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暑期突破 專題 14 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提問方式①本文的中心思想是?②下面符合本文中心的一項是?二、知識梳理文章的主旨即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也叫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是文章主要內容,二是作者的情感態度。我們要掌握主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首先必須讀懂文章的內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以此概括中心,或從審題、文章開頭、結尾、重點段、議論段等部分入手來概括中心(一)中心思想高頻區:1.題目:文章題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體現,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有些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體現在題目上。這類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2.開頭:文章的開頭是全篇的序幕,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開頭表達,使讀者知作者的寫作目的,加深對文章的理解。3.過渡句段:有些文章,特別是介紹科學常識性的課文,內容涉及事件或項目較多,這類文章中間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句、段往往是中心句出現的地方。4.結尾:文章的結尾在文章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最后來表達。根據這一特點,要學會分析文章的結尾、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5.反復句:一些文章為了表示強調,往往使某個句子在課文中出現好幾次,這個反復部分一般就是中心句。6.抒情議論句:一些記人敘事的文章,記敘中的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有的作者時常把中心思想放在自己的議論部分來表達。這就是要注意從作者的議論部分找中心。(二)作者的寫作目的一般有:1.通過文章反映人物思想品質;2.揭示某些事件意義;3.說明道理;4.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等等。(三)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1.標題概括法2.中心句概括法3.重點段概括法4.主要內容概括法5.過渡句、段中心概括法6.抒情議論概括法(四)文章類型不同分析側重點寫人記敘文:具體分析人物的言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敘事記敘文:要從分析情節入手,把握事件的意義,從而歸納出文章的中心。寫景的記敘文:要抓住景物特點,分析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獨特方式,體會作者所要抒發的思想感情。狀物的記敘文:要領會文章狀物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托物言志的,從而把握文章的中心。答題思路:內容概括+文章主旨寫人:本文通過記敘……事,表現了某人……特點,表達了作者……感情/告訴我們……道理。記事:本文通過記敘……事,表達了作者……感情/告訴我們……道理。★★備注:標紅的題目為該考點對應練習★★一、現代文閱讀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我被他們的話驚呆了,我不明白那些醫生為什么要將母親的角膜給予他人,更讓我無法明白是,父親居然不假思索地答應了。“琳達,”父親坐在我身旁,平靜地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原來,他們早已決定死后捐贈器官了。父親的話語給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很多年過去了,我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父親也老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為了照顧他,我把他接過來同住。父親愉快地告訴我,他去世后要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角膜。(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 )( )父親接著說( )( )當你們得知是我的角膜起了作用( )你們會為我自豪。”父親與世長辭后,我遵從他的遺愿捐贈了他的角膜。溫迪告訴我:“媽媽,我真為你、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這令你驕傲嗎?”我問。“當然,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我死后,也學外公將角膜送給失明的人,讓他重見光明。”