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學號 分數2023-2024 學年高一語文下學期必修下冊單元知識速記第二單元 速記清單1.課文回顧課文 作者 文體 基本內容 文本亮點 精彩語句《竇娥冤 關漢卿 元雜劇 遭 到 高 利 貸 毒 多方對比、展示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節選)》 劇本 害、潑皮流氓欺 矛盾沖突,道白凝 神掌著生死權。天壓、貪官污吏毒 練、生動流暢,唱 地也!只合把清濁分刑和判決的竇娥 詞優美、節奏鮮 辨,可怎生糊突了盜在刑場發三樁誓 明 跖、顏淵 為善的受愿感天動地 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雷雨 曹禺 話劇劇 半殖民地半封建 緊湊集中的戲劇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節選)》 本 社會里帶有濃厚 結構,緊張激烈的 我來的。封建色彩的資產 矛盾沖突,豐富的階級家庭內部的 潛臺詞一場悲劇沖突《哈姆 莎士比 話劇劇 身負殺父之仇的 戲劇沖突多樣集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萊特 亞 本 王子對人生的思 中,情節跌宕曲折, 乎技矣。(節選)》 索和內心的矛盾 語言多彩、個性 1.重重的顧慮使我與痛苦 化 們全變成了懦夫,決心的赤熱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在這一種考慮之下,也會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動的意義。2.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2.讀準字音盜跖(zhí) 錯勘(kān) 前合后偃(yǎn)親眷(juàn) 瀽(jiǎn)不了 罪愆(qiān)涔涔(cén) 伺(cì)候 諦(dì)聽迷惘(wǎnɡ) 虔敬(qián) 鞭撻(tà)皮囊(nánɡ) 怪誕(dàn) 嫁奩(lián)隕落(yǔn) 延宕(dànɡ) 吮吸(shǔn)3.熟記成語動地驚天:也作“驚天動地”。形容聲音特別響亮;形容聲勢浩大或事業偉大。順水推船:也作“順水推舟”。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著某個趨勢或某種方式說話辦事。人命關天:事情與人命相關,極其重大。負屈銜冤:比喻身受委屈,心懷冤枉。一帆風順:形容非常順利,毫無波折或挫折。神魂顛倒:形容對人、物或事入迷著魔。涂脂抹粉:原指女性化妝,現多比喻對丑惡事物進行粉飾。煙視媚行:瞇眼看,慢慢走。課文中形容扭捏不自然的樣子。熟記本單元相關的重點文學及文化常識1.元雜劇的鼻祖——關漢卿關漢卿,元代戲曲作家。他一生共創作了 60 多個劇本。關漢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劇,寫得一腔怨氣噴如火,感天動地驚鬼神;他的喜劇,寫得嬉笑怒罵多辛辣,妙趣橫生滿屋春;他的歷史劇,寫得歷史人物如再現,豪氣逼人真雄健。作品主要有《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單刀會》等。其中《竇娥冤》被稱為世界十大悲劇之一。1958 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把關漢卿與達·芬奇等同列為世界文化名人。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馬致遠四位元代雜劇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元雜劇文體知識元雜劇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調)演唱的一種戲曲形式。金末元初產生于中國北方。作為一種新型的完整的戲劇形式,元雜劇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嚴格的體制,形成了歌唱、說白、舞蹈等有機結合的戲曲藝術形式,并且產生了韻文和散文相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元雜劇有一套較嚴格的體制:1.結構:元雜劇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個完整的故事,個別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連演。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較多的場次,類似于現代戲劇的“幕”。有的雜劇還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當于現代劇的序幕,用來說明情節,介紹人物。