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第二單元世界多極化第五課 中國的外交5.1 中國外交政策的形成與發展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攻堅克難,砥礪前行,開創性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人類應對共同挑戰貢獻了中國智慧,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啟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征程。聯結遍布全球的朋友圈……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消除了我國百年來屢受外國侵略、奴役的社會根源。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長期穩定、和平的國際環境。我們絕不允許別國侵犯我國的國家利益、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們也絕不侵犯別國的國家利益、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時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我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絕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1953 年 12 月,周恩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 年 4 月,29 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亞非會議,也稱萬隆會議。這次會議提出的十項原則,其精髓被概括為“團結、友誼、合作”,即萬隆精神,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經被當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所承認和接受,并載入了包括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宣言在內的一系列重要國際性文件,對推動國際關系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發揮了重大歷史性作用。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承認一切種族的平等、承認一切大小國家的平等。不干預或干涉他國內政。尊重每一國家按照《聯合國憲章》單獨地或集體地進行自衛的權利。不使用集體防御的安排來為任何一個大國的特殊利益服務。任何國家不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不以侵略行為或侵略威脅,或使用武力來侵犯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按照《聯合國憲章》,通過如談判、調停、仲裁或司法解決等和平方法以及有關方面自己選擇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來解決一切國際爭端。促進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尊重正義和國際義務。萬隆會議十項原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黨中央對我國外交戰略進行重大調整,使其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國對外活動進入了更為活躍的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這為進入新時代的中國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同時為探索解決當今世界各種復雜問題指明了方向。習近平外交思想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以“十個堅持”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則、主要任務和獨特風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弘揚了中華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傳統精神,順應了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潮流,成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一面鮮明旗幟。這一理念超越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的不同,站在全人類整體利益的高度審視國與國關系,展現了世界情懷和全球視野,是新時代中國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標。2019 年,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了部署,提出要健全黨對外事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中國外交政策的實踐充分說明,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外交正譜寫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新篇章。完成課后相關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