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特征描述類——2025屆地理一輪復習之題型剖析與專練分布特征 答題思路點狀分布 ①要素分布是否均勻;②分布趨勢;③分布疏密;④與其他地理事物(氣候、地形、河流、交通等)的聯系線狀分布 ①線狀地理事物(山脈、河流、交通線、分界線、海岸線、等值線)空間分布特點描述:a.總體概況(位置、曲直、特殊形狀、走向、延伸方向);b.局部分布(分段描述其走向和延伸方向); ②描述多條線狀地理事物的總體分布特征——既要考慮位置屬性,也要考慮數量屬性:a.走向(即延伸方向);b.數量(遞變、范圍、疏密、幅度);c.位置(極值、特殊值出現地區)面狀分布 ①形狀;②延伸方向;③與其他地理事物的關系;④極值;⑤面積大小統計圖表 答題思路變化型統計圖表 ①讀圖表名和坐標名:找到圖表的要素屬性和坐標特征; ②讀數值:高、低; ③描述變化趨勢:副詞——一直、持續、大致、總體;動詞——上升、下降、增多、減少、穩定、不變; ④描述變化速度(看斜率):快、慢、變化率、變化幅度、增長倍數; ⑤描述變化規律:周期性、季節性; ⑥描述特點:周期性,相鄰兩個極值時間等差排列;季節性,同一季節,某地理現象變化一致; ⑦兩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正(負)相關;大致相當結構型統計圖表 ①讀數值; ②計算比例與數量; ③分析主導因素; ④描述特點:××以××為主(××占絕對優勢);××比重波動大(?。弧痢了急戎刂饾u上升(下降)1.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甘肅省東通陜西、西達新疆,省會蘭州處于西北地區的“十字路口”,是該省最重要的經濟、文化、科技中心。該省西北部的Z縣制定了縣域內精準扶貧方案,規劃對某一村落實行生態搬遷。圖左示意甘肅省人口空間分布,圖右中的甲、乙、丙、丁為該村生態搬遷備選安置點。(1)描述甘肅省人口空間分布特征。(2)請結合環境承載力,為該村在甲、乙、丙、丁四地中選取一處最佳安置點,并說明理由。2.結合材料,讀圖回答下列問題。材料:溫哥華位于太平洋東岸,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氣溫為3℃,7月平均氣溫為17℃。溫哥華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本區夏季常吹西北風,而冬季多刮西南風。(1)描述7月等溫線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分析溫哥華降水特點及原因。(3)結合大氣環流知識,說明本區冬、夏季主導風向的成因。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早更新世時期,佳(木斯)依(蘭)分水嶺兩側分布兩條河流,①河向東流,②河向西流。后經構造運動,佳依分水嶺進一步抬升,在流水作用下,河流水系發生演化,兩河貫通,形成松花江現代水系格局。研究人員在位于松花江河谷階地的荒山(采樣點)進行沉積物采樣,發現其沉積物厚度大且較連續,能直接揭示松花江水系演化過程。圖上示意松花江局部水系演化,圖下示意荒山(采樣點)沉積物組成。(1)簡述Ⅰ、Ⅱ時期荒山(采樣點)沉積物的物質來源地和沉積物的粒徑大小總體變化特征。(2)從內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Ⅰ、Ⅱ時期荒山(采樣點)沉積物粒徑變化的原因。(3)分析①、②河貫通的條件。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路線圖中,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為重要節點。希臘國內運輸以公路和海運為主,鐵路為輔,對外貿易主要靠海運,是世界航運大國。2016年8月,中遠海運(香港)接管比雷埃夫斯港經管權。下圖為希臘的等高線地形圖。(1)描述圖示地區地形地貌特征。(2)分析希臘鐵路運輸不發達的原因。(3)簡要說明比雷埃夫斯港項目對希臘的有利影響。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福建武夷山(主峰最高處海拔2158米)氣候溫暖,降水豐富,垂直高差大,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垂直植被帶,不同植被的土壤活性有機碳不同。其中的亞高山矮林,生長低矮,樹干彎曲,多分枝,附生苔蘚植物多。下圖示意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季節變化。