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我緊緊地摟著溫迪,激動得淚水奪眶而出。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1.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不假思索——2.在文中的“( )”里填上合適的標點符號。3.在文中用“﹏﹏”畫出琳達的父母決定死后捐贈器官的原因。4.讀句子回答問題。“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原來,他們早已決定死后捐贈器官了。父親的話語給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1)“莫過于”的意思是(2)父親認為 是有意義的。(3)“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對于琳達而言是指5.短文的中心思想是( )A.贊揚了琳達父母無私獻身的崇高精神。B.表現了琳達思想感情的變化和認識的提高。C.贊揚了琳達父母為別人的健康幸福而無私獻身的崇高精神。【答案】1.文中指父親沒有經過考慮就答應了。2.“ ! ” , “ ,3.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4.沒有什么比得上(或不超過,比不上) 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 父親讓她懂得捐贈器官是令人自豪的5.C【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要求學生先理解詞語的本意,再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在文中的含義,最后看一看是否體會出人物的情感。先找出詞語在文中的位置“父親居然不假思索地答應了”,不假思索,意思是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文中指父親沒有經過考慮就答應了。2.本題考查學生對標點符號的運用。提示語在前,“說”后面加冒號。提示語在中間,“說”后加逗號。提示語在后,“說”后加句號。“父親接著說”后面加逗號,同時父親的話沒說完,再加一個上引號,“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引語開始,如果前上引號。“那多么美妙”這個句子結束,感情強烈,為感嘆句,加感嘆號和下引號。“當你們得知是我的角膜起了作用”句子尚未結束,作用后加逗號。3.本題考查學生對短文內容的理解以及信息提取能力。看過全文以后知道,琳達的父親在文章第二段中談論過決定死后捐贈器官的原因,“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4.(1)本題考查理解詞語。作答時,需在正確理解詞語本義的基礎上,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其句中義。莫過于本意為沒有超過的;文中也指沒有超過的。(2)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題需要閱讀全文,找到與問題相關的段落,抓住關鍵句子作答。本題結合句子“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即可組織作答。本題考查了對句子的理解。通過這段話的內容理解,我們可以知道父親的話,讓琳達明白了捐贈器官是令人自豪的。5.本題考查對文章主旨的把握。本文通過寫琳達一家人無私捐贈眼睛角膜的故事,贊揚了琳達父母為別人的健康幸福而無私獻身的崇高精神。二、課外閱讀老人與海鷗那是一個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約來到翠湖時,海鷗正飛得熱鬧。在喂海鷗的人群中很容易認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nì)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您給海鷗取了名?”我忍不住問。老人回頭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著海鷗:“當然,哪個都有個名兒。”“您認得出它們?”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陽光下飛快閃過,我懷疑老人能否看得清。“你看你看!那個腳上有環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給我看,他忽然對著水面大喊了一聲:“獨腳!老沙!起來一下!”水面上應聲躍起兩只海鷗,向老人飛來。一只海鷗腳上果然閃著金屬的光,另一只飛過來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腳,停落時不得不扇動翅膀保持平衡。看來它就是獨腳,老人邊給它喂食邊對它親昵地說著話。談起海鷗,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動起來。重情義,心細著呢。前年有一只海鷗,飛離昆明前一天,連連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為它是跟我鬧著玩,后來才曉得它是跟我告別。它去年沒有來,今年也沒有來……海鷗是吉祥鳥、幸福鳥!古人說‘白鷗飛處帶詩來’,十多年前,海鷗一來,我就知道咱們的福氣來了。你看它們那小模樣!