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城市與城鎮化——2025 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粹例題詳析集【配套新教材】課標要求:1.學生需要了解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以及城市形成和發展的基本條件。這包括掌握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理解不同功能區的劃分和相互關系,以及城市在區域發展中的作用。其次,課標要求學生理解城鎮化的過程、特點及其影響。他們需要知道城鎮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及城鎮化過程中人口、產業、土地等方面的變化。同時,學生還需要分析城鎮化對地理環境、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影響,包括正面影響和可能帶來的問題。2.課標還強調了對城市規劃的認識。學生應了解城市規劃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包括如何合理布局城市空間、優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生活質量等。他們還需要認識到城市規劃在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3.課標要求學生關注城市環境問題及其治理措施。學生需要了解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等,并了解相應的治理措施和技術手段。他們還應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在保護環境、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中的責任和角色。核心素養:1.區域認知:學生應具備對城市和城鎮化地域系統特點的認知能力。這包括理解不同區域城市的形成、發展及其影響因素,認識城鎮化過程中區域間的聯系與差異。通過區域認知,學生能夠更好地分析城市與城鎮化在特定地域背景下的特征和問題。2.綜合思維:學生應能夠運用綜合思維方法,全面、系統、動態地認識城市與城鎮化的過程和影響。這涉及對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關系。3.地理實踐力:在城市與城鎮化的學習中,學生應展現出較強的地理實踐力。這包括進行實地考察、參與城市規劃或相關社會調查等活動,通過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深化對城市與城鎮化的理解。4.人地協調觀:在城市與城鎮化的背景下,學生應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這意味著他們應認識到人類活動與城市發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城鎮化過程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他們應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資源合理利用、環境保護等問題,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武漢因江得名,依江而興。“兩江交匯、三鎮鼎立”是武漢特有的城市格局,但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規模化亮點區塊。2017年7月17日,武漢市政府確定長江新城項目落戶湖泊環繞、開發程度低的諶家硯,包含有“長江綠谷”之稱的武湖等區塊。下圖為長江新城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小題。1.將長江新城定位為“高效高新產業集聚的創新名城”,其主要區位優勢是( )A.科技發達,產業基礎好 B.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好C.政策扶持,勞動力充足 D.地價低,設施完善2.未來武漢將四鎮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好處主要是( )A.避免同質競爭,便于協作 B.提高城市等級,擴大服務范圍C.分散城市職能,降低服務范圍 D.擴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區位3.長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該區域土地利用結構將發生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會導致( )A.熱島效應減弱 B.內澇發生概率下降C.地下水位下降 D.生物種類和數量增加1.答案:B解析:武漢位于兩江交匯處,水陸交通便利。由材料“武漢市政府確定長江新城項目落戶湖泊環繞、開發程度低的諶家硯,包含有“長江綠谷”之稱的武湖等區塊”,可知長江新城環境優美。因此將長江新城定位為“高效高新產業集聚的創新名城”,其主要區位優勢是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好,故B正確。這里“開發程度低”可知科技不發達,產業基礎不好,故A錯誤。該地的勞動力數量無法判斷,故C錯誤。這里“開發程度低”可知這里設施不完善,故D錯誤。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B。2.答案:A解析:武漢四鎮有著不同的功能分工,目的是為了避免同質競爭,便于協作,故A正確。四鎮有著不同的功能分工,不會提高城市等級,故B錯誤。四鎮隔江鼎立,分工不同,會擴大城市的服務范圍,故C錯誤。長江新城落戶在諶家硯,該地是武漢的一部分,不會擴大城市規模,故D錯誤。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A。3.答案:C解析:長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該區域土地利用結構將會變成城市建設用地。隨著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增加,產生廢熱增多,熱島效應會增強,故A錯誤。城市建設用地增加,硬化路面增加,地表水增多,下滲量減少,地下水水位下降,且容易發生城市內澇,故B錯誤,C正確。隨著城市建設用地增加,動植物減少,生物種類和數量減少,故D錯誤。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C。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城鄉資金、人口、技術等生產要素在空間上不斷流動和集聚,城鄉空間結構發生改變并出現新的特征。安徽省淮北市“緣煤而建,因煤而興,煤竭城衰”,隨著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條件的變化,2000年后淮北市開始轉型升級,現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模式。圖為“淮北市城鄉聚落發展的三個不同階段示意圖”。4.該市城鄉空間結構的演進過程是( )A.階段一→階段二→階段三 B.階段二→階段一→階段三C.階段二→階段三→階段一 D.階段三→階段二→階段一5.