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語文必修下冊單元知識速記第三單元知識速記清單1.課文回顧課文 作者 文體 基本內容 文本亮點 精彩語句《青蒿素: 屠呦呦 演講稿/ 這是一篇獲獎感 謀篇布局,別出心 青蒿素:人類征服疾人類征服疾 論文 言,回顧了青蒿素 裁巧妙剪裁,詳略得 病的一小步病的一小 的發現和用于治療 當 “青蒿素的發現,則步》 瘧疾的過程,闡述 小標題組織全文 是中醫藥學贈予人類 了中醫藥理論的重 的瑰寶。”“青蒿素是要作用,展現了創 中醫藥學給予人類的新意識在科學發現 一份珍貴禮物。”過程中的推動作用。《一名物理 加來道 科學自 這是一篇自傳性質 簡潔的語言, 我記得,我花了好多學家的教育 傳/科普 的記敘文,講述了 時間靜靜閱讀我能夠歷程》 雄 文 作者童年與科學接 豐富的想象力和實 找到的關于這個偉人觸的兩件趣事,介 驗精神是在科學事 和他的理論的每一本紹了自己成為理論 書。這種記憶到現在物理學家的歷程, 業上獲得成功的必 仍然溫暖如春。表現了科學家探求 備素質。真知的執著精神。《中國建筑 梁思成 社科論 這是一篇說明文, 綜合運用多種說明 這種“詞匯”和“文的 文、說 闡述了中國建筑的 法”到底是什么呢?明文 九大特征以及中國 順序 時間順序 空特征》 歸根說來,它們是從建筑的風格和手 間順序 邏輯順序法,展示了中國建 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筑在世界建筑史上 在長期建筑活動的實的獨特地位和重大 打比方,作比較等 踐中所累積的經驗中價值。多種說明方法的運 提煉出來的,經過千用 百年的考驗,而普遍地受到承認而遵守的規則和慣例。它們是智慧的結晶,是勞動和創造成果的總結。它們不是一人一時的創作,而是整個民族和地方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下的產物。《說“木 林賡 文藝隨 這是一篇文藝評 引證法中妙用古詩 1. 然則“高樹”則飽葉”》 筆 論,著重分析了中 滿,“高木”則空闊,國古典詩歌用“木 詞 這就是“木”與葉”而不用“樹 “樹”相同而又不同葉”,又由“木葉” 的地方。發展為“落木”的 2.然 則 “ 木 葉 ” 與原因,從而闡發了古典詩歌語言富于 “落木”又還有著一暗示性的特質。 定 的 距 離 , 它 乃 是“木”與“葉”的統一,疏朗與綿密的交織,一個迢遠而情深的美麗的形象。2.讀準字音青蒿(hāo) 瘧(nüè)疾 瑰(ɡuī)寶 肆虐(nüè) 羥(qiǎnɡ)基 砒(pī)霜 芍藥苷(ɡān) 福祉(zhǐ)杜撰(zhuàn) 貪婪(lán) 撒手人寰(huán) 畏葸(xǐ)緬(miǎn)甸 接榫(sǔn) 柁(tuó)墩如翚(huī)斯飛 額枋(fānɡ)戧(qiànɡ)獸 裊裊(niǎo)灼灼(zhuó) 亭皋(ɡāo)柳惲(yùn) 寒砧(zhēn) 涔(cén)陽 萬應錠(dìnɡ) 言筌(quán)3.熟記成語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非常渺小。細枝末節:細小的樹枝,不大的環節。比喻事情或問題的細小而無關緊要的部分。五彩斑斕:形容顏色非常好看,色彩相當豐富,多種顏色錯雜繁多耀眼。高深莫測:高深的程度無法揣測。形容使人難以理解。撒手人寰:指離開人世,死亡的委婉說法。畏葸不前:畏懼退縮,不敢前進。截然不同:形容兩件事物區別明顯,一點相同的地方也沒有,完全不一樣。自以為是: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五彩斑斕:形容顏色非常好看,色彩相當豐富,多種顏色錯雜而繁多耀眼。在所不辭:決不推辭(多用在冒險犯難)。自鳴得意:自以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細。大同小異: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千變萬化:形容變化非常多,沒有窮盡。熟能生巧:熟練了就能產生巧辦法,或找出竅門。相去無幾:二者距離不遠或差別不大。一言難盡:形容事情曲折復雜,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不落于言筌:不在語言運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跡。熟記本單元相關的重點文學及文化常識1.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此獎項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2017 年 1 月 9 日,屠呦呦獲得 2016 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8 年 12月 18 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2019 年 1 月 14 日,屠呦呦成功入選 BBC 發起的“20 世紀最具標志性人物”票選活動的候選人名單。2019 年 9 月 17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國勛章”。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感動中國》2015年度人物頒獎詞2.加來道雄加來道雄,和族,科學家,1947年 1月 24日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何塞。科學暢銷書作者,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物理學博士、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心的理論物理學教授,超弦理論的專家 。