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語文必修上冊單元知識速記第六單元知識速記清單1.課文回顧2.熟記成語青出于藍:藍色從蓼藍提煉而成,但是顏色比蓼藍更深。后來用“青出于藍”來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后人勝過前人。跬步千里:一步一步地堅持走下去,就可以達到千里之外。比喻做事只要努力不懈,總可以獲得成功。鍥而不舍: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堅持到底,不半途而廢。一暴(pù)十寒:曬一天,凍十天。比喻勤奮的時候少,懈怠的時候多,沒有恒心。暴,同“曝”,曬。積土成山:比喻積累少能變多,聚集小能變成大。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草生長在大麻中,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事物的性質可以隨環境而改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尊師重道: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良師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好朋友。兢兢業業:小心謹慎,認真負責。循循善誘:善于有步驟地引導別人學習。為人師表:在人品學問方面做別人學習的榜樣。師表,榜樣、表率。春風化雨:適宜于草木生長的風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對牛彈琴: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現在也用來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言之無物:文章或言論內容空洞。量體裁衣:按照身材剪裁衣裳,比喻根據實際情況辦事。無的放矢:沒有箭靶亂射箭,比喻言語、行動沒有明確目標或不切合實際。面目可憎:形容相貌丑陋或神情卑劣,令人厭惡。禍國殃民:使國家受害,人民遭殃。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出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難以理解。津津有味:感到很有滋味,很有趣味。禮尚往來:在禮節上講究有來有往?,F也指你對我怎么樣,我也對你怎么樣。殘羹冷炙:吃剩的飯菜,喻指權貴的施舍。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莊嚴或正大的樣子,是貶義詞。故弄玄虛:指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望洋興嘆:本義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引人入勝:引人進入佳境(指風景或作品等)。孜孜不倦:勤奮努力,不知疲倦。了如指掌:好像指著自己的手掌給人看一樣,形容對情況非常清楚。心馳神往: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頓。已臻佳境:已經到達了美好的境界。豁然開朗:由狹窄陰暗一下子變為開闊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領悟到某種道理而感覺明朗。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牽強附會:把關系不大的事物勉強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3. 文言實詞虛詞積累1.通假字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例句義①木直中繩, 以為輪②雖有槁暴,不復挺者③則知明而行無過矣④君子生非異也答案 ①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彎曲 ②“有”同“又”,復、再;“暴”同“曝”,曬 ③同“智”,見識?、芡靶浴?,天性2.古今異義詞詞語 例句 解析(古今義)古義:①勸 勸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拿道理說服人,使人聽從古義:②金 金就礪則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黃金古義:③跪 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兩膝彎曲,使一個或兩個膝蓋著地古義:君子博學而日④博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省乎己今義:學問廣博精深古義:⑤爪牙 蚓無爪牙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義:壞人的黨羽古義:非蛇鱔之穴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寄托可寄托者 今義: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上)答案?、賱衩悖膭睢、诮饘僦频牡陡取、坌吠取、軓V泛地學習?、葑ψ雍脱例X ⑥托身,藏身3.多義實詞釋義項(或用詞語 例句法)①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假②以是人多以書假余③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④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 ⑤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⑥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答案 ①動詞,借助?、趧釉~,借、借給?、蹌釉~,假裝?、苄稳菰~,強健的、強大的 ⑤形容詞,有力的、堅硬的 ⑥有余,略多4.詞類活用活用類型 例句例字 意思解釋名詞活用 活用為狀語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②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活用為動詞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其曲中規形容詞活 活用為名詞⑤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用活用為動詞 ⑥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使動用法 ⑦ 使之然也數詞活用 活用為動詞 ⑧用心一也答案?