(1)與常綠闊葉林相比,亞高山矮林的垂直結構更____(填“簡單”或“豐富”)。(2)試從海拔和季節兩個角度,描述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分布特征。(3)推測亞高山矮林所處的環境特征。(4)武夷山所在區域的自然土壤為____,該土壤中有機質含量____(多/少),試從氣候角度分析原因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人口分布不均衡;東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少。(2)丙地綠洲面積較大,環境承載力較大;丙地現居民點規模較小,可以接納較多外來移民解析:(1)讀圖可知,顏色越深表示人口密度越大,因此甘肅省人口分布不均衡,東南部人口密集,主要集中在東南部,西北部人煙稀少。從氣候角度分析,甘肅省東通陜西、西達新疆,屬于我國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的過渡地帶,東南部地區受季風影響更大,降水較多,且緯度更低,因此冬季氣溫較高,人口密度較大。反之西北地區處于非季風區,降水較少,緯度較高,氣溫較低,冬季寒冷,人口密度較小。(2)結合所學知識,該縣氣候干旱,影響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因素是水源。讀圖可知,丙地綠洲面積較大,水源相對充足,因此環境承載力較大,且丙地現居民點規模較小,人口較少,可以接納較多外來移民。2.答案:(1)特征:向北凸(彎曲)。原因:西側海洋7月份溫度較低;東側為高大的山脈,海拔高,溫度低;海拔較低的溫哥華溫度較東西兩側高,所以等溫線向北凸。(2)降水特點: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原因:該地冬季西側受北太平洋暖流影響,增溫增濕;冬季,西南風從海洋上帶來豐富的暖濕氣流;位于迎風坡,受地形抬升影響,降水豐富。夏季:受西北風影響不易降水,西北風來自陸地;西北風與此段海岸線平行帶來的水汽少。(3)冬季時高壓中心位于本區的南方,受其影響風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轉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轉成西南風;夏季時高壓中心北移至本地西側,而陸地上形成低壓,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同時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偏轉為西北風。解析:(1)結合圖例,從圖中可看出7月等溫線向北彎曲,等溫線向北彎曲,也就是向氣溫低的方向彎曲,說明溫哥華氣溫較東、西兩側高,原因是溫哥華東側為高大的山脈,海拔高氣溫低,西側為海洋,海水熱容量大,增溫慢,氣溫低,所以7月等溫線向北彎曲。(2)溫哥華位于50°N附近的大陸西岸,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由材料“冬季多刮西南風”可知,冬季西南風從海洋上帶來豐富的暖濕氣流。東側是高大的山地,該地區位于迎風坡,受地形抬升影響,降水豐富,且該地區西側受北太平洋暖流影響,增溫增濕作用明顯,降水較多。由于該地區夏季受西北風的影響,而西北風來自陸地,風中攜帶水汽較少,并且西北風與該段海岸線相對較為平行,因此能夠帶來的水汽少,所以夏季降水相對較為稀少。(3)由材料“本區夏季常吹西北風,而冬季多刮西南風”可知,該地冬、夏主導風向不同,受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的影響,冬季氣壓帶風帶向南移,高壓中心位于本區的南方,受其影響風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轉成西南風。而夏季時高壓中心北移至本區西側,陸地上形成低壓,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同時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轉成西北風。3.答案:(1)佳依分水嶺;粒徑自下而上先變大后變小。(2)佳依分水嶺構造抬升,相對高差變大,河流流速變快,搬運能力增強,將較大礫石攜帶至荒山,沉積物的粒徑逐漸由細變粗;隨著荒山沉積物堆積,河床升高,河流流速減慢,搬運能力減弱,沉積物的粒徑逐漸由粗變細。