嘖(zé)嘖……” 海鷗聽見老人喚,馬上飛了過來,把他團團圍住,引得路人都駐足觀看。太陽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時候不早了,再過一會兒它們就要回去啦。聽說它們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著高空盤旋的鷗群,眼睛里帶著企盼。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親人一樣。沒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訴我們:老人去世了。聽到這個消息,我們仿佛又看見老人和海鷗在翠湖邊相依相隨……我們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鷗的照片放大,帶到了翠湖邊。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群海鷗突然飛來,圍著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我們非常驚異,急忙從老人的照片旁退開,為海鷗們讓出了一片空地。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視著周圍盤旋翻飛的海鷗們,注視著與他相伴了多少個冬天的“兒女”們……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后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當我們不得不去收起遺像的時候,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xuán)渦(wō)中脫出身來。……在為老人舉行的葬禮上,我們抬著那幅遺像緩緩向靈堂走去。老人背著那個藍布包,撮著嘴,好像還在呼喚著海鷗們。他的心里,一定是飛翔的鷗群。6.為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餅干 A.bǐng B.bǐn塑料 A.sù B.shù7.選擇正確的搭配。瞻仰 藍天仰望 遺容眺望 敵情偵探 遠方8.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A.海鷗們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B.(海鷗的)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么大事。C.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D.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9.關于本文的中心思想,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篇文章主要為了表現海鷗是一種很有靈性的鳥。B.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也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真摯的情感。C.這篇文章深切地表達了作者對老人的思念之情。【答案】6.A A7.遺容 藍天 遠方 敵情8.B 9.B【解析】6.本題考查的是對字音的掌握情況。在學習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區分平翹舌音、前后鼻音,認準音調。7.本題考查詞語的搭配,詞語搭配就是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得當,能將意思表達得更好,更準確。8.A把“海鷗們”比作“親屬”。B不是比喻句。C把“海鷗們”比作“白色漩渦”。D把“海鷗們”比作“白翼天使”。9.本題考查對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也贊美了人與動物之間真摯的情感。三、閱讀理解。老芭蕉和小芭蕉春天,兩鬢(班 斑)白的女教師,帶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學生在校園的一角栽下了一株芭蕉苗。當秋風送爽的時候,芭蕉成熟了。老師領著學生采下了豐碩的果實,留下了已經枯萎的芭蕉。不久,從芭蕉根部生出了幾個淺紅的嫩芽,嫩芽又漸漸長成了小芭蕉。小芭蕉越長越茂盛,而老芭蕉卻越來越憔悴,終于完全枯萎了。學生跑進了老師的辦(工 公)室傷心地說:“老師,老師,老芭蕉病得很(厲歷)害。”正在(背 備)課的老師摘下眼鏡,抬起頭來和藹的說:“那是因為它身上的養分都輸送給了小芭蕉。”“那老芭蕉心里一定不好受。”老師深情地望著學生肯定地說:“不會,她心里一定很快樂。”一個靜靜的夜晚,老師坐在桌前批改作文。她翻開一本作文,只見上面寫道:“我們的老師就像老芭蕉,我呢,就像是一個嫩嫩的小芭蕉。”又翻開一本,上面寫著:“我長大也要做一名老師,用自己的心血哺育學生,就像老芭蕉一樣。”老師讀著讀著,不覺眼眶濕潤了。10.用“\”畫去括號里 4個用錯的字。11.用恰當的詞語填空。(可以在短文中找答案)( )的果實 ( )的夜晚( )地望著 ( )地說12.從短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反義詞。近義詞:嚴重 養育反義詞:枯萎 傷心13.短文中“秋風送爽”是形容秋天的詞,你能再分別寫一個表示春天、夏天、冬天的四字詞嗎?春: 夏: 冬:14.選擇正確答案,在括號里填上序號。(1)老芭蕉枯萎了,是因為( )A.