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凈、雜等。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凈是性格暴烈的男演員。雜是除以上三類外的演員,有孤(官員)、駕(皇帝)、卜兒(老婦人)、徠兒(小廝)、細酸(讀書人)等。3.劇本的構成:劇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構成。唱詞是按一定的宮調(樂調)、曲牌(曲譜)寫成的韻文。元雜劇規定,每一折戲,唱同一宮調的一套曲子,其宮調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順序都有慣例規定。2. 中國戲劇第一人——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萬家寶,,劇作家。1933 年創作的處女作四幕劇《雷雨》,以高度的藝術成就和現實主義的藝術力量震動了當時的戲劇界,標志著中國話劇藝術開始走向成熟,幾十年來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話劇之一。戲劇文體知識戲劇是一種在舞臺上表演的綜合藝術。它借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手段來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與小說、詩歌、散文并列的戲劇文學,指的是供舞臺表演使用的文學劇本。戲劇的要素主要包括:戲劇沖突、戲劇語言(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人物形象。中國的戲劇,古代與現代差別迥異。古代戲劇稱為“戲曲”,主要包括南戲、雜劇、傳奇以及各種地方戲。現代戲劇主要指的是 20 世紀以來從西方傳入的話劇、歌劇和舞劇等,其主體是話劇。戲劇按表現形式分為話劇、歌劇、舞劇等,按矛盾沖突的性質分為悲劇、喜劇、正劇等,按題材分為現代劇、歷史劇、兒童劇等,按篇幅分為多幕劇、獨幕劇。3.戲劇藝術的典范——莎士比亞莎士比亞(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代表作有歷史劇《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劇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劇有《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一 把握戲劇閱讀要點1.分析戲劇結構,把握其情節,概括其主題戲劇結構是由情節、幕場等戲劇要素構成的戲劇存在形態。主要包括情節的安排、分幕分場的處理等內容。戲劇由于受時間、空間的嚴格限制,所以劇本的藝術結構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尤顯得重要。戲劇結構類型分為回顧式、開放式、人像展覽式三種。戲劇情節,一般是指作品中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各種關系所組成的生活事件、矛盾沖突的發展過程。戲劇情節是由一個個場面連貫而成的。場面是情節發展的基本單位,情節隨著場面的次第轉移而不斷發展。根據戲劇矛盾沖突的發展進程,一個劇本情節的構成可分為矛盾的開端、矛盾的發展、矛盾的激化(高潮)和矛盾的解決四個部分。戲劇主題就是通過情節和矛盾沖突所表現出的戲劇的中心思想和靈魂。閱讀戲劇文學,首先要分析其結構,把握其情節,在此基礎上要對其主題進行深入地挖掘和概括,以此來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2.分析戲劇的主要表現手法戲劇的主要表現手法有:①戲劇動作。它分為語言動作和外部動作兩大部分。語言動作即臺詞,它是戲劇動作的基本形式,是人物心理、性格的直觀顯現。外部動作是人物的行為、舉動、表情等“可視”動作,還包括人物“停頓”“沉默”的靜態動作。②性格沖突。它包含兩個方面:外部沖突和內部沖突。人物之間的性格沖突,是外部沖突;人物性格內部各側面的矛盾,則是內部沖突。性格沖突有其發生、發展、解決的過程。這過程正是劇本的基本情節。讀者可以從性格沖突中去認識劇本所反映的社會矛盾、去尋求其思想意義。但應認識到,沖突雖是劇本情節的基礎和主干,但絕不是戲劇情節的全部;非沖突的內容,也是戲劇情節的有機部分。讀者應既看到矛盾沖突又不忽視非沖突的內容因素,完整地認識劇本的內容。③戲劇語言。讀者應從戲劇語言的動作性、個性化、富于潛臺詞等幾方面來品評鑒賞。3.分析戲劇中的主要形象,把握其思想和性格特點戲劇是靠演員來演繹人物故事的,由于它表演的獨特魅力,能夠使觀眾直接面對劇中人物,也就更容易在觀眾心中產生不可磨滅的印象,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成為戲劇藝術最主要的特色之一。