(3)佳依分水嶺構造抬升,兩河向源頭(溯源侵蝕)侵蝕加??;佳依分水嶺巖性疏松,易被侵蝕;兩河距離較近;兩河存在高差。解析:(1)由圖可知,Ⅰ、Ⅱ時期處于河流貫通前,②河向西流,位于②河河谷階地的荒山(采樣點)的沉積物其物質來源于②河上游即佳依分水嶺;由圖可知,自下而上I時期沉積物以粉砂為主,Ⅱ時期沉積物由含礫粗砂演變為中砂、粗砂再演變為黏土,因此沉積物的粒徑大小總體變化為自下而上先變大后變小。(2)由所學知識可知,流水沉積物粒徑變化與流速變化有關。其他條件一定時,某地流速變快,其沉積物粒徑增大,反之則小。由上題分析可知,Ⅰ、Ⅱ時期處于河流貫通前且荒山(采樣點)沉積粒徑自下而上總體先變大(粗)后變?。殻?,即②河流在荒山(采樣點)河段的流速先變快后變小。結合材料可知,佳依分水嶺經構造抬升,相對高差變大,使②河流流速變快,搬運能力增強,將較大礫石攜帶至荒山沉積,沉積物粒徑逐漸由細變粗;隨著荒山沉積物不斷堆積,河床升高、落差減小,河流流速減慢,搬運能力減弱,沉積物的粒徑逐漸由粗變細。(3)由材料可知,①②河流發生河流襲奪,使兩河貫通。結合材料可知其形成條件是佳依分水嶺經構造抬升,落差增大、兩河流速加快,溯源侵蝕加劇,且佳依分水嶺巖性疏松,易被侵蝕;兩河距離較近,不斷向源頭侵蝕,最終切穿佳依分水嶺。此外,①河流襲奪②河流,使②河流流向反轉即流向①河流,說明兩河存在高差,①河流總體海拔低于②河流。4.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坏貏荼备吣系?,地形崎嶇,地勢起伏大;海岸線曲折。(2)山地丘陵地形為主(地形崎嶇),鐵路建設成本高;國土面積小,鐵路營運價值不高;海路和公路運輸業發達;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城際間的聯系可用海運代替。(3)有利于改善希臘的投資環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解析:(1)閱讀等高線地圖描述希臘地區地形地貌特征。希臘等高線多大于200m,部分地區等高線大于500m,為山地地形,綜合來看,希臘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分布在沿海地區,從地勢角度分析,希臘北側等高線數值大,南側等高線數值較小,地勢特征總體表現出北高南低,從等高線數值變化,希臘地形崎嶇、地勢起伏較大,結合圖中海岸線情況可知,希臘海岸線曲折。(2)希臘鐵路運輸不發達的原因主要從地形、鐵路建設的經濟效益角度分析。結合上題可知,希臘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崎嶇,鐵路建設困難,鐵路建設成本高,從鐵路建設經濟效益角度分析,希臘國土面積較小,鐵路并不是最適宜的交通運輸方式,鐵路營運價值不高,結合題干材料信息可知,希臘國內運輸以公路和海運為主,鐵路為輔,對外貿易主要靠海運,從等高線地形圖可知,希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重要城市之間可以借助海運進行聯系,鐵路建設經濟效益不高,使得鐵路運輸不發達。(3)比雷埃夫斯港項目對希臘的有利影響主要從產業、社會經濟角度分析。比雷埃夫斯港項目建設,有助于提升希臘港口建設水平,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供較多的就業崗位,即有利于社會穩定,也有利于經濟發展。港口、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吸引較多的投資,改善希臘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5.答案:(1)簡單(2)海拔:海拔越高,土壤活性有機碳越多;季節:土壤活性有機碳夏季多,春秋季較少,冬季最少。(3)低溫、大風、多雨(4)紅壤 少 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微生物分解有機質的速度快;降水豐富,淋溶作用強,有機質流失快解析:(1)一般熱量,水分越充足的地方,垂直結構越復雜,亞高山矮林分布海拔高于常綠闊葉林,水熱條件更差,垂直結構更簡單。(2)結合圖中所給信息,可知隨海拔增加植被分別 常綠闊葉林、針葉林、亞高山矮林和高山草甸,他們的土壤活性有機碳依次遞減,故海拔越高土壤活性有機碳越豐富。從季節上看,無論何種植被,夏季土壤活性有機碳最豐富,冬季最少,春秋季居中。(3)根據亞高山矮林分布的海拔可知,海拔高,氣溫低;生長低矮,樹干彎曲,主要是受大風影響;附生苔蘚植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