關于三個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階段一主城區為區域發展核心 B.階段二主城區的影響力顯著增強C.階段三主城區的面積開始縮小 D.階段三煤炭產業是( )該市主導產業6.該市城鄉空間結構發展變化的主要驅動力有①煤炭需求擴大②人口規模變大③產業結構調整④基礎設施完善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4.答案:A解析:根據城市化進程規律,城市化水平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呈現出一個加速發展狀態,在早期處于計劃經濟年代,該市“城、礦、鄉”分離,礦區是主要產業區,和城市脫離,對城市的發展的促進作用小,城市內部缺少多元化產業,難以吸引大量人口,城市發展相對緩慢,對應圖中的階段一;隨經濟體制改革,產業結構升級,城市內部產業集聚發展,吸引人口,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區面積擴大,發展加快,對應圖中的階段二;后來,資源枯竭,城市轉型,隨地價和城市規劃等因素影響,內都部分產業不適合在城內發展,向郊區移動,吸引人口,出現郊區城市化,對應階段三。該市城鄉空間結構的演進過程是階段一一階段二一階段三,A正確,BCD錯。故選A。5.答案:B解析:結合上題分析可知,階段一主礦區和城區脫離,礦區是主要的產業區,是區域發展核心,A錯誤;階段二主城區的影響力顯著增強,城市內部產業集聚發展,吸引人口,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區面積擴大,B正確;階段三出現郊區城市化現象,主城區的面積并沒有縮小,C錯誤;階段三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煤炭產業不再是該市主導產業,D錯誤。故選B。6.答案:C解析:該市后期面臨煤炭資源枯竭,因此煤炭需求擴大不是主要驅動力,②錯誤;人口規模變大是城市發展的結果,不是空間結構變化的主要驅動力,②錯誤;結合第一題分析可知,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及郊區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城鄉空間結構不斷發展變化,③④正確。綜上所述,C正確,ABD錯誤,故選C在我國鄉村發展歷程中,介于縣城和鄉村之間的建制鎮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對縣城和鄉村的投資。當前,縣城對鄉村地區的服務功能愈發突出,鎮逐漸成為城鄉建設中的薄弱環節。下圖示意廣東某典型縣城縣—鎮—村空間服務結構的變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注:線條越粗,表示空間聯系越強7.階段Ⅱ的服務結構模式主要得益于( )A.建成區范圍擴大 B.交通條件改善C.農業規模化推廣 D.建制鎮企業發展8.與階段Ⅰ相比,階段Ⅱ的建制鎮( )A.吸引村民就業比例降低 B.服務空間范圍縮小C.醫療教育設施水平降低 D.商品交易類型減少9.當前建制鎮服務農村地區的現象主要出現在( )A.大城市的周邊縣 B.平原上以農業為主的縣C.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 D.行政區劃面積較小的縣7.答案:B解析:交通條件的改善可以加強縣—鎮—村的空間聯系,結合圖示內容可知,與階段Ⅰ相比,階段Ⅱ縣與鎮的空間聯系增強,村與鎮的空間聯系渠道由單一向多點多重聯系轉變,服務結構的變化主要得益于交通條件的改善,與建成區范圍變化、農業規模和建制鎮企業發展關系不大,B正確。故選B。8.答案:A解析:讀圖可知,與階段Ⅰ相比,階段Ⅱ以建制鎮為局域中心的半封閉式服務網絡解體,縣城對鄉村的服務功能增強,這會使更多村民到縣城就業,建制鎮吸引村民就業比例降低,A正確;由于交通條件改善,建制鎮之間聯系增強,建制鎮的服務空間范圍可能會擴大,B錯誤;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交通條件的改善,建制鎮的醫療教育設施水平將有所提高,C錯誤;各建制鎮之間及其與縣城聯系增強,建制鎮的商鋪進貨渠道更通暢,商品交易類型不會減少,D錯誤。故選A。9.答案:C解析: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交通不便,縣城難以輻射縣域大部分的農村地區,仍然需要局域中心即建制鎮發揮服務功能,C正確。故選C。10.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京津冀地理位置相鄰,但經濟和城市發展差異明顯,三地協同發展勢在必行。北京資源、環境壓力過大,城市問題日益突出,分散城市職能是一項重要舉措、下圖為“京津冀區域簡圖”及“京冀1980年、2012年城市化水平統計圖”。材料二:在20世紀初,半島上的奧蘭多發展成一個欣欣向榮的農產品交易地,是著名的“橘子皮城市”。20世紀50年代后期,太空時代開始,奧蘭多的某些公司開始制造導彈,以及位于佛羅里達東海岸的航天中心的建立,給該地區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和大量的就業機會。1971年迪士尼樂園建成以后,奧蘭多成為一個主題公園大都市,同期,奧蘭多還建成了高技術走廊。近年來,由于人口老齡化嚴重,當地有人建議大量接收移民,但也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下圖為奧蘭多位置圖。(1)結合材料一,從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兩方面,指出1980~2012年北京和河北城市化進程的主要差別。(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北京將部分職能遷往河北的舉措,對緩解北京城市問題的積極影響。(3)根據材料二,分析20世紀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奧蘭多城市化迅速發展的原因。10.答案:(1)城市化水平北京高于河北;城市化速度河北快于北京。(2)分散大城市主城區的職能、控制大城市的過度擴張;減輕主城區的人口壓力,住房壓力;緩解交通擁堵;減輕主城區的環境污染等等。(3)沼澤廣布,城市后備土地資源豐富;第二,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導彈制造,高新技術和旅游業的發展,就業機會多且收入豐厚,促進了城市人口的增加。解析:(1)城市化就是人口向城鎮集聚和城市范圍不斷擴大、鄉村變為城鎮的過程。據圖可比較出:北京城市化水平高于河北,但河北城市化的速度快于北京。(2)根據材料“北京資源、環境壓力過大,城市問題日益突出,分散城市職能是一項重要舉措”,北京將部分職能遷往河北,有利于疏解大城市職能,控制大城市的過度擴張。隨著部分職能的轉出,促使了人口的部分外遷,從而減輕了北京主城區的人口壓力和住房壓力等,緩解了交通擁堵等問題。同時,人口和產業的部分外遷,也減輕了主城區的環境污染。(3)城市化迅速發展說明奧蘭多城市規模迅速擴大,人口數量迅速增多。結合材料可知,奧蘭多沼澤廣布,城市后備土地資源豐富,為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提供了可行性;再加上導彈制造,高新技術和旅游業等第二、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且收入豐厚,吸引大量人口涌入,從而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