加來道雄的著作都廣受贊譽,《構想未來》、《超越愛因斯坦和超空間》、《平行宇宙》,均被《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提名為當年的最佳科學讀物之一。他主持著一檔全美國聯網的科學廣播節目,還在《曉聞熱線》、《60分鐘》、《早安美國》以及《拉里·金直播在線》之類的全美國性電視節目中亮相。2. 梁思成梁思成(1901—1972),中國建筑的一代宗師。我國著名建筑學家、建筑史學家、建筑教育家,清華大學教授。近代學者梁啟超的兒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他一生醉心于中國建筑的研究,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建筑系,寫出了中國第一本系統完整的《中國建筑史》。梁思成教授長期從事建筑教育事業,對建筑教育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生前寫的許多有關中國古代建筑的專著和論文,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梁思成教授還以巨大的政治熱情,對北京市的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議,并參加了北京市城市規劃工作,參加了國徽的設計和人民英雄紀念碑、揚州鑒真和尚紀念堂等建筑的設計工作,對建筑設計的民族形式進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國最早用科學方法調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獻的學者之一。他的學術著述,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重視,他的著述是我國建筑界的一份寶貴遺產。4.林庚林庚(1910—2006),著名學者、詩人。193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中文系,當時,他與吳組緗、季羨林、李長之 4名學生風流倜儻,才華出眾,被稱為清華園里的“四劍客”。林庚專于中國文學史,尤長于楚辭、唐詩研究,并將創作新詩和研究唐詩完美地統一起來。主要著作:詩集《夜》《春野與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問路集》等,古典文學專著《詩人李白》《中國文學簡史》《詩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問論箋》《新詩格律與語言的詩化》等。重要的文體知識01 科普文科普文是解說、介紹科學技術的說明性文章。科普文一般用輕松、活潑的筆調,解說某一方面的科學技術知識。既有科技的技術性,又有內容的生動性,還有題材的廣泛性,以及篇幅的簡短性。科普文題材十分廣泛,從肉眼看不見的粒子、原子,到巨大的地球、宇宙,無論是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方面,還是物理、化學、天文、地質、生物等方面,都可找到科普文章的題材。02 自然科學小論文一是“小”。同正規學術論文相比,科學小論文的選題較小,內容較淺,因而篇幅也不長。二是科學性。科學小論文的材料,應當是真實可靠的,不允許夸大或虛構;觀點應當是在經過細致的思考與研究后實事求是地提出來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測或臆斷;語言應當準確、清晰、嚴密、合乎邏輯,不能模棱兩可、含糊費解、粗疏缺漏。三是創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學小論文質量的重要標準。在科學小論文里,要提出自己在觀察、調查或考察中獲得的新發現,在實驗或制作中運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動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鉆研某種科學知識中積累的新見解,從而給人以一定的啟發。03 演講詞演講詞,是指在重要場合或群眾集會上發表講話的文稿。它用來交流思想,表達感情,發表意見和主張,提出號召倡議。演講詞主要有以下特點:(1)針對性。演講詞所提出的問題應是聽眾所關注的事情,所講內容的深淺也應符合聽眾的接受水平。演講既要注意當時的時代氣氛,又要了解演講的具體場合。(2)鮮明性。演講的內容必須表明自己的主張,闡明自己的見解。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表揚什么,批評什么,均應做到立場鮮明、態度明確,不能含糊。(3)條理性。要使講話易被聽眾聽清、聽懂,就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否則,所講內容雖豐富、深刻,但散亂如麻,缺乏邏輯性,亦會影響講話效果。(4)通俗性。演講的語言,應通俗易懂,明白曉暢。句子不要太長,修飾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語,具有說話的特點。同時,也應該講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賞。(5)適當的感彩。演講既要冷靜地分析,又要有誠摯熱烈的感情,這樣才能使講話既有說服力,又有鼓動性。04 文學評論又叫“文藝評論”,既是指運用一定的理論和方法對各種文學現象進概念 行探討、體會、評價的科學研究活動,又是指反映這種研究成果的一種文章樣式。揭示藝術現象中的審美價值和思想意義,探討藝術創作的方法和規作用 律,以提高文藝創作的水平;還要幫助讀者正確理解作品,培養和提高讀者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類型 詩歌評論、小說評論、散文評論、戲劇評論、影視評論等。