、倜刻臁、谙蛏?向下?、塾斡尽、軓澢取、萆菩小、拮冎?變鋒利?、呤埂瓘澢?br/>⑧專一5.重點虛詞詞語 例句 釋義項(或用法)①青,取之于藍于 ②而寒于水③善假于物④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而⑤而青于藍⑥吾嘗跂而望矣⑦風雨興焉焉⑧圣心備焉無以 ⑨無以至千里答案?、俳樵~,從?、诮樵~,比 ③介詞,引出對象,可不譯 ④連詞,并且,表遞進關系 ⑤連詞,但是,表轉折關系 ⑥連詞,表修飾關系?、呒嬖~,于此?、嘀~,可不譯?、峁?br/>定虛詞,沒有用來……的,無從6.特殊句式句式 例句 調為正常語序或指出標志詞語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狀語后置句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③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使之然也判斷句置句④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定語后置句 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答案?、僬UZ序為“于藍取”“于藍青”?、谡UZ序為“于水寒” ③“……者,……也”表判斷 ④“……者,……也”表判斷?、菀浴爸睘闃酥?,正常語序為“利之爪牙”“強之筋骨”師說1.通假字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例句義①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②或師焉,或不焉答案?、偻笆凇?,傳授?、谕胺瘛?,這里指不從師學習2.古今異義詞詞語 例句 解析(古今義)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學者 古之學者必有師今義: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從而 吾從而師之 今義:連詞,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結果、目的等;因此就今之眾人,其下 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眾人圣人也亦遠矣 今義:大家;許多人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學而大遺,吾④小學 今義:對兒童、少年實施初等教育的學校,給未見其明也兒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礎教育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不必 師不必賢于弟子今義: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古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古文 年十七,好古文 今義: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一般不包括“駢文”)答案?、偾髮W的人?、趦蓚€詞,跟隨并且 ③一般人 ④小的方面學習?、莶灰欢ā、尴惹?br/>兩漢時期的散文,與駢文相對 3.多義實詞詞語 例句 釋義項(或用法)①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 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③六藝經傳皆通習之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惑⑤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答案 ①動詞,傳授?、趧釉~,流傳 ③名詞,古代解釋經書的著作?、苊~,疑惑 ⑤形容詞,糊涂4.詞類活用活用類型 例句例字 意思解釋名詞活用 活用為動詞 ①其下圣人也亦遠矣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詞活用 活用為名詞③小學而大遺意動用法 ④吾從而師之/孔子師郯子⑤而恥學于師答案 ①低于?、谑ト?愚人?、坌〉姆矫?大的方面?、芤浴瓰閹煛、菀浴瓰閻u5.重點虛詞釋義項(或用詞語 例句法)①其聞道也固先乎吾②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其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⑤其皆出于此乎⑥其可怪也歟⑦擇師而教之⑧郯子之徒⑨句讀之不知⑩士大夫之族之 古之圣人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 吾從而師之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答案?、偃朔Q代詞,他 ②代詞,相當于“之”,指童子?、廴朔Q代詞,他們 ④人稱代詞,他(他們)的?、菡Z氣副詞,表猜測,大概?、拚Z氣副詞,表反問,難道 ⑦人稱代詞,指“子”?、嘀甘敬~,那些?、豳e語前置標志 ⑩指示代詞,這,這些 結構助詞,的 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 人稱代詞,他 指示代詞,這些6.特殊句式句式 例句 調為正常語序或指出標志詞語①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判斷句也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賓語前置句解狀語后置句 ③師不必賢于弟子答案?、佟啊病北砼袛唷、谡UZ序為“不知句讀,不解惑” ③正常語序為“于弟子賢”4. 情境默寫。1.勸學1.《荀子·勸學》中用對比的手法說明“學”與“思”關系的名句是“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br/>2.荀子認為人的知識.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斷廣泛學習改造獲得的。“金”要鋒利,需“就礪”;人要改造成為“知明而行無過”的君子,就要“博學而日三省乎己”。