戲劇的鑒賞,自然也就離不開對人物形象的鑒賞。戲劇中的人物形象,更直觀,影響也更大,甚至影響到其他藝術種類的形象創造。那么戲劇是如何來塑造人物形象的呢?首先,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由于戲劇藝術的獨特性,它不可能長篇大論地演敘故事情節,全面地展現人物的發展,總是擷取最能展現人物性格的沖突點,通過激烈的戲劇沖突來展現人物的性格。其次,人物性格的展現,離不開具有個性化的語言。鑒賞人物,自然必須去細細品味作家嘔心瀝血所提煉出來的人物語言。無論是以說話為主的話劇,還是以唱為主的傳統戲曲,人物的語言是展現人物性格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第三,人物性格的展現和個性鮮明的動作是分不開的。讀劇本,尤其是應注意劇作中的動作說明。動作說明能較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內心感情,以及對人物性格的展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4.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力戲劇語言是構建劇本的基礎。主要包括人物語言和舞臺說明。人物語言也稱臺詞,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等,這是人物心理活動與行為動作的外觀,由此展開戲劇沖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戲劇主題。品味人物語言,應關注以下三方面:(1)品味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因為個性化的語言能準確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所謂個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齡、身份、經歷、教養、環境等影響而形成的個性特點。戲劇文學中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尤其重要。優秀的戲劇人物語言往往三言兩語就能把人物個性展示出來。(2)品味富有動作性的人物語言,即戲劇沖突中人物之間的動作沖突或人物內心活動。常說的“行由心指”“言為心聲”,就是說人物的內心世界必定通過言、行表達出來,這種顯示動作性的語言,出自人物內心,因而能展示人物豐富的心理境界。(3)品味人物語言中蘊涵的豐富的潛臺詞,也就是“言外之意”“話外之音”。這是話語字面意思以外的一種深層意義。優秀的臺詞往往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給人以深廣的想象空間,能起到一石多鳥之效。5.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掘戲劇作品的豐富意蘊戲劇展示人物形象,表達作者的感情,突出文本主題。對作品的具體解讀,可從多個角度和層面入手,例如從情節結構、人物形象、戲劇沖突、敘事方式、語言風格、表現技巧等角度,來透視作品的表層意義和深層意義,解剖其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分析人物性格的多側面,品味作品語言的多層次含義等。6.探討戲劇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戲劇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區域性,反映著鮮明的民族心理特質,閱讀戲劇就是要探討文本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對于故鄉、故國的思念,地域的傳統、崇德重義、追求精神境界,反思歷史的傳統,關注道德的規范等等既是戲劇體現民族心理的表現主題,也是作者追求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閱讀戲劇,要在初步了解情節和主題的前提下,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深入探討,以期挖掘出戲劇的民族特征和人文精神。二 突破戲劇閱讀的考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題目。周樸園 (指窗)窗戶誰叫打開的?魯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關上窗戶,慢慢地走向中門)周樸園 (看她關好窗門,忽然覺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侍萍停)你——你貴姓?