一 小標題的組織方法(1)時間串聯法:按時間先后安排材料。(2)空間排列法:按不同的空間安排材料。材料可按由主到次、由近到遠、由實到虛等方式排列。(3)層層遞進法:作者敘述事情或由輕到重,或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地安排材料。(4)并列組接法:就是把材料用分鏡頭的方式組接起來的方法。 (5)情感串聯法:以“喜”“怒”“哀”“樂”等組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擬寫小標題的要求:(1)要提示內容,體現文章脈絡;(2)要圍繞中心,體現獨特個性;(3)要格式相仿,體現整齊優美。小標題的作用便于將眾多的材料分門別類地組織,從多個方面或多個角度來展示材料、表1達主題,使行文條理清楚;2 能吸引讀者;3 讓讀者在通讀全文前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4 在閱讀過程中更快更準確地理解文章內容并了解寫作意圖;5 在閱讀全文后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二 文章內容要點歸納法1.直接引用法:直接摘用關鍵詞句或核心詞句。2.摘錄拼接法:摘錄關鍵詞語,按要求將其拼接,從而歸納出要點。3.要點相加法:依次提取各段落、各層次的要點,然后把它們整合在一起。4.揣摩提煉法:從整體形象入手,理解作者寫作意圖和采取的表現手法,提煉出內容要點三 常用論證方法舉例論證 列舉確鑿、充分、典型的事例來證明論點,起到以理服人的作用。運用經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等,通過講道理引用論證的方式來論證論點。“引用論證”(引證法)是其中一種,即引用名道理論證言警句等作為論據,來分析問題,論證觀點。將正反兩個方面的論點或論據加以對比,達到否定錯誤論點、樹立對比論證正確論點的目的。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論證論點,化抽象為具體,化陌生為熟比喻論證識,化深奧為淺顯。四 常用的論證結構基 本 框 引論(引出論點或論題)、本論(論證觀點)、結論(歸納總結)架正面闡述自己的觀點,包括確立論點——組織論據——推理立論立論方 證明三個步驟。式 證明對方觀點錯誤,從而確立自己的觀點,包括辨析錯誤—駁論—展開批駁——確立論點三個步驟。總分 分為三類:總-分、分-總、總-分-總。式 效果:結構完整,條理清晰并列 文章的層次、段落、論據之間是平行的、并重的。式 效果:豐富全面,條理清晰第一類(形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或者提出問題-分結構特析問題-解決問題;點 層進第二類(內容):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個人-集體-社會-國式家,局部-整體,具體-抽象等等。效果:層次清晰,論證嚴密,科學嚴謹對照 把對個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多面進行比照。式 效果:點明差異,突出強調五 常見的說明方法含義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舉例子 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讀者更能理解,具體地說明了說明作用對象的特點含義 引用一些文獻資料、詩詞、俗語、名人名言等引資料作用 使文章更具說服力。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征含義作比較 的說明方法。作用 突出強調了說明對象的特點。列數字 含義 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采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作用 既能準確客觀地反映事實情況,又有較強的說服力。根據形狀、性質、成因、功用等屬性的異同,把事物分成若干含義分類別 類,再加以說明。作用 條理清晰,層次清晰,一目了然含義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打比方作用 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含義 描摹事物的屬性、特征等的說明方法摹狀貌作用 更準確更詳盡更生動用簡明的語言、科學的術語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定性的含義下定義 說明作用 使人們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理解含義 通過各類圖標說明對象特征的說明方法。列圖表作用 一目了然。條理清晰,直接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特點。含義 從一個側面,在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一般性的解釋。作詮釋作用 使讀者在閱讀時對抽象的字詞能夠更加明白,更易理解。1. 學習時代楷模?片段一飛播是個“良心活”。飛行高度是否精確,種子疏密是否恰當,播帶有沒有偏、漏、斷,當年看不出,三五年后才有眉目。飛播官兵本著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扎扎實實飛好每一個架次,撒準每一條播帶。為了與季候搶時間,他們高強度作業,一天飛播十幾個小時,只為多播一道沙梁、多撒一捧種子。西北地域的綠色風景線、自然生態鏈,是幾代飛播官兵與駐地人民群眾共同書寫的成績單。