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行星地球——2025 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粹例題詳析集【配套新教材】課標要求:1.運用計算機模擬,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并說明地球的運動規律。能解釋晝夜更替與四季形成的原因。2.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3.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基本特征(方向、周期、速度)。4.理解自轉的意義,重點掌握地方時和區時的計算方法,理解國際日界線兩側時間和日期的關系。5.理解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地理意義。6.分析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重點掌握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規律及其與季節的關系。7.懂得運用地球運動解釋生活現象和分析實際問題。8.掌握判讀和繪畫日照圖的技能。核心素養:1.是對地球本身特性的深入理解和認識。這包括對地球的形狀、大小、結構等基本特征的掌握,以及了解地球的運動規律和由此產生的地理現象。例如,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如何導致晝夜交替、四季變化等自然現象。2.是對地球環境系統的綜合分析能力。學生需要能夠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地球各圈層(如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等)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理解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這包括認識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物質遷移和能量轉換過程,以及這些過程對地球環境的影響。3.空間思維能力。通過學習和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運動規律,學生能夠建立起空間概念,想象和描述地球與其他天體之間的關系和運動狀態。4.實踐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的培養。學生應積極參與地理實踐活動,如觀測天文現象、調查地質地貌等,通過親身實踐加深對地球科學的理解。同時,學生還應具備科學探索精神,勇于提出問題、探索未知,為地球科學的發展作出貢獻。2022年10月31日,隨著夢天實驗艙的發射成功,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宮空間站組合完成。天宮空間站在離地面400~450km的軌道上運行,每9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下圖示意某時刻天宮空間站位置及運行軌跡,圖中陰影表示黑夜。完成下面小題。1.空間站軌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夾角最接近( )A.40° B.30°C.20° D.60°2.與地表赤道某點相比,天宮空間站( )A.角速度小、線速度小 B.角速度大、線速度小C.角速度小、線速度大 D.角速度大、線速度大1.答案:A解析:圖中顯示空間站運動軌跡大約在40°N和40°S之間作回歸運動,結合太陽直射點運動規律與黃赤交角的關系,因此空間站運行軌道與赤道平面夾角度數最接近40°,A正確,BCD錯誤。故選A。2.答案:D解析:據材料“天宮空間站在離地面400—450km的軌道上運行,每90分鐘環繞地球一周”可知,天宮空間站90分鐘繞地球一周,地表赤道某點24小時繞地球一周,故天宮空間站角速度大、線速度大,D正確,ABC錯誤。故選D。中國第4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11月1日從上海啟航,預計11月下旬到達南極。此次考察隊將建設我國第五個南極科考站羅斯海站(164°E,75°S)。羅斯海站西側高原廣布,所在區域常年受強勁的西北風影響。羅斯海站主體建設布局講究且采用底部架空設計。下圖示意羅斯海站位置,完成下面小題。3.羅斯海站布局最合適的是( )A. B.C. D.4.科考隊海上航行期間,上海與羅斯海站兩地每天正午太陽高度的差值( )A.先變大后變小一個 B.先變小后變大C.持續變小 D.保持不變3.答案:B解析:羅斯海站所在區域常年受強勁的西北風影響,所以羅斯海站布局時應盡可能減少受西北風的影響,即主體走向與風向保持一致,呈西北東南走向,B正確,ACD錯誤。故選B。4.答案:C解析:科考隊海上航行期間為11月1日至11月下旬,在此期間,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動。正午太陽高度H=90°-緯度差(所求緯度與直射點緯度之差)。11月1日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在15°S附近,上海所在緯度為31°N,故可求得11月1日上海正午太陽高度為90°﹣(31°N+15°S)=44°,且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太陽高度角逐漸變小;11月1日羅斯海站正午太陽高度為90°-(75°S-15°S)-=30°,且隨著太陽直射點南移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變大。故科考隊海上航行期間,上海與羅斯海站兩地每天正午太陽高度的差值逐漸變小,C正確,ABD錯誤。故選C。2023年9月4日,木星在天空中開始逆行,一直到12月31日恢復順行。這種現象每年都會出現,每次持續時長約為4個月。圖為木星逆行原理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5.木星逆行是因為( )A.木星公轉阻力變大 B.木星公轉速度與地球不同C.木星公轉周期變長 D.木星公轉方向與地球相反6.本次木星逆行期間( )A.日地距離逐漸變小 B.赤道地區由秋入冬C.北極白晝日漸變短 D.地球自轉速度變快5.答案:B解析:木星逆行是因為木星公轉速度與地球不同。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木星的公轉周期為約1186地球年,而地球的公轉周期為1年。因此,木星在相同的時間內走過的路程比地球少,所以木星的公轉速度比地球慢。木星公轉速度比地球公轉速度慢,所以木星公轉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時,會出現木星逆行現象,B項正確;木星公轉阻力、木星公轉周期不存在明顯變化,AC錯;木星公轉方向與地球相同,D錯誤。故選B。6.答案:A解析:依據圖文材料可知,9月4日,木星在天空中開始逆行,一直到12月31日才恢復順行,在此期間,地球在公轉軌道上逐漸向近日點靠近,日地距離逐漸變小,A正確;赤道地區全年高溫,沒有秋冬之分,B錯;此時為北半球冬半年期間,過了秋分日,北極便會出現極夜,沒有白天,C錯;地球的自轉速度不受公轉的影響,D錯。故選A.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地球因太陽“氦閃”而被迫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流浪地球”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終止地球自轉;第二步,將地球推入土星軌道,借助土星引力,彈射出太陽系;第三步,地球經歷2500年的星際流浪,抵達新家園距離太陽最近的恒星——比鄰星。下圖為地球流浪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地球在流浪過程中依次經過的天體運行軌道是(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C.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8.比鄰星能成為地球新家園是因為比鄰星可以為地球提供( )A.充足的食物 B.適宜的大氣 C.大量的液態水 D.穩定的光照條件9.示意圖中地球在A、B、C三個位置對應的天體類型分別是( )A.行星——衛星——行星 B.行星——行星——行星C行星——衛星——衛星 D.行星——衛星——恒星10.地球進入比鄰星宜居軌道后,下列推測最可信的是( )A.比鄰星位于河外星系 B.比鄰星位于銀河系C.比鄰星不會發光發熱 D.比鄰星繞太陽運動7.答案:B解析:太陽系由內而外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地球在流浪過程中依次經過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運行軌道,B正確。水星和金星位于地球運行軌道內側,不會經過。A、C錯誤。地球向外運行先經過天王星,其次才是海王星軌道,D錯。故選B,8.答案:D解析:比鄰星作為恒星,能自行發光發熱,可以為地球提供穩定的光照條件,D正確。充足的食物、適宜的大氣、大量的液態水,比鄰星都不能提供,ABC錯誤,故選D。9.答案:B解析:地球在a位置時,圍繞太陽運行,地球為行星。b位置時,由材料“將地球推入土星軌道,借助土星引力,彈射出太陽系”可知,地球并沒有被土星捕獲為衛星,而是繼續向比鄰星進發,因此仍屬于行星。c位置時,圍繞比鄰星繞行,屬于行星。B正確,ACD錯誤。故選B。10.答案:B解析:由材料圖文信息可得,比鄰星距離太陽系4.22光年,仍在銀河系范圍內,A錯誤,B正確。比鄰星為恒星,會發光發熱,C錯誤。比鄰星是一個獨立的恒星系統的中心天體,不會圍繞太陽運動,D錯誤。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