應,D錯誤,本題應選B。6.答案:D解析:數據計算主要依靠計算機系統完成,且需要穩定的電力供應以保證計算機設備的正常穩定運轉,由此可知該工程能夠帶動電力基礎設施的發展,與鋼鐵、石化和紡織等工業無關,D正確,ABC錯誤。應選D。塔霍河調水工程是西班牙將塔霍河的水調往塞古拉河流域的一項調水工程。塔霍河水量豐富,源頭約70%的水量都被調往塞古拉河流域。塞古拉河是西班牙東南部的一條河流,流域內土壤肥沃,氣候溫和,農業增產潛力大。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塞古拉河流域水資源最短缺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8.下列有關圖示調水工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全程自流輸水,提水耗能小 B.水源污染輕,水質優良C.沿線地形平坦,工程量較小 D.水源地冰川融水豐富,水量大9.該調水工程建成輸水后,對塞古拉河流域的影響是( )A.土壤次生鹽堿化減輕 B.水土流失減輕C.大氣污染減輕 D.M市地面沉降程度減輕7.答案:B解析:塞古拉河是西班牙東南部的一條河流,流域內屬于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降水少,熱量條件好,農業需水量大,水資源最短缺,B正確,ACD錯誤;故選B。8.答案:B解析:結合圖示水系形態,塔霍河調水工程,要穿過多座分水嶺,不能全程自流輸水,需要開鑿隧道,工程量較大,AC錯誤;西班牙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塔霍河流域人口較少,生產活動少,水源污染輕,水質優良,B正確;水源地屬于地中海氣候,冬季降水多,可調水量大,沒有冰川融水,D錯誤;故選B。9.答案:D解析:結合材料分析可知,該調水工程建成輸水后,緩解了塞古拉河流域缺水狀況,減少了地下水的開采,同時增加了下滲,使M市地面沉降程度減輕,D正確;塞古拉河流域水量增加,農業灌溉面積增加,會加劇土壤次生鹽堿化,A錯誤;不會減輕水土流失,B錯誤;流域水量變化與大氣污染關系不大,C錯誤;故選D。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珠江三角洲地區發生過兩次大規模產業轉移:20世紀70~80年代,香港和臺灣等地的企業大量向珠江三角洲地區轉移,這次產業轉移使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產業結構有所調整。但90年代中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區又開始了第二次產業轉移,原先從香港、臺灣等地遷來的部分產業逐步轉移到粵東、粵北等欠發達地區。這些年,工業、服務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城市化的迅速發展。(1)改革開放之初,簡答出珠江三角洲發展工業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2)試說明珠江三角洲在第一次產業轉移中的產業部門具有的特征。(3)讀廣東省和貴州省三個年份城市化水平統計圖,指出與貴州省相比,廣東省城市化發展的優勢條件。10.答案:(1)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良好的區位條件);勞動力資源豐富;全國最大的僑鄉之一。(2)技術含量低;需要廉價勞動力多;污染較嚴重。(3)與貴州省相比,廣東省地處東南部沿海,地理位置優越;地勢較平坦,交通便利;經濟發達,工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發展水平高。解析:(1)珠江三角洲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為我國第一批改革開放的地區,有國家政策的支持;當地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且為著名的僑鄉之一;適逢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地處沿海,海陸交通便利。(2)改革開放初期,由于珠三角人口密集,經濟基礎薄弱,因此在引進外資的基礎上,主要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這些產業部門具有技術含量低,需要勞動量大,污染較嚴重等特征。(3)根據兩省的區域位置分析江蘇省城市化發展的優勢條件。廣東省在東南部沿海,經濟發達,位置優越;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支持;工農業和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水平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