播區農牧業穩產高產,群眾脫貧致富,日子越過越紅火。農牧民群眾幸福的笑臉,就是官兵們不竭的動力。熱血男兒,誰不想搏擊云天?誰不想在戰訓一線建功立業?有飛行員坦言,身處人民空軍戰斗力大發展大跨越的年代,眼看別的戰友飛上殲-20、運-20,怎能不向往,誰能不眼熱?然而,既然受領了這份任務,既然接過了這副擔子,就要盡心竭力,用最高標準完成好、傳承好。他們駕駛著列裝超過 60年的飛機,沿著一條條山谷,一道道沙梁,精飛細種,用忠誠給貧瘠的土地帶來生機與希望。一片片綠色的林地與草場,就是他們最驕傲的榮耀。他們的軍功章,戴在大地上。飛播事業如此,脫貧攻堅大業又何嘗不是如此。用無私無我,播春光春色,奉獻者的功勛,大地知道,人民知道。——節選自《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④:用無私無我,播春光春色》[伴讀] ④2 月 3 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稱號。空軍某運輸搜救團一大隊,長期擔負飛機播種造林和防風治沙任務,篤定讓沙漠變綠洲信念,在加強戰備訓練的同時,幾十年如一日扎根荒漠、播撒綠色,為荒漠地區、沙漠地帶筑起重要綠色屏障。?片段二這是奔赴的故事,這是堅守的故事,這是奮進的故事……中宣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模”榮譽稱號,讓更多的人知道什么叫作不忘初心。同一片大漠,同一座石窟。在過去的 70 多年里,以“敦煌保護神”常書鴻、“敦煌藝術導師”段文杰、“敦煌女兒”樊錦詩為優秀代表的一代又一代敦煌人,堅守大漠,薪火相傳,自覺擔負起保護傳承的重任,讓被歲月侵蝕的一幅幅壁畫、一尊尊塑像重新“活”了過來,曾經的瘡痍之地逐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吾國學術之傷心史”成為過去,世界敦煌學的中心在這里冉冉升起。他們的感人事跡,充分彰顯了為國為民奉獻的家國情懷、為事業無怨無悔堅守的敬業品格、為文化傳承發展拼搏奮斗的執著追求,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⑤——節選自《學習“時代楷模” 汲取榜樣力量》[伴讀] ⑤歷經千年,莫高窟曾數經磨難,瀕臨毀滅,為了讓莫高窟這顆絲綢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重放光彩,以常書鴻、段文杰和樊錦詩為代表的幾代敦煌莫高窟文物工作者堅持不懈奮斗,在敦煌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弘揚事業中取得了顯著成績。并凝練形成了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莫高精神”,其核心內涵就是“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2.青年責任擔當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國家的進步刻錄著青年的足跡、凝結著青年的奉獻。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每一個時代都會涌現出大量的青年才俊,他們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脊梁,在時代變遷的歷史大潮中,推動著中華民族這艘巨輪不斷破浪前行。百年前的五四運動,就是當時一大批杰出青年聚集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創造的一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偉大運動。此后,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等劃時代的歷史事件中,一代代有為青年迎難而上,不畏艱險,不怕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奉獻了青春和熱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英杰,以艱苦奮斗、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投身偉大祖國的各項建設,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投入本職工作,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高歌猛進的亮麗風景,讓自身成為驅動時代發展的強勁動力,讓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更加自信的姿態,一步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屬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當代青年只有充分融入新時代,樹立與這個時代的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用火熱的青春創造更大的價值,方不辜負美好年華,不辜負這個美好的新時代。②[伴讀] ②什么東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獨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時期的積累與沉淀,往往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發展。?聚焦二 報國行“理想信念不是拿來說、拿來唱的,更不是用來裝點門面的,只有見諸行動才有說服力。”③擔當,是家國情懷的精髓。