它病得很厲害。 B.它老死了。 C.它把身上的養分都輸送給了小芭蕉。(2)“老芭蕉越來越憔悴”這句話用的修辭方法是( )A.比喻 B.夸張 C.擬人(3)你認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 )A.說明芭蕉有很強的生命力。B.贊揚老教師辛勤培育下一代的高尚思想。C.表達小學生喜愛芭蕉樹的思想感情。15.聯系上下文填空。你認為文中分別用“老芭蕉”和“小芭蕉”比喻什么?“老芭蕉”比喻: ;“小芭蕉”比喻: 。16.“老師讀著讀著,不覺眼眶濕潤了。”老師為什么會眼眶濕潤?【答案】10.班 工 歷 背11.豐碩 靜靜 深情 傷心12.厲害 哺育 茂盛 快樂13.鳥語花香 驕陽似火 寒冬臘月14.C C B15.教師 同學們16.因為她很高興,她教育的同學們懂得感恩,能理解老師的工作意義【解析】10.本題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組詞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認清字形,找出每組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讀準字音,理解詞語意思,掌握音形義才能正確作答。形近字是指幾個字形結構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點: ① 筆畫相同,位置不同。② 字形相近,筆形不同。③ 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 字形相近,筆畫不同。⑤ 字形相近,讀音相同。⑥ 字形相近,讀音不同。⑦ 部首相同,位置不同。11.本題考查的是詞語搭配,注意結合詞組自身的特點進行分析。仔細閱讀原文的內容,從原文中找到相應的答案即可。12.本題主要考查對反義詞和近義詞的辨析能力。反義詞,是指詞匯意義相反的詞語,近義詞,是指詞匯意義相近的詞語。解答本題,要理解詞語的意思,然后寫出所給詞語的反義詞或近義詞。13.本題考查的是詞語的識記和理解,注意平時對詞語的積累,按照題干的要求寫出相應的詞語即可。例如春天的詞語有鳥語花香,意思是意思是鳥叫得好聽,花開得噴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夏天的詞語有驕陽似火意思是形容太陽灼熱地照射著。冬天的詞語有寒冬臘月指的是一年天氣最冷的時候,泛指寒冷的冬季。14.本題考查的是對語句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結合原句的內容進行分析即可。(1)本題考查的的是對句子的理解,結合原文的內容“當秋風送爽的時候,芭蕉成熟了。老師領著學生采下了豐碩的果實,留下了已經枯萎的芭蕉。不久,從芭蕉根部生出了幾個淺紅的嫩芽,嫩芽又漸漸長成了小芭蕉。”可以得出老芭蕉枯萎了,是因為它把身上的養分都輸送給了小芭蕉。(2)本題考查的是修辭手法的辨析和理解,結合原句內容“老芭蕉越來越憔悴”這句話使用的修辭手法是擬人,是把老芭蕉當成人來寫。(3)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中心主旨的分析,結合原文內容的進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贊揚老教師辛勤培育下一代的高尚思想。1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容的分析和理解,結合原文的內容,從“一個靜靜的夜晚,老師坐在桌前批改作文。她翻開一本作文,只見上面寫道:“我們的老師就像老芭蕉,我呢,就像是一個嫩嫩的小芭蕉。”又翻開一本,上面寫著:“我長大也要做一名老師,用自己的心血哺育學生,就像老芭蕉一樣。”老師讀著讀著,不覺眼眶濕潤了。”可以得出“老芭蕉”比喻教師,“小芭蕉”比喻學生。16.本題考查的是對語句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結合原句的內容“我們的老師就像老芭蕉,我呢,就像是一個嫩嫩的小芭蕉。”又翻開一本,上面寫著:“我長大也要做一名老師,用自己的心血哺育學生,就像老芭蕉一樣。”可以得出老師會眼眶濕潤是因為她很高興,她教育的同學們懂得感恩,能理解老師的工作意義。四、課外閱讀。賣鏡子的人①有個賣鏡子的人,他賣各式各樣的鏡子:大的、小的、圓的、方的……他的鏡子質量很好,他的口才也不錯,生意做得很紅火。②但是,他忙于經營,連梳洗的時間都沒有,外表逐漸變得邋遢( lā ta ),他自己竟然絲毫沒有發覺。后來不知怎的,買鏡子的人越來越少了,他的生意也越來越冷清。③有一天,他在集市上鋪開攤子,好多人圍過來看貨,他就開始向大家宣傳。一位顧客手里拿著一面挑好的鏡子,本打算買,但端詳了一下他的臉,“撲哧”一笑,放下鏡子,轉身就走了。④賣鏡子的人不明白,拉住一位老人問:“怎么,我的話錯了嗎 ”老人慢慢地說:“你的話倒是沒錯,不過,你拿鏡子照照自己的臉吧!”賣鏡子的人拿起鏡子一照,頓時羞得滿臉通紅。原來他每天只是胡亂擦洗一下臉,從沒拿鏡子好好照過自己。他的臉啊,竟和唱戲的大花臉似的。⑤他終于懂得了:一個賣鏡子的人,必須以自己干凈的臉,作為自己照鏡子的最好證據。只有這樣,宣傳才會有說服力,不然,任憑有多好的口才也沒用。此后,他很注意梳洗收拾自己,生意也一天天地好轉起來。17.聯系上下文,第 2自然段中“邋遢”的意思:18.閱讀文章,起初賣鏡子的人生意做得很紅火的原因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鏡子各式各樣。 B.鏡子質量很好。C.集市上人很多。 D.他口才不錯。19.文章寫了賣鏡子的人起初 。但是由于 ,導致生意越來越冷清。后來,在老人的提醒下,他終于明白了:20.