3.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地論述了積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說“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倍髯釉凇秳駥W》中則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4.《荀子 勸學》指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這與韓愈《師說》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點是相同的。5.《荀子·勸學》中的“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二句,通過“木”與“金”的變化來進一步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人工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況。6.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卻能“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的“用心一”和螃蟹雖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學習必須用心專一,才能獲得成功。7.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總是更容易成功,《勸學》中表達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兩句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8.《荀子·勸學》中開篇就提出了中心論點,即“學不可以已”,在后面闡明了學習要持之以恒,并在后來形成常用成語的句子是:鍥而不舍,金石可鏤。2.師說1.韓愈認為老師的職能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2.韓愈認為擇師的標準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3.韓愈眼中的師生關系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4.《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原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5.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十分發達,從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學。韓愈寫這篇文章時三十五歲,正在國子監任教。那么,韓愈為什么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原來他所說的“師”,有其獨特含義,并與那些教孩童的老師進行對比,以明確自己所說的老師既不是指各級官府的學校老師,也不是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啟蒙教師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6.本文從多個方面進行對比,抨擊“恥學于師”的人,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果,并用一個反問句推斷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語句是: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7.以孔子為例,指出古代圣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廣泛學習,重視師道的事跡,進一步闡明從師的必要性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的語句是: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8.本文以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度,認為這樣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熟記本單元相關的重點文學及文化常識一、文學常識1.文學常識荀子:性惡論荀子認為人性是惡的,必須依靠后天的學習來矯正。他在《性惡篇》中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偽”就是人為)“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薄肮适ト嘶远饌危瑐纹鸲Y義,禮義生而制法度?!睂W習,就是“化性起偽”的過程。古文運動六朝以來,文壇上盛行駢文(以四字、六字為句,上下句相對,又叫“駢四儷六”),這種文體不重思想內容,講求對偶聲韻和詞句華麗,導致文學創作中艷麗浮靡之風泛濫。這種風氣,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為此,韓愈提倡恢復古文的傳統,并身體力行,培養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創作的年輕人,逐漸形成風氣,所以后來就有了“古文運動”這個名稱。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韓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八股文八股,指八股文,是 15世紀到 19世紀中國封建王朝考試制度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這種文章的每一段落都要死守固定的格式,連字數都有限制,考生只能按照題目的字數敷衍成文,所以,實際上它是一種沒有內容、專講形式的文字游戲。(八股文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故稱“八股文”,也稱“八比”)八股文起于宋末,興盛于明代,衰亡于清代。光緒二十四年,變法維新派首領康有為上書要求廢八股,同年光緒皇帝遂宣布鄉、會試“一律改試策論”。