魯侍萍 我姓魯。周樸園 姓魯。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魯侍萍 對了,我不是,我是江蘇的。周樸園 你好像有點無錫口音。魯侍萍 我自小就在無錫長大的。周樸園 (沉思)無錫?嗯,無錫,(忽而)你在無錫是什么時候?魯侍萍 光緒二十年,離現在有三十多年了。周樸園 哦,三十年前你在無錫?魯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時候我記得我們還沒有用洋火呢。周樸園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遠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歲的時候。那時候我還在無錫呢。魯侍萍 老爺是那個地方的人?周樸園 嗯,(沉吟)無錫是個好地方。魯侍萍 哦,好地方。周樸園 你三十年前在無錫嗎?魯侍萍 是,老爺。周樸園 三十年前,在無錫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魯侍萍 哦。周樸園 你知道嗎?魯侍萍 也許記得,不知道老爺說的是哪一件?周樸園 哦,很遠的,提起來大家都忘了。魯侍萍 說不定,也許記得的。周樸園 我問過許多那個時候到過無錫的人,我想打聽打聽。可是那個時候在無錫的人, 到現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著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魯侍萍 如若老爺想打聽的話,無論什么事,無錫那邊我還有認識的人,雖然許多不通音信,托他們打聽點事情總還可以的。周樸園 我派人到無錫打聽過。——不過也許湊巧你會知道。三十年前在無錫有一家姓梅的。魯侍萍 姓梅的?周樸園 梅家的一個年輕小姐,很賢惠,也很規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來,后來,——你知道嗎?魯侍萍 不敢說。周樸園 哦。魯侍萍 我倒認識一個年輕的姑娘姓梅的。周樸園 哦?你說說看。魯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賢惠,并且聽說是不大規矩的。周樸園 也許,也許你弄錯了,不過你不妨說說看。魯侍萍 這個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個,她手里抱著一個剛生下三天的男孩。聽人說她生前是不規矩的。周樸園 (苦痛)哦!魯侍萍 她是個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聽說她跟那時周公館的少爺有點不清白,生了兩個兒子。生了第二個, 過三天,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館,剛生的孩子她抱在懷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周樸園 (汗涔涔地)哦。魯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無錫周公館梅媽的女兒,她叫侍萍。周樸園 (抬起頭來)你姓什么?1.下列對節選的這段戲劇的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A.“很自然地走到窗前,關上窗戶,慢慢地走向中門”中“慢慢地”,表明魯侍萍內心的痛苦、矛盾。B.周樸園問“你——你貴姓?”這個“貴”說明周樸園尊敬一個陌生的女子,顯示了他在平常的交際中很講究身份和禮貌。C.周樸園從“沉思”“苦痛”到“汗涔涔地”,說明了周樸園對昔日的侍萍充滿了無限的懷念和柔情,對自己以前的罪行也很內疚。D.聽到侍萍說出“侍萍”這個名字,周樸園“抬起頭來”驚問,說明周樸園害怕見到當年的侍萍,虛偽之相躍然紙上。答案 B解析 B 項,“貴”在這里并非說明周樸園尊敬侍萍,而是顧及了他自己高貴的身份和老爺的地位,說明周樸園在平常的交際中習慣了擺架子。2.下列對節選的這段戲劇的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A.“很自然地走到窗前,關上窗戶,慢慢地走向中門”又自然地勾起了周樸園對“梅小姐”的回憶,推動著情節的發展,為下面周樸園的反應做鋪墊。B.“很賢惠,也很規矩”運用了反語,周樸園極盡贊美之能事,意在掩蓋自己曾經犯下的罪惡,維護自己的身份、地位。C.周樸園的各個“哦”字內涵豐富,這與侍萍的“哦”字所表現出的平緩、壓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D.“忽然地投水死了”和“忽然周少爺不要她了”,這兩個“忽然”形成對比,魯侍萍是針鋒相對,仍用原詞,以揭露周樸園的狠毒和狡猾,語含譏諷。答案 B解析 B 項,“反語”錯誤,這里周樸園是為了美化魯侍萍,一是掩蓋自己的罪惡,二是以此慰藉自己空虛的靈魂。