文章的中心思想是( )A.要讓別人買自己的鏡子,自己要先照照鏡子。B.要讓別人相信自己,不僅要靠口才,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做表率。C.要想生意好,首先要把自己的外貌衣著整理干凈、整潔。D.賣鏡子的人之所以生意不好,是因為他不愛照鏡子。21.請在橫線上填寫合適的關聯詞語。(1)后來, 賣鏡子的人使勁宣傳, 沒有人買他的鏡子。(2) 以自己干凈的臉作為自己照鏡子的最好證據,大家 會買他的鏡子。【答案】17.不整潔,不利落18.C19.生意做得很紅火 他不注意梳洗收拾自己 一個賣鏡子的人,必須以自己干凈的臉,作為自己照鏡子的最好證據20.B21.雖然 但是 只有 才【解析】17.本題考查詞語解釋。結合第②自然段“但是,他忙于經營,連梳洗的時間都沒有,外表逐漸變得邋遢”,可知他比較忙,沒時間梳洗,長時間不梳洗人就會變得不整潔,臟兮兮。故邋遢可解釋為:不整潔、不干凈、不利索。18.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仔細閱讀全文,從第①自然段“有個賣鏡子的人,他賣各式各樣的鏡子:大的、小的、圓的、方的……他的鏡子質量很好,他的口才也不錯,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中的內容可知,起初賣鏡子的人生意做得很紅火的原因:一是因為“賣各式各樣的鏡子”即鏡子各種各樣;二是“他的鏡子質量很好”;三是“他的口才也不錯”,而不是因為集市上人很多。故選 C。19.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我們通讀全文可以知道:短文第①自然段寫了賣鏡子的人起初生意做得很紅火,但是由于忙于經營,外觀逐漸邋遢,結果生意越來越清淡,后來,在一位老人的提醒下,他終于明白作為一個賣鏡子的人,必須以自己清潔的臉,作為自己照鏡子的最好證據。只有這樣,宣傳才會有說服力,不然,任憑有多好的口才也沒用。故這篇短文寫了賣鏡子的人起初“生意做得很紅火”;但是由于“忙于經營,外表逐漸變得邋遢”;導致生意越來越冷清。后來,在老人的提醒下,他終于明白了“作為一個賣鏡子的人,必須以自己清潔的臉,作為自己照鏡子的最好證據。只有這樣,宣傳才會有說服力,不然,任憑有多好的口才也沒用的道理。”20.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理解和中心分析。結合第⑤自然段“一個賣鏡子的人,必須以自己干凈的臉,作為自己照鏡子的最好證據。只有這樣,宣傳才會有說服力,不然,任憑有多好的口才也沒用。此后,他很注意梳洗收拾自己,生意也一天天地好轉起來。”可知要讓別人相信自己,不僅靠口說,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作表率。故選 B。21.本題考查關聯詞。(1)結合語境,賣鏡子的人使勁宣傳和沒有人買他的鏡子是轉折關系,應該用轉折關系的關聯詞。關聯詞“雖然……但是……”比較合適。(2)結合語境,以自己干凈的臉作為自己照鏡子的最好證據和大家會買他的鏡子是條件關系,關聯詞“只有……才……”比較合適。五、閱讀理解。補鞋記一天上午,媽媽的皮鞋破了,我拿到老鞋匠那兒去修補。到了補鞋店,咦,往日總是熱熱鬧鬧的小屋,今天怎么靜悄悄的?我推開虛掩的門,只見老鞋匠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屋里亂七八糟地堆滿了鞋。老鞋匠見我走進來,就連忙支撐著坐起來說:“今天我不舒服,請你把鞋放下吧,明天你來拿。”我有點猶豫了,就說:“你病了,能幫我補鞋子嗎?”老鞋匠見我在猶豫,就對我說:“你放心吧,明天一定給你修好!”我聽了,就放下手中的鞋子,低著頭往外走。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老鞋匠痛苦的神情不時地在我眼前閃現。我很同情老鞋匠,想送一些藥給他,治好他的病,還想幫助他打掃一下那亂糟糟的小屋。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從家里拿了一些感冒藥,還帶上一塊蛋糕,準備去鞋店看望老鞋匠,可是,鄰居告訴我,老鞋匠已經住院去了。我呆呆地站在鞋店門口,突然,我看見在一堆鞋子中,媽媽的那雙鞋已經修好了,并且擦得烏黑發亮。我捧著這雙鞋,仿佛看到老鞋匠顫抖的手正為我一針一線地修補皮鞋。我的鼻子一酸,眼淚奪眶而出……這不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嗎?我一定要到醫院去看望他,我還要抽空幫他打掃房間,整理成堆的鞋子。22.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1)呻吟:(2)猶豫:23.在第 2自然段中找出“我”想為老鞋匠做什么,用“橫線①”畫出來。24.在文中找出一個反問句,用“橫線②”把它畫出來,并把它改為陳述句。25.從短文中可以看出“我”是個怎樣的孩子?26.下列選項中哪個最能表達短文的中心思想?在括號內用“√”表示。(1)贊揚了“我”同情老鞋匠,樂意幫助老鞋匠的精神。 ( )(2)贊揚了老鞋匠毫不利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 )(3)介紹了老鞋匠不顧自己有病,連夜幫媽媽補鞋的事跡。 ( )【答案】22.因痛苦而發出聲音。文中指老鞋匠生病了,很痛苦。 拿不定主意。文中指“我”因為不確定老鞋匠能否幫“我”補鞋而拿不定主意。23.①我很同情老鞋匠,想送一些藥給他,治好他的病,還想幫助他打掃一下那亂糟糟的小屋。24.②這不是一弛高尚的行為嗎?這是一種高尚的行為。25.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的好孩子。