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 社會歷史的主體 【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認同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科學精神:準確把握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區別,理解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重要性。 法治意識:在實踐中自覺地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教學重點: 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教學難點: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課前預習——知識填充】 【易錯點】 1.人民群眾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源泉。 糾正: 。 2.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領導力量。 糾正: 。 3.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糾正: 。 4.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因此決定社會歷史的性質。 糾正: 。 5.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糾正: 。 6.人民群眾創造的精神財富來源于傳統文化藝術。 糾正: 。 【框架梳理】自學指導和預習自測 【課前先學任務】閱讀66-70完成以下知識,填寫(勾畫)關鍵詞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唯物史觀基本觀點: 2.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 3.人民群眾的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1.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意義: 2.群眾觀點: 基本內容: 地位: 3.群眾路線: 基本內容: 地位: 4.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要求:自測 1.糧穩國安,我國糧食供給保障體系依靠“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的做法,有效維護了國家糧食安全。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我國糧食安全還存在著隱患和風險。為此,我們要堅定走好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繼續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高糧食質量安全水平,調動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其中蘊含哲學道理正確的是( ) ①立足制度建設,建立維護糧食安全的長效機制 ②分析糧食安全問題既要把握主流,又要看到支流 ③具有能動創造性的意識推動糧食安全問題的解決 ④人民群眾是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生產力的體現者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將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作為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充分激發農村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事項。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體現了( ) ①通過實踐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形態更替 ②經濟基礎適合上層建筑的狀況時,會推動社會進步 ③改革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