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地球和地圖——2025 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精粹例題詳析集【配套新教材】課標要求:1.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包括大小、形狀、自轉和公轉等,以及它們對地理現象的影響。2.學習地圖的基本要素,如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并能夠準確地閱讀、分析和運用不同類型的地圖。3.培養空間思維能力,通過觀察和分析地圖上的信息,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系和結構。4.運用地球與地圖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例如進行地理定位、路線規劃等實踐活動。核心素養:1.空間感知能力。通過學習和掌握地球的基本特征、地圖的基本要素以及地理空間概念,學生能夠建立起空間感知能力,能夠準確地識別和理解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的空間位置和分布關系。2.地圖應用能力。學生應能夠熟練使用各種類型的地圖,通過閱讀、分析和解釋地圖信息,解決地理問題。這包括理解地圖的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等要素,以及運用地圖進行地理定位、路線規劃等實踐活動。3.地理思維與綜合分析能力。學生需要能夠運用地理知識和空間思維,對地理現象和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綜合判斷。這包括對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4.實踐能力和責任意識。學生應通過實地考察、模擬實驗等實踐活動,加深對地球與地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培養對地理環境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某地質隊進行野外考察,下圖為考察區域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圖中( )A.河流由甲村流向乙村B.甲村與乙村的直線距離約為3千米C.考察路線均沿山谷分布,利于徒步行走D.沿考察線路從甲村去西山,坡度先陡后緩2.考察隊繪制了從西山到北山沿線的地形剖面圖,繪制正確的是( )A. B.C. D.1.答案:A解析:讀圖分析,河流分布在山谷中,山谷等高線形態表現為由低向高處凸出,可知甲村地勢比乙村高,河流由甲村流向乙村,A正確;利用圖中比例尺量算(實際距離等于圖上距離÷比例尺),甲村與乙村的直線距離約為1.5千米,B錯誤;考察路線不僅沿山谷分布,還經過了山坡和山脊,C錯誤;沿考察線路從甲村去西山,坡度先緩后陡,D錯誤。2.答案:C解析:讀圖分析,根據比例尺量算可以得出西山至北山的水平距離約為1800米,并且北山位于西山的東北方向,A、B錯誤;沿線經過河流處的海拔小于300米、大于250米,北山的海拔小于550米、大于500米,可知D錯誤,C正確。下圖為世界某地區局部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該地區的地形特征是( )A.地勢平坦,平原面積廣闊 B.山地縱向分布,河谷相間C.地勢起伏較大,山地面積廣 D.四周地勢陡峭,多盆地分布4.影響該地區城鎮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地形②光照③水源④土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該地區的地形特征有利于( )A.西風挾帶水汽輸入 B.發展交通運輸建設C.大氣中污染物擴散 D.種植高耗水農作物3.答案:C解析:據圖可知,該地區地形以山地為主,中部分布有山谷、盆地,地勢起伏大,山地面積廣。故C選項正確。4.答案:B解析:由圖可知,該地區城鎮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的河流沿岸,所以影響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水源。故B選項正確。5.答案:A解析:根據圖示經緯度可知,該地區冬季受西風帶影響,且該地區西部有開闊的谷口,有利于西風進入,給該地區帶來降水。故A選項正確。甲圖為“‘陸半球’示意圖”,乙圖為“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盧旺達地理位置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6.一架飛機沿最短飛行線路從甲圖中①地飛往②地,其飛行方向是( )A.先向正北,后向正南 B.先向東北,再向東,后向東南C.先向東南,再向東,后向東北 D.一直朝向正東方向7.與甲圖相比,乙圖( )A.比例尺較大,表示的范圍較小 B.比例尺較小,表示的范圍較小C.比例尺較小,表示的范圍較大 D.比例尺較大,表示的范圍較大8.若甲圖中②③兩地的圖上距離為1厘米,則甲圖的比例尺約為( )A.1∶600000 B.1∶6000000 C.1∶60000000 D.1∶6000000006.答案:B解析:球面上兩地間的最短飛行線路應為過兩地所在大圓的劣弧,①②兩地均位于北半球,兩地間大圓的劣弧向北彎曲,②地位于①地的東方,因此,從①地飛往②地,其飛行方向是先向東北,再向東,后向東南,故選B。7.答案:A解析:甲圖為半球圖,乙圖為非洲某國示意圖,與甲圖相比,乙圖比例尺較大,表示的范圍較小,故選A。8.答案:D解析:若②③兩地的圖上距離為1厘米,且②③兩地同位于一條經線上,緯度相差60°,則實際距離約為6660千米,即甲圖的比例尺約為1∶600000000,故選D。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下圖為某半球經緯網示意圖,AB為本初子午線,B點為極點,某日69°至B點附近出現了極晝現象,∠a為45°,該日過后地球公轉速度開始變慢。(1)判斷圖示區域所屬半球,并說出圖示日期的月份。(2)指出圖示日期太陽直射點的緯度,說出該日過后半年內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方向。(3)說出D點的地理坐標,并描述D點與北京的位置關系。9.答案:(1)所屬半球:南半球。月份:1月。(2)緯度:21°S。移動方向:先向北移,(6月22日)后向南移。(3)地理坐標:(0°,45°W)。位置關系:D點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或北京位于D點的東北方向)。解析:(1)根據材料該日過后地球公轉速度開始變慢,說明該日地球位于近日點,日期為1月初,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南極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又該日69°至B點附近出現了極晝現象,說明該半球為南半球。(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直射點緯度與剛好出現極晝現象的緯度互余,該半球69°剛好出現極晝,故直射點為21°,該日為1月初,所以直射點為21°S。該日后半年內即從1月初到7月初,太陽直射點先向北移,后向南移。(3)根據圖中信息可知,D緯度為0°,AB為本初子午線,∠a為45°,又南半球自轉方向為順時針,則D所在經線為本初子午線西側45°,為45°W,故地理坐標為(0°,45°W)。北京地理坐標大致為(38°N,116°E),則D點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10.讀“比例尺為十萬分之一的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1)字母C表示的地形是____。(2)山脊線E的走向大致為____。(3)若站在山頂A和山頂B上,能看到河流上D處小船的是____山頂。(4)圖中所繪乙、丙兩支流中,事實上不存在的是____支流。(5)若將小河甲的水引向療養院,圖中兩條規劃路線①、②中,比較合理的是____。10.答案:(1)鞍部(2)南北(3)B(4)乙(5)①解析:(1)結合圖中信息可知,C位于兩個山頂之間,應為鞍部。(2)結合圖中指標信息可知,山脊線E的走向就是虛線的延伸方向,與南北方向一致,為南北走向。(3)結合材料信息可知,在山頂B上看河流上D處小船之間為凹坡,可以看到;在山頂A看河流上D處小船之間有凸起的地形,看不到。(4)結合圖中信息可知,河流一般流經山谷,圖中乙處為山脊,所以該支流事實上不存在。(5)結合圖中信息可知,將小河甲的水引向療養院,應該要能夠自流,圖中兩地①處地勢比療養院高,①路線的水可以自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