26.(2)√【解析】略六、閱讀下面的短文,回答問題。父親的收藏①作家茨威格喜歡收藏名人的手稿,他有過許多非常珍貴的藏品。他的墻上掛著布萊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詩的手跡。他的柜中放著巴赫、海頓、肖邦的樂譜。諸如此類的珍品太多了,這些東西如果留到現在,幾乎是價值連城。②我是在一本雜志上讀到這則鐵事的。讀完后我啼噓不已。“太可惜了。”我說。然后,我突然問坐在沙發上的父親:“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③父親仿佛有點意外,愣了一下,過了片刻,父親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沒有沒有,”父親說,“我沒收藏什么。”我聽了后,頓時狐疑起來,我知道父親有一只木箱子,莫非父親真的收藏著什么值錢的好東西?④“您別逗了,”我笑了起來,“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幾件明清時代的官瓷?”父親沒有說話,只是搖頭。我急了,說:“再不濟,也有幾塊黃金白銀或者祖傳的玉鍋什么的吧?”父親依然若無其事地看他的報紙,臉上呈現著溫和的笑。那笑此刻在我的眼里卻開始變得有些神秘。我的好奇心越發大了起來。⑤“我只想看看,不會要您的東西的。”我對父親說。⑥過了一會兒,父親放下手頭的報紙,問:“你真要看嗎?”我一個勁兒地點頭。父親走到自己的臥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開,然后開始一件件地拿出來。⑦父親的藏品大致如下:⑧三個兒女從小學時代開始的成績報告單,三好學生獎狀,參加各種競賽的獲獎證書。好幾份我和小弟的檢查書。一大扎一大扎我們姐弟三個寫給父母的信件。然后就是幾本剪貼簿,翻開來一看,是姐姐和我發在報刊上的涂鴉之作。⑨父親頗吃力地彎著腰,一邊收拾著,一邊說:“你看,沒有什么值錢的呀。”我沒有回答父親的話,有那么一會兒,我愣在那里。的確,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較起來,父親的收藏沒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親眼里,它們卻是無價之寶。就在那一刻,突然地,我忍不住想流淚,人們常說父愛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覺到它的沉重的分量。27.用自己的話說說“若無其事”的意思。28.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全文內容。29.疑難點文中父親和“我”都有一“愣”,說出“愣”的不同含義。30.文中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1.說說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32.文章開頭為什么要寫茨威格的收藏軼事?【答案】27.像沒有那回事一樣。28.“我”由茨威格的收藏鐵事想到父親的收藏,父親在“我”的追問下,拿出藏品——“我們”姐弟三人的成長歷程中的各種物品,表現了父愛的深沉。29.父親的“愣”是對自己收藏的東西能引起兒子的關注感到意外;“我”的“愣”是因為從父親與眾不同的藏品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父愛。30.歌頌了深沉的父愛。31.父親是一個細心、溫和、關愛孩子的人。32.引起下文,同時與父親的收藏形成對比。【分析】27.本題考查詞語含義,答題注意聯系上下文,回答時需要先解釋本義,再解釋文中義。若無其事:本義指像沒有那回事一樣。文中 形容父親并不把“我”的追問放在心上。28.本題考查了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方法有段意連接法,重點詞句摘錄法等,本題可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自己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如:主要寫了在“我”的追問下,父親拿出了自己的珍藏品,原來是我們姐弟三人的成長歷程中的各種物品,表現了偉大的父愛。29.本題考查了對含義深刻詞語的理解。完成時要注意結合上下文理解。結合“過了片刻,父親顯得有些不好意思,沒有沒有,父親說,我沒收藏什么”可知,此時“父親一愣”是因為對自己收藏的東西還能引進兒子的關注感到意外。結合“在那一刻,突然的,我忍不住想流淚,人們常說父愛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覺到它的沉重的分量”可知,“一愣”是因為是從父親的與眾不同的藏品中感受到了深深的父愛而發呆。30.本題考查了對于文章主題的理解。通過閱讀可知,父親的藏品不是名人字畫,不是金銀財寶,而是我們姐弟三人成長過程中的獲獎證書、學習用品、信件,說明子女在成長痕跡在父親心中是最寶貴的,由此歌頌深重的父愛。31.本題考查了對人物形象的理解。通過父親收藏兒女成長過程中獲獎證書、學習用品、信件,說明這是一位個細心、溫和、關愛孩子的好父親。3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能力。寫茨威格的收藏逸事,一是為了引出父親的收藏;二是讓父親的收藏和茨威格的收藏形成對比,突出了父親收藏的與眾不同,從而表現深沉的父愛。所以第一段既引出了下文,也形成了對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