3.選段部分中,隨著“劇情收放”周樸園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4 分)答案 周樸園從魯侍萍關窗的動作中感到一絲奇怪,于是開始詢問,產生好奇和一絲希望,試探性地詢問她是否知道三十多年前的“事件”,可是等魯侍萍把話頭接過去,一下子說出所謂“梅小姐”的“丫頭”身份及“不光彩”的行為、不幸的命運時,周樸園突然被迫面對他過去犯下的罪惡,三十多年來這恐怕是第一次,因此他非常痛苦、緊張(舞臺提示語里有“苦痛”“汗涔涔地”),直至最后周樸園抬起頭來質疑魯侍萍的身份的疑惑。4.對于梅姑娘,周樸園和魯侍萍有著不同的說法,請分析兩人說法存在差異的原因。(6 分)答案 以周樸園的身份打聽一個侍女會讓人覺得奇怪,所以極力美化當年的侍萍,把當年的下人說成是“年輕小姐,很賢惠,也很規矩”,意在避免別人的猜疑,表現了他虛偽的一面,他怕有損于自己的名聲才編了這樣一個故事。已知實情的侍萍聽到周樸園的謊言,想到自己的遭遇,滿懷悲憤,她的話表現了她內心的痛苦和對周樸園虛偽的不滿。【人物長廊】抗爭的竇娥這是一個永遠不因為自己寒冷,就忘掉給別人添衣的人。這是一個永遠不把別人的憐憫和施舍,當作自己的幸福 的人。同時,這又是一個愈是處在屈辱的境遇底下,就愈是堅持自己的人格尊嚴的人。她,溫柔賢淑,又剛烈堅毅。地,自己置身苦難,卻心掛婆母。令人回腸蕩氣,悲從中來。她,直指社會的最高統治者。剛烈性格的抗爭,叫人義憤填膺,怒火中燒。給曹禺的頒獎詞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悲劇之父:莎士比亞人世無常——仇恨與愛情,陰謀與正義,欺凌與溫暖,詭計與機智……世態炎涼收錄筆端,錯綜復雜活躍紙上,悲喜冷暖充實舞臺。每一出戲劇演繹著社會百態,絕望與希望在他手上升華。簡單的文字,在你的偏執下,成就一部部感人臟腑的悲劇。那使人潸然淚下的劇情,是一篇篇驚世之作,蘊涵了人類最真摯的感情,那世界最潔凈的淚滴,隨你筆下的悲劇緩緩落下。【觀點,從材料中提煉】(1)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道德正義感的力量在何方 竇娥小心奉養婆婆,是具有純樸美好心靈的下層勞動婦女。在被張驢兒父子逼婚時,竇娥堅決不從,進而被張驢兒誣陷而蒙冤被害。整個案情漏洞百出,卻被貪贓官吏執行了死刑,顯示了人間邪惡勢力的橫行。竇娥與張驢兒父子、與官府的較量,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在他們的較量中,我們呼喚道德的正義感,呼喚社會的良知。這不僅是封建社會的問題,同樣也是今天我們面臨的社會問題。【相關名言】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諺語②正義是人類最大的利益。——韋伯斯特③有些正義的豁免權永遠掌握在正義手中。——斯坦尼夫拉克·萊克(2)懲罰邪惡:有沒有人文的底線?為了表明竇娥的冤屈,作者關漢卿在竇娥臨死前,發下了三樁誓愿: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干旱三年。這三樁誓愿是超現實的,是給正義者的響亮的支持,反映了人民懲治邪惡的良好愿望。但是,懲治邪惡是不是沒有底線?把自己的快意恩仇建立在踐踏廣大百姓的利益基礎上?竇娥的六月飛雪,干旱三年,對百姓絲毫沒有人文關懷,老百姓不應該是張驢兒們的殉葬品!(3)天地精神與人格力量。竇娥臨刑前,指天罵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這是人在絕望中迸發出來的呼號。封建社會,人們把希望寄托于天地,當正義得不到伸張的時候,人們就希望借助天的力量來懲治邪惡。六月飛雪,干旱三年,實質就是天的力量。竇娥的冤最終還是依靠天來做仲裁。但是,天地精神只是虛幻的所在,依靠天地的力量來裁判天下,是自欺人的表現。因此,懲治邪惡最終要靠人的正義力量。(4)當利益與親情博弈時,何者為重?周樸園作為一個資本家,與他的親生兒子魯大海發生了正面沖突,面對礦廠的利益與骨肉親情,周樸園選擇了前者。他當著魯侍萍的面開除魯大海,并趕走了他。現實的利益使親情異化,甚至徹底消失,周樸園與魯大海之間只剩下純粹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利益是純粹的物質,而親情卻是血濃于水的情感,物質永遠不能購買親情,親情也絕不可能復制。當親情遭遇物質,我們要理智地選擇。【相關名言】①家庭是一項社會發明,其任務是將生物人轉化為社會人。——古德《家庭》②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隱藏著甜蜜的愛。——蕭伯納(5)人性的復雜性。周樸園的個性是多面的、復雜的。一方面,作一個資本家,他對付礦上工人的罷工,采取野蠻手段,勾結軍警開槍鎮壓,毫無"文明"可言。在家庭生活中,他更是一個暴君,極力維持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君臨一切的地位,唯我獨尊。