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正式廢除八股,禁錮文人頭腦達五百余年的八股文終于被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黨八股”指革命隊伍中某些人所寫的文章。這種文章對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詞術語,言之無物,空話連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稱之為“黨八股”。雜 文雜文是一種文藝性政論文,主要指“五四”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那種精辟、犀利,帶有濃烈的文藝色彩的議論文章。特點:1、短小、活潑、犀利、雋永。2、既有議論性,又有文藝性。3、題材廣泛,形式多樣。4、大中取小,小中見大。隨 筆隨筆是散文的一種。這類文章,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寫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論性太強的闡釋,行文縝密而不失活潑,結構自由而不失嚴謹,因此,富有“理趣”是其突出特色。隨筆的形式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說理,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也可以對同類事物進行綜合議論,且不受字數的限制。文化常識詞語 解釋特指________________的人。“君子”一詞出自《易經》,被全面君子 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讀書人的道德品質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學派不斷完善,成為中國人的道德典范。古代稱跨出一腳為“____________”,跨出兩腳為跬步“____________”。答案 有學問、有修養 跬 步詞語 解釋指斷開句子的知識。一句話后面的停頓為__________,一句話中句讀間短暫的停頓為________。①《師說》中的“六藝”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藝六種經書,其中《樂》久已失傳。②指______________六種學問和技能。經,古代經典或某些專門性的著作。傳,古代__________的著經傳作。古代巫和醫不分,故并舉。巫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等為巫醫業,也為人治病。答案 句 讀 《詩》《書》《禮》《樂》《易》《春秋》 禮、樂、射、御、書、數 解釋經書 祝禱 占卜常用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列舉確鑿、充分、典型的事例來證明論點,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運用經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等,通過講道理的方式來論引用論證證論點?!耙谜撟C”(引證法)是其中一種,即引用名言警句等作為論據,道理論證來分析問題,論證觀點。將正反兩個方面的論點或論據加以對比,達到否定錯誤論點、樹立正確論點的對比論證目的。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論證論點,化抽象為具體,化陌生為熟識,化深奧比喻論證為淺顯。論證結構基本框架 引論(引出論點或論題)、本論(論證觀點)、結論(歸納總結)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包括確立論點——組織論據——推理證明三個步立論驟。立論方式證明對方觀點錯誤,從而確立自己的觀點,包括辨析錯誤——展開批駁駁論——確立論點三個步驟。總分 分為三類:總-分、分-總、總-分-總。式 效果:結構完整,條理清晰并列 文章的層次、段落、論據之間是平行的、并重的。式 效果:豐富全面,條理清晰第一類(形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或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結構特點 決問題;層進第二類(內容):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個人-集體-社會-國家,局部-式整體,具體-抽象等等。效果:層次清晰,論證嚴密,科學嚴謹對照 把對個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多面進行比照。式 效果:點明差異,突出強調一 名言警句1.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K軾2.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K軾3.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祆?br/>4.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后深,博然后專?!斞?br/>5.讀書使人心明眼亮?!鼱柼?br/>6.當我們第一遍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我們仿佛覺得找到了一個朋友;當我們再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鼱柼?br/>7.我撲在書籍上,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郀柣?br/>8.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么鑒別力?!諣栣?br/>9.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雨果10.書讀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而當你讀書思考得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伏爾泰11.我們要真正學到一點東西,就要虛心。譬如一個碗,如果已經裝得滿滿的,哪怕再有好吃的東西,像海參,魚翅之類,也裝不進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裝很多東西。 ——《雷鋒日記》12.