五四運動中的青年優秀知識分子就是用行動、用奮斗、用熱血來映照、來踐履家國情懷的。要把個人責任擔當具體體現在不懈奮斗之中,在擔當中歷練,在盡責中成長,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要“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不懂就學,不會就練”,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愛國報國是具體的、實踐的,更是主動的、自覺的,廣大青年不論學歷高低、經歷多少、資歷長短,都要把家國情懷轉化為青春奮斗激情,在各自的崗位上主動站前列,自覺創一流。“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基層是奮斗的第一線,廣大青年要向往基層、志在基層,做基石、厚基礎,在平凡工作中創造非凡,用青春和奮斗澆灌愛國之花、結出報國之果。[伴讀] ③對于年輕人來說,“舞臺再大,自己不上臺永遠是個觀眾”,決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平臺再好,自己不參與永遠是個局外人”,決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現狀;“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動永遠是個失敗者”,決不能踟躕不前、不思進取。?片段一勇于承擔責任不是微乎其微的小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④,就是勇于承擔責任的具體表現。從小事做起,不僅因為能促使我們養成敢于承擔責任的習慣,更因為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我的過程。普魯塔克說,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所以,養成勇于承擔責任的好習慣對我們走好以后的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記得薩特說過,意志堅強的人能制造令人難以想象的神話。承擔責任不是一時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能夠容易地做到,難度大一點,也許我們就抵不住走捷徑而朝抵抗力最小的路徑走了。貴在堅持,堅持做好每一件事,還能鍛煉人的意志。——節選自《勇于擔責》[伴讀] ④出自蜀漢昭烈帝劉備的詔書中。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毫不關心。?片段二毛澤東同志曾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兩位領袖的話一脈相承,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始終落在青年一代肩上。“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是一代代極具責任感的青年的真實寫照,五四青年的擔當精神是當代青年在成長過程中必須遵循的,要擔當,就要有一顆勇于擔當的心、一種敢于擔當的意識、一份善于擔當的責任。⑤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迫切需要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節選自《中國青年的時代擔當》[伴讀] ⑤“吾族青年所當信誓旦旦,以昭示于世者,不在齦齦辯證白首中國之不死,乃在汲汲孕育青春中國之再生。”百年過去,言猶在耳。3.詩意的生活片段一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變得有詩意。⑤當人們從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為人之道,當人們從司馬遷的竹簡中開啟歷史的明鏡,當人們從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頓悟文章之法,智慧便開始滋潤人們干涸的靈魂,給靈魂注入詩意。當人們從陶淵明的菊花中思索隱逸之士的情懷,當人們從史鐵生的地壇中感念生與死的變遷,當人們從梭羅的瓦爾登湖畔拾獲人生的寧靜,思維便開始給心靈插上翅膀,讓心靈翱翔于詩意的天空。從閱讀中收獲智慧,從閱讀中學會思考,人們才能懂得詩意的生活。——節選自《 詩意地生活,需要從閱讀中汲取養料》[伴讀] ⑤詩意,是活潑的生命在生活中發現或者創造的一種情調。不管生活的節奏發生多么巨大的變化,釀成這種情調的土壤卻永遠存在著。閱讀就是那片土壤,所以,閱讀吧,少年。?片段二詩意地生活,或許應該如陶潛“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詩意地生活,或許應該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般的飄逸灑脫。詩意地生活,抑或應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般的溫婉簡約。然而,在生活急劇變化的現代社會,我們既不可能像陶潛一樣隱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樣率性而為,更不可能學易安整日對紅花綠葉訴愁思。難道詩意地生活只青睞古人,而將忙碌的現代人摒棄在外?⑥——節選自《詩意地生活》[伴讀] ⑥其實,在互聯網時代,沒有遠方是到不了的,沒有詩意是尋不回的。當李子柒把詩一般的田園生活放在鏡頭下,展現在全世界面前時,人們才發現,詩意的生活并不遙遠,就是屏幕的另一端。是不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