但另一方面,周樸園也是個悲劇人物,他得不到一絲家庭的溫暖。所以,他的心里還有一個隱秘的角落,保留著青春時代初戀的記憶。從這個角度看,周樸園也有善的一面,雖然,他的紀念僅僅是為了填補空虛的感情。人性具有兩面性。人性是復雜的,不能簡單地界定他善或者惡。大善之人也可能偶爾流露出不善,大惡之人也會有一點善的殘留。(6)階級社會的感情難以擺脫階級的束縛。在階級社會里,任何一種情感都必須服從本階級的利益,離開了現實的利害關系來奢談感情,不過是騙人的鬼話。周樸園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是屬于整個資產階級的,他不可能超越自己的階級。周樸園趕走魯侍萍并不是他個人的意愿,侍萍臺詞中的人稱由“你”改換成“你們”,意即侍萍指控的對象由周樸園轉向周家家長,且矛頭主要指向后者。由此看來,逼迫侍萍走上絕路的“罪魁禍首”應該是周樸園的父母。但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他又是沒有辦法阻止的,社會輿論、整個統治階級勢力以及封建社會思想的壓迫與侵蝕,使他恐慌,使他矛盾,他無法割舍根深蒂固封建營壘的精神因子,所以他們曾經相愛正同他們后來分手一樣是真實的。(7)時代的靈魂你是"時代的靈魂","不屬于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的世紀"。你的作品早已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無價之寶,早已超出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飛越了英國國界,成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你是西方戲劇藝術史上難以企及的高峰。你為人類展開了廣闊的生活畫面: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社會各個階層的人物都在你的筆下婆娑起舞、光彩奪目、栩栩如生,而每個人又有各自的愛憎、傷悲與歡樂,每個人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你用一雙點石成金的妙手,令人驚嘆地表現了自己的時代和時代精神,表現了人文主義者的愛情、友誼、生活、理想。你是一位語言大師,詩化的語言,柔婉如同淙淙流水,激蕩如同驚濤拍岸,令人回味無窮。你造就了英國詩歌和戲劇的"黃金時代"。你是世界文學史上璀璨的明珠、燦爛生輝的明星。你就是被譽為西方最偉大的詩人和戲劇家的。——威廉 莎士比亞(8)華麗的憂傷人性的悲劇,兄弟間的屠戮,戀人背離誓言,而這前者是哈姆萊特的叔父,后者是他的母親。往昔那些溫馨的、熱烈的、甜蜜的,瞬間被全盤推翻:原來連至親的人都不能相信!他不再相信血濃于水的親情,哈姆萊特對王后說:“來,來,坐下來,不要動;我要把一面鏡子放在你面前,讓你看看你自己的靈魂。”他不再相信堅不可摧的友情,哈姆萊特一遍遍地對霍拉旭等友人說:“把手按在我的劍上宣誓。”我們的心臟外有一層薄薄的骨骼,一層薄薄的肌肉,一層薄薄的皮膚,因此我們無法看清對方的心。人們總是害怕那些未知的事物,于是我們相互提防,獨自戰栗。(9) 人性的思考哈姆萊特是個完美的人文主義者,但他卻是異常憂郁的,因此,他有了"憂郁王子"的稱號。哈母萊特的理想被冷酷的現實撞得粉碎。他的父親被謀害,自己的王位被篡奪,母后與叔叔亂倫,滿朝文武都趨炎附勢、阿諛奉承..黑暗的現實令他絕望,他感到"丹麥是一座地獄",咒罵他置身的人世是"一座長滿惡毒的莠草的荒蕪不治的花園";抨擊他生活的時代是"一個顛倒混亂的時代"。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令哈姆萊特覺得萬分無助,他絕望地呼喊:"生存與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可是沒有人能回答他。他只有獨自痛苦地思考,于是憂郁成了他的性格。(10)選擇生存"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哈姆萊特直面人生的真情,喚醒了一顆麻木的心靈。肖洛霍夫說過,人是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著的。如果你對自己失去希望而選擇毀滅,選擇去一個未知、空洞的世界,那么,你活在世上也沒有意義了。或許對于脆弱的人來說,當今競爭激烈的世界是一個地獄,面對著那些意志堅強、勇敢鎮定的人來說,生存是一種享受,世界是個天堂。一個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如果你因一點困難就絆住手腳,成為懦夫的話,那你原本光彩鮮明的生命會被披上一片陰霾。記住,任何時候,生存還是毀滅,你都要堅定地選擇前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