鉆研然而知不足,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虛偽的謙虛,僅能博得庸俗的掌聲,而不能求得真正的進步。 ——華羅庚13.知識是引導人生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燈燭,愚暗是達到光明與真實境界的障礙,也就是人生發展的障礙。 ——李大釗14.學和行本來是有機聯系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只是成為一座死書庫。 ——謝覺哉:《青年人要努力學習》二 古今中外名人讀書故事1.王陽明的心學讀書法則現代人讀書是為了什么?大部分人為了考試或升職,還有人為了消遣娛樂,也有人為了求知,為了做學問。然而,心學大師王陽明在幼年讀私塾時,曾問老師:“人生的終極價值到底是什么?”老師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蓖蹶柮鲄s認為人生的終極價值應是讀書做圣賢。他提出的讀書做圣賢,可以說超越了上面任何一個目的。王陽明讀書講究四點:背誦經典、以無心之心讀書、養不動心、發明本心。這四點對應了讀書的三個階段:第一個是背誦階段,這一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一定要背誦經典,將重要的經典默記于心;第二階段是用心揣摩,爭取將看到的內容全部理解;第三階段是自得于心,“夫學貴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這句話就是說:學習貴在內心的體驗,若是所學有違于自己的內心,即便是孔子的學說,也不敢認為是正確的,更何況那些不及孔子的人的學說呢。讀書的目的是豐盈自己的精神與內心。如果我們讀書后,不能發現內心、明辨是非、懂得道理,那么我們將無法豐盈精神與內心,更不用說提高自己了。2.鄒韜奮現代著名記者、政論家和出版家鄒韜奮,讀書時總是先瀏覽一遍;對其中比較喜歡的,便在題目上標上記號,再看第二遍;非常喜歡的再看第三遍;最喜歡的,便一有時間就反復地看。這樣,他讀過的書籍就形成了一座寶塔,底層最大,是廣泛瀏覽的,越往上,數量越少,讀得越精。鄒韜奮把這種讀書方法形象地總結為“寶塔式讀書法”。寶塔式讀書法是在閱讀時把瀏覽和精讀結合起來,在讀的過程中選優汰劣,避免了平均用力浪費時間。3.毛姆英國作家毛姆提出“為樂趣而讀書”的主張,他說:“我也不勸你一定要讀完一本再讀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發覺同時讀五六本書反而更合理。因為,我們無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變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內也不見得會對一本書具有同樣的熱情?!?br/>4.西漢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應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最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5.鑿壁偷光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十分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墻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先是墻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墻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后的每一天晚上,匡衡都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于他從小勤奮好學,之后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6.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侯寶林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于勤奮好學,他的藝術水平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著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北京所有的舊書攤也未如愿。后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本書。時值冬日:他頂著狂風:晨著太雪,一連 18天都跑到圖書館去抄書。二部 10萬字的書,終于被他抄錄到手。侯寶林正是憑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強毅力,才成為一代相聲藝術宗師的。7.為讀書鋸一床腿半尺王亞南小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時,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聞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后來,終于成為我國杰出的經濟學家。8.與命運抗爭的輪椅青年人工智能博士——李麟青。1987年生的李麟青年僅一歲時被確診為腦癱,輾轉多家醫院,病情卻不見好轉,不僅無法站立和行走,雙手也只有三根手指能比較正常的運動。 可喜的是,他的智力沒有受到影響。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拼命咬牙堅持著艱難的求學之路。身體的障礙給他帶來了諸多困難,普通小孩兒很容易做到的事兒,對他來說卻要費好大的勁兒。他的手不如正常人靈活,書寫上也有一些障礙,全靠一遍遍反復練習才寫好字。因不能行走,他由媽媽抱著上學,同學抱著去廁所,老是背著去考場。就這樣,他克服重重困難,不懈求學 20載,終于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蘇州大學博士,并順利畢業,成為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殘障學生。 特殊的人生經歷讓李麟青成為一個堅韌而柔軟的人,不僅與幫助過他的人心懷感恩,也常由己及人,對許多殘障人士充滿同理心。就讀博士期間,他認為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與父母,同學一道,先后游歷了 20多個國家。旅行中,他發現國內的殘疾人無障礙設施盡管建設了很多,但殘障人士的出行仍是一個苦難問題,很多殘疾人不敢出門,要掃平障礙,改變這一切,李麟青暗下決心。 攻讀人工智能方向的他開始創業研發無障礙地圖。在他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蘇州市全景模式的無障礙地圖問世。這一成果極大地方便了殘障人士和老年人出行。從受人幫助到幫助他人,用自己所學幫助殘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會,李博士做到了。畢業時,李麟青總結自己的過往說:“如果被命運偷襲,最好的反擊就是逆襲?!?br/>素材應用點撥: 李麟青跨越重重困難,積極求學的經歷,非常適合逆境,自立自強,刻苦學習,開拓創新,為夢想而奮斗等主題的作文。 而畢業后創業為殘疾人開發無障礙地圖的事跡,則十分貼合家國情懷,青年擔當奉獻,小我與大我等主題,我們可以因主題的不同選擇應用素材的角度。9.黃國平——從山溝窮小子到網紅博士,實現成功逆襲。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工學博士黃國平憑借論文致謝走紅網絡。 在文中,他回顧了自己從小山溝一路苦讀直到走進中科院的故事,筆觸真誠感人,經歷尤其勵志,坦言自己許多次因現實的壓力快扛不下去了,卻咬緊牙關堅持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信念。這份感人的致謝文也受到了黃國平母校的點贊?!?繼承前人業,開辟新征途”“求實向上”都是母校對他的高度評價。六月,黃國平因回母校演講分享人生感悟而在此刷屏。演講中,他首先強調年輕人要為了目標義無反顧堅持做命運的博弈者,哪怕在狂風暴雨中跌跌撞撞也要前行。 對于不少年輕人走出校園,邁出社會而產生的迷茫和焦慮,黃博士提出了做人應守中恕之道,常懷感恩之心,面對苦難,應忠于自己的內心,寬恕世間的不如意,不要把他人的幫助當作理所當然,盡力多給別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人生這場關于自己的路上認真修行。只有認真活一次,奉獻精彩的人生演出,才對得住這一生。素材應用點撥:“遇百折而不撓,遇萬難而不屈”,可以說是黃國平博士的人生寫照。黃博士早年經歷的生活之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走過這一路的坎坷后,他卻難得地保持著對世界與生命的熱愛與坦然。 他的故事適用于逆境自強,人生價值,執著,堅定,拼搏,坦然面對等作文主題。三 素材運用示例話題 1:熱愛閱讀1.可用素材①黑塞的閱讀②馬克思的閱讀③王佐良的閱讀2.運用實例一杯香茗,一抹陽光,或在房間案頭,或在圖書館里,閑暇時,彷徨時,求索時……只要你愿意,閱讀就可以陪伴在你的身邊,豐富你,激勵你,悅你心靈,助你成長。這大概就是那么多大家癡迷于閱讀的原因吧。黑塞在祖父的藏書里讀到《魯濱遜漂流記》《一千零一夜》后,慢慢走上了文學之路;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讀完幾乎所有的政治經濟學著作后,寫就《資本論》;從“公書林”到包德林圖書館,王佐良靠著閱讀走過最灰暗的歲月,也成為一代翻譯大家。閱讀,就是擁有這樣巨大的能量,快快放下你手中的游戲,停止你無聊的抱怨,捧起一本好書吧,不必在圖書館,不必是午后,無論何時,不拘何處,讓它填充你荒蕪的心靈,為你裝點出多彩的人生。話題 2: 堅持己見1.可用素材①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韓愈《幽蘭操》②不能聽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尼采③韓愈招收后學,倡導古文運動。2.運用實例“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采而佩,于蘭何傷。”人活于世,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當然也就不必逼迫自己去迎合所有人,只要自己是正確的,眾議洶涌,于我何傷。當然,有時堅持己見是有風險的,就像韓愈,在人人以從師為恥的時代抗顏為師,在駢文大行其道時,力倡古文,需要怎樣的勇氣?所以就連蘇軾這樣的大才也要忍不住贊他“文起八代之衰”,這是多么高的評價。堅持己見是不容易的,但正如尼采所說:不能聽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你愿意自己人生的主宰者,還是愿為他人的附庸呢?話題 3: 靈活與僵化1.可用素材① 八股取士② 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③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2.運用實例現實的世界千變萬化,我們從中探求規律,積累經驗,以求能應對種種問題,但我們過度相信這些所謂的經驗,思維更不能僵化,要根據實際做靈活變通。俗語說“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將經驗與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如果射箭不看靶子,彈琴不管聽眾,自顧自地做起來,結果恐怕是要白忙一場。比如明代的八股取士,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怎么想,一律一個框框一個調,仿佛流水線上批量生產出來一般,這樣的文章哪還有什么生氣,哪還有什么思想?這樣的制度哪里還能為國家輸送優秀的人才?話題 4:專注1.可用素材① 孔子學琴于師襄②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③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④有的人一生中只讀過十來本書,卻仍然不失為真正的讀書人。2.片段運用“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睂W習中,我們需要一種專注的精神,否則不但難有所成,還可能形成拖拉散漫的壞毛病。就比如讀書吧,有的人東翻翻西看看,似乎什么也看了,又似乎什么收獲都沒有,有的人一生中只讀過十來本書,卻仍然不失為真正的讀書人。專注讓人受益良多,蚯蚓因為專注,所以“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而我們一旦有了專注的精神,再大的困難也不畏懼,有了專注的精神,再高的山,也敢于挑戰??鬃訉W琴于師襄,即使得到了老師的肯定,仍專注地探尋曲中的境界,直到真正體會了它的內涵??鬃幽艹蔀